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多值选择模型
第12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6 因变量总变异的分解
P
(X,Y)
Y
(Y Y) (Y Y)
(Y Y)
Y X
Y
Y
9
Y的总变异分解
Y Y Yˆ Y Y Yˆ
Y Y 2 Yˆ Y 2 Y Yˆ 2
总变异 SS总
回归平方和 剩余平方和
SS回
SS剩
10
Y的总变异分解
病程 (X2)
10.0 3.0 15.0 3.0 4.0 6.0 2.9 9.0 5.0 2.0 8.0 20.0
表 12-1 脂联素水平与相关因素的测量数据
空腹
回归模空型腹 ?
瘦素
脂联 BMI 病程 瘦素
脂联
(X3)
血糖 (X4)
素(Y)
(X1)
(X2)
(X3)
血糖 素(Y) (X4)
5.75 13.6 29.36 21.11 9.0 4.90 6.0 17.28
H 0: 1 2 3 4 0 ,即总体中各偏回归系数均为0; H 1:总体中各偏回归系数不为0或不全为0;
= 0.05。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3 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拒绝H0,说明从整体上而言,用这四个自变量构成 的回归方程解释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联素的变化是有统 计学意义的。
的平方和 (Y Yˆ)2为最小。
只有一个自变量
两个自变量
例12-1 为了研究有关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因 素,某医师测定30例患者的BMI、病程、瘦素、空腹血糖, 数据如表12-1所示。
BMI (X1)
24.22 24.22 19.03 23.39 19.49 24.38 19.03 21.11 23.32 24.34 23.82 22.86
Laudon-第15版-第12章-中文
决策过程
决策的四个阶段
1、情报
发现、识别和理解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2、设计
识别和探寻问题的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3、选择
在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做出选择
4、执行
将所选择的方案付之实践,并继续监测方案执行的情况
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
图12.2
问题发现: 问题是什么?
情报
解决方案发现: 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商务智能基础架构
来自企业环 境的数据
呼叫中心 网络数据 移动设备 社交媒体数据 商店 供应商 政府和经济数据
数据库 数据仓库 数据集市 分析平台
用户界面
报表 仪表盘 记分卡 桌面计算机 移动设备 网络门户 社交媒体
商业分析工具集
模型 数据挖掘 联机分析处理 (OLAP) 报表和查询工具 大数据分析
输出平台
结构化决策: 重复性和常规性的决策;决策者遵循一个 明确的程序来决策,不必每次采用新程序来处理
半结构化决策: 只有一部分问题能由确定的程序给出明 确的答案
决策的类型有哪些?决策过程是怎 样的?(2/2)
高层管理者
面临许多非结构化决策的问题
中能含有非结构化 决策部分
商务智能用户
图12.4
12.4 支持半结构化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
支持半结构化决策
使用数学或分析模型 允许不同类型的分析
情景假设分析 灵敏度分析 反灵敏度分析 多维数据分析/OLAP
例如:数据透视表
26
灵敏度分析
图12.5
总的固定成本 单位可变成本 平均销售价格 边际毛利 盈亏平衡点
2. 位置分析如何帮助星巴克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给出 Atlas 系统支持星巴克管理者做决策的两个例子。
中考必会几何模型,31个模型轻松搞定所有中考几何题-12章全
中考必会几何模型——31个模型轻松搞定所有中考几何题目录第一章8字模型与飞镖模型 (2)第二章角平分线四大模型 (5)第三章截长补短 (10)第四章手拉手模型 (13)第五章三垂直全等模型 (15)第六章将军饮马 (18)第七章蚂蚁行程 (24)第八章中点四大模型 (27)第九章半角模型 (33)第十章相似模型 (37)第十一章圆中的辅助线 (47)第十二章辅助圆 (54)第一章 8字模型与飞镖模型模型1 角的“8”字模型如图所示,AB 、CD 相交于点O ,连接AD 、BC 。
结论:∠A +∠D =∠B +∠C 。
模型分析8字模型往往在几何综合题目中推导角度时用到。
模型实例观察下列图形,计算角度:(1)如图①,∠A +∠B +∠C +∠D +∠E = ;(2)如图②,∠A +∠B +∠C +∠D +∠E +∠F = 。
热搜精练 1.(1)如图①,求∠CAD +∠B +∠C +∠D +∠E = ; (2)如图②,求∠CAD +∠B +∠ACE +∠D +∠E = 。
2.如图,求∠A +∠B +∠C +∠D +∠E +∠F +∠G +∠H = 。
OD CBA图12图EABCDEFD CBAOO图12图EABC DEDCBA模型2 角的飞镖模型 如图所示,有结论: ∠D =∠A +∠B +∠C 。
模型分析飞镖模型往往在几何综合题目中推导角度时用到。
模型实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M 、CM 分别平分∠DAB 和∠DCB ,AM 与CM 交于M 。
探究∠AMC 与∠B 、∠D 间的数量关系。
热搜精练1.如图,求∠A +∠B +∠C +∠D +∠E +∠F = ;2.如图,求∠A +∠B +∠C +∠D = 。
HG EF DCBADCBAMDCBAO135EFDC BA模型3 边的“8”字模型如图所示,AC 、BD 相交于点O ,连接AD 、BC 。
结论:AC +BD >AD +BC 。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动点全等模型专题训练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动点全等模型专题训练1.综合与探究如图(1),AB=9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AC=7cm.点P在线段AB上以2cm/s 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2)如图(2),若“AC⊥AB,BD⊥AB”改为“∠CAB=∠DBA”,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其它条件不变,当点P、Q运动到何处时有△ACP与△BPQ全等,求出相应的x的值.2.如图,在△ABC中,AB=AC=3,∠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0°时,∠EDC=,∠AED=.(2)线段DC的长度为何值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求∠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3.如图,AE与BD相交于点C,AC=EC,BC=DC,AB=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A方向以3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D出发,沿D→E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求证:AB∥DE.(2)写出线段BP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3)连接PQ,当线段PQ经过点C时,求t的值.4.如图,已知△ABC中,AB=AC=12cm,∠B=∠C,BC=8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边上相遇?(在横线上直接写出答案,不必书写解题过程)5.如图,已知△ABC中,AB=AC=12cm,BC=10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AC上由点A向C点以4cm/s的速度运动,若点P、Q两点分别从B、A两点同时出发,经过2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BC=8cm,CD=6cm,∠B=∠C,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运动,点Q运动的速度是每秒2cm,点P运动的速度是每秒acm(a ≤2),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BQ=,BP=.(用含a或t的代数式表示)(2)运动过程中,连接PQ,DQ,△BPQ与△CDQ能否全等?若能,请求出相应的t和a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8.如图,AB=36米,CB⊥AB于点B,EA⊥AB于点A,已知CB=24米,点F从点B出发,以3米/秒的速度沿BA向点A运动(到达点A停止运动),设点F的运动时间为t秒.(1)如图,S△BFC=.(用t的代数式表示)(2)点F从点B开始运动,点D同时从点A出发,以x米/秒的速度沿射线AE运动,是否存在这样x的值,使得△AFD与△BCF全等?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CD=6cm,BC=10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且t≤5.(1)PC=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2,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的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cm/s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v值,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直线AM⊥AN,AB平分∠MAN,过点B作BC⊥BA交AN于点C;动点E、D同时从A点出发,其中动点E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AN方向运动,动点D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M上运动;已知AC=6cm,设动点D,E的运动时间为t.(1)试求∠ACB的度数;(2)若S△ABD:S△BEC=2:3,试求动点D,E的运动时间t的值;(3)试问当动点D,E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t,使得△ADB与△BE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时间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11.如图,已知△ABC中,AB=AC=24厘米,∠ABC=∠ACB,BC=1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以a厘米/秒的速度向A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直接写出:①BD=厘米;②BP=厘米;③CP=厘米;④CQ=厘米;(可用含t、a的代数式表示)(2)若以D,B,P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P,C,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试求a、t的值;(3)若点Q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直接写出t=秒时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12.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在Rt△ABC中,∠C=90°,AC=8cm,BC=6cm,M为AC上一点且AM=BC,过A点作射线AN⊥CA,A为垂足,若一动点P从A出发,沿AN运动,P点运动的速度为2cm/秒.(1)经过几秒△ABC与△PMA全等;(2)在(1)的条件下,AB与PM有何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14.如图,在等边△ABC中,AB=AC=BC=10cm,DC=4cm.如果点M以2cm/秒的速度运动.(1)若点M在线段CB上由点C向点B运动,点N在线段BA上由点B向A点运动,它们同时出发,若点N的运动速度与点M的运动速度相等.①当t=时,MN∥AC;(直接写出答案)②经过3秒后,△BMN和△CDM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N的运动速度与点M的运动速度不相等,点N从点B出发,点M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C同时出发,都顺时针沿△ABC三边运动,经过25秒点M与点N第一次相遇,试求点N运动的速度.(直接写出答案)15.如图,在△ABC中,AB=AC=9,BC=12,∠B=∠C,点D从B出发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在线段BC上从B向C方向运动,点E同时从C出发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在线段AC上从C向A运动,连接AD、DE.(1)运动秒时,AE=DC(不必说明理由)(2)运动多少秒时,∠ADE=90°﹣∠BAC,并请说明理由.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4,AB=CD,BD=6,点E从D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DA向点A匀速移动,点F从点C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C→B→C做匀速移动,点G从点B出发沿BD向点D匀速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试证明:AD∥BC.(2)在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当点G的运动速度取某个值时,有△DEG与△BFG全等的情况出现,请你探究当点G的运动速度取哪些值时,△DEG与△BFG全等.。
第12章面向多视点的需求工程ppt课件
视点的标识
2024/3/15
19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12.4 实例说明
TCS视点层次
2024/3/15
20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各种不同角度的视点定义
视点是信息处理的实体,同时这一实体可能是另 一视点的信息来源或信息流向。
视点是服务的接收者,这些服务可被看作系统的 需求。
1. 视点与某特定问题域相关,是一个由表示知识、 开发知识和规约知识等构成的松散耦合、局部管 理的对象。
2024/3/15
3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12.2 多视点与需求工程
视点的形式使软件系统以一种更加结构化的形式 被描述,从而为自动化的完备性和一致性检查提 供了可能性;
多视点为封装软件系统的不同描述模型提供了一 个强而有力的手段;
通过把需求和表达需求的视点关联起来,可增强 需求的可追踪性。
2024/3/15
8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每个视点只需关心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需或 较少地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降低了 需求获取和描述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整个需求工 程的质量;
2024/3/15
7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第十二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九章 汇率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 )是指当贸易是开放的,并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其价格必然相同。
2. 开放经济条件中的一价定律: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国以同一货币表示,其价格是一样的。
简言之,就是同一种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卖同样的价格。
用公式表示为:i a P =e i b P3.购买力平价:是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4.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一般价格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又称绝对购买力平价。
5.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说明的汇率变动的根据。
它将汇率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一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换言之,在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化是与同一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的。
6.资本套利:当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愿意将低利率货币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以套取利差收益,这就是国际间的资本套利。
很显然,这种由于套利而引起的资本流动必然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7.抛补套利:在套利活动中,如果投资者为了避免汇率对自己的不利变动,利用远期外汇合同进行套期保值,这就是所谓的抛补套利。
8.非抛补套利:如果投资者在套利活动中相信汇率的变动会对自己有利,不采取套期保值措施,这就是所谓的非抛补套利。
9.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10.粘性价格(Sticky-Price )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11.汇率超调: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
二、填空题1.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 一价 定律为基础的。
第12章-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
rf
3.法马业绩分解评价 法马将投资组合的收益分解成4种成分,第一
种成分是无风险资产的收益 rf ,第二种收益来自
于投资者事前愿意承受的风险而需要获得的收益,
即 r1 -r f ;第三种收益来自于基金经理人的把
握市场时机的能力,这也是一种风险因素,因此 就要求获得对应的收益 r2 -r1 ;第四种收益来
第二节 单因素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模型
1. 评估视角中的投资组合业绩测度 评价投资组合业绩的第一步,是计算出在有关可
比期间内的投资回报率,即收益率。 在收益率的实际计算中,一般是将整个评价期间
分为若干个子期间,先计算各子期间收益率,再 将其进行平均,得出全部业绩评价期间的总体收 益率。 子期间收益率的计算。对子期间收益率进行平均 的三种方法:算术平均收益率;货币加权收益率; 时间加权收益率。
rf
2.把握市场时机能力评价 如果市场整体处于良好状态,那么该投资组合的 业绩就更好;如果市场处于疲软状态,那么该投 资组合的投资收益同样处于相对高的状态,因为 投资组合经理人已经事先进行了积极的组合调整, 将更多的资产投资于无风险资产。若以市场组合 的超额收益为横轴,以该组合的超额收益为纵轴, 则:
第三节 多因素整体业绩评估模型
股票的投资收益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投资 组合的投资收益率是由其投资的股票的收益率决 定的,因此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也同样受到这些因 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们又用多因素模型来代替 单因素模型进行投资估模型
1.时机选择模型概述 所谓把握市场时机(market timing),也就是说, 投资组合经理人在预期市场将处于牛市行情时就 采取更加进取的投资策略,将更多资金投资于风 险资产,而预期处于熊市的情况下则将更多资产 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第12章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教案)
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选择: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能会对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感到困惑。
c.手拉手模型的实际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影响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
举例解释:
-对于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动画或实物模型,直观地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各个对应角和对应边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性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手拉手模型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等三角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手拉手模型的制作和验证。这个操作将演示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的理解存在一些挑战。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学生们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同时也暴露出他们对几何图形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理论介绍和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不够牢固,特别是SAS和ASA的判定条件容易混淆。我通过反复举例和对比分析,希望帮助他们建立起清晰的认识。此外,我注意到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而不是单向灌输知识。
12章 股票估值模型
阶段1 ga
gb
阶段2
阶段3
期限为B之后股息的 增长率为一个常数 (g b) ,是公司长期的 正常的增长率
图A 12-1:三阶段股息B 增长模型
时间 (t)
• 股利增长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 在第一阶段(期限为A),股利增长率为一个 常数g。
– 在第二阶段(期限为A+1到B),股利增长呈线 性变化,即从ga 变化到gb ( gb 是第三阶段的 股利增长率),如果, ga >gb 则表示第一阶 段为一个递减的股利增长率;相反, ga <gb则 表示一个递增的鼓励增长率。
• 其中RIt + 1代表 t+1 期的剩余收益, • NIt + 1代表 t+1 期的企业净收益, • BVt是 t期企业权益的帐面价值, • r 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 基本原理
–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使用公司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 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
• 企业价值的计算——基本公式
• 股权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 of equity, FCFE)
– 是在公司扣除投资、营运资金和负债融资成本 之后可以被股东利用的现金流,它是公司支付 所有营运的费用、再投资支出、所得税和净债 务支付(即利息、本金支付减去发行债务的净 额)后可分配给公司股东的剩余现金流。
– FCFE的计算公式为:
• EVA也可以表示为:
– EVA = (ROIC - WACC)× 实际资本投入
– 式中,ROIC( 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为资 本收益率,即投资资本回报率,为税息前收入 减去投入成本
12.3.2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
•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residual income model,RIM)
第12章-消费者购买决策
Page 7(total 32)
三、 消费者介入理论
介入(involvement)一词是由心理学领域发展出 来的,其概念被用在探讨个人态度与行为改变上, 即个人对于各种事物有不同的涉入程度。一般学者 使用个人的心理认知状态来定义涉入,将介入视为 一种内在心理状态,受到个人、产品、情境或其他 特殊刺激的影响,感受到事物对己身的重要性和攸 关性,进而对事物产生不同的关注程度。
介入可以定义为个人认知该产品与其内在需要、兴 趣和价值观的攸关程度。
消费者的介入是购买决策中的心理活动,影响到消 费者对于商品信息的收集、对于商品性能的认识, 并且最终影响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态度。
Page 8(total 32)
介入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Page 9(total 32)
四、产品类别
Page 16(total 32)
科特勒行为选择模式
Page 17(total 32)
三、传统消费模型(AIDMA)
AIDMA模型由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在1898年提 出。随后,经众多学者不断发展,产生了传统市场 消费者购物的成熟流程,并成为消费者行为学领域 经典的理论模型之一。
Page 18(total 32)
当前,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其特有的强 大信息搜索功能,使用户可以迅速获取丰富的产品信 息,拓展比较选择的范围,在购物过程中体验新方式 给自己带来的新鲜感和剌激感。
企业需要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购买 行为的规律,从而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借助于 网络,更为广泛地进行产品市场特性的传播,满足消 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在互联网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之前,AIDMA营 销法则一直在指导着有效的广告创意和实效的营销策 划。
PPT-第12章-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
如果仅考虑个体固定效应,称为“单向固定效应”(One-way FE)。
有时为节省参数(比如,时间维度T 较大),可引入时间趋势项, 以替代上述(T 1)个时间虚拟变量:
yit xit zi t ui it (12.12)
xit 可以随个体及时间而变(time-varying)。
扰动项由(ui it ) 两部分构成,称为“复合扰动项”(composite
error term)。
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ui 是代表个体异质性的截距项,即“个体效 应”(individual effects)。
9
it 为随个体与时间而改变的扰动项,称为“idiosyncratic error”。 一般假设{it}为独立同分布,且与ui 不相关。
8
这种模型称为“个体效应模型”(individual-specific effects model):
yit xit zi ui it (i 1, ,n; t 1, ,T ) (12.1)
zi为不随时间而变(time invariant)的个体特征( zit zi , t ),比如性 别;
反之,则称为“非平衡面板”(unbalanced panel)。主要关注平衡 面板,但在本章第 11 节讨论非平衡面板。
3
面板数据的主要优点如下。
(1) 有助于解决遗漏变量问题: 遗漏变量常由不可观测的个体差异或“异质性”(heterogeneity) 造成(比如个体能力)。 如果个体差异“不随时间而改变”(time invariant),则面板数据 提供了解决遗漏变量问题的又一利器。
如果T 较大,n较小,则称为“长面板”(long panel)。
第十二章消费理论
第一节介绍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二节考察费雪的跨期替代理论; 第三节分析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第四节分析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
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理论
我们首先介绍凯恩斯的经典理论。消费函数是凯恩斯宏 观经济波动理论的中心.在凯恩斯的时代,可供分析的经济 数据显然役有现在这么充足,也缺乏处理大量数据的高效率 的计算机系统,因此凯恩斯主要是通过推理和偶尔的观察相 结合的方法,而不是统计分析的方法,提出他对消费函数的 假设的。但凯恩斯的这种消费理论在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方 面却有很大的威力,因此在凯恩斯之后,消费函数更是成了 一般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内容。当然,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也 有其内在的问题和缺陷,这种问题是在后面的研究和应用中 逐步暴露出来的。我们先分析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内涵和作用, 再讨论把这种消费函数运用到分析现实经济时会引出的疑问。
第十二章消费理论
所谓“消费理论”就是研究消费者或家庭,如何选择把多少比例的收 入用于当前的消费,多少比例为了将来消费而储蓄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关 于储蓄率选择的理论。因为它讨论的是经济中的个体决策行为,因此本身 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 但家庭对储蓄率的选择对宏观经济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消费决策在长 期分析中的意义:正如第三章的索洛模型表明,储蓄率是一个经济稳定状 态资本、产出和消费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各个家庭对储蓄率的选择,最 终会对一个经济的资本、产出和增长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消费选择对 宏现经济的短期分析也有重要意义:因为家庭对储蓄率的选择对一个经济 的总需求有重要影响。总需求是一个经济的生产和供给能够实现和循环的 另一个方面的保证,而消费是构成一个经济总需求的主要部分,一般来说 居民消费约占GDP的2/3左右。因此消费的波动会导致一个经济的总需求 的波动,从而引起经济繁荣或萧条的变化。第八章的IS—LM模型还表明 消费者消费信心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而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 则是财政政策乘数的决定因素,因此居民消费对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政 策调控的有效性,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前面曾经假设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有线性函数关系 C=C(Y一T),这成我 们建立分析长期和短期经济的模型的基础.但这种假设是比较简单化的, 不 能完全反映消费者的消费规律及其影响.其实消费者行为理论已经成为 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并已经有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理论.本章 要对消费函数作比较仔细的考察,对决定总消费的因素作更加透彻的解释。
2020秋人教版数学八上第12章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
手拉手全等模型特点:由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所组成,并且顶角顶点为公共顶点.(是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如果拉错了手,则为婆罗摩笈多模型。
)判断左右:将等腰三角形顶角顶点朝上,正对读者,读者左边为左手顶点,右边为右手顶点。
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两个等边三角形:CDEAB图①CDEAB图②CDEAB图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例题】如图,已知△ABD 和△BCE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 交BD 于点G ,连接CD 交BE 于点F ,AE 与CD 交点为M ,A 、B 、C 三点共线。
请求证以下内容: (1)△ABE ≌ △DBC (2)AE =DQ (3)∠DHA =60°(4)连接MB ,MB 平分∠AMC (5)△AGB ≌ △DFB (6)△EGB ≌ △CFB(7)连接GF ,△BGF 为等边三角形 【简证】(1)∵△ABD 和△BCE 为等边三角形∴∠ABD=∠CBE=60°∴∠ABD+∠DBE=∠CBE+∠DBE 即∠ABE=∠DBC 在△ABE 和△DBC 中 BA BD ABE DBC BE BC =⎧⎪∠=∠⎨⎪=⎩﹐﹐﹐∴△ABE ≌ △DBC(SAS)(经典全等) (2)∵△ABE ≌ △DBC∴AE =DC .(经典拉手线) (3)∵△ABE ≌ △DBC∴∠1=∠2PCABDECEF A BMCDE FG AB51234∴∠DGM=∠AGB∴∠DMA=∠4=60°(拉手线夹角找8字)(4)过点B作BQ⊥DC于Q,过点B作BN⊥AE于点N∵△ABE ≌△DBC∴S△ABE=S△DBC∴½×AE×BN=½×CD×BQ∵AE=CD∴BN=BQ∴点B在∠AMC的平分线上∴MB平分∠AMC(拉手线交点与顶点连线平分角)(5)∵∠5=180°-∠4-∠CBE=60°∴∠4=∠5∵△ABE≌△DBC∴∠1=∠2又∵AB=DB∴△AGB ≌△DFB(ASA)(6)同(5)可证△EGB ≌△CFB(ASA)(7)连接GF,由(5)得△AGB ≌△DFB∴BG=BF又∵∠5=60°∴△BGF是等边三角形【变式1】(1)如图①中,C 点为线段AB 上一点,△ACM,△CBN 是等边三角形,AN 与BM 相等吗?说明理由;(2)如图②中,C 点为线段AB 上一点,等边三角形ACM 和等边三角形CBN 在AB 的异侧,此时AN 与BM 相等吗?说明理由;(3)如图③中,C 点为线段AB 外一点,△ACM,△CBN 是等边三角形,AN 与BM相等吗?说明理由.解析:题中三问均是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考查以及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由已知条件,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找出对应边及夹角相等,证明全等,即可得到线段相等.【变式2】(1)如图①,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分别以AC,BC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等边△ACM 和△CBN,连接AN,BM.分别取BM,AN 的中点E,F,连接CE,CF,EF.观察并猜想△C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将(1)中的“以AC、BC 为边作等边△ACM 和△CBN”改为“以AC,BC 为腰在AB 的同侧作等腰△ACM 和△CBN”,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②图①解析:此题综合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1)先求证△ACN≌△MCB,得出AN=BM ,∠ANC=∠MBA,再证△NFC≌△BEC,得出CE=CF,∠BCE=∠NCF,得出∠ECF=60°,证得结论成立;(2)证明过程如上(1)中的结论只有CE=CF,而∠ECF等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60°,得出结论不成立.【变式3】(1)发现:如图①,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当点A位于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用含a,b的式子表示)(2)应用: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3,AB=1,如图②所示,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连接CD,BE.①请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②直接写出线段BE长的最大值.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SAS定理的应用。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中文版第12章ebdm
国际收支帐户
– 官方结算余额(国际收支平衡)
»用来抵销官方储备交易余额的登记 »它是经常项目余额,金融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中非
储备部分的余额与统计误差三者之和。
例: 年美国国际收支帐户余额-$35.6亿美元,即为官方储备 交易余额前加一个符号
»负的国际收支意味着,一国的国际储备资产正在不 断减少,或者正陷入对外国货币机构的债务中。
相互冲抵得复式记账:
这笔交易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借方 (-$200). 这笔交易记入美国国际收支帐户资产项目的贷方(+$200)
22
国际收支帐户
– 美国公民购买一股新发行的英国石油(BP)公司 的股票.他从货币市场帐户开出了一张支票,用以 支付95美元的股款.而BP公司则把这95美元存在 了它自己在芝加哥第二银行的帐户上
为了全面了解各国在开放的宏观经济方面 的联系,我们必须掌握两种有关的重要工 具:
国民收入帐户
– 记录了对一国收入和产出作出贡献的所有支出 的有关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帐户
– 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追踪一国对外负债,出口及 进口竞争产业的状况及变动.
3
国民收入帐户
国民生产总值 (GNP)
– 它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 并在市场上卖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农业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是小麦的消费者,同时也是 小麦的生产者
»该国政府收购一部分收获的小麦用于维持军队 »它从外国进口牛奶,作为交换,农业国出口小麦
牛奶的价格是每加仑0.5蒲式耳的小麦,并且知道在这个价 格上农业国愿意消费40加仑牛奶
12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帐户
表 12-1: 开放经济的农业国的国民收入帐户 (小麦的单位蒲式耳)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第十二章 多因素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2 B
2
r
2 ABC
rc
2 AB
ra
2 BC
rac
2 B
2
ra
2 BC
rac
2 B
2
rab
2
C
2
r
2 ABC
rb
2 AC
ra
2 BC
rab
2 C
2
rab
2 C
2
rc
2 AB
2
r
2 ABC
rc
2 AB
2
r
2 ABC
rc
2 AB
2
rb
2 AC
2
r
2 ABC
rb
2 AC
2
ra
2 BC
2
r
2 ABC
ra
2 BC
DF
a-1 b-1 c-1 (a-1) (b-1) (a-1) (c-1) (b-1) (c-1) (a-1) (b-1)(c-1) abc(n-1)
MS 固定模型
期望均方EMS 随机模型
混合模型 A、B固定,C
随机
MSA MSB MSC
MSAB
2
nbc
2 A
2
nac
2 B
2
nab
2 C
2
nc
2 AB
2
rb
2 AC
2
ra
2 BC
SSABC
2
r
2 ABC
2
r
2 ABC
2
r
2 ABC
误 差 abc(n-1)
SSe
2
2
2
第二节 裂区试验统计分析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等模型(二)手拉手模型+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1 讲全等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板块一初识手拉手模型(1)双等边三角形模型1 异侧双等边模型2 同侧双等边条件:AB=AC,AD=AE,∠BAC=∠DAE=60°结论:△ABD≌△ACE,∠BFC=∠BAC=60°典例精讲【例】如图,AB=AD,AC=AE,∠BAD=∠CAE=60°,,BE,CD 交于点P,连接AP.(1)求证:BE=CD;(2)求∠BPD 的度数;(3)求证:PA 平分∠DPE.实战演练如图,AB=AD,AE=AC,∠BAD=∠CAE=60°,直线BE,CD 交于点P,连接AP.(1)求证:BE=CD;(2)求∠BPA 的度数.初识手拉手模型(2)双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 1 异侧双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2 同侧双等腰直角三角形条件:AB=AC,AD=AE,∠BAC=∠DAE=90°结论:△ABD≌△ACE,BD⊥CE典例精讲【例】如图,AB=AC,AD=AE,∠BAC=∠DAE=90°,,连接BD,CE 交于点 P.(1)求证:△ABD≅△ACE;(2)判断 BD,CE 的关系并证明;(3)连接 PA,求∠APB的度数.实战演练如图,∠BAD=∠CAE=90°,AB=AD,AE=AC.,点 D 在 CE 上,AF⊥CB,,垂足为F.(1)求证:BC⊥CE;(2)若BF=2,求CD-DE 的长.板块三初识手拉手模型(3)双等腰三角形条件:AB=AC,AD=AE,∠BAC=∠DAE结论:△ABD≌△ACE,∠BAC=∠BFC模型 1 异侧双等腰三角形模型 2 同侧双等腰三角形典例精讲【例】如图1,AB=AC,AD=AE,∠BAC=∠DAE=α,直线BD,CE 交于点 P,连接AP.(1)求证:BD=CE;(2)求∠APB 的度数(用α表示);(3)将图形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其余条件不变,直接写出∠APB= (用α表示).实战演练如图,AD=AB,AC=AE,∠DAB=∠EAC,G,F 分别为DC,BE 的中点.若∠DAB=α,探究∠AGF 与α的数量关系.板块四构造手拉手模型模型1 构双等边三角形模型 2 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ABC等腰直角△ABC,∠BAC=90°典例精讲题型一构双等边三角形【例1】如图,在△ABC中,AB=AC,∠ADB=∠BAC=60°.求.∠ADC的度数.题型二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例2】如图,在△ABC 中,.AB=AC,∠BAC=90°,∠ADB=45°.求∠ADC的度数.题型三构双等腰三角形【例3】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DB=30°.求∠ADC的度数.实战演练1.已知,在△ABC中,AB=AC,D 为BC上一点,AD=DE,∠ADE=∠BAC=α. (1)如图1,若α=90°,求∠DCE 的度数.(2)如图2,若α=120°,求∠DCE 的度数.2.如图,在△ABC中,AB=AC,∠ADB=∠ABC..求证:DA 平分.∠BDC.3.如图,P 为等边。
12章多元线性表12-9两个模型的方差分析表ANOVA'模型
12章多元线性表12-9两个模型的方差分析表
ANOVA'模型
方差分析(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
A.Fist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
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
方差分析的定义:
方差分析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通过分析研究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可控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
从形式上看,方差分析是比较多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但本质上它所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一个或者多个分类型自变量与一个数值型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方差分析是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与回归分析方法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又有本质区别。
方差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检验的效率,同时由于它将所有的样本信息结合在一起,因此增加了分析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随着增加个体显著性检验的次数,偶然因素导致差别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方差分析方法则是同时考虑所有的样本,因此排除了错误积累的概率,从而避免拒绝了一个真实的原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2 章 多值选择模型
12.1 多项 Logit 与多项 Probit 假设可供个体选择的方案为 y 1, 2, , J ,其中 J 为正整数。 个体 i 选择方案 j 的效用为
U ij xi β j ij (i 1, , n; j 1, , J )
exp( xi β j ) P( y j ) P( y j | y 1 or j ) P( y 1) P( y j ) 1 exp( xi β j )
上式与二值 Logit 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
11
“几率比”(odds ratio)或“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为
17
图 12.1 中的“交通工具”可视为此树形结构的“根部”(root), 第一层(level 1)的“公共交通、私人交通”为“树干”(limb),而 第二层(level 2)的 “公交、 地铁、 自驾车、 出租车” 为 “树枝” (branch)。 可将此树形结构视为“决策树”(decision tree),但关键在于它 的统计性质,即在第二层的每组内部允许扰动项相关,比如
16
解决方法之一是,把相似的方案归入一组,允许同组内的方案 相关,但不同组的方案相互独立。 比如,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可把“公交车、地铁”归入“公 共交通组” ,而把“自驾车、出租车”归入“私人交通组” ,形成 嵌套式(nested)的树形结构。
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
私人交通
公交
地铁
自驾车
出租车
图 12.1 嵌套 Logit 的树形结构
6
个体 i 选择方案 j 的效用:
β ij U ij xij (i 1, , n; j 1, , J )
解释变量 xij 既随个体 i 而变,也随方案 j 而变。 比如乘车时间 系数 β 表明,xij 对效用U ij 的作用不依赖于方案 j, 依个体与方案而变,但乘车时间太长所带来的负效用是一致的。
“ j 1”所对应的方案为参照方案。 此模型为“多项 logit”(multinomial logit),可用 MLE 估计。
4
个体 i 的似然函数为
Li ( β1 , , β J ) P( yi j | xi )
j 1 J 1 ( yi j )
其对数似然函数为
ln Li ( β1 , , β J ) j 1 1( yi j ) ln P( yi j | xi )
d ˆ β ˆ ) Var( ˆ ) Var( ˆ ) ( β ˆ β ˆ ) 2 ( m) β β (β R F R F R F
15
1
ˆ 的维度。 其中,m 等于 β R
检验 IIA 假定的方法之二为 Small and Hsiao (1985)所提出。 Cheng and Long (2007)通过蒙特卡罗方法发现,这两个检验的 小样本性质都不好,结论只有参考价值)。 12.4 嵌套 Logit 多项 Logit、条件 Logit 与混合 Logit 都须满足 IIA 假定。在实 践中,如果方案比较类似,则 IIA 假设可能不满足。
( i , bus , i , subway ) 相关, ( i , car , i , taxi ) 相关;但这两组之间不相关,即 ( i , bus , i , subway ) 与 ( i , car , i , taxi ) 不相关。
如果所有方案的扰动项都互不相关,则回到多项 logit 或条件 logit 的情形。
13
“乘蓝色公共汽车”的选择无关。 由于“蓝色公共汽车”与“红色公共汽车”仅颜色不同,故加 上“蓝色公共汽车”的选择之后,对“自驾车”概率没有影响, 但将使“红色公共汽车”概率降低一半。 因此,引入“蓝色公共汽车”后,上述条件概率将增大,与“无 关选择的独立性” 假定相矛盾。 称为 “红车蓝车问题” (red bus-blue bus problem)。
10
如果数据为聚类样本,则应使用聚类稳健的标准误。
ˆ 的解释以参 在多项 Logit 与混合 Logit 模型中, 对参数估计值 β j
照方案为转移。 以多项 Logit 为例,假设“方案 1”或“方案 j ”( j 1)必然发 生(二者必居其一),则在此条件下, “方案 j ”发生的条件概率为
解释变量 xij 既随个体 i 而变,也随方案 j 而变;解释变量 zi 只
9
随个体 i 而变。个体 i 选择方案 j 的概率:
β ziγ j ) exp( xij β ziγ k ) k 1 exp( xik
J
P( yi j | xij , zi )
在文献中称为 “混合 Logit” (mixed logit), Stata 仍称为条件 Logit。 为识别该模型,也需选择一个参照方案(比如方案 1),令 γ1 0 。 在多值选择模型中, 被解释变量必然为 “多项分布” (multinomial distribution),故一般不必使用稳健标准误,使用普通标准误即可; 这一点类似于二值选择模型。
* βk α ( α 为常数向量),不影响模型拟合。 如将 βk 变为 βk
3
通常将某方案(比如,方案 1)作为“参照方案”(base category), 令相应系数 β1 0 ,可得
1 ( j 1) J 1 k 2 exp( xi βk ) P( yi j | xi ) exp( xi β j ) ( j 2, , J ) 1 J exp( x β ) i k k 2
2
distribution),可证明:
exp( xi β j )
P( yi j | xi )
k 1 exp( xiβk )
J
选择各方案的概率之和为 1,即 j 1 P( yi j | xi ) 1。
J
这是二值选择 Logit 模型向多值选择模型的推广。 无法同时识别所有的系数 βk , k 1,, J 。
J
如果假设 i1 ,, iJ 服从 J 维正态分布,则可得“多项 probit” (multinomial probit)模型,但涉及高维积分,不易计算。
5
12.2 条件 Logit 模型 有些解释变量既随个体而变,也随方案而变。 比如,在选择交通工具时,乘车时间既因个体而异(不同个体的 行车路线可能不同),也因交通工具而异(坐公交的时间与乘出租 车的时间不同)。 这种解释变量称为“随方案而变”(alternative-specific),既包括 同时随方案与个体而变的变量,也包括随方案而变但不随个体而 变的变量(比如,选择加入某协会时,所有人交的会费都一样)。
F (ε ) exp G (e 11 ,, e
1 K1
;; e J 1 ,, e
JK J
)
其中,函数 G () 的形式为
G ( w ) G ( w11 ,, w1K1 ;; wJ 1 ,, wJK J ) j 1
J
Kj k 1
18
更一般地, 假设在第一层共有 J 个树干备选, 而树干 j 包含 K j 个 树枝(不同树干包含的树枝数可以不同), 分别以 j1, , jK j 来指代。 个体 i 选择树干 j 树枝 k 方案的效用为(略去个体 i 下标)
U jk xjk β zj γ j jk
( j 1, , J ; k 1,, K )
7
个体 i 选择方案 j 的概率:
β) exp( xij β) k 1 exp( xik
J
P( yi j | xij )
此模型称为 “条件 logit” (conditional logit), 也称为 “McFadden 选择模型”(McFadden’s choice model)。 条件 Logit 模型的估计方法与多项 Logit 模型类似。 不同的是,在条件 Logit 模型中,由于系数 β 不依赖于方案, 故不需要选择参照方案,也不需要将 β 的某部分标准化为 0。
w
1/ j jk
j
上式右边的
Kj k 1
w
1/ j jk
j
,在形式上为不变替代弹性函数
20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 参数 j 1 Corr( jk , jl ) ,与 ( jk , jl ) 的相关系数呈反向变动的 关系,称为“不相似参数”(dissimilarity parameter),在 Stata 中记 为 tau。 0 j 1。 则所有方案的扰动项均不相关, 满足 IIA 如果 j 1 ( j 1,, J ) , 假定,回到多项 logit、条件 logit 或混合 logit 的情形。
12
此假定称为“无关方案的独立性”(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简记 IIA)。 类似地,条件 logit 模型也服从 IIA 假定。 在实践中,如果不同方案之间很类似,则 IIA 假设不一定满足。 这是多项 Logit、条件 logit 与混合 Logit 模型的共同缺点。 比如,假设共有三个备选的交通方式,即自驾车、乘红色公共 汽车(red bus)、乘蓝色公共汽车(blue bus)。 根据“无关选择的独立性”假定,在给定选择“自驾车”或“乘 红色公共汽车”条件下,选择“自驾车”的条件概率与是否存在
14
对于 IIA 假定,检验方法之一为豪斯曼检验。 如果 IIA 假定成立,则去掉某个方案不影响对其他方案参数的 一致估计,只是降低效率。 故在 IIA 成立情况下,去掉某个方案后子样本的系数估计值(记 ˆ )与全样本的系数估计值(记为 β ˆ )没有系统差别。 为β R F Hausman and McFadden (1984)提出统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