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和白锈病

合集下载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植物真菌病害是指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真菌是一类原生生物,常见的形态有菌丝体和孢子体。

它们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和繁殖,引起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萎蔫,果实腐烂等病症,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

1.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是由真菌孢子体或菌丝体所引起的。

黑斑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黄瓜、西瓜、草莓等。

黑斑病会导致叶片凋萎、生长受阻,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适时的病害防治,如定期喷洒杀菌剂。

2.锈病:锈病是指植物叶面出现黄色、红色或棕色的锈斑。

锈斑是由真菌孢子体在植物体上形成的。

锈病常见的植物有玉米、小麦等。

锈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落叶,严重的话会对产量造成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原源、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等。

3.白粉病:白粉病是指植物叶片和茎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体和孢子体。

白粉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番茄、苹果等。

白粉病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修剪受影响的植物部分,以及适时进行药物喷洒等。

4.灰霉病:灰霉病是指植物受感染后出现灰色霉斑。

灰霉病主要由灰霉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玫瑰、番茄等。

灰霉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果实腐烂,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害部分,控制湿度,适时使用杀菌剂等。

5.炭疽病:炭疽病是指植物上出现的黑色或暗褐色小斑点。

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柑橘、葡萄等。

炭疽病会导致植物的果实腐烂,减少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残体、及时除草、控制湿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病害,如炭疽病、丝核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环境条件较为湿润时更容易发生。

因此,要预防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选用抗病品种。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 三。子囊菌亚门病害:包括果树腐烂病,轮 纹病,炭疽病,缩叶病,白粉病,水稻烂 秧,各种根腐,各种叶斑,叶霉,根腐等 病害。是最多的一个亚门病菌。
常用杀菌剂:唑类,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 环唑、氟硅唑、睛菌唑、亚胺唑、恶唑菌酮、 悪咪唑、多菌灵、甲托、多抗霉素、霜脲、咪 鲜胺等。
圈。 • 褐斑病(褐腐病):鞭毛菌亚门,阴雨高温潮湿有利发生,下叶开始。 • 纹枯病:半知菌亚门,(有性世代担子菌亚门),危害茎秆、叶鞘和
早穗苞叶,成褐色椭圆斑。 • 干腐病:半知菌亚门,危害果穗和茎秆,粒间有白色菌丝。 • 锈病:担子菌亚门,10%石灰水浸种2-4天。 • 青枯病:半知菌亚门,乳熟期突然萎蔫,遇大雨3-4天病株萎蔫。 • 茎基腐病:鞭毛菌亚门,7月下8月上抽穗前后,高温(34-35度)多
病毒病害及防止用药
• 病毒的种类有80多种,有花叶病毒、矮化 病毒、黄化病毒等。大部分表现是:黄叶、 黄化、矮化、蕨叶、小叶、斑驳、条纹、 斑点等形状。
• 病毒用药:植病灵、菌毒清、盐酸吗啉胍、 菌毒杀星、菇类蛋白多糖、十二烷基硫酸 钠、氯溴异氰尿酸、牛奶葡萄糖复配制剂、 氨基寡糖素、葡聚烯糖、83增抗剂、世奇 悬浮剂、三氮唑核甘硫酸铜、宁南霉素、 年年乐、10%磷酸三钠、克毒灵、病毒宁、 苦参碱、硫磺氧化钙等。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芦笋)
• 茎枯病:半知菌亚门。 • 褐斑病:半知菌亚门。 • 炭疽病:子囊菌亚门。 • 梢枯病:半知菌亚门。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韭菜)
• 疫病:鞭毛菌亚门。 • 软腐病:细菌性病害。 • 灰霉病:半知菌亚门。 • 茎枯病:半知菌亚门。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大葱)
• 紫斑病:半知菌亚门。 • 疫病:鞭毛菌亚门。 • 灰霉病:半知菌亚门。 • 霜霉病:鞭毛菌亚门。 • 叶枯病:子囊菌亚门。

矮牵牛常见病虫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矮牵牛常见病虫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矮牵牛常见病虫害症状与防治方法矮牵牛常见病虫害症状与防治方法矮牵牛是现在用的比较多的美化点缀花卉植物,也是最流行的家居装饰点缀植物,用在家居窗台、客厅等地的美化效果很好,但矮牵牛的养护需要注意,以免出现病虫害,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矮牵牛的病虫害有哪些?矮牵牛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1、白锈病白锈病主要危害矮牵牛的叶、叶柄及嫩茎,受害叶片初期在叶上有浅绿色小斑,后逐渐变成淡黄色,严重时扩展成大型病斑,后期病部背面产生白色疤状突起,嫩茎受害时造成花、茎扭曲,当病斑包围叶柄、嫩梢时,环割以上的寄主部分生长不良,萎缩死亡。

解决方法:发病初期喷l%波尔多液或50%疫霉净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雾1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白霉病主要危害矮牵牛的叶片,初期以成片的白斑为主,严重时容易导致病叶脱落。

解决方法: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液。

3、叶斑病叶斑病也是危害矮牵牛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会造成株植死亡。

解决方法:摘除病叶并烧毁,注意清除落叶;喷洒50%代森铵1000倍液。

4、猝倒病危害种子和幼苗。

症状种子或尚未出土的幼芽,在土壤中腐烂;出土幼苗木质化前,幼茎基部呈水渍养病斑,病部缢缩变褐腐烂,病情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倒伏。

防治方法A、土壤消毒:用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5Kg,与土壤混合,或播前在床内撒70%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混合药剂(比例为3:1),4g/㎡-6g/㎡,或用2%-3%硫酸亚铁溶液浇灌;B、种子发芽出土时每隔10天喷洒50%的多菌灵可以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每10天-15天一次,连续喷洒三次;C、发病初期喷灭2000倍液;D、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浇灌福尔马林1000倍液。

5、蚜虫是矮牵牛最主要的虫害,主要侵蚀矮牵牛的叶、嫩茎等。

解决方法: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用1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马拉硫磺乳剂1000-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高搏(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20000倍液喷洒。

锈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危害

锈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危害

锈病病原菌侵染植物枝条后,会导致 枝条生长缓慢、弯曲、畸形,甚至枯 死,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对植物产量的影响
减产
锈病病原菌侵染植物后,会导致 植物叶片、枝条和花朵受损,光 合作用受阻,营养物质积累减少 ,最终导致减产。
品质下降
锈病病原菌侵染植物后,会导致 植物品质下降,如果实变小、口 感变差、色泽不均等,影响经济 效益。
它主要侵染玉米、高粱等作物,导致 作物叶片出现黄色或橙色的锈状斑点 。
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黄锈病病原 菌容易繁殖和传播,对农作物造成较 大的危害。
红锈病病原菌
红锈病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锈菌目, 柄锈科。
红锈病病原菌的传播方式与黑锈病和黄锈病病原菌相似 ,也是通过空气、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
对植物品质的影响
降低植物抗性
锈病病原菌侵染植物后,会降低植物的抗逆性,使植物容易感染其他病害,如 白粉病、黑斑病等。
影响植物观赏价值
锈病病原菌侵染植物后,会在叶面形成大小不一的黄色或锈褐色病斑,影响植 物的观赏价值。
04 防治锈病的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锈病具有较强抗性 的品种,降低锈病的发生 率。
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白锈 病病原菌容易繁殖和传播,对 农作物造成较大的危害。
褐锈病病原菌
01
褐锈病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锈菌目,柄锈科。
02
它主要侵染果树作物,如苹果、梨等,导致果树叶面出现褐色的锈状 斑点。
03
褐锈病病原菌的传播方式与黑锈病、黄锈病、红锈病和白锈病病原菌 相似,也是通过空气、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
定期预防
在易发病季节,定期喷洒 保护性杀菌剂,预防锈病 的发生。

白菜白锈病的症状及防治和治疗措施

白菜白锈病的症状及防治和治疗措施

昆虫传播
昆虫如蚜虫、粉虱等昆虫可以携带病原菌的孢子,并在移动过程中将病原菌传播 到其他白菜植株上。
昆虫传播的距离较近,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病原菌传播到大量植株上,加速病情 的扩散。
03 白菜白锈病的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
温湿度
白锈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条件。一般来说,在2025℃的温暖潮湿环境下,病原菌 容易繁殖和传播。
涂抹药剂
对于白菜叶片背面出现的白锈病病斑,可以使用对应杀真菌剂进行涂抹。将药剂涂抹在病斑处,涂抹面积要大, 保证覆盖完全。
叶柄治疗
喷洒药剂
对于白菜叶柄上出现的白锈病病斑,同 样可以喷洒粉锈宁乳液或甲基托布津可 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治疗。使用浓度根 据病情而定,每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 连续喷洒2-3次。
根症状
发病初期
根系上出现淡黄色、稍凹 陷的小斑点。
发病中期
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 ,病斑中央出现灰白色、 稍隆起的小疱。
发病后期
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 大病斑,导致根系干枯。
02 白菜白锈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是影响白锈病传 播的重要因素。在湿度较高、温度适 宜的条件下,病原菌的孢子容易萌发 并通过空气传播到白菜植株上。
要点二
适度灌水
在白菜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适时灌 水,避免过度干旱或过度湿润,以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白菜白锈病的症状及防治和治疗措 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白菜白锈病的症状 • 白菜白锈病的传播途径 • 白菜白锈病的发病条件 • 白菜白锈病的防治方法 • 白菜白锈病的治疗措施 • 白菜白锈病的预防措施

菠菜白锈病的防治法_防治菠菜白锈病

菠菜白锈病的防治法_防治菠菜白锈病

菠菜白锈病的防治法_防治菠菜白锈病
菠菜白锈病的防治法_防治菠菜白锈病39
1、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在温暖地区,寄主终年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气流辗转传播,完成其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

自锈菌在0~25℃均可萌发,潜育期7~10天,故此病多在纬度或海拔高的低温地区和低温年份的低温季节发病重。

2、菠菜白锈病的防治法
注意田间排渍,疏株通风。

在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霜疫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进行隔年轮作。

菠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菌源。

选用无病种子或用种子重量0.3%的35%甲霜灵拌种。

叶斑病 霜霉病 锈病 树脂病 灰霉病 轮纹病 斑点落叶病

叶斑病 霜霉病 锈病 树脂病 灰霉病 轮纹病 斑点落叶病

叶斑病霜霉病锈病树脂病灰霉病轮纹病
斑点落叶病
叶斑病、霜霉病、锈病、树脂病、灰霉病、轮纹病、斑点落叶病都是植物的病害,具体如下:
1.叶斑病。

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病斑圆形,后扩大
呈不规则状大病斑,并产生轮纹,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

2.霜霉病。

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霜霉菌
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

3.锈病。

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


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

4.树脂病。

真菌性病害,危害部位是叶、果实、枝干。

枝干染病时有水泡状病斑突起,流出浅褐色至褐色类似酒糟气味的胶液。

5.灰霉病。

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
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

6.轮纹病。

是苹果枝干和果实重要病害之一。

常与干腐病、炭疽病等混合发生,为果品生产的重大威胁,近年有蔓延加重趋势。

7.斑点落叶病。

是由苹果链格孢的强毒株系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苹果上的病害。

主要危害苹果叶片,也危害叶柄、一年生枝条和果实。

黄芪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黄芪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黄芪常见病虫害及防治黄芪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病害,在绝大多数侵染性病害中,真菌侵染发生的病害占到70%以上。

在近十年的生产实践中,现总结出黄芪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一、常见病害1.白锈病。

植株发病时叶片背面有白色疱斑,后破裂散发出白色粉末,此为病菌的孢子囊。

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大斑,叶片干枯死亡。

此病在初夏或秋季高温高湿时发生严重。

防治农药为:25%瑞毒霉1000倍液,65%代森锰锌1000倍液,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波尔多液等。

2.白粉病。

植株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圆形白色绒状霉斑,后扩大成片,叶面出现白霉层。

后期霉层中出现小黑点。

子囊壳破裂后再浸染。

此病在温暖干燥季节或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茂密,株间不通风不透光时发生严重。

防治办法:①栽培地不宜选瓜类茬地。

②增施磷钾肥。

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中耕除草,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温度。

④用25%粉锈宁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3.锈病。

植株发病时,叶片病斑上有疱状或刺毛状物,黄色至锈褐色。

后期在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末状物。

此病在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①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雨季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温度。

③化学防治,喷25%粉锈宁1500倍液,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97%敌锈钠300~400倍液。

4.根腐病。

植株发病初期,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

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地上茎叶自下而上枯萎,最终全株枯死。

发病原因常与地下线虫子、根螨危害有关。

另外,在土壤粘重,田间水分过多等情况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轮作期3年以上。

②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③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④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⑤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5.白绢病。

常发生于近地面处的根部或茎基部,出现一层白色绢丝状物,严重时腐烂成乱麻状。

大白菜白锈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大白菜白锈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大白菜白锈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白锈病是大白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在长江流域发生较重,一般田间病株率在10-20%,轻度影响产品质量。

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以上,致40-60%的叶片染病,显著影响大白菜产量和质量。

白锈病主要危害叶片。

在叶片正面,病斑初为褪绿小点,边缘不明晰,以后发展成黄色病斑,最后呈褐色坏死。

在叶背,产生略隆起、白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疱斑,即病菌的孢子囊堆。

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孢子囊。

严重时病叶两面都产生疱斑,叶片上病斑密布,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孢子囊,遍及整个叶片,短期内致病叶坏死。

白锈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白锈菌属真菌,菌丝无隔,蔓生于寄主细胞间,产生吸器侵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病菌可以菌丝体随病残组织或种株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初春卵孢子萌发长出芽管或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晚秋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冬。

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0-25℃时病菌孢子均可萌发,以10℃最适宜。

昼夜温差大,或多露、多雾适宜发病。

防治该病,农业措施有: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减少越冬菌源;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以选用72%普力克水剂、72%霜脲?锰
锌可湿性粉剂、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等。

菊花黑锈病与白锈病的介绍及防治方法

菊花黑锈病与白锈病的介绍及防治方法

症状:(1)菊花白色锈病在叶上发作,起先在叶下外表发作小变色斑,然后拱起呈灰白色的脓疱状物,逐渐变为淡褐色。

叶正面则为淡黄色的斑驳,严峻时整叶可满是病斑,致使前期枯死。

(2)菊花黑色锈病起先在叶下外表呈现针头巨细的疱状突起,有时也会在叶上外表发作。

疱状物决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粉状孢子。

严峻感病的植株十分虚弱,很多落花,通常在冰冷当地发病多。

病原:(1)菊花白色锈病病菌病原为掘柄锈菌(Puccinia horiana P.Hem),属冬孢菌纲、锈菌目。

冬孢子堆直径2~5毫米,黄褐色。

冬孢子长椭圆形,棍棒形以致纺锤形,黄褐色,巨细为30~52×11~17微米;顶部圆形或尖突,双细胞,分隔处微缢束;基部狭隘,外表滑润;顶壁厚5~13微米,柄无色至淡黄色,不掉落,长达50微米。

(2)菊花黑色锈病病菌病原为菊柄锈菌(Puccinia chrysanthemi Roze ),夏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间或生于茎上,直径1~2毫米,褐色;夏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有刺,黄褐色,巨细为30~37×25~32微米,壁厚2~3微米,有芽孔3个。

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也生于叶柄和茎上,直径1~2毫米,裸生,深褐色至黑色。

冬孢子倒卵形至椭圆形,栗褐色,巨细38~55×23~32微米,有瘤,两头圆形,双胞,分隔处稍缢束,基部狭隘,滑润,顶壁厚5~7微米,柄无色或淡黄色,不掉落,长达90微米。

感染路径:菊花锈病病毒在病残体在病芽上越冬,翌年发作担孢子,随风雨传达,进行初度侵染。

防治办法1、加强检疫从外地或国外引入菊苗时,要避免病苗带入,注意不要让病菌向当地种类侵染。

2、人工防治摘除病叶,拔去严峻病株,焚毁。

3、药剂防治发病前期,在病斑未破病裂前,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用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隔20天1次),隔6~8天1次,连喷3次。

山药常见病害种类 山药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介绍

山药常见病害种类 山药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介绍

山药常见病害种类山药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介绍山药别名山芋、诸萸、署药、儿草等,具有延缓衰老、滋补健身和益智健脑等作用。

种植中常出现的病害大大的影响产量,所以做好病害防治迫在眉睫。

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山药常见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技术,详情如下:山药常见病害种类1、灰斑病发病部位为叶片。

初产生淡黄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无明显边缘大斑。

叶背面紫灰色霉层。

2、炭疽病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

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略下陷,潮湿时同样产生粉红色胶体物,导致枯茎。

3、白锈病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可危害叶柄。

叶片上初现淡黄色斑点,叶背面相应生白色粉状疱疹,破裂后散出白色粘滑有光泽粉状物,重时叶片畸形枯黄,叶柄肿大。

4、斑点病发病部位为叶片。

病斑圆形或多角形,褐色,有明显边缘,内生小黑点。

5、黑粉病发病部位在叶脉或叶柄上,初叶脉或叶柄皮层下生出灰褐色疣形斑,被组织所包围,可引起畸形,后表皮破裂,露出黑色粉末。

6、茎腐病主要危害块茎,发病初地上茎部地表处出现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物,发病后期斑点逐渐扩大成深褐色长圆形病斑,病部有凹陷,严重时地下茎干缩,并有淡褐色丝状霉点出现。

7、褐斑病发病部位为叶片,初期叶面呈绿斑,背面病斑多角形,淡黄色,无明显边缘,直径3~6 mm。

斑内生多数白色至黄色小点,初在表皮下,后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状。

后期扩大变褐色,有暗褐色边缘。

叶片上黄枯,有时病斑形成穿孔。

8、山药根腐线虫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病初危害种薯幼根幼茎,后期危害山药块茎。

根系受害表面出现水渍状暗黄色伤口,后变黑褐色缢缩点。

块茎受害,先出现浅黄色点状物,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内部则为黑褐色海绵状物。

9、根结线虫病受害块茎表面呈暗褐色,无光泽,大多数形成畸形,在线虫侵入点附近起肿胀,并出现很多直径2~7 mm的虫根结,严重时虫根结愈合一处,根系产生米粒大小根结,剖开病部能见到乳白色线虫。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

二、小麦防治小麦病害1.锈病。

小麦锈病是真菌病原引起的病害,是小麦生产上的最大威胁。

分条锈、叶锈和秆锈,其防治标准是:返青期条叶锈病叶率为5%、抽穗前后叶条锈病率为100,4、扬花灌浆期秆锈病秆率为1%-5%。

在达到防治标准时,在发病初期应立即进行防治。

常用药剂为667平方米12.5%特普唑WPl5—30克、或15%粉锈宁WP50-'40克、或200/6粉锈宁EC40-50毫升、或15%粉锈宁WP50—60克+50%杀螟松30毫升,混合施药兼治吸浆虫、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2.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茵是禾谷布氏白粉茵,为害小麦后,小麦光合作用降低,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返青期病株率15%或病叶率15%即达到防治标准。

常用药剂有50%托布律聊或700,4甲基托布津WPl000倍、25%多茵灵WP500倍,或667平方米15%粉锈宁WP50~H)克、200,4粉锈宁EC40~50毫克、或粉锈宁+杀螟松防治。

3.赤霉磊。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危害小麦是在小麦开花时花药开始形成穗腐,又称红头稳,籽粒干秕减产严重。

在田间发现病株率和病穗率达1%一3%应立即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第一次喷药最佳期是从小麦初花期至成花期,即5%-50%小穗开花。

据有关资料记载多茵灵和托布津效果较好。

常用药剂是667平方米80%多茵灵WP50克、或40%多茵灵WPl00克、或25%多茵灵WP200克、或80%多茵灵25%克+15%粉锈宁25克、或70%甲基托布津wP和500,4乙基托布津WP,两种都是75—100克。

4.纹枯病。

小麦纹枯痛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病原茵为禾谷丝核茵和立枯丝核茵,危害茎蘖,穗粒减少,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

小麦在返青拔节期病株率达15%左右应立即防治,常用药剂是667平方米5%升茵霉素ECl00~150毫升、或20%粉锈宁EC40,--50毫升、或20%稻脚青WPl25克拌细土或100,4稻宁WPl25克拌细土、或50%朴海因300倍。

牵牛花的白锈病及防治技术

牵牛花的白锈病及防治技术

昆虫传播
某些昆虫如蚜虫、粉虱等 可能携带病原菌,在取食 过程中传播疾病。
接触传播
病原菌也可以通过接触传 播,例如通过农事操作、 雨水等将病原菌从一个植 株带到另一个植株。
病原菌的生存环境
温暖湿润环境
病原菌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繁殖较快,因此温暖湿润的气候
条件有利于白锈病的发生。
适宜的寄主
牵牛花是病原菌的适宜寄主,其生 理特性和生长环境为病原菌提供了 良好的生存条件。
03
牵牛花的白锈病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措施
合理轮作
避免在发病严重区域连续种植牵牛花 ,选择未发病或发病较轻的区域进行 种植。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白锈病抗性较强的牵牛花品种 进行种植。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菌源积累;合 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 性。
化学防治措施
定期喷药预防
在牵牛花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洒 保护性杀菌剂,如硫酸铜、波尔 多液等,以预防白锈病的发生。
土壤养分不足
土壤养分不足可能导致植株抗病能 力下降,增加感染白锈病的风险。
病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病原菌通过无性繁殖方式进行增殖, 在寄主细胞内产生孢子,每个孢子可 以萌发成新的菌丝体,感染其他健康 细胞。
有性繁殖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菌的两性 孢子结合形成卵孢子,卵孢子在土壤 中越冬,成为下一年的初侵染源。
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牵牛花种植区域增加生物多样性,营造不利于 白锈病发生的生态环境。
04
牵牛花的白锈病防治案例
成功防治案例一
案例概述
某地区牵牛花种植园在白锈病发生初期,采取了及时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成功地控制了病情的蔓延,减少了损失。

白菜白粉病、白锈病、白斑病别认错了?

白菜白粉病、白锈病、白斑病别认错了?

白菜白粉病、白锈病、白斑病别认错了?(1)大白菜白粉病:【发病特征】本病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褪绿黄斑,不定形,分界不明显;相应的叶背出现不定形白斑,边缘界限亦不明显。

随病情的发展,病斑数目增多和扩大,并互相连合成斑块,斑面粉状物症状越来越明显,严重时覆盖叶片大部分甚至全部,外观像被披了一层面粉故而得名。

【发病规律】白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有阶段性和无阶段性两种。

在寒冷地区,病菌以有性阶段子实体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并成为第二年病害初浸染源。

在次侵染源则为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

温暖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完成病害周年循环。

(2)大白菜白锈病:【发病特征】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边缘不明晰的褪绿黄斑,在相应的叶背面则出现白色或乳黄色稍隆起的疱斑,随后疱斑破裂散发出白色粉状物,此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孢子囊)。

留种株茎部、花梗及花器染病,茎部、花梗表现促进性病状——患部肿胀、歪扭,花器膨大,花瓣呈绿叶变态,严重的表现为菜农俗称的“龙头拐”。

如与霜霉病一起并发,“龙头拐”病状更为明显。

【病害规律】大白菜白锈病主要侵害叶片,留种株花梗、花器亦可受害。

在低温多雨、昼夜温差大、露水重的天气有利于发生,植地连作、排水不良,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较重。

(3)大白菜白斑病:【发病特征】多发生在大白菜生长中后期。

病株叶片首先产生灰褐色近圆形小斑,后扩大成灰白色的大型病斑,直径约8-18毫米。

有时病斑中央产生不甚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淡黄绿色晕圈;潮湿情况下,病斑背面产生暗灰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病斑可连片,造成叶片干枯、穿孔。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皮或以菌丝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翌年条件适宜,借雨水飞溅传播到白菜叶片上,从叶片气孔侵入,形成初侵染。

病斑形成后,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

大白菜白斑病多发生于大白菜包心初期。

5-28度均可发病,其中以11-23度最为适宜。

油菜白锈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白锈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2022年第13期ZHIWU BAOHU植物保护休止细胞。

经短期休止后,休止细胞萌发长出芽管,从气孔侵入油菜组织。

油菜染病组织中的菌丝形成有性的卵孢子,卵孢子为黄褐色,形状呈球形,单胞、外壁较厚,表面有许多疣状突起,直径大约为38.1~40.1μm。

卵孢子的休眠期很长,经休眠后萌发,先长出1个孢囊,其可产生20~30个游动孢子,其形态和功能与孢子囊中所形成的游动孢子相同。

这些游动孢子又会长出牙管,入侵油菜其他健全组织,使病害进一步扩大甚至流行。

二、发病症状油菜白锈病从苗期至角果期都会发病,在春季开花结荚期发病较重。

油菜感染白锈病后,该病会为害油菜的叶、茎、花、花梗和角果。

(一)对叶的危害疱斑持续发展,春季随气温升高,温度达到10℃左右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遇合适的水湿条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侵染油菜叶、茎秆、花梗、花及角果,染病部位产生的孢子囊还会对健康组织进行再侵染,在抽薹、开花期受害最重,后期“龙头”发生较多,造成严重减产。

油菜成熟时病菌又产生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中越夏 。

四、发病规律影响白锈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降雨量、耕作方式、品种等。

(一)温度的影响白锈病菌孢子囊产生的适宜温度为8~10℃,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7~13℃,一般情况下当温度<0℃或>25℃时不萌发,不会出现病害流行。

病菌侵入油河南农业2022年第13期ZHIWU BAOHU植物保护菜的适宜温度为10~20℃,湿度较大时会引起病害发生及流行。

(二)湿度的影响卵孢子和孢子囊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

孢子囊需要在水滴中才能萌发,当相对湿度<80%时,就会很快脱水干瘪。

田间相对湿度在95%~100%,温度适宜时,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及流行。

(三)降雨的影响连续降雨2~3 d,温度适宜时孢子囊会大量萌发破裂,借助风雨传播,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及流行。

(四)栽培方式的影响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3年以上,播种时种子带菌,过早播种、弱苗移栽,发病较重。

白锈病在水稻中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白锈病在水稻中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白锈病在水稻中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但是,白锈病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给水稻的产量带来极大的损失。

在避免粮食危机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水稻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了解白锈病的分子病理学是解决水稻病害的关键。

一、白锈病概述白锈病是由禾谷叶锈菌属的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和谷子等禾本科植物,尤以水稻为重。

白锈病对水稻的危害很大,可以使叶片上出现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黄白色斑块,有时与锈病相似,但不是鲜红色的。

一些感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在叶片上看到很多的奇异结构,其中有许多孢子和丝状菌丝,受影响的叶片很容易失去光合作用和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另外,病害还会影响粒子的形状及数量,缩短灌浆期,降低籽粒储藏性。

二、白锈病的分子病理学2.1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白锈病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包括了病原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侵入的反应。

许多研究表明,水稻中的几个免疫调节蛋白在白锈病的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水稻中糖基化修饰酶OsTGT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过表达OsTGT1蛋白可以显著增强水稻对白锈病的抵抗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免疫调节蛋白参与到水稻抵抗白锈病的过程中。

例如,水稻中的关键免疫调节基因Xa21可以感知到白锈病菌侵入,并触发宿主的免疫反应,抵御病原体。

2.2 病原生长和代谢途径病原生长和代谢途径是白锈病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许多病原代谢途径是在感染和侵染后才会启动的。

例如,水稻中铁葡萄糖转运蛋白OsYSL18对白锈病的抗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感染后,OsYSL18被激活,可有效限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水稻植株的抵抗能力。

2.3 基因调节基因调节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白锈病。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水稻中一些抵抗白锈病的基因进行基因改良。

例如,CRISPR/Cas9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改变水稻的基因组,提高其对白锈病的免疫力。

锈病和白锈病

锈病和白锈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寒冷地区病菌以菌丝体 在留种株或病残组织中或 以卵孢子随同病残体在土 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 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 孢子,游动孢子借雨水溅 射到白菜下部叶片上,从 气孔侵入,完成初侵染, 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和 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害蔓延扩大,后期病菌 在病组织里产生卵孢子越 冬。
4.锈病和白锈病的防治方法
4.2白锈病的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或用种子重量0.3%的35%瑞毒霉粉剂拌 种。 ②苋菜轮作并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
③注意田间排渍,疏株通风。 ④高温、干旱季节,覆盖遮阳网降温促生长,并在发病 初期即采收上市。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注意在采收前10天以上停止用药。
2.1锈病病原物 锈病的病原物属真菌 界、担子菌门、锈菌目的 锈菌。不生子实体,只生 孢子器和孢子。最典型的 锈菌有5类孢子,即性孢子、 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 和担孢子。除担孢子外, 其他4类都有孢子器。性 孢子产生方式为环痕式产 胞,锈孢子器疤状,锈孢 子串生,具疣突。根据孢 子器的生长形状和位置, 外围隔丝的有无,有限生 长还是无限生长,区分为 12型,异宗配合。
锈病和白锈病简介
第二组组员:崔凯 周云云 曾申宇 安琪 韩菁晶
目录
锈病和白锈病的症状
锈病和白锈病的病原
锈病和白锈病的病害循环
锈病和白锈病的防治方法
1.锈病和白锈病的症状
1.1锈病的症状 锈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 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 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 、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严 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

苋菜白锈病怎样预防

苋菜白锈病怎样预防

苋菜白锈病怎样预防苋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在生长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病害。

其中,白锈病是苋菜生长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如何预防苋菜白锈病,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了解白锈病在我们进行预防苋菜白锈病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白锈病的相关知识。

白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叶上。

苋菜白锈病发病期以5-7月份为主,温度为20-25℃的环境是白锈病的适宜生长环境,湿度大于95%的环境更有利于白锈病的传播。

白锈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偏高的温度和湿度;•苋菜生长环境过于潮湿;•苋菜生长过于密集。

因此,在预防苋菜白锈病之前,需要注意苋菜生长环境的控制,避免给白锈病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种植健康苋菜植株在预防苋菜白锈病的过程中,种植健康苋菜植株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种植健康苋菜植株的技巧:种植适宜品种首先,种植适宜品种的苋菜植株能够在生长中对抗白锈病的侵袭。

在选择种植苋菜的品种时,应当选择叶片较厚、透气性较好的苋菜品种。

这种品种的苋菜植株能够更好地对抗白锈病的入侵,减少病害的发生。

控制密度其次,控制苋菜植株的密度也是预防苋菜白锈病的重要因素。

苋菜植株应当在适宜的间距内种植,避免过于密集。

这可以使得苋菜植株之间的空气流通,减少病害在苋菜植株之间的传播。

嫁接技术最后,嫁接技术也是一个有效的控制苋菜病害的技巧。

在嫁接中,可以通过嫁接使得苋菜植株与健康植株相连接,从而起到控制白锈病的作用。

种植环境的管理在预防苋菜白锈病的过程中,种植环境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控制苋菜病害的环境管理技巧:种植地点的选择首先,种植苋菜时需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需要避免植株之间过于密集。

此外,种植地点应当注意排水,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从而减少白锈病在种植地点的传播。

病害物的处理其次,处理苋菜白锈病病害物也是预防白锈病的重要环节。

病叶、病根应当及时清理。

处理病害物可以有效地减少苋菜白锈病在植株之间的传播,从而防止病害的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寒冷地区病菌以菌丝体 在留种株或病残组织中或 以卵孢子随同病残体在土 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 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 孢子,游动孢子借雨水溅 射到白菜下部叶片上,从 气孔侵入,完成初侵染, 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和 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害蔓延扩大,后期病菌 在病组织里产生卵孢子越 冬。
4.锈病和白锈病的防方法
4.2白锈病的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或用种子重量0.3%的35%瑞毒霉粉剂拌 种。 ②苋菜轮作并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
③注意田间排渍,疏株通风。 ④高温、干旱季节,覆盖遮阳网降温促生长,并在发病 初期即采收上市。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注意在采收前10天以上停止用药。
2.1锈病病原物 锈病的病原物属真菌 界、担子菌门、锈菌目的 锈菌。不生子实体,只生 孢子器和孢子。最典型的 锈菌有5类孢子,即性孢子、 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 和担孢子。除担孢子外, 其他4类都有孢子器。性 孢子产生方式为环痕式产 胞,锈孢子器疤状,锈孢 子串生,具疣突。根据孢 子器的生长形状和位置, 外围隔丝的有无,有限生 长还是无限生长,区分为 12型,异宗配合。
1.2白锈病的症状
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生稍隆起的白 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疱斑,即孢子堆。其表面略有光泽,有 的一张叶片上疱斑多达几十个,成熟的疱斑表皮破裂,散出 白色粉末状物,即病菌孢子囊,有时交链孢菌在其上腐生, 致病斑转呈黑色,在有些植物上会导致病叶畸形。
2.锈病和白锈病的病原物
2.2白锈病病原物
白锈病的病原属真 菌界、真菌门、霜霉目、 白锈科、白锈菌属。该 菌菌丝无分隔,蔓延于 寄主细胞间隙。孢子囊 梗短棍棒状,其顶端着 生链状孢子囊。孢子囊 卵形至球形无色,萌发 时产生5~18个具双鞭毛 的游动孢子。
3.锈病和白锈病的病害循环
3.1锈病的病害循环
3.2锈病的病害循环
4.1锈病的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推广健身栽培,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加强通风,降低田间湿度;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残株及 其他杂物,集中烧毁或深埋;合理灌水,不漫灌,随灌随 排;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摘除病叶;增施有机肥料,增 强植株抗逆能力,及时清理厢沟,达到雨停田干。 ②药剂防治 主要选用绿享2号600倍液喷雾防治或2%武夷菌素150200倍液防治,或用绿享7号防治。生长期间发生锈病的, 还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用25%多 菌灵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做到交替防治,以确保作物 体内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标。
锈病和白锈病简介
第二组组员:崔凯 周云云 曾申宇 安琪 韩菁晶
目录
锈病和白锈病的症状
锈病和白锈病的病原
锈病和白锈病的病害循环
锈病和白锈病的防治方法
1.锈病和白锈病的症状
1.1锈病的症状 锈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 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 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 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严重 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