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为了解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沉降现象,进而判断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项目组织和管理2.观测人员:负责实施沉降观测工作,包括安装测点、测量数据记录等。
3.设计人员:负责制定观测方案和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三、工作步骤和流程1.观测方案制定: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规模确定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数量和位置、观测周期等。
2.测点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负荷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测点位置,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测点标定:在测点位置进行标定,包括建立参考基准点和确定测点坐标系。
4.测点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5.数据采集:按照观测方案规定的周期,进行数据采集工作,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数据拟合等。
7.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8.报告编制:根据评估结果,编制沉降观测报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安全措施1.观测人员必须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在观测过程中,严禁随意移动或拆除已安装的测点设备。
3.在观测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周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设备和材料1.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
2.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3.数据处理软件:包括测量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软件。
六、预算和时间计划1.预算:根据项目规模和要求进行预算,包括设备采购、人员费用等。
2.时间计划:根据工作步骤和流程,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七、质量控制1.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观测工作的操作技能。
2.观测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和调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建筑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施工技术

1.4沉降观测1.4.1 建筑物沉降观测1. 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可按本书图1-10埋设。
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本书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
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1)隐蔽式沉降观测标志应按图1-10~图1-12埋设。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方法

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方法一、前言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建筑物地基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沉降问题,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的方法,包括监测的设备、监测的步骤、监测数据的处理等方面。
二、监测设备1.测量仪器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的核心设备是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可以采集建筑物地基的变化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
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1)倾斜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倾斜角度,通常用于测量高层建筑物的沉降。
(2)水准仪:用于测量建筑物地基的高程变化。
(3)全站仪:用于测量建筑物地基的三维坐标变化。
2.数据传输设备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需要使用数据传输设备。
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常见的数据传输设备包括:(1)数据线:将测量仪器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传输监测数据。
(2)无线传输设备: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监测数据,具有不受距离限制的优点。
三、监测步骤1.监测前准备在进行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之前,需要对监测区域进行清理和加固,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具体步骤包括:(1)清理监测区域:将监测区域内的杂物、垃圾和植物清理干净,以便于测量仪器的安装和监测。
(2)加固监测点:在监测点周围加固地面,以确保监测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测量设备安装安装测量设备是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的关键步骤。
测量设备的安装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具体步骤包括:(1)选择监测点:根据建筑物地基的情况选择监测点,通常选择建筑物的四个角落和中心位置进行监测。
(2)安装测量仪器:根据测量仪器的类型和监测点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确保测量仪器的稳定和准确性。
3.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的最后一步。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建筑物地基的变化情况。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措施沉降观测是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乃至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技术资料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建筑质量,更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正确合理(1)砖墙承重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点一般应沿墙的长度每隔8米至10米设置一个,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转角处、纵墙与横墙的交接处及纵墙与横墙的中央、建筑物的沉降两侧。
当建筑物宽度大于1米时,内墙也应在适当位置设观测点。
(2)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应设在每个桩基或部分柱基上部。
(3)具有浮筏基础的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观测点应沿纵、横轴和基础周边位置。
(4)新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连接处的两边应设置。
(5)烟囱、水塔、油灌等其他类似的构筑物,应沿周边对称设置。
(6)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2、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要适当对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和4层及以上的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第一次观测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进行。
然后,在第三层观测一次,三层以上时各层观测一次,竣工后观测一次。
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3、水准点的确定要稳妥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岩基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4、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要讲究(1)观测沉降的仪器应采用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水准仪和钢水准尺进行。
(2)观测时应固定人员,并使用固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3)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5、沉降观测的图示与记录要精细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
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观测人员要稳定。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
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1.0m。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观测背景和目的建筑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进行跟踪与监测,旨在及时发现并评估建筑物的沉降状况,为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本观测方案旨在针对某个具体的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以确保其安全稳定的运行。
二、观测对象和范围本次观测的对象是位于XX地区的某个建筑物。
建筑物地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共有十层,地下室三层,总高度约为35米。
本观测主要关注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对地基沉降和不同层间的沉降进行监测。
三、观测内容和方法1.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a) 安装地基标尺:在建筑物周边钻取深度为10米的钻孔,分别安装地基标尺,以测量地基相对于参考点的沉降情况。
b) 测绘建筑物外墙轮廓线:在每个层次的四个角上进行测点设置,并记录各个角点相对于地基的高程,以评估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
2. 层间沉降观测a) 安装嵌入式水平仪:在建筑物的每个楼层设置嵌入式水平仪,以测量并记录各层的水平位移。
b) 安装楼板千斤顶:在建筑物的顶层和底层之间设置楼板千斤顶,通过调节千斤顶的高度,观测上下层之间的沉降情况。
四、观测频率和数据处理1. 主体沉降观测数据处理a) 每月对地基标尺的读数进行测量和记录,并计算出各个时间点之间的地基沉降量。
b) 每季度对建筑物外墙轮廓线的高程进行测量和记录,并计算出各层之间的沉降量。
2. 层间沉降观测数据处理a) 每月对嵌入式水平仪的读数进行测量和记录,并计算出各层之间的水平位移。
b) 每季度对楼板千斤顶的高度进行测量和记录,并计算出上下层之间的沉降量。
五、观测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根据观测数据,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于出现异常沉降或进一步观测和分析的情况,及时编制沉降观测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观测安全和质量保障在进行观测过程中,要确保观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校验观测设备的准确度。
同时,观测现场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房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房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房屋工程的施工和使用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沉降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房屋工程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
本方案旨在对房屋工程沉降观测的实施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房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二、目的及意义1. 目的:通过沉降观测,及时了解房屋工程的沉降情况,保障房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2. 意义:可以及时发现沉降问题,避免出现房屋工程的不稳定情况,降低安全隐患。
三、观测方案1. 观测目标:对房屋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包括建筑物整体沉降观测和局部区域沉降观测。
2. 观测内容:(1) 建筑物整体沉降观测包括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地基土壤的沉降情况等。
(2) 局部区域沉降观测包括房屋周边地表沉降情况、基础沉降情况等。
3. 观测方法:采用测量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具体包括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
4. 观测周期:建议进行每月一次的观测,以及每季度一次的定期归档观测数据的工作流程。
四、观测工作流程1. 确定观测点: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地理位置,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2. 设置观测仪器:在观测点上设置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
3. 进行观测:按照预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获取观测数据。
4. 数据处理: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5. 制作观测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制作观测报告,反馈到相关部门和业主,以便及时处理沉降问题。
五、观测报告1. 报告内容:(1) 每次观测的具体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沉降情况的评估和分析,包括造成沉降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3) 针对性的建议和处理意见。
2. 编制要求:报告应准确反映观测情况,内容清晰、准确、简洁。
六、质量保证1. 观测人员:观测工作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设备: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工具,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计划

沉降观测计划沉降观测是指对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工作。
沉降观测通常用于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于保障工程安全和预防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介绍沉降观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计划编制。
1.确定观测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区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或环境敏感区域等。
2.制定观测方案,根据观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的设置、观测频次、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3.确定观测参数,确定需要观测的参数,包括沉降速率、沉降量、沉降变形等指标,以及观测的时间范围和精度要求。
二、实施方法。
1.观测点设置,根据观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设置观测点,保证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观测方法,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卫星遥感、地下水位监测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处理,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三、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定期维护,对观测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保存,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完整的保存和备份,以备日后分析和应用。
通过以上沉降观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监测和记录观测区域的沉降情况,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概述房屋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本方案将围绕沉降观测的目的、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目的1.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2. 为建筑物的维护及修缮提供依据3. 监测建筑物基础的变形情况,为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4. 为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提供重要参考数据5. 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进行保障和监测三、方法1. 观测方位的选取观测方位应选取建筑物的主要荷载集中区域,包括主要承重墙、柱、梁等结构部位,以及建筑物的四个角落位置。
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细致测量,排除非建筑物荷载作用的影响。
2. 观测仪器的选择(1)测定点应选取在建筑物的不同区域,根据具体建筑物情况采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水准仪、测深仪或应变仪等仪器设备。
(2)测定点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进行选取,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对获得的测定数据进行精确定位。
3. 观测数据处理(1)采用CAD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建筑物沉降观测图(2)建立数据库,对观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四、仪器设备1. 全站仪全站仪是测量建筑物沉降的主要仪器,采用全站仪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测量,可以较好地满足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需求。
2.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准确、灵敏的测量仪器,可以快速实现对建筑物各个部位的测量,并能够得到高精度的数据。
3. 水准仪水准仪用于对建筑物的垂直方向进行观测,可以实现对建筑物沉降的垂直变形情况的监测。
4.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沉降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方便对数据的管理和处理。
5. GPS卫星定位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位置的高精度定位,为建筑物沉降观测提供重要的定位数据。
五、操作流程1. 制定观测计划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前,应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点的选取、观测方式的确定、数据处理方法等。
房屋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房屋沉降是指土地或地基的下沉导致房屋结构的沉降现象。
房屋沉降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填充等。
及时进行房屋沉降观测对于房屋安全和结构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房屋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对沉降情况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测和分析。
二、观测设备选择在房屋沉降观测中,合适的观测设备对于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们推荐的观测设备:1. 沉降标杆沉降标杆是用于度量沉降量的基本设备,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杆构成。
标杆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2. 自动水准仪自动水准仪是一种精确测量高差的设备,可用于测量房屋沉降的变化。
相对于传统的水准仪,自动水准仪具有自动记录数据的功能,大大提高了观测效率。
3. GPS接收器GPS接收器是一种用于测量位置坐标的设备,可以用于测量房屋的水平位移。
在房屋沉降观测中,GPS接收器可以提供全球定位系统的精确数据,从而对房屋的位置变化进行监测。
4. 倾斜仪倾斜仪可以用于测量房屋结构的倾斜角度。
倾斜仪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及时监测房屋的倾斜情况。
三、观测方案设计1. 线形观测网的布设为了确保对房屋沉降情况进行全面观测,建议在房屋周围布设线形观测网。
观测网的布设应根据房屋结构特点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规划。
观测网应该覆盖整个房屋区域,并设置足够数量的沉降标杆。
2. 观测频次和时间安排观测频次和时间安排应根据沉降情况和工程进度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初期观测频次可以较高,以捕捉沉降的快速变化;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降低,以监测沉降的趋势变化。
3. 数据采集与处理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整个沉降观测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建议使用专业的数据采集软件和处理工具,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该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对,以达到对沉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目的。
四、观测结果分析观测结果的分析是评估房屋沉降情况和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简介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房屋的沉降情况,保障房屋的安全。
本方案主要介绍房屋沉降观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案设计及技术流程,以期为房屋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基本概念1. 沉降:指地基下沉或房屋下沉的过程。
2. 地基:指地面以下,支撑房屋的土壤或岩石层。
3. 观测点:指选定的用来观测房屋沉降变化的点位。
4. 监测设备:指用于测量和记录房屋沉降的仪器和设备,一般包括水准仪、测线仪、GPS等。
5. 沉降监测:指定期或不定期对房屋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数据的过程。
6. 沉降监测报告:指根据沉降监测数据编制的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估报告。
三、方案设计1.选定观测点选定合适的观测点是沉降监测的基础。
观测点应尽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基条件下,如不同土层、不同类型的地基等,以便全面了解房屋沉降情况。
2.安装监测设备(1)水准仪:水准仪一般选用定点式自动水准仪,通过水准仪进行沉降测量。
水准仪的安装位置一般是在房屋的固定结构上,如墙面、屋顶等。
(2)测线仪:测线仪主要用于观测垂直沉降变化,通过测线仪进行沉降测量。
测线仪的安装位置一般是在房屋的底部或顶部。
(3)GPS:GPS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用于测量高度。
通过GPS进行沉降测量时,需要将GPS放置在不同地基条件下,通过不同地基之间的高度差来计算沉降量。
3.制定监测计划沉降监测计划应明确观测点的选取位置、监测方式、监测频率等,旨在提供信息并提供改进措施。
4.数据处理与分析沉降监测所得数据应及时对比和分析。
如果沉降情况超出了设计值的范围,则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5.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编制沉降监测报告。
报告应详细说明监测结果、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及评估、监测的局限性等。
四、技术流程1.选定监测点通过对目标房屋地形及地质构造的研究,确定各个监测点的位置,同时确定监测设备类型以及布设方案。
2.监测设备的安装和校准安装所需的监测设备,并校准各个设备。
沉降观测步骤

沉降观测步骤
沉降观测步骤:
①选择合适基准点设置于稳定区域确保长期不变形;
②在建筑物四周关键部位布设观测点标记清晰便于识别;
③采用精密水准仪对基准点与观测点进行初次高程测量记录;
④建立完整档案包括各点坐标高程及周围环境资料备查;
⑤定期重复水准测量对比初始数据计算差异值大小方向;
⑥利用固定周期如每月每季度进行复测确保数据连贯性;
⑦遇到异常天气或施工活动前后增加观测频率掌握动态变化;
⑧每次测量后及时更新档案录入新数据并分析差异原因;
⑨当发现某处沉降速率加快超出正常范围需立即通知相关人员;
⑩对于持续下沉点加强监测频率并考虑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恶化;
⑪长期跟踪记录形成趋势曲线图直观显示沉降过程供决策参考;
⑫定期总结观测结果编制报告提出维护建议指导后续工程调整。
房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房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房屋沉降是指由于地基不稳定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建筑物地基下沉的现象。
房屋沉降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房屋沉降进行观测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房屋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二、观测设备选择。
1. 基准点设置。
在进行房屋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基准点。
基准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其稳定性和易于观测的特点,一般选择建筑物结构稳定的墙角或柱子作为基准点。
2. 沉降观测仪器。
沉降观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般可以选择水准仪、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准确地测量建筑物地基的沉降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观测方案制定。
1. 观测时间安排。
房屋沉降观测需要长期进行,一般情况下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时间的安排应考虑到季节变化、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尽量选择在天气稳定的时候进行观测。
2. 观测频率。
观测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每月进行一次观测。
如果发现建筑物沉降速度较快或者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适当增加观测频率,以及时掌握建筑物沉降的情况。
3. 数据记录。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准确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的记录应包括观测时间、地点、观测数值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观测实施。
1. 观测准备。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对观测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对观测点进行清理和标记,以便后续的观测工作。
2. 观测操作。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观测方案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注意观测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般可以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数据应进行分析和比对,以便及时发现建筑物沉降的情况。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
在完成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观测报告。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背景在建房屋建筑工程的过程中,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或者工程施工与地基条件不适配等问题,会发生一定的沉降情况。
过度沉降或沉降不均,都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甚至造成房屋倾斜和破坏。
因此,在建筑物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发现沉降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沉降观测方法观测点布设及数量在建筑物沉降观测时,需要在建筑物周围设立一定数量、位置合适的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数量不应少于4个,位置应尽可能均匀地布置在建筑物周围。
观测点应主要布置在靠近建筑物的地方,以便及时发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时间及频率观测时间应在建筑物施工阶段开始前,工程验收期间和工程交付验收后进行,总观测周期不应少于6个月。
在观测期间,对于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设置不同的观测频率:•地基处理后至浇筑地下室顶板之前,应以每天1次的频率进行观测。
•浇筑地下室顶板后至建筑物封顶之前,应以每周1次的频率进行观测。
•建筑物封顶后至建筑物交付验收之前,应以每月1次至每季度1次的频率进行观测。
观测方式沉降观测可以通过自动化观测和手工观测两种方式进行。
自动化观测法自动化观测法使用沉降仪器进行观测,采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自动记录和处理。
自动化观测法适用于沉降趋势分析和沉降评估,具有高效、准确、自动化和实时性等特点。
手工观测法手工观测法是指通过现场测量的方式进行观测,手工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等。
手工观测法适用于对于沉降现象进行详细的现场观测和分析,对沉降达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
观测数据处理与评估经过观测数据的采集,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进行沉降的评估。
观测数据处理步骤如下:•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建筑物沉降趋势,发现沉降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异常原因,对沉降趋势的评估有很大帮助。
•通过观测点的坐标测量,分析得到各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差或移动量,以此来评估建筑物沉降是否平缓、均匀,是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等。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将提供一个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简洁明了的回答,并扩展讨论一些相关细节和实例。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跟踪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沉降引起的可能的安全问题。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步骤:1. 起始测量:在建筑物的使用之前,进行起始测量以确定基准位置。
可使用全站仪或其他适当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记录建筑物及其周围的初始高程和平面坐标。
2. 定点监测:选择适当的监测点位于建筑物及其周围,以确保能够准确监测到沉降情况。
监测点应设计为当地土壤条件和建筑物结构特点相匹配。
使用全站仪、水准仪或其他合适的测量工具定期测量监测点的高程,并记录结果。
3.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使用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定期进行监测,例如每隔三个月或六个月进行一次测量。
在建筑物存在沉降风险的情况下,监测频率应加大。
4.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应进行分析,以确定建筑物的沉降速度和趋势。
比较当前测量结果与起始测量结果,计算沉降量并分析沉降的趋势。
如果发现沉降超出了安全范围,应立即采取行动。
5. 风险评估:基于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应包括建筑物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影响,以及采取必要措施的建议。
6. 预防和补救措施: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预防措施可以包括改善地基条件、增加支撑、调整建筑物结构等。
补救措施可以包括修复已经发生的沉降和加固建筑物等。
以上是一个简化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回答。
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展并深入讨论这些步骤,以及其他相关的细节和实例。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沉降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一套沉降观测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按照沉降观测规范的要求,对沉降观测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引言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是为了掌握土地基础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规范将覆盖观测方法、仪器设备选择、观测频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沉降观测方法1. 硬铁或聚丙烯管法硬铁或聚丙烯管法是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之一。
在施工前,需在监测点周围埋设管道,每隔一定距离安装深度计和水平仪,测量沉降的深度和倾斜情况。
观测过程中,需要记录观测点的坐标和周围环境变化。
2.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衡量建筑物相对高度差的方法,也可用于测量沉降。
观测过程中,需设置基准点和观测点,通过水准仪和测量杆等设备进行测量。
观测数据要准确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仪器设备选择1. 沉降仪沉降仪是沉降观测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在选择沉降仪时,应考虑其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常见的沉降仪有水准仪、高程仪和探地雷达等。
2. 数据记录仪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观测数据,并可进行实时监测。
在选择数据记录仪时,需考虑其存储容量、数据传输方式和电源供应等因素。
同时,数据记录仪的设置和操作要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四、观测频率观测频率是指进行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
根据不同工程的要求和具体情况,观测频率可以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在施工期间观测频率要高于使用期,重要建筑物的观测频率应更高。
五、数据处理1. 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在沉降观测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采集数据,并准确记录下来。
观测数据应包括观测点的坐标、测量时间、观测数值等信息。
2. 数据分析观测数据的分析是确保观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应借助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平滑、插值分析、趋势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
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观测人员要稳定。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
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
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2)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建设部制定的统一表格。
观测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
当各观测点第一次观测时,标高相同时要如实填写,其沉降量为零。
以后每次的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与前次标高之差,累计沉降量则为各观测点本次标高与第一次标高之差。
1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
13、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14、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15、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n的开方mm(n测站数)。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n的开方mm(n 为测站数)。
16、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17、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整理原始记录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2)计算沉降量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2)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表”中。
18、绘制沉降曲线为沉降曲线图,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1)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 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2)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首先,以荷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
组成直角坐标系。
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