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导论基础学习知识考点
外交学考试笔记整理

一、外交的含义:1,广义:即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活动,外交是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活动,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官方活动,共同构成了广义的外交概念。
2,狭义:外交即国际谈判;外交行为是官方行为,与民间行为相区别,外交中的谈判仅指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外交当以和平方式进行。
3,课本中外交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利益,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二、1,外交实体:外交主体和外交客体被统称为外交实体。
外交实体,亦称外交行为体,指的是外交活动的参与者,既包括外交行为者,也包括外交行为指向者。
外交实体一般是指主权国家。
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由主权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组织亦被考虑在内。
外交主体是指一切外交行为之中的行为者。
(1)主权国家是外交的传统主体,这强调外交的主权性特征。
(2)任何团体、组织、机构、地方政府及其代表只有经主权国家的正式授权才能在外交场合里成为本国的代表。
这强调的是外交的官方性特征。
(3)但在当今的外交实践中,除主权国家外,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尤其是那些由主权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组织,事实上已经以外交主体或准外交主体的身份介入了外交活动。
外交客体指主权国家与由主权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组织。
2,外交实体多元化趋势:由主权国家扩展到由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尤其是那些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3,“外交授权有限”:使节作用的弱化,大使在外不可自作主张。
三、 1,中世纪后期外交的基本特点:(1)常驻外交使节制度的建立。
经由威斯特法利亚会议首次用条约形式加以确立。
中世纪是常驻外交使节制度的建立时期。
使节的任务是:收集情报,了解所在国政治,传递信息等。
(2)驻外使节的定期报告制度。
(3)通用外交语言的运用。
出现在中世纪的还有外交密码。
外交学知识点

外交学知识点外交学是一门研究国家间外交关系的学科,涉及到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国际法等多方面知识。
下面从外交学的角度出发,总结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外交的定义和起源外交是国家或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建立正式联系和关系的活动。
外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外交也逐渐成为国家间交往的重要形式。
外交包括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两种形式,双边外交是指两个国家之间建立的外交关系,多边外交是指多个国家之间组成的外交体系。
2. 外交手段和外交政策外交手段是指国家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包括外交谈判、外交协商、外交斡旋、外交制裁等。
外交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国家利益所制定的一系列原则、方针和政策。
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
3. 外交官和外交团体外交官是国家派驻在外国使馆或领事馆中负责处理外交事务的官员,他们是国家的代表和形象,承担着外交使命。
外交团体是指代表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和谈判的代表团,包括政府间组织、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
4. 外交礼仪和外交豁免权外交礼仪是指国家在处理外交事务中应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规范,包括外交礼节、外交礼物、外交接待等。
外交豁免权是指外交官和外交使团在执行外交使命过程中所享有的豁免权利,包括免受国内司法追究、免税、免受搜查等。
5. 外交危机和外交斡旋外交危机是指国家在处理外交事务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困难,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加以解决。
外交斡旋是指中立方或第三方代表对冲突各方进行协调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和谅解。
总之,外交学作为一门研究国家间外交关系的学科,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了解外交学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启发。
(完整版)外交学概论整理

小马哥背死你(八)一.外交与外事的关系(简答)1.广义外交与广义外事广义外交: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为基础,通过代表本国的最高领导人和以专职外交部门为核心的中央政府部门,以及它们的领导下的半官方非官方组织、民间团体、个人,通过会谈、谈判、访问,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广义外事:外事是中央政府、政党、议会、军队、民间团体以及个人的对外交往活动。
关系:广义外交是广义外事的一部分。
广义外事中不直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对外交往活动不能称为外交。
2.狭义外交与狭义外事狭义外交:外交是谈判的艺术。
狭义外事:除了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种机构、团体、个人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对外工作。
二.外交与武力的关系(简答)1.武力是外交的后盾:武力的存在其本身对另一国的谈判立场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2.外交涉及武力的非暴力使用:包括武力威慑和武力威胁。
这两者都不涉及武力的直接使用,而是通过表达使用武力的决心来增强本国在谈判中的讨价还价地位。
3.使用武力的全过程都需要外交:之前寻找盟友孤立对手,之中寻求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之后落实战后安排。
三.外交团(名解)1.由同驻一国的所有外国外交官所组成要求:由外交代表人员组成,不是由外交代表机关组成。
不包括使馆一般工作人员不包括驻在国本国的外交官不包括驻在国其他城市的领事官(有些国家包括外交官的配偶和子女,有些国家只包括馆长)四.政治庇护(名解)请求整治庇护: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逃往他国请求准许居留。
给予政治庇护:他国接受上述逃亡者,不予引渡准予居留。
五.外交庇护(名解)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庇护无论题目是外交庇护还是政治庇护,两个都要回答六.人权的国际保护(简答)1.人权的内涵:包括西方国家强调的“人生而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等集体人权。
2.为什么要保护人权:有些国家不能保护人权:战争、国力不足有些国家不愿保护人权:种族歧视、屠杀3.谁来保护人权:大国、邻国、国际组织(联合国、红十字会)七.全球化时代的外交1.主客体多元化:主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数量增加;客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政府间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有影响力的个人数量增加。
外交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外交学考研知识点归纳外交学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关系、国际组织、外交政策以及外交行为的学科。
考研外交学需要掌握一系列基础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国际关系理论-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利益和权力政治,代表性理论有摩根索的现实主义政治学。
- 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合作和民主和平论,代表性理论有康多莉扎·赖斯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 建构主义:强调观念和认同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代表性人物有亚历山大·温特。
外交政策分析- 外交政策制定过程:包括政策议程设定、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
- 外交政策影响因素:包括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国际环境等。
国际组织与多边外交- 联合国:了解其结构、功能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 区域性国际组织:如欧盟、东盟、非盟等,了解其成立背景、宗旨和作用。
- 多边外交的特点和实践。
外交行为与外交礼仪- 外交行为的类型:包括正式外交、非正式外交、公共外交等。
- 外交礼仪:包括外交官的着装、行为规范、礼宾程序等。
国际法基础- 国际法的来源和基本原则。
-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 主权、领土、人权等国际法概念。
外交谈判与冲突解决- 外交谈判的策略和技巧。
- 国际争端的解决机制,如国际法院、仲裁等。
案例研究- 分析历史上的外交事件,如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海湾战争等。
- 当代外交实践,如中美贸易战、气候变化谈判等。
结束语掌握上述外交学的基础知识点是考研外交学的重要前提。
通过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深入理解、外交政策的分析能力、国际组织的运作机制、外交行为与礼仪的规范、国际法的应用以及外交谈判技巧的掌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考研外交学,并在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外交学概论》题型及重点

一、题型:1、名词解释(20%)5’*42、简答题(45%)15’*33、论述题(35%)35’*1二、重点内容:1、外交的传统含义: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扩展含义: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有关惯例为基础,通过正式代表本国的机构和人员,以及在他们的领导下通过其他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社会团体以至个人,以通讯、访问、会谈、谈判、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和国的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2、四项外交原则:第一,主权平等原则。
第二,不干涉内政原则。
第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第四,承担国际义务原则。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外交特权: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超越接受国国内法赋予其法人与自然人的权益。
外交豁免: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免除接受国法律条款的待遇,本质上也可包括在外交特权之内。
4、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享有的不可侵犯性:第一,使馆馆舍不可侵犯。
第二,使馆档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第三,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
第四,外交通讯不可侵犯。
管辖豁免: 第一,刑事豁免。
第二,民事豁免。
第三,行政豁免。
第四,无作证之义务。
外交特权:第一,免纳直接捐税。
第二,免纳关税。
第三,行李免检待遇。
第四,其他特权。
5、外交礼仪11原则:1、以人为本2、忠于祖国3、维护形象4、求同存异5、遵时守约6、热情有度7、不宜过谦8、尊重隐私9、女士优先10、保护环境11、白金法则6、外交决策含义:是指外交实体(特别是主权国家)在采取正式的外交行动之前所作的必要决定。
具体而言,外交决策是指外交实体,特别是主权国家,在采取外交行动之前,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和进行抉择的过程。
7、外交决策的过程:(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拟订方案(4)评估选优(5)反馈修正8、外交机构含义:外交机关;是指在每个国家负责办理本国外交事务的有关部门。
外交知识点总结

外交知识点总结外交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外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外交的概念外交是指国家之间进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交往与协商,旨在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各国间平等合作和增进国际和平与发展。
2. 外交的基本原则外交活动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1) 互惠互利原则(2) 平等互尊原则(3) 领土完整和主权平等原则(4) 避免武力威胁和武力行为原则(5) 不干涉内政原则(6)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7) 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原则二、外交的基本内容1. 外交协商外交协商是指国家之间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和解决分歧。
这是外交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2. 外交辞令外交辞令是指国家之间在交往中使用的一套外交用语和外交礼仪,以达到维护国家尊严和形象、促进外交关系和交流、解决分歧与冲突等目的。
3. 外交条约外交条约是指国家之间为了解决边界、领土、海域、资源、贸易、投资、安全等问题而签署的正式文件。
外交条约具有法律效力,是国家之间约定的具体行动纲领和规范。
4. 外交使节外交使节是指国家派遣到他国或国际组织工作的外交代表,包括大使、公使、专员、领事等。
他们是国家外交的主要执行人员,负责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和维护国家利益。
5. 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国家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原则和战略方针。
外交政策应当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形势,是国家外交活动的指导方针。
6. 外交礼仪外交礼仪是指国家之间在各种外交活动中遵循的一系列礼仪和规范,包括国事访问、接见外宾、主办外交活动、礼仪待遇等方面。
三、外交的组织和执行1. 外交机构外交机构是指国家为了处理外交事务而设立的一系列机构和部门,主要包括外交部、驻外使馆和领事馆、国际组织代表团等。
这些机构负责执行国家外交政策和处理国际事务。
2. 外交官员外交官员是国家外交机构和使领馆中从事外交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大使、公使、参赞、领事、专员、外交秘书、外交官员等。
外交学 第一讲 外交及其功能

一、“外交”的概念
萨道义的外交定义:“外交是以和平手段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 (《指南》 第3页)
《牛津英语词典》对外交的解释:(一) 通过谈判处理国际关系;(二)由大使和 使节们调整和处理这些关系的方法;(三) 外交家的业务或艺术;(四)处理国际交 往和谈判的技能或谈吐。 (《指南》第3页)
6.地区一体化运动,地区组织的建立和壮大,以 及各种集团化趋势,促使地区层次的多边外交蓬 勃发展,具有高度制度化的地区组织(比如欧盟) 独立行事,直接改变了以国家为唯一单元的传统 外交。
7.在冷战后日益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中,军事议 题不再成为外交的首要议程,经济要素的地位开 始上升,国家更关注如何通过经济、贸易、金融、 货币等手段实现国家的战略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 家的独立浪潮使得“主权”和主权不可侵 犯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外交基本原则。 联合国的建立,为多边外交提供了重要舞 台。各种国际法和国际制度的建立为外交 的常规化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保障。
冷战结束后,外交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和 发展的时代。各种外交概念和理念层出不 穷。非传统安全问题引发外交领域的革新, 恐怖主义、贩毒、走私、金融危机、生态 灾难、气候问题等全球性问题开始摆脱原 来在外交话语中的边缘性地位,开始进入 外交的主要议程,国际和国内组织、公民 社会组织、个人等等开始成为日益活跃的 新外交主体。
三、外交的演进
公元前4世纪和前5世纪,希腊城邦体系时代,各 城邦经常互相派遣特别使节,“外交豁免”(甚 至包括交战时的使节的外交豁免) 成为较为稳定 的规则。
中世纪的欧洲,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和后来的 威尼斯建立了一定的外交制度和准则,临时性的 特使的地位依然突出。
15世纪晚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体系 中,常驻使馆诞生,城邦诸国遵循“均势”原则。 现代意义的外交由此产生。 16世纪初,常驻使节 普及到其他欧洲国家。
外交工作基础知识

外交工作基础知识1.国际关系理论1.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核心观点:国家是理性行为体,追求权力最大化•主要概念:无政府状态、权力平衡、安全困境•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肯尼思·沃尔兹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为国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斗争。
1.2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另一重要流派:•核心观点:强调国际合作、制度和相互依赖•主要概念:集体安全、民主和平论、国际制度•代表人物:伍德罗·威尔逊、罗伯特·基欧汉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和制度建设可以缓解国际冲突,促进和平。
1.3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较新兴的理论流派:•核心观点: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主要概念:身份、规范、社会化•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建构主义强调观念、文化和社会因素在塑造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冷战结束是理解不同国际关系理论的好例子。
现实主义者认为这是权力平衡的结果,自由主义者强调民主和市场经济的胜利,而建构主义者则关注身份和意识形态的转变。
2.外交谈判技巧2.1 谈判准备充分的准备是成功谈判的关键:•明确目标:设定最佳和最低期望值•了解对方:研究对方的立场、利益和限制•制定策略:确定谈判策略和可能的让步点•准备论据:收集支持自身立场的数据和案例2.2 谈判技巧有效的谈判技巧包括:•积极倾听: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和关切•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和专业态度•寻找共同点:强调双方利益的重合之处•创造性问题解决:提出互利的解决方案•适时让步:战略性让步以推进谈判2.3 文化敏感性在国际谈判中,文化敏感性至关重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礼仪习惯•注意非语言沟通,如体语和眼神接触•尊重文化差异,避免误解和冒犯案例:1978年的戴维营协议谈判是外交谈判的经典案例。
美国总统卡特通过深入了解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的个人背景和文化差异,成功调解了双方矛盾,最终达成了和平协议。
外交学概论

第一章外交学概述一、外交本质广义:1.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活动2.外交是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活动3.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4.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官方活动狭义:1.外交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2.外交的基本手段是谈判3.作为外交基本手段的谈判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4.外交应当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利益,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外交六要素1.外交主体:一切外交行为中的行为者。
外交主体不仅享有一定的权利,还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外交主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外交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独立的主权国家才能成为外交主体。
2.外交客体:外交行为的对象。
3.外交基础:实际上指的是外交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
作为外交基础的国际惯例,亦称外交惯例,是外交人员处理外交事务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守则,是规范外交行为的基本框架。
4.外交目的:指宏观的外交根本目标,外交总体的基本的意图。
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主权是外交的根本目的。
5.外交方式:在外交活动中进行联系与沟通的具体方法。
6.外交范围:指定义外交时的具体涉及面。
第二章一、政治、意识形态、军事对外交的制约国内政治影响:1.统治阶级掌控本国外交2.政党政治左右本国外交3.政局稳定牵制本国外交4.政治制度决定本国外交国际政治影响:1.全球政治直接影响到各个国家的外交2.地缘政治密切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外交意识形态影响:1.意识形态导致外交对立2.意识形态支配外交目标3.意识形态涉及外交决策(影响决策者、决策模式、社会舆论)军事制约因素:1.军事实力奠定外交后盾2.军事战略协调外交战略3.军事行动波及外交行动4.军事交往有助于外交交往二、经济、科技、文化对外交的制约经济制约因素:1.经济是外交的主题(各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争取并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外交活动往往配合本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2.经济是外交的先导(为建立外交关系准备、为密切外交合作积极努力、意在政府欺压奴役利用对方)科技制约因素:1.科技决定外交能力2.科技拓展外交空间3.科技更新外交工具4.科技密切外交联系文化制约因素:1.文化交流推进外交2.文化传统限制外交(传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外交风格、各国奉行不同外交战略与策略、决策者采用不同操作方式、外交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准备不同)3.文化差异阻碍外交三、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对外交的制约国际法:1.国际法是外交的规范(为外交构建了框架、作出了限定、提供了守则、建立了秩序)2.国际法是外交的保障(保障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馆舍安全、咨询安全、行动安全)3.国际法是外交的依据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扩大了外交的外延(国际组织直接开展外交活动、各国与国际组织进行外交来往、国际组织拥有一定的外交地位)2.国际组织规范外交的行为3.国际组织提供了外交的舞台(为各国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外交接触创造了机会、为阐述本国外交政策创造了场所、对各国外交产生了深渊的影响)4.国际组织协调外交的行动(讨论各国外交事宜、决议有关外交事务、规划统一的外交目标、采取一致的外交行动)第三章外交制度一、外交准则外交准则,指从事外交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各国所公认的、用以构成外交基础的、作为资深行动依据的基本原则。
外交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外交学导论知识点总结引言外交学是一门研究国际关系和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为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
外交学作为一门学科,对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在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外交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外交实践以及国际关系与世界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外交学的基本概念1. 外交的概念与特征外交,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国家之间相互沟通、协商、争取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外交活动的特征包括:政治性、国际性、公共性、多边性和专业性。
2. 外交学的概念外交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外交的基本理论、实践和规范,以及对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分析和研究。
外交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国际法、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组织等多个领域。
3. 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外交活动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互利、和平解决争端、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
外交活动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协调各国利益,达成共识,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
二、外交学的理论体系1.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是外交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制度主义、社会构建主义等多种理论流派。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动者,追求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理性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主要由理性行为决定,强调合作和博弈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国际制度和规范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社会构建主义则强调国际关系的社会文化构建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 外交政策理论外交政策理论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性主义外交政策、道德外交政策、制度外交政策等多种理论模式。
现实主义注重外交政策的功利主义,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理性主义则注重外交政策的理性选择和合作;道德外交政策强调人道主义和国际道义;制度外交政策则注重国际规范和制度对国家外交的影响。
3. 戈尔迪利克外交学说戈尔迪利克在其著作《外交史论》中提出“战争和外交”、“外交政策的战略维度”、“外交支配论”等外交理论,对外交学的理论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交学常识梳理

外交学常识梳理引言:外交是国家间进行交往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维护国家利益、改善国际合作与关系的重要手段。
外交学作为研究外交现象的学科,深入探讨国家间的互动和博弈,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分支。
本文通过梳理外交学的常识,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外交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外交活动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一、外交学的定义和起源外交学是研究国家间交流、互动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的学科。
它涉及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组织等多学科的知识,旨在研究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外交学起源于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城邦通过使节和使团进行外交交流。
二、外交学的核心概念1. 主权:主权是国家的基本特征,指国家在国际上享有完全独立和自主的地位和权利。
主权使国家能够自主决定其内外政策,自行管理国内事务,并在国际关系中与他国平等交往。
2. 外交关系:外交关系是国家间正式建立的联系和交往,包括外交使节的派遣与接受、签订条约和协议、开展经济合作等。
3. 外交手段:外交手段是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外交使节、外交礼仪、外交协商、外交谈判等。
三、外交学的基本原则1. 平等与互惠原则:国家在进行外交活动时应本着平等和互惠的原则,尊重对方的主权和利益,通过合作与友好解决争端和分歧。
2. 和平与安全原则:和平与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各国应积极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安全的稳定,防止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3. 非干涉原则:国家应尊重其他国家的内政,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维护各国的独立和自主。
4. 公正与公平原则:国际社会应倡导公正和公平的国际秩序,确保各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四、外交活动的基本模式1. 双边外交:双边外交是国家间直接进行的外交活动,双方代表通过外交渠道进行交流、协商和谈判,以促进彼此关系的发展和解决双方的问题。
2. 多边外交:多边外交是多个国家间进行的外交活动,通过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等方式展开交流和合作,以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与发展。
外交学重点

外交学第一章外交学概述1什么是外交:1)广义:特点:(1)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活动(2)外交是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活动(3)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4)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官方活动2)狭义:外交乃是一门有关国家之间谈判的科学或艺术。
外交的实质,就是通过谈判来处理国际关系。
特点:(1)外交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外交的基本手段是谈判(3)作为外交基本手段的谈判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4)外交应当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在狭义的外交定义里,外交被界定为一门有关国家之间谈判的科学或艺术。
3)概念: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利益,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2外交的1)主体:是指一切外交行为之中的行为者。
在外交活动中,外交主体不仅享有一定的权利,而且还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
2)客体:在外交学上一般是指外交行为的对象。
也就是说,它是外交主体行为的具体指向者3)基础:作为外交基础的国际惯例,亦称外交惯例,是外交人员处理外交事务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守则,是规范外交行为的基本框架4)目的: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目的,都是力图在外交活动中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或曰维护本国的主权。
3近代外交特点:1)外交制度基本形成2)外交活动日益频繁3)外交范围有所扩大4)外交内幕十分黑暗4现代外交特点:1)外交角色全球化:(1)社会主义国家登上了外交舞台(2)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3)美日等一批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在外交上的作用加大。
2)外交方式多样化。
3)外交决策民主化。
1)一方面,就各国外交自身而言,外交决策通常需求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2)就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合作而言,在其大政方针等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上,也有必要实行国际民主。
4)外交活动高层化。
外交考研知识点归纳

外交考研知识点归纳外交考研是指参加外交学相关专业的考研考试,其考试内容主要关注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外交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针对外交考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国际关系基础知识1. 国际关系的定义和意义:国际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外交途径建立和发展的各种合作与竞争关系。
研究国际关系的意义在于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进而为制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
2. 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国际体系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由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机整体。
国际秩序是指在国际体系中,各国通过共同规则和机制来维持和推动国际事务发展。
3. 国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等不同理论流派来解释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利益和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二、国际组织与外交机构1. 联合国:联合国是建立在国家间之间的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合作、人权保护和国际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金融组织,分别致力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维护国际金融稳定。
3.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负责管理全球贸易规则和解决贸易争端的国际组织。
4. 区域组织:如欧盟、东盟、非洲联盟等,这些组织在区域内发挥着促进地区合作与发展的作用。
5. 多边外交机构:如核不扩散条约、化学武器禁止组织等,这些机构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和推动国际合作。
三、外交理论与外交实践1. 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外交政策是指国家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国际事务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原则、目标、措施和权力安排。
而外交战略则是具体实施外交政策的方法和手段。
2. 外交手段和外交交涉:外交手段包括外交日常工作、外交外访、传媒外交、公共外交等多种方式。
而外交交涉则是进行国家间外交谈判和协商的主要方式。
3. 国际衝突与国际危机管理:国际冲突和危机是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了解其起因和解决方案对外交工作者至关重要。
外交学考研学好这五个外交学基础知识高效备考外交学

外交学考研学好这五个外交学基础知识高效备考外交学外交学作为一门国际关系学科,在考研备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备考期间,学好外交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中的外交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五个外交学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外交学。
一、外交学的定义和发展外交学是国际关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外交关系。
外交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交学也逐渐成为国际关系学科中的一个独立学科。
学好外交学的基础知识,能够为考生提供更全面的视角,更好地分析外交问题。
二、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学好外交学的基础知识,要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开始。
例如,现实主义理论、新现实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等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理论。
考生应该对这些理论的内涵和主要观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在备考中能够灵活运用。
三、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在备考外交学时,了解国际组织和国际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考生应该熟悉这些组织的机构设置和职责。
此外,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对备考外交学也有很大帮助。
四、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了解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对于备考外交学非常重要。
此外,外交手段也是外交学的重要内容,如外交谈判、外交协商、外交代表团等。
了解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解答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五、国际冲突与解决国际冲突是国际关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国际冲突的发生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法,对备考外交学非常重要。
例如,学习和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冲突案例,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国际冲突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总结:学好外交学基础知识,对于考生备考外交学非常重要。
通过掌握外交学的定义和发展、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国际冲突与解决等基础知识,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外交学考试中的问题。
外交学概论复习整理

外交学概论复习整理1、什么是外交: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与人员的官方行为,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以处理国际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手段。
广而言之,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2、外交有何功能:1、外交促进世界政治各种行为体之间的交流。
2、外交促进谈判以达成协议。
3、外交收集外国的信息和情报。
4、外交减少国际关系中的摩擦。
5外交具有在国际社会代表本国和本国人民的象征性作用。
3、我国春秋时期的外交活动主要有哪些形式(简答):1盟会:“会”为国际会议,“盟”为缔结条约。
盟会即双方或多方的君主为了商讨友好,订主结盟,签订和约等进行聚会。
2聘问:有关修好、庆贺、吊唁、通报情况、解答质疑、探听别国虚实等。
一国的君主常派大臣或使节前往别国进行聘问。
3质:两国友好表示信义,往往以国君的公子为人质。
在两国不友好的时候也有以人为质的。
4奔:类似如今的政治避难(如公子重耳)。
5平:战后讲和。
6朝:国君互访。
4、什么是聘问(春秋时期):见上条5、西方语言中的“外交”一词源于何处?古希腊语(古希腊的使节和外交代表团出使各个城邦时,要持有君主或元老院发给的确认其全权的委任书,即diploma,后来由此演化出大多欧美语言中的外交一词)6、简述古希腊外交对后世的影响: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外交方式和外交原则发展成为地中海沿岸国家公认的制度。
到公元前3世纪,这个外交制度形成了希腊化的地中海体系。
生活在这一体系中的各个国家相互往来,要受公认的某些外交规则和外交习惯所支配,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性的国际社会。
古希腊人提出的“国家平等”和“国际社会”等概念,以及确立的一些外交原则对后世外交有巨大影响。
7、古罗马外交都有哪些显著特点:注重法律的外交。
1对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战争、如何开战、战后如何处理敌人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常考知识点汇总

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常考知识点汇总四、⼴泛建⽴伙伴关系,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1、以中俄构筑战略伙伴关系为开端,中国⼴泛地同许多国家建⽴起或明确宣告了伙伴关系1997年5⽉,中法“长期的全⾯伙伴关系”1997年7⽉,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7年11⽉,中国加拿⼤“跨世纪的全⾯合作伙伴关系”1997年12⽉,中国和墨西哥“跨世纪的全⾯合作伙伴关系”1998年2⽉,中国巴基斯坦“⾯向21世纪的全⾯合作伙伴关系”1998年11⽉,中国韩国“⾯向21世纪的全⾯合作伙伴关系”1998年3⽉,中国欧盟“⾯向21世纪的健康、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8年10⽉,中英全⾯伙伴关系1998年11⽉,中⽇“致⼒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南⾮、意⼤利、⽼挝、蒙古、埃及、沙特“⾯向21世纪的伙伴关系”2、中国关于世界多极化的观点“⽆论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
极少数⼤国或⼤国集团垄断世界、⽀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去不复返了。
⼤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量中⼼正在形成。
”——江**:《为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共同奋⽃》,1997年4⽉24⽇《⼈民⽇报》2000年 9⽉,江主席在联合国“千年⾸脑会议”上,倡导“国际政治多级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三节推⼴周边睦邻友好,重视和积极发展同东盟国家关系⼀、警惕中⽇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始终重视中⽇友好的主流1、中⽇关系的主流(1)⾼层互访1997年9⽉和11⽉,⽇中两国政府⾸脑互访。
1998年4⽉,胡主席副主席访⽇。
1998年11⽉,江**主席访问⽇本。
⼀致同意建⽴中⽇两国“致⼒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联合宣⾔》——“遵守1972年《中⽇联合声明》和1995年8⽉15⽇内阁总理⼤⾂的谈话,深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民带来的重⼤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深刻的反省。
”——“⽇⽅继续遵守⽇本在⽇中联合声明中表明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场,重申中国只有⼀个。
外交学概论复习资料

理论篇:基本概念、外交起源与发展一. What is diplomacy?Diplomacy is the exercise of independent states to manage external affairs through official activities; an important peaceful means by the nation’s representatives to protect its interests an d implement its foreign policy; the science , art and skill of peaceful management of state relations. (The core of diplomacy is concerning to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It is the necessity of rational relations among states. The foundation of diplomacy is the international principles , conventions and regulations that is universally accepted.)二. 5 functions served by diplomacy⑴Representation;Communication;Negotiation;Observation;Protection⑵New functions in the changing world:①Expanding the public relations in foreign countries②Promoting the national image by the Marketing ways③Participating multilateral diplomacy, learn to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controversial issues and provide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④Embassies must serve the broadening needs of their fellow citizens traveling /working/living abroad三. what’s features of the definition of “narrow-sense”diplomacy ?“narrow-sense” diplomacy overweight the business of management of the foreign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Implementing foreign policy; skills of the conduct of foreign behavior.四.外交如何走向规范化?The four development stages of diplomacy1、the bud stagein ancient times, there are lots of diplomatic activities in ancient China, India, Greece and Roman.2、Preliminary stage of development—in the middle agesAC.1455 The duke of milan sent envoysto Genoa in the Italian Peninsula that is be seena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form of diplomacy.The beginning of Resident envoys system3、Regularization stage①.1648, “Westphalia Contract ”----affirming the resident diplomat system by treaty②.1815,”Vienna Meeting”---Diplomatic personnel rank in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③.1961, “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五、冷战后外交新变化New diplomacy stage—after Cold War Wha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diplomac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multilateralism?1. More players in diplomacy-----1) mor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NGOs/MNCs)2) more other government departments3) more individuals who are not foreign service officers (heads of states/track two diplomats/general public )2. More contents of diplomacy-----the economy/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uman rights/ money laundering/refugee dumping……3. More diplomatic methods-----Typical diplomatic methods: bilateral diplomacy/professional 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s/New methods: summit diplomacy /multilateral diplomacy/public diplomacy/internet diplomacy……4. old or new? Change or unchanged?unchanged: typical resident representatives---still important unchanged: purpose of diplomacy制度篇:外交准则、外交规则与惯例、外交机构一、Universally-Accepted fundamental Norms Governing Today’s diplomacy国际公认的当代外交基本准则1. Sovereign equality 主权平等2. Peaceful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and non-use of force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The contents in the General Treaty for the Renunciation of War (1928)•The contents in the UN Charter•“The parties to any dispute the continuance of which is likely to endanger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 shall, first of all, seek a solution by negotiation, enquiry, mediation, conciliation, arbitration, judicial settlement, resort to regional agencies of arrangements , or other peaceful means of their own choice.”3. 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of any state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what’s the principles of Chinese diplomacy?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1. mutual respect for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2. mutual non-aggression3. non-interfer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4.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5. peaceful coexistence二、外交规则与惯例Diplomatic regulations and conventions1.外交承认含义、方式P235、2382.外交关系的建立P2403.外交代表机关的建立和馆长的就任P2444.外交团和外交团团长(diplomatic corps)P2685.外交特权与豁免diplomatic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 P3346. order of precedence in diplomatic practice P326三、外交机构Modern diplomatic institutions1.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Function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1) Representative as a whole2)Connection between diplomatic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and resident institutions3)Policy recommendation and implementation2.The embassy 大使馆P251●The course of establishing an embassywhat’s the work of the charge d’ affaires ad interim?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arge d’ affaires and charge d’ affaires ad interim?●The appointment of an ambassadorWhat’s the course of appointing an ambassadorin China /the U.S./the United Kingdom?why the agreement between two countries is necessary?●Explain the core Functions of the embassy?RepresentingProtectingNegotiatingAscertainingPromoting●The composition and size of embassycomposition with ambassador as centre1) Ambassador(minister )2) Counselor (political /commercial/cultural)(charge d’ affaires )3) Foreign secretary(3)4) Diplomatic attache (attendant) /military attache5) Diplomatic agents’ spousesadministrative and technical staffSize: from 1 to 100 agents2.领事馆定义:Consulat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 government . When the government agreed by a government of another country, or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with a government of another country , the consulate will be stationed in a particular city to the other country, and exercise of consular functions in a certain area.职责实践篇:外交谈判、外交方式(公共、首脑、经济)、外交官一、公共外交、1. What’s the public diplomacy?work aiming to inform and engage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overseas in order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and strengthen influence for the state by using mass media/cultural exchange and so on.2.What’s the features of public diplomacy?1. differences from traditional diplomacy2. differences from propagandapared with people to people diplomacy cultural diplomacy4.why does public diplomacy rise?①informationization/democratization/and civil society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public ,the public is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for diplomacy②many countries take public diplomacy as the part of nationalstrategy because the soft power and national branding are more crucial for the country.5.Brief summary:①Public diplomacy is a new way that can be close to foreign public . It becomes many governments’ the important part of foreign strategy②generally speaking, public diplomacy can promote understanding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public.③public diplomacy is the development of diplomatic institutions. The diplomatic system is forming “one body two wings” frame.④Public Diplomacy can promote foreign policy, but can’t save a flawed policy.二、经济外交1.定义:The decision-making, policy-making by countries 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or economic interests.The decision-making, policy-making by countries 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using economic methods to realize non-economic aims.2.Origin and development①before 19th century②in 1866,the foreign affairs ministry of the U.K. established commercedepartment③rising after World War Second---Japanese economic diplomacy④universal phenomenon after 1990s’3.The form of economic diplomacyEconomic cooperation:trade/finance /oilEconomic aid:physical/technical/currencyEconomic sanction:embargo/trade ceased/financial assets freez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G8/G20/WTO/IMF三、首脑外交见下四、外交谈判1.what is diplomatic negotiation?Broad Sense:a peaceful method for the countries to deal with disputes and come to agreements.Narrow Sense:negoti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explicit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publicly for the purpose of reaching agreement.2. Features of negotiations1. negotiation is like a sport, needing training and practising .2. Mixed motives: all parties participating negotiation have mutual interests (the base) as well as conflict interests (the focus).3. the course: all parties will set the highest and lowest aims for this negotiation. The final result will be in this range.4. any negotiations will be the course of joint decision-making.3. Types of negotiationsRival negotiations :dispute solvingb oundary/trade/security incident……Cooperative negotiations :establishing relations/developing relations /aid/economic projects/arms control………The negotiations in reality sometimes have mix of two types.4. key elements and skills for successful negotiationInterests, options, criteria, peoplethe skills as a whole1. Identify your interests, guess and make sure the other side’s interests.2. Set the highest and lowest aims for a negotiation and identify an explicit agenda and strategy in the negotiation.3. Expand the mutual interests by inventing some options.4. Provide the objective criteria for realizing the aims5. Listening actively and healthy communication6. Make use of the influence that your country has.7. Make sure what you should do next if the negotiations broke down. (alternative)例题1、论述首脑外交的含义、形式和功能?首脑会晤:双边首脑会晤的直接目的在于首脑直接参与会谈和对话,它不同于一般的外交磋商,是由首脑直接出面澄清国家的基本政策与战略,就国家间的基本原则达成谅解。
外交学导论基础学习知识考点

第一章外交学概述1.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第一,固定的领土;第二,定居的居民;第三,统一的政权;第四,认可的主权。
2.外交的传统含义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与人员的官方行为,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以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对外政策形成不同形态和类别的外交。
简而言之,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3.外交的扩展定义原因:全球化时代,外交主体和外交议程的多元化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有关惯例为基础,通过正式代表本国的机构和人员,以及在他们的领导下通过其他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社会团体以至个人,以通讯、访问、会谈、谈判、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4.外事·狭义的外事:是指除中央政府外交部门以外的中央政府非外交部门及地方政府、国家的其他社团机构所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及对外工作。
·广义的外事:政府外交+狭义外事第二章外交历史一、近代外交1.近代外交产生的条件(1)王权的兴起:(2)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2、常驻使团制度的发明·意大利人成为西方外交的鼻祖。
*1446年,米兰大公弗朗西斯科•斯福沙第一个在佛罗伦萨设立常驻使团,不久其它城邦国家和西欧国家纷纷效仿。
·17世纪之后,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此后,法国人在西方外交中成为领航者,称雄西方外交了300年,法语也是当时外交界的通用语言。
*欧洲中心:欧洲最重要的洲。
*大国中心:大国比小国重要,对小国负有责任。
*贵族外交:贵族国际。
3、近代外交的特点(1)外交制度基本形成。
·外交部开始设立;·外交使节制度基本定型。
(2)外交活动日益频繁。
·国际国内问题同样重要;·国家日益频繁地介入外交活动。
(完整版)外交学概论整理

小马哥背死你(八)一.外交与外事的关系(简答)1.广义外交与广义外事广义外交: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为基础,通过代表本国的最高领导人和以专职外交部门为核心的中央政府部门,以及它们的领导下的半官方非官方组织、民间团体、个人,通过会谈、谈判、访问,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广义外事:外事是中央政府、政党、议会、军队、民间团体以及个人的对外交往活动。
关系:广义外交是广义外事的一部分。
广义外事中不直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对外交往活动不能称为外交。
2.狭义外交与狭义外事狭义外交:外交是谈判的艺术。
狭义外事:除了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种机构、团体、个人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对外工作。
二.外交与武力的关系(简答)1.武力是外交的后盾:武力的存在其本身对另一国的谈判立场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2.外交涉及武力的非暴力使用:包括武力威慑和武力威胁。
这两者都不涉及武力的直接使用,而是通过表达使用武力的决心来增强本国在谈判中的讨价还价地位。
3.使用武力的全过程都需要外交:之前寻找盟友孤立对手,之中寻求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之后落实战后安排。
三.外交团(名解)1.由同驻一国的所有外国外交官所组成要求:由外交代表人员组成,不是由外交代表机关组成。
不包括使馆一般工作人员不包括驻在国本国的外交官不包括驻在国其他城市的领事官(有些国家包括外交官的配偶和子女,有些国家只包括馆长)四.政治庇护(名解)请求整治庇护: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逃往他国请求准许居留。
给予政治庇护:他国接受上述逃亡者,不予引渡准予居留。
五.外交庇护(名解)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庇护无论题目是外交庇护还是政治庇护,两个都要回答六.人权的国际保护(简答)1.人权的内涵:包括西方国家强调的“人生而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等集体人权。
2.为什么要保护人权:有些国家不能保护人权:战争、国力不足有些国家不愿保护人权:种族歧视、屠杀3.谁来保护人权:大国、邻国、国际组织(联合国、红十字会)七.全球化时代的外交1.主客体多元化:主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数量增加;客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政府间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有影响力的个人数量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外交学概述1.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第一,固定的领土;第二,定居的居民;第三,统一的政权;第四,认可的主权。
2.外交的传统含义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与人员的官方行为,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以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对外政策形成不同形态和类别的外交。
简而言之,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3.外交的扩展定义原因:全球化时代,外交主体和外交议程的多元化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有关惯例为基础,通过正式代表本国的机构和人员,以及在他们的领导下通过其他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社会团体以至个人,以通讯、访问、会谈、谈判、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4.外事·狭义的外事:是指除中央政府外交部门以外的中央政府非外交部门及地方政府、国家的其他社团机构所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及对外工作。
·广义的外事:政府外交+狭义外事第二章外交历史一、近代外交1.近代外交产生的条件(1)王权的兴起:(2)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2、常驻使团制度的发明·意大利人成为西方外交的鼻祖。
*1446年,米兰大公弗朗西斯科•斯福沙第一个在佛罗伦萨设立常驻使团,不久其它城邦国家和西欧国家纷纷效仿。
·17世纪之后,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此后,法国人在西方外交中成为领航者,称雄西方外交了300年,法语也是当时外交界的通用语言。
*欧洲中心:欧洲最重要的洲。
*大国中心:大国比小国重要,对小国负有责任。
*贵族外交:贵族国际。
3、近代外交的特点(1)外交制度基本形成。
·外交部开始设立;·外交使节制度基本定型。
(2)外交活动日益频繁。
·国际国内问题同样重要;·国家日益频繁地介入外交活动。
(3)外交范围有所扩大。
·就一个国家而言,其外交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周边国家;·就国际社会而言,其外交参与者已不再是屈指可数的个别国家。
(4)外交内幕十分黑暗。
·外交目的:*强国:扩大本国势力范围;*弱国:摆脱惨遭宰割命运。
·外交手段:*宫廷外交:操纵于君王之手,进行于宫廷之内。
*秘密外交:外交决策和外交行动推崇高度集权、诡秘莫测。
*强权外交:奉行实力政策,恃强凌弱,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赤裸裸地采取强盗行径。
4、外交的发展和变化(1)外交人员专业化·外交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得到大大发展。
·外交使节开始分级,1815年维也纳《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大使、公使、代办三个等级。
·驻外使领馆开始广泛出现。
(2)外交行为规范化·国际法的出现和发展:*格劳秀斯: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自然法为基础,自然的国际法规则,通行的外交惯例。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主权平等原则;*运用国际会议处理国际事务。
·对于外交使节设立、等级、地位和外交代表特权与豁免权的详细规定。
(3)外交理论系统化·马基雅维利、布丹、格劳秀斯、黎塞留、卡里埃尔(4)外交活动集团化•集团外交,是指不同的国家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相互缔结具有军事互保性质的条约,从而形成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国家集团。
这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国家集团,为了国际舞台上求得主动,往往会在外交上协调立场,并采取一致的行动。
二、现代外交1、时间界定:一战之后,特别是二战之后2、外交的定型阶段·标志:*1945年《联合国宪章》*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3、现代外交的特点·外交角色全球化*欧洲中心→全球范围·外交方式多样化*外交主体多元化;*外交议程多样化;*外交形式灵活化。
·外交决策民主化*国内民主化: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
*国际民主化:各国民主协商、共同决定。
*民众外交化:舆论引导,舆论压力。
·外交活动高层化*驻外使节曾经:直接处理甚至包办几乎一切外交事务*驻外使节现在:授权有限,低层化、事务化、礼仪化*重心已转移至:国家首脑(决策),外交部长(日常)*驻外使节作用:交际家、观察家、分析家、贸易家、代理商、信使。
第三章外交规范一、外交原则1.外交原则的基本条件·必须被各国公认,对各国都具有约束力;·必须具有普适性,对各具体领域外交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
2.联合国四项原则第一,主权平等原则。
地位:·联合国的基石;·国际法的基础;·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指导国家关系的首要的、主导的行为准则。
内容:·各国法律地位平等;·各国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各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人格;·各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侵犯;·各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各国均有国际义务,和平相处。
后果:一国一票、票值平等、相互独立。
第二,不干涉内政原则。
内涵:·规范联合国与会员国关系;·规范联合国各会员国之间的关系。
第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第四,承担国际义务原则。
内容:·联合国安理会成员的特殊义务和责任:对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情势进行调查;为争端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议;决定采取武力以外的手段到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的集体义务:·保护人民免遭种族灭绝、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的责任。
3.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发展:和谐世界思想4.和谐世界思想提出: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60周年,建设和谐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冲突时代·和谐世界思想——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二、外交特权与豁免1、含义❖外交特权,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超越接受国国内法赋予其法人与自然人的权益。
❖外交豁免,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免除接受国法律条款的待遇,本质上也可包括在外交特权之内。
2、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理论依据2.1 代表性说❖观点:外交使节是派遣国的化身或代表,是派遣国国家元首在国外的体现。
❖评价:是促进早期外交特权与豁免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使馆馆长仍被认为是派遣国国家元首或国家本身的象征,且使馆馆长最重要的两级也是向接受国的国家元首派遣的。
❖补充:《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将使馆馆长分为三级:向国家元首派遣,大使;向国家元首派遣,公使;向外交部长派遣,代办。
2.2 治外法权说观点:外交代表的驻在地是派遣国领土的一种延伸,因此,外交代表在法律上推定仍没有离开派遣国领土,所以,免受接受国法律的管辖。
对使馆及其人员的治外法权的侵犯,即为对派遣国领土主权的侵犯。
评价:为早期常驻使馆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践中,治外法权总是与强权政治联系紧密,一战后价值逐渐降低并最终被废弃。
外交庇护,至今仍被一些国家采用。
2.3 职务需要说❖观点:没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就不可能有效地执行任务。
外交特权与豁免是外交代表履行外交使命的必要条件,要根据职务需要来给予使馆人员以特权与豁免。
❖评价:目前国际法学界主流观点,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极大的实用价值,既适应了外交职务的扩大与变化的需要,又成为防止过度谋求新特权与豁免的内在的安全保护机制。
不足之处:接受国如何限制外交特权与豁免?外交人员如何恪守诚实信用的原则?为什么同一接受国内使馆及其人员各异,却享有相同的特权与豁免?3、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主要内容3.1 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应享的不可侵犯性第一,使馆馆舍不可侵犯。
❖内容:(1)未经同意,接受国当局不得进入使馆馆舍;(2)接受国负有特殊责任,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护使馆馆舍免受侵入或损害;(3)使馆设备及其他财产,以及使馆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强制执行。
❖范围:外交代表机关的馆舍;外交人员的私人寓所。
❖时效:没有明文规定开始和终止时间;开始:筹备使用之时起;终止:断绝外交关系,或使馆馆长长期或暂时撤退,接受国仍负有尊重和保护责任,派遣国也可委托接受国认可的第三国代管。
第二,使馆档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内容:外交使馆的档案和文件,接受国当局无论何时何地,均不得检查、扣留或毁损。
❖范围:外交代表机关的公文和档案;外交人员的文件和信件。
第三,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
❖内容:接受国当局不得对外交人员进行人身搜查、逮捕或拘禁、侮辱;接受国有义务对外交人员给以特别的保护。
❖范围:外交人员;国际组织官员,但只有联合国秘书长、专门机构总干事及其助手享有完全的外交地位。
第四,外交通讯不可侵犯。
❖内容:接受国有义务不妨碍各国外交代表机关的通讯自由,并予以保护。
❖范围:信件;电讯;外交邮袋;外交信使(特别信使;受委托专递外交邮袋的商业飞机机长)。
❖方式:外交信使递送外交邮袋;发送明码或密码电报。
3.2 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应享的管辖豁免第一,刑事豁免。
❖内容:外交代表对接受国之刑事管辖享有完全、绝对豁免,即接受国司法机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职业外交官进行审判或惩罚。
❖处理:一般违法,接受国司法机关不予追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严重情形,接受国❖请求派遣国放弃豁免权,以便有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必要时宣布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派遣国限期召回;❖严重威胁接受国安全,对犯罪外交人员予以驱逐出境。
第二,民事豁免。
❖内容:外交代表对接受国之民事管辖享有相对豁免。
❖例外:涉及外交人员在接受国私有不动产的物权诉讼;外交人员以私人身份卷入的遗产继承诉讼;外交人员在接受国从事获利的商业和其他私人职业活动引起的诉讼。
第三,行政豁免。
❖内容:外交代表对接受国之行政管辖享有相对豁免。
例如:不履行接受国有关户口、死亡、子女出生等行政手续;不服兵役和劳务等。
第四,无作证之义务。
❖内容:外交代表无以证人身份作证之义务。
不得强迫外交代表在接受国任何民事或刑事法庭,或行政法庭的程序中作为证人出庭和作证。
说明:❖外交代表无权自行放弃管辖豁免,放弃只能由派遣国予以实施。
❖派遣国放弃外交代表在民事或行政诉讼程序上的豁免权,并不意味着同时放弃对判决执行的豁免权。
3.3 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应享的外交特权第一,免纳直接捐税。
❖内容:派遣国及使馆馆长对于使馆所有或租赁之馆舍,概免缴纳国家、区域或地方性捐税。
❖例外:纳入商品或劳务价格内的间接税,如零售税,增值税,销售税,机场税;对外交代表私有不动产课征的地方税和财产税;遗产税、遗产取得税及继承税;对私人所得或商业、企业投资所课程的税;特定服务,如公用服务、收集垃圾等所收费用;不动产登记费、法院手续费或记录费,抵押税及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