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认识1-100的数1. 数的读法:十以内的数,首先说出十位上的数,然后连读个位上的数,中间加上“零”。

20以上的数,如26,先读出十位上的数“二十”,再读出个位上的数“六”。

2. 数的顺序:从1开始,逐个向后数,即为自然数。

3. 数的大小比较:数值大的数较大,数值小的数较小。

4. 数的顺序排列:根据大小关系,将一组数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5. 数的分类:奇数和偶数。

个位是1、3、5、7、9的数为奇数,个位是0、2、4、6、8的数为偶数。

第二章:加法运算1. 加法的定义: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它们的和。

2. 加法的性质:- 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加零律:任何数加0等于它本身3. 一位数的加法:直接相加即可。

4. 补数法:加法运算中,若某一数不便计算,则可用一个数与它相加得到一个方便计算的数,再减去该数得到所求结果。

第三章:减法运算1. 减法的定义:用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2. 减法的性质:- 减法的定义决定了减法运算没有交换律,即a - b ≠ b - a。

- 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a - b = c 可以写成 a = b + c。

3. 一位数的减法:直接相减即可。

4. 消去法:减法运算中,若两个数的差与其中一个数相等,可将这两个数消去。

第四章:数字之间的关系1. 大于、小于、等于:数的大小关系。

2. 数的顺序:根据数的大小关系,连起来判断顺序。

3. 数量关系:比较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数量大小。

4. 顺序关系:按照某一顺序排列,如时间的先后顺序。

第五章:数的计数和顺序1. 数的计数:根据数的顺序,能够准确地说出某一范围内的数。

2. 数的顺序:按照一定的规律,列出一组数的顺序。

3. 数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关系,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言】学习数学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点和技巧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主要讲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数的认识】1、认识自然数自然数是我们最常用的数学概念之一,我们从小学习到自然数,这一概念在大家的生活中更是非常普遍。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自然数的依次增大的规律,以及从小到大数数的方法。

2、认识零和负数0和负数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这两个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认识数轴数轴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明数的大小,掌握数轴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计算问题。

【加减法】1、认识加法加法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我们需要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律和技巧,以及如何应用加法在实际问题中。

2、认识减法减法也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运算之一,我们需要掌握减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减法在实际问题中。

3、认识加减法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加减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乘除法】1、认识乘法乘法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运算之一,我们需要掌握乘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应用乘法在实际问题中。

2、认识除法除法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运算之一,我们需要掌握除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应用除法在实际问题中。

3、认识乘除法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乘除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分数】1、认识分数分数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需要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分数在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1. 单位换算-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分钟等于60秒:1分钟 = 60秒- 小时等于60分钟:1小时 = 60分钟- 1小时 = 60分钟 = 3600秒- 货币的基本单位:元- 10角 = 1元- 10分 = 1角- 100分 = 1元2. 三角形- 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直角三角形:一个角度为90度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我们称之为“腰”,而斜边则是斜着的那一边-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我们称之为“腿”3. 数组- 数组是一种有序的数据集合- 数组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数字、字符串等- 数组的索引从0开始,第一个元素的索引为0,第二个元素的索引为1,以此类推- 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在创建数组时需要指定长度- 使用索引可以读取或修改数组中的元素4. 乘法计算- 乘法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乘法满足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满足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满足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5. 分数的加减-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分数的加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分数的减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分数的分子可以约分,即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使得分子和分母之间没有公约数6. 长度和面积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 = 1000米,1米 = 100厘米,1厘米 = 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 = 平方米,1平方米 = 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 = 100平方毫米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1、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
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重难点和题目类型总结如下:
知识点:
1. 数字认知:认识数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字比较: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数字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表示方法。

4. 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5. 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6. 量的认知:学习认识长度、容量、重量等基本度量单位。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数的排列组合,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重难点:
1. 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是孩子们最初的难点,需要多进行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些孩子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3. 量的认知中的单位转换和度量单位的换算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题目类型:
1. 数字认知题:比如填空写出数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数字等。

2. 大小比较题:比如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3. 加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加法运算结果。

4. 减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减法运算结果。

5. 数量判断题:比如给出一些物品的图片或描述,选择数量最多的一个。

6. 单位换算题:比如将一些物品的数量进行换算,比如换算成个、打、袋等单位。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排列组合题:比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组合出多个不同的数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重点: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⑴加减混合⑵连加、连减(两种方法解决)⑶乘加、乘减难点: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目。

二、第二单元重点:1、除法的含义(平均分)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用口诀求商。

4、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用口诀求商。

三、第三单元重点:1、正确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画角。

3、认识平移和旋转,画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画平移后图形四、第四单元重点:1、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2、应用除法含义解决的两种实际问题:⑴会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3、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五、第五单元重点:1、读写万以内的数及万以内数的组成。

2、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3、整十数、整百数及简单的计算。

六、第六单元重点:1、认识克和千克。

2、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七、第七单元重点: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2、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估算八、第八单元重点:1、每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2、复式统计表九、第九单元重点:1、图形的规律2、数列的规律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注:要知道八个方位,能根据给出的示意图描述出地点的位置。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0乘任何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乘除法的估算必须会。

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57×89;能准确计算出除数一位数的除法,如:417÷4,并会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人教版本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的下册的重难点学习知识点复习总结学习资料大全.doc

人教版本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的下册的重难点学习知识点复习总结学习资料大全.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 54-8-22 = 54 -( 8+22)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 =”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展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展估算。

〔3〕开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稳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资料

二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資料一、米和釐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釐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釐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時: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這幾,對著幾就是幾釐米。

45、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③線段可以測量出長度。

6、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它的兩條邊是射線不是線段。

射線就是只有一個端點,不能測量出長度。

如:(邊)(頂點)(邊)7、角的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邊,就畫成一個角。

用三角板可以畫出直角(課本41頁圖例)。

8、三角板上的3個角中,有1個是直角。

正方形、長方形都有4個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只和兩條邊張開的寬度有關。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於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於直角的角二、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1、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時:①相同數位對齊,加號寫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從個位加起。

③如果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法時:①相同數位對齊,減號寫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從個位減起。

③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作10再減,計算時十位要記得減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個接近整十整百的數看作整十整百來計算。

方法:個位小於5的少看,個位等於或大於5的多看,看成最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

如:49+42≈90 28+45+24≈10050 40 30 50 20注:當問題裏出現“大約”兩個字時,就需要估算。

3、求“一個已知數”比“另一個已知數”多多少、少多少?用減法計算,用“比”字兩邊的較大數減去較小數。

4、多幾、少幾已知的問題。

比誰少幾,就用誰減去幾;未知數比誰多幾,就用誰加上幾。

三、表內乘法1、幾個相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簡捷。

2、相同加數相加寫成乘法時,用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比较: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比如大于、小于、等于。

2. 数的读写:学习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从0到100的数字。

3. 数的认识:学习数字的顺序排列,能够根据大小判断数字的位置。

4. 数字的组成:学习数字的组成规律,包括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5. 数的相加和相减:学习数字的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例如:2+3=5、5-3=2。

6. 数的倍数和约数:学习数字的倍数和约数的概念,例如3是6的倍数,6和3都是6的约数。

7. 数轴的运用:学习在数轴上表示数字的大小,以及在数轴上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8. 数量的估计:学习根据实际情况估计数量的大小,并与实际数量进行比较。

9. 数量的统计:学习进行简单的数量统计,例如统计教室里的人数、物品的数量等。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分数的认识: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例如1/2表示把一个单位分成两等份。

这些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一、测量、图形重难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而测量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将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而不是线段。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使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例如,49+42≈90,28+45+24≈100.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三、表内乘法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例如,5+5+5+5表示:5×4.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概括总结如下: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丈量空间距离的基本单元,有米、毫米、厘米、分米、千米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简写为c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为MM(或mm、㎜),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符号为∠。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4.1—6的乘法口诀:包括1-6的乘法表。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概括总结。

1.角的定义和种类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是取决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角这10种。

其中,锐角大于0°且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

余角和补角是两个角的特殊关系,两角之和为90°则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互为补角。

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7讲 认识时间(人教版原卷)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7讲 认识时间(人教版原卷)

第7讲认识时间知识点一:认识时和分1.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1时= 60分。

2.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知识点二:认识几时几分认识时间的一般方法:读钟面上的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共同确定。

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个格,根据对应的分钟数来确定几分。

知识点三:解决问题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时,要先弄清题意,找准时间的先后顺序,看清经过的时间长短,再联系实际正确推理。

考点一:钟面上的时刻【例1】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1.写出下面钟表上的时间。

2.3.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考点二:钟面上的时间【例2】填一填,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时间。

3.写出下面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一.选择题(共5小题)1.钟面上,分针指在12和1之间,时针接近6,此时()A.快到6时B.刚过12时C.刚过6时2.时针指向7和8之间,分针正好指向5,这时的时刻是()。

A.7:05B.7:25C.8:253.秒针从5到9,经过了()秒。

A.4B.20C.304.下面第_____个钟面的读数不对。

()A.3时B.12时C.7时5.分针走一圈,时针走()A.1小格B.1大格C.6大格二.填空题(共5小题)6.钟面上,时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5”,经过小时;分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5”,经过分钟。

7.找规律。

最后一个钟面的时针应该指向,分针应该指向。

8.时针指着10,分钟指着12,这是时,一小时后是时,这时,时针指着。

9.体育课上进行50米赛跑,三人的成绩分别是7.5秒、9.2秒、8.4秒。

三人中最好的成绩是秒,比第二名领先秒。

10.图中,指针从“9”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后指向数字“”,指针从“6”绕中心点时针旋转°后指向数字“3”。

三.判断题(共5小题)11.6时半,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重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材2~6页重点: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难点: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知识点一: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了解)1.调查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方式和记录方式都不是唯一的。

2.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3.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知识点二:记录数据的方法(掌握运用)1.在确定调查方案时,应根据调查的事项确定最佳的方法。

2.投票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式。

3.符号法和写“正”字法的记录方式是不同的,记录时每个符号代表一个数据,而每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4.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符号法或写“正”字法等。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材8~12页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难点: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知识点一: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知识点二: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掌握运用)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或几个几个)地分;也可以先几个几个地分,再1个1个地分,直至分完。

知识点三: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掌握运用)1.每2个一份平均分,即每份的个数必须都是2。

2.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用连减表示。

例如,8颗糖,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用连减表示:8-2-2-2-2=0,减去4个2,就能分成4份。

即减去几个2,就能分成几份。

除法教材13~17页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知识点一: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掌握运用)1.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表示。

2.写“÷”时,先写“-”,要平、直、短,再写上点和下点,要写成实心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
(*)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
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如:加法:5+5+5+5+3=23乘加:5×4+3=23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练习: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2、先看图,再填空★★★★★★★★★★★★(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3)第二行画△是4个3:
第一行:○○○第二行:
(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
观察物体知识点[从正面、侧面、上面看。

]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

(×)(球)(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认识时间知识点[5分]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

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六、数学广角知识点[5分]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
4、
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

如:0、4、7能组成40、47、70、74。

七、解决问题:
1、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故事书每本4元,连环画每本7元,科学世界每本8元。

(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钱?(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62人,到站后下了25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