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PPT 47张)
第六章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PPT
2、厂商的目标
厂商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 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二十三分。
3、生产要素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 要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还有技术和信息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二十三分。
第一节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
一、厂商: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1、厂商的组织形式.
(1) 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2)合伙制企业: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 资格的厂商组织 。(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两合公司、股份)
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两种可变投入下,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以使生产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或使用一定成本时的产量最大?
7 38
0
5.
例当证劳: 动【和土资本地扩报大酬第一递个减四很规,小律的】所倍数增就可加以的导致生产出产扩大要很素大的在倍数每。 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 第九页,编辑于星投期五入:和十五后点 二投十入三分的。 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
平均产量曲线
和边际产量曲
线都是先呈上
升趋势,而后
达到各自的最
O
AP
大值以后,在
MP
呈下降趋势。
S TPL
L3
L
APL
O
MP L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L期五:十五点 二十三分。
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 一种要素投入,
利润最大化概述(PPT 64张)
y*
w1 M P1 p ~ , y* ) at ( x* , x
1 2
X*1
x1
一个例子
1 / 3 1 / 3 ~ x 已知短期生产函数,y 1x 2.
其边际产品为:
y 1 2 / 3 1 / 3 ~ M P x 1 1 x 2. x 1 3
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p * 2 / 3 1 / 3 ~ M R P p M P ( x ) x w . 1 1 1 2 1 3
18.3 长期利润最大化
Long-Run Profit-Maximization
长期中所有要素皆可变
max pf ( x , x ) w x w x 1 2 1 1 2 2
x x 1 2
长期最优条件为:
p M P ( x, x) = w 1 1
* 1 * 2
* 1
* 2
p M P ( x, x) = w 2 2
* 1 * 2 * 1
x x (w 1, w 2 , p)
* 2
要素价格与该要素最优选择组合点的 轨迹就是要素需求曲线,表示要素的 价格与该要素的使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之间的关系。
反要素需求曲线
测度既定数量要素投入所必需的要素价 格。
w1
x2 =x*2 时,要得到所需要x1 单位的要素1,要素1的价格 必须是多少
假定厂商的生产函数从t期到s期不发生变化,企业是
个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则可得到:
p yw x w xp yw xw x ss p yw xw xp y w x w x
tt tt tt ts 1 1 2 2 s s s s st 1 1 2 2
《a利润最大化》课件
《利润最大化》课件一、课件简介1.1 课件目的:使学员了解并掌握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1.2 课件内容:本课件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利润最大化理论、利润计算方法、利润提升策略等方面内容。
1.3 课件对象: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经济爱好者等。
二、利润最大化理论2.1 利润最大化概念: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在保证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2.2 利润最大化原理: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成本控制、竞争态势等因素,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2.3 利润最大化与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核心,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
三、利润计算方法3.1 净利润计算公式:净利润= 总收入总成本3.2 毛利润计算公式:毛利润=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3.3 营业利润计算公式: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3.4 利润总额计算公式:利润总额= 净利润+ 补贴收入+ 投资收益四、利润提升策略4.1 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4.2 价格策略: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和成本状况,合理制定产品价格。
4.3 成本控制策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优化供应链等手段,降低企业成本。
4.4 营销策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案例分析5.1 案例一:某制造业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5.2 案例二:某互联网企业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实现用户规模增长,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5.3 案例三:某零售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提高商品毛利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课件六、收入管理6.1 收入管理的重要性: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有效的收入管理对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6.2 收入预测与计划:企业应根据市场趋势、销售数据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收入预测和计划。
中级微观经济学 _利润最大化 ppt课件
y f(x1, x~2 )
y*
Slopes w1 p
x*1
x1
产出水平y下降,生P产PT课要件 素投入量减少 28
y
y* x*1
要素1的价格W1 上升,
y f(x1,x~2)
–产出水平下 降,厂商供 给量减少;
Slopes w1 p
20
x*1
p 3w1
3/ 2
x~12/ 2
最优产量:
y*
(x*1)1/3 x~12/3
p 3w1
1/
2
x~12/
2
.
PPT课件
21
产品价格P变化对要素最优投入的影响
y
w1 p
x1
w 2x~ 2 p
如果产品价格上升,等利润线的斜率减少
PPT课件
22
y
利润最大化点
违背上述不等式,就意味着厂商行为不是追求 利润最大化。
PPT课件
45
由 ptyt - wtxt ≥ ptys – wtxs psys - wsxs ≥ psyt – wsxt
得 ptyt - wtxt ≥ ptys - wtxs -psyt + wsxt ≥ -psys + wsxs
二项不等式相加: (pt - ps)yt - (wt - ws)xt ≥ (pt - ps)ys - (wt - ws)xs (pt - ps)(yt - ys) - (wt - ws)(xt - xs) ≥ 0
-- 等利润线斜率不变,截距增加
要素1的价格W1上升,引起
任务六: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为什么三 个和尚就没 水喝了呢?
案例:三季稻不如两季稻
1958年“大跃进”是一个不讲理性的年代,时髦的口号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 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从经济学的角 度看,这是因为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边际产量 递减规律。 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 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 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 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量不 足。这样,三季稻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群众总结的 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
一、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生产者:厂商或企业[Firm] ,为达到一定目的而 从事商品生产或服务的单个经济决策单位,包括 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生产: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 些资源主要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 能。
(一)生产要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
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有点区别 :MP和AP最高点 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 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总产量增加
Q
G B TP
Ⅰ
A E
Ⅱ
Ⅲ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开始减少
F AP L3
O
L1 L2
MP
L
一、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二)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生产函数,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
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
利润最大化详解(ppt 99页)
经济利润是指收益与机会成本的差额。
一个厂商投入投入品 j = 1…,m ,产出产品 i = 1,…n。
产量为 y1,…,yn。 投入量为 x1,…,xm。 产品价格为 p1,…,pn。
投入品价格为 w1,…,wm。
完全竞争厂商是产品价格p1,…,pn 和要素价格 w1,…,wm 的接受者。
要素只存在于短期生产中;即使企业的产量为
零,也必须支付不变要素的成本。
可变要素:企业可以改变使用数量的生产要素。
在长期内,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要素。
准不变要素:当企业生产时,不管企业产量为 多少,必须按固定数量支付;当企业停产时, 则该要素的使用为零。
假定企业处于短期状态中:x2 x~2. 他的短期生产函数为:y f(x1, x~2 ). 企业的固定成本为: FC w2x~2 则企业利润方程为:
3/2
x~12/ 2是厂商在投入2给定的
3
w1.
求解x1 :
p 3
(x*1
)
2/
3
x~12/
3
w1
得:
(x*1) 2/3
3w1 px~12/ 3
.
即:
( x*1 ) 2/ 3
px~12/ 3 3w1
所以,对要素1的需求(要素需求函数)为:
x*1
px~12/ 3 3w1
3/2
p 3w 1
3/2
x~12/ 2.
x*1
p 3w 1
py w1x1 w2x~2.
短期利润最大化问题就是:
max x1 pf (x1, x2 ) w1x1 w2 x2
一阶条件是:
pf ' (x1, x2 ) w1 0
即:pMP1
任务六: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PPT共71页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任务6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48页PPT文档
分项任务 6.1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 6.2 了解企业的规模经济战略 6.3 系统分析企业的成本 6.4 决定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6.1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
6.1.1 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1.生产要素的投入
什么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 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可分为劳动、 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假设已知某一家企业资本、劳动与总产量的数据 资料,我们试一试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并列表6-1。
表6-1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资本投入量 劳动投入量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K)
(L)
(TP)
(AP)
(MP)
10
0
0
0
0
10
1
8
8
8
10
第三阶段(图中Ⅲ区域),从边际产量小于零( MP<0)之后的阶段。这是劳动投入不能再增加的阶 段,因为再增加,连总产量都在减少。
2.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数量
劳动力的合理投入数量在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 起点在平均产量(AP)达到最大,也就是劳动生产率 达到最大,终点在总产量(MP)达到最大。
第二,平均产量(AP)曲线和边际产量(MP)曲 线的关系。 MP>AP,AP递增, MP﹦AP,AP最大; MP<AP,AP递减。
第三,总产量(TP)曲线和边际产量(MP)曲线 的关系。 MP>0,TP递增; MP﹦0,TP最大; MP<0,TP递减。
6.1.3 明确边际产量递减
什么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企业决策者应在劳动投入能使平均产量最大与总产 量最大之间作出选择,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决定雇用 工人的数量。
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55页PPT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源自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6-1,有一位老板选择在学院办一家超市,他以 支付租金的方式租下了学院的一个店面,如果能够 使该超市正常营业(生产),超市需要投入哪些生 产要素呢? 首先,超市需要购置货架、柜台、收银机等等设 备,并利用资金批量进货供销售,这是资本的投入; 其次,需要招聘一定数量的员工来工作,这是劳动 投入; 第三,该超市能够办起来并正常营业,以及超市 的维持与发展,这些都需要超市老板的组织和经营 管理能力,这是企业家才能的投入。 第四,店面的租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土地的 投入。
动的第一阶段,工人人数为0-3人,这时增加劳动力投入是 有利的。在产量变动的第二阶段,工人人数为4-7人,这是 劳动力投入的合理阶段。第三阶段的工人人数为8人以上, 这时劳动力投入不能再增加。所以,企业雇用工人人数在47人之间都是合理的,如果企业追求平均产量最大,则可雇 用4个工人,而追求总产量最大可雇用7个工人。
3.根据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动情况来划分 短期和长期 什么是短期和长期?
短期是指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 的时期。或者说生产要素投入中有一些是可变动的 (称可变投入),而有另一些投入是不变的(称固 定投入),这种时期就是短期。例如,企业在没有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时期。 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投入可以调整的时期。 或者说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动,这种时期就是长期。 例如,企业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时期。
任务6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6.1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
6.2了解企业的规模经济战略
6.1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
6.1.1 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1.生产要素的投入
什么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 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可分为劳动、 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企业生产中的人、财、物投入其实就是指 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是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的过程,产品是生产要素共同努力的结果。
2.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数量
劳动力的合理投入数量在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
起点在平均产量(AP)达到最大,也就是劳动生产率 达到最大,终点在总产量(MP)达到最大。 企业决策者应在劳动投入能使平均产量最大与总产 量最大之间作出选择,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决定雇用 工人的数量。 例6-4,从图6-1或表6-1中可以看出,该企业在产量变
6.1.2 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 产量三者的关系
在短期中,企业的机器设备等资本是固定的,但是 工人的数量即劳动是可变的。这时,工人数量的多少 会影响产量的变化,如何投入劳动才能实现产出最大, 需要计算出以下3种相关产量。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计算
总产量(TP)是指企业用一定量的劳动投入所生产的 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MP)是指劳动投入量增加1单位所增加的总 产量。
2.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什么是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 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表达 式为 Q﹦f(L,K,N,E) 式中,Q为产量;L为劳动;K为资本;N 为土地;E为企业才能。
在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时, 我们不考虑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两个要素, 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土地总是固定的,企 业家才能又难以估算。 为了分析简便,现假设投入中只有资本 (K)和劳动(L)两种可变要素,这时生产 函数为 Q﹦f(L,K) 如果再假设资本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 的投入量可变。则生产函数表示为 Q﹦f(L)
6.1.4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数量
1.三种产量变动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图中Ⅰ区域),产量从0到平均产量(AP
)最高点。这是增加劳动投入的有利阶段,因为MP 、TP、AP等3种产量在递增。 第二阶段(图中Ⅱ区域),起点在MP﹦AP(或AP 最大点)终点在MP﹦0(或TP最大点)。这是劳动 投入的合理阶段 ,虽然平均产量在减少,但由于边 际产量仍然为正数(MP>0),总产量还在增加,当 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图中Ⅲ区域),从边际产量小于零( MP<0)之后的阶段。这是劳动投入不能再增加的阶 段,因为再增加,连总产量都在减少。
0 8 12 16 12 7 5 0 -4
(1)画出3种产量曲线
根据表6-1的数据,画出3种产量曲线如下图6-1。
图6-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2)说明3种产量的关系
第一,3种产量曲线的基本形状。 TP、AP、MP都 是先增后减。说明随着劳动投入的不断增加,3种产 量都是先升后降,意味着劳动的投入并非越多越好。 第二,平均产量(AP)曲线和边际产量(MP)曲 线的关系。 MP>AP,AP递增, MP﹦AP,AP最大; MP<AP,AP递减。 第三,总产量(TP)曲线和边际产量(MP)曲线 的关系。 MP>0,TP递增; MP﹦0,TP最大; MP<0,TP递减。
表6-1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 (TP) 平均产量 (AP) 边际产量 (MP)
资本投入量 劳动投入量 (K) (L)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0 1 2 3 4 5 6 7 8
0 8 20 36 48 55 60 60 56
0 8 10 12 12 11 10 8.6 7
6.1.3 明确边际产量递减
什么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边际 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 一种可变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其边际产量开始会出 现递增的现象,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呈现递减现 象。
例6-3,早在1771年,英国农学家A.杨格就在若干相同的地 块上施用不同数量肥料做实验,证明了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增加 之间存在着这种边际产量递减的关系。俗话说“一个和尚担水 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以及“ 三季稻不如 两季稻”等,这些都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形象表述。
以L代表劳动的数量,△L代表劳动的增加量,则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3种产量的计算公式为:
TP﹦ AP×L AP﹦ TP∕L MP﹦△TP∕△L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假设已知某一家企业资本、劳动与总产量的数据 资料,我们试一试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并列表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