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则运算(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四则运算(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四则运算》,选自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和运用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 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3.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四则运算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四则运算的存在。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四则运算的问题呢?c. 学生分享实例,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探究新知a. 讲解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b.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四则运算的规律。
c.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d. 教师点评,强调四则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3. 实践演练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c.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b. 强调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
3. 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四则运算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沪教版
课题:平行(1)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
并且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其已有许多表象认识。
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和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这些抽象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体验无疑是又一次挑战。
教学目标(课时目标):1、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能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3、通过看、量等操作行为感知“平行”,验证得出“平行”的概念。
4、能运用所学知识以及相关工具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现象,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借助第三条直线来判断一组平行线。
教学难点:能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善板书)5 揭题三、巩固练习1专项训练一说一说: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练习纸,用三角尺验证)议一议:你觉得直线f与直线g还互相平行吗?(尝试,讨论)2专项训练二找一找:哪两条边互相平行?(说一说,记作,读作,有几组)3生活中的平行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四、评价、总结1、学生自我评价,出示评价基本标准,等级为棒极了、优秀、良好、需努力四个等级。
2、针对刚才相互间的评价,请你说说今天这节课中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3、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说)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平面图形互相平行的边,最后自己发现周围的一些平行现象,体验平行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说一说,填一填,记作,读作)BACE DFGfghifgkfgkfg这些问题中学生能回答的让他们回答,如遇到较复杂的或是今后学习的问题,则建议:这些问题我们在课后去研究,好吗,(可以设想一下:你准备怎样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机动:游戏:判断直线是否平行?师:请仔细观察,图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生:画垂线)师:理由是什么?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吗?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感想呢?(科学的方法来验证)板书设计:平行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生活中的小数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小数”章节。
教学内容围绕小数的概念、读写、运算和应用展开,旨在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基本运算,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对小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小数的概念及其与分数的关系。
2. 小数的运算规则,尤其是小数点的处理。
3. 将小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小数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小数的概念,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小数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小数点的处理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数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将小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测量等。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小数应用能力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1. 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
2. 小数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小数点的处理。
3. 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小数的题目。
2. 拓展练习: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
3. 思考题:探讨小数与分数的转换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小数的读写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发现,学生在小数点的处理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小数应用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五舍六入(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五舍六入(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第五章《四则运算》的第三节《五舍六入》。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五舍六入的概念和运用,学会如何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五舍六入的概念,掌握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的方法,能够运用五舍六入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五舍六入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五舍六入的概念,掌握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发现价格中存在小数,引发学生对小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五舍六入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五舍六入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五舍六入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五舍六入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老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五舍六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五舍六入1. 五舍六入的概念2. 一位小数的五舍六入3. 两位小数的五舍六入4. 五舍六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1.2精确到十分位为1.2;3.6精确到十分位为3.6;4.8精确到十分位为4.8;5.1精确到十分位为5.1。
答案:1.23精确到百分位为1.2;3.67精确到百分位为3.7;4.89精确到百分位为4.9;5.11精确到百分位为5.1。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3、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课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等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1.基本内容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初步会用字母表示运算性质。
图形与几何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垂线与平行线垂直与平行初步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与平行线。
画垂线与平行线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统计内容,会看图比较量的多少或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2.拓展内容拓展1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尾数常用处理方法通过实例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知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减法运算性质的应用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规律除法运算性质的应用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概括规律比赛中的数学探索计算比赛总场数的方法(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1.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①四则运算(课本第2~5页)②整数的运算性质(课本第6~8页)③看谁算得巧(课本第9页)④解决问题(1)(课本第10~13页)⑤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课本第15~46页)⑥解决问题(2)(课本第68~71页)⑦小数与近似数(课本第72~75页)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并结合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自主探索、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以及商不变性质,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将这些运算性质表示出来,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利用线段图、树状算图等直观工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4 解决问题(1) 沪教版 (2)
教学内容: P11解决问题(1)——求一倍数应用题教学目标:1、在倍数问题中,能正确的理清数量关系,找准一倍数和多倍数。
2、能借助线段图来分析与倍数有关的应用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善于用逆推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来分析与倍数有关的复合应用题。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讨论,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谁能根据线段图,编倍数应用题,面粉12袋,大米是面粉袋数的4倍,大米有几袋?算式怎么列? 12×4=48(袋)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小结:已知一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
故事书有350本,故事书是小人书本数的5倍,小人书有几本?算式怎么列?350÷5=70(本)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小结:已知几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
苹果有20只,桔子比苹果只数的3倍多8只,桔子有几只?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生:因为一倍数已知,所以求几倍多几用一倍数乘以倍数,再加上多出来的只数。
小结:一倍数已知,求几倍多几用正推的方法做,几倍乘以几,多几就加几。
(板书)已知一倍数求几倍多几正推(打印)一倍数×几倍+几手写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几倍多几和一倍数之间的关系揭示课题:板书:几倍多几一倍数(打印)二.探究新知:1、科技书有370本,科技书比小人书本数的5倍多20本,小人书有几本?1)读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题目告诉我们科技书的本数,科技书和小人书本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2个条件哪一句是关键句?用直线划出来,并且圈出一倍数。
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求小人书的本数是求一倍数,板书:已知求手写这是一道已知几倍多几求一倍数的题目,让我们试一试2)在练习纸上列式计算,不写答句你是怎样列式的?同学汇报,老师写在黑板上3) 讲评,先看第一种算法,是否准确?说一说你的观点370÷5+20 (370-20)÷5=74+20 =350÷5=94 (本) =70(本)我是通过验算来判断的,我把算出来的小人书本数94本代入原来的题目当中。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生活中的小数教案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生活中的小数知识点和应用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生活中的小数”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课后拓展应用环节,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对小数的热爱和探究精神。他们通过阅读拓展材料和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总体来说,今天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生活中的小数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教案一:整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 能够熟练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求解。
教学重点: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数的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笔、纸、板书、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整数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当有正数和负数相加,你们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吗?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整数的加法算式,如:3 + (-5) = ?,请学生计算。
2. 学生上去板书算式结果,并解释计算过程。
3. 教师讲解整数的加法规则,即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为正数,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为负数,正数加负数时,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
4. 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出的整数加法算式。
5. 针对减法的运算规则,进行类似的讲解和练习。
三、拓展运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问题。
2. 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并将算式和答案写在纸上。
四、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梳理。
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理解并运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数的运算问题,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3、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5、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4 小数的性质 沪教版
“小数的性质”教案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P29、30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究、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按要求改写。
3、经历对小数的性质归纳和逐步完善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概括和归纳能力,体验数学的严密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学校一年一度的“金秋义卖”又开始了。
小胖为“金秋义卖”准备了一些物品2、提出问题:请仔细找一找哪些物品的价钱是一样的?并说说理由。
如果把单位“元”去掉,这些小数还相等吗?那么这些相等的小数有什么特点?(从左往右看 从右往左看 )3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会这样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自主验证,发现规律。
1. 出示例1:比较0.30与0.3的大小(1)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猜一猜)(2)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数射线)学生汇报:○1我是通过图形观察到的,0.3就是103, 把这个正方形看作整数“1”,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取这样的三份,就是103 , 0.30就是10030,把另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取这样的30份,就是10030,从图形上发现103=10030,所以 0.3=0.30。
○2推算10个0.01是0.1,30个0.01是0.3,所以0.3=0.30 ○3我是运用学过的数射线来比较的,把0.3和0.30标在数射线上,0.3和0.30在数射线上所在的位置是重合的,说明0.3与0.30是相等的。
(数射线演示)④ 把0.3和0.30看成钱币,那么0.3元就是3角,而0.30元也是3角,因此,0.3和0.30是相等的。
师小结:从以上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推算出0.3与0.30是相等的。
2、辨析:比较0.3和0.03的大小师:我这里也有一组小数“0.3和0.03”,这组小数的大小相等吗?(同桌讨论一下)3、在数射线上再寻找一些相等的小数。
4.1垂直(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4.1垂直(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案:4.1垂直(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4.1垂直。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垂直的概念,学会用垂直线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垂直关系。
教材的第57页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我们将仔细研究和探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1.理解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垂直关系;2.学会用垂直线和角度来表示垂直;3.能够运用垂直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垂直关系。
难点:学会用垂直线和角度来表示垂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垂直的概念,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如墙角、楼梯等,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思考,引入垂直的概念。
2.讲解:我将使用教材第57页的例题,结合教具,讲解垂直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垂直线和角度来表示垂直。
3.练习:同学们将分成小组,使用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垂直关系,以及用垂直线和角度来表示垂直。
4.讲解:我将对同学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进一步巩固垂直的概念。
5.巩固:我将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同学们运用垂直的概念来解决,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垂直的概念,垂直线和角度的表示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完成教材第57页的练习题。
这些题目将帮助同学们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教学的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垂直的概念。
同时,我会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垂直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学习,掌握垂直的概念,学会用垂直线和角度来表示垂直,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同学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 全册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 全册▏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分数的乘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概念,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整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概念理解: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 计算方法:学生在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纠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5. 总结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再次讲解和强调。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分数乘整数的概念:通过图示和文字进行讲解。
2.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计算例题进行展示。
3. 课后作业:在黑板上列出相关的课后作业题目。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本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整数的知识进行解决。
3.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与分数乘整数相关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商不变性质(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商不变性质(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的“商不变性质”,即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会改变。
这一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学生掌握除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商不变性质的概念,掌握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学生需要明确,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才不会改变。
2. 商不变性质的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在具体问题中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出商不变性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商不变性质的定义,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活动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商不变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性质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板书商不变性质2. 板书内容:- 商不变性质的定义- 商不变性质的验证方法- 商不变性质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商不变性质的练习题。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计算。
3. 拓展题:研究商不变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商不变性质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商不变性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计算复习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计算复习▏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针对四年级下册数学的计算部分进行复习,内容包括整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对计算法则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2. 学会正确处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 通过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难点1. 正确处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计算法则和例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正确处理。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总结:教师总结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强调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板书设计1. 计算复习2. 整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3.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4. 练习题。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计算题。
2. 家长签字确认完成。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整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能够正确处理。
但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计算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重点细节关注: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详细补充和说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这个细节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讲解。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简而言之,就是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忽视这个顺序而导致计算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和补充:1. 引入实际例子: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例如,购物找零、计算距离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除法性质(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除法性质(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除法的基本性质,包括除法的定义、运算规则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学会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除法的概念理解。
2. 除法运算的规则掌握。
3. 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除法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基本的除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除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除法性质2. 板书内容:除法的定义、运算规则、应用实例等。
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做一些除法运算的练习题。
2. 应用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除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概念,掌握了除法运算的规则,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除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和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除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他们可能已经熟悉了加法、减法和乘法,但是除法的引入需要学生从全新的角度理解数学运算。
以下是针对教学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除法的概念理解:学生需要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即如果a乘以b等于c,那么c除以b等于a。
四年级数学沪教版教案
四年级数学沪教版教案【篇一:四年级数学下册垂直教案沪教版】垂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相交、交点、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2.能用语言、符号表达两条线段、直线互相垂直。
3.能根据图形特点或利用工具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或线段)是否互相垂直。
4.能在一张纸上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折痕。
【过程与方法】1.在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形成相交、交点、互相垂直、垂足等概念。
2.在判断两条直线(或线段)是否垂直的过程中,养成科学严谨的良好学风。
3.指导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认识垂直的概念,自己来归纳互相垂直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所学知识以及相关工具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垂直现象,体验数学的价值。
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过程中,体验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及难点:能够通过自学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这些概念。
教学用具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生活、直观引入1.出示:1)你能找出这张地图中的一些路口吗?2)这些路口是怎样形成的?(是两条马路相交之后形成的。
)3)把一条马路看成一条直线,路口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
2.出示:1)同样是相交,相交的情况是否一样?不同在哪里?2)一个相交成直角,另一个相交后形成2个钝角2个锐角。
3)怎么知道是直角的?要用工具测量(三角尺、量角器)。
直角要用直角符号。
来表示。
4)揭示学习内容: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这种情况,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今天我们就要着重来研究这种情况。
[说明]垂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找出身边的垂直现象。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
二、自学检验,掌握概念。
(一)概念认识: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又可以称作为什么?(自学书p51页。
)1.交流讨论,自学检验:1)讨论相交与互相垂直之间的不同。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四则运算第三课时 优质教案
1 / 6最新(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四则运算第三课时-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凑整的方法。
2.能正确凑整写出、读出大数。
3.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自主复习的过程,感受复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3.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习惯。
3.体验数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计算简便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简便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
2 / 6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1.出示黄山旅游图。
(教学平台)2.师:位于的黄山,是的一座名山。
它风景如画,好似人间仙境,自古就有“登黄山天下无山”的美誉。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黄山,每做完一组题我们就“游”一个景点。
[创设情景,观看教学平台,使学生在欣赏黄山美丽风光的同时,将枯燥的计算与生动的情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二、探究知识1.游第一景点——猴子观海:复习用“四舍五入”法凑整。
1)师:老师心中有一个数,它是由7个万、6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老师心中的数是多少?(1)师:你是怎样写出这个数的?(2)出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2)师:你能把这个数凑整到万位吗?生1:76090≈8万生2:76090≈7万师:这两个答案哪一个正确?生3:这两个答案都正确。
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凑整,结果都是约等于8万。
如果使用“去尾法”凑整,结果约等于7万。
3)师: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凑整到万位,你应该怎样做?生:应该看千位上的数。
千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5……4)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题(把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3 / 6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说一说凑整的方法: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2月课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等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1.基本内容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方程与代数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初步会用字母表示运算性质。
图形与几何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垂线与平行线垂直与平行初步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与平行线。
画垂线与平行线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统计内容,会看图比较量的多少或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2.拓展内容拓展1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尾数常用处理方法通过实例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知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减法运算性质的应用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规律除法运算性质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概括规律的应用比赛中的数学探索计算比赛总场数的方法(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1.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①四则运算(课本第2~5页)②整数的运算性质(课本第6~8页)③看谁算得巧(课本第9页)④解决问题(1)(课本第10~13页)⑤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课本第15~46页)⑥解决问题(2)(课本第68~71页)⑦小数与近似数(课本第72~75页)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并结合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自主探索、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以及商不变性质,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将这些运算性质表示出来,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利用线段图、树状算图等直观工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结合商品标价直观认识小数,知道小数与分数的联系,知道小数的组成以及小数各个的数位及其含义。
结合实例学习小数的读写,结合自然数大小比较的有关内容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在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小数的基本性质。
结合实例,使用计算器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观察、推理、总结的过程,获得使用计算器探究数学问题的体验,并能使用这一规律进行有关的单位换算。
结合实例,类比自然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逐步养成比较、类比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通过实例验证,知道自然数加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方程与代数整数的运算性质(课本第6~8页)在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出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以及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些运算性质,并初步体会到“字母代数”在表示运算性质时的简洁明了。
(3)图形与几何①垂直(课本第56~60页)②平行(课本第61~64页)③小练习(3)(课本第65页)④垂直与平行(课本第76页)结合生活实例,通过直角来认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并通过用三角尺画出直角、用纸折出直角的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垂直,能用直角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利用三角尺中的直角,能过一点(直线外、直线上)画出给定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知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连接成的线段中,垂线段是最短的。
通过(同一平面上)同时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来认识平行,并通过用纸折出平行的折痕、将一个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延长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平行,并能在纸上过直线外一点,画出给定直线的平行线。
(4)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①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课本第48~52页)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课本第53~54页)结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并认识到折线统计图“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通过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会根据统计表画出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拓展内容①减法运算性质(课本第6页)②除法运算性质(课本第7页)③小数与近似数(课本第72~73页)④数学广场——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课本第77~79页)⑤数学广场——五舍六入(课本第80页)⑥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课本第81~82页)⑦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课本第83页)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不同算法,让学生自己探究、概括出减法运算性质以及除法运算性质,并用代数方法表示,会简单应用。
在学习小数与近似数时,除“四舍五入法”之外,进一步学习“去尾法”、“进一法”,会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结合实例,介绍“五舍六入”的小数取近似数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复习有关垂直与平行的内容时,介绍“多功能三角尺”,了解其各个部分的功能,并学习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
结合有关体育比赛的实例,让学生自己探究计算比赛总场次的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
利用有趣的情景,渗透通过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平面上物体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二、教学总目标:本教材的特点是: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教材中每一页的认识要求是建筑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既指前面课页中已学过的知识与能力,也指学生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已经积累的。
探索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必需的素养,它潜化于通常的教学之中。
三、教学重点:1.能正确计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计算式题。
3.大数的读写与凑整。
4.能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能运用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2、探索一些运算规律。
四、班级情况分析:四()班:四()班:。
五、教学措施:1、对教材认真钻研,掌握各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在备课中能体现出。
2、每堂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课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作业及时批改、反馈、订正,学困生作业面批。
4、加强对学困生补差的同时能注重优等生的培养。
5、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六、教学进度表: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2013-2-16第一小单元《复习与提高——计算、性质与巧算》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一、单元名称:四则运算、运算性质与巧算p1~9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1、本单元属于复习提高,主要内容是大数的读写和求近似数以及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数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学习整数的一些运算性质。
主要内容有: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
教材还安排了运用整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内容,鼓励学生在理解整数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探索不同的算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2、本单元主要内容:1、四则运算;2、大数的读写和求近似数;3、减法运算性质;4、除法运算性质;5、商不变性质;6、巧算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四、单元教学目标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复习两、三步计算式题。
3.复习大数的读写与求近似数。
4.复习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能运用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2.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运算规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能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1.能正确计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计算式题。
3.大数的读写与求近似数。
4.能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能运用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2、探索一些运算规律。
教学关键:教学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起到巩固旧知、复习强化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探索和理解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时,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举例验证等方式进行探究,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来加深理解。
六、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课时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认识福娃,知道各个福娃所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了解奥运知识。
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难点:正确判断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2×30 200÷50 24×5 25×4÷25×4120×30 2000÷500 25×4 24×5÷24×5二、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多媒体演示插图)说一说这是什么?生:这是福娃。
你知道福娃吗?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在申报主办国的时候,有几个国家参加,最后我国取得了申办权,说明中国强大,才有能力去申办。
这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读,组成了一句话:北京欢迎您。
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五个福娃名字的来历吗?有谁知道?相互交流。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媒体的介绍。
你想了解更多的奥运知识吗?现在让我们开动脑子寻找答案。
师:出示2630-867+133问:谁来说一说它的计算顺序?用线划出生:回答后用递等式计算。
小结:象这样的题,我们要注意不要被数干扰。
刚才这题的答案就是第一届奥运会举办的年份。
做了下面的题目,把答案填在书上第2页,还会知道一些奥运知识。
师:继续出示581-31×18 (158+125)×2 196÷(712-698)456÷19×83 33×(225÷15) 944÷(105-89)1210÷(89+21) 2112÷(16×3) 134×16÷671300×(700÷10)师:请学生动笔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答案了。
巡视,鼓励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学生。
请学生汇报答案。
并读一读这些知识。
三、分层练习出示42×169-78+32 42×169-(78+32)42×(169-78+32) 42×〔169-(78+32)〕谁来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并用线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