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

合集下载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参与者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未履行事故责任追究程序,擅自逃离现场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也给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

因此,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法律有明确的赔偿标准。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对于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公安机关可以处以罚款,并吊销驾驶证。

对于逃逸行为造成他人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这就意味着,交通肇事逃逸者不仅要承担行政处罚,还可能面临刑事诉讼的风险。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者应当承担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具体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等。

而且,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还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

这些赔偿标准是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情况来确定的,逃逸者必须全额赔偿。

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者的保险公司也有相应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应当履行赔偿责任。

如果交通肇事逃逸者拥有交通责任强制保险或者商业车辆保险,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同时,保险公司有权向交通肇事逃逸者追偿,以弥补赔偿的损失。

综上所述,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也会给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

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者不仅要承担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还要全额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保险公司也有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并有权向逃逸者追偿。

因此,我们呼吁广大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到文明驾驶,尊重生命,避免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发生。

同时,对于受害人来说,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

交通事故逃逸法律后果(3篇)

交通事故逃逸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交通事故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发生了事故,却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也未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而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交通事故逃逸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法律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有严格的规定,对逃逸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体情节包括:(1)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造成一人以上死亡,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3)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4)事故发生后,故意隐瞒事故真相,逃避法律追究的;(5)事故发生后,明知他人受伤,不采取救助措施,放任他人死亡的。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交通事故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3.民事责任交通事故逃逸者除承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外,还需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具体包括:(1)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2)赔偿受害人的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损失;(3)赔偿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4.其他后果(1)影响个人信用:交通事故逃逸者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2)影响家庭和谐:交通事故逃逸者可能面临家庭矛盾、婚姻破裂等问题。

(3)影响社会风气:交通事故逃逸行为会助长不良风气,损害社会道德风尚。

三、如何避免交通事故逃逸1.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2.遇到事故,及时停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并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

轻微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

轻微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

轻微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
轻微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主要有:
一、未收缴交通违法罚款及罚没没收物品的;
二、夜间不携带有效证件驾驶车辆的;
三、驾驶车辆未超过一年,但驾驶行为有轻微危险行为或滥用机动车特性而造成危险的;
四、逃离交警检查范围而不接受检查的;
五、把车开到危险地带,无明显原因就把车熄火拒付责任的;
六、连续三次未到达道路交通安全检查站等检查地点的;
七、拒绝专业化摩托车驾驶证检查的。

对轻微交通逃逸的处罚如下:一是警告,即对违规行为进行认定,并口头或书面地警告;二是罚款,即对交通肇事者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三是暂扣机动车,即
暂扣违法行为发生时驾驶的机动车。

交通事故逃逸有什么后果

交通事故逃逸有什么后果

交通事故逃逸有什么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留下来积极处理事故,抢救伤员的话,那么日后承担的责任可能还没那么重。

要是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选择了逃逸,那么其承担的责任肯定是很重的。

究竟交通事故逃逸有什么后果?以下是具体介绍。

▲一、责任认定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二、损害赔偿重按《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赔偿费用少则几千块,多则上万元甚至于几十万元,如肇事车辆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

但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按《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车主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

▲三、行政处罚重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规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四、刑事责任重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则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按《刑法》规定,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此外,法律还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员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是怎样的首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危害社会稳定秩序,给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影响,属于犯罪行为。

如果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的,行为人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以罚金、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刑罚。

其次,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肇事逃逸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交通肇事逃逸行为造成的损失需要由肇事者承担赔偿责任。

具体而言,交通肇事逃逸的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身伤害赔偿。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根据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进行赔偿。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医疗费用应由肇事者垫付,并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等损失也应由肇事者承担赔偿责任。

二、财产损失赔偿。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根据被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

财产损失包括车辆的维修费、财物损失等。

肇事者应根据被害人提供的证据,支付相应的赔偿款项。

三、精神损害赔偿。

由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严重的身心痛苦和精神损害,我国法律规定,被害人有权获得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被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和相关证据,法院将判决肇事者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金。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赔偿标准仅仅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实际的赔偿金额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法院将根据被害人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判定具体的赔偿金额。

此外,我国的《三责保险条例》也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赔偿进行了规定。

根据《三责保险条例》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发生后,肇事者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公司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人身伤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赔偿。

被害人可以向肇事者的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保险公司将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赔偿处理。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标准交通事故逃逸处罚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标准交通事故逃逸处罚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标准交通事故逃逸处罚在社会中,有些人在道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就丢下车逃跑了,以图侥幸不会受到处罚,这是错的做法和想法。

那么,你知道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罚吗?以下就是的交通事故逃逸处罚标准,以供参考。

责任认定重。

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损害赔偿重。

按《民法通则》和最高 __《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赔偿费用少则几千块,多则上万元甚至于几十万元,如肇事车辆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

但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按《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车主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

行政处罚重。

按照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规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刑事责任重。

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则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按《刑法》规定,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此外,法律还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员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一、一次记12分的处罚情形1、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2、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者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3、驾驶公路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鸦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肇事逃逸20年怎么处罚规定

肇事逃逸20年怎么处罚规定

肇事逃逸20年怎么处罚规定肇事逃逸的处罚是处三年以上到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如果肇事逃逸的情节比较轻微的话,所有的处罚都是一般的行政处罚,比如说行政拘留,行政罚款,但是也会吊销驾驶证的。

不过,20年前的肇事逃逸,有可能已经超过了追诉期。

一、肇事逃逸20年怎么处罚规定?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

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

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事故肇事逃逸法律后果(3篇)

事故肇事逃逸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发生了事故,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也未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而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行为不仅严重危害了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也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肇事逃逸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法律后果,本文将详细阐述事故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

二、事故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肇事逃逸行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具体情形如下:(1)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肇事逃逸,造成一般后果的,处拘役或者管制。

2.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肇事逃逸行为将面临以下行政处罚:(1)罚款:根据逃逸行为的严重程度,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2)暂扣或者吊销驾驶证:根据逃逸行为的严重程度,暂扣驾驶证3个月至6个月,或者吊销驾驶证;(3)拘留: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15日以下拘留。

3.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肇事逃逸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具体包括:(1)赔偿损失:肇事逃逸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受害人的损失;(2)精神损害赔偿:根据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可以要求肇事逃逸者支付精神损害赔偿。

4. 其他法律后果(1)信用记录:肇事逃逸行为将被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对个人的信用产生负面影响;(2)社会责任:肇事逃逸行为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社会秩序,肇事者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事故肇事逃逸的预防措施1.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驾驶员应当遵守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做到文明驾驶、安全驾驶;2. 严格审查驾驶员资质: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审查驾驶员资质,确保驾驶员具备驾驶技能和道德素质;3.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肇事逃逸危害的认识;4. 完善交通事故处理机制:简化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提高事故处理效率,降低肇事逃逸发生的可能性。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是对驾驶人逃逸交通事故所进行的处罚。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逃逸,将受到以下处罚:一是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和罚款:在没有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处以
罚款(最低不得低于500元)和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禁止持有人驾驶机动
车的;
二是处以行政拘留:在没有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行政拘留5日以内的;
三是处以警告;
四是处以拘役或管制: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处以拘役或者管制;
五是处以有期徒刑: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处以有期徒刑。

根据法律法规,对于驾驶人逃逸交通事故所犯的罪行,要贯彻法律严
格惩处的原则,严厉打击,以惩治犯罪、消除安全隐患、维护交通秩序,
使交通司法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为社会创造安定、稳定的交通环境。

2023年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2023年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2023年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一、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一)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二)刑事处罚: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

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

肇事逃逸行政处罚

肇事逃逸行政处罚

肇事逃逸行政处罚肇事逃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没有及时停车处理并逃离现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也严重侵犯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该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

在我国,肇事逃逸被视为交通肇事罪的一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的行为也是违法的,应该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一般情况下,肇事逃逸的行为会导致多种后果,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的加重、被害人的人身财产损失、公共安全的威胁等等。

因此,对于肇事逃逸者,应该依法进行严格的行政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交通秩序。

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肇事逃逸者,应该进行以下的行政处罚:1. 暂扣驾驶证肇事逃逸者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因此应该被暂扣驾驶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该立即停车,进行现场勘查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没有停车处理,或者逃离现场,就应该被暂扣驾驶证。

2. 罚款肇事逃逸者的行为不仅危害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因此,肇事逃逸者应该被处以罚款。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肇事逃逸者,罚款的数额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罚款数额会根据肇事者的情节和造成的后果来确定。

3. 记分肇事逃逸者的行为属于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因此应该被处以记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于肇事逃逸者,应该被处以记12分的处罚。

如果肇事逃逸者的交通违法行为属于重大违法行为,那么还会被处以更多的记分。

4. 拘留对于肇事逃逸者,如果其行为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那么还有可能被处以拘留的处罚。

一般情况下,如果肇事逃逸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比如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那么就有可能被处以拘留的处罚。

总之,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应该受到行政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相关法律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相关法律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处罚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特别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承担更为严厉的法律后果。

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是由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

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义务,事实上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

因此,交通肇事逃逸,无论是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是刑事责任都要比没有逃逸严重得多。

从行政责任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该规定是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将被吊销驾照且终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举证责任。

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属情节加重犯,刑法将此规定了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杀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交通肇事逃逸的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交通肇事逃逸的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交通肇事逃逸的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停车立即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或者未停车等候警察进行处理,并及时救治伤员或采取其他措施救助被害人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应当立即停车,制止有关人员离开现场,并立即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如果不报告或逃逸的,将面临处罚,包括罚款、吊销驾驶证等。

至于赔偿标准,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

根据《刑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的处罚标准为: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五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要求肇事者进行经济赔偿。

民事赔偿一般根据实际损失进行确定,并可酌情赔偿精神损害或其他相关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赔偿标准可能因地区和案情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或律师进行详细咨询。

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规定是什么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规定是什么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修订)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法律后果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规定是什么?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情节十分严重的违法行为,逃逸人的此种行为会产生诸多严重的法律后果:(1)因逃逸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逃逸一方负事故全部责任;(2)对逃逸的当事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3)因逃逸致使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另外,对于肇事后逃逸的可能使自己行为的性质发生变化,从一般的违法行为转变为犯罪行为,例如,一人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重伤,负事故主要责任,如果不逃逸仅仅是普通的交通事故,如果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的,则会构成交通肇事罪,触犯刑法。

交通事故逃逸是极为恶劣的行为,不仅是对受害者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对法律的挑衅,这种罔顾别人性命的行为时必须受到谴责的。

若对交通逃逸的法律后果存在疑问或是有这方面诉求却找不到合理的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朋友,可以来,律师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服务。

肇事逃逸最低处罚标准

肇事逃逸最低处罚标准

肇事逃逸最低处罚标准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损害了社会交通秩序。

为了严惩肇事逃逸行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肇事逃逸行为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对于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对于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死亡或者重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轻伤或者财产损失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对于肇事逃逸行为,其最低处罚标准是处以拘役或者罚金。

这一处罚标准的制定,旨在严惩肇事逃逸行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对于肇事逃逸行为,仅凭最低处罚标准可能无法真正达到惩罚和警示的目的。

因此,对于肇事逃逸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依规严格执法,对其进行全面调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不仅要依法处罚其肇事逃逸行为,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追究和处罚,以达到更好的法律效果。

此外,对于肇事逃逸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对其相关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肇事逃逸行为,确保交通秩序的正常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其最低处罚标准是处以拘役或者罚金。

然而,仅凭最低处罚标准可能无法真正达到惩罚和警示的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依规严格执法,对肇事逃逸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追究和处罚。

同时,加强对肇事逃逸行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交通秩序的正常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的努力,能够有效遏制肇事逃逸行为的发生,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呢?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呢?

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 don't be so tired.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呢?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

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众所周知,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会比普通的交通肇事更加严重。

那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交通肇事逃逸会受到怎么样的刑事处罚呢?现在,我们将在下文就该问题为您做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交通肇事逃逸处罚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

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

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延伸补充: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认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7条、第18条、第19条对交通事故认定办法作了如下规定:第十七条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

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第十八条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第十九条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处理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处理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处理所谓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

交通事故逃逸的,具体处理如下: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

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

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事故致身体受伤、残疾或死亡的,其民事诉讼的时效为1年。

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其民事诉讼时效为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肇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法律追究。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

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

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
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二、交通肇事逃逸有关法律规定
1、《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另外,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