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提纲1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出内部控制?2什么是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的概念3第三个问题: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4下面学习第四个问题,内部控制的要素5第五个问题,内部控制的方法6第六个问题,内部控制的设计7第七个问题,内部控制的几大循环7-1首先看采购与付款7-2存货控制7-3以上是关于存货的控制,下面我们看销售与收款的控制。

7-4监督检查8第八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简单谈一下我们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出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的功能由于内部控制具有维护企业财务安全,降低成本,避免资产损失,当好管理者的助手和参谋的特征,因此,内部控制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防护功能:内部控制是以计划目标为依据的控制,内部控制对计划的鉴定与分析,使计划更加正确可靠,更有利于制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

调节功能: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一种职责,内部控制是为了制约标准的执行与平衡偏差,因此,控制的全部工作应包括设计标准、衡量差异、提出分析、采取措施、协助业务部门使其执行结果符合标准,以达到实现监督考核与制约的目的。

反馈功能:由于内部控制一般采取闭环控制方式,有利于各种管理信息的反馈,因此,对管理目标的执行、差异存在的状况、应采取的措施等能够及时准确的报告给有关管理者,有助于企业各项计划、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

参谋助手功能: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是专职综合性经济监督机构,应能掌握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决策,随时了解经营工作的总体部署、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围绕调控中的热点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监督和协调经济管理各部门、各环节,使其更好的履行职责,并注意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内部控制的作用指内部控制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内控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材料

内控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材料

1、建立 内控制度\体系
COSO 框架
2、内控制度 采用何框架
3、评估内控制 度是否有效
内审部 SOX审计
培训提纲
内控
管理 基础 知识 培训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COSO内控框架介绍 SOX法案简介
我公司内控制手册和矩阵介绍
电子报账平台内部控制流程示例
我公司的内部控制手册和矩阵介绍
2006年4月,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我公司启动了《SOX法案》404条 款遵循项目。通过业务访谈、流程梳理、缺陷修补等一系列的工作,到 2006年年底。我公司建立了一套包括13个业务流程,665个控制点的内部 控制手册。 《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进行评价的内部控制包括针对与会计报表中所 有重要科目和信息披露相关的所有会计认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包括: 1. 主要交易是如何启动、记录、处理和反映在财务报告中; 2. 用以防范或找出与重要账户、交易种类和披露相关的错误或舞弊的内部 控制措施; 3. 其它重要内控措施所依赖的内部控制,例如信息系统控制; 4. 非经常性、非系统交易或财务估计的内控措施; 5. 财务报表关账和汇总过程中的内控措施; 6. 资产保护的控制措施; 7. 公司层面的控制措施。
规范
我公司内控管理工作回顾 09年以前,内控管理的工作重心主要是规避财务核算不规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顺应变革,优化控制矩阵。 2、参与自测,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整改。 3、积极迎审,确保“过关无忧”。 10年拟加强对内控管理的优化和提升,具体做法是选取具有有代表性的业务进行跟踪,了解从 业务处理到财务核算结束的全过程。制作流程图,分析每个环节的风险点,最终形成合理建议 ,向相关管理层汇报。
部门
在当前环境下,IT系统驱动着财务报 告流程,如ERP系统贯穿于企业的经 济业务的全过程,由其对我公 司,BOSS,MIS,久其等系统的开始\授 权\记录\处理的一整套过程,直接影 响财务结果,因此,IT系统作为单独 的一个业务流程独立出来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旨在确保组织运作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首先,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组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对内控的承诺和行为、员工对内控的参与和支持等。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组织需要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组织能够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各种控制措施和程序,旨在保护组织的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促进业务的高效运作等。

控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的特点和风险情况,确保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它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以及组织内外部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能够确保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和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最后,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事会等方式进行,以及通过建立举报渠道和受理投诉,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总之,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组织内部控制的完整体系。

只有充分理解和有效实施这些内容,组织才能够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保障组织的长期稳健发展。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旨在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保护利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合规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内外部规则,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定和经营有效性,预防和控制风险。

二、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审计等组成要素。

1. 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的整体管控氛围和文化。

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操纵行为和道德标准、组织架构和分工、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等。

2. 风险评估:指企业对潜在风险和机会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3. 控制活动:指企业为应对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事务和流程控制措施,包括授权和审批程序、会计和财务制度、资产管理等。

4. 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对内对外的信息流动和沟通机制,包括业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以及内外部交流和报告机制。

5. 监督与审计:指企业内部和外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活动,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制度1. 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必须覆盖企业的所有业务和环节,确保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2. 适度合理:内部控制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和风险程度制定,既要能够达到目标,又不应过度繁琐和昂贵。

3. 充分有效:内部控制应该确保足够的资源和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4. 分责分类:内部控制应该明确各个层级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5. 审计核查:内部控制应该定期进行审计和核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符合规定要求。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好处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以下重要性和好处:1. 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内部控制可以避免财务欺诈和不当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字数:1540]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有效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旨在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失误,并确保企业的规范运作。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种组织管理制度,旨在保证企业资产的有效保护,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以及规范经营。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资产,预防欺诈行为和损失;2. 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准确度;3. 促进企业运营的高效、经济和规范;4. 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5. 提高岗位职责的明确性,优化内部沟通与协作。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协同发挥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1. 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道德风险和价值观念的传递、人员招聘与培训等。

2. 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活动。

3. 控制活动: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程序,包括控制措施的设计、运行和执行等。

4. 信息与沟通:指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管理,包括信息的充分与准确性,内部员工之间沟通的畅通性等。

5. 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包括内部审计、监督机构、风险管理等。

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资产: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防止资产的侵占、损失和滥用。

2. 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失误: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失误,及时纠正错误,减少损失。

3. 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促进企业财务的透明度。

内部控制培训材料

内部控制培训材料

内部控制培训材料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通过建立合理的目标、策略和程序,以保证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组织的各个方面,如财务报表、风险管理、合规性等。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1.资产保护:确保组织的资产受到充分的保护,防止损失、浪费或滥用。

2.业务实现:达到组织设定的商业目标,确保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3.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财务报表表达了组织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4.合规性: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1.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的管理态度、道德价值观、员工能力和自律性等。

2.风险评估:评估和管理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3.控制活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政策和程序、设立岗位和职责、进行审计和监督等。

4.信息和通信: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及信息的适时传递和共享。

5.监督: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估,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的方法1.领导者的示范:组织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示范。

2.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制定适用于组织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全员配合执行。

3.职责明确化: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控制活动的责任分工清晰。

4.内部培训和沟通:定期举行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

5.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反馈问题和改进意见。

6.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组织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机制,以适应环境变化和业务需求。

五、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缺失的后果公司在内部控制上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发生了财务丑闻,以及一系列的不利后果:1.资产损失:由于内部控制缺失,员工的行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监督和控制,导致资源的浪费、盗窃和损失。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与监督的基石,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和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是关于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它们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

内部控制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运作中建立的一套制度和制度,旨在保障资产安全、数据准确性、经济有效性以及遵守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管理层的风险意识、管理层对控制的承诺和行为、组织的结构以及人员等因素。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有效地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企业需要对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重要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制定和执行各种控制措施,确保企业在日常运作中遵守内部规定和法律法规。

控制活动涉及各个业务流程和部门,包括审计、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保证信息流通畅通、管理层得以准确决策。

监督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个要素,它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由内部审计、管理评审等机构实施,外部监督由各种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实施。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据这些要素企业可以逐步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国际惯例,建立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也同样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任何企业都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产安全、信息准确和合规运作。

内控基础知识培训

内控基础知识培训

内控基础知识培训一、引言内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通过规范和控制企业活动,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运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内控基础知识,包括内控的定义、目的、原则、组成和实施过程等内容。

二、内控的定义内控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内部控制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的一种管理手段。

其核心目标是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运作效率。

三、内控的目的内控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内控可以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防止欺诈行为和资产损失,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内控的原则内控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内控要覆盖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确保全面掌握企业的风险情况。

2.合理性:内控制度和措施应具备合理性,即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

3.有效性:内控措施应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4.灵活性:内控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5.连续性:内控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监督和改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五、内控的组成内控的组成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评价等方面:1.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因素对内控的影响。

2.风险评估: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重要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控制活动:是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4.信息与沟通:是指内控信息的收集、传递和沟通,确保内控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监督评价:是指对内控措施的监督和评价,通过内部和外部审计,对内控进行监督和评估。

六、内控的实施过程内控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内控目标: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风险特点,确定内控目标和重点。

2.制定内控制度:根据内控目标,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和措施,明确责任和权限。

3.内控措施的实施:将内控制度和措施落实到具体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中,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

企业内控管理知识

企业内控管理知识

内控基础知识1.什么是内部控制?广义的内部控制:是指群体或组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行为。

狭义的内部控制:通俗地理解,就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为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行为。

我们平时所说的内部控制通常就是指企业内部控制。

现阶段基于COSO的内部控制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内部控制理论形成和发展包括哪五个阶段?内部控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五个阶段: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3.什么是控制环境?确立了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态度,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保障,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公司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是企业的整体气氛,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提供纪律约束和架构,是其他要素的基础)4.什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5.什么是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是针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

6.什么是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企业经营管理所需信息必须被识别、获得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

信息:来源于公司内、外部,与公司经营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

沟通:信息在公司内部各层次、各部门以及在公司与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股东等外部环境之间的传递。

7.内部控制的四大目标是什么?战略目标:中长期发展目标经营目标:经营业绩和利润指标报告目标: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合规目标: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8.控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控制环境包括诚信与道德价值观、发展目标、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风险管理策略、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权利和责任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措施、员工胜任能力以及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9.内控体系框架五要素是什么?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知识普及

内部控制知识普及

内部控制知识普及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保业务运作的规范性、可靠性和效率,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和问题。

因此,对内部控制的知识普及非常有必要。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合理规划、组织和控制业务流程、内部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活动,以确保业务运作的合规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它是一套组织措施和工作方法,以机构设置、职责划分、权限控制、审计监督等方式,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预防、纠正、控制和评价。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1. 保护企业财产。

内部控制能够防止企业资产的浪费、损失和滥用,确保企业的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2.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规范业务流程,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

3.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内部控制可有效防止会计信息的虚假披露和重大遗漏,提升会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4. 防范风险和问题。

内部控制能够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内外部风险,防范欺诈行为和违法违规问题,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设定明确的责任和权限。

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边界,确保各级员工在工作中有明确的权限和责任。

2. 严格的记录和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的会计和管理信息系统,准确记录各项活动和操作,及时报告和传递相关信息。

3. 双重授权和审批。

在涉及到风险较高的业务环节或重要决策时,实行双重授权和审批程序,增加监督和制约。

4. 实施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审计。

建立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内部控制的实施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各项控制要求。

2. 分析和评估风险。

内控知识点归纳总结

内控知识点归纳总结

内控知识点归纳总结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障资产安全,确保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促进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守,保障组织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框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是一个组织内部管理者运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内部控制框架,组织能够对其运营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保障和监督,并做到内部管控的有序性。

内部控制框架对于组织的经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组织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得到有效控制,以保证组织的资产安全和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

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一个组织内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组织能否取得持续的运作业绩和达成其经营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控制环境的健康程度。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建立员工对于内控目标的共识,提高员工对于内控任务的重视程度,促进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内控活动。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各类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所面临的风险情况,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能够有效地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提高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管理层为达成其内部控制目标而设定的一系列具体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来保障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通过控制活动,组织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经营活动和实现其内部控制目标。

4. 信息和沟通信息和沟通是组织内部控制框架的关键要素之一,组织需要建立适当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可靠和保密。

通过信息和沟通机制,组织可以促进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互动,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5. 监督监督是组织内控制框架的最终环节,它是为了监督和评价组织内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内部控制知识点归纳

内部控制知识点归纳

内部控制知识点归纳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通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保护资产、维护信息系统完整性等方面的措施和活动。

它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帮助组织达到其目标并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部控制知识点的归纳:1. 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保护资产、维护信息系统完整性等。

了解和明确这些目标对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2. 内部控制的组成: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五个组成要素构成。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是核心要素,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关键。

3. 内部控制的原则:内部控制有一些基本原则,例如责任分配原则、安全原则、制度规范原则、审批核准原则、键控点原则等。

了解和遵守这些原则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

4. 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包括整体评价和项目评价。

整体评价是指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项目评价是指对某个具体控制活动或过程进行评价。

了解和掌握这些评价方法对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非常重要。

5. 内部控制的缺陷和风险:内部控制存在一些缺陷和风险,例如人为错误、技术失效、管理层失误等。

了解和识别这些缺陷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是保护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6. 内部控制的改进和提升:不断改进和提升内部控制是组织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完善控制环境、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加强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7. 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要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内部控制有着不同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上市公司法规、审计法规、公司治理法规等。

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对于建立一个符合法规和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必要的。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内部控制必考知识点详解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内部控制必考知识点详解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内部控制必考知识点详解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目的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为达成预定目标,保护资产,促进经济效益和业务活动的合理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其目的主要包括保护资产安全、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促进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欺诈行为和违法操作。

二、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整体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控制环境包括管理层的诚信度和价值观念、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培训以及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辨识、评估和应对等环节。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规划、组织和实施的具体操作措施。

控制活动包括授权与责任、风险管理措施、信息处理措施、物理控制措施等。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部各级管理层之间及与业务活动相关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信息与沟通要求信息准确、完整、及时,并建立适当的信息系统。

5. 监督:监督是指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监督包括内部审核、独立审查和监督以及外部审计等。

三、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全面性、适应性、协调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1. 全面性:内部控制要求对组织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覆盖,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全面性要求内部控制覆盖到组织的各个环节和部门。

2. 适应性:内部控制要能够适应不同组织的特点和经营环境,不同组织之间存在差异,内部控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产生影响,相互补充。

4. 有效性:内部控制应该能够有效地实现其预期目标,能够保证组织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

面试会计内控知识问答模板

面试会计内控知识问答模板

面试会计内控知识问答模板一、内控基础知识1. 什么是内控?内控是指一个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策略,以确保其运营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2. 内控的目的是什么?内控的目的是保护组织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进组织的运营效率和合规性。

3. 内控的要素有哪些?内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4. 什么是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整体氛围和价值观,包括管理层对内控的态度、道德和行为准则等。

5. 内控的风险评估是什么?内控的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以确定关键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6. 什么是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内控目标而设计和实施的各种措施,包括授权和审批程序、资产保护措施、信息技术控制等。

7. 内控的信息与沟通包括哪些内容?内控的信息与沟通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以及沟通渠道和机制的建立和应用。

8. 什么是监督?监督是指内控的监督、评价和改进过程,包括内部审计、管理层的监督和独立董事的监督等。

二、会计内控知识1. 什么是会计内控?会计内控是指组织为保护和监督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而采取的措施和制度。

2. 会计内控的目的是什么?会计内控的目的是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防止财务欺诈和错误的发生。

3. 会计内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会计内控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会计核算和记录、财务资产的保护等。

4. 什么是会计核算和记录?会计核算和记录是指组织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处理,并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

5. 会计核算和记录的原则有哪些?会计核算和记录的原则包括货币计量、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匹配、分期和真实性原则等。

6. 会计内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会计内控的评价方法包括流程评价、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自评等。

7. 会计内控的改进措施有哪些?会计内控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建立监督机制等。

内部控制基础知识

内部控制基础知识
Internal Control Basics 内控基础
1
1
内部控制简介
什么是内部控制?
• 经济组织的免疫系统
目的:实现企业的目标 作用:从①经营的效率和效果;②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③操作合法合规等方面提供合理保证 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 通、监控等 参与者:企业所有成员
风险导向的内审 审阅评估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产生后果 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应对风险的方式。 重点考虑行业的业务特性与外部法律法规环 境
Fi reporting & ERP system
内审工具
•年度风险分析与内审年度计划 •风险控制表 •标准内审底稿与报告
6
2
内部控制简介
为什么要有内部控制?
• 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 确保合法合规操作 • 财务信息可靠
• 有效利用资源
• 防范风险 • 保护企业资产
3
内部控制简介
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
书面形式的 政策、流程、 职责描述等 文件 有关记录或 实物接触, 系统登录等 权限的控制
适当授权 不相容职责 分开
4
内部控制简介
加强内部控制对每个员工的要求:
• 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某道控制措施的标准操作流程坚持严格按照公司 程序规定进行每一项日常操作 • 保持日常文件记录的完整,准确和及时,并合理妥善保存 • 工作流程中发现问题或者有改进意见及时向上级反映
5
内审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控与风险管理知识目录第一部分内控基础知识 (3)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3)二.什么是控制环境? (10)三.什么是风险评估? (10)四.什么是控制活动? (10)五.什么是信息与沟通? (10)七.内部控制的四大目标是什么? (10)八.控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10)九.内控体系框架五要素是什么? (11)十.《萨奥法案》404条款提出了哪些要求? (11)十一.什么是权限指引? (11)十二.油田公司风险控制管理文件(全部流程)包括哪几部分? (11)十三.风险类别分为哪几种?简称分别是什么? (11)十四.流程命名规则是什么? (11)十五.流程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12)十六.什么是风险控制文档(RCD)四要素? (13)十七.油田公司重要业务流程目录包含哪些内容? (13)十八.流程类别包括哪几类?编码简称分别是什么? (13)十九.绘制流程图使用的什么软件,作用是什么? (13)二十.从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查看流程图,最方便的访问的途径有几种? (14)二十一.什么是外部审计? (14)沈阳工程技术处参加局技术比赛教材二十二.什么是缺陷报告? (14)二十三.内部控制测试的方法有哪些? (14)二十四.内控测试程序分为几个阶段? (14)二十五.业务层面测试有几种方式? (14)二十六.什么是管理层测试? (14)二十七.内部控制缺陷根据其性质分为哪几种缺陷? (15)二十八.根据缺陷的重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缺陷? (15)二十九.什么是监督?监督包括哪几部分? (15)三十.业务流程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15)三十一.业务流程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5)三十二.什么情况下需对业务流程做出调整? (15)三十三.内部信息包括哪些内容?外部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15)三十四.油田公司控制文档包括哪几种类型? (16)三十五.例外事项的类型有哪几种,分别是什么? (16)三十六.油田公司上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是从哪年开始的? (16)三十七.常见的舞弊行为有哪些? (16)三十八.什么是流程图? (16)三十九.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主要包括哪几种职务分离? (17)四十.实质性漏洞认定的定性标准有哪些? (17)四十一.《员工职业道德手册》的内容。

(17)内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内部控制?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内控与风险管理知识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广义的内部控制:是指群体或组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行为。

狭义的内部控制:就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为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行为。

我们平时所说的内部控制通常就是指企业内部控制。

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内部控制理论形成和发展包括哪五个阶段?1、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伴随内部控制实践的逐渐丰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出现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1)萌芽期—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管理思想,是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

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经济发展较快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牵沈阳工程技术处参加局技术比赛教材制得到了较快发展,并逐渐演化为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核心。

早期的内部控制基本上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职务分离和账目之间的相互核对。

《柯氏会计词典》(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对内部牵制的定义是:“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定的业务流程。

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和交叉控制。

实行有效的内部牵制以便使每项业务能完整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制机能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可见,内部牵制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一项业务必须经过多人甚至多个部门的参与,这样一来任何业务流程都必须经过多道环节和人员的交叉检查和控制,自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无意识的出现差错和有意识的营私舞弊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内部牵制概念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的犯同样的错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的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2)成长期—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的概念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产生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实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面对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和激烈的竞争环境,管理者一方面实行分权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采取比单纯的内部牵制制度更为完善的控制措施,由此逐步形成了由组织结构、岗位责任、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为了给内部控制下一个准确而完整的定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内控与风险管理知识审计程序委员会(CAP)经过两年研究,于1949年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出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这些方法和措施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1958年该委员会又发布了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

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总声明》对内部控制作出了权威性解释:“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它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3)发展期—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结构的关注》,首次以采用内部控制结构的提法替代内部控制,该公告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这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研究结果。

具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三个构成要素中,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和前提,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控制程序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有效运行的机制。

内部控制结构这一概念特别强调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结构概念的提出,适应了经济形势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因而得到了会计审计界的认可。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风险基础审计法就是在这一概念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沈阳工程技术处参加局技术比赛教材的。

我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对内部控制的阐释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的。

(4)成熟期—内部控制整体结构框架阶段1992年,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美国会计学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AAA)、财务经理人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学会(IMA)共同赞助成立的一个专门研究内部控制的问题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并将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经过两年的修改,1994年COSO委员会提出对外报告的修改篇,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得到了美国审计署(GAO)的认可。

目前,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结构理论被认为是权威的专业机构对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最新解释,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

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

该公告将内部控制分为五个一体性的要素,这五要素之间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在内部框架中的作用可用图2.1表示:内控与风险管理知识图2.1 内部控制框架五要素相互关系及作用(5)最新成果—企业风险管理架构多年来,人们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

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2003年6月美国证交会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勒法案》第404条款的要求颁布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层报告书的最终条例,该最终规则特别要求发行人的年报内必须载有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层报告书。

2004年10月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在 COSO报告的基础上颁布了一个概念全新的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e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

新报告虽然保留了部分传统内部控制的概念,但不论框架上还是要素上均有相当大的突破。

2、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财政部1996年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沈阳工程技术处参加局技术比赛教材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