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新人教版七年级上)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 (1)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 (1)PPT课件

自学指导二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 , 而且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 的 ,呈现出万紫千红的 。 2、20世纪70 年代,在 发掘的 汉墓中,出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丝织品。 其中的一件 是稀世珍宝。 3.汉代 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 东汉的南阳太守 ,发明了 , 利用 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 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 年。
壶口瀑布
自学指导一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 。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主持修河。经 过几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 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2、农业方面出现新型播种工具 、 耕作使用 的技术,耕犁已安装了 便于翻土碎土的 。 3、农作物方面北方种植 ,南方种 植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出 现了“ ”的大规模经营。
提花机
素纱襌衣
长沙马王堆一号 汉墓女主人辛追
水排(东汉杜诗发明)
自学指导三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1、汉武帝时将地方的 权 和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 造 ,抑制了大商人 , 增加了中央的 ,实现 了 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 和东汉的 都城 ,规模宏大,人称 东西二京。城里有专业的商业区, 叫做“ ”。


类别 农业 兴修水利 成就 西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安装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二牛抬杠 南种水稻北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手工业 丝织业 冶铁业
商业
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高超 杜诗发明水排
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专门商业区——市
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A、汉高祖时期 C、汉武帝时期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七年级历史_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_课件2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_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_课件2人教版

这是四川 成都市郊 出土的采 桑画像砖 的拓片摹 本;画面 表现一个 妇女手执 长竿,正 在采桑叶 的情景。
大 豆 各万 高石 43 陶 厘仓 米、 、大 44 麦 厘万 米石 陶 仓
长安人阿诺小姐的一天
首先,早起穿衣:
素纱襌衣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 女主人辛追
吃早饭后去 使用一下最 新机器—— 提花机,看 好不好用。
7、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A A、鼓风冶铁工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8、我国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 C A、战国时期 B、秦 C、汉代 D、魏晋
9、汉朝时实行的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 有深远影响的政策是( A)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统一度量衡、货币 D、大力兴修水利 10、与两汉时期人称东、西二京相对应 的两个城市分别是今天的( C ) A、西安、洛阳 B、长安、洛阳 C、洛阳、西安 D、洛阳、长安
西汉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农业、手工业 成就。 2、体会两汉兴农的局面通过总结 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升华认识。 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 手工业 的发展。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 发展的原因。在学习古代生产史中的科技 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一、农业的进步
二、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提花机 而且_______ 染色 技术 1、丝织业:已经使用_______, 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水排 东 汉的南阳太守_______ 杜诗 发明了______, 2、冶铁业:___ 一千多 年。 比欧洲早________

两汉经济的发展ppt17 人教版优秀课件

两汉经济的发展ppt17 人教版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
第13课
就在小南去找朋
友嗨玩,的大路家上好,,忽然……
我叫小南。
小南来到汉朝

场景一:滔天洪水
此时,天降暴雨,电闪雷鸣…… 同时,他也看到村民正在逃离。 小南很好奇,上前询问一位难民。
场景一:滔天洪水
历史剧场
现不堤岂为府作为在是坝有什来为什办呢此么主当么黄法 ? 理 不 持 朝 会河, , 告 呢 宰 不决为 怎 诉 ? 相 愿口什 能 官 , 意,么 这 府 为 呢逃不 么 , 民 ?走一 自 让 做的起 私 官 主话修。,,筑他也
小南
问题思考: 通过地图,请指出小南所在的位置。 结合地图,请说明长安城布局的特点。
拓展延伸
不是的……
只要有钱, 就可以买
到粮食
小南
小西
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商业发达的今
天是否还有必要重视农业发展呢?
请你为农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科技兴农 可持续发展
小南的穿越手记 两汉经济的发展
小南
哎北他岸可,小,这恨孩修个不子哼了田得,哎哪,堤黄蚡快, 有田坝河,别我 什丞,决他说们 么相他口的了平 能可的南田,民 耐不田移产逃老 治愿呢就都命百 理意被。在要姓 呢干淹黄紧, ?。了河。,
小南有了办法!
渔民
场景二:舌战朝廷
小南来到朝廷上
历史剧场
小南
天意如此?可朕的 子民,朕又岂能坐 视不管?
田蚡
皇上,江河之患是上天 的事,不要以人力强行 堵塞,强行堵塞就是违 背天意啊。
汉武帝
场景二:舌战朝廷
小组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小南,你会 如何劝谏汉武帝?
汉武帝
启奏陛下,请容 草民一言……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初中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初中版


发展奠定基础;
⑵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
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保障;
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
业方面的成就,为商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
类别 农业 兴修水利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手工业 丝织业 冶铁业
成就
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安装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二牛抬杠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 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 此景你将怎样办???
朕要亲自治 黄河,看它 还决口不?
“炒钢”技术
江苏徐州市汉兵马 俑博物馆复制的 “炒钢”盔甲
汉代炒钢是怎么回事?
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新技术, 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 态半液态,然后靠鼓风或加进精矿
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因冶炼中不断搅拌,像炒菜一样,因
而得名。欧洲18世纪中叶才出现炒钢技术。
铸 铜 业
长 信 宫 灯
汉武帝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你去修河吧。
汉明帝
是,臣遵旨。
王景
结果:被淹没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以后 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犁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耧车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 质量。
汉代牛耕 图图为二牛 一人的犁 耕法比当 时的耦耕 法效率高
( C)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
西汉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东汉杜诗发明 水排,利用水 力鼓风冶铁, 这比欧洲早一 千多年。
◇环节二:成果展示 提升能力
解说下列图片所反映的相 关史实:
西汉中期出现炒钢 技术。欧洲在18世 纪中叶才出现这一 技术。
◇环节二:成果展示 提升能力
解说下列图片所反映的相
关史实:
东汉集市画像 砖,生动地反 映了东汉市集 交易繁
秦朝已统一了货 币,西汉时为什么又 统一铸造五铢钱?
汉武帝统一铸造 五铢钱
◇环节二:成果展示 提升能力
仔细观察左边西汉长安 平面图,对照今天城市的市 场分布。想一想,东市、西 市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 为什么用墙围起来?
◇环节三:以史为鉴 感悟历史
黄河在我国古代历来被称为“害河”。古 代曾出现过多次治理黄河的活动。当前,黄河 治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联系 两汉时期治理黄河的史实,请你为有效地治理 黄河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其造福 于采取人疏类导。的方式;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在中游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治 理泥沙;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 (言之有理即可)
◇环节二:成果展示 提升能力
找一找:两汉时期 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有 哪些?
有犁壁、水排、炒钢等。
◇环节二:成果展示 提升能力
找一找:两汉时期 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 明有哪些?
有犁壁、耧车、水排等。
◇环节二:成果展示 提升能力
阅读课文P72绿色字部 分,说一说,田蚡为什么不 让汉武帝治河?汉武帝为什 么会听他的话?
种植
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高、丝织品精美
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长安、洛阳繁荣;洛阳城有专门商业区称“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①汉武帝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千里黄河大堤。 意义: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 成良田;而且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 改道。
2.农业的进步 • 、农具的进步:
• 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犁壁。比欧洲 早一千多年。
• 西汉时出现了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2.繁华的东西二 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特点: ①规模宏大 ②人口众多 ③设施完备
④市场独立
东汉集市画像砖
3、重农抑商的政策:
• 原因:
• 为防止农业劳动力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 内容:
• 禁止商人穿用丝织品,携带武器和乘车 骑马; • 加倍征收商人的人头税; • 商人及其子女不准入仕做官等。
小结:
• 本课主要从经济角度讲述两汉的历史。 • 注意对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丝织和冶 铁技术的提高。
大 大 加 快 了 播 种 的 速 度
耧Hale Waihona Puke 车、耕作技术的进步:二牛抬杠
提高了耕作速度和效率
、农作物的种植:
• 汉朝时,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 桑麻广泛种植。
二、丝织业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
•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 • 丝织技术: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 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 中原地区的丝绸,不仅为国内各族人民喜 爱,也为外国人叹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仅重49克)
长 沙 马 王 堆1 号 汉 墓 女 主 人 辛 追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何纹绒圈锦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对鸟菱纹绮
提花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金银火焰印花纱

51050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51050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 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 百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 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 之间成群。”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
一、农业
1.治理黄河
①西汉武帝时期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黄河大堤, 使黄河八百多年未改道。
2.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内容: 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五铢”钱
(2)作用:
①抑制奸商牟取暴利 ②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③实现经济的大一统
四、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 2.社会安定 3.政策开明 4.科技进步 5.人民勤劳
2.农业技术的进步 ①二牛抬杠法 ②犁壁 ③耧车
二、手工业
1.丝织业:
长沙马王堆1号 汉墓女主人辛追
①提花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几何纹绒圈锦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对鸟菱纹绮
②染色技术提高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漏印敷彩纱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金银火焰印花纱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长寿绣”绢
马王堆东汉杜诗发明)
②“炒钢”技术
江苏徐州市汉兵 马俑博物馆复制 的“炒钢”盔甲
3.铸铜业
长 信 宫 灯
马踏飞燕
4.玉器制造业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用一千多克 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制成。
三、商业与城市
东汉集市画像砖
1.繁华的二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特点: ①规模宏大 ②人口众多 ③设施完备 ④市场独立

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课件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课件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政治
经济
文化
23
试一试,你肯定能行!
1、东汉时,负责治理黄河的著名水利专家是
A 、卫青 B 王景 C、张骞 D 、张角
2、耧车是一种新型
A、交通工具
B、播种工具
C、收割工具
D、灌溉工具
3、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取代青铜
是在
A、汉代 B、秦代 C、战国 D、春秋
4、汉朝时,我国北方普遍种植 的农作物是
利用——鼓风冶铁。 ——兵器取代了——兵器。 ——制作方法诗中国发明的
13
素纱禅衣 这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中出土的素纱禅衣;它是由精制的罗纹绢 制成,因其没有颜色,因此而得名“素纱 禅衣”。 这件禅衣长128厘米,重约49克, 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可谓薄如蝉翼, 轻如鸿毛,由此可见,汉代纺织业已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两汉经济的发展
1
西汉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2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牛,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首歌是称赞哪个皇帝接受白公建 议开凿——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
怎样办???
7
田丞相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 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除了汉武帝,东汉治理黄河的还有谁呢?
8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利用、前景。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53张ppt)课件(共53张PPT)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53张ppt)课件(共53张PPT)

杜诗水排
杜诗,河南汲县(今卫辉)人。光武帝时,任侍御史。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在任南阳太守时,通过总结前人劳 动生产经验而创造出水排(水力鼓风机),运用水力传动机 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 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 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 (召信臣),后有杜母”。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的丝织业
汉代的丝织水平技术已经十分高 超,不仅被国内的人民所喜爱,还受 到外国人民的欢迎。
2.汉代的冶炼技术
汉代的冶炼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
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提花的工艺方法源于原始腰机挑花,汉代时这种工艺 方法已经用于斜织机和水平织机。通常采用一蹑(脚踏板) 控制一综(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花纹,为了织出花纹, 就要增加综框的数目,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3—4 片综框能织出斜纹组织,5片以上的综框才能织出缎纹组织。 因此,要织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必须把经纱分成 更多的组,多综多蹑的花机逐步形成。据《西京杂记》载: 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所织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这么 多的综蹑织造起来十分烦琐,到了三国时马均“旧绫机丧 功费日乃思绫机之变”改六十综蹑为十二综蹑,采用束综 提花的方法,即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两汉时期是我 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和手工 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居于世界领 先地位,是我国的骄傲。
重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难点
正确分析和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 的原因。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古代的黄河下游经常决口,给当 地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汉武帝 和东汉明帝都曾经下令治理黄河。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 三、商业繁荣: 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 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
1/30/2020




庄 画
你去修河吧。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是,臣遵旨 王景
1/30/2020
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
优点是节省劳力。
1/30/2020
1/30/2020
二牛抬杠耕犁法
西汉的耧车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 高了播种质量。
1/30/2020
这是四川 成都市郊 出土的采 桑画像砖 的拓片摹 本;画面 表现一个 妇女手执 长竿,正 在采桑叶 的情景。
1/30/2020
提花机 1/30/2020
1/30/2020
现代社会的提花机
1/30/2020
中午了,去逛街: 买把好剑给 父亲
1/30/2020
到了冶炼铁兵器的地方,听说以 前都是用人力来鼓风冶铁,
1/30/2020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利用水力鼓 风冶铁的水排。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冶铁 质量这种水排一直沿用到唐代。它的使用要 比1欧/30/20洲20 早1000多年
制和管理。
终于回到 家了,掌

博山炉
1/30/2020
长信宫灯
1/30/2020
马踏飞燕
1/30/2020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用一千多克 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东西二京繁华,有专门 的商业区 ,叫做市。
18
1、“人不得顾, 车不得旋。”
重农抑商政策
2、 “一贫求富,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19
21
歌诀记
治理黄河谁有功 武帝王景最英雄 杜诗水排钢铁早 耧车耕犁牛抬杠 铸币盐铁归中央 东西二京市繁华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1
16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3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汉农业、手工业 成就。
2、体会两汉兴农的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两汉许多经济的发展与400 多年 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漂流
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 方案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10 。
汉代铁犁壁(比欧洲早近1000年)
二牛抬杠
11
耧车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 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 扶楼播种。据王土祯《农书》 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并参考 南阳地区早期三脚楼车制作。
8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利用、前景。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 通过验收5万人不愁吃水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50年,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 程。
建设“数字黄河”工

通俗地讲,“数字黄河”就
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从
而可方便地模拟、分析、研究黄
河的自然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
2、两汉经济居于当时世界领先 地位, 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4
三大板块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
怎样办???
7
田丞相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 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除了汉武帝,东汉治理黄河的还有谁呢?
24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5
12
丝织业:已使用——。 冶铁业:杜诗发明了——,
利用——鼓风冶铁。 ——兵器取代了——兵器。
13
素纱禅衣 这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中出土的素纱衣;它是由精制的罗纹绢 制成,因其没有颜色,因此而得名“素纱 衣”。 这件禅衣长128厘米,重约49克, 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可谓薄如蝉翼, 轻如鸿毛,由此可见,汉代纺织业已
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4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也)。”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15
二牛抬杠
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 三项科技发明
耕犁、耧车、水排
22
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请你谈一谈。
政治
经济
文化
2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