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性质探究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导学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课题: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 能区分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和整理相关信息,尝试用化学知识认识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及判断表现出了物质的什么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变化的区分体会学习化学的有用性,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体会学习化学的有趣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学习难点:理解物理、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 _________ 、_____ 、_____ 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2、物理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3、我们将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等。
由于当 __________ 发生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_________ 。
4、我们在生活中了解了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醇(俗称酒精)可作_____ ,石墨可用于____________ 。
说明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决定的,同时物质的用途又可以反映出物质的课内探究一、知识链接1、情境导入: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等小实验,思考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2、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们怎样认识区分我们身边的变化呢?3、在上述那些变化中能表现出物质的哪些固有属性?我们该如何认识物质的性质?二、自主探究1、自主探究a.观察你身边的这些变化并注明类别天然气燃烧,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煤燃烧,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锯条、小刀生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 )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 屋内酒香弥漫( )食品腐烂变质( )刮风时树木折断()b.观察描述下列物质的性质并判断是物性还是化性。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导学案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共价键的本质、特征和类型,理解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含义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掌握分子的立体构型,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
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特征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本质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2)方向性:共价键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
3、共价键的类型(1)σ键: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可沿键轴自由旋转。
(2)π键: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不能沿键轴自由旋转。
键参数(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 1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键角:在多原子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价层电子对: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
(2)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孤电子对数=(a xb)/ 2其中,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3)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2 对:直线形3 对:平面三角形4 对:四面体形5 对:三角双锥形6 对:八面体形(3)分子的立体构型略去孤电子对,得到分子的实际立体构型。
2、杂化轨道理论(1)杂化轨道的概念:原子在形成分子时,为了增强成键能力,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的一组新的原子轨道。
(2)杂化轨道的类型sp 杂化:直线形sp²杂化:平面三角形sp³杂化:四面体形(三)分子间作用力1、范德华力(1)特点: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能小 1 2 个数量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并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明确物质用途对应的性质,能判断该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1.通过课本实验学习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课本实验学习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1.能正确理解概念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正确理解概念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导学】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有些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有些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例 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凭借聪明才智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侯氏制碱B. 蚕丝纺织C. 火药应用D. 粮食酿酒例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钢铁生锈C. 汽油挥发D.矿石粉碎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物质的有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而有些性质则需要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叫作化学性质,如;叫作物理性质,如。
例3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挥发性B. 溶解性C. 可燃性D. 导电性例 4 汽油是生活中一种常用的燃料,下列关于汽油的某些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 用火柴点燃汽油能燃烧,这属于物理性质B. 将汽油滴在水中,发现油滴漂浮在水面,这是化学性质C. 将一瓶汽油敞口放置在房间里,不一会儿在房间的任何角落都会闻到汽油的味道,这是物理性质D. 加油站不能接打电话,是因为汽油具有挥发性,这是一种化学性质【夯实训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 窗户玻璃破碎(化学变化)B. 天然气燃烧(化学变化)C. 食物发霉(物理变化)D. 汽油挥发(化学变化)2.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春风化雨B. 火上浇油C. 叶落知秋D. 滴水成冰3. 加热某种固体由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 是化学变化B. 是物理变化C. 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D. 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4. 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 “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资B. “新物质”是指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 “新物质”是指物理性质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D. “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 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 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C.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D. 二者没啥关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 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 极难溶于水C. 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 具有可燃性2. 疫情期间,广大师生坚持“停课不停学”,老师充分利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给同学们上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件段:回顾知识1.化学的定义2. ,是人类最早的化学现象。
3.到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种,而组成他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却只有种。
4.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二氧化碳、水、氧气第二阶段:学习新知预习导学:1.物理变化是指变化。
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常伴有、、、、等现象。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中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即能表现出来。
例如、、、、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
4.记住如下元素的符号:碳C 氢H 氧O 氮N 氯Cl 硫S 磷P 钾K 钙Ca 钠Na镁Mg 铝Al 锌Zn 铁Fe学习研讨:实验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物质成分变化前变化后实验1:水加热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㈠、物理变化1、概念: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物质成分变化前变化后实验3胆矾+氢氧化钠实验4:石灰石+盐酸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㈡、化学变化1.概念: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二、物质的性质㈠、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蜡烛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导学案 探究型实验
导学案第一轮总印第版高三化学曹丽霞综合实验(一)——探究型实验题(2课时)热点一未知产物及物质性质的探究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
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猜测要全面;(2)熟记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典例] 审题指导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铁架台等夹持仪器略)探究氧化铁与乙醇的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
联想:乙醇的催化氧化。
(1)用2%的CuSO4溶液和10%的NaOH溶液配制Cu(OH)2悬浊液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制Cu(OH)2悬浊液与醛基的反应需要碱性条件。
(2)为快速得到乙醇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若实验时小试管中的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a。
取下小试管b.移去酒精灯c.将导管从乳胶管中取下d.以上都可以①升高温度可加速乙醇的挥发.②若液体倒吸入加热的反应管,可能会造成反应管炸裂,取下小试管已无济于事,因“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3)如图实验,观察到红色的Fe2O3全部变为黑色固体M,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
取下小试管,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为了检验M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①M能被磁铁吸引;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未观察到有气体生成;②经检验溶液中有铁离子和亚铁离子,检验铁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溶液含有亚铁离子的方法是。
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
a。
M中一定有+3价和+2价铁,不能确定是否有0价铁b.M中一定有+3价和0价铁,无+2价铁c.M中一定有+3价铁,0价和+2价铁至少有一种破题关键分析黑色固体(M)可能的成分,铁的氧化物Fe3O4、FeO和铁粉均为黑色,Fe3O4中既有+3价铁又有+2价铁,且具有磁性,Fe3+能溶解单质铁.易错警示已知溶液中有Fe3+,检验Fe2+不能用KSCN溶液。
初二物理物质性质实验课教案2
初二物理物质性质实验课教案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描述物质的密度、热膨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表现差异性。
3.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及清洗实验工具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密度的实验设计及过程1.实验目标:了解密度定义及测定方法,并实验验证不同材质物质之间的密度差异。
2.实验材料:密度杯、各种不同密度的材质(如木块、铁块、塑料、香皂等)3.实验过程:① 用密度杯分别测定不同材质的密度,记录测得的数据。
② 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各种材质的密度,并进行比较。
③ 通过材质密度数据的比较来了解不同材质物质的性质特点。
二、热膨胀系数的实验设计及过程1.实验目标:了解热膨胀系数的定义及测定方法,并实验验证不同材质物质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
2.实验材料:热源(热水)、细长的不同材质(如金属棒,木棒等)。
3.实验过程:① 首先将不同材质的细长棒放入热源中,并分别记录下初始长度。
② 将细长棒慢慢拿出热源,然后记录棒的长度变化。
③ 计算计算出各种材质的热膨胀系数,并进行比较。
④ 通过材质热膨胀系数差异的比较来认识不同性质的材料的特点。
三、导热系数的实验设计及过程1.实验目标:了解导热系数的定义及测定方法,并实验验证不同材质物质之间的导热系数差异。
2.实验材料:各种导体材质(金属线,塑料线等),热源(火源)。
3.实验过程:① 将各种导体材质加热,记录下初始温度。
② 记录材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计算各种材质导热系数。
③ 通过材质导热系数的比较来了解不同材质物质的性质特点。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的三大步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材质之间的密度、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差异。
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物理知识。
自己操作实验器材,能够直观地观察出不同实验物质的特殊性质,增强了同学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对于其日后的学习,正是一个开端。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导学案设计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以氯气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2.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氯气、次氯酸、次氯酸盐等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复习回顾】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哪些?2、在钠的性质研究中,你用到了哪些方法?具体怎么研究的?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二、氯气的性质【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观察【实验1】、【实验2】,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即时巩固】1.氯气可用来消灭田鼠,为此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溶解于水A.②③ B.③④C.①②③ D.③④⑤【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看,氯、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比较多,(填容易或较难)得到电子成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氧气与氯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你认为氯气可能具有什么性质?你希望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实验验证】观察【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填写下表。
【归纳总结】2、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气与金属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下同)(2)与非金属反应【问题思考】已知铁有+2、+3价,铜有+1、+2价,总结氯气与可变价态的金属反应规律。
【即时巩固】2.张老师做关于氯气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是:观察到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判断张老师做的实验是()A.铜丝在氯气中燃烧B.钠在氯气中燃烧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氯气与铁反应【发现新问题,进一步研究】氯气能溶于水,所得氯水在密闭容器中颜色变浅,这是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的缘故吗?【活动探究】请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氯气能与水反应实验方案,预测现象,并完成实验。
实验用品:氯水、镁条、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银溶液、红纸条、试管、胶头滴管、砂纸、烧杯、导管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释与结论】氯气能与水反应么?你是如何确定的?尝试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阅读】P6~P7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化学变化,颇有特征;新的物质,伴随而生;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奇异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1~310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
化学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
化学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气味、形状、状况等。
2. 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水的无色、透明等。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总结物质性质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颜色:有色物质和无色物质。
2. 物质的气味:有味物质和无味物质。
3. 物质的形状: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
4. 物质的状况: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展示物质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好奇心。
二、探究: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描述它们的颜色、气味、形状和状况等性质,并总结规律。
三、实验:进行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的性质,如水的无色、透明性质,铁钉的固体状况等。
四、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物质的性质,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五、拓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物质的性质,拓展知识面。
六、练习:设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程度。
七、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周围的物质,描述它们的性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不同性质,在观察、描述和总结中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规律性,促进他们对化学现象的思考和探究。
高中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教案
高中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物质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表现。
3. 能够在实验中观察、描述和分析化学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运用实验方法观察、描述和分析化学物质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引入物质的性质概念。
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讨论物质的性质。
二、讲解
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别。
2.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表现,如氧气的支持燃烧、氯气的漂浮性等。
三、实验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化学物质的性质,如酸碱性、气体的性质等。
四、讨论
让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物质的性质表现及其原因。
五、练习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板书】
化学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 vs. 化学性质
-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表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表现。
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物质性质的认识。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温故知新】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以及___的自然科学,而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过了漫长的历史,_____的创立,才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我会自学】1.现有一瓶纯净的水,你能说出它所具有的哪些物理性质?【我会探究】1.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体验收获】1.1999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5(化学式为N5)。
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燃料。
氮5是由排列成V形的5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
根据以上途述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氮气和氮5的异同点(2)请你想像一下N5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致少写两条)。
[归纳小结]物理变化:例如: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例如:你认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帮助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的辅助现象有:。
物理性质:如: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如:【拓展提高】1.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B.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C.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D.生物的腐烂放出一氧化碳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有气体放出C.有新物质生成D.放热、发光3.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它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本段叙述,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1);(2);(3);(4)。
4.为防止钢坯在高温轧制的过程中被氧化,造成铁的损耗,可在钢坯表面涂上一层纳米硅酸盐涂料,这种涂料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有。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主备人:王栋梁审核:钱卫华王丹使用时间:2012.9 高一化学导学案编号: 02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班级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3. 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预习导引]1.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2.观察法:观查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人们既可以直接用________观察物质的________、_______,用______闻物质的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观察的灵活性。
3.实验法:通过实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钠的化学性质(一) 钠与氧气的反应][演示实验(二)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探究温馨提示:①取用的钠要小,过大易发生危险;②用滤纸吸去钠表面的煤油;③放入钠块后,最好用玻璃片遮盖烧杯;④剩余的钠放回原瓶。
(三).钠与酸和盐溶液的反应钠与盐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钠与熔融的金属卤化物反应钠与熔融TiCl4反应:(五).钠的用途和制备(1)用途①冶炼难熔金属:②高压钠灯:③钠钾合金:(2)制备①方法:电解熔融的NaCl②原理:1.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钠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保存在水中B.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的煤油中2.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③反应后溶液变红④钠熔成闪亮的小球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③④⑥[知识延伸]将一小块钠投入盛5 mL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实验探究]“滴水生火”、“吹气生火”的趣味性实验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淡黄色固体B.都能与水作用生成碱C.都是碱性氧化物D.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2.向紫色的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A.产生大量气泡B.溶液无变化C.最后溶液变为红色D.最后溶液变为蓝色[迁移应用]1. 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②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②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③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②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2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专家建议】重点掌握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教学用具】实验仪器:试管、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研钵、玻璃片、镊子;实验样品:胆矾、镁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在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化学。
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需的。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 课本P6 [实验1-1]、[实验1-2][实验现象]师:上述变化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变化1.阅读课本第6页实验1-1(1)“水的沸腾”。
①介绍实验1-1(1)有关仪器名称,拿出仪器让学生说一说。
老师做演示实验。
②实验前观察水的颜色是无色,状态是液态。
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看到试管内的现象是水沸腾,试管口的现象是有白色的雾,玻璃片上的现象是有小水珠。
③实验1-1(1)中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最后又变成了液态。
这个实验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④完成第7页的表格(1)中的填空。
2.阅读课本第7页的实验1-1(2),完成下列填空:①教学生认识实验1-1(2)中的研钵和研杵,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叫研磨。
②实验1-1(2)中,反应前胆矾的颜色是蓝色,形状是块状,经研磨后胆矾的颜色是蓝色,形状是粉末状,反应前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③完成第7页表格(2)中的填空。
④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1.在实验1-1(1)和1-1(2)中,反应前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2.这两个反应是不是物理变化?为什么?3.书本上举了几个物理变化的例子,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相互之间说一下。
物理变化中物质的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1.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有哪些? ACDEFGIJ 。
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头制成桌椅D.汽油挥发E.气球爆炸F.灯泡发光G.花香四溢 H.蜡炬成灰 I.滴水成冰 J.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多选)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C )A.牛奶变酸B.灯泡通电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化学变化1.阅读实验1-1(3),老师拿出药品和实验仪器,按照书本要求做实验。
D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习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学习难点】变化和性质的区分。
【知识回顾】4′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有发光、发热现象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D、有新物质生成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煤的燃烧C、食盐溶于水D、光合作用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B、钢铁生锈C、酒精挥发D、蜡烛熔化4、(双选)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烧C、蜡烛燃烧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5、下列变化可能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燃烧B、爆炸C、熔化D、冷凝6、请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加以区分和分类:A、樟脑球渐渐消失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C、火药爆炸D、气球爆炸E、汽油燃烧F、海水晒盐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米饭烧焦I、植物光合作用J、发生沙尘暴【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8′1、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2、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3、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5′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熔点:沸点:密度:【交流讨论】8′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对比学习法)【展示提升】8′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是否有关系呢?独立完成习题,然后交流展示提升:1、仔细辨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探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3.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2. 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水、盐、糖、醋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
2. 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2. 强调物质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物质的性质来解释一些现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确保实验安全。
化学导学案上学期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导学案 新华中学九年级化学备课组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
学习用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 、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 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一、动手探索 1、[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 实验的方法。
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学生分组做【实验 1-1】【实验 1-2】 、 。
做[实验 1-1] ,加热试管里的水,使水沸腾。
观察并记录现象,填入表格 1。
从沸点的角度考虑,水发生 了哪些变化? 做[实验 1-2],用杵研碎胆矾,观察并记录胆矾颗粒发生的变化 。
(2) 、小组内讨论实验 1、2 有什么共同特征? 组内及组间讨论并交流,老师加以指导。
(3) 、学生分组做【实验 1-3】【实验 1-4】 、 。
做[实验 1—3] ,向研碎的胆矾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入表格 1。
做[实验 1—4],向石灰石里滴加稀盐酸,观察石灰石的变化以及澄清石灰石水的变化,填入表格 2。
(4) 小组内讨论实验 3、4 有什么共同特征? 组内及组间讨论并交流,老师加以指导。
(5)讨论并提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说出他们的区别。
拓展延伸: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例子,教师指导并加以纠正。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及能量的变化。
说出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说出其作用。
表格 1: 实 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序 号 1-1 1-2 1-3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 矾 蓝色的胆矾溶 液1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状的 胆矾 蓝色的氢氧化 铜沉淀1-4颗粒状石灰石二氧化碳气体 等[练习]口答课本第 10 页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铝的化学性质有。
8、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黑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用途的是。
第四步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群学——班级大展示)
★课件展示本课重点内容
第五步
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提升(独学——同桌互查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2、下列四种做法,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海水晒盐B用干冰冷藏食品C用燃烧的蜡烛照明D分离空气制氧气
9、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代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代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填文字)。
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D极难溶于水
6、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7、 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难点:区分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课前准备
教案、学案、课件、习题册
学习过程
自学——展示——反馈
导言
在我们的身边有形形色色的物质,它们有着这样那样的、相同或不相同的性质和用途,并且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那么它们的性质、用途和变化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联系呢?
第一步
明确目标,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独学)
化学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三掌柜
学校
范村一中
授课教师
三掌柜
审核
课时
2课时
班级
九年
课型
新课
授课时间
课题
1.4物质的性质探究
教师复备栏和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主题探究,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
3.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化学性质、物理物质的概念。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A只发生物理变化B只发生化学变化
C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4、下列属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铜片表面呈黄色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会变黑
C铜线的导电性很强D铜的密度为8.9g/cm3
5、氮气具有的下列性质中,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教材内容,正文部分细读,其他部分部分快读,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上标识。
1.物质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
2.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联系:_________决定了_________,_________反映__________。
2、[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1-11】、【实验1-12】、【实验1-13】、【实验1-14】
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在空气中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第二步
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归纳建构(独学)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性质内容
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本质区别
第三步
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思维训练(独学、对学——组内小展示问题训练单)展示——反馈——导学
1、讨论: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有什么关系?
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它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个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