2.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50张PPT

合集下载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53张)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53张)
(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描述白天和夜晚海陆之间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并绘制示意图。




白天吹海风
夜晚吹陆风
3、典型实例——
(2)总结近地面风的方向。(3)海陆风对滨海地区的气温有什么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变小。
冷到热
材料:由于海陆之间存在热力差异,即比热容有差异,比热容越小增温和降温越快,比热容大则相反。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
4.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某地气压值高于四周,称为高压;气压值低于四周,称为低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
若地面受热均匀



③ > ② >①
气压高低比较:
等压面
(地面)
(高空)
1.形成过程
理想等压面
二、热力环流
B
A
C
受热
冷却
冷却






密度增大
密度减小
密度减小
答: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答:使地球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地球生命的生存与发展。
答:月球没有大气,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温度很低,所以昼夜温差大。地球有大气存在,减少了昼夜温差。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应用:1.解释自然现象:(1)夏季,阴天与晴朗比,昼夜温差有何差异?(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3)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4)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5)为什么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但气温却不高?

2.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2.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地面 空气 水平面 空气 低压
高压
冷热 垂直 上的气 水平
不均 运动 压差异 运动

GEO PP
大气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形成规律:“一个原因、两种运动、三个不同”
(1)“一个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2)“两种运动”(先垂直后水平) (3)“三个不同” ①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 形成低压。 ③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 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B
冷却
高压 近地面 1000hPa
大气热力环流
②若地面受热不均匀
①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同一高度(不同地点),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大气热力环流
3.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和山坡受热不均、 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1)海陆风
“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 暴雨之时,加重城市内涝
小结
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与原理
近地面空气的 大气的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区间的
受热或冷却 垂直运动
气压差异
(风)
大气热力环流
二、常见大气热力环流类型
海陆风 城市风 山谷风
—— 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山坡与山谷的昼夜温度差异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高压
等压面
等高面
低压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39张PPT)【39页】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39张PPT)【39页】
指的是晚上或早晨出现露时,第二天一般都是晴朗天气。
白天
早晨
(4)解释谚语中的地理原理:
霜重见晴天:
形成原因:晴朗的夜晚无云、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降温强烈,近地面温度较低易形成霜。同时因为无云、少云,白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因而多半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大气吸收(大量)
射向宇宙空间
②“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大气吸收(大量)
射向宇宙空间
削弱的辐射: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大气吸收(大量)
射向宇宙空间
②“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理应用
人造烟幕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果园铺沙或者鹅卵石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气候较为干旱
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高三地理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PPT精品课件

高三地理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PPT精品课件

例1(2009 南京模拟试题)下列四幅图中的地点均为 北半球同一纬度、同一季节,其中气温最低的是
解题思路:白天与夜晚相比,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因素,因比夜晚的气温高,
因此四幅图中,A、C的气温比B、D高,A、C相比,C点有云层遮挡, 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因此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所 以C点气温低于A点;B、D相比,D点有云层遮挡,夜晚太阳已经落山,因 此大气热量主要依靠地面辐射而来,大气对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而云层的存在使保温作用加强,因此有云的夜晚气温高于晴朗的夜晚, 因此B点气温最低。
欢迎指正!!
主要内容
考点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考点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大 气 上 界
地球
赤 道
大气对太阳辐 射有什么影响
呢?
大气的热量是 否直接来自太
阳辐射呢?
知识背景:太阳辐射光谱
读右图回答:
1、图中A、 B、C分别表示 什么?太阳辐射 能主要集中在哪 个部分?
理想状态的风
低压 高压
(百帕) 1006
A
1008
1010
风向垂直于等压 线并由高压指向 低压
自转偏向
左右
初始方向
南半球偏转方向
北半球偏转方向
关于左右: 眼睛看箭头
方向,左手在的一边是左 边,右手在的一边是右边。
关于偏向:在地转偏
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地转偏向力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3.请大家分析: 海陆风的形成?
地面 :气流上升的地方温度高 海陆风
地面:气流下沉的地方气压高
陆地
海风
海洋
陆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ppt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ppt课件

判读气压的高低 判断气压高低的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 空气柱1.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海陆分布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
同纬度 纬凸出
平原的气温较高
地带 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 寒流经过处气温低
纬凸出
暖流经过处气温高
地形 洋流
冬季,等温线密集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
我国
秦岭—淮河一线延伸
冬季,南北温差大, 越往北温度越低
高 度
气温
高 度
气温
气温随高度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减 升高而递增
夜间地面迅速降温,离地面愈近降 温愈快,形成逆温,黎明达最强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上,底 层空气受地面影响而迅速降温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斜坡下沉到谷底 积聚并把较暖的空气抬挤上升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其上方为 暖空气,下方为冷空气
平流雾
微专题二
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0℃ 3km 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但在不
同地点及不同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大于0.6℃
16℃ 2km
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
如右图在②情况下,大气
22℃ 1km
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
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
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最新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PPT完整版

最新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PPT完整版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在增温同时,也向外 辐射长波辐射。
逸出
吸收
大气
反射
吸收
散射
地面 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 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
逸出
吸收
大气
反射
吸收
逸出
过大气到达地面
•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截留
•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 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
是来源于此
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月球白天在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至-183℃,说明月球表面 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 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地面 吸收
吸收 反射 散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和反射;地面因吸收太阳辐 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散射
地面 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 当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含量越多的时候,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量就越多, 大气逆辐射作用就越强,保温效果也就越好。
• 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因此,多云的天气昼夜
温差小,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
太阳短波辐射与地面长波辐射
•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

人教版必修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公开课

人教版必修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公开课


一、热力环流
为什么等压面常常 出现弯曲?
C
A
B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C
A
B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冷C却
受A热
冷B却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冷C却
受A热
冷B却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空
1020hpa
1060hpa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形成的直接原因 想一想:为什么暖气安装在下部,空调安装在墙上? 想一想:白天在海边拍照,怎样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形成的直接原因 城市热岛:在静风或微风时,城市中心区气温一般比周围的郊区高 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想一想:为什么暖气安装在下部,空调安装在墙上? 注:巴山泛指四川、重庆地区 城市热岛:在静风或微风时,城市中心区气温一般比周围的郊区高 热力环流形成的直接原因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大气水平方向 运动(风)
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注:巴山泛指四川、重庆地区
第二课时 大气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直接原因
陆地
丙 甲
丁 乙
热力环流形成 的根本原因

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 差异
热力环流形成 的直接原因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 方向 运动 (风)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研究大气是怎么热起来的,大气热起来的过程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地面辐射(短波)(吸收、反射、散射)(长波)射向宇宙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辐射(长波)射向地面(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大气增温的根本热源:太阳辐射总结: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长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H2O、CO2吸收,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进行长波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释现象:1.月球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很多,为什么?(6分)①月球表面没有大气;2分②没有大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2分③没有大气,晚上没有保温作用;2分50%85%解释现象:2.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玻璃的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可以射进来,而地面长波辐射射不出去,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3.温室效应、燃烧烟雾的作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4.晴天昼夜温差大,阴天昼夜温差小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温低;阴天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解释现象:5.青藏高原昼夜差大的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总结:大气给地面盖了一层被子,起的保温作用拓展: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午后2点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日出前后一天之中,太阳辐射最高12点,地面温度最高下午1点,气温升到最高下午2点 一年之中,6.22夏至日太阳辐射最高,陆地7下月份气温最热,海洋8月份气温最热三、大气热力环流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差,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根本原因:地面的冷热不均整体低层气压比高层气压大(引力作用:离地面越近,空气越密集,气压越大) ABCD 气压由高到低排序:B >A >D >C热力环流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C DCBA从等压线或等压面角度对高压低压进行理解:1006100810101012地面低层气压高,越往上气压越低100610061008101010121012 地面热冷“热胀冷缩”和物理无关,热的地方等压线胀开,冷的地方等压线收缩甲处空气收缩下沉,乙处空气膨胀上升,所以选B只要由冷热差距的地方,就会有热力环流: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白天海风夜晚陆风解释盆地地区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拉萨夜雨白天谷风夜晚山风白天,山顶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谷地云雾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温度低;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吹谷风夜晚,山顶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温度低山谷云雾多,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温度高;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吹山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很难感觉到,1-2级,比较弱,几乎感觉不到为社么城市比郊区温度高?两个角度:①城市由众多放热的物体:汽车、工厂等排放CO2②城市有众多的吸热的物体:柏油马路、水泥建筑等,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大在郊区吹往城区风之间的地段植树造林,不要修有污染的工厂总结:近地面热(上升运动——低气压——阴雨天气)可以互因果近地面冷(下沉运动——高气压——晴朗天气)可以互因果等压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成因:同一水平高度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2.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檫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作用: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作用: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檫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共59张PPT).ppt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共59张PPT).ppt
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 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为什么山上温度比山下低?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 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 山下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 天。
城 郊 风
郊区
A
市区
市区 B
郊区 C
1.工业区应该建在A、B、C、中的 C 地。 2.城市在A、B地规划建设较大面积的绿地,主要作用是什么? 大面积的绿地放置在城市的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可以有效利 用植物净化郊区吹向中心区的空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 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 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 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地球:白天,地球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地 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 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要点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地面接收到太阳辐射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传给近地面大 气,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所以离地 面越近温度越高,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优品教学PPT人教版ppt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优品教学PPT人教版ppt

高空中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的风 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
与等压线_平__行_
提 素 养




难 分
核 心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之间成



养 深
2.直接热源:地__面__长__波__辐 ___射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业





·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优品教 学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6
·
·


预 习
3.受热过程
当 堂


新 知
具体过程
结果
·


合 作
地面增温
探 究

过程
大部分 A_太__阳__短__波__辐__射_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攻 收或反射,从而对太阳辐射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难 分













·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优品教 学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8
·
·

主 预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探 新
1.大气长波辐射:
达 标
·
知 合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强烈吸收_地__面_长波辐射而增温,产



核 高__气__压__;C、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__气__压__。
分 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课件(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课件(第1课时)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1.保温过程和原理
素养凝练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受热过程
具体内容
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短波)大部分透过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射到地面,地面增温
绝大部分地面辐射(长波)被大气 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
大地暖大气
吸收,大气增温

大气辐射(长波)中的大部分射向 大气还大地 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热量
又还给大地
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2.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下垫面性质几个角度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都弱→昼夜温差大。
高空中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和 与等压线___平__行___
的风 ___地__转__偏__向___力__
近地面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 与 等 压 线 之 间 成 一 的风 _地___转__偏__向__力__、__摩___擦__力 __夹__角___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与交通工具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 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降雨,使城区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4.形成过程 (1)B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低气压
;高空
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高成气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冷却


受热
冷却
B
A
C
此时的等压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1、近地面等压面和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2、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市区气温通常比郊区气温高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低压
高压 郊区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高压
低压
市区

低压
高压 郊区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看图回答
A
B
C
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
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冷却
B
太阳 辐射
地面冷 热不均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受热
冷却
A
C
大气的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 平运动(风)
热力环流
(2)地面受热不均时 2.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3.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
(百帕)
3.形成过程 (1)地面受热均匀时
高空
1020hpa
等压面与 地面平行
1060hpa
1100hpa
地面
C
A
B
空气没有上升和下沉运动
密高 度度 减升 小高 ,, 气温 压度 减下 小降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地面受热不均时 2.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热力环流。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热气球是依靠什么升 空的?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三、大气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气压: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P=F/S)
h3 h2 h1
S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 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3)山谷风
山谷与其附近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活动:




高 低






海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陆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3.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海滨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 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 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 较小。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低压
高压
降温快 高压 陆地
低压 降温慢
海洋
陆风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 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城市风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山谷升温慢, 大气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谷风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夜晚,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山谷降温慢, 大气上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
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气压都相等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大气的运动的基本类型(按运动方向分)
大气的垂直运动— 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大气运动
冷却 B
空气下沉
受热 A
空气上升
冷却 C
空气下沉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4.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海陆风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高压
低压
升温快 低压 陆地
高压 升温慢
海洋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海风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大气的运动的基本类型(按运动方向分)
大气的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引起的大气水平运动 (风):由高压吹向低压(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低压
高压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高压 受冷
B
低压 受热
A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优秀课件公开课课件复习课 件名师 课件免 费课件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优秀课件公开课课件复习课 件名师 课件免 费课件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热气球蕴涵着什么样 的大气原理?
山谷或盆地 地区多夜雨
山风 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 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 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2.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张PPT)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
太阳 造成 地区间冷
引起
空气上升或 下沉的垂直
辐射
热不均
运动
导 致
大气的水 形成 水平气压 产生 同一水平面
平运动
梯度力
气压的差异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 地面受热不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