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瑞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
第八章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了解个人形成问题的原因,必须把家庭的角色 视为一个情绪单位,一个连锁关系网络。
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
❖ 在心理动力理论和系统疗法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
❖ 心理动力理论强调自我发展、代际观点、过 去的重要性;而系统治疗将注意集中于家庭 单元,强调当前家庭的互动。
鲍文的理论假设
❖ 家庭成员的推拉力量:整体感和距离感之间 的平衡(所有人类的核心问题)
家庭融合的程度越高,形成三角关系的努力就越强烈且一致; 他们所接受的家庭遗产共同腐蚀着他们的婚姻。
慢性焦虑是人的本性里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一种三人子系统,最小的稳定的情绪系统。
❖ 支持他人和寻求他人支持;
尽管个人表现的形式和强度不同。 江江在一种可怕的同伴和学校适应模式中长大,但这更增加了他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 自我分化的目标:情绪和认知的平衡 ❖ 自我分化程度的评估:不论家庭的焦虑强度
为何,个人的行为能够遵行自己的原则程度 就是他的分化程度。 ❖ 思维与情绪达到最大融合的个体功能最差,
1、自我分化
❖ 自动化情绪依附:当一个人无法区分思维与 情绪时,也就无法区分出自己与他人,于是 便很容易被家庭中最具支配力的情绪所影响。 这种对家庭有自动化情绪依附的人,很难从 家庭中分化出来,很少有自己的坚定立场, 于是成为影响家庭功能的人。
第八章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代际模型
❖ 主张当前的家庭模式根植于原生家庭中没有 解决的问题。
❖ 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本质是跨越几代的持续的 交互作用模式。
❖ 交互作用模式:今天家庭成员如何形成依恋、 处理权力问题、解决冲突等都能或多或少的 反映出以前的家庭模式。
第八章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支配家庭系统情绪功能的3个模式
1、配偶一方身体或情绪的功能失调
过度-不足循环模式:一方承担大部分家庭责任(赚 钱、照顾孩子、做饭、购物),另一方扮演了责任 过低的角色(不能开车、选衣服、邀请朋友到家 里)。 后果:一方持续增加的功能低下,会抱怨配偶的统 治;另一方过度胜任,很满足这种安排,有时也会 愤怒。 “勤劳的母亲养育了懒惰的子女。” 对策:授权——不洗碗、不唤醒、不陪读。
支配家庭系统情绪功能的3个模式
相同的动力:原生家庭的自我分化,转换成 婚姻问题,依次表现为配偶或孩子的症状, 因而过去的问题在未来出现。 情感纠结基于焦虑依恋(既依赖又孤独), 过度依赖和情感孤独的人对压力有高水平的 情感反应,然后导致3个模式的出现:婚姻冲 突、一方配偶功能不良、对孩子过度关心。
1、自我分化
家庭系统理论假定:每个人身上都有两股生 命力量:一股是推动个体成为一个情绪独立 的人的力量;另一股是推动个体与他人或家 庭保持情绪联系的力量。 两种力量相对抗。
A
关系A显示两个人的功能几乎完全被关系历程 所决定。个体功能被关系所增强或减少的部 分由阴影部分表示;明亮部分表示在关系中 自我决定功能的能力。
2、三角关系
C:不稳定的两人关系由于第三者的加入而 变得稳定(婴儿出生后,有冲突的婚姻变得 和睦)。 D:不稳定的两人关系由于第三者的离开而 变得稳定(偏心的妈妈离开,导致姐妹和 好)。
2、三角关系
每次与妈妈谈话,她都抱怨你的爸爸。 妈妈 爸爸 你 两人的接近,第三个人的疏远,即对妈妈的同情隔了爸爸, 妈妈更不可能处理好对爸爸的抱怨。 如何终止三角关系:建议听妈妈谈对爸爸的关心,而不听她 的抱怨;告诉爸爸,他的妻子抱怨他,但你不知道她为什么 不直接告诉他;极力赞同妈妈的抱怨,她说爸爸一团糟,你 说他真是一滩烂泥;他说爸爸不深思熟虑,你说他真是可怕。
鲍温的代际模型
莫瑞·鲍温(Murry Bowen)最初是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莫瑞·鲍温在Meninger诊所做精神病学家时,开始对家庭产生兴趣,并将注意力转向研究精神分裂症。
鲍温对患者和患者母亲之间异常的情绪敏感性所震撼。
其他观察到这些现象的人称为——“共生”,鲍温将其视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倾向性的情绪影响的集中反应。
1954年,鲍温到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工作,他开始对拥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进行研究。
他发现,母亲和她们精神混乱的子女之间的紧密情感连接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整个家庭。
问题的核心是“依附焦虑”,一种与焦虑有关的病理表现。
在这些家庭中,人们成为其他人行为方式的“情感囚徒”,这种情感关系标志着个人自主性的缺乏。
1959年,在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项目完成之后,鲍温到乔治敦大学工作。
他开始致力于那些不太严重问题家庭的治疗,让他惊奇的是,他发现在他所观察的精神病家庭中有相同的作用机制。
这些情况证明了从正常家庭到精神病家庭之间的变化是连续的。
但是,所有家庭情感变化,从感情纠结到分化都有其独特的连续性。
在乔治敦大学31年的职业生涯中,鲍温发展了完整的家庭治疗理论,鼓舞了整整一代学生,鲍温成为家庭治疗运动的国际知名领导者。
在久病之后,他于1990年10月去世。
小明的个案:7岁的小明,天天与母亲吵架,母亲不论怎么打,怎么罚,都不能控制这只“小顽猴”。
而小明的老师却说小明是个乖学生,但总是闷闷不乐。
一家人为了小明来到治疗室,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教师,母亲是一位高级护士,在治疗中小明的爸爸一直向治疗师炫耀他丰富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虽然讲得很有道理,且滔滔不绝,但只顾自己说,旁人难有插嘴之处;一旁的母亲身体紧张,对丈夫一脸的不满却一言不发,眼睛也绝对不看丈夫一眼,夫妻二人没有任何的交流;小明告诉治疗师,爸妈在家彼此不说话,他心中十分不安。
面对这样一个家庭,面对小明的家庭,代际模型的治疗师会怎样处理呢?代际模型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又被称为鲍温流派、代际流派、代际传递理论或家庭系统理论,因其倡导者鲍温的杰出工作,成为家庭治疗上最具特色的一个理论。
Bowen式家庭治疗理论分析家庭
Bowen式家庭治疗理论分析家庭摘要:关键词:Bowen 家庭治疗在Bowen式假设理论中有两大主要假设:1、家庭成员间过度的情感联系和家庭功能失调有着直接的联系,自我分化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2、家庭中在一代没有解决的问题趋向于传给下一代,即代际传递。
核心概念:1.自我分化Bowen系统家庭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关注的是个体,包括“理智与情感的分化”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分化”两个层面的含义。
对于前者,个体要努力发展使理智和情绪分离的能力,并要有能够选择在特定的时刻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
对于后者,个体一方面要能够体验到与他人的亲密感,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自主的个体,得以不陷入家庭的情绪纠纷之中。
自我分化良好的个体能够保持思想与情绪之间的平衡,同时也能独立于他的家庭情绪之外而保持客观性和灵活性。
2.三角关系Bowen认为家庭情绪系统的基石是三角关系。
在焦虑水平低的情况下,双人系统可以进行令人满意的情绪交流。
然而,如果由于内部压力或者外部压力,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个体感到沮丧或者焦虑,那么这种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
当焦虑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成员就会将另一个脆弱的第三者拉入其中。
三角关系的形成是人类面对焦虑时的自然倾向。
家庭融合程度越高,形成三角关系的欲望也就越强烈。
三角关系是情感系统的基本分子,是最小的稳定的关系单位。
3.核心家庭的情绪系统核心家庭的情绪系统认为婚姻中的每一方皆有自己特定的分化和未分化的水平。
Bowen 认为人们会选择和自己分化水平相当的那个人作为自己的配偶。
,也就是说,丈夫和他的家庭没有解决的依恋和他的妻子与她的家庭没有解决的依恋程度上是相等的。
婚姻双方分化水平越高,情感的融合就越低。
而分化水平越低,对来自另一方的情感强化的需要越多,情感高度融合。
由此而产生的核心家庭系统将会不稳定。
当焦虑强度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最终会引起家庭中关系症状的出现和发展。
夫妻中最容易出现症状的人是那个为了保护关系和谐而对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做出最多调整的人。
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自我分化量表
❖ 只有少数人在量表的高端,他们情绪成熟,可 以独立思考、感觉与行动。在压力期,由于他 们的理智或功能仍然相对地能主宰情绪,使得 他们能确定他们的信念和他们是谁,于是能够 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和决定。
自我分化量表
❖ 低分化〔<50〕:努力取悦他人;支持他人和 寻求他人支持;依赖;缺乏自主能力;根本需 要是平安需要;回避冲突;独立决定或解决问 题的能力很少。
1、自我分化
❖ 家庭系统理论假定:每个人身上都有两股生 命力量:一股是推动个体成为一个情绪独立 的人的力量;另一股是推动个体与他人或家 庭保持情绪联系的力量。
❖ 两种力量相对抗。
A
❖ 关系A显示两个人的功能几乎完全被关系历程 所决定。个体功能被关系所增强或减少的局 部由阴影局部表示;明亮局部表示在关系中 自我决定功能的能力。
❖ 中级分化〔51-75〕:有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 但倾向于过分关注他人的观点;可能基于情绪 反响做出决定,尤其是基于其是否受到重要他 人的反对来做出决定。
❖ 高分化〔76-100〕:清晰的价值观和信念;以 目标为导向;灵活;有平安感;自主;能忍受 冲突和压力;定义良好的稳固自我感和较少虚 假自我。
鲍恩家庭系统治 疗
代际模型
❖ 主张当前的家庭模式根植于原生家庭中没有 解决的问题。
❖ 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本质是跨越几代的持续的 交互作用模式。
❖ 交互作用模式:今天家庭成员如何形成依恋、 处理权力问题、解决冲突等都能或多或少的 反映出以前的家庭模式。
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
❖ 一种理论/临床的模式〔理论来自精神分析〕; ❖ 认为要了解一个家庭最好要分析三代以上,要
❖ 慢性焦虑是人的本性里不可防止的一局部, 尽管个人表现的形式和强度不同。
浅谈家庭系统理论
论文题目:浅谈家庭系统理论目录摘要 (3)1。
引言 (3)2.家庭系统理论的产生 (3)3家庭系统理论的定义 (4)4.家庭系统相互作用的模式 (4)5.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5)5。
1整体论 (5)5.2家人关系 (5)5.3新的信念 (6)5。
4家庭规则 (6)5。
5满足家庭的需求 (6)6.对家庭系统理论的几点思考 (6)结语 (7)参考文献 (7)浅析家庭系统理论摘要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看成一个完整的单位,看成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系统的组成成分。
每个成员之间都是交互作用的.家庭系统理论将会成为现代心理治疗最有影响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并提出一些笔者对家庭系统的思考。
关键词:家庭系统理论;发展;思考1.引言家庭系统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情绪活动与交往行为的理论,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默里·波文(Mur:ayBowon)教授提出并由他和助手米切尔·E·科尔(Michao1E·K:rr)完善的,在解释人的情绪活动上,家庭系统理论独树一帜地将整个家庭看作一个情绪单位来考察,将人看作相互关联的结构中的要素,而不是自主的精神实体.i2。
家庭系统理论的产生波文从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研究家庭内的交往和情绪活动.40年代末,他在堪萨斯州的一个诊所里当精神病医生,治疗各种各样的心理病患者。
心理分析治疗的一个原则是避免治疗者和患者的家庭成员相接触,以防止治疗者和患者之间的移情关系受到感染。
但波文没有顾及这一原则,他与病人家属接触很多.在与病人家属的接触中,他发现病人与他们,尤其与父母在情绪上存在极大相互作用.当时,许多其他研究者也观察到这一“共生现象"(symbiosis),他们都用精神分析理论加以解释,认为它是由于人的无意识冲突而造成的。
但波文认为,这种现象是建立在深刻的生物进化过程以及明显的心理过程之上的,根本不能用无意识动机的概念加以解释。
鲍恩家庭系统治疗004
七)手足出生序的影响(sibling position) 婚姻中的双方在各自家庭中的排行越相近, 婚姻成功的可能就越大。在有异性同胞的家庭 中成长的人比仅有同性同胞的人婚姻成功的机 会更大。 例,一个家庭老大和另一个家庭的老二结婚 会相处很好,老小应与排行靠前的人结婚。 八)社会性的退化(social regression) 整个社会因人口过度膨胀压力上升,整体 自我分化逐步退化。
二)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triangulation) -焦虑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产生,个 体可能会引进第三人来减低焦虑与增进 稳定性,这现象称之为三角关系。
例如关系不好的夫妻,可能会藉由生小 孩(第三者)来改善夫妻关系。
核心家庭三角关系
家庭情绪关系的基础便是三角关系。 家庭融合的程度越高,三角关系就越强烈、越显 著;家庭中未得到良好分化的个体更容易被卷入 三角关系中以降低焦虑。(在这样的三人结构中, 不能解决父母焦虑的儿童可能会被贴上被认定病 人的标签。) 在寻求解除不愉快时,家庭依赖三角关系去维持 家庭亲密程度与距离的最佳状态,使彼此的焦虑 减至最低。
三角关系有哪些可能的结果?
三角关系有四种可能的结果
(a)稳定的二人关系由于第三者的加入而动摇。
如,婴儿的降生给和睦的婚姻带来冲突;
(b)稳定的二人关系由于第三者的离开而动摇。
如,孩子离家,从而就不能再在父母冲突时形成三角关系;
(c)通过第三者的加入,不稳定的二人关系变得稳定
如,婴儿出生后,有冲突的婚姻将变得比较和睦;
量表低端的人们,情绪与思维能力融合 在一起,使得他们的生活受到周围的情 感所主宰,结果很容易造成功能不良。 由于害怕情绪上的需要,他们只好牺牲 他们的个别性,以得到别人的接纳。这 是一种未分化的“假自我”,他们欺骗 自己能独立思考,而事实上,他们的思 考来自他人的见解与价值观。
默瑞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
默瑞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假定,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推动我们为独立思考、感受和心动而努力;同时,另一种相应的原始的生命力推动我们要和家庭保持亲密的关系。
我们既要收到这两种相互抗衡的力量所驱使,既想保持独立性,摆脱父母的影响,又特别重视家庭的整体感,想维持与家人的亲密关系。
当家庭力图在个体成员的整体感与分化感之间保持平衡时,慢性焦虑便产生了,并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这便是家庭系统理论的前提假定。
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是以焦虑为核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八个概念组成的,它们也是塑造家庭功能的八种力量:1. 自我的分化这是家庭系统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主要是指个体面对焦虑时能否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不受他人尤其是家庭的影响。
自我分化良好的人,既能体验到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同时又能作为独立的个体抑制情感的冲动,不被卷入到家庭的情绪纠纷之中。
而不能自我分化的人倾向于“情绪化”,易被周伟人的反应所驱使;患有功能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的人,往往自我分化水平非常低,他的生活完全被周围人的情绪所支配。
2. 三角关系依照鲍文的观点,家庭的情绪或关系系统的基石是“三角关系”。
家庭中的冲突会让两个人的焦虑感上升,这两个人,尤其是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两个人,为了缓解焦虑,往往会“伸出双手”将另外一个人拉进来,而将焦虑分散到三角关系中,以缓解他们自己的焦虑。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脆弱的孩子经常是三角关系的“牺牲品”:他解决了父母的焦虑,而他自己的分化水平却下降了;不能解决父母的焦虑,就会被贴上“病人”的标签。
3. 核心家庭情绪系统这个概念表述的是家庭中的情感力量。
鲍文相信,个体在婚姻选择和其他重要关系中,倾向于重复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所学到的关系模式,并把相似模式传递给他们的孩子。
4. 家庭投射过程这是父母将自己的分化水平通过“母亲-父亲-孩子”的三角关系传递个孩子的过程。
不过,父母对孩子的反应方式并不总是相同的,有可能更关注某个孩子。
心理学精品理论教材家庭治疗第三讲代际模型
父亲不如西门庆
(四)核心家庭三角关系
丈夫/父亲
妻子/母亲
孩子
(四)核心家庭三角关系的形成过程
1、情感疏远:表现为沉默,身体接触减少, 对对方不感兴趣,有成见,甚至可能一方 出现抑郁症表现。其中一方会努力把另一 方拉回,如果不成功,双方关系会更加疏 远。
(四)核心家庭三角关系的形成过程
2、冲突:发生包括从小吵小闹到大打出手 的各种形式。每个人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 的,配偶是错的,毫无顾虑地指责对方的 种种毛病。
二、三角关系
(二)三角关系的形式 常见的家庭三角关系包括 : 一个小孩及其父母;二个小孩及一个 家长;一个家长、一个小孩、及一个祖父母; 三个弟兄子妹、或丈夫、妻子及姻亲。
(三)三角关系形成的原因
1、生活、工作压力成为家庭危机; 2、病态的沟通模式(如对话缺乏、盲目指 责); 3、混淆不清的关系 (过份的情感投入、关注彼 此的生活、偏心、漠不关心等); 4、性格不良(自我中心、自我关注、自私 等); 5、行为不良(如家庭暴力、外遇等)。 例:父亲不如西门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四、家庭系统治疗的实施
(二)家庭系统治疗需要明确的问题 1、家庭有什么不健全的表现?他们面对问题的 策略怎样? 2、家庭成员的情绪状态如何?如何代代相传? 3、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如何 ? 4、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如何? 5、家庭有哪些三角关系?谁最缺乏自我辨别力? 6、如何用家谱图表示家人间的关系及互动情况? 7、这个家庭如何维持平衡? 8、给这个家庭制定怎么样的治疗目标?
(三)家谱图的形式
2、距离家谱图 是描述家庭系统中人际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即家庭成员人际关系的家谱图。 咨询员可以通过问问题让来访者描述其家 庭成员彼此的关系,也可基于观察和判断对家 庭成员的关系得到自己的印象,距离家谱图是 主观的。 距离家谱图可以帮助咨询员和来访者看到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或冲突关系,发现家 庭中人际关系的模式。
系统理论与家庭关系
系统理论与家庭关系系统理论由生物学家Ludwig Von Bertalanffy 于19 04年提出,起初运用于自然科学,其后为社会科学领域及医疗界广泛采用。
其理论精髓在于:提倡研究整个系统中各部分的互动关系,而不只是个别研究每部分的构造。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的思维发生了质的飞跃。
它是一种全通道式的关系思维,它把相关各部分之间的彼此互动和影响都加入考虑,是对线性思维、多元因果关系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的突破。
用这种新的思维模式才能更准确、全面、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有人曾用一个简单的短剧表演来说明这个看似深奥的理论。
一个五口之家:奶奶、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在他们的腰间扎上塑料彩绳分别与其他四个家庭成员连接,他们之间的距离受到相等的界定。
短剧刚开始时,五个人在愉快地交谈,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
不一会儿,连续几个电话打进来:爸爸的生意伙伴要求他出去谈生意;女儿的男朋友约她去逛街;儿子的同学邀他去打球……凡有人需要离开,就会牵动其他四人,向他们提出调整相互关系(即彩绳距离)的要求。
或同意放行,或生气阻止,他们都会作出自己不同的反应,引起相应的情绪反馈。
这个短剧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理论在家庭关顾领域的重要价值,它指引我们在婚姻治疗和家庭治疗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而不单单留意每个成员的特质。
现在,我们试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系统理论在家庭关顾中的运用。
(一)家庭的整体性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每个成员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各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着,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着平衡;各部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其中某一部分需要改变,就会引起其他部分作出改变,继而要求整个系统作出相应调整,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亦即“牵一发动全身”的道理。
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家庭或一个问题婚姻的时候,我们不只是要关注出现问题的“主角”,而是要综观家庭关系的全局。
有一个刚满两岁的男孩叫罗子洋,他因一直照顾他全部生活的小阿姨离开他而常常在家哭闹不止。
第六讲 鲍恩系统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代表人物
莫瑞●鲍恩 (Murray Bowen) 原来是精神病学家-精神分裂症 “共生”—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有倾向 性的情绪影响的集中反应 “依附焦虑”母亲和精神混乱的子女之 间的紧密情感连接影响到整个家庭 “情感囚徒”,每个人受制于一定的情 感,缺乏个人自主性。 核心—是个人的独立性,保持自我的能 力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结婚两年……
Michael Martha 2、对丈夫的“有力量”感 到舒服 ? 3、第三年,怀孕,症状非 常严重:呕吐、高血压、 体重超标 Martha
家庭代际图
68 A省 1961 44 41 1985 15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62 B省 1966 38 36 35 30 29
61
至少三代 家庭成员及他们的关系 结婚的日期、死亡、地理位置 冲突关系、疏远和三角关系 核心家庭的历史 父母何时相遇、求爱、结婚和抚养孩子心细 家庭在何处生活和何时搬迁 配偶双方出生 在同胞兄妹中的位置、孩童时期的重大事件的历 史和父母在过去和现在的身体状况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理清伴侣间的情绪过程
收集事实性历史信息
描绘两代以上的家庭情绪过程,了解焦虑在其中 的传递过程
了解伴侣的情绪过程
焦虑在关系中的回荡和传递 焦虑会影响个体的反应性和敏感性 应关注情绪反应过程,而非具体事件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家庭治疗的经典理论: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家庭治疗的经典理论:鲍恩家庭系统治疗家庭治疗的经典理论:鲍恩家庭系统治疗莫瑞.鲍恩(Murray Bowen)的家庭治疗是对精神分析原理的拓展,并为在家庭治疗中研究人类的行为和问题提供了更为宽泛的视野。
其模式的核心成分是个人的独立性,即个体面对群体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生活压力时,会保持自我的能力。
他认为,是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和感觉,以及家庭关系的巨大网络塑造了家庭生活。
一、模型的演化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鲍恩做精神病学家时,开始对家庭产生兴趣,并将注意力转向研究精神分裂症。
鲍恩被患者和患者母亲之间异常的情绪敏感性所震撼。
他将其简单视为一种自然过程的夸张,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倾向性的情绪影响的集中反应。
1954年,鲍恩到国立精神研究院工作,开始对拥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进行研究。
他发现,母亲和她们精神混乱的子女之间的紧密情感连接不可避免影响到整个家庭。
问题的核心是“依附焦虑”,一种与焦虑有关的病理表现。
在这些家庭中,人们成为其他人行为方式的“情感囚徒”,这种情感关系标志着个人自主性的缺乏。
1959年,鲍恩到乔治敦大学工作。
他开始致力于那些不太严重问题家庭的治疗。
让他惊奇的是,他发现在他所观察的精神病家庭中,有相同的作用机制。
这些情况证明了从正常家庭到精神病家庭之间的变化是连续的。
但是,所有家庭情感变化,从感情纠结到分化都有其独特的连续性。
二、基本模型家庭治疗的大多数研究者更关注的是行为而不是洞察力,更感兴趣的是技术而不是原理。
鲍恩例外,他更倾向于把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而不是一套干预方法。
鲍恩的理论认为,情感生活中,我们的自主性比所设想的更少;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比所想的对另一个人有更多的依赖和反应。
鲍恩的系统理论描述了作为多代关系网络的家庭对个体和亲情的相互影响及塑造。
他用了相互关联的6个概念:自我分化、三角关系、核心家庭情感过程、代际传递过程、情感隔离、社会情感过程。
三、核心概念1、[自我分化]是鲍恩理论的核心,它既是个人内部也是人际间的概念。
理解家庭心理学中的家庭系统理论
理解家庭心理学中的家庭系统理论家庭心理学是研究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理论和方法。
其中,家庭系统理论是家庭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探讨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模式。
本文将对家庭系统理论进行深入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家庭心理学中的这一理论。
一、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家庭系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鲍尔比提出的,他认为家庭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每个成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家庭系统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家庭系统:家庭系统是由家庭成员所组成的互动网络,每个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整体。
2. 子系统:家庭系统中的成员之间会形成不同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被称为子系统。
例如,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都是家庭系统的子系统。
3. 边界:家庭系统中的边界定义了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家庭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关系。
边界的松紧程度会直接影响家庭系统的运作。
4. 反馈:家庭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反馈。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会增强原有模式,而负反馈则会调节和修正家庭系统的运作。
5. 均衡与不均衡:家庭系统中不断调整和平衡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维持稳定状态,而不均衡则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和问题的出现。
二、家庭系统理论的应用与实践家庭系统理论在家庭心理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解释和干预家庭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与实践:1. 家庭治疗:家庭系统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治疗中。
治疗师通过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改善家庭氛围。
2. 家庭教育:家庭系统理论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子女的成长。
通过了解家庭系统的运作,父母可以更好地调整家庭环境,促进子女的健康发展。
3. 青少年问题:青少年期是家庭系统中一个特殊的阶段,青少年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巨大改变。
家庭系统理论可以帮助理解青少年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Bowen家庭治疗系统理论
当,娃娃也明显地紧张起来。这种不断观察父母旳孩
子,治疗者称之为“父母观察者”,最轻易被卷入父
母旳矛盾中,成为三角位置旳一角。
3.关键家庭情绪过程
• 讨论旳是家庭中旳情感力量,在反复出现旳家庭模式 中连续发生作用。鲍温最早使用“未分化旳家庭混乱 (undifferentiated family ego mass)”来描述家 庭中过分旳情感反应和融合。
• 两人关系旳类型(最终一种表达既能主动进入关系, 又能保持自我稳定)
• 自我分化旳两种过程: • (1)把自我从别人那里分化出来,即个体与原生家庭
旳分化。这是自我分化旳关键。 • (2)理智过程与情绪过程之间旳分化。
• 自我旳分化2谈、旳是三个角体,关三系角关系谈旳是关系。
• 鲍恩以为三角关系是最小、最稳定旳系统。 • 两个人旳系统是最不稳定旳,当两个人旳关系
(二)精神分析理论
• 理论基础——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个人症状旳根源在于童年期旳创伤,与跟
父母尤其是跟母亲旳关系有关;家庭为神经性恐惊和 焦急旳发展提供了早期旳环境和背景;
• 阿德勒:权力意志和小朋友出生顺序; • 沙利文:人际关系旳主要性,早期母子分离旳主要性。 • 霍尼: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人旳问题,家庭是文化传承
衡。例如友好旳夫妻再孩子出生后出现矛盾。 • (2)一种平衡旳两人关系会因为第三人旳离去而失
去平衡。例如孩子离家上大学,父母婚姻旳不友好增 长。 • (3)一种不平衡旳两人关系会因为增长第三人而到 达平衡。例如有矛盾旳夫妻再孩子出生后把他们旳焦 急转移在孩子身上。 • (4)一种不平衡旳两人关系会因为第三人旳离开而 到达平衡。例如在矛盾中支持某一方旳人离开,会使 得矛盾降低,最常见旳就是婆婆离开后,夫妻矛盾降 低。
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1.引言家庭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而家庭系统理论是一种关于家庭运作和互动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探讨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家庭系统的运作。
2.概述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鲍尔比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动态且相互关联的系统,家庭成员的行为和互动会相互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家庭系统的运作和发展。
该理论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联结性,在理解家庭运作和问题时,应将家庭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3.家庭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家庭系统由家庭成员组成,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和互动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家庭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网络,每个家庭成员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彼此通过各种关系和互动相连。
家庭系统的结构可以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规则和互动模式来描述。
例如,家庭中可能存在父亲、母亲、子女等角色,同时也存在着遵守的规则和互动模式。
4.家庭系统的原理家庭系统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原理:4.1 相互影响原理: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和互动会相互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其他家庭成员的反应和变化。
4.2 互补原理: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和互动往往具有相互补充的特征,某个角色的行为可能会激发其他角色的反应和行为。
4.3 系统稳态原理:家庭系统在一定时期内会呈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期望。
4.4 负反馈与正反馈原理:家庭系统通过负反馈和正反馈来调节和维持系统的平衡。
负反馈是指系统中的调节机制,它能够抑制或减缓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正反馈是指加强或放大系统中的变化,从而引起更大的不稳定性。
5.家庭系统的应用家庭系统理论在家庭咨询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理解家庭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家庭治疗师可以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改善亲密关系、促进家庭的健康发展。
5.1 家庭治疗:借助家庭系统理论,治疗师可以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互动模式,探索家庭中的问题根源,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技巧,以改善家庭的亲密关系和减少冲突。
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精选课件
18
七)手足出生序的影响(sibling position) 婚姻中的双方在各自家庭中的排行越相近,
婚姻成功的可能就越大。在有异性同胞的家庭 中成长的人比仅有同性同胞的人婚姻成功的机 会更大。
例,一个家庭老大和另一个家庭的老二结婚 会相处很好,老小应与排行靠前的人结婚。
八)社会性的退化(social regression) 整个社会因人口过度膨胀压力上升,整体
治疗的目标并不在于改变家庭成员,而在于让他们 更多地去理解自我及其相互关系,能对自己的问题 承担责任,最终能将个人在核心家庭以及原生家庭 中的自我分化增至最大限度。
精选课件
27
第四章 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精选课件
1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鲍恩家庭理论的 基本观点,理解鲍恩家庭系统治疗基本 模型中的八个连锁理论概念,初步掌握 鲍恩家庭系统治疗的治疗技术。能进行 评估会谈、绘出家庭族谱图。
精选课件
2
问题
八个主要核心概念: 自我分化 三角关系
核心家庭的情感系统
家庭投射过程 情绪隔离 多代传递过程
分关注他人的观点;可能基于情绪反应做出决定,尤其是基
于其决定是否受到重要他人的反对来做出决定。
·76—100(高分化):清晰的价值观和信念;以目标为导向;
灵活;有安全感;自主;能忍受冲突和压力;定义良好的稳
固自我感和较少虚假自我。(Roberto,1992)
精选课件
9
量表低端的人们,情绪与思维能力融合 在一起,使得他们的生活受到周围的情 感所主宰,结果很容易造成功能不良。
由于害怕情绪上的需要,他们只好牺牲 他们的个别性,以得到别人的接纳。这 是一种未分化的“假自我”,他们欺骗 自己能独立思考,而事实上,他们的思 考来自他人的见解与价值观。
第八章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2、三角关系
自我的分化谈的是个体,三角关系谈的是关系。 家庭情绪关系的基础便是三角关系。 家庭融合的程度越高,形成三角关系的努力就越 强烈且一致; 家庭中分化最差的人特别容易卷入三角关系中以 降低焦虑。 家庭依赖三角关系去维持家庭亲密与距离的最佳 状态,使彼此的焦虑减至最低。
2、三角关系
三角化成为压力之下的两人系统试图到达稳 定的一种常见方式。 如果三角关系中的焦虑增加,三角关系中的 个体会拉入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直到很多 人都被卷入其中。 替罪羊:在三角化的过程中,情绪会“泛滥” 到第三个人身上,如果此人不能解决父母焦 虑,那么和被贴上“病人”的标签。
2、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结构:
1、自我分化
个体分化的理想状态:保持思想与情绪之间 的平衡(表达情绪时能坚信自己的信念); 保持客观性和灵活性(能独立于的家庭情绪 强度) 并非完全的情绪疏离、绝对地客观或毫无情 绪,追求理性行为不是以压抑情绪表达为代 价,而是既能自发表达情绪,又不移情过度, 被他人情绪驱使。
1、自我分化
支配家庭系统情绪功能的3个模式
相同的动力:原生家庭的自我分化,转换成 婚姻问题,依次表现为配偶或孩子的症状, 因而过去的问题在未来出现。 情感纠结基于焦虑依恋(既依赖又孤独), 过度依赖和情感孤独的人对压力有高水平的 情感反应,然后导致3个模式的出现:婚姻冲 突、一方配偶功能不良、对孩子过度关心。
1、自我分化
家庭系统理论假定:每个人身上都有两股生 命力量:一股是推动个体成为一个情绪独立 的人的力量;另一股是推动个体与他人或家 庭保持情绪联系的力量。 两种力量相对抗。
A
家庭疗法
案例
咨询师(向小强发问):你的学习成绩什么时候开始下 降的呢? 小强:...... 外婆:小强是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习开始不好的, 这两年更加不好。以前可不是这样,记得小学一二年级 的时候,我们小强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在第一第二 名。 小强:不知为什么,现在上课时思想不能集中。
外婆:是啦,他(指小强)白天不能集中精神,而晚上 又难以入睡。 咨询师:那么,采取过什么改善措施呢? 小强:...... 外婆:嗨,怎么没采取过措施,同班好同学帮助也帮了, 家教也请了,医生也看过了,药也吃了,什么方法都用 了,就是没有效果。你说急人不急人。
(一)、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A、代表人物:
Murray Bowen鲍文(恩) ( Jan-31, 1913 - Oct-9, 1990) 家庭治疗理论家,
是一个专治精神分裂症的精神 科医生。至今为止,Bowen的 理论也是家庭治疗创始以来最 丰富的系统。
B、基本概念:
1、自我分化 2、三角关系
3、核心家庭的情绪系统
替罪羊:在三角化的过程中,情绪会 “泛滥”到第三个人身上,如果此人不 能解决父母焦虑,那么和被贴上“病人” 的标签。
而案例中的那个小孩,她的自我分化能 力低而且不能解决父母的问题,所以最 容易被牵扯进三角关系中并扮演替罪羊 一角。
4、家庭投射过程
指父母将自己不成熟与缺乏分化的状态传递 给子女的过程。父母将自己的情绪问题转移 到孩子身上,从而减少焦虑。这增加了孩子 的情绪混淆。
三、理论假设
1、家庭成员间过度的情感联系与家 庭功能失调有着直接的联系,自我分化 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家庭问题 源于家庭成员与原生家庭心理上的分化。
2、上一代没有解决的问题趋向于传 给下一代,即多代传承。(代代相传的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瑞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假定,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推动我们为独立思考、感受和心动而努力;同时,另一种相应的原始的生命力推动我们要和家庭保持亲密的关系。
我们既要收到这两种相互抗衡的力量所驱使,既想保持独立性,摆脱父母的影响,又特别重视家庭的整体感,想维持与家人的亲密关系。
当家庭力图在个体成员的整体感与分化感之间保持平衡时,慢性焦虑便产生了,并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这
便是家庭系统理论的前提假定。
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是以焦虑为核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八个概念组成的,它们也是塑造家庭功能的八种力
量:
1. 自我的分化
这是家庭系统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主要是指个体面对焦虑时能否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不受他人尤其是家庭的影响。
自我分化良好的人,既能体验到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同时又能作为独立的个体抑制情感的冲动,不被卷入到家庭的情绪纠纷之中。
而不能自我分化的人倾向于“情绪化”,易被周伟人的反应所驱使;患有功能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的人,往往自我分化水平非常低,他的生活完全
被周围人的情绪所支配。
2. 三角关系
依照鲍文的观点,家庭的情绪或关系系统的基石是“三角关系”。
家庭中的冲突会让两个人的焦虑感上升,这两个人,尤其是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两个人,为了缓解焦虑,往往会“伸出双手”将另外一个人拉进来,而将焦虑分散到三角关系中,以缓解他们自己的焦虑。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脆弱的孩子经常是三角关系的“牺牲品”:他解决了父母的焦虑,而他自己的分化水平却下降了;不能解决父母的焦虑,就会被贴上“病人”的
标签。
3. 核心家庭情绪系统
这个概念表述的是家庭中的情感力量。
鲍文相信,个体在婚姻选择和其他重要关系中,倾向于重复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所学到的关系模式,并把相似模式传递给他们的孩子。
4. 家庭投射过程
这是父母将自己的分化水平通过“母亲-父亲-孩子”的三角关系传递个孩子的过程。
不过,父母对孩子的反应方式并不总是相同的,有可能更关注某个孩子。
因此,与父母未成熟的方面接触较多的孩子,分化水平差,容易受父母的情绪的影响;而与父母未成熟方面接触较少的孩子,分化水平较高。
父母未分化的程度和在家庭中体验到焦虑的水平,会影响到家庭投射过程的进行。
5.情绪阻断
被父母卷入到三角关系中(如夫妻关系疏远,母亲溺爱孩子)无力自拔的孩子,他们的自我分化水平往往较低:一方面希望与家庭亲密无间,另一方面又渴求独立,故而自己无所适从。
他们为了摆脱与父母的情绪关系,往往会采取极端情绪距离的方式,即情绪阻断。
他们可能通过离家出走,不再与父母联系等极端
模式,来使自己与家庭隔离出来。
6. 多代传递过程
这主要是指分化的水平在代际间传递的过程。
鲍文认为,人们会选择和自己的分化水平相当的人作为自己
的配偶。
7. 同胞兄弟姐妹的地位
鲍文觉得夫妻双方的出生顺序会影响他们的交互作用方式,因为出生顺序时常预定了他或她在家庭情绪系
统内的特定角色和功能。
8. 社会退行
鲍文后来把他的思想进一步扩展,认为社会与家庭一样,也存在两股相反的力量,并产生“社会焦虑”。
鲍文认为,人应该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对来访者来说,其自我觉察更加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修复家庭关系和增强个人自主的能力。
因此他很少给来访者建议,更不会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他认为治疗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帮助来访者看清楚自己在家庭当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担当的角色是什么,引导他们
自己去寻求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