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2级农经《农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农学概论课后标准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西南大学 农学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12级《作物学概论》思考题一、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包括弱质性和非均衡性。
答:农业的“弱质性”体现在:1.生产的周期长; 2.双重风险性; 3.投资的回报率低: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资金周转慢,回收期长;农业生产投人的非均衡性:1.使生产者生产活动具有兼业的性质2.农业生产成本的相对高昂3.农业劳动力供求的周期性失衡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答:农业是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去的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A.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农业工业的区别?答:就经济再生产过程而言,农业与工业并无大的区别。
无论是农业生产活动,还是工业生产活动,都是靠一定量的生产要素的投入获得一定量的产出,以满足特定经济需要的过程;就二者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关系,二者的差异便鲜明地出现。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所以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特别显著;而在工业生产中,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
2.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答:(1)我国现有的国情条件是: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2)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3)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动植物性食品的区别?答:动物性食品包括畜禽肉、蛋类、水产品、乳类及其制品;植物性食品包括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西南大学级农经《农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双重风险性”即自然和市场的风险:(1)多变的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其他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自然风险;(2)市场供求状况与经济运行体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A :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使用,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3.农业与工业的区别?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特别显著,农业的对象是生物,而生物要进行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多变而不稳定。
工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工业是对无生命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环境稳定。
4.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动植物性食品的区别?现代农业4大投入是什么?(与发展农业的3条基本途径结合理解,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对工业化产品依赖性愈来愈强,对农业内部循环产物依赖性愈来愈弱。
)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四大投入: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类型、畜禽等基因性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物的遗传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转化能力。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思考题农学概论2
思考题农学概论2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2. 经济产量3. 杂种优势4. 生活因素5. 种植制度6. 日中性作物7. 生物灾难8. 作物9. 精准农业10. 作物布局11.农产品品质12.有机农业13.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14.作物生长周期15.作物环境因子16.作物品种混杂退化17.作物连作18.作物轮作19.作物复种20.复种指数二、选择题1. 不同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尽相同,但总来说可归结为。
A.密度B.单株产量C.单铃重D.出麻率2. 与工业、服务业相比,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主要包括,。
A.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C.地域性D.连续性3. 作物对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反应是其长期适应的结果。
因此,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反应类型,主要包括,。
A.长日高温型B.长日低温型C.短日低温型D.短日高温型4. 作物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
花芽形成就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之一。
但花芽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有,。
A.营养条件B.高温阶段C.光照阶段D.春化阶段5. 农业生产由等几个部分组成。
A.人类劳动B.科学技术C.农业生物D.农业环境6. 作物生长发育受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生态因子的限制方式遵循。
A.效益最大化律B.报酬递减律C.耐受律D.最小因子律7. 水分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
A.生态作用B.生化作用D.同化作用8.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其中害虫的化学防治应注意:。
A.不同药剂组合施用B.施用时间恰到好处C.统一施用D.施用低毒或无毒药剂9. 农作物害虫的物理防治措施包括:手工防除、、以及颜色诱集等。
A.树枝把诱蛾B.性激素诱集C.气味诱集D.灯光诱集10. 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但现阶段精准农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等。
A.效率过低B.产量数据存在误差C.成本过高D.依赖性强11. 长日照作物是指只有在条件下才能完成花芽分化过程的作物。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农产品需求量是消费者在某一特殊价格上为获得该农产品而消费的具体的商品量,由既定的需求曲线的某一点来表示。当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农产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移动,这种变动称作需求量的变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农产品需求变动
农产品的需求并不是一个特殊的量,是指在每个价格下需求量的全部关系,需求是由整个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述的,当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农产品期货市场
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通常特指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或者说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关系的总和。这种特殊的交易活动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在特定的场所内集中进行。因此,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应该是由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结算所、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者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
农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农学是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并与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一门应用学科。
2.农学是一门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农学是一门一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学科。
特点:生物性复杂性应用性2.试述作物生产的特点和地位.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3.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何意义?4.按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作物是如何分类的并举例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梁、粟、黍(稷)、薏苡等。
一般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禾谷类作物称为粗粮。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主要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赤豆)、饭豆等。
除大豆以外的几种作物又称杂豆类作物。
(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主要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蓣)、菊芋、芋、蕉藕等。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4)纤维作物包括粒用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用纤维三大类。
主要有棉花、黄麻、红麻、苎麻、亚麻、大麻、蕉麻、龙舌兰麻、苘麻等。
(5)油料作物主要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油茶、油棕、油椰、甘蓝等食用油料作物和蓖麻、油桐等工业用油料作物。
此外,大豆也可列为油料作物。
(6)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等。
(7)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8其他作物)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3、饲料及绿肥作物(9)饲料及绿肥作物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田菁等。
4、药用作物(10)药用作物主要作物有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何首乌、五味子、灵芝等。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农业经济B. 农业科学C. 农业技术D. 农业政策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的基本要素?A. 土地B. 劳动力C. 资本D. 市场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组成部分?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土壤答案:D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答案:D5. 以下哪种农业模式不属于现代农业?A. 精准农业B. 有机农业C. 生物农业D. 传统农业答案:D6.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减少农业成本C.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农业生物的遗传变异B. 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C. 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D. 农业生物的病虫害防治答案:A8.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棉花答案:D9.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农家肥D. 磷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食物生产B. 环境美化C. 经济发展D. 文化传承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答案:ABC3.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转基因技术B. 遥感技术C. 智能农业D. 传统耕作答案:ABC4.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作业效率B. 减少劳动强度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农产品产量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气候变化B. 土地利用方式C. 外来物种入侵D. 农业政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学概论课后标准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根底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效劳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开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根底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局部5作物生产的未来开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开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 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响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 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答案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双重风险性”即自然和市场的风险:(1)多变的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其他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自然风险;(2)市场供求状况与经济运行体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A :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使用,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3.农业与工业的区别?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特别显著,农业的对象是生物,而生物要进行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多变而不稳定。
工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工业是对无生命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环境稳定。
4.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动植物性食品的区别?现代农业4大投入是什么?(与发展农业的3条基本途径结合理解,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对工业化产品依赖性愈来愈强,对农业内部循环产物依赖性愈来愈弱。
)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四大投入: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类型、畜禽等基因性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物的遗传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转化能力。
(二)施肥、浇水等资源性投入,用予改善水分、养分等生活必须资源的供应,保证有机生产的顺利进行;(三),农业机械和工程(道路、厂房、水利设施等)设施性投入,用于为农业生物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农时等;(四) 农药、防治、医疗技术等保护性投入,用于控制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发展,提高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显示了人工辅助能投入对促进农业增产的巨大潜力。
5.(补充)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特点,而我国却“小而全”,各有什么优缺点?小而全的优点:可以在自给性经济条件下充分保障供给;有利于全年均衡地利用劳力等社会资源;并可增加生产与收入的稳定性和减少风险等。
缺点:很难进行专业化生产,因而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进程,农产品的商品率低,扩大再生产慢。
6.什么是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分为几类?掌握鉴别作物生态适应性的2种方法?美国玉米带与中国玉米主产区生态适应性比较(主要表现在降雨的均匀性)?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生长节律与环境节律的吻合。
吻合程度高即生态适应性强,作物生育就好,距离高产、优质、稳产、低成本的目标愈近。
分为强、中、弱和不适应4个等级。
鉴别某作物生态适应性的2种方法:生物节奏与季节节律分析法、产量比较。
7.研究作物起源地(瓦维洛夫)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有些什么重要发现?用海南三亚市天然野生稻的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利用和印度北部山区天然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的发现、利用为例(视频资料),说明为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老的农家品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最重要的是保护栖息地免受破坏)意义主要有两点:寻找新的植物类型和建立基因库。
重要发现:农业生产上一些重大突破都与特异性状的基因发现和利用有关。
举例:1.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豆带出现了严重的孢囊线虫病,美国科学家利用30年代在中国北京收集的农家种“黑大豆”为抗原材料(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培育了抗线虫病品种,拯救了大豆生产。
2.我国水稻杂交优势的利用与野生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利用有关,(籼型杂交水稻野败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基因,来自于海南岛沼泽地的普通野生稻。
)3.玉米高赖氨酸品种奥帕克—2的发现,对改善玉米蛋白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8.作物分类的二种方法的特点?(一) 植物学系统分类法(双名法)生长发育及农产品利用上有相似,(二) 习惯命名法根据某个别生理、生态特点、农业种植及农产品利用特点分类。
用习惯法对耐寒作物小麦、喜温作物水稻、玉米和棉花分类?喜温/短日作物:水稻、棉花和玉米耐寒/长日作物:小麦9.什么是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发育特性)?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如果温度和光照不适宜,就延迟转入生殖生长,甚至不能转入生殖生长。
为什么作物生产必须重视发育特性的研究?因为收获的农产品大都是开花受精的产物;若过早通过发育转变而开花结实,营养生长短,形成LAI 低,光合时间短,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光合产物积累少,经济产量不高;过迟通过发育转变,虽然营养生长形成LAI大,光合时间长,但经济产量形成期容易受不良气候影响,如冬小麦灌浆期高温逼熟,喜温作物水稻、大豆、棉花成熟期遇秋霜危害,严重影响经济产量;所以,只有在适宜时期通过发育转变,形成较大LAI又能保证开花结实安全,才能获得高而稳定的经济产量。
10.小麦的春化作用?我国小麦的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3种类型?耐寒作物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进而抽穗开花的现象。
类型:①冬性型品种:春化阶段要求温度低,持续时间长;没有通过春化的种子,春播种不能抽穗。
②春性型品种:春化温度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短;未经春化的种子,春、夏播种均能抽穗。
③半冬性品种:春化温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均界于冬性和春性型品种之间;未经春化的种子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
11.冬小麦和春小麦形成的2个原因?光照和温度。
冬小麦和冬性型小麦、春小麦和春性型小麦区别?南北不同生态区间引种:北方冬麦区(如北京)与南方冬麦(如重庆)间相互引种的结果?冬小麦引入南方不抽穗,春小麦引入北方冻死了。
同一生态区内南北引种:北京与山东济南间相互引种的结果?同一生态区南北间短距离引种:济南→北京,孕穗、开花提早,容易受冷害使每穗结实粒数减少;北京→济南,开花推迟,高温逼熟,降低粒重。
12.水稻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第一级为釉粳亚种,釉亚种为基本型,粳亚种为变异型;第二级为晚季稻与早、中季稻的气候生态型,晚季稻为基本型,早、中季稻为变异型;第三级为水、陆稻地土生态型,水稻为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第四级为粘、糯稻的淀粉性质变异性,粘为基本型,糯为变异型;第五级为品种的栽培特性与形态特征。
13.为什么早、中稻可作双季晚稻品种,而晚稻品种不能做早稻品种?早稻品种感温性强,感光性弱,晚稻品种感温性弱,感光性强。
晚稻品种作为早稻栽培,尽管是早春播种,但只有到秋天具备了短日照条件时,才能进行幼穗分化和开花成熟,生育期明显延长。
因此,晚稻品种只能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种植,而不能作早稻栽培。
早稻品种则由于感光性弱,既可以夏季长日条件下抽穗,也可在秋季短日条件下抽穗,所以既可以作早稻种植,也可作晚稻种植。
14.南麻北引的栽培纤维的产量明显提高,但不能收获种子?南麻北引:广东的麻(黄、洋、大麻是短日照植物)引种到河南种植,麻杆高大、叶生长很旺盛,纤维的产量明显提高,但生育期延长,开花迟,不能收获种子。
15.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区别?顺序写出禾谷类作物生育时期的名称?生育时期在生产上的作用?生育期: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产上常用播种到成熟的天数。
生育时期:又可称物候期、发育时期。
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上出现若干显著变化的时期。
禾谷类作物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生育时期在生产上的作用:是农艺措施应用的形态、时间的指标。
16.作物群体光合作用与个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何不同?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个体:1,消耗因素:呼吸、取食和器官的脱落。
2,个体光合生产力因素:个体光合能力因素减消耗因素。
3,分配因素:经济系数。
群体结构即受光效率= 群体条件下单株的光合强度/ 盆栽下单株的光合强度,0 ≤ρ≤1,它与光能的分布有关,即上、中、下各叶层的光分布的均匀程度,因此,与株型(消光系数,K值)、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株行距和水肥用量有关。
17.为什么种植密度确定后,还要注重种植方式即株行距?即正方型和长方型(宽行窄株)正方型:株距与行距相等:能获得最早和最大的光截获量,地力利用充分;但后期群体内平均光强弱和通风透光差,对抗倒伏和病虫不利;对多次收获作物中下部结实不利、不便田间管理。
长方型:行距大于株距;株间竟争开始早,封行(垄)迟,甚至不封行(垄),光截获量有损失,但后期群体内平均光强、通风透光好,对多次收获作物的中下部结实有利、对抗倒伏和病虫、不便于田间管理。
18.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还不到1%,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p62原因:1、漏光损失。
作物生长初期植株较小,日光大部分漏射到地面而损失。
栽培措施得当,使其较早封行,则可减少作物生育期中田间漏光的损失。
2、反射及透射的损失。
反射及透射损失的大小与田间作物株型及叶片厚薄等有关,如密植合理,作物株型较为紧凑,叶片较直立的,其反射光的损失就较小,至于透射的多少则与叶片的厚薄有很大关系,一般约透过太阳辐射的10-20%;但非常薄的叶片可透过40%以上。
3、环境条件不适。
(1)光强的限制。
在弱光下虽然其它条件适合,光合速率也较低,因为受到光照强度的限制。
当光照强度增高到光饱和点以上时,超过光饱和点的光又不能利用于光合作用,甚至直接或间接地使植物受到损伤。
(2)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酶活性。
(3)CO2供应不足,使光合速率受到限制。
(4)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当,影响光合作用进行或使叶片早衰等。
4、光合有效辐射PAR只占太阳辐射的45%左右。
5、呼吸损失,光、暗呼吸以及在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中的消耗,平均为40%.6、照射到光合器官上的光不能被全部叶绿体吸收,平均吸收80%.克服光能利用率低当前我们人力所及的途径是什么?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减少漏光损失。
栽培措施得当,使其较早封行,则可减少作物生育期中田间漏光的损失。
2、减少反射及透射的损失。
要注意培育理想的株型,合理密植,并加强水、肥管理,减少光能的损失。
3、一方面要培育高光合效率品种并进行合理密植;另一方面还要造成最适的环境条件,增加光合速率及延长光合作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