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与字
古人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称名-字-号)
:"其称名也小,
《易·系辞下》
其取类也大。"
称
谓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
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
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
以显示某种志趣抒发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李白号青莲居士
杜甫号少陵野老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人
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
称
名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被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古人字
唐五代词人略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
“诗仙”。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韦应物,字号无考,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
温庭筠,字飞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
李璟,字伯玉,初名景通,南唐中主。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后主。
和凝,字成绩,契丹称他为“曲子相公”。
韦庄,字端已。
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花间集》共录十八家,自温庭筠、皇甫松外,凡十六家,为五季时人。
十六家中,除韦庄外,蜀人有十二人之多,列举如下(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敻xi ong、魏承班、鹿虔扆yǐ、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
孙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
另张泌、成幼文、韩熙载、潘佑、徐铉(其弟徐锴)、汤悦,俱有才名。
北宋词人略晏殊,字同叔,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又称柳七,世称柳屯田。
以“白衣卿相”自许。
张先,字子野,人称张三中,自称张三影。
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贺铸,字方回,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绝丑,人称贺鬼头。
亦称贺梅子。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
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晏殊第七子。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周紫芝,字少隐,号竹坡居士。
葛胜仲,字鲁卿,卒谥文康。
葛立方,字常之,自号懒真子。
古代名和字的关系
古代名和字的关系
(1)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张衡字平子、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就是同一个意义。
(2)“名”和“字”有意义相互辅助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3)“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他“名”、“字”中的“熹”与“晦”、是反义。
名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称谓,一个代号而已。
但对于古代人则大不一样,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由于名和字是古人人生中两个不同的阶段而起的称谓,所以他还有不同的寓意。
名起于出生之时,标志着一个人的降临。
字起于冠礼或笄礼时,代表着一个人进入成年。
中考现代文阅读《古人的名、字、号》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顾明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
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
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何谓名、字、号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
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
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
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中高考文化常识小结:古人的名、字、号
中高考文化常识:古人的名、字、号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他人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含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孔子的学生宰予,字子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瑾、瑜都是美玉;“怀瑾握瑜”。
鲁肃字子敬,严肃恭敬;黄盖,字公覆;覆盖。
曹植,字子建;“亭亭净植”,植、建都是直立的意思。
刘桢,字公干;桢干: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叫干。
陶渊明,字元亮;鲍照,字明远;马致远,字千里;致远,到达远方。
唐寅,字伯虎;子丑寅卯,鼠牛虎兔,寅对应着虎。
张养浩,字希孟;《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希孟:仰慕孟子。
②“名”和“字”意思相反,例如:韩愈,字退之。
王绩,字无功;晏殊,字同叔;殊,不同。
吕蒙,字子明;蒙,阴暗。
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为了尊敬对方而称自己的名,表示自已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名。
别号: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别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别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号稼轩;梁启超,号任公、饮冰室主人;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别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韩愈,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韦应物,做过苏州刺史,人称“韦苏州”;王昌龄,做过龙标尉,世称“王龙标”;(2)谥号、庙号、年号谥号: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惩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0位古人的优美名字及介绍
30位古人的优美名字及介绍1、【颜回】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2、【钟子期】春秋时代樵夫,留下“高山流水”的传说。
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
”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3、【扶苏】秦始皇长子,为人宽仁,曾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
后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4、【卓文君】西汉才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
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5、【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6、【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7、【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语言曲丽清雅。
8、【叶梦得】宋代著名词人,据说有一年,其父叶助同妻子晁氏至东山朱巷祭拜先祖造玄公(叶逵)祠,是夜梦见一龙盘于宅中梁上,不久便怀孕生下一个儿子,故取名梦得。
9、【柳如是】本名杨影怜,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天生丽质,书画双绝。
是明清之际有名的歌妓才女。
因读宋代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10、【纳兰容若】清代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11、【李商隐】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1. 字号,字号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别名,通常由两个字组成。
例如,字号“子瞻”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字号,“子瞻”寓意睿智聪慧。
2. 文人名字,古代文人的名字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
例如,苏轼、杜甫、白居易、王安石等。
3. 号,号是古代文人自称的别名,常用于诗词中。
例如,李白
自称“诗仙”、“天子儿”等。
4. 笔名,古代文人也常使用笔名来表达自己的文学才华。
例如,曹雪芹以“红楼梦”为笔名,罗贯中以“三国演义”为笔名。
5. 字,字是古代文人的表字,相当于现代人的名字。
字通常由
一个或两个字组成。
例如,杜牧的字是子美,欧阳修的字是永叔。
6. 号令,号令是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所使用的口号或标语。
例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号令为“复古”。
7. 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或重要人物去世后追赠的尊号,也有
一些文人在世时就被赐予谥号。
例如,唐代文学家杜甫被追赠谥号“文”,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追赠谥号“文忠”。
8. 称号,称号是古代文人因其才华或成就而被赋予的特殊称谓。
例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被尊称为“诗鬼”,宋代文学家辛弃疾被
尊称为“词中之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当然,还有很多其
他的名字字号,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称谓和别名。
古人习俗用字
古人习俗用字一瞥一、名、字、号名,古人出生三个月后,由父辈取名。
自称、谦称或尊长者称卑幼者要称名。
名,分为学名与谱名。
学名,又称官名、大名,即在对外交往中所用名,相当于现代身份证上的名字;谱名,在家谱中使用名,有统一的字辈,兄弟雁行,昭穆不混。
虽在家谱中起到整齐划一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用,也极少有人知道。
当然,也有少数人学名与谱名是一致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许多人生前并无谱名,上谱时临时起个谱名。
由于意义不大,现在许多新式家谱,大都取消了谱名。
字,古人尊称、敬称或卑幼者对尊长者要称字,平辈之间除极熟的朋友可以不拘礼节称名外,一般要称字。
古时男人二十及冠,女子十五及笄,成年了就要取字,男女皆可取字,但女子取字较少。
一般可由自己取字,或父辈师友帮忙取字。
当然,字为士人所乐用,底层百姓,大皆有名无字。
一般来说,字与名意义相近或相反,如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就是意义相近。
如韩愈,字退之;朱熹,字元晦,就是意义相反。
号,分为小号、别号、雅号。
小号,即小名或小字,如曹操,小字阿瞒。
则阿瞒是曹操小时候的号,一般由长辈所称。
别号是成年后,因表达兴趣或志向,自行取一别号,以代其名。
如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然则壮飞是其志向。
雅号,又称道号,则多为文人墨客所乐用,一般多用于书画作品之落款。
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
二、配、娶、聘、纳配,史书或宗谱中的配是指元配,即正妻。
正妻先亡,续娶正室,则称为继配。
娶与配意义相同,有的家谱中也加以区分,如妻原为处子,则称配;妻为再醮妇,则称娶;继妻为再醮妇,则称续娶。
但一般情况下都已混同了。
聘,原指男子定亲,聘某家女,但未婚配。
后引申为娶某家女,在碑文墓志中多使用。
则按引申意,聘与配、娶并无区别。
纳,专指纳妾,妾地位卑下,绝不能用“配、娶、聘”,妻对男主称夫,妾对男主只能称主人。
三、适、嫁、字适,古文中以女子出嫁某人,称之为适,与嫁同义。
适为书面语,嫁为俗语。
古人的名和字的区别【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名和字的区别【古人的名和字】
由于名和字是在古人一生中的两个不同时段起的称谓,所以它们还有 不同的寓意。名起于出生时,标志着一个人的降落;字起于冠礼或笄礼仪式
名字对于今人来说,是作为一个称谓。但在中国古代社会,名和字则是 两个不同的称谓。 当子女出生后,父母或长辈要给他起一个称呼,这 就是名。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这个名才是最正式的称谓,故称大名。而 在中国古代社会,根据户籍制度的规定,这个名还要记入官府的户籍簿,故 又称为官名。
字进之;明末大臣钱士升,字抑之等,他们的名和字在意义上,均存在着相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姓为姜。齐国国君夫人所生的长女,就起字为孟,
反或相对的关系。
称为姜孟。后齐国大将杞梁殖娶姜孟为妻。齐庄公四年(公元前 550 年),
还有的古人在名和字上,接受了其它相关联的方式。其中有的是使用 杞梁殖随庄公进攻莒国。战败被擒后遇害。消息传来,姜孟迎丧郊外。齐
回,字子渊,就可以称作颜渊。但此后,亦有人认为在唐宋以后,字中的“子〞 助于增进人与人的友谊,构建人际间的友善、和谐关系。
就不能省略。如柳宗元,字子厚,就必需称作柳子厚。
(丁强 摘自《百科学问》)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为表示性别,还常在男子的字后加一个“父〞字。
如孔子亦称作仲尼父,周公旦之子伯禽父,以及仲山父等。“父〞在古人的
除此之外,一个人从小到大,还会因各种缘由有一些其他的称谓,如乳 名、小名、别名等。但这些都不属于正式的名称,而且使用的时间和范围 有限。
字,是在子女长大成人时,由父母或长辈起的又一个称呼。在中国古代 社会,男子长大到 20 岁(虚岁)时,要举行冠礼,即加冠以示成年;女子在 15 岁(虚岁)时,则举行笄礼,以盘发插笄(即簪、钗)以示成年。在举行冠礼或 笄礼时,待加冠或插笄仪式结束后,还要给受冠者或受笄者起一个新的称 呼,这就是字。“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所以在古人一生 中,便有了由父母或长辈起的两个不同的称谓。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荀子。劝学》)
现在有“道德情操”之说
纪事
纪事 :取可资纪念或有所触发的事或物为名字
孔子
• 名丘,字仲尼。 • 据说孔子的父母祷于尼丘山才生下他,故名
“丘”字“尼”以记其事。
祟教 东晋以来,佛教、道教盛行,人们多取释道事物以为名字。
王维
• 名维,字摩诘。 • 维摩诘,为梵文的音译略称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取字的方法
1.名与字意义相同或相辅 2.名与字意义相反 3.名与字互为因果 4.名与字互相推导 5.引用经典 6.纪事 7.崇教
古人的号
号多为自己所起,也有他人起的。号也称为别称、别号。人们往 往是根据自己的志趣或者住地来起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 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古人的谥号
衬字
以上举的诸人之“字”均有两字组成。其中一个为主(也有些“字”中两字都起作用), 另一个为辅,为主的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为辅的只起修饰作用。
①涵义丰美之字: 子、甫、元、君、玄、宝、智、义、仁、耆 、公、翁、卿、倩、彦、 伟、休、 道、孝 ……
②次第:孟(伯)、仲、叔、季
最典型例子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 孙策 老大 字伯符 孙权 老二 字仲谋 孙翊 老三 字叔弼 孙匡 老四 字季佐
意义相同或相辅
诸葛亮,字孔明 周瑜,字公瑾 陶渊明,字元亮 杜甫,字子美
孟郊,字东野 欧阳修,字永叔 曾巩,字子固 杨过,字改之
意义相反
朱熹,字元晦 晏殊,字同叔 韩愈,字退之
互为因果 相互推导
辛弃疾,字幼安 马致远,字千里
张九龄,字子寿 李贺,字长吉
引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 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 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孔颖达注:“生若无名, 不可分别,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 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 字。” 《白虎通义·姓名》:“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 也。”
法度”。(秦始皇名赵正)
民国时期,避讳才退出历史舞台。
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①改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剪击 荆。”(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荆”。) 《汉书》中,凡“邦”皆改为“国”。 东汉时将秀才科改名为茂才科。 唐时改观世音菩萨为观自在菩萨,或改作观音菩萨。
《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 夫”。
古人的名、字、号
3.名、字的区别
“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
卑者所以称己”(《太平御览》卷362“名”字条下所引
《秦记》)
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
平辈之间一般都称字,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才称名,
曹 操
三国
曹操 名操
字孟德
《荀子。劝学》有“生乎 由是,死乎由是,夫是 之谓德操” 现在:有 “道德情操”之说
4.名、字的关联
(7)以名记事
孔子
春秋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据说孔子的父母祷于尼 丘山才生下他,故名 “丘”字“尼”以记 其事。
5.何谓号
号是名和字之外的一个颇具艺术色彩的个人符号,它是
例:
周厉王被谥为“厉”。“厉”在谥法上是“杀戮无辜” 之意。 隋炀帝被谥为“炀”,“炀”在谥法上是“好内远礼” 之意。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1、“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
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
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a.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屈平,字原。
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
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
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须,字子迟。
须、迟都是“待”义。
张衡,字平子。
衡、平义同。
陆游,字务观。
游、观义同。
曾巩,字子固。
巩、固义同。
班固,字孟坚。
坚、固义同。
孟轲,字子舆。
轲、舆都是车。
b.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
如:梁鸿,字伯鸾。
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
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郑樵,字渔仲。
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李渔,字笠翁。
渔翁常戴蓑笠。
陈琳,字孔璋。
琳、璋都是玉石制品,互为辅助。
c.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字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
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
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高三历史教师必备素材:古人的“名”“字”“号”
历史教师必备:古人的“名”“字”“号”随着语言文字和文化观念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人取名也越来越复杂,既有“名”又有“字”,有的还有“号”。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
“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表明他们开始受到尊重。
一般名、字多由父母长辈所取,其中多表达长辈对子女的期望。
如关羽,字云长,意为“展翅入云”;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
“号”,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以寄托或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和旨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为“六一居士”,以表示自己鄙视利禄;南宋画家郑思肖在宋亡后自号“所南”,以示心向南方,不忘故宋。
封建社会中的士大夫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宋代以后,取别号之风尤盛。
古人对取“名”、“字”比较重视。
有的古人名、字涵义相近或相辅,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岳飞,字鹏举。
有的古人名、字取自古书上的名句或成语,例如曹操,字孟德,出《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句。
有的古人名、字互为反义,例如曾点,字皙。
(点,黑也;皙,白也。
)有的古人还有“小字”,即乳名,例如曹操被称为阿瞒,刘禅被称为阿斗,都是乳名。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
先秦时,常在名、字中加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辈关系。
同样,古人在名、字、号的用法上也很有讲究。
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在尊称、下对上称呼时则称字、号,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
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时直呼其名,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做法。
用心爱心专心。
古人的名和字
名和字的关系
• 1.意义相同
• 屈平,字原。 • 广平曰原。 • 诸葛亮,字孔明。 • “亮”与“明”义同。 • 宰予,字子我。 • 予,我也。 • 欧阳修,字永叔。 • “修”与“永”同义,长。
• 2.意义相反
• 刘过,字改之。 • 改了就不为过错。 • 王绩,字无功。 • 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 曾点,字皙。 •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 朱熹,宇元晦。 •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 韩愈,字退之。 • 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
古人的名和字
取名字
• 1.寄予美好的希望 • 哲明、杰阳、婷颖、静婉、之乐 • 2.纪念某件事物 • 建国、文革 、雨、思君、爱马 • 3.追求与众不同 • 肜 (róng)、钺(yuè)、懋(mào)
“修”与“永”同义,长。 建国、文革 、雨、思君、爱马 常见的有按兄弟排行的次序取字,长兄为伯(孟),次为仲,又次为叔,最幼为季。 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 《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 孙翊(yì)排行老三,取字叔弼(bì); 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 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
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名和字
• 《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 字。”
• 《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 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 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 字。”
常见的字
• 1.常见的有按兄弟排行的次序取字,长兄 为伯(孟),次为仲,又次为叔,最幼为季。
• 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 哥为老大,字孟跛。
古人往往不止一个名字? 常见的有按兄弟排行的次序取字,长兄为伯(孟),次为仲,又次为叔,最幼为季。
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 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从小根除病疾,自然得获安康。 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 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哲明、杰阳、婷颖、静婉、之乐 常见的有按兄弟排行的次序取字,长兄为伯(孟),次为仲,又次为叔,最幼为季。 字和名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 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 谢翱,字皋(gāo)羽。
古人的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的名与字的关系古人的称呼比较复杂。
除了名、字,往往还有别号、官称等,同一个人会有几种称呼。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就很容易闹笑话。
以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出生三个月以后由父亲取名,字则是长大后才取的。
名是幼时在家供长辈称呼用的,成年之后要进入社会,就得另起一个名(也就是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那甚么时候才算成年呢?原来,在古时男子二十岁会举行「冠礼」,结发加冠,表示成人;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表示成人许嫁。
字,是那个时候才取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尊称、敬称和卑幼者对尊长者要称字,自称、谦称和尊长者对卑幼者要称名;平辈之间,除相熟的朋友可以不拘礼法称名之外,一般要称字,否则,称名道姓,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和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字由名衍生而来,所以字与名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概括而言,名和字的关系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一是同义互训。
这是说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者可以互相训释。
例如孔子的学生宰予字「子我」,班固字「孟坚」,诸葛亮字「孔明」。
其中的「予」与「我」、「固」与「坚」、「亮」与「明」,都是同义的。
又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二是反义相对。
例如孔子的另一个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宋代着名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
「赐」与「贡」、「愈」与「退」、「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意义相反的。
三是相关联想。
例如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求字「子有」,就是取自「求而有」的意思;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取自「乐天」才能「居易」的意思,大家以后千万别要把白居易的「易」读成交「易」的「易」了。
苏轼字「子瞻」,则取凭轼(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来做扶手的横木)瞻望的意思。
四是原名变化。
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秦桧字「会之」等等。
古人名字称呼
古人的名字称呼法古人,尤其是文人、学问家、政治家,名字称呼有多少,说法不一。
据初步统计有23种,分述如下。
自称1.名:婴儿生下三月后取“名”,古人大多是称名的,如司马迁、诸葛亮、岳飞等都是名。
2.又名:古人的名有的不止一个。
如明代小说家,初刻、二刻《拍案惊奇》的作者凌濛初,又名凌波。
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原名采,在一次岁试中由于文字游戏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改名人瑞,又名喟。
3.字:古人也有不大称名,以称字为主的。
古人男到20岁,女到15岁才有字。
如屈原、管仲等都是称字的。
至于他们的名屈平、管夷吾反而不太为人所知。
4.改名:南朝梁文学评论家刘勰,出身士族,家贫不曾婚娶,晚年依傍佛门,后改名慧地。
北宋词人柳永,原名三变,中年以后改名永。
宋初散文家柳开,早年慕韩愈、柳宗元之为文,因名“肩愈”,字“绍元”,后自以为能“开圣道之途”,改名“开”,字“仲涂”。
清初爱国学者顾炎武,初名绛,清兵破南京,他有复明之志,改名炎武。
5.化名:化名是一种需要。
如为避难异乡坚持斗争,顾炎武化名蒋山佣(蒋山,今南京紫金山)。
6.号:古人的名和字是由长辈取的,而号是由自己取的,往往带有取号人的主观意愿。
如苏东坡、郑板桥、曹雪芹用的都是号。
7.自称、别称、自署、别署:这些都是古人在名、字、号以外的称谓。
“称”是在口头上说的,“署”是写在笔下的,有点类似今天的笔名。
自称:唐陈陶自称三教布衣;贾岛自称碣氏山人。
别称:宋朱熹别称紫阳、考亭等。
自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清代吴趼人,自署我佛山人。
别署:《老残游记》作者清代刘鹗别署洪都百炼生;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别署鉴湖女侠。
他称1.郡望:魏晋至唐时每郡的显贵称“郡望”,又名地望,意为世居某地为人所仰望。
唐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字退之,河南安阳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当时郡望属河东郡,故世称柳河东。
2.住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县人,世称王临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名与字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仅供参考]
古代的人,好多有姓有名还有字。
1)何时取名,何时取字
古人是先取名,后取字。
所以合成词为“名字”,不说“字名”。
通常是由家中长辈取名,由当地最有学问的大宾取字。
《周礼·檀弓》上说,古人“幼名,冠字”。
“幼”指的是小孩子三个月的时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百日”,也就是说,古人在“百日”时由父亲取名。
“冠”是指年轻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举行成人仪式,取字是这个仪式的一个重大议程,由大宾负责取字。
男到20岁,女到15岁,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家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家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成人举行一定的仪式,男青年加冠,女青年绾髻插簪,男子叫“冠礼”,女子叫“笄礼”。
不过,也有例外的。
比如孔子的名和字是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取好了的。
2)取名原则
《左传·桓公六年》载,鲁桓公要给儿子起名,向大夫申繻询问起名的问题,申繻回答:“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人的名字分为信、义、象、假、类五种情况。
用出生时的特征起名是信,用表示德行的词起名是义,用类似的物体起名是象,借用事物的名称起名是假,用和父亲有关的字起名是类。
起名不要用本国的国名,不要用本国官名,不要用本国山河名称,不要用有关的疾病名称,不要用牲畜的名称,不要用器物礼品的名称。
周朝人用避讳来奉祀神灵,人的名字在生前不需避讳,死后就需避讳。
因此,用国名起名就要废除国名;用官职起名就要更换官职名称;用山河起名就要改变山河的名称;用牲畜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等于废除了祭祀;用礼器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等于废除了礼仪。
)
3)取字一般要与名有关
同义和近义关系:
公西赤,字子华。
赤,红色;华,有光彩。
屈原,名平,字原。
颜回,字子渊。
渊,回水。
宰予,字子我。
予,我。
樊须,字子迟。
须、迟,等待。
孔鲤,字伯鱼。
伯,排行老大。
鲤,鱼之一种。
孟轲,字子舆。
轲、舆都是代指车。
诸葛亮,字孔明。
杜甫,字子美。
子,男子;美,美(男子);甫,男子。
欧阳修,字永叔。
修、永,长。
叔,排行第三的。
补充、呼应、说明关系:
子路,字子由。
路,人必由(经过)之处。
冉求,字有。
去求了,才会有。
赵云,字子龙。
白居易,字乐天。
居易,生活随意;乐天,乐天知命。
均表示生活态度。
柳宗元,字子厚。
元,本原、元气;厚,本原、元气充沛、深厚。
苏轼,字子瞻。
轼,车上横木,供人扶着远望(瞻),“登轼而望”。
苏辙,字子由。
辙,车轮经由之痕迹。
马致远,字千里。
对比关系:
曾点,字子皙。
点:小黑;皙:人色白。
端木赐,字子贡。
赐(赏赐)与贡(进贡)相对。
韩愈,字退之,一进一退。
有些名字看不出联系,是因为字义发生了变化。
有时字前加伯(孟)仲叔季表排行,或加“子”“公”等表示尊敬字眼;后面加“甫”“父”等表示性别,表示排行或尊称的字眼也可放在后面。
4)称他人名或字,体现出尊卑、长幼的区别
称谓是社交礼节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时候称名,什么时候称字,什么时候称官职、地望,都有基本规则。
主要决定因素是交际双方的尊卑,以及第三方相对于对方的尊卑。
“称人以字,自称以名”是人际交往中称呼的规范。
字,是含有尊敬味道的,尊敬你是一个成年人。
一般来说,称长者、尊者只能称字,不能称名;称卑者、幼者,或称其名,或称其字,表示威严或亲切;同辈之间相互称字,自称称名。
[延伸阅读]
中国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仪礼》:“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敬之和;皇皇,正而美。
即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古人敬称时:
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称对方的字、号。
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
“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仙游”等。
古人谦称时:
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弟”等。
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用“地位卑鄙”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等等。
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小生、贫道、卑吏、卑职”等。
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凡是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
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等。
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等。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等。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意”等。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等。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