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0c0e47a1c7aa00b52acbf9.png)
绝密★启用前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科学探测表明,月球表面无大气层,也没有水,更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在月球上,两宇航员面对面讲话也无法听到,这是因为()A.月球太冷,声音传播太慢B.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C.宇航员不适应月球,声音太轻D.月球上太嘈杂,声音听不清楚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用插针法测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已确定好入射方向AO,插了两枚大头针P1和P2,如图所示(①②③是三条直线).在以后的操作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B.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③线上C.若保持O点不动,减少入射角,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外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D.若保持O点不动,增大入射角,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看不清P1和P2的像,这可能是光在bb′界面发生全反射.3.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 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的横坐标分别为xa=2.5 m,xb=4.5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a振动的周期为6 sB.平衡位置x=10.5 m处的质点(图中未画出)与a质点的振动情况总相同C.此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速度大D.经过个周期,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2 cm4.关于简谐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简谐运动时,系统的机械能一定不守恒B.简谐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C.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一定是由合力提供的D.秒摆的周期正好是1 s5.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波的速度为10 m/s.则t=0.2 s 时刻正确的波形应是下图中的()A. B.C. D.6.如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0时的波动图象,图乙为该波中x=4 m处质点P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波速为4 m/s;②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③再过0.5 s,P点向右移动2 m;④再过0.5 s,P点振动路程为0.4 cm()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7.在高速行进的火车车厢正中的闪光灯发一次闪光向周围传播,闪光到达车厢后壁时,一只小猫在车厢后端出生,闪光到达车厢前壁时,两只小鸡在车厢前端出生.则()A.在火车上的人看来,一只小猫先出生B.在火车上的人看来,两只小鸡先出生C.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一只小猫先出生D.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两只小鸡先出生8.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了0.5 s,b 和c之间的距离是5 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列波的波长为2.5 mB.此列波的频率为2 HzC.此列波的波速为2.5 m/sD.此列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正方向传播9.如图所示,按照狭义相对论的观点,火箭A是迎着光飞行的,火箭B是“追赶”着光飞行的,若火箭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则两火箭上的观察者测出的光速分别为()A.c+v c-vB.c-v c+vC.c c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一玻璃棱镜的横截面是等腰△abc,其中ac面是镀银的,现有一光线垂直于ab面入射,在棱镜内经过两次反射后垂直于bc面射出,则()A.∠a=30°,∠b=75°B.∠a=32°,∠b=74°C.∠a=34°,∠b=73°D.∠a=36°,∠b=72°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纳米科技是跨世纪新科技,将激光束的宽度聚集到纳米级范围内,可修复人体已损坏的器官,对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把至今尚令人类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彻底根除,这是利用了激光的()A.单色性B.方向性C.高能量D.粒子性12.(多选)关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场车站所用的测试人体温度的测温仪应用的是紫外线B.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C.γ射线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症D.医院给病人做的脑部CT利用的是X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13.(多选)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顶部装了一个能够显示拉力大小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上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若升降机在匀速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并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显示弹簧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为重力加速度,则()A.升降机停止前在向下运动B. 0-t1时间内小球处于失重状态,速率不断增大C.t2-t3时间内小球处于超重状态,速率不断减小D.t2-t4时间内小球处于超重状态,速率先减小后增大14.(多选)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 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B.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三、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15.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主尺最小分度为1 mm,游标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1)可以读出此金属球的直径为______mm.(2)单摆细绳的悬点与拉力传感器相连,将摆球拉开一小角使单摆做简谐运动后,拉力传感器记录了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为______s.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16.如图所示为某课外探究小组所设计的实验装置:把一个质量为M的长方形框架A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轻弹簧上端与框架A的顶端相连,下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B相连,B的下面再通过轻质细线与小球C相连.整体处于静止状态.现剪断细线,把小球C拿走,小球B便开始上下做简谐运动.实验表明,小球C的质量存在一个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当剪断细线拿走小球C 后,小球B向上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框架A会离开地面.试求小球C的这一质量的临界值.17.某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10sin 5πt cm,由此可知:(1)物体的振幅为多少?(2)物体振动的频率为多少?(3)在时间t=0.1 s时,物体的位移是多少?18.如图所示,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简谐振动.木块与小车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小车振幅的最大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两宇航员面对面讲话却无法听到,说明声波有振源却传播不出去,即缺乏声波传播的另一条件,没有介质,故B选项正确.2.【答案】C【解析】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根据折射定律得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故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不可能插在①线上,故A错误.由折射定律得知,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光线向一侧发生侧移,由于光线在上表面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出射光线向②一侧偏移,如图,故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不可能插在③线上,故B错误.若保持O点不动,减少入射角,出射光线折射角也减小,另外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故C正确.若保持O 点不动,增大入射角,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看不清P1和P2的像,反射光增强,折射光线减弱,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会看不清P1和P2的像.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得知,光线不可能在bb′界面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3.【答案】B【解析】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s=4 s,A错误;平衡位置x=10.5 m处的质点与a质点相差一个波长,所以它们的振动情况总相同,B正确;因为此时刻a质点离平衡位置比b质点离平衡位置较远,所以此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速度小,C错误;根据a点的位置,则经过个周期,质点a通过的路程小于2 cm,选项D错误.4.【答案】B【解析】简谐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是等幅振动,故A错误;回复力满足F=-kx的是简谐运动;其合力是变化的,故是非匀变速运动,故B正确;回复力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故C错误;秒摆的摆长是1 m,其周期约为2 s,故D错误.5.【答案】A【解析】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0 m,周期T==0.4 s,再经过半个周期即t=0.2 s时刻x=0处质点位于波谷位置,A正确.6.【答案】C【解析】波长为4 m,周期为1 s,波速为v===4 m/s;t=0时,质点P向上振动,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再过0.5 s,P点仍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质点不随波迁移;再过0.5 s,即半个周期,P点振动路程为2A=0.4 cm,故①④正确,选C.7.【答案】C【解析】火车中的人认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光源在车厢中央,闪光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则在火车上的人看来,小猫和小鸡同时出生,故A、B错误;地面上的人认为,地面是一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向前传播的路程长些,到达前壁的时刻晚些,故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一只小猫先出生,故C正确,D错误.8.【答案】D【解析】相邻两个波峰或者波谷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b和c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即5 m,A项错;而a、b之间距离为半个波长,波从a传到b所用时间为半个周期,即T=0.5 s,所以周期为1 s,频率f=1 Hz,B项错;波速v==5 m/s,C项错;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说明波是从a向b传播即沿x轴正向,D项对.9.【答案】C【解析】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c都一样,因此在火箭A,B两个惯性参考系中,观察者测量到的光速一样大,均为c,故C正确.10.【答案】D【解析】设∠a=θ,∠b=α,由几何关系可得:θ+2α=180°,①2θ=α. ②联立①②式得,θ=36°,α=72°11.【答案】BC【解析】因为激光具有非常好的方向性和非常高的能量,可以用于医疗卫生,故B、C正确.12.【答案】BCD【解析】一切物体均发出红外线,随着温度不同,辐射强度不同,人体温度的测温仪应用的是红外线,故A错误;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借助于多普勒效应现象,故B 正确;γ射线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症,故C正确;给病人做的脑部CT利用的是X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故D正确.13.【答案】CD【解析】升降机在匀速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由于惯性,小球会继续沿着原来的运动方向运动一段时间,匀速运动时弹簧是拉伸状态,而后传感器显示的力在不断减小,表明弹簧形变量在减小,故向上运动,A错误;0-t1时间内拉力小于重力,即失重,加速度向下为失重,且向上运动,故向上减速,B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可得:0-t1时间内小球向上减速,t1-t2时间内小球向下加速,t2-t3时间内小球向下减速,t3-t4时间内向上加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C、D正确.14.【答案】AD【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规律,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的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 C、B错误,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的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A、D对.15.【答案】(1)18.40(2)2.0【解析】(1)主尺读数为18 mm,游标尺读数为0.05 mm×8=0.40 mm;故金属球直径为18 mm+0.40 mm=18.40 mm;(2)单摆摆动过程中,每次经过最低点时拉力最大,每次经过最高点时拉力最小,拉力变化的周期为1.0 s,故单摆的摆动周期为2.0 s.16.【答案】M+m【解析】设小球C的质量临界值为m0,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1)弹簧下端只挂小球B时,当B静止不动时,设弹簧伸长量为x1,对B,有:mg=kx1①(2)小球B下面再挂上C时,当B和C静止不动时,设弹簧再伸长x2,对B和C,有:(m+m0)g=k(x1+x2)②(3)细线剪断,小球C拿走后,小球B运动到最高点时,框架A对地面的压力最小为零,此时设弹簧压缩量为x3,对框架A,有:Mg=kx3③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规律,有:x1+x3=x2(等于振幅A)④联立解得m0=M+m即小球C的质量的临界值为M+m.17.【答案】(1)10 cm(2)2.5 Hz(3)10 cm【解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A sin(ωt+φ),比较题中所给表达式x=10sin 5πt cm可知:(1)振幅A=10 cm.(2)物体振动的频率f==Hz=2.5 Hz.(3)t=0.1 s时位移x=10sin(5π×0.1) cm=10 cm.18.【答案】【解析】当M与m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f时,二者做简谐运动的振幅最大,设为A,此时二者的加速度相同,设为a,先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A=(m+M)a,再隔离m,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ma,解得:A=.。
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27bcc319e8b8f67c1cb9cc.png)
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一)一、 选择题:1.以下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B .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C .声波是横波D .纵波传播时,媒质中的各质点将随波的传播一直向前移动 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 B .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C .质点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不一定相同,速度也不一定相同D .质点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 3.如图所示演示装置,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着5个单摆,其中A 、D 摆长相同,先使A 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可以发现( ) A .各摆摆动的周期均与A 摆相同B .B 摆振动的周期最短C .C 摆振动的周期最长D .D 摆的振幅最大4.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此时x =8 m 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4.5 s ( ) A .x =4 m 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B .x =2 m 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C .x =0处质点一定有负向最大加速度 D .x =6 m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5.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 =0时的波动图象,图乙为该波中x=2m 处质点P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4m/s ;B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再过0.5s ,P 点的动能最大;D .再过2.5s ,P 点振动路程为1.8cm 。
6.如图所示,S 1、S 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
关于图中所标的a 、b 、c 、d 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质点振动最强,d 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d 质点振动都最强C.a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 、c 、d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4后的时刻a 、b 、c 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t /sy /cm-0.2O 0.2 0.51.01.5x /my /cm-0.2O 0.2 24 6P甲乙0 2 -22 468 10 12x/my/cm7.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 ,如图(a )所示。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模块综合试题及答案5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模块综合试题及答案5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c63de489eb172dec63b715.png)
高中物选修3-4 模块综合试题说明:本试题共12个题,1-4题每题7分,5-12题每题9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下列甲、乙两幅图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调制,调制分调幅和调频两种,在丙、丁两幅图中表示调幅波的是________(填“丙”或“丁”).[答案] 乙丙2.P、Q是一列简谐横波中的质点,相距30,各自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1)此列波的频率f=________Hz(2)如果P比Q离波近,且P与Q间距离小于1个波长,那么波长λ=________,波速v=________/(3)如果P比Q离波远,那么波长λ=________[答案] (1)025 (2)40 10 (3)(=0,1,2,3…)3.某防空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为f=3×103MHz,屏幕上尖形波显示,从发射到接收经历时间Δ=04,那么被监视的目标到雷达的距离为________该雷达发出的电磁波的波长为________[答案] 60 01[解析] =cΔ=12×105=120这是电磁波往返的路程,所以目标到达雷达的距离为60由c=fλ可得λ=014.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其中能产生电场的有________图示的磁场,能产生持续电磁波的有________图示的磁场.[答案] BD BD[解析]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论,有如下分析:A图的磁场是恒定的,不能产生新的电场,更不能产生电磁波;B图中的磁场是周期性变的,可以产生周期性变的电场,因而可以产生持续的电磁波;图中的磁场是均匀变的,能产生恒定的电场,而恒定的电场不能再产生磁场,不能产生电磁场,因此不能产生持续的电磁波;D图所示磁场是周期性变的,能产生周期性变的电场,能产生电磁波.5.(·广东模拟)下图表示一个向右传播的=0时刻的横波波形图,已知波从O 点传到D点用02该波的波速为________/,频率为________Hz;=0时,图中“A、B、、D、E、F、G、H、I、J”各质点中,向y轴正方向运动的速率最大的质点是________.[答案] 10 25 D[解析] 波速v=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优选.)
![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4444e07d195f312b3069a506.png)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物理(选修3-4)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如图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在t=4s时,质点的()A.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B.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C.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2.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A.振荡电流i在增大 B.电容器正在放电C.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 D.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3. 下列关于光的认识,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不仅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还说明了光是横波B、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工作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4.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温度计放在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B.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C.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D.若让a、b、c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5.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分离出所携带的有用信号的过程叫做()A.解调B.调频C.调幅D.调谐6.在水面下同一深处有两个点光源P、Q,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当它们发光时,在水面上看到P光照亮的水面区域大于Q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P光的频率大于Q光B.P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大于Q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C.P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光D.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光条纹间的距离小于Q光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B.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C.医院里用γ射线给病人透视D.假设有一列火车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行,车厢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
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75536
![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75536](https://img.taocdn.com/s3/m/f2110467eefdc8d376ee3283.png)
物理(选修3-4)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如图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在t =4s 时,质点的( ) A .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B .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C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2.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 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 )A .振荡电流i 在增大B .电容器正在放电C .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 .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 3. 下列关于光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光的干涉和衍射不仅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还说明了光是横波B 、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C 、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工作的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4.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 、b 、c 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把温度计放在c 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B .若分别让a 、b 、c 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 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C . a 、b 、c 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D . 若让a 、b 、c 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 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 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5. 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分离出所携带的有用信号的过程叫做( )A .解调B .调频C .调幅D .调谐6. 在水面下同一深处有两个点光源P 、Q ,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当它们发光时,在水面上看到P 光照亮的水面区域大于Q 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P 光的频率大于Q 光B .P 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大于Q 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OC .P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 光D .让P 光和Q 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 光条纹间的距离小于Q 光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B .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C .医院里用γ射线给病人透视D .假设有一列火车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行,车厢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
高中物理选修3-4-模块综合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4-模块综合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8aed35a1c7aa00b42acbf5.png)
高中物理选修3-4 模块综合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8分) (1)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能量,其中电磁波的能量随波的频率的增大而________;波的传播及其速度与介质有一定的关系,在真空中机械波是________传播的,电磁波是________传播的(填“能”、“不能”或“不确定”);在从空气进入水的过程中,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将________,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如图1所示复合光经过半圆形玻璃后分成a、b两束光,比较a、b两束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 a________v b;入射光线由AO转到BO,出射光线中________最先消失;若在该光消失时测得AO与BO间的夹角为α,则玻璃对该光的折射率为________.2.(8分)麦克斯韦在1865年发表的《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一文中揭示了电、磁现象与光的内在联系及统一性,即光是电磁波一单色光波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传播,某时刻电场横波图象如图2所示,求该光波的频率.3.(8分)(1)如图3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示意图,S为单缝,S1、S2为双缝,P为光屏.用绿光从左边照射单缝S时,可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则:①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将________;②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将________;③将绿光换为红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如图4甲所示,横波1沿BP方向传播,B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横波2沿CP方向传播,C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两列波的波速都为20 cm/s.P质点与B质点相距40 cm,P质点与C质点相距50 cm,两列波在P质点相遇,则P质点振幅为()A.70 cm B.50 cmC.35 cm D.10 cm4.(8分)如图5所示是一个透明圆柱的横截面,其半径为R,折射率是3,AB是一条直径.今有一束平行光沿AB方向射向圆柱体.若一条入射光线经折射后恰经过B点,则这条入射光线到AB的距离是多少?5.(8分)某实验室中悬挂着一弹簧振子和一单摆,弹簧振子的弹簧和小球(球中间有孔)都套在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某次有感地震中观察到静止的振子开始振动4.0 s后,单摆才开始摆动.此次地震中同一震源产生的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分别为10 km和5.0 km,频率为1.0 Hz.假设该实验室恰好位于震源的正上方,求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6.(8分)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6所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的坐标x=0.32 m.从此时刻开始计时.(1)若每间隔最小时间0.4 s重复出现波形图,求波速.(2)若p点经0.4 s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求波速.(3)若p点经0.4 s到达平衡位置,求波速.7.(7分) (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7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8甲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_______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乙中的Δt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8.(8分)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如果在太空设立太阳能卫星电站,可24 h发电,且不受昼夜气候的影响.利用微波——电能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向地面发送,太阳能卫星电站的最佳位置在离地1100 km的赤道上空,此时微波定向性最好.飞机通过微波区不会发生意外,但微波对飞鸟是致命的.可在地面站附近装上保护网或驱逐音响,不让飞鸟通过.(地球半径R=6400 km)(1)太阳能电池将实现哪种转换________.A.光能—微波B.光能—热能C.光能—电能D.电能—微波(2)微波是________.A.超声波B.次声波C.电磁波D.机械波(3)飞机外壳对微波的哪种作用,使飞机安全无恙________.A.反射B.吸收C.干涉D.衍射(4)微波对飞鸟是致命的,这是因为微波的________.A.电离作用B.穿透作用C.生物电作用D.热效应9.(9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由光的衍射造成的B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C .狭义相对论认为: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D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单摆周期应该从小球经过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以减小实验误差(2)如图9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14透明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蓝光从A 点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经B 点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 点.已知OA =R2,该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 3.则它从球面射出时的出射角β=________;若换用一束红光同样从A 点射向该球体,则它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点与C 点相比,位置________(填“偏左”、“偏右”或“不变”).(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2 s ,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0所示.该列波的波速是________m/s ;质点a 平衡位置的坐标x a =2.5 m ,再经________s 它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10.(1)下列关于简谐运动和简谐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A .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有关B .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D .单位时间内经过介质中一点的完全波的个数就是这列简谐波的频率(2)一半径为R 的1/4球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球体由折射率为3的透明材料制成.现有一束位于过球心O 的竖直平面内的光线,平行于桌面射到球体表面上,折射入球体后再从竖直表面射出,如上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桌面的距离为3Rθ.11. (1)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已知这列波的频率为4 Hz ,A 点在此时的振动方向如图所示,则可以判断出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 轴________方向(填“正”或“负”),波速大小为________m/s.(2)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 =2sin ⎝⎛⎭⎫50πt +π6c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它的振幅为4 cmB .它的周期为0.02 sC .它的初相位是π6D .它在1/4周期内通过的路程可能是2 2 cm(3)如下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有一点光源S ,点光源到水面的距离为H ,水对该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 .请解答下列问题:①在水面上方可以看到一圆形的透光面,求该圆的半径.②若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0,该光在水中的波长为多少?12.(10分)如图14所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0.3 m/s ,P 点的横坐标为96cm ,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求:(1)经过多长时间,P 质点开始振动,振动时方向如何? (2)经过多长时间,P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3)以P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开始计时,作出P 点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1.5个周期)1.解析:(1)电磁波的能量随波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从空气进入水的过程中,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增大,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减小.(2)由折射率n =sin θ1sin θ2知n a >n b ,又n =c v ,故v a <n b ;根据sin C =1n 可知,a 光的临界角较小,当入射光线由AO 转到BO 时,出射光线中a 最先消失.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n =1sin(90°-α)=1cos α.2、答案:(1)增大 不能 能 增大 减小 (2)< a1cos α解析:设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 ,波长为λ,频率为f ,则 f =v λ,v =c n ,联立得f =c nλ从波形图上读出波长λ=4×10-7 m , 代入数据解得f =5×1014 Hz. 答案:5×1014 Hz3、解析:(1)由Δx =lλd 可知,当d 减小,Δx 将增大;当l 增大时,Δx 增大;当把绿光换为红光时,λ增长,Δx 增大.(2)波1和2的周期均为1 s ,它们的波长为:λ1=λ2=v T =20 cm.由于BP =2λ,CPλ.t =0时刻BT 波1传播到P 质点并引起P 质点振动12T ,此时其位移为0且振动方向向下;t =0时刻CT 波2刚好传到P质点,P 质点的位移为0且振动方向也向下;所以两列波在P 质点引起的振动是加强的,P 质点振幅为两列波分别引起的振幅之和,为70 cm ,A 正确. 答案:(1)①增大 ②增大 ③增大 (2)A4、解析:设光线P 经折射后经过B 点,光路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n =sin αsin β= 3在△OBC 中,sin βR =sin α2R ·cos β可得β=30°,α=60°,所以CD =R sin α=32R . 答案:32R 5、解析:设地震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 P 和v S ,则v P =fλP ① v S =fλS ②式中,f 为地震波的频率,λP 和λS 分别表示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设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x ,纵波从震源传播到实验室所需时间为t ,则x =v P t ③ x =v S (t +Δt ) ④式中,Δt 为摆B 开始摆动的时刻与振子A 开始振动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由①②③④式得:x =f Δt1λS -1λP代入数据得x =40 km. 答案:40 km6、解析:(1)依题意,周期T =0.4 s ,波速v =λT=,0.4) m/s =2 m/s.(2)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Δx =0.32 m -0.2 m =0.12 m .p 点恰好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波速v =ΔxΔt=,0.4) m/s =0.3 m/s. (3)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若p 点恰好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Δx =0.32 m ,由周期性可知波传播的可能距离Δx =(0.32+λ2n )m(n =0,1,2,3,…)可能波速v =ΔxΔt =,2)n,0.4) m/s =(0.8+n ) m/s(n =0,1,2,3,…).答案:(1)2 m/s (2)0.3 m/s (3)(0.8+n ) m/s(n =0,1,2,3,…) 7、解析:(1)小球应放在测脚下部位置,图乙正确.(2)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挡光使得光敏电阻阻值增大,从t 1时刻开始,再经两次挡光 完成一个周期,故T =2t 0;摆长为摆线加小球半径,若小球直径变大,则摆长增加, 由周期公式T =2π lg可知,周期变大;当小球直径变大时,挡光时间增加,即Δt 变大.答案:(1)乙 (2)2t 0 变大 变大8、解析:(1)太阳能电池实现光能与电能的转换,C 对,A 、B 、D 错.(2)微波是某一频率的电磁波,C 对,A 、B 、D 错.(3)飞机外壳可以反射微波,使飞机安全,A 对,B 、C 、D 错.(4)微波是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在生物体内可引起热效应,由于太阳能卫星电站的功率很大,产生的热量足以将鸟热死. 答案:(1)C (2)C (3)A (4)D9、解析:(1)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薄膜干涉的结果,A 错;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是恒定的,B 错;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知,C 正确;对D 项,为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单摆周期应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处开始计时,D 错.(2)设∠ABO =θ,由sin θ=12得θ=30°,由n =sin βsin θ,得β=60°设红光从球面射出时的出射角为β′sin β=n 蓝sin30°,sin β′=n 红sin30°由于n 蓝>n 红,故β′<β,所以红光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点与C 点相比,位置偏右. (3)因为T =2 s ,λ=4 m , 所以v =λT=2 m/s质点a 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所经过的时间Δt =Δx v =(2.5-2)2 s =0.25 s.答案:10、【解析】 (2)设入射光线与1/4球体的交点为C ,连接OC ,OC 即为入射点的法线.因此,图中的角α为入射角.过C 点作球体水平表面的垂线,垂足为B .依题意,∠COB =α,又由在△OBC 知sin α=32① 设光线在C 点的折射角为β,由折射定律得sin αsin β=3② 由①②式得β=30°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球体的竖直表面上的入射角γ(见右图)为30°,由折射定律得sin γsin θ=13因此sinθ=32解得θ=60°. 【答案】 (1)BD (2)60°11、【解析】 (1)由波速公式v =λf ,即可得出结果.(2)根据振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可知,它的振幅为2 cm ,周期为0.04 s ,初相位是π6.(3)①设光在水面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透光面的半径为r ,如图所示,由于sin C =r r 2+H 2=1n ,解得:r =Hn 2-1②由于光在传播过程中的频率不变,设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 ,则有:n =c v ,又由于f =c λ0=v λ,联立解得:λ=λ0n. 12.【答案】 (1)负 8 (2)C (3)①H n 2-1②λ0n 解析:(1)开始计时时,这列波的最前端的质点坐标是24 cm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可知这一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因此在波前进方向的每一个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P 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是沿y 轴负方向,P 质点开始振动的时间是 t =Δxv =,0.3) s =2.4 s.(2)波形移动法:质点P 第一次到达波峰,即初始时刻这列波的波峰传到P 点,因此所用的时间是 t ′=,0.3) s =3.0 s.(3)由波形图知,振幅A =10 cm ,T =λv =0.8 s ,由P 点自正向最大位移开始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答案:(1)2.4 s 沿y 轴负方向 (2)3.0 s (3)见解析图。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0c0e47a1c7aa00b52acbf9.png)
绝密★启用前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科学探测表明,月球表面无大气层,也没有水,更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在月球上,两宇航员面对面讲话也无法听到,这是因为()A.月球太冷,声音传播太慢B.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C.宇航员不适应月球,声音太轻D.月球上太嘈杂,声音听不清楚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用插针法测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已确定好入射方向AO,插了两枚大头针P1和P2,如图所示(①②③是三条直线).在以后的操作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B.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③线上C.若保持O点不动,减少入射角,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外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D.若保持O点不动,增大入射角,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看不清P1和P2的像,这可能是光在bb′界面发生全反射.3.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 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的横坐标分别为xa=2.5 m,xb=4.5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a振动的周期为6 sB.平衡位置x=10.5 m处的质点(图中未画出)与a质点的振动情况总相同C.此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速度大D.经过个周期,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2 cm4.关于简谐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简谐运动时,系统的机械能一定不守恒B.简谐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C.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一定是由合力提供的D.秒摆的周期正好是1 s5.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波的速度为10 m/s.则t=0.2 s 时刻正确的波形应是下图中的()A. B.C. D.6.如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0时的波动图象,图乙为该波中x=4 m处质点P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波速为4 m/s;②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③再过0.5 s,P点向右移动2 m;④再过0.5 s,P点振动路程为0.4 cm()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7.在高速行进的火车车厢正中的闪光灯发一次闪光向周围传播,闪光到达车厢后壁时,一只小猫在车厢后端出生,闪光到达车厢前壁时,两只小鸡在车厢前端出生.则()A.在火车上的人看来,一只小猫先出生B.在火车上的人看来,两只小鸡先出生C.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一只小猫先出生D.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两只小鸡先出生8.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了0.5 s,b 和c之间的距离是5 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列波的波长为2.5 mB.此列波的频率为2 HzC.此列波的波速为2.5 m/sD.此列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正方向传播9.如图所示,按照狭义相对论的观点,火箭A是迎着光飞行的,火箭B是“追赶”着光飞行的,若火箭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则两火箭上的观察者测出的光速分别为()A.c+v c-vB.c-v c+vC.c c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一玻璃棱镜的横截面是等腰△abc,其中ac面是镀银的,现有一光线垂直于ab面入射,在棱镜内经过两次反射后垂直于bc面射出,则()A.∠a=30°,∠b=75°B.∠a=32°,∠b=74°C.∠a=34°,∠b=73°D.∠a=36°,∠b=72°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纳米科技是跨世纪新科技,将激光束的宽度聚集到纳米级范围内,可修复人体已损坏的器官,对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把至今尚令人类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彻底根除,这是利用了激光的()A.单色性B.方向性C.高能量D.粒子性12.(多选)关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场车站所用的测试人体温度的测温仪应用的是紫外线B.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C.γ射线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症D.医院给病人做的脑部CT利用的是X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13.(多选)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顶部装了一个能够显示拉力大小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上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若升降机在匀速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并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显示弹簧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为重力加速度,则()A.升降机停止前在向下运动B. 0-t1时间内小球处于失重状态,速率不断增大C.t2-t3时间内小球处于超重状态,速率不断减小D.t2-t4时间内小球处于超重状态,速率先减小后增大14.(多选)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 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B.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三、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15.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主尺最小分度为1 mm,游标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1)可以读出此金属球的直径为______mm.(2)单摆细绳的悬点与拉力传感器相连,将摆球拉开一小角使单摆做简谐运动后,拉力传感器记录了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为______s.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16.如图所示为某课外探究小组所设计的实验装置:把一个质量为M的长方形框架A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轻弹簧上端与框架A的顶端相连,下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B相连,B的下面再通过轻质细线与小球C相连.整体处于静止状态.现剪断细线,把小球C拿走,小球B便开始上下做简谐运动.实验表明,小球C的质量存在一个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当剪断细线拿走小球C 后,小球B向上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框架A会离开地面.试求小球C的这一质量的临界值.17.某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10sin 5πt cm,由此可知:(1)物体的振幅为多少?(2)物体振动的频率为多少?(3)在时间t=0.1 s时,物体的位移是多少?18.如图所示,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简谐振动.木块与小车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小车振幅的最大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两宇航员面对面讲话却无法听到,说明声波有振源却传播不出去,即缺乏声波传播的另一条件,没有介质,故B选项正确.2.【答案】C【解析】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根据折射定律得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故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不可能插在①线上,故A错误.由折射定律得知,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光线向一侧发生侧移,由于光线在上表面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出射光线向②一侧偏移,如图,故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不可能插在③线上,故B错误.若保持O点不动,减少入射角,出射光线折射角也减小,另外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故C正确.若保持O 点不动,增大入射角,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看不清P1和P2的像,反射光增强,折射光线减弱,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会看不清P1和P2的像.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得知,光线不可能在bb′界面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3.【答案】B【解析】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s=4 s,A错误;平衡位置x=10.5 m处的质点与a质点相差一个波长,所以它们的振动情况总相同,B正确;因为此时刻a质点离平衡位置比b质点离平衡位置较远,所以此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速度小,C错误;根据a点的位置,则经过个周期,质点a通过的路程小于2 cm,选项D错误.4.【答案】B【解析】简谐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是等幅振动,故A错误;回复力满足F=-kx的是简谐运动;其合力是变化的,故是非匀变速运动,故B正确;回复力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故C错误;秒摆的摆长是1 m,其周期约为2 s,故D错误.5.【答案】A【解析】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0 m,周期T==0.4 s,再经过半个周期即t=0.2 s时刻x=0处质点位于波谷位置,A正确.6.【答案】C【解析】波长为4 m,周期为1 s,波速为v===4 m/s;t=0时,质点P向上振动,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再过0.5 s,P点仍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质点不随波迁移;再过0.5 s,即半个周期,P点振动路程为2A=0.4 cm,故①④正确,选C.7.【答案】C【解析】火车中的人认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光源在车厢中央,闪光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则在火车上的人看来,小猫和小鸡同时出生,故A、B错误;地面上的人认为,地面是一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向前传播的路程长些,到达前壁的时刻晚些,故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一只小猫先出生,故C正确,D错误.8.【答案】D【解析】相邻两个波峰或者波谷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b和c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即5 m,A项错;而a、b之间距离为半个波长,波从a传到b所用时间为半个周期,即T=0.5 s,所以周期为1 s,频率f=1 Hz,B项错;波速v==5 m/s,C项错;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说明波是从a向b传播即沿x轴正向,D项对.9.【答案】C【解析】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c都一样,因此在火箭A,B两个惯性参考系中,观察者测量到的光速一样大,均为c,故C正确.10.【答案】D【解析】设∠a=θ,∠b=α,由几何关系可得:θ+2α=180°,①2θ=α. ②联立①②式得,θ=36°,α=72°11.【答案】BC【解析】因为激光具有非常好的方向性和非常高的能量,可以用于医疗卫生,故B、C正确.12.【答案】BCD【解析】一切物体均发出红外线,随着温度不同,辐射强度不同,人体温度的测温仪应用的是红外线,故A错误;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借助于多普勒效应现象,故B 正确;γ射线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症,故C正确;给病人做的脑部CT利用的是X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故D正确.13.【答案】CD【解析】升降机在匀速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由于惯性,小球会继续沿着原来的运动方向运动一段时间,匀速运动时弹簧是拉伸状态,而后传感器显示的力在不断减小,表明弹簧形变量在减小,故向上运动,A错误;0-t1时间内拉力小于重力,即失重,加速度向下为失重,且向上运动,故向上减速,B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可得:0-t1时间内小球向上减速,t1-t2时间内小球向下加速,t2-t3时间内小球向下减速,t3-t4时间内向上加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C、D正确.14.【答案】AD【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规律,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的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 C、B错误,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的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A、D对.15.【答案】(1)18.40(2)2.0【解析】(1)主尺读数为18 mm,游标尺读数为0.05 mm×8=0.40 mm;故金属球直径为18 mm+0.40 mm=18.40 mm;(2)单摆摆动过程中,每次经过最低点时拉力最大,每次经过最高点时拉力最小,拉力变化的周期为1.0 s,故单摆的摆动周期为2.0 s.16.【答案】M+m【解析】设小球C的质量临界值为m0,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1)弹簧下端只挂小球B时,当B静止不动时,设弹簧伸长量为x1,对B,有:mg=kx1①(2)小球B下面再挂上C时,当B和C静止不动时,设弹簧再伸长x2,对B和C,有:(m+m0)g=k(x1+x2)②(3)细线剪断,小球C拿走后,小球B运动到最高点时,框架A对地面的压力最小为零,此时设弹簧压缩量为x3,对框架A,有:Mg=kx3③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规律,有:x1+x3=x2(等于振幅A)④联立解得m0=M+m即小球C的质量的临界值为M+m.17.【答案】(1)10 cm(2)2.5 Hz(3)10 cm【解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A sin(ωt+φ),比较题中所给表达式x=10sin 5πt cm可知:(1)振幅A=10 cm.(2)物体振动的频率f==Hz=2.5 Hz.(3)t=0.1 s时位移x=10sin(5π×0.1) cm=10 cm.18.【答案】【解析】当M与m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f时,二者做简谐运动的振幅最大,设为A,此时二者的加速度相同,设为a,先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A=(m+M)a,再隔离m,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ma,解得:A=.。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内容综合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内容综合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ff428ee2bd960590c677b3.png)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内容综合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以下对机械波的认识正确的是()A.形成机械波一定要有波源和介质B.波源做简谐运动形成的波中,各质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C.横波向右传播时,处于波峰的质点也向右迁移D.机械波向右传播时,右方的质点比左方的质点早一些振动2.关于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周围一定存在磁场B.电流周围一定存在磁场C.电荷在磁场中一定要受到磁场力D.电流在磁场中一定要受到磁场力3.如图为双缝干涉的示意图,有单色光照射单缝,S1、S2为双缝,屏上P、P1、P2为依次排列的亮条纹,Q1、Q2为暗条纹,P到S1、S2的距离相等,若已知P2到S1、S2的距离的差为△S,且光屏和双缝平行,则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A.△SB.C.D. 2△S4.在没有月光的夜里,清澈透明宽大而平静的水池底部中央,有一盏点亮的灯(可视为点光源).小鸟在水面上方飞,小鱼在水中游,关于小鸟、小鱼所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鱼向上方看去,看到水面到处都是亮的B.小鱼向上方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鱼的位置无关C.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水面中部有一个圆形区域是亮的,周围是暗的D.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鸟的位置有关5.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了中科院院士王选,表彰他在激光排版上的重大科技贡献.已知某种排版系统中所用的激光频率为4×1014Hz,则该激光的波长为()A.0.25 μmB.0.5 μmC.0.75 μmD.1 μm6.火箭以c的速度飞离地球,在火箭上向地球发射一束高能粒子,粒子相对地球的速度为c,其运动方向与火箭的运动方向相反.则粒子相对火箭的速度大小为()A.cB.C.cD.7.将一个摆长为l的单摆放在一个光滑的、倾角为α的斜面上,其摆角为θ,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摆球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F=mg sinθsinαB.摆球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为mg sinθC.摆球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2πD.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经平衡位置时,线的拉力为F T=mg sinα8.声呐向水中发射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测出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及方向,即可测算出障碍物的方位;雷达向空中发射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同样根据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及方向,即可测算出障碍物的方位.超声波和电磁波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与电磁波传播时,都向外传递了能量、信息B.超声波与电磁波都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又可以在介质中传播C.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比,在空气中传播时均具有较大的传播速度D.超声波与电磁波相遇时可能会发生干涉9.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分析其后的传播情形可知()A.折射现象的出现说明光是纵波B.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C.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总是不同的D.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0.如图所示,虚线和实线分别为甲、乙两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则 ()A.任意时刻甲振子的位移都比乙振子的位移大B.零时刻,甲、乙两振子的振动方向相同C.前2秒内甲、乙两振子的加速度均为正值D.第2秒末甲的速度达到其最大,乙的加速度达到其最大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简谐横波某时刻波形图如图所示.a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由图象可知()A.质点a加速度方向一定沿y轴负方向B.质点a的速度方向一定沿y轴负方向C.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的位移一定为负值D.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通过的路程一定为2A12.(多选)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恒定的电场能产生电磁波B.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D.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也传递了能量1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波长一定会变短,而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时波长一定会变长B.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无关C.含有很多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光在干涉、衍射及折射时都可以发生色散D.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14.(多选)让太阳光通过两块平行放置的偏振片,关于最后透射光的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个偏振片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强度最强B.当两个偏振片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强度最弱C.当两个偏振片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强度最弱D.当两个偏振片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强度最强分卷II三、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15.(1)在实验室进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光源、凸透镜、M、N、P、遮光筒、毛玻璃、放大镜(目镜).如图所示,其中M、N、P三个光学元件最合理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A.滤光片、单缝、双缝B.双缝、滤光片、单缝C.单缝、双缝、滤光片D.滤光片、双缝、单缝(2)某同学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中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如下操作:①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代表两种介质的界面,过aa′上的O点画出界面的法线,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②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条长边跟aa′对齐,用笔以玻璃砖的另一条长边为尺画直线bb′,作为另一界面;③在线段AO上间隔一定的距离,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挡住.在观察的这一侧间隔一定距离,依次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1、P2的像和P3;④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连接P3、P4所在位置画直线,作为折射光线,其与玻璃砖下表面(界面)交于一点O′,过O′点画出界面的法线,然后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以上操作中存在严重错误的有________(填操作序号).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16.两块质量分别为m1、m2的木板,被一根劲度系数为k轻弹簧连在一起,并在m1板上加压力F,如图所示,撤去F后,m1板将做简谐运动.为了使得撤去F后,m1跳起时恰好能带起m2板,则所加压力F的最小值为?17.一个圆柱形筒,直径12 cm,高16 cm.人眼在筒侧上方某处观察,所见筒侧的深度为9 cm,当筒中装满液体时,则恰能看到筒侧的最低点.求:(1)此液体的折射率;(2)光在此液体中的传播速度.18.如图所示,S是水面波的波源,xy是挡板,S1、S2是两个狭缝(SS1=SS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1)若闭上S1,只打开S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1、S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3)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B、C、D各点中,哪些点振动最强,哪些点振动最弱?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波源和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故A正确.简谐运动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都做简谐运动,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后面的质点比前面的质点总要晚一些开始振动,但质点本身并不随波的传播而发生迁移,而且各质点的振动步调不一致,故B、C、D错误.2.【答案】B【解析】运动的电荷周围一定存在磁场,静止的电荷周围不会产生磁场,故A错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则电流周围一定存在磁场;故B正确;若是静止电荷在磁场中或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磁场平行,不受到磁场力,故C错误;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不受磁场力,故D错误.3.【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屏上P、P1、P2为依次排列的亮条纹,P为光程差为0,则P2到S1、S2的距离的差为波长的2倍,即2λ=△S;解得:,故B正确,ACD错误;4.【答案】BD【解析】画出光路图,由光路图可知,距离圆心越远越容易发生全反射,所以只有中间圆形是亮的,池底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鱼眼,交水面于O点,鱼的位置不同,O点的位置也不同.5.【答案】C【解析】根据c=λf可解得,λ=0.75×10-6m=0.75 μm.6.【答案】C【解析】由u=,可得-c=,解得u′=-c,负号说明与v方向相反.7.【答案】A【解析】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由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沿切线分力提供,即F=mg sinθsinα,A正确,B错误;摆球做类单摆运动,其周期为:T=2π=2π,C错误;摆球经过最低点时,依然存在向心加速度,所以F T>mg sinα,D错误.8.【答案】A【解析】超声波与电磁波传播时,都向外传递了能量、信息,故选项A正确;声呐发出的超声波是机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项B错误;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速度较小,在其他介质中传播时速度较大,而电磁波恰相反,故选项C错误;超声波和电磁波不是同一类波,不可能发生干涉,故选项D错误.9.【答案】D【解析】A,光波是一种横波.故A错误;B,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可以只有反射光,没有折射光.故B错误;C,当入射光的入射角为0度时,折射角也为0度,传播方向不变.故C 错误;D、光发生折射的原因是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故D正确.10.【答案】D【解析】简谐运动图象反映了振子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由图可知,甲振子的位移有时比乙振子的位移大,有时比乙振子的位移小,故A错误;根据切线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零时刻,甲、乙两振子的振动方向相反,故B错误;由a=-分析可知,前2秒内乙振子的加速度为正值,甲振子的加速度为负值,故C错误;第2秒末甲的位移等于零,通过平衡位置,速度达到其最大,乙的位移达到最大,加速度达到其最大,故D正确.11.【答案】ACD【解析】质点a做简谐运动,其回复力指向平衡位置,故其加速度一定沿y轴负方向.速度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关,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a向y轴正方向运动;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a向y 轴负方向运动.经半个周期后,质点a到了x轴下方对称点,故A、C、D项都正确.12.【答案】CD【解析】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若恒定的电场不会产生磁场,故A错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故B错误.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传播速度与波长发生变化.故C正确.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递.故D正确.13.【答案】ABCD【解析】A.据v=fλ可知,当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速减小,频率不变,所以波长一定会变短,而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时传播的速度增大,所以波长一定会变长,故A正确;B.根据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可知,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和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无关,故B正确;C.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光在干涉、衍射及折射时都可以将复合光进行分解,所以都可以发生色散.故C正确;D.泊松亮斑是光绕过障碍物产生的,属于衍射现象,全息照相利用了频率相同的激光的干涉原理,故D正确,故选A、B、C、D.14.【答案】BD【解析】太阳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都有,只有与偏振方向相同的光才能通过,当两个偏振片方向垂直时,太阳光能通过第一个偏振片,不能通过第二个偏振片,透射光强度最弱.当两个偏振片偏振方向平行时,光线能通过两个偏振片,透射光强度最强.故B、D正确,A、C错误.15.【答案】(1)A(2)②④ (每空4分)【解析】(1)为了获取单色的线光源,光源后面应放置滤光片、单缝,单缝形成的相干线光源经过双缝产生干涉现象,因此,M、N、P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滤光片、单缝、双缝,选项A正确.(2)步骤②中不应以玻璃砖的长边为尺,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界面bb′,可用大头针标注位置;或用尺顶住玻璃砖长边,移去玻璃砖,然后画直线;步骤④中应以P3、P4的连线与bb′的交点O′和aa′上的入射点O,作出玻璃砖中的光线OO′作为折射光线.16.【答案】(m1+m2)g【解析】撤去外力F后,m1将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做简谐振动,依题意当m1运动到最上端时,m2对接触面恰好无压力,故此时回复力为大小为F=(m1g+m2g)由对称性可知,当m1在最下端时,回复力大小也为F=(m1g+m2g)故所施外力大小为:F=(m1g+m2g)17.【答案】(1)(2)2.25×108m/s【解析】题中的“恰能看到”,表明人眼看到的是筒侧最低点发出的光线经界面折射后进入人眼的边界光线.由此可作出符合题意的光路图.在作图或分析计算时还可以由光路可逆原理,认为“由人眼发出的光线”折射后恰好到达筒侧最低点.根据题中的条件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sinθ2=,sinθ1=.折射率:n====.(2)传播速度:v==m/s=2.25×108m/s.18.【答案】见解析【解析】(1)只打开S2时,波源S产生的波传播到狭缝S2时,由于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于是水面波在狭缝S2处发生衍射现象,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因为SS1=SS2,所以从波源发出的水面波传播到S1、S2处时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S1、S2都打开时产生相干波,它们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一些地方振动加强,一些地方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开,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3)质点D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是振动最强点;质点B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也是振动最强点;质点A、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这两点振动最弱.。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5a576419e8b8f67d1cb969.png)
物理(选修3-4)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如图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在t=4s时,质点的()A.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B.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C.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2.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A.振荡电流i在增大B.电容器正在放电C.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3. 下列关于光的认识,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不仅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还说明了光是横波B、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工作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4.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温度计放在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B.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C .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D.若让a、b、c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5.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分离出所携带的有用信号的过程叫做()A.解调B.调频C.调幅D.调谐6.在水面下同一深处有两个点光源P、Q,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当它们发光时,在水面上看到P光照亮的水面区域大于Q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P光的频率大于Q光B.P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大于Q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C.P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光D.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光条纹间的距离小于Q光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B.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C.医院里用γ射线给病人透视D.假设有一列火车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行,车厢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
新编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检测(二)试卷及答案解析
![新编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检测(二)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d8b0c8cf84b9d529ea7a46.png)
新编人教版物理学习资料综合检测(二)第十二章机械波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上课时老师将一蜂鸣器固定在教鞭一端,然后使蜂鸣器迅速水平旋转,蜂鸣器音调竟然忽高忽低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旋转时蜂鸣器发声的频率变化了B.由于旋转,改变了同学们听到的声音频率C.蜂鸣器音调变高时,一定是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运动D.音调的忽高忽低是由波的干涉造成的【解析】旋转过程中,声源(蜂鸣器)与观察者(同学们)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蜂鸣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变,只是同学们感觉到的声音频率变化了,故A错,B对.当其远离观察者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小即音调变低,故C错.【答案】 B2.在水波槽里放两块挡板,当中留一窄缝,已知窄缝的宽度为0.5 cm,所用水波的波长为5 cm,则如图所示的衍射图样中正确的是()【解析】窄缝宽度0.5 cm明显小于水波波长5 cm,符合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且水波是以水中“某点”为中心的弧线,故只有选项C正确.【答案】 C3.(2013·全国高考)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A.2B.4C.6D.8【解析】考虑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干涉.设该同学从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移动的距离为x,则两列波传到该同学所在位置的波程差Δs=(25 m+x)-(25 m-x)=2x,因为0≤x≤10 m,则0≤Δs≤20 m,又因波长λ=5 m,则Δs为λ整数倍的位置有5个,5个位置之间有4个间隔,所以人感觉到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4次,选项B正确.【答案】 B4.(2013·重庆高考)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该列波上正好经过平衡位置的两质点相距6 m,且这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则该简谐波可能的波长为()A.4 m、6 m和8 m B.6 m、8 m和12 mC.4 m、6 m和12m D.4 m、8 m和12 m【解析】根据题意,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可能情况有:①12λ=6 m,λ=12 m②λ=6 m③32λ=6 m,λ=4 m,故选项C正确.【答案】 C5.(2014·天津高考)平衡位置处于坐标原点的波源S在y轴上振动,产生频率为50 Hz的简谐横波向x轴正、负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100 m/s.平衡位置在x轴上的P、Q两个质点随波源振动着,P、Q的x轴坐标分别为x P=3.5 m、x Q=-3 m.当S位移为负且向-y方向运动时,P、Q两质点的()A.位移方向相同、速度方向相反B.位移方向相同、速度方向相同C.位移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反D.位移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同【解析】根据波的传播情况推断出各质点的振动情况.由题意可知,此波的波长为λ=vf=10050m=2 m,x P=3.5 m=λ+34λ,当波源位移为负且向-y方向运动时,P质点位移为负,速度沿+y方向;|x Q|=3 m=λ+λ2,故Q质点位移为正,速度沿+y方向,故D正确.【答案】 D6.(2014·大纲全国卷)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解析】利用波的干涉特点解题.A.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幅相消,故实际振幅为|A1-A2|,故选项A正确;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最大,合振幅为A1+A2,但此处质点仍处于振动状态中,其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故选项B错误;C.振动减弱点和加强点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选项C错误;D.波峰与波峰相遇时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加强点的振幅大于减弱点的振幅,故选项D正确.【答案】AD7.(2013·邯郸高二检测)如图1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在x轴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且x ab=6 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图1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B.波长可能是8 mC.波速一定是6 m/sD.波速可能是2 m/s【解析】波的传播方向可能向+x或-x方向传播,A错.ab之间的距离可能是(n+14)λ或(n+34)λ,周期为4 s,波长可能为8 m,波速可能为2 m/s,C错,B、D正确.【答案】BD8.(2014·河南豫北联考)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发出的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2,其波速为5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此时P(-2 m ,0 cm)、Q(2 m ,0 cm)两点运动方向相同B .再经过0.5 s 质点N 刚好在(-5 m ,20 cm)位置C .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3 HzD .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解析】 由同侧法可得P 、Q 两点振动方向均为y 轴负方向,所以A 正确.由题图知λ=2 m ,由v =λT 得T =λv =0.4 s ,所以t =0.5 s =114T 时,由平移法可得波再传播114λ,N 处于波峰,B 项正确.因该波的频率f =1T =2.5 Hz ,所以频率为3 Hz 的横波不满足干涉条件,C 错误.因波源振动一个周期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故波的频率必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D 错误.【答案】 A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9.(8分)如图3所示为S1、S2两个相干波源产生的干涉图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两列波的振幅都为10 cm,则图示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垂直于纸面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P点的振幅为________ cm.图3【答案】向下2010.(10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4所示,介质中质点P、Q分别位于x=2 m、x=4 m处.从t=0时刻开始计时,当t=15 s时质点Q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图4(1)求波速;(2)写出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解析】(1)设简谐横波的波速为v,波长为λ,周期为T,由图象知,λ=4 m.由题意知t=3T+34T ①v=λT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v=1 m/s.(2)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2 sin(0.5 πt) m.【答案】(1)1 m/s(2)y=0.2 sin(0.5 πt) m11.(10分)(2014·保定检测)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如图5所示,已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2=0.7 s末时,质点P刚好出现第二次波峰,试求:图5(1)波速v;(2)x 坐标为6 m 的Q 点第一次出现波谷的时刻t 3.【解析】 (1)设该波周期为T ,则T +34T =0.7 T =0.4 (s), 故v =λT =20.4=5 (m/s).(2)当t =0时刻,x 坐标为2 m 处在波谷平移到Q 点时,Q 点第一次出现波谷.t =Δx/v =4/5=0.8 (s). 【答案】 (1)5 m/s (2)0.8 s12.(12分)(2013·昆明高二检测)P 、Q 是一列简谐横波中的质点,相距30 m ,各自的振动图象如图6所示.图6(1)此列波的频率f 为多大?(2)如果P 比Q 离波源近,且P 与Q 间距离小于1个波长,那么波长λ为多大?波速v 为多大? 【解析】 (1)由图象可知周期T 为4 s ,所以频率 f =1T =14 Hz =0.25 Hz.(2)如果P比Q离波源近,且P与Q间距离小于1个波长,那么应该有:34λ=30 m,所以λ=40 m,波速为:v=λT=10 m/s.【答案】(1)0.25 Hz(2)40 m10 m/s13.(12分)如图7中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t2=0.5 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符合:3T<t2-t1<4T.问:图7(1)若波速向右,波速多大?(2)若波速向左,波速多大?(3)若波速大小为74 m/s,波速方向如何?【解析】由题图知λ=8 m,已知3T<t2-t1<4T.(1)当波向右传播时,波传播距离s=(3λ+3) m=(3×8+3) m=27 m,v=st=270.5m/s=54 m/s.(2)当波向左传播时,波传播距离s=(3λ+5) m=(3×8+5) m=29 m.v=st=290.5m/s=58 m/s.(3)s=vt=74×0.5 m=37 m.因为s=37 m=(4λ+5) m,所以波向左传播.【答案】(1)54 m/s(2)58 m/s(3)向左。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综合测试(全册)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综合测试(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5b25f0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7.png)
选修3-4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56分)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简谐运动中回复力总指向平衡位置;B.太阳光是偏振光;C.电磁波是横波,它的传播不须要介质;D.家电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的遥感。
2、依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的电场肯定产生改变的磁场B.匀称改变的电场肯定产生匀称改变的磁场C.稳定的电场肯定产生稳定的磁场D.周期性改变的电场肯定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改变的磁场3、一列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已知水中声速较大,则( )A.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小B.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大C.声波频率变小,波长变大D.声波频率变大,波长不变4、如图所示,在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悬挂有 a、b、c、d、e五个单摆,让a摆略偏离平衡位置后无初速释放,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振动;接着其余各摆也起先振动。
下列关于其余各摆说法中正确的有()A.各摆均做自由振动B. c摆的振幅最大C.摆长与a相差越大的,振幅越小D.各摆的振动周期与a摆相同5、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肯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侧是红色光,b侧是紫色光B.在真空中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C .三棱镜对a 侧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侧光的折射率D .在三棱镜中a 侧光的传播速率大于b 侧光的传播速率6、如图所示,表示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其波速是8m/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波的周期为0.5s B .该波的振幅是5mC .从这一时刻起先经过1.75s ,质点a 经过的路程是70cmD . 从这一刻起先经过1.75s ,质点a 向右移动的距离为14m 7、一束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行玻璃砖上,穿过玻璃砖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 、b 两束平行单色光,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45b6acc22bcd127ff0c66.png)
一选择题1. 如图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r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在匸4S时,质点的A. 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B. 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C.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2.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0C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A. 振荡电流,在增大B.电容器正在放电C.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3. 下列关于光的认识,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不仅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还说明了光是横波B、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舶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工作的D、扌白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4. 如图所示,一细朿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 b、c 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温度计放在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B. 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宜,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
C. 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D. 若让a、b、c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5. 从接收到的髙频振荡电流中分离出所携带的有用信号的过程叫做A.解调B.调频C.调幅D.调谐6. 在水而下同一深处有两个点光源几Q,能发岀不同颜色的光。
当它们发光时,在水而上看到P光照亮的水而区域大于Q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P光的频率大于Q光B. P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大于Q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C. P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光D. 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光条纹间的距离小于Q光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而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B. 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y射线C. 医院里用y射线给病人透视D. 假设有一列火车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行,车厢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综合 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综合 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7fd16fe87101f69e3195a7.png)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综合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双缝到屏的距离l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Δx.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A. v=B. v=C. v=D. v=2.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对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现在A,B,C,D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图所示的四组插针结果.从图看,测量结果准确度最高的是()3.一质点作简谐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t=4 s时,质点的()A.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B.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C.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D.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4.微波是()A.一种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B.一种电磁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C.一种机械波,其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D.一种电磁波,比可见光更容易产生衍射现象5.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研究表明,如果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的固有频率约为5 Hz.当工人操作风镐、风铲、铆钉机等振动机械时,操作者在水平方向将做受迫振动.在这种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者的实际振动频率等于他自身的固有频率B.操作者的实际振动频率等于机械的振动频率C.为了保证操作者的安全,振动机械的频率应尽量接近人的固有频率D.为了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应尽量提高操作者的固有频率6.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由20 g增加为40 g,摆球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角度由4°减为2°,则单摆振动的()A.频率不变,振幅不变B.频率不变,振幅改变C.频率改变,振幅不变D.频率改变,振幅改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里常用红外线杀菌消毒B.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C.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D.医生用彩超检查器官的病变是利用多普勒效应8.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不仅会影响通信,威胁卫星,而且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A.波长较短的可见光B.波长较长的可见光C.波长较短的紫外线D.波长较长的红外9.在下列各电器中,属于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是()A.打印机B.有线电话C.手机D. VCD播放机10.一束红、紫两色的混合光,从某种液体射向空气,当研究在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图中的()11.如图所示,按照狭义相对论的观点,火箭A是迎着光飞行的,火箭B是“追赶”着光飞行的,若火箭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则两火箭上的观察者测出的光速分别为()A.c+v c-vB.c-v c+vC.c cD.无法确定12.下列图中属于双缝干涉图象的是()A.B.C.D.13.在LC回路中发生电磁振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的某一极板,从带最多的正电荷放电到这一极板充满负电荷为止,这一段时间为一个周期B.当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回路中的电流为零C.提高充电电压,极板上带更多的电荷时,能使振荡周期变大D.要提高振荡频率,可减小电容器极板间的正对面积14.如图所示,把两偏振片ab叠放在一起,隔着偏振片观察白炽灯发出的自然光.将离光源近的偏振片a固定,缓慢转动偏振片b,直到看到透射光最强.然后,在这一位置将b转过90°,这时透射光最弱,几乎为零.如果在ab间再随意插一片偏振片c,则()A.透射光为零B.可能有部分光透过C.透射光变为最强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发生15.如图所示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的条纹图样,甲图为用绿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为中央亮条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https://img.taocdn.com/s3/m/c40eca2df90f76c660371abc.png)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综合水平测试(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测平凸透镜磨制得是否符合要求的装置。
/是被检测的平凸透镜,〃是具有一定曲率的标准件。
若二者完 全吻合,则看不到圆环状干涉条纹,若不完全吻合,即二者间有一层 空气膜时,则可观察到圆环干涉条纹,实验时单色光从正上方入射, 那么所观察到的圆环状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产生的()A.平凸透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C.空气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D.标准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解析:由薄膜干涉原理可知选项C 正确。
答案:C2. 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磁波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又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频率和波长的乘积是一个恒量D.振荡电路的频率越低,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解析: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而稳定的磁场不能再产 生电场,也就不能产生电磁波,B 是不正确的;振荡电路的频率越高, 发射电磁波的效率越高,D是不正确的。
平凸透镜的上表面和空气膜的上表只要有变化的电场,就一定能产生电磁波答案:BD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 nm 的光,在距双缝1.00 m 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
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 cm,则双缝的间距为() 解析:本题考查双缝干涉条纹间距离公式。
双缝干涉相邻条纹间 距 Ax=^,则 ^=^=1.68X10_4m, C 正确。
答案:C 4.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振子,弹簧形变的最大限度为20 cm,图示P 位置是弹簧振子处于自然伸长的位置,若将振子 m 向右拉动5 cm 后由静止释放,经0.5 s 振子加第一次回到P 位置, 关于该弹簧振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n/WWWW ?pA ・该弹簧振子的振动频率为1 HzB ・若向右拉动10 cm 后由静止释放,经1.0 s 振子加第一次回 到P 位置C. 若向左推动8 cm 后由静止释放,加两次经过P 位置的时间 间隔是2 sD. 在P 位置给振子m 任意一个向左或向右的初速度,只要位 移不超过20 cm ,总是经0・5s 速度就降为0A ・ 2.06X10_7mC ・ 1.68X10—4B ・ 2・06X1()T m D ・l ・68X10 3皿解析:由题意得,该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为F=0.5X4s = 2s,故/=0.5 Hz,选项A错误;T=2 s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无关,将振子向右拉动10 cm后由静止释放,经~T=0.5 s振子m第一次回到P 位置,选项B错误;振子加连续两次经过尸位置的时间间隔是半个周期,是Is,选项C错误;在P位置给振子加任意一个向左或向右的初速度,只要位移不超过20 cm,总是经|r=0.5s到达最大位移处,速度就降为0,选项D正确。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章末综合测评 章末综合测评3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章末综合测评 章末综合测评3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16e5092af90242a895e538.png)
章末综合测评(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5个选项中,有3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1.一束单色光从真空斜射向某种介质的表面,光路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号:23570125】图1A.此介质的折射率等于15B.此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当光线从介质射向真空中时,入射角大于45°时可发生全反射现象D.当光线从介质射向真空中时,入射角小于30°时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E.光进入介质时波长变短【解析】==,选项A错、B对.当光线从介质中射向真空中时,随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当折射角等于90°时,即发生全反射,此时入射角为,则有==解得=45°,即入射角大于等于45°时发生全反射现象,选项对D错.因进入介质后光速变小,而频率不变,故E对.【答案】BE2.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 )【解析】由折射定律可知,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能发生全反射,由此判断A、正确;B、E图中光从空气射到玻璃砖表面,应有折射光线,B错误,E正确;据光路可逆原可知D错误.【答案】AE3.一束单色光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A.速度变慢B.波长变短.频率增高D.波长变长E.频率不变【解析】单色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根据v=知,光的速度v变慢,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频率不变,根据v=λf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波长变短.【答案】ABE4 如图2所示,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b两束光线.则( ) 【导号:23570126】图2A.在玻璃中,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真空中,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玻璃砖对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D .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首先消失E .分别用、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解析】 通过光路图可看出,折射后光的偏折程度大于b 光的偏折程度,玻璃砖对光的折射率大于b 光的折射率,选项错误.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选项B 正确.由=c v 知,在玻璃中,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选项A 正确.入射角增大时,折射率大的光线首先发生全反射,光首先消失,选项D 正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根据Δ=L dλ得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选项E 错误.【答案】 ABD5如图3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 ,若用1和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 .1<2B .为蓝光,b 为红光.1>2D .为红光,b 为蓝光E .、b 两种光在三棱镜中的速度不同【解析】 由题图可知,b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答案】 ABE6.关于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B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不可能发生全反射.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D.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E.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解析】根据光的性质、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光的折射、光的干涉解决问题.在介质中,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光随着频率的增大,其折射率也增大,根据v=c知,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慢,选项A错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才可能发生全反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不会发生全反射,选项B正确.在岸边观察水中的鱼,视深′=,故视深′小于鱼的实际深度,选项正确;蓝光比红光的波长短,由干涉条纹宽度Δ=dλ知,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比蓝光的宽,选项D正确.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选项E错误.【答案】BD7.某习小组在探究三棱镜对光的色散的实验中,用一束含有两种A、B不同颜色的光束以一定的角度从三棱镜的一边射入,并从另一面射出,如图4所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导号:23570127】图4A.在同种介质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B.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同样的介质,A光的折射角比B光的小.A、B两种光在水中的速度一样大D.A、B两种光从相同的介质入射到空气中,逐渐增大入射角,B光先发生全反射E.A光比B光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解析】由图可知,B光折射率较大,B光的频率大.同种介质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选项A、E正确;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同样的介质,A光的折射角比B光的大,选项B错误;A、B两种光在水中的速度,A光较大,选项错误;由于B光的折射率较大,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较小,A、B两种光从相同的介质入射到空气中,逐渐增大入射角,B光先发生全反射,选项D正确.【答案】ADE8如图5所示,一束色光从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射入玻璃,穿过玻璃后从侧面射出,变为、b两束单色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5A.玻璃对光的折射率较大B.在玻璃中b光的波长比光短.在玻璃中b光传播速度比光大D.减小入射角,、b光线有可能消失E.减小入射角,先消失的是b光【解析】由题图可知折射率<b,则ν<νb,又由=cv得,v>v b,综上得λb<λ,故A、错误,B正确;减小入射角,由几何关系可知在玻璃内的入射角变大,可能发生全反射.、b都可能消失且先消失的是b光,D、E正确.【答案】BDE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2分)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中央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示如图6甲所示.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3条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示如图6乙所示.已知双缝间距d=15 ,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 ,则甲图所示读为________,乙图所示读为_______被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 【导号:23570128】图6 【解析】图甲读为1130 ,图乙读为1760亮条纹间距Δ=1760-11303=021由公式Δ=Ldλ得:λ=dΔL=15×10-3×021×10-3100=315×10-7【答案】1130 1760 315×10-710.(12分)如图7甲所示为光实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它的________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两点,如图7乙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________(填“d”或“”)点得到的值较小,用________(填“d”或“”)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甲乙图7【解析】实验用的光玻璃砖的光面不能用手接触,以防止损坏其光面.如图所示,连接cd、c并延长分别交玻璃砖于O1、O2点,并连接OO1、OO2,入射角相同,折射角∠O′OO2<∠O′OO1,由=r得,折射角越大的,求得的折射率越小.由图可得,c与b近似平行,故用点得到的误差小.【答案】光d11.(14分)如图8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截面图,圆弧D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的圆周,圆心为O ,光线从AB 面上的某点入射,入射角θ=45°,它进入棱镜后恰好以临界角射在B 面上的O 点.图8(1)画出光线由AB 面进入棱镜且从D 弧面射出的光路图;(2)求该棱镜的折射率;(3)求光线在该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0×108 /).【解析】 (1)光路如图所示(2)光线在B 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1在AB 界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θ2=90°-由折射定律: θ1 θ2=,θ1=θ=45° 由以上几式解得=62(3)光速v =c=6×108 /【答案】 (1)见解析 (2)62 (3)6×108 / 12.(14分)图9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的示意图,ABDE 为五棱镜的一个截面,AB ⊥B 光线垂直AB 射入,分别在D 和EA 上发生反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B 射出.若两次反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是多少?(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表示) 【导号:23570129】图9【解析】 光线在棱镜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反射定律和题设条件,得4α=90°所以入射角α=225°根据全反射规律, =1故 225°≥1所以≥1 225°,即折射率的最小值为1225°【答案】 1225°。
最新届高三物理选修3-4专题训练(带解析)
![最新届高三物理选修3-4专题训练(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a71aa731b765ce04081491.png)
一、多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1.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的点的位移有时可能比振动减弱的点的位移小B. 单摆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则外力的频率越大,单摆的振幅也越大C. 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激光衍射的原理D. 频率为v的激光束射向高速迎面而来的卫星,卫星接收到的激光的频率大于vE. 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B.紫外线比紫光更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C.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D. 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E. 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图甲所示的条纹,仅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后,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条纹3.如图所示,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1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此刻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
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列波相遇后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B. 质点M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C. 甲波源的振动频率为1.25Hz D. 1s内乙波源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0.2m E. 在t=2s时刻,质点Q的纵坐标为2c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某学生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处理数据时计算得到的数值偏大些,可能是测量摆长时误加了小球直径B. 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频率将发生改变C. 蝙蝠是利用超声脉冲导航的,当它飞向某一墙壁时,接收到的脉冲频率大于它发出的频率D. 紫外线比紫光更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E. 光纤通信及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5.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6m处的质点A,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48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 32A. 波源的起振方向是向上B. 从t=0时刻起再经过0.5s时间质点B第一次出现波峰C. 在t=0时刻起到质点B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内质点A经过的路程是24cmD. 从t=0时刻起再经过0.35s时间质点B开始起振E. 当质点B开始起振时,质点A此时刚好在波谷6.两列简谐波的振幅都是20cm,传播速度大小相同,实线波的频率为2Hz,沿x轴正方向传播,虚线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在如图所示区域相遇,则()A. 此两列简谐波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象B. 虚线波的周期是0.75sC.平衡位置为x=8.5cm处的质点此时刻位移y=20cm D. 平衡位置为x=6cm的质点此时刻速度为正向最大E. 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0.25s ,平衡位置为x =4cm处的质点的加速度a=07.从坐标原点O产生的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t=0时刻波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波刚好传播到M点,x=1m的质点P的位移为10cm,再经△t=0.1s,质点P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质点N坐标x=−81m(图中未画出),则()A. 波源的起振周期为1.2sB. 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下C. 波速为8m/sD.若观察者从M点以2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移动,则观察者接受到波的频率变大E. 从t=0时刻起,当质点N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时,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5.2m8.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B. 该波的波速大小为1 m/sC. 经过0.3 s,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0.3 mD. A、B两点的速度有可能相同E. 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0.4Hz9.一列简谐横波在t=ls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b、c分别为介质中的三个质点,其平衡位置分别为x a=0.5m、x b=2.0m、x c=3.5m。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https://img.taocdn.com/s3/m/72d3d637856a561253d36fd7.png)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第十一章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一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在0.1-0.15 s这段时间内()A.加速度增大,速度变小,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增大,速度变小,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减小,速度变大,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反D.加速度减小,速度变大,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同解析:由图象可知,在r=0.1 s时,质点位于平衡位置,r=0.15 s时,质点到达负向最大位移处,因此在戶0.1〜0.15 s 这段吋间内,质点刚好处于由平衡位置向负向最大位移处运动的过程中,其位移为负值,且数值增大,速度逐渐减小,而加速度逐渐增大,为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故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因此选项B正确。
答案:B2•做简谐运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來的*,则单摆振动的()A.频率、振幅都不变B.频率、振幅都改变C.频率不变,振幅改变D.频率改变,振幅不变解析:单摆振动的频率与摆长和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与质量、振幅大小无关,题中单摆振动的频率不变;单摆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振子在平衡位置的动能等于其在最大位移处的势能,因此,题中单摆的振幅改变, 选项C正确。
答案:C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如图所示),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6次。
鸟飞走后,他把50g的祛码挂在P处,发现树枝在10 s内上下振动了12次。
将50 g的磁码换成500 g的舷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 s 内上下振动了6次。
试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A.50 gB.200 gC.500 gD.550 g解析:由题意,加i=50 g时,7]=^ s=| s;加2=500 g时込干s=| s,可见质量tn越大,周期T也越大。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模块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模块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doc](https://img.taocdn.com/s3/m/efe2e1a0fe4733687f21aae9.png)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模块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模块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的是()A.雨后出现彩虹B.通过一个狭缝观察曰光灯可看到彩色条纹C.海市蜃楼现象D.日光照射在肥皂膜上出现彩色条纹答案B2.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B.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D.光在真空屮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屮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解析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故电磁波能发生衍射现象,A错误;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的红外线脉冲信号遥控电视机的,B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天体相对地球运动时,我们接收到来自天体的电磁波频率发生变化,根据其变化可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C正确;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定值,在任何惯性系屮测岀的数值应相同,D错误.答案C3.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分析其后的传播形式可知()A.折射现象的出现表明光是纵波B.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0.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总是不同的D.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屮的传播速度不同解析光是横波,选项A错误;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光发生全反射时,光只有入射光和反射光, 选项B 错误;当光以零入射角入射时,入射光与折射光传播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选项D IE确. 答案D4.如图1所示的4幅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幅图中从左到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mu limn IIIIIIH muA.红黄蓝紫B.红紫蓝黄C.蓝紫红黄D.蓝黄红紫解析双缝干涉条纹平行等距,且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而红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故第一幅图为红光,第三幅图为蓝光;又由于黄光波长比紫光波长大,故第四幅图为黄光的衍射图样,第二幅为紫光的衍射图样.答案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朿从水屮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明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C.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D.根据相对论可知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解析由于绿光的临界角小于红光的临界角,因此增大入射角,绿光先达到临界角,先发生全反射,A 正确;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时,出现亮纹,而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纹,因此明、暗条纹位置是确定的,B错误;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和电磁波理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C错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吋空相对性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D正确. 答案AD6.在透明均匀介质内有一球状空气泡,一束包含日、方两种单色光的细光束从介质射入气泡,力为入射点,之后日、〃光分别从G 〃点射向介质,如图2所示.己知M点的入射角为30°,介质对耳光的折射率/7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日光射出空气泡后相对于射入空气泡前的偏向角为30°B.在该介质中,光传播速度vAvbC.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C>G,D.不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时,屏上相邻两干涉条纹的I'可距xAx,,解析光线在力点的入射角为几折射角分别为扁、弘由折射定律丄=巴丄丄得:sin n s i n r v sin 30°=专,得门=45°,根据光路可逆性和儿何知识可知,曰光线从C点射出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等于畀点折射角时和入射角,则偏向角为〃=2(几一/)=2X(45°—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B .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C .声波是横波D .纵波传播时,媒质中的各质点将随波的传播一直向前移动 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 B .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C .质点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不一定相同,速度也不一定相同D .质点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3.如图所示演示装置,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着5个单摆,其中A 、D 摆长相同,先使 A 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可以发现( ) A .各摆摆动的周期均与A 摆相同 B .B 摆振动的周期最短 C .C 摆振动的周期最长 D .D 摆的振幅最大4.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此时x =8 m 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4.5 s ( ) A .x =4 m 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B .x =2 m 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C .x =0处质点一定有负向最大加速度 D .x =6 m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5.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 =0时的波动图象,图乙为该波中x=2m 处质点P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4m/s ;B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再过0.5s ,P 点的动能最大;D .再过2.5s ,P 点振动路程为1.8cm 。
6.如图所示,S 1、S 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
关于图中所标的a 、b 、c 、d 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质点振动最强,d 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d 质点振动都最强t /sy /cm-0.2O 0.2 0.51.01.5x /my /cm-0.2O 0.2 24 6P甲乙0 2 -22 468 10 12x/my/cm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7.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a)所示。
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
则该波的()A.周期为△t,波长为8LB.周期为23△t ,波长为8LC.周期为23△t,波速为12Lt∆D.周期为△t,波速为8Lt∆8.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的回波来探测目标方向和距离的一种装置,雷达的天线犹如喊话筒,能使电脉冲的能量集中向某一方向发射;接收机的作用则与人耳相仿,用以接收雷达发射机所发出电脉冲的回波。
测速雷达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可由回波的频率改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雷达发射的是不连续的电磁波B.雷达用的是微波波段的无线电波C.目标离雷达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信号频率D.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信号频率9.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图9中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A.a、c B.b、c C.a、d D.b、d10.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 以表彰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可以提供大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服务.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高质量的宽带光纤通信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B.光纤通信利用光作为载体来传递信号C.目前广泛应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a b c dD.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11.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 、b 。
已知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
下列哪个光路图可能是正确的?( )12.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60,90abc bac。
一平行细光束从O 点沿垂直于bc 面的方向射入棱镜。
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2,若不考试原入射光在bc 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A .从ab 面射出B .从ac 面射出C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斜交D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垂直二、填空题:13.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使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025cm 。
实验时,首先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_________和________竖直且互相平行。
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 )观察第一条亮纹的位置如图(a )所示,第五条亮纹位置如图(b )所示,测出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00cm ,则待测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nm 。
三、计算题:14.一列横波的波源在图7中的坐标原点O 处,经过0.4 s ,振动从O 点向右传播20 cm ,P 点离O 点的距离是80 cm .求: (1)P 点起振时的速度方向如何?(2)该波从原点向右传播时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 质点P 第一次到达波峰?(保留一位小数)15.已知在t 1时刻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时刻t 2光滤光单双遮光屏b cao该波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t 2-t 1 = 0.02s 。
求:⑴该波可能的传播速度。
⑵若已知T< t 2-t 1<2T ,且图 中P 质点在t 1时刻的即时速度 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
⑶若0.01s<T<0.02s ,且从t1时刻起,图中Q 质点比R 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求可能的波速。
16. 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为R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射向一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 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已知玻璃半球的半径为R ,屏幕S 到球心的距离为d (d>3R ),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玻璃对该光的折射率为n ,求屏幕上被照亮区域的半径。
1.用临界角为42°的玻璃制成的三棱镜ABC ,∠B=15°,∠C=90°,一束光线垂直AC 面射入,如图它在棱镜内发生全反射的次数为 [ ]A .2次B .3次C .4次D .5次4.如题20图所示,空气中在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 的扇形OAB ,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 上,OB 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 上的光,则AB 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A16R π B 14R π C 13R π D 512R π 5.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 ,A ∠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 边的方向射到AB 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 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A 、62B 、2 C 、32D 、3 7..如图是一个1/4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 、F 、G 、H 将半径OM 分成5等份,虚线EE 1、FF 1、GG 1、HH 1平行于半径ON,ON 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 =5/3,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A.不能从圆孤1NF 射出B.只能从圆孤1NG 射出C.能从圆孤11G H 射出D.能从圆孤1H M 射出10.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A=30o ,斜边AB =a 。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 =。
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o 的入射角从AC 边的中点M 射入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来路返回的情况)。
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 解析:本题考查简谐运动的基本运动特征。
如图所示,设质点在A 、B 之间振动,0点是它的平衡位置,并设向右为正在质点由O 向A 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是以平衡位置0为起点的,故其位移为负值;而质点向左运动,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速度也为负值。
质点在通过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回复力为零,加速度为零,但速度最大。
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可正可负,由F =-kx 知,x 相同,F 相同,再由F =ma 知,a 相同,但振子在该点的速度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3.AD 解析:本题考查受迫振动的特点。
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的质点达到共振。
当图中的A 摆摆动后,由于A 摆是悬于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A 摆摆动对水平绳有周期性的力的作用,使得悬于同一根绳上的其他各摆均做受迫振动,且周期均等于A 摆振动的周期。
而D 摆的摆长与A 摆的摆长相等,D 摆发生共振,其振幅最大。
4.AC 5.AC 6:BC7.【解析】 由图所示,知运动时间3/2t T ∆=,波长为8L ,故2/3T t =∆,波速/12/V T L t λ==∆【答案】BC 8.ABDA O B9.【解析】单缝衍射的条纹是不等间距,中央亮纹又宽又亮【答案】D 10.BC 11.B 12:BD 二、填空题:13.光源 滤光片 单缝 双缝 594 三、计算题:14.(1)向下 (2)1.9s15.⑴向右传播 v= 100(3n+1)m/s (n=0,1,2,…) 向左传播v=100(3n+2)m/s (n=0,1,2,…)⑵ v=500m/s ⑶ v=100m/s16.【解析】光恰要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线射到屏幕S 上的 E 点到亮区中心O ′的距离r ,就是所求最大半径, 设临界角为C ,如图所示n C 1sin =…………① 又CROF cos = …………②C OF d E O cot )(-=' ………… 解得nR n d E O r --⋅='=12 …………④4答案:B【解析】根据折射定律,rsin 45sin 2︒=可得光进入玻璃后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过O 的光线垂直入射到AB 界面上点C 射出,C 到B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越接近A 的光线入射到AB 界面上时的入射角越大,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越大,根据临界角公式21sin =C得临界角为45°,如果AB 界面上的临界点为D ,此光线在AO 界面上点E 入射,在三角形ODE 中可求得OD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0°-(120°+45°)=15°,所以A 到D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