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1-1-2
高2013级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古代史 第2讲

(3)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和经济重心南移等南方的 扬州成都等发展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4)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城市发展,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 口,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
3.“市”的发展 (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 (2)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市令 (或市长)进行管理。 (3)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主 要城市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4)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城市的经济 功能大大增强。 (5)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 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晋商、徽商成为当时著 名的商帮。
3、“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 ②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③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
内容: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①来华贸易 作用 : 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安全。
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 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②制瓷业 地位: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具体: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瓷;景德镇瓷都
③纺织业 丝织业: 最早养蚕和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丝国”;丝绸之路。 距今四五千年前我国已养蚕并有丝织品;商朝织机;西周 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数千工人;唐朝吸收波 斯织法;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明清织造局,清代缎。 棉纺业: 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4)、阻碍因素: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 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促进统 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难以扩大再生产; 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导致缺乏同海外联系,未能形成海外市场; ②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造成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资本原始 积累,难以扩大再生产。 ③官府的沉重剥削,农民极端贫困,购买能力低下。
二轮复习 专题一主题二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发展演变

『核心概念阐释』秦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三公九卿的
材料一:九卿中的“奉常、宗正、郎 特点及影响。
中令、将作少府、太仆”等官职为皇室专 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九卿既是皇帝的家
初步奠定、国家统一的巩 固、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 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 要作用。 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
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
成为当时世界大国提供了 制度保障。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
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 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体现君臣关系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
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
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核心概念阐释』秦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 (1)贵族政治:官吏选拔及其权力来源均由“世卿世禄”制产生。 (2)官僚政治:官僚事君治民众、治政事的意思。它起源于春秋 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变法,并在秦统一后不断发展演化。官吏选 拔由皇帝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权力来源由皇帝 授予。
②三公九卿制度(中枢机构)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监察百官。 太尉:(虚职)管理全国的军务。 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朝议制度 定义:又称廷议,是秦汉时期兴起的大臣们集体议政的一种方式,主要功能是为皇
历史二轮复习1-1-1

想逐渐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27页
专题一
第1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3)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春秋战国时
诗经 期,《石氏星表》成为天文历法成就的代表;《_______》、楚
公”,其职责分别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监察百官;主管军
互 动 课 堂
九卿 事。“________”是丞相之下设置的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
体事务。关系:互不统属、互相牵制;集权于皇帝。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18页
专题一
第1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皇帝 ③郡县制的特点: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由_______直接任
(3)经济政策: 从西周时期“工商食官”,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出 现;秦汉统一了货币,但秦汉时期歧视商人和实行
自 主 回 顾
专卖制度 重农抑商 __________,继续推行____________政策。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25页
专题一
第1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Hale Waihona Puke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第6页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考纲和核心考点 考纲 中国古代的政 治制度 核心考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 度的加强。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 展;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 商”和“海禁”政策。
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

3.从人身控制看:封建国家对人身控制的松弛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 果。 4.从征收银两看: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 5.从结果看:随着王朝兴衰,赋税制度相应地一次又一次从轻徭薄赋、与 民休息,到民力殚竭,直至王朝灭亡。 6.从规律看:历代赋役制度改革,总是将旧的苛捐杂税归并统一征收,以 图减少加派之弊,但是改革后随着统治者贪欲的增长,又会生出新的名目 以加派赋役,即每改革一次,农民负担就反弹一次,加重一次。 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 1.古代民族交融的实质 (1)生产力角度: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生产关系角度: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的扩展。 (3)经济形态角度:游牧向农耕的转化。 (4)生活方式角度: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约,户籍是世袭的。 4.户籍作用具有多样性:征发徭役是户籍制度的主要作用,户籍还有控 制人口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等作用。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 1.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 直接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逐渐松弛。 2.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3.征税方式: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5.征税品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认识 1.从总趋势看:税制改革大都朝着税制的公平、简化方向进行。 2.从实质看: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4)大胆进行改革,积极完善边疆治理制度,如改土归流,将土司纳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管理的范围。 (5)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发挥宗教聚集人心及教化风俗、绥服边地的 作用。 (6)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通过定期朝觐,达到拉拢蛮夷上层及增 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7)积极兴办学校,推广儒学教育,增进大一统国家观念。 (8)重视边疆各民族的统治立法,尽量将其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四.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 (一)分析改革成败的影响因素 1.改革是否适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当时的力量对比: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分析,阻力内外两方 面,政治、经济、文化多角度分析。 3.改革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措施必须切合实际。 4.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讲学科前沿—五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2

D.历史解释受价值立场影响
解析:材料表明对刘濞的同一件事,产生了不同的评价。依据甲 乙两人的解读来看,甲是站在统治者的方面来看的,而乙是站在人民 角度来看的,表明历史解释受价值立场影响,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 价值立场对史料解读的影响,而不是史料本身的确定与否,A错误; 历史解释要以事实为依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人们可以通 过史料记载、文物的出土等来了解历史史实,人们无法了解事实原貌 的说法过于偏激,C错误。故选D。
答案:D
●五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 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 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典例3] [2020·烟台市高三一模]在以往的社会史研究中,学者 较重视传统官方史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西方学者更多地 利用民间的遗嘱清单、赡养协议、孤儿院记录等资料对家庭、妇女、 经济等进行专题性研究。这种转变( )
A.说明官方史料可信度较低 B.可较全面展示社会发展状况 C.表明社会史研究走向没落 D.证明西方社会矛盾尖锐激化
[典例2] [2020·开封市高三二模]下图是小明在复习《走向世界 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时,为落实“时空观念”而整理的示意图。图 中方框中应填入的历史事件是( )
A.工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最 大的是地理大发现,也就是新航路开辟。故B正确;工业革命1765年 开始,故A错误;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故C错误;第二次工业革 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错误。 答案:B
●三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 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学是一门实学,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 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 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有一分史料说一分 话”。史料既是我们揭示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更是我们评析历 史人物、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基石。因此,“史料实证”既是历史 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学会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 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 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课时作业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南充市高三三模]东晋政权为笼络南渡聚族而居士民,在长江南北梁益诸州、荆襄一带,置侨州郡县安置侨人,保持其原来籍贯(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另立户籍,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不受当地政府管辖。
这一政策( )A.不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B.标志着户籍制度的成熟C.形成了郡国并行的管理体系D.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2.[2022·洛阳市二模]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其实际最高长官尚书仆射为群相之首。
贞观年间,唐太宗一方面削弱尚书仆射的权力,同时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
这一调整( ) A.旨在提高门下省的地位B.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民主C.便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使宰相的权力名存实亡3.[2022·洛阳市高三三模]隋唐时期,上则以“野无遗贤”为标榜,求贤若渴,下则以文章诗赋相砥砺,孜孜求进,上行下效,蔚然风行,从而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
这一现象( )A.使社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氛围B.厚植了隋唐繁盛的社会基础C.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出现D.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4.[2022·西安市临潼区高三二模]唐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都督府、州、县,册封当地各族首领人物为都督、刺史、县令,实行世袭制,可按本族习俗执政,贡赋、版籍一般不纳入中央户部,但要执行朝廷命令,承办朝廷下达的“公务”,还要应朝廷征调派兵出征。
据统计,全国共有800多个羁縻州、府。
唐代这些举措( ) A.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B.促进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受到了藩镇割据势力强烈影响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5.[2022·昆明市“三诊一模”高三质检]唐代地方节度使可自行辟署,延揽人才。
所辟署员属于国家官吏,有“职”有“官”,并可考课升迁,以致“唐世士人初登科或未仕者,多以从诸藩府辟署为重”,唐后期宰相竟有三分之二曾从辟过藩镇使府。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模块3 话题2 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

【话题2 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之小船创作17—18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政治领域,形成了民主化趋势;思想领域,启蒙运动兴起;科技领域,经典力学诞生。
这些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17—18世纪欧洲已经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转型的背景——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14—16世纪)从一体化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市场的拓展(17—18世纪)政治领域英、美、法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思想领域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科技方面科技取得巨大进步,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三、转型的回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四、转型的深远影响1.欧美17—18世纪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要求,其矛头直指封建势力,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是17—18世纪社会转型的本质内涵。
2.欧美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与进一步发展,而且依据国情的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规划了框架,影响了今后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1.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2019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2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繁荣与成熟的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繁荣;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思想文化上:魏晋时期,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复兴;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三大发明领先世界;理学体系形成并成熟,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风俗画。
阶段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220~589年)1.政治(1)中央体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2)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垄断仕途。
2.经济(1)农业: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北魏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北方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3.思想文化(1)思想: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起。
二者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技著作。
(3)书法和绘画: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
考法1从现象角度考查儒家伦理化的影响[典例1] (2014·全国Ⅱ,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考题点评本题借助秦、魏晋法律的有关规定,从政治法律角度考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后对法律的影响。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2 专题纵向贯通 专题1 沿革——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

6.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 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 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B )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解析】 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 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 故选B项;题干仅涉及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具体行省对地方的有效 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 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 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促进民族交融是其客观影响,排除D 项。
3.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
削弱
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特点
具体表现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出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
转向虚位
3.早期国家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度的四个特点
1. (2022·南通市大联考)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了周代普遍建立地方 自治政权,各民族也逐渐融合,各诸侯国共尊一主。这加强了人们天下
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还把中心地带的文化扩散到了周边地区,保证
了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材料意在强调,分封制
( D) A.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文化繁荣
话题三 轻重相维——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
基层稳,国家安,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 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习近平同志强调,政府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 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 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 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 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专项1史学理论__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课件

2. (2022·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为 首的外交使团来华,按照中国的礼节,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应行跪 拜礼,但他坚决反对这样做。最终,英使究竟行的何种礼节,中英双方 有不同记载。英方的记载是,马戛尔尼行觐见英王的礼仪,一足跪地, 但免除拉皇帝的手亲吻的动作。而主管外务的和珅在奏折中说,“该贡 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毕”。对此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 )
3. (2022·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英国近代史的材料汗牛充栋,各种 公告记录早有图书馆档案室保全,私人的日记、信札又大批托出,且新 资料仍不断被发现。有人从过去政客的文件中寻出家庭开支账单进行分 析断定其党同利害,自成一家之言。这一现象反映出( A )
2.按史料与事件关系程度分类: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 3.按史料的表现形式分类: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 (1)实物史料:以有形的物质遗存形式出现的史料。如考古中的遗 址、遗物、碑刻、近代的旧照片等。由于该类史料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 因素影响,其在史料中价值最高。 (2)文献史料:文字记载的史料,包含各种私人及官方的档案记录、 史书、书信、日记、调查报告、账簿、传单、地方志、家谱等。该类史 料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 真,从而发现、探索历史真相。
一、历史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1.历史的概念 所谓“历史”,包含三层意思 (1)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历史事实) (2)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是经过人脑的思考、加工 而形成的主体化的历史。(历史叙述) (3)它还指一门学科,或一门专业。(历史学) (注:历史事实是客观的;历史叙述和历史学具有主观性)
(2)以纵向和横向贯通意识学“透”历史 ①纵向贯通是根据时间顺序整合史实,形成历史发展脉络。如全国 卷考查海河治理题,通过纵向对比古今海河流域治理的举措和效果, “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②横向贯通是根据历史发展的某一主题,打破时空限制,形成专题 知识体系。如全国卷考查大豆在世界范围内的种植利用问题,考查我国 古代农业科技成就、人类文明交流等内容,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历史意义。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历史 Word版含解析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殷商甲骨刻辞的内容涉及迁都、农耕、田猎、天气、地理、战争、祭祀、疾病等,他们在长期对自然、天象、气候的观察、记录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
这反映出商代()A.占卜活动影响天文B.呈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C.早期民本思想孕育D.农耕生产盛行精耕细作2.西晋短时期曾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东晋政府此举()A.有利于江南开发B.旨在维护门阀士族统治C.激化了阶级矛盾D.是维护统治的长远政策3.贞观九年,波斯景教(基督教派)信徒阿罗本来到长安,要求设寺传教。
三年后,唐太宗诏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景教“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同意了阿罗本的请求。
由此可推知,当时()A.唐朝崇尚各宗教平等B.道教对统治者的影响较深C.基督教实现了中国化D.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4.北宋神宗时期,创立了免役钱等新税种,大多直接向农民征收货币。
南宋时期,又进一步向农民征收折帛钱,中央政府的货币收入进一步增加。
两宋政府的这些举措()A.满足了商业发展的需要B.提升了农业商品化程度C.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D.解决了政府财政性危机5.据考证,清雍正2年,全国人口2500万人。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第1讲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课件(24张)

何为“家国情怀”,如何践行“家国情怀”,永远记住 “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光明,中国就不黑暗”。
素养五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
素养五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
3.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了解世界历史 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 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素养五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
二、家国情怀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 1.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 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 2.认识到分辨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 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3.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 认识上,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 历史的价值。
素养五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
1.(2020·重庆南开中学 5 月模拟)“南蛮”楚国从成 王开始“结旧好与诸侯,使人献天子”;楚庄王时多次引 用《诗经》的语句说明要注意保德、安民,并观兵于周疆, 问九鼎之重,有夺取华夏最高权力的野心。这体现该时期 ()
A.周朝传统政治秩序被完全破坏 B.楚王以周礼治国成效显著 C.周边民族已有华夏认同的观念 D.周天子视周边民族为同族
素养五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
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 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 素得到广泛调动。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 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 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 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一第1、2课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一第1、2课学案一高考大纲1、重点突出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内容的梳理。
对于商周政治制度的学习,可采用表格法,分析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内涵、特点及影响的异同,归纳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对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复习,采用线索归纳法,围绕一条主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发展的演变历程。
2、注意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要特别突出对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三公九卿等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应从概念制度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历史特点等方面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三重难点解析1、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①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②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③宗法制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宗法制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家长制、任人唯亲的作风等。
2、什么是专制主义?什么是中央集权?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评价。
(1)专制主义:①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②专制主义制度是一种政体,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形式,体现在帝制的终身制和皇位世袭方面,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③专制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君权削弱相权,君权向绝对性和独断性发展。
(2)中央集权:①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②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但二者不能完全分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服从中央。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线索三 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 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 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线索四 古代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 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导致资本主 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
(4)影响: ①对经济布局的影响。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 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共同促进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②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 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 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 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 政治交流。
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 本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 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 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 资本。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 境。
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工具。
④南方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 利。
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⑥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1.

课后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2012·湖南长郡中学)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
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解析:本题考查家谱的作用,回答本题,需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体现了家谱能够弥补正史等记载的缺陷。
本题选D项。
答案:D2.(2012·河北保定高三期末考试)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
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 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B.为了凝聚亲族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D.为了教化子孙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由此可以凝聚亲族,彰显家族声誉,“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可以教化子孙。
修家谱的目的是强调血缘关系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
3.(2012·内蒙古赤峰优质高中一模)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
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史学评论观点的理解。
根据相关史实西周灭亡的原因还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思想文化的变动等,司马迁和学者李峰的观点均是一家之言,并不全面客观,故此题应该选择C。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发展与繁荣 从魏晋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白瓷 南北朝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夏商周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松动
政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
策 明清
萌芽的发展——固守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高三历史(新课标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一模块考试2(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一模块考试2(含解析)一、选择题1.独孤云是北魏孝文帝统治后期一名年轻的朝廷官员,下列行为将导致他受到惩处的是()A.公然穿戴汉人样式的冠服 B. 用鲜卑语与同僚交谈C.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刘D. 娶汉族士族地主之女为妻2.(2012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23题)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
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①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②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④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4.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5.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其直接目的在于()。
①扩大小农户的数量②加强对民众的控制③发挥个体农民的生产潜力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北魏孝文帝能够实施改革政策,主要是因为()。
①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③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3题)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8.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9.“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课件

⑤选官与考核: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
⑥法律:颁行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还发布法 律文告,称“令”。
⑦民族关系: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 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4)对外关系: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 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出使大秦。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5)赋役:大致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 赋,还征收财产税。
(6)户籍:编户齐民。 (7)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 长。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互相监督。 (8)救济与优抚: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 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2. (2022·武汉市高三五月模拟)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 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 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 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 了秦朝( C )
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 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 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 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西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清查全国垦 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农业:牛耕普及;修建龙首渠等;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迅速,土地兼并严重,形成庄园经济。 (3)手工业: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场景。人们使用 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二微专题2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课件

三、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新中国成立后,采用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 部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2.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公务员法》,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3.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是,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不 搞“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 的宗旨。
二、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 1.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内容: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 建立文官运行机制。 (2)评价:基本没有实行,但对后来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 影响。 2.北洋政府的选官制度 (1)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2)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文官考试 制度的建立。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但其具有女子不得参加
2.选官制度的改革 (1)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各省改“学政” 为“提学使司”,府、州、县设立劝学所,管理地方教育。 (2)选官制度更新,录用新式学堂毕业生。 (3)19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 度正式设立。 (4)制定《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微专题2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改革 1.科举制度的废除 (1)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 策论,后未能实行。 (2)1901年,实行新政。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 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3)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奏请,下诏废除科举 制。乡会试一律停止,学务大臣颁发教科书,城乡各处遍设学堂。
文官考试的局限性。 (3)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பைடு நூலகம்位上工作的人,决定其能否留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 动 课 堂
第5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在一定历史时 期内曾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发展。隋 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呈 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21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3.演变 (1)“三省六部”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隋朝 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 本沿袭未改。 (2)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作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 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枢 密使、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 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其实质 是强化了皇权。
自 主 回 顾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6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 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 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国家的统 一强盛,经济发达,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宋代, 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宋 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高峰,三大发明在这一时 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并外传,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理学产生和 发展;宋词和元曲成就突出。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12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租佃关系 (3)宋元时期:__________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
王安石变法力图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成效显
南宋 著;_______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随着 黄道婆 棉花种植的传播,元代_______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 棉纺织业 坊市 展,__________成为新兴经济部门;商业发达,宋代_______的 夜市、早市 界限被打破,出现了______________,宋代汴梁、元代大都都 交子 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纸币______出现,推动了商业发展;海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2012· 山东文综)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 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20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 (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 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互 动 课 堂 自 主 回 顾
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
自 主 回 顾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13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特别提醒
宋代是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时期,但在当时,商品经济仍 然是农耕经济的附庸,统治者的政策仍然是重农抑商。宋代商 品经济虽然繁荣,但生产关系并未发生质的变化,直到明朝中 后期,中国才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第4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 坏,在隋唐和宋元继续发展,隋唐在国家权力运作程度、选官 制度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 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中国古代的选 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 个阶段。
第22页
自 主 回 顾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特别提醒
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该制度使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走向了完善。
互 动 课 堂 自 主 回 顾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23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自 主 回 顾
1.形成:魏晋时三省制形成,隋唐发展完善形成三省六部 制,其分工是中书省掌管政令决策,门下省审议政令,尚书省 负责执行,下辖六部处理日常一切军国事务。 2.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 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 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3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专题综述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1年)、隋唐(581年~907年)、宋 元(960年~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 历史时期。
自 主 回 顾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术,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
自 主 回 顾
欧阳询、颜真卿 __________________等书法名家;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 李白、杜甫 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大诗人,流芳百世。唐文化泽
被深远。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16页
专题一
第2讲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自 主 回 顾
互 动 课 堂
第7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通史坐标
自 主 回 顾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8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自 主 回 顾
自主回顾
感悟教材
学与思
互 动 课 堂
(对应学生用书P9)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
第1页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专 题 一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页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自 主 回 顾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
破;战乱使商业发展受到影响。
曲辕犁 (2)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出现了_______ 制瓷业 筒车 和_______;手工业方面,制瓷技术进步,_________成为独立
的生产部门,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对外贸易的代表;唐代商业繁 荣,交通便利,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但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 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自 主 回 顾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17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特别提醒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期,这是宋代政治、 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提高了 知识分子的地位,壮大了知识分子队伍;其次,宋代商品经济 发达,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通俗艺术发展迅速。
互 动 课 堂 自 主 回 顾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18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自 主 回 顾
互动课堂
核心突破
导与练
互 动 课 堂
(对应学生用书P10)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19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考点一
三省六部制的形成、特点和演变
互 动 课 堂 自 主 回 顾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26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2011· 青岛模拟)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 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 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C.郡县制、内阁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
自 主 回 顾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10页
专题一
第2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特别提醒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 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朝统治者都采取了一系列削弱相 权加强皇权,分散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到了宋 代,地方势力已经无力改变整个中国一统的局面。从汉代历经 隋唐各朝乃至元代,无论是内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还是中 书省制,中央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 君主专制的本质,呈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答案】 B
互 动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