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行程问题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行程问题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请在本网站下载我的课件《行程问题》先板书:张老师每分钟步行60米,陈老师每分钟步行90米。
导入:同学们,这是我陈老师这是我的搭档张老师,我们向同学们招手问好。
我俩都喜欢步行,步行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用步行的方法测量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位老师在屏幕上步行测量,这是一个模拟计时用的表,只要两位老师一走,它就一分钟一分钟的计时。
你们想让哪位老师先走?走几分钟?~老师~分钟测量的路程是多少米?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模拟分钟计时器计时。
指挥陈老师和张老师在屏幕上步行,完成一个任务。
这个任务就是:测量出屏幕上陈老师家到张老师家距离,你能完成吗?老师猜同学们可能有不同的测量方法,下面请你先告诉大家每分钟最少能测量多少米?问:怎样来测量?演示,并板书算式,应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数量关系式?板书速度×时间=路程张老师测量这段距离用了15分钟,由陈老师测量这段距离用的时间会比15分钟少还是多?(生……)看陈老师演示一下好吗?板书算式。
我走得真快,每分钟能测量90米呢,是不是每分钟最多能测量90米呢?(指两位老师在两地相对而立的画面),那么每分钟最多能测量多少米?怎样来测量?生……(谁想补充?谁能说得更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我们再明确一下:1、两位老师谁先出发?(板书:两位老师从各自家中同时出发。
)2、张老师向什么方向走?陈老师向什么方向走?(师边打手势,边和同学一起说3个词“向对方走去”、“相向而行”、“相对而行”)3、走到什么时候两位老师停下来?完成板书:陈老师每分钟走90米,张老师每分钟走60米。
两人分别从自己的家中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
相遇7、演示后提问:走了几分钟后相遇?板书:6分钟。
为什么仅用6分钟?(定格演示)8、板书:两家相距多少米?怎样根据刚才的测量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呢?(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师巡视)师板书两个算式,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师:这两个算式都用到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怎样用的?你能发现吗?(渗透)指名说2人。
【精品教案】《行程问题》教案
《行程问题》教案以下是为您推荐的《行程问题》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行程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2、通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速度的概念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调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1、创设情境:同学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1)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25米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驶15千米小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师:可以看出,同学们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速度有关的数学问题行程问题。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呢?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目标:(1)速度指的是什么?怎么表示?(2)行程问题中有哪些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激发发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自学。
三、分层练习,拓展延伸1、基本训练(1)出示几种速度,用简便方法写出来(练习八第5题)。
猎豹奔跑的速度可大每小时110千米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40米(2)练习八第6题。
2、拓展提高(1)速度时间路程225米/分12分10小时1200千米50米/秒 350米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步行20分钟,他的步行速度是95米/分,每天上学放学要走两个来回。
小明每天上放学一共要走多少米?[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层次性作业,使各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巩固提高。
行程问题教案(共五篇)
行程问题教案(共五篇)第一篇:行程问题教案课题名称: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追及问题的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2:能准确地画出线段图3:能结合线段图来抓住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来求解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把题意转化为线段图来解题2:掌握相遇、追及、行程问题中时间、路程、速度的数理关系教学内容知识点一:相遇问题1:两个物体在同一路段上两个不同的地点相对而行时,如果同时到达某一地点,通常叫做相遇。
2:基本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距离3:解题时的关键在于理清运动过程,抓住两者同时行驶的路程及速度和,同时结合线段图求解。
例题1: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
(基本相遇问题)练习:1,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0米,问: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2.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3.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
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例2:小明住东村,小牛住西村,小明和小牛同时从东村、西村出发到对方家走去,2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小牛每小时走4千米,东西村相距多少千米?练习二:1,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可以相遇,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2,两辆汽车从相距450公里的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求另一辆汽车的速度?课后作业:1、小明家和小牛家相距14千米,星期六小明和小牛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向对方家里走去,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小牛每小时走4千米,经过几小时两人在途中相遇?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教案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教案行程问题(一)一、情境导入(5分钟)(1)创设情景:(课件)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遗址公园的两位工作人员张叔叔和王阿姨,在工作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请听他们的电话录音:张叔叔:喂,王芳吗?我是小张,公园的历史画册做好了,我给你送去。
王阿姨:太好了,正好要到那边去开会,我去迎你,咱们8点同时出发,见面后再细说。
张叔叔:好就这样,一会见。
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画册,王阿姨去迎张叔叔。
(2)出示情境图:师:这是当时的具体情况。
认真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张叔叔和王阿姨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
遗址公园和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
生:王阿姨乘坐面包车,面包车的速度是每时40千米。
张叔叔乘坐小轿车,小轿车的速度是每时55千米。
师: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理解,把这条路线拉直,用一条线段表示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
板书画图:师: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结果会怎样?生:开始的时候是同时走的,方向是面对面的,也就是相对,可以说相向而行。
结果是相遇了。
(演示)师:你们说得真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二、新授(15分钟)1、学习【知识要点】师:行程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有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一般指两人(或两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和相遇时间与两地距离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你们知道吗?生: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相遇时间=速度和师: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或不同时间从同一地点出发按同一方向运动。
两个运动物体速度有快、慢之分,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快的物体追上慢的物体。
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呢?生: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之差追及距离=速度之差×追及时间速度之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师:这些关系式希望同学们都能牢记在心,并记录在积累作业薄上,最为资料储存起来。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行程(1)(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行程(1)(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一节《行程》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行程的定义、行程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的概念,掌握行程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行程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行程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解决实际行程问题。
2. 教学重点:行程概念的掌握,行程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火车行驶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火车的行程。
2. 概念讲解:介绍行程的定义,解释行程的基本公式。
3. 例题讲解:讲解行程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行程公式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行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行程的定义2. 行程公式3. 行程公式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行程的概念。
2. 请写出一个行程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行程的概念。
在讲解行程公式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布置作业时,注重了题目的多样性和实际意义,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如步行、骑车、坐车等,并尝试用所学的行程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是我特别重视的部分。
我认为,通过结合实际情境来引入新知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行程概念时,我选择了火车行驶作为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火车的行程。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行程有一个直观的理解,还能够让他们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行程(二)(教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行程(二)(教案)课程目标本节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小数”这一概念,并学会对小数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运算涉及到小数点的位置调整,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教学准备•教学PPT•小数的教具(十百千百分之一位整数块)教学流程1. 小数的概念介绍通过PPT的动画效果展示小数的定义,以及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2. 小数的读法通过PPT的音频展示小数的读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小数,例如:“0.25”念作“零点二五”。
3. 小数的表示方法通过教具展示十分位整数块,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表示方法,并进行练习。
4. 小数的加法通过PPT和教具展示小数的加法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方法,并进行多次练习。
5. 小数的减法通过PPT和教具展示小数的减法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减法方法,并进行多次练习。
6. 总结回顾通过PPT和教师的简单总结,回顾本节课程内容,并帮助学生深化对小数的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小数加减练习题,并将答案写在练习册上。
2.背诵小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册的小数加减练习题评分。
2.学生的互动表现评分。
3.小测验评分。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采用了PPT的动画效果及音频功能和教具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同时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时间,适当加快课程进度,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
《行程问题》教案
《行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路程、速度、时间等;(2)学会运用行程公式解决问题;(3)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行程问题的生活情境;(2)引导学生运用图示、方程等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公式;2. 行程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3.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公式;(2)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行程问题的转化和建模;(2)灵活运用行程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行程问题;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行程问题的实例、图片等;2. 教学道具:计时器、图表等;3. 练习题:不同难度的行程问题题目。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引发学生对行程问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课堂讲解:讲解行程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典型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示、方程等方法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2. 选做题:从给定的几个行程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八、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强调学生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答案。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3.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行程(四)(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行程(四)(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相遇和追及问题中的基本概念,掌握求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方法。
同时,通过分析行程问题的变化,提高学生解决复杂行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运用基本方法求解相遇和追及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求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3. 复杂行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行程问题实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行程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新课:讲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演示求解方法。
3. 实例讲解:分析行程问题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复杂行程问题。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行程(四)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与相遇和追及问题相关的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教师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提高解决复杂行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行程问题公开课教案
行程问题枫小 -- 叶剑教学内容:第 53 页例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 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下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中的逻辑美,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概括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法与学法:讲解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大家知道在神话故事中,月亮上住着谁吗?(嫦娥)那谁来说说嫦娥是怎么到月亮上去的?(学生说一说)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地球到月亮有多远呢?不急,学完今天的知识就知道了。
我们来看看跑的最快的人是谁。
出示课件,百米冠军博尔特每秒跑10.4 米。
(板书: 10.4 米/ 秒)读作: 10.4 米每秒那最快的动物是谁?出示猎豹每分钟跑 2 千米。
(板书: 2 千米 / 分)读作: 2 千米每分钟。
最快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飞机)课件出示飞机的速度是800 千米∕小时。
(板书: 800 千米∕时)读作: 800 千米每小时,表示飞机在 1 小时行驶 800 千米(2)明确:所通过的距离叫路程,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行程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5①课件出示例 5, 分别指名读题 .想一想 , 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汽车的速度是 80 千米 / 小时,行驶的时间是 3 小时,要求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
②怎样求汽车 2 小时行驶的路程呢?教师引导学生:汽车每小时行驶80 千米,行驶了 3 小时,就有 3个80 千米,因此求汽车 3 小时行驶的路程是 80×3=240(千米)【板书: 80×3=240(千米)】(2)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么?组织学生在小组织中讨论,相互交流。
五年级行程问题教案
五年级行程问题教案第一篇:五年级行程问题教案行程问题第一部分知识梳理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相遇问题中,总路程=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3、追击问题中,时间=路程差÷速度差第二部分例题讲解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3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
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
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例4甲、乙两车早上8点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到10点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点,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
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第三部分课堂练习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
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
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
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4,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
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5,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
五年级《行程问题》奥数教案
备课教员:第五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画线段图或实际演示,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形成空间表象。
2、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应用题。
能用不同方法解答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弄懂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的变化,并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求路程”的解题思路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0分钟)一、外星游记(5分钟)师:老师遇到了困难,需要同学们帮忙,你们要不要帮忙?生:要。
师:今天我和妈妈打赌,晚上回家我要和她同时到家,但是我妈妈比我下班早。
生:那老师可以走得比老师妈妈快点。
师:那要快多少呢,我妈妈平时一分钟能走40米,她的公司到家里有1000米,而且她是5点钟下班的,我到家的距离是810米,我是5点10分下班。
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到了再告诉我好不好?生: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与我这个问题有关。
【出示课题:行程问题】二、星海遨游(30分钟)(一)星海遨游1(10分钟)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快慢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
3小时后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师: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哪辆车行得更多?生:快车。
师:快车多行了多少呢?生:多行了12×2=24(千米)师:这里要计算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多少千米,那我们是不是只要用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距离除以时间就能算出了?生:是。
板书:12×2=24(千米)24÷3=8(千米)答: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8千米。
(一)星海历练1(5分钟)甲乙两辆摩托车同时从东与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40千米,乙每小时行32千米,两车在距中点8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两车在距中点8千米处相遇。
《行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
《行程问题》教学设计《行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行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程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通过画线段图或实际演示,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形成空间表象。
2.弄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3.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应用题。
能用不同方法解答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4.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弄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的变化,并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求路程“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答:(1)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3分钟走多少米?(2)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6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读题列出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提问:这两题研究的是什么?2.揭题:以前研究的行程应用题,是指一个物体、一个人的运动情况,今天我们根据这个数量关系研究两个物体或两个人运动的一种情况。
(板书:应用题)二、尝试1.出示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
李诚每分钟走60米,张华每分钟走70米。
(1)读题看线段图,汇报你知道了什么?(回答:这题是两个人同时出发,对着而行;是两个人共同走这段路程的。
)60米60米70米70米张华李诚390米(2)边看演示边说明:象这样两个人对着而行,我们叫它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
(3)看多媒体或实物演示:汇报你发现了什么?(1分钟,张华走了60米,李诚走了70米;2分钟张华走了120米,李诚走了140米,两人的路程和是260米,两人还距离130米;两人走3分钟分别走了180米、210米,两人间的距离变成了0米。
问题解决---行程问题优秀教案
问题解决——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整数乘除法及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经历问题分析和解答过程,理解和掌握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3.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感知速度。
(一)师:同学们你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请看这些信息(PPT出示各种交通工具及速度)师: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汽车外,高铁也是最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我国高铁以最快的速度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视频)(二)揭示课题师:像这种关系到人与物体运动的问题在数学上面我们称为行程问题(板书:行程问题)手指着说:行程问题就是研究物体哪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呢?(贴出速度、时间、路程的框架)。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问题探究(一)两组表格引出三者关系。
师:请看大屏幕(PPT出示表格)你能计算吗?列式为···师:那在行程问题中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黑板上画框、标乘号)生:齐读两遍速度ᵡ时间=路程。
师引导:也就是说已知速度和时间我们可以算出(路程)。
师:那如果已知路程和速度,又怎么算时间呢?(取出时间贴纸)教师根据生的回答再贴上时间这个卡纸。
再齐读一遍:时间=路程÷速度。
依次类推在齐读一遍:速度=路程÷时间。
(二)掌握解决问题策略。
1、教学例2师:让我们带着它们的这些关系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
(PPT例2). 师:请带着提示和小组快速的进行交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师:好,请回座位。
找找这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PPT横线)齐读一遍。
师:也就是行程中的路程(手指黑板的路程并在下面打上问号),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速度和时间)我们一起来找找题中的速度(PPT横线画出速度的信息),知道吗?(PPT画√)多少(师根据生的回答在速度的下边写出100),再来找找第2个必要的条件-时间。
五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一》教案
五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一》教案
教学要求:
1.能通过画线段图或实际演示,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形成空间表象。
2.弄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3.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应用题。
能用不同方法解答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4.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弄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的变化,并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求路程“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答:
(1)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3分钟走多少米?
(2)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6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获奖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策略。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重难点突破方法;1.在教学例5时不要提及“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等,要重点解决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的问题。
让学生感受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可以更加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开始教师可以边演示画的过程,边指导学生跟着画图,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这几天老师在骑车上班的时候,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从家出发,每分钟骑300米,5分钟到校,老师家与学校相距多少米?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根据什么列出的算式?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PPT动态演示例5: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
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一)阅读与分析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边读边思考,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弄清题目意思。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去找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相关信息,将其摘录下来,为后面分析问题,找到解答问题的相等关系做好铺垫。
)2.直观演示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根据提意直观演示一下这题,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表演是否符合题意?(学生演示)师:从他们演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从出发到相遇时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两人都用了相同的相遇时间?3.师:这道题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相距”“相向而行——两手演示体会一下”“相遇的”含义)4.师:这道题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吗?(单位换算)5.师:你能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二:分析与解答1.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画图作品师:我收集了几位同学的画法,你能看懂他这幅图的意思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评价一下他画的图好在哪里?(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的原生态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旅行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旅行问题》优质
课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运用小学数学知识解决旅行问题
2. 启发学生对计算距离的理解和发现距离的规律
教学重点
1. 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距离,知道如何计算距离以及解决旅行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掌握距离计算的方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投影仪
2. 学生用纸,笔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通过展示一组旅行行程的图片,引入旅行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路程和时间。
第二步:概念讲解
1. 讲解距离的概念,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2. 告诉学生如何计算旅行中的路程、时间及速度。
第三步:案例分析
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旅行问题的技巧,并能够自己解
决问题。
第四步:游戏练
1. 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旅行游戏,体会计算距离及时间的方法。
2. 学生们在游戏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比赛快速解决问题,
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教学总结
教师总结本课程重点,强化学科概念,回答学生的问题,强化
案例分析以及数学技能练习的重要性。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行程(四)(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行程(四)(教案)在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行程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材的第九章,主要讲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一般形式为:已知物体A和物体B的初始位置、速度和时间,求物体A和物体B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相遇情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甲车从A地出发,乙车从B地出发,两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为v1,乙车的速度为v2,求两车在某一刻的相遇情况。
2. 讲解例题: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板书设计:板书解题步骤和关键公式,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5. 作业设计:答案:设两车相遇时的时间为t,则有v1t + v2t = AB(AB为A、B两地之间的距离),解得t = AB / (v1 + v2)。
答案:设两车相遇时的时间为t,则有v1t + v2t = D,解得t =D / (v1 + v2)。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相遇问题的定义和意义2. 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3. 相遇问题的关键公式七、作业设计答案:设两车相遇时的时间为t,则有v1t + v2t = AB(AB为A、B两地之间的距离),解得t = AB / (v1 + v2)。
答案:设两车相遇时的时间为t,则有v1t + v2t = D,解得t =D / (v1 + v2)。
5行程A-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5讲行程问题(一)【学法指导】行程问题小学数学中的典型应用题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一直是竞赛及入学考试的热点,它的内容丰富、千变万化。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
它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反向而行:速度和×时间=路程(2)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解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线段图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经典范例】【例1】甲、乙两地相距45千米,张、王二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
张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王步行每小时行6千米,张到达乙地后停留1小时,返回甲地途中与王相遇。
相遇时他们距乙地多少千米?【思路点拨】张骑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45÷15=3(小时),张在乙地停留1小时后返回时,这时王已行了6×(3+1)=24(千米),在剩下的路程中两人再过(45-24)÷(15+6)=1(小时)相遇,相遇点距乙地的路程就是张返回时所行的路程。
【完全解题】张到达乙地停留1小后返回时,王已行的路程:6×(45÷15+1)=24(千米)相遇点距乙地的路程:(45-24)÷(15+6)×15=15(千米)能力冲浪11、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两人距中点4.5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2021年世奥赛河南省六年级初赛试题)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行走。
哥哥每秒走1.3米,妹妹每秒走1.2米。
他们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哥哥距出发点多远?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时112.5千米。
求A、B两地相距是多少千米【例2】小明和小红两人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同时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
程。
2.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新的解决问题
策略。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
单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这几天老师在骑车上班的时候,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从家出发,每分钟骑300米,5分钟到校,老师家与学校相距多少米?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根据什么列出的算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
PPT动态演示例5: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
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
(一)阅读与分析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边读边思考,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
信息?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弄清题目意思。
)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去找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相关信息,将其摘录下来,为后面分析问题,找到解答问题的相等关系做好铺垫。
)2.直观演示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根据提意直观演示一下这题,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表演是否符合题意?(学生演示)
师:从他们演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从出发到相遇时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两人都用了相同的相遇时间?
3.师:这道题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相距”“相向而行—
—两手演示体会一下”“相遇的”含义)
4.师:这道题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吗?(单位换算)
5.师:你能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
二:分析与解答
1.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画图作品
师:我收集了几位同学的画法,你能看懂他这幅图的意思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评价一下他画的图好在哪里?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的原生态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
)
2.师:画线段图可以很简洁的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那我们一
起再来画一遍好吗?
3.师:根据黑板上的画图和自己的做个比较,完善自己的画图。
4.刚才我们用线段图表示了题意,那接下来我们来观察线段图,你
能从图中找到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吗?(小组讨论等量关系)
汇报预设1: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预设2:(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时间=总路程
问题:
(1)每个人用手势比划这两个人怎么走的,边比划边说说(重点提示:两地同时相对(相向)相遇)
(2)相遇时,哪段是小林走的,哪段是小云走的?他们行驶的路程与两地的距离有关系吗?请你独立列式解答,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商量商量。
(生列方程独立解答)
学生反馈
预设1: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x+0.2x=4.5
0.45 x=4.5
x=10
答:两人9:10相遇。
问题:你能看懂他是怎么想的吗?
(1)你能结合1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吗?
(2)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预设2:(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x=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
(0.25+0.2)x=4.5
0.45x=4.5
X=10
答:两人9:10相遇。
问题:你能看懂他是怎么想的吗?
(1)你能结合图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吗?
(2)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预设2:(每分钟骑的路程和)×x=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0.2)x=4.5
0.45x=4.5
X=10
答:两人9:10相遇。
问题(1)结合图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为什么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再乘x就是总路程?
追问:一共有几个这样1分钟骑的路程和?
(3)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5.师:每次解答完我们都有一个检验的环节,看x=10到底正不正
确,我们可以怎么做?
一.回顾与反思
1.师:回顾这节课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结。
二.变式练习拓展思路
1.模仿练习
2.变式练习
三.总结质疑反思评价
问题:1.今天,我们学习的列方程解决比较复杂了,在列方程之前,大家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思考和分析呢?
(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这样很容易找到等量关系式,从而正确列出方程。
)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