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 水在哪里1、___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___ (更新期最长)。

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______,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_____循环、___内循环和__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______,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b 、______c 、降水d 、______e 、地下径流f 、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______ 和 ___ 。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水电解实验中,水的电解是__变化,气体体积之比为氧气:氢气=___实验结论:表达式:____________,水由___和___组成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沸点是____,水在___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____变小,____不变,___变大,所以冰能___在水面。

第3节 水的密度1、_______________ , 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___(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____不同;2、公式:______ ρ=m/v (公式变形:____________)ρ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密度的单位:________ 或 _________(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_____千克/米3 1kg/m 3=____g/cm 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______千克/米3,合_____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硬度等-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的分类: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第二章:材料常见的物理性质1. 颜色与光- 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颜色的三原色和三基色2. 热与温度- 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温度的测量和单位3. 声音与噪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电与电路- 电的产生和传导-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和电器第三章: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光泽等 - 非金属的性质:不良导电性、脆性等2. 酸、碱和盐- 酸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碱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盐的性质和应用领域3.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性质和重要性第四章:机械运动1.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牛顿定律和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质量的关系 - 摩擦力的产生和减小方法3. 功和机械能-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速度-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 光的反射特性:平面镜、凸镜和凹镜3.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光的成像规律和应用第六章:声的传播与反射1. 声的传播- 声的传播介质和速度- 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2. 声的反射和回声- 声的反射规律和应用- 回声的产生和特点3. 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放大和捕捉- 声音的运用:通讯、音乐等第七章:电的传输与应用1. 电的传输-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电阻的作用和测量方法2. 电的应用- 电的加热效应和电灯的原理- 电的化学效应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电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第八章:常见现象与科学思维方法1. 声光电效应与光电池- 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晶体管和光电池的作用和结构2. 磁场与电磁铁-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磁铁的结构和应用3. 科学思维方法- 观察、提问、实验和推论的过程- 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这是《科学》上册各章的知识要点概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陆地咸水(0.94%)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氧气:氢气=1:2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1. 第一章: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 植物的生长过程:萌发、生长、开花、结果-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的结构:核和电子层-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化合物的定义和特性- 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及其区别3.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平衡反应和不平衡反应- 化学计算中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比等概念-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 第四章: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相变的概念和分类:沸腾、融化、冷凝、凝固和升华等- 温度和气压对物质相变的影响- 固态晶格和液体分子间力的区别5. 第五章:流体的压力和浮力-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液体和气体-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浮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应用- 显微镜、水压机和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6. 第六章: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 反射光的形成和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镜面反射和 diff 反射的区别-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和应用7. 第七章: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光的全反射现象和应用-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8. 第八章:声的传播和反射- 声的传播介质:空气、固体和液体- 声的振动和频率-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声的反射现象和定律- 声的反射在声学设计和建筑中的应用9. 第九章:电能的利用与输送- 电流的概念和方向表示-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应用- 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10. 第十章:磁场中的电荷- 磁铁和磁场的特性-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 磁场中的电荷在导线中的运动规律- 洛伦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磁铁和电磁感应的应用以上是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的简要介绍。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班级姓名【公式】1、密度:ρ=m/V2、压强:P=F/S3、浮力:a、F浮=G-F(物体浸没时弹簧秤示数) b、F浮=G排液=ρ液gV排 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4、溶解度=(m溶质×100)/m溶剂5、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 溶解度/(100+溶解度)一、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

目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2、生物水:生命重要组成部分,水母含水量最高98%2、水循环是指由于蒸发和降水,使地球上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水循环(见右图)①降水②蒸发③蒸腾④水气输送⑤降水⑥蒸发⑦地表径流⑧地下径流。

连接海洋和陆地,并补充陆地淡水资源:海陆间水循环。

水循环动力(太阳辐射及地球引力)、内因(水三态变化)二、水的组成: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阴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

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

电解水实验a、判断气体方法①管内空的体积大则为氢气(如图管B)②“负氢”:电源负极相连的管产生的是氢气 b、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V(氢气):V(氧气)=2:1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d、检验气体方法①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②氢气:将气体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2、水的电解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三、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公式:ρ= m/v 推导公式:m=ρv v=m/ρ3、国际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它们之间的换算:1g/cm3=1000kg/m34、常见物质的密度:ρ水=1.0*10kg/m3;表示的意义:1m3水的质量为1000kgρ酒精= 意义:;ρ铁= 意义:;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初二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初二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3章复习第1单元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生物行为1、概念:生物对外界环境刺激作出反应活动的总和。

最明显的是动物,植物次之。

2、实例:①动物:燕子低飞、蚂蚁堵洞、温度和光照等影响猫头鹰和鼠的昼伏夜出等。

②植物:感应性有:感触性、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3、主要特点:有节律的变化。

4、意义:适应环境变化,是生存行为。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①提出问题,②建立假设,③设计实验和检验,④得出结论,⑤交流评价。

熟悉几个探究问题:P17、P22、P34、P49、P81、P108、P121了解每个探究的方法。

第2单元神奇的激素一、植物激素1、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①达尔文实验:胚芽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的生长会产生某种影响。

②温特实验: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胚芽的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③.郭葛实验:发现生长素④向光性原因: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⑤.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利用它防治杂草)。

二、动物激素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源于食物中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含量90毫克/100毫升即0.1%左右。

2、胰岛素:胰脏的内分泌腺胰岛分泌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元和加快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过多→血糖含量过低→导致低血糖症。

3、胰岛素分泌P105图3-12不足→血糖含量过高→导致糖尿病。

㈡、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1、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区别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一般为消化液。

2、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和所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P106图3-13)①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整理)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整理)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整理)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物质的概念及特点
- 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粒子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 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概念及要素
- 运动的描绘方法
-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 力的概念及分类
第三章:采用合理的能源
- 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 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 能源的优劣比较
- 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
第四章:物质的反应
- 化学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
- 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反应
-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第五章:声的传播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的三要素和特性
-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 声的阻抗和衍射
第六章:光的传播
- 光的概念和产生
- 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
-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 光的色散和光谱
第七章:电的产生和传输-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 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
- 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措施
第八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生物的基因和遗传物质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
- 物种的多样性和变异的重要性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科学复的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和总结,祝你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1~3章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1~3章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1~3章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构成宇宙无限世界的基本要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极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原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部分。

在物质中,原子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合和分离,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二、元素和化合物每一种物质都由特定的原子构成,这些具有相同原子性质的物质被称为元素。

元素可以通过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氧气的元素符号为O。

而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由于不同元素的不同组合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性质的变化,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背景颜色的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其化学组成,形成新的物质。

第二章:机械运动和图示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经历的位置变化。

通过对机械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图示来描述和解释这些规律。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在图示中,我们可以使用直线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了物体的速度。

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的运动。

在图示中,我们可以使用曲线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曲线的斜率不断变化,代表了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

三、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的基础上具有向前水平运动的运动形式。

在图示中,我们可以使用抛物线来表示抛体运动,抛物线的形状和方向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第三章:光学基础知识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对光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并且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技术发展中。

一、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姓名一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

目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2、水循环是指由于蒸发和降水,使地球上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大循环:海陆水循环;小循环;(1)海上内循环;(2)陆上内循环。

二、水的组成: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负(阴)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

正(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

2、水的电解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不能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水电解产生的V 氢气:V 氧气=2:1三、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公式:ρ = m/v 推导公式:m=ρ v v=m/ρ3、国际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它们之间的换算:1g/cm3=1000kg/m34、常见物质的密度:ρ水=1.0*10kg/m 3 ;表示的意义:1m 3 水的质量为1000kg ρ酒精= ;ρ铁=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等于它们的比值。

6、两种不同的物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的物质,质量越大;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的物质,体积越小。

四、水的压强;1、压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挤压,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接触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物体的作用面积。

3、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计算公式:p=F/S 单位:帕推导公式:F=pS S=F/p5、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6、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越大,U 型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一、人体的细胞和组织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所看的视野就越暗.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它的功能密切相关。

3、组织(细胞分化产生组织)(1)组织的概念: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群)(2)人体的四大组织基本类型细胞形态或排列特点功能分布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吸收体表、体内各器官表面、管腔内表面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分布广,如:血液、软骨、骨肌组织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

心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

平滑肌:细胞梭状,无横纹。

收缩、舒张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接受、整合、传递信息脑和脊髓等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图见第12-13页)1、器官的概念: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2、以胃的横切面为例说明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胃壁的结构(11页)由内至外分层属何种组织主要作用黏膜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胃液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联系肌层肌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使胃蠕动外膜上皮组织保护3、系统的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系统主要功能相关器官和组织运动系统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和运动躯体骨、骨连结、骨骼肌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等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心脏、血管、血液泌尿系统排泄代谢废物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脑、脊髓等内分泌系统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性腺(卵巢、睾丸)生殖系统分泌性激素,产生生殖细胞。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全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 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_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L;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互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 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匹,沸点是100 C 水在4C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p = m/v (公式变形:m=p v v = m / p)p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 x 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 x 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阳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阴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合1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_第二章_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_第二章_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5.水的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f蒸腾作用l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l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1、密度的公式:ρ=m/v (公式变形:m=ρv v=m/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的3次方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2)两者的关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10的-3次方克/立方厘米(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4)单位转化:: 1毫升 = 1立方厘米= 1×10的-6次方立方米 1吨=1000千克=1×10的6次方克1毫升= 1×10的-3次方升 1升=10的-3次方立方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阳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阴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用燃烧的木条点燃,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阳极和阴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合1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整理版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整理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目录:1 水在哪里2 水的组成3 水的密度4 水的压强5 水的浮力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9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节 水在哪里1.水以各种不同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3.一个人体内有2/3是水分,儿童体内有4/5是水分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1降雨2蒸发3蒸腾4水汽输送5降水6蒸发7径流(地表、地下)结论:水的运动经历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等循环变化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第二节.水的组成 海洋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淡水 冰川水 地下淡水 其他水体1.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的公式:ρ(读作r óu )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单位:kg 或g ),v 表示体积(单位:m 3或cm 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 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 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kg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 3 或 g/cm 3(注:g ·cm -3是g/cm 3的另一种表示方法)(2)两者的关系: 1g/cm 3=1000kg /m 3(3) 水的密度: 1×103kg /m 3或1g/cm 3(4)单位转化::1ml= 1cm 3 =1×10 -6 m 3 1t=1000kg=1×106g 1ml = 1×10-3l 1l =10-3 m 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

本文档是针对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知识点复提纲。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 物质的分离方法和应用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 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 程序化细胞死亡和细胞增殖
-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
第三单元:各种物体的运动
- 物体的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牛顿定律和力的合成
- 力和压力的概念及应用
第四单元:热能与能量转化
- 热量和温度的概念
- 热传导、辐射和对流的过程
-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 机械能和动能的转化
第五单元: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传播和速度
-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 光的色散和凸透镜
- 光的应用和光学仪器
第六单元:电能与电路
- 电荷的性质和电场的作用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电阻和电阻定律
-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与应用
第七单元: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运动和现象
- 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保护
-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以上提纲涵盖了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认真复并掌握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和应试能力。

注意:本文档仅为知识点复习提纲,具体教学内容和深入解释请参考教材和教师指导。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页眉内容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初二科学(上)

初二科学(上)

科学八年级第一章提纲6、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ρ=m/V (单位:克/厘米3或千克/米3)1克/厘3=1000千克/米3。

水的密度是1克/厘米3或1000千克/米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不同的物质一般密度不同。

(也有相同的)7、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积压而产生的。

压力特点:1、与物体表面接触2、与物体表面垂直。

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积。

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

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单位:帕斯卡(Pa)。

1帕=1牛/米2还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

增大压强方法:1、减小受力面积2、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方法:1、增大受力面积2、减小压力。

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跟水一样,一切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8、阿基米德原理(也可用于气体浮力计算):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9、F浮=G排液=ρ液g V排液。

下沉:F浮<G 悬浮:F浮=G 上浮:F浮>G 漂浮:F浮=G科学八年级第二章提纲1. 气压:大气的压强。

向对侵入其中大气中的物体各个方向都有。

因为空气有流动性。

测量气压的工具有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单位有帕斯卡和毫米汞柱。

标准大气压是在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1.01×105帕斯卡或者760mm汞柱。

标准大气压就是一个大气压。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的降低而升高。

大气压随空气流动速度的增高而降低。

沸点随气压的增高而增高,降低而降低。

高压区:同一高度,气压高的区域。

高压区气压高,空气多,空气从上向下流,集中在这一高度上,因而上空空气减少,成云致雨的水汽也减少,所以高压区是晴朗干燥天气。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

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第2节水的组成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阳氧阴氢)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化学变化)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质量等无关。

3、物体的浮沉条件: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最终F浮=G 漂浮此时V排〈V物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练习:某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 N.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ρ液>ρ物,上浮②ρ液 <ρ物,下沉③ρ液=ρ物,悬浮5、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练习:一艘轮船重108牛,当它在长江上驶时,所受的浮力为牛,当它由长江驶入东海时,所受的浮力为,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变。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3千克/米3,合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5.水的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f蒸腾作用l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l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1、密度的公式:ρ=m/v (公式变形:m=ρv v=m/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的3次方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2)两者的关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10的-3次方克/立方厘米(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4)单位转化:: 1毫升 = 1立方厘米= 1×10的-6次方立方米 1吨=1000千克=1×10的6次方克1毫升= 1×10的-3次方升 1升=10的-3次方立方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平方米,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第五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②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 =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 >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 ρ物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5. 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名称形成过程稳定性长期放置举例溶液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稳定均一、稳定糖水、汽水、饮料等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不稳定下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不稳定上浮牛奶、肥皂水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A.加溶剂 B.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6.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水的利用和保护:A.我国的水资源B.水的净化:过滤、沉淀、蒸馏1.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3.水的净化:(1)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蒸馏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