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长计算

合集下载

管桩有效桩长计算

管桩有效桩长计算

管桩有效桩长计算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支撑结构,其有效桩长的计算对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有效桩长是指管桩在土体中产生抗拔效应的长度范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效桩长计算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强度法强度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有效桩长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管桩的抗拔强度为参数进行计算。

在强度法中,有效桩长Ls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s = fu / (γ · H)其中,fu为管桩的抗拔强度,γ为土的容重,H为土的抗拔力。

强度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快捷,适用于初步计算,但其缺点是没有考虑土体的应变性,因此对于部分疏松或塑性土壤粘聚力较大的情况,可能会存在误差。

二、位移法位移法是一种基于管桩的变形特性进行有效桩长计算的方法。

位移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考虑,一种是在桩顶位移限制情况下的有效桩长计算,另一种是在桩侧位移限制情况下的有效桩长计算。

1. 桩顶位移限制情况下的有效桩长计算:在桩顶位移限制情况下,桩侧土体位移较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有效桩长Ld:Ld = W / (γ · H · S)其中,W为管桩所受最大工作荷载,S为允许的桩顶位移限制。

2. 桩侧位移限制情况下的有效桩长计算:在桩侧位移限制情况下,桩顶位移较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有效桩长Lr:Lr = W / (γ · H · S)其中,W为管桩所受最大工作荷载,S为允许的桩侧位移限制。

位移法的优点是考虑了土体的变形特性,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但其缺点是计算复杂,并且需要涉及大量的土力学参数。

此外,位移法在不同土质条件下的适用性有所差异。

三、伪应力法伪应力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管桩和土体特性的有效桩长计算方法。

伪应力法通过将桩侧土体中的应力视为管桩外的应力,从而将管桩与土体的交互作用转化为桩顶的受力分析。

在伪应力法中,有效桩长Le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e = Ns / γ其中,Ns为土壤对桩侧所产生的有效应力,γ为土的容重。

摩擦桩桩长的计算(新规范)

摩擦桩桩长的计算(新规范)

一、计算过程及说明5.3.3 摩擦桩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Ra】,可按下式计算:u-桩身周长(m);本桥u=4.7124A p -桩端截面面积(m 2),对于扩底桩,取扩底截面面积本桥A P =3.1415926X D 2/4 = 1.7671桩径=1.5n-土层的层数,l i -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一下各层土的厚度(m),扩孔部分不计q ik -与l i 对应的各层土与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试验值, 当无试验条件时,按本规范5.3.3-1选用本桥所采用值的表格岩层数l iq ik 1 1.780802 4.350319120400500600700800900 =6199.15(KN)-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按本规范3.3.3条确定本桥500m 0-清底系数,按本规范5.3.3-3条确定0.7λ-修正系数0.70.65h-桩端的埋置深度(m),对于有冲刷的的桩基,埋深由一般冲刷线起算,对无冲刷的桩基埋置深度由天然地面线或实际开挖后的地面线起算,大于40米,按40米计算本桥m 0=桩端为透水性土时,本桥λ=桩端为不透水性土时,本桥λ=[][][])3(0(22121-+=+=∑=h fa u Ra rk m q q A l q rrP i ni rk λl q ini rku ∑=121[]0fa []=0fa本桥冲刷深度=0(从现地面冲刷掉的深度)本桥埋置深度h=25(冲刷线至桩低深度)本桥K 2深度=5本桥r 2深度=20q r -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KPa),当持力层为砂土,碎石土时,若计算值超过下列值1228.50本桥采用的q r =1228.50【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Ra】=8370.1(KN)二、桩长的计算及结果6000(KN)25(米)k 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根据桩端持力层土类按按本规范3.3.4条确定桩长的采用单桩顶垂直轴力【N】=25初步拟定桩长L=r 2-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 3)宜采用:粉砂1000KPa,细砂1150KPa,中砂,粗砂,砾砂1450KPa,碎石土2750KPa[][]=-+=)3(0(22h fa rk m q rλ。

(整理)桩长计算算例

(整理)桩长计算算例

桩长计算基本情况:省道327线在穿越大河时,桥位处于改线段,拟修建一座7-16米桥梁。

桥面宽净-11米,路线中心线与流水中心线成90度夹角。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空心板,下部为双柱式灌注桩。

载重标准公路--Ⅰ级。

一、恒载计算:1-16米 1、上部构造(一孔)(1)空心板自重:12×6.72×25=2016KN(2)桥面铺装自重:砼:0.1×11×16×25=440KN 沥青砼:0.05×11×16×23=202.4KN (3)护栏:6.39×25=160KN 上部构造总重2818.4KN 2、下部构造:(1)盖梁自重:21.8×26=566.8KN(2)立柱自重:π/4×1.2×4×25=113KN (3)灌注桩(直径1.5米)自重每延米q=π/4×1.5×1.5×(25-10)=26.5KN (扣除浮力),假设桩的长度为H ,一根立柱承受的恒载之和为: (2818.4+566.8)/2+113+26.5H=1825+26.5H 二、活载计算: 1、车道荷载一列车一个排架受力作RB (桥墩处)的影响线,根据规范,对车道荷载布载,如图(1):y=1(R )图(1)p kRBmax =pK+∑qK ωi =222+15.5×10.5=385KN 桥墩梁按二列车布载:绘制单桩荷载横向影响线,最不利荷载布置如右 图(2)所示:2.1 6.8 2.10.9711.2350.77910.515图(2)poq=1/2∑piyi=1/2×385=192.5KN单桩受力=192.5×(1.235+0.971+0.779+0.515)=674KN冲击系数u=0.3-0.3×11/40=0.218计入冲击力受力=674×(1+u)=674×1.218=821KN即单桩承载为P=1825+26.5H+821=2646+26.5H三、桩长计算钻孔灌注桩容许承载力[P]=1/2(ULτp+AσR)U─桩的周长(m),按成孔直径计算D=1.5+0.05=1.55mU=1.55×π=4.87L─桩的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有效长度(m)A─桩底横截面积 (m ) A=0.75×π=1.77τp─桩壁土的平均极限摩阻力(KPa) τp=1/L∑τiliσR─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可按下列公式计算:σR=2moλ{[σo ]+k2γ2(h-3)}[σo ]─桩尖处土的容许承载力(KPa)h─桩尖的埋置深度。

桩计算规则

桩计算规则

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 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 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 桩尖虚体积不扣除。

计量单位:m3, 体积计算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2、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当设计要求把钢筋砼桩顶打入地面以下时, 打桩机必须借助工具桩才能完成, 这个借助工具桩(一般2~3m长, 由硬木或金属制成)完成打桩的过程叫“送桩”。

计算方法按定额规定以送桩长度即桩顶面至自然地坪另加米乘以横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 计量单位:m3, 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送桩长度+ 送桩长度——设计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

一、3.接桩:接桩是指按设计要求按桩的总厂分节预制运至现场先将第一根桩打入将第二根桩垂直吊起和第一根桩相连后再继续打桩二、4、硫磺胶泥按桩——计量单位: m2;按桩截面积电焊接桩——计量单位: t ;按包角钢或包钢板的重量。

三、打、压预应力钢筋砼管桩四、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 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 桩尖虚体积不扣除, 管桩的空心体积应扣除, 管桩的空心部分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时, 应另行计算。

计量单位: m3, 体积计算公式如下:五、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桩内灌芯工程量计算, 计量单位:m3六、V=管桩桩孔内径截面积×设计灌芯深度七、灌注桩(2)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 计量单位: m3(3) 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 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 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 按计取。

(3)、夯扩桩: 计量单位: m3(4) 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5) 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旋挖桩工程量计算公式

旋挖桩工程量计算公式

旋挖桩工程量计算公式
1.桩长计算公式:
桩长=桩的实际长度-长度减扣量
其中,实际长度是指桩的实际施工深度,长度减扣量是指为了保证桩底范围的连贯和抗浮托能力,减去的桩长。

2.桩基面积计算公式:
桩基面积=桩的直径×桩的直径×π/4
根据旋挖桩的形状为圆形,桩基面积可以根据桩的直径来计算,即桩的直径的平方乘以π除以4
3.桩体积计算公式:
桩体积=桩基面积×桩长
桩体积等于桩基面积乘以桩长,表示桩的体积大小。

4.桩的数量计算公式:
桩的数量=总工程量/单桩体积
总工程量是指需要挖掘的土方量,单桩体积是指每根桩的体积大小。

5.总工程量计算公式:
总工程量=土方量+弃土量
土方量是指需要挖掘的土方数量,弃土量是指挖掘后被清理的土方数量。

6.土方量计算公式:
土方量=桩基面积×桩长×(1+土方超高)×土方密度
土方超高是指挖掘桩基底下超过设计标高的土层的厚度,土方密度是指挖掘的土方的湿密度。

7.弃土量计算公式:
弃土量=桩基面积×清理高度×清理深度×土方密度
清理高度是指清理深度以下的土方高度,清理深度是指清理的深度限制,土方密度是指挖掘的土方的湿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式仅是旋挖桩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公式,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土质情况、设备效率等。

同时,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还应该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详细计算和校核。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七、灌注桩(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3)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成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钻土孔V=桩径截面积×自然地面至岩石表面的深度;钻岩孔V=桩径截面积×入岩深度度混凝土灌入工程量,计量单位:m3V=桩径截面积×有效桩长,有效桩长设计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按下列公式:有效桩长=设计桩长(含桩尖长)+桩直径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基础超灌长度——按设计要求另行计算。

泥浆运输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成孔工程量计取。

八、人工挖孔桩(1)、人工挖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V(人工挖土)=护壁外围截面积×成孔长度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V(淤泥、流砂、岩石)=实际开挖(凿)量(2)砖、混凝土护壁及灌注桩芯混凝土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九、水泥搅拌桩、粉喷桩,以立方米计算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双轴的工程量不得重复计算,群桩间的搭接不扣除。

十、长螺旋或旋挖法钻孔灌注桩,以立方米计算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或螺旋外径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十一、基坑锚喷护壁成孔及孔内注浆。

按设计图纸以延长米计算十二、护壁喷射混凝土按设计图纸以平方米计算。

十三、砖基础计算规则1、基础与墙身(柱身)的划分:(1)基础与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桩的计算方式

桩的计算方式

1、计算桩的体积:r²(r表示半径)×π×桩长
2、护壁:(护壁厚度+r)²×π×(有护壁的)桩长-r²×π×(有护壁的)桩长
注意量孔深时孔口地面砌高部分(20cm)不算,因为这20cm是为了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已另计费。

孔底扩底要加扩底的体积。

人工挖孔混凝土桩按下列规定计算。

(1)挖土按实挖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如设计无混凝土护壁者,挖土尺寸按设计桩身直径加200mm计算,项目中包括垂直运输及100m 以内水平运输。

(2)设计有混凝土护壁者,护壁混凝土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

设计无混凝土护壁者,护壁厚度按100mm,高度按孔身高度计算。

(3)如实际发生扩大头及护壁支护,另行计算。

(4)人工挖孔混凝土桩从桩承台以下,按设计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混凝土护壁已另列项目,不得重复计算
把实际浇筑桩长部分和地坪面以下空桩部分分开,以下正常套定额,在套用空桩部分子目时,把定额中填芯砼扣除,并参照后面有的一个砼填芯子目的人工扣除该子目部分人工,即得采用砼护壁但未填芯空桩部分子目单价。

人工挖孔桩土方量按图示桩断面积乘以设计桩孔中心线深度计算。

工人挖孔桩定额是按土壤类别、挖孔桩深度分别列项的。

桩内垂直运输方式按人工考虑。

桩基计算公式

桩基计算公式

桩基计算公式混凝土量:1、挖孔深度=设计桩长+空头高度+锅底2、有效桩长=挖孔深度-空头高度=设计桩长+锅底3、直筒深度=挖孔深度-扩高-圆柱高-锅底=设计桩长+空头高度-扩高-圆柱高4、大头圆柱=1/4×3.14×扩大头直径(D)×圆柱高(h1)5、扩大头量=1/12×3.14×(扩高(h)+圆柱高(h1))×(D²+d²+dD)+大头圆柱6、挖孔半径=(桩径+2a1+2a2)÷27、挖孔截面积=3.14×挖孔半径²8、挖孔量=挖孔截面积×直筒深度+扩大头量9、桩芯半径=(桩径+2a2)÷210、桩芯截面积=3.14×桩芯半径²11、桩芯砼量=桩芯截面积×(直筒深度-空头深度+超灌深度)+扩大头量12、护壁截面积=挖孔截面积-桩芯截面积13、护壁砼量=护壁截面积×直筒深度14、空头土方=桩芯截面积×空头高度15、入岩量=挖孔截面积×(入岩直筒深度+扩大头量)16、空头高度=场地标高-桩顶设计标高17、设计桩长=承台顶设计标高-桩底设计标高-承台高+桩身锚入承台的深度18、实际桩长=实测孔深(挖孔深度)-空头高度19、桩顶高程=设计桩长+设计桩底高程20、桩底高程=桩顶高程-实际桩长21、孔口高程=桩底高程+实测孔深钢筋量: kg/m=0.00617×钢筋直径²1、主筋质量:(35D钢筋锚入承台的深度+有效桩长)×kg/m×根数2、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有效桩长-加密区螺旋筋长度)÷非加密区间距×kg/m3、加密区螺旋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加密区螺旋筋长度÷加密区间距×kg/m4、加劲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有效桩长÷加劲筋间距)取整数+1]×kg/m5、护壁纵筋质量:3.14×(桩径+2a1+2a2-2×砼保护层厚度)×直筒深度÷护壁纵筋间距×kg/m6、护壁箍筋质量:3.14×(桩径+2a1+2a2-2×砼保护层厚度)×直筒深度÷护壁箍筋质量×kg/m7、钢筋量:(主筋质量+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劲筋质量 +护壁纵筋质量+护壁箍筋质量)×1.03钢筋损耗系数8、桩身钢筋量:(主筋质量+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劲筋质量)×1.03钢筋损耗系数。

钢管桩桩长的计算(9米宽)

钢管桩桩长的计算(9米宽)

一、计算过程及说明5.3.3 摩擦桩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Ra】,可按下式计算: u-桩身周长(m);本桥u=3.1416A p -桩端截面面积(m 2),对于扩底桩,取扩底截面面积本桥A P =3.1415926X D 2/4 =0.7854桩径=1(m)n-土层的层数,l i -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一下各层土的厚度(m),扩孔部分不计q ik -与l i 对应的各层土与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试验值, 当无试验条件时,按本规范5.3.3-1选用2130.39(KN)-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按本规范3.3.3条确定本桥800m 0-清底系数,按本规范5.3.3-3条确定0.7λ-修正系数0.70.65h-桩端的埋置深度(m),对于有冲刷的的桩基,埋深由一般冲刷线起算,对无冲刷的桩基本桥所采用值的表格=本桥m 0=桩端为透水性土时,本桥λ=桩端为不透水性土时,本桥λ=[][][])3(0(22121-+=+=∑=h fa u Ra r k m q q A l q rrP i ni rk λlqin i rku ∑=121[]0fa []=0fa埋置深度由天然地面线或实际开挖后的地面线起算,大于40米,按40米计算本桥冲刷深度=4.7本桥埋置深度h=17.3本桥K 2深度=2本桥r 2深度=10q r -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KPa),当持力层为砂土,碎石土时,若计算值超过下列值494.13本桥采用的q r =450.00【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Ra】=2483.8216(KN)二、桩长的计算及结果700(KN)17.3(米)r 2-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 3)宜采用:粉砂1000KPa,细砂1150KPa,中砂,粗砂,砾砂1450KPa,碎石土2750KPa桩长的采用单桩顶垂直轴力【N】=22初步拟定桩长L=k 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根据桩端持力层土类按按本规范3.3.4条确定[][]=-+=)3(0(22h fa r k m q rλ的桩基值超过下列值353.27211345.298。

桩基桩长的计算

桩基桩长的计算

一、桩基的类别针对界溪段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图中存在两类桩: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桩基自身重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端持力层承受。

摩擦桩:桩基自身重及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基周身与岩土摩擦阻力承受。

二、单桩基桩长理论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表1、摩擦桩单桩承载力容许值计算公式:[Ra]=(1/2)*u*∑Qik*l i+Ap*QrQr=m0*K*[f ao]+k2*R*(h-3)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u——桩身周长(m)Ap——桩端截面面积(㎡)n——土的层数(注:公式中未写出)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厚度(m),扩孔部分不计;Qik——与Li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实验确定,当无实验条件时按表5.3.3-1选用;Qr——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当持力层为砂石、碎石土时,若计算值超过下列值,宜采用:粉砂1000kP;细砂1150kP;中砂、粗砂、砾砂1450kP;碎石土2750kP;[f ao]——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第3.3.3条确定;h——桩端的埋置深度(m),对于有冲刷的桩基,埋深由一般冲刷线起算;对无冲刷的桩基,埋深由天然地面线或实际开挖后的地面线算起;h的计算值不大于40m,当大于40m时,按40m计算;k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根据桩端处持力层土类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3.3.4选用;K——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若持力层在水位以下且不透水时,不论桩端以上土层的透水性如何,一律取饱和重度;当持力层透水时,则水中部分土层取浮重度;R——修正系数,按表5.3.3-2选用;m0——清底系数,按表5.3.3-3选用。

表5.3.3-1 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注:挖孔桩的摩阻力标准值可参照本表采用。

桩长计算

桩长计算

桩长计算基本情况:省道327线在穿越大河时,桥位处于改线段,拟修建一座7-16米桥梁。

桥面宽净-11米,路线中心线与流水中心线成90度夹角。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空心板,下部为双柱式灌注桩。

载重标准公路--Ⅰ级。

一、恒载计算:1-16米 1、上部构造(一孔)(1)空心板自重:12×6.72×25=2016KN(2)桥面铺装自重:砼:0.1×11×16×25=440KN 沥青砼:0.05×11×16×23=202.4KN (3)护栏:6.39×25=160KN 上部构造总重2818.4KN 2、下部构造:(1)盖梁自重:21.8×26=566.8KN(2)立柱自重:π/4×1.2×4×25=113KN (3)灌注桩(直径1.5米)自重每延米q=π/4×1.5×1.5×(25-10)=26.5KN (扣除浮力),假设桩的长度为H ,一根立柱承受的恒载之和为: (2818.4+566.8)/2+113+26.5H=1825+26.5H 二、活载计算: 1、车道荷载一列车一个排架受力作RB (桥墩处)的影响线,根据规范,对车道荷载布载,如图(1):y=1(R )图(1)p kRBmax =pK+∑qK ωi =222+15.5×10.5=385KN 桥墩梁按二列车布载:绘制单桩荷载横向影响线,最不利荷载布置如右 图(2)所示:2.1 6.8 2.10.9711.2350.77910.515图(2)poq=1/2∑piyi=1/2×385=192.5KN单桩受力=192.5×(1.235+0.971+0.779+0.515)=674KN冲击系数u=0.3-0.3×11/40=0.218计入冲击力受力=674×(1+u)=674×1.218=821KN即单桩承载为P=1825+26.5H+821=2646+26.5H三、桩长计算钻孔灌注桩容许承载力[P]=1/2(ULτp+AσR)U─桩的周长(m),按成孔直径计算D=1.5+0.05=1.55mU=1.55×π=4.87L─桩的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有效长度(m)A─桩底横截面积 (m ) A=0.75×π=1.77τp─桩壁土的平均极限摩阻力(KPa) τp=1/L∑τiliσR─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可按下列公式计算:σR=2moλ{[σo ]+k2γ2(h-3)}[σo ]─桩尖处土的容许承载力(KPa)h─桩尖的埋置深度。

桩基础计算公式

桩基础计算公式

桩基础计算公式一、汇总表1、灌注桩有效桩长公式: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0,孔深+超灌,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浮浆层,孔深-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浮浆层,孔深-浮浆层,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浮浆层,孔深-空桩-浮浆层))))2、旋挖混凝土灌注桩成孔桩部分公式:(3.1416*(内径/2+0.01)^2*空桩)*根数3、浮浆层(C30水下砼)公式:(3.1416*(内径/2+0.01)^2*浮浆层)*根数4、超灌(C30水下砼)公式:(3.1416*(内径/2+0.01)^2*超灌)*根数5、桩芯(有效桩长部分)(C30水下砼)公式:((3.1416*矢高*(3*(扩径/2)^2+矢高^2)/6)+(3.1416*扩高*(扩径/2)^2)+(3.1416*圆台*((桩径/2)^2+(扩径/2)^2+桩径/2*扩径/2)/3)+(3.1416*(孔深-矢高-圆台-扩高-长度)*(桩径/2)^2)+(3.1416*(内径/2+0.01)^2*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0,长度,长度+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根数6、入岩体积公式:(IF(入岩深度-矢高-圆台-扩高>=0,(3.1416*矢高*(3*(扩径/2)^2+(3.1416*扩高*(扩径/2)^2)+(3.1416*圆台*((桩径/2)^2+(扩径/2)^2+桩径/2*扩径/2)/3),IF(入岩深度-矢高-圆台-扩高<0,(3,1416*矢高*(3*(扩径/2)^2+矢高^2)/6)+(3.1416*扩高*(扩径/2)^2)+(3.1416*(入岩深度-矢高-扩高)*((桩径/2+圆台-入岩深度+矢高+扩高)^2+(扩径/2)^2+(桩径/2+圆台-入岩深度+矢高+扩高)*扩径/2)/3))))*根数7、通长纵筋重量公式(函数ROUNDUP用于“远离零值,向上舍入数字“)(0.00617*纵筋长度*纵筋长度*(有效桩长+铆入承台长度+(ROUNDUP(有效桩长/9,0)*49*纵筋长度/1000))*纵筋根数/1000)*根数8、环形加强箍筋重量公式(INT属于取整函数)(0.00617*环形加强箍筋大小*环形加强箍筋大小*(桩径-(纵筋直径/1000)-(68/1000))+0.2)*(INT(有效桩长/2)+1))/1000*根数9、螺旋箍筋重量公式(函数SQRT用于“平方根计算”)(0.00617*螺旋箍筋大小*螺旋箍筋大小*(((1/200*SQRT((3.1416*(桩径*1000-2*60+8))^2+200*200+3.1416*8/2)*螺旋箍筋)+((1/100*SQRT((3.1416*(桩径*1000-2*60+8)^2+100*100+3.1416*8/2))*加密区螺旋箍筋)))/1000*根数。

有效桩长计算式

有效桩长计算式

有效桩长计算式
有效桩长计算式指的是根据地基的情况、桩的材料和直径等因素,计算出桩的有效长度,以便进行桥梁、建筑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通常,有效桩长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桩的材料和直径:不同材料和直径的桩具有不同的强度和承
载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桩的材料和直径。

2. 地基的性质:地基的类型、厚度、坚固程度等都会影响桩的
承载能力和有效长度。

3. 桩的锚固深度:桩的锚固深度越大,桩的承载能力和有效长
度也会相应增加。

4. 桩的施工方式:桩的施工方式(如打桩、钻孔桩等)也会影
响桩的承载能力和有效长度。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通常有效桩长计算式可表示为:
L = KdFpFsFvFi
其中,L表示桩的有效长度,Kd是桩的抗侧力系数,Fp是桩的
承载力,Fs是桩的侧阻力,Fv是桩的垂向承载力,Fi是桩的施工影响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桩长的计算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 1 -。

有效桩长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计算公式一般有多种形式,具体使用哪种公式取决于实际情况和要求。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有效桩长计算公式:
1. 一维振动桩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L = L0 + 2H
其中,L为振动桩的有效桩长,L0为桩身埋入地面的长度,H 为振动桩对地面的嵌入深度。

2. 震荡桩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L = L0 + μHG
其中,L为震荡桩的有效桩长,L0为桩身埋入地面的长度,H 为桩身的嵌入深度,G为重力加速度,μ为校正系数,一般定义为0.4。

这些公式是建立在特定的假设和简化条件下的,并且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修正和调整。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与专业工程师一起进行有效桩长的计算。

泥浆护壁灌注桩计算公式

泥浆护壁灌注桩计算公式

泥浆护壁灌注桩计算公式
泥浆护壁灌注桩的计算公式有两个:
1. 桩长的计算公式:L=(Qa-γaAH)/(q-γwAW-γcAC),其中L为桩长,Qa 为桩身所承受的总荷载,γa为岩土本体的容重,H为泥浆护壁的直径,q 为灌注桩所承受的单位荷载,γw为水的容重,AW为桩身与泥浆护壁之间空隙的横截面积,γc为灌注材料的容重,AC为灌注材料的横截面积。

2. 初灌量混凝土体积的计算公式:V=h1×A1+(+)×A2,其中A1是导管的内横截面积,A2是灌注桩的横截面积,h1是导管内混凝土顶面与首罐浇筑后桩内混凝土顶面的高差(导管内混凝土柱与导管外泥浆压力平衡所需高度),h1≡HW/CHW是首罐浇筑后桩内混凝土顶面距桩顶面的高差,W是桩孔内泥浆比重,C是混凝土容重。

这些公式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嵌岩桩桩长的计算

嵌岩桩桩长的计算

一、计算过程及说明5.3.4 支撑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的钻(挖)孔桩、沉桩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 容许值【Ra】,可按下式计算:[Ra]=c 1A P f rk +u∑c 2i h i f rki +0.5ζs u∑l i q ik c 1-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情况等因素确定的端组发挥系数,按《公路桥涵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按表5.3.4采用本桥c 1=0.6A p -桩端截面面积(m 2),对于扩底桩,取扩底截面面积本桥A P =3.1415926X D 2/4 = 1.7671桩径=1.5f rk -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 a ),粘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 强度标准值,当f rk 小于2MPa时按摩擦桩计算(f rki 为第i层的f rk 值)本桥f rk =5300(KPa)3371.71(KN)c 2i -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情况等因素而定的第i层岩层的侧组发挥系数,按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按表5.3.4采用u-各土层或各岩层部分的桩身周长(m);h i -桩嵌入各岩层部分的厚度(m),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m-岩层的层数,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1970.1(KN)ζs-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根据桩端f rk 确定:ζs=0.8l i -各层土的厚度(m)q ik -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试验值,当无试验条件 时,对于钻(挖)孔桩按本规范5.3.3-1选用,对于沉桩按本规范表5.3.3-4选用n-土层的层数,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按土层考虑0.8x0.75xc 1A P f rk =0.8x0.75xu∑c 2i h i f rki=3973.49(KN)[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9315.29(KN)附注:1、当入岩深度小于或等于0.5m时,c 1乘以0.75的折减系数,c 2=0本桥入岩深度= 2.63(米)2、对于钻孔桩,系数C1、C2应降低20%采用;桩端沉渣厚度t应满足下列要求:D<=1.5m时,t<=50mm;D>1.5m时,t<=100mm;本桥所采用的钻孔方式:钻孔桩3、对于中风化层作为持力层的情况,C1、C2应分别乘以0.75的折减系数本桥持力层为:弱风化5.3.5 当河床岩层有冲刷时,桩基须嵌入基岩,嵌岩桩按桩底嵌固设计。

桩基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桩基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桩基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桩基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用于增加土壤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

本文将介绍桩基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包括预测荷载、桩长计算、抗拔设计和桩身承载力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一、预测荷载在进行桩基设计之前,首先需要预测桩基所能承受的荷载。

常见的预测方法包括:1.1 静力触探法静力触探法通过在地面上进行力学试验,测量桩顶受到的反力和桩侧阻力,从而得到桩基所能承受的荷载。

1.2 动力触探法动力触探法通过在桩顶施加冲击力,观测冲击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计算得到桩基的承载力。

1.3 建筑物荷载法建筑物荷载法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荷载及土壤特性,通过静力学原理计算得到桩基的承载能力。

二、桩长计算桩长的计算是桩基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

合理的桩长可以确保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1 摩擦桩的桩长计算对于摩擦桩来说,桩长的计算通常基于桩身与土壤间的侧摩擦力。

根据不同的土壤特性和设计要求,可以采用细触探法、爆破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2.2 立桩的桩长计算对于立桩来说,桩长的计算主要考虑桩尖在土壤中所产生的承载力。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卡诺公式、刚度法等。

三、抗拔设计当建筑物所受到的动、静力荷载超过桩基的承载能力时,桩基会发生抗拔设计。

常见的抗拔设计方法包括:3.1 增加桩基直径通过增加桩的直径可以增加桩身的承载能力,以抵抗外力的抗拔。

3.2 采用锚杆加固在桩体下部安装锚杆,将锚杆固定在岩石或深层土层中,以增加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四、桩身承载力计算桩身承载力的计算是桩基设计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4.1 驱动钻孔桩的承载力计算通过驱动钻孔桩时所需的扭矩和驱动时间,计算桩身的承载能力。

4.2 预应力桩的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桩的承载力计算需要考虑桩体的预应力效应,通过计算桩身所受应力,得出桩的承载能力。

总结本文介绍了桩基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包括预测荷载、桩长计算、抗拔设计和桩身承载力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预测荷载、计算桩长、设计抗拔和确定桩身承载力,可以确保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土木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桩长计算

桩长计算

① 桩长计算假定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确定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经验公式初步反算桩长,灌注桩最大冲刷线以下的桩长为h ,则:[]a 002231[]{[](3)}2h ik i p a N R u l m A f k h τλγ==++-∑(3-7)式中:[]h N ——单桩收到的全部竖直荷载(kN );u ——桩周长,桩的设计桩径取1.50m ,考虑成孔直径增大5 cm ,则1.54.87m u π=⨯=;i l ——土层厚度(m ); ik τ——与i l 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摩阻力标准值(kPa );λ——考虑桩入土深度影响的修正系数,取为0.70;0m ——考虑孔底沉淀厚度影响的清底系数,取为0.80;p A ——桩底截面积,22( 1.5)/4 1.77m A π=⨯=;0[]a f ——桩底土层容许承载力,假设桩底置于中风化粉砂层,0[]=1600a f kPa ;2k ——深度修正系数,桩端处持力层为中风化粉砂岩,取2 2.0k =;2γ——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3h ——天然地面线以下深度。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设计规范》(JTG D63—2007)附录2土的物理力学特征表,查得相关数据:表3-13 计算数据天然底面下土层顶面标高/m 底面标高 /m 土层厚度 /m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0[]/a f kPa土的重度3//i kN m γ桩侧摩阻力标准值 /ik kPa τC25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每延米差值/iq kN第一层亚粘土0.77 -0.27 1.04 60 20.0 20 8.8 第二层 淤泥-0.13 -12.75 12.60 55 15.7 10 16.4 第三层 残积亚粘土 -12.75 -16.25 3.50 180 19.2 40 10.2 第四层 强风化粉砂岩 -16.25 -29.25 13.00 300 23.6 90 2.5 第五层 中风化粉砂岩 -29.25 -51.65 22.40 1600 25.5 200 -0.9注:2=(25)/4i i q d γπ-;经试算,假设桩底置于中风化粉砂层,取桩长为32m ,则桩打入中风化粉砂层有2.25m ,由表3-13计算2γ;3220.0 1.0415.712.6019.2 3.5023.613.0025.5 2.25==20.07/1.0412.60 3.5013.00 2.25kN m γ⨯+⨯+⨯+⨯+⨯++++20 1.041012.6040 3.509013.00200 2.25650.00ik il kN τ=⨯+⨯+⨯+⨯+⨯=∑桩自重与自重土体的差值:8.8 1.0416.412.6010.2 3.50 2.513.000.9 2.25282.3i i F q l kN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1.0.8条,地基进行竖向承载力验算时,传至基底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组合采用,且可变作用的频遇值系数均取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