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所在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学号:B************: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一、 实验目的:1.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掌握判别计算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一般方法3.观察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记录其时域性能指标;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5.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频率响应曲线的一般绘制方法。
二、 实验内容:考虑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图1 计算机控制系统1. 系统稳定性分析(1) 首先分析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讨论令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解:G1=tf([1],[1 1 0]);G=c2d(G1,0.01,'zoh');//求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rlocus(G);//绘制系统根轨迹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7-6-5-4-3-2-1012-2.5-2-1.5-1-0.500.511.522.5将图片放大得到0.750.80.850.90.9511.051.11.151.21.25-0.15-0.1-0.050.050.10.15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Z 平面的临界放大系数由根轨迹与单位圆的交点求得。
放大图片分析: [k,poles]=rlocfind(G)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 selected_point = 0.9905 + 0.1385i k =193.6417 poles =0.9902 + 0.1385i 0.9902 - 0.1385i 得到0<K<193(2) 假设不考虑采样开关和零阶保持器的影响,即看作一连续系统,讨论令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解:G1=tf([1],[1 1 0]); rlocus(G1);-1.2-1-0.8-0.6-0.4-0.200.2-0.8-0.6-0.4-0.20.20.40.60.8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由图片分析可得,根轨迹在S 平面左半面,系统是恒稳定的,所以: 0<K<∞(3) 分析导致上述两种情况下K 取值范围差异的原因。
仿真实验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doc
实验四 Stability analysis of linear systems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ζ和n ω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2.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 函数注意:routh ()和hurwitz ()不是MATLAB 中自带的功能函数,(在共享文件夹里有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的m 文件,把其中的routh.m 和hurwitz .m 放到MATLAB 文件夹下的work 文件夹中才能运行)。
1)直接求根判稳roots()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根均具有负实部。
因此,为了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就要求出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并检验它们是否都具有负实部。
MATLAB 中对多项式求根的函数为roots()函数。
若求以下多项式的根24503510234++++s s s s ,则所用的MATLAB 指令为: >> roots([1,10,35,50,24])ans =-4.0000 -3.0000 -2.0000 -1.0000特征方程的根都具有负实部,因而系统为稳定的。
2)劳斯稳定判据routh ()劳斯判据的调用格式为:[r, info]=routh(den)该函数的功能是构造系统的劳斯表。
其中,den 为系统的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r 为返回的routh 表矩阵,info 为返回的routh 表的附加信息。
以上述多项式为例,由routh 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 syms EPS den=[1,10,35,50,24]; ra=routh(den,EPS) r=1 35 24 10 50 0 30 24 0 42 0 0 24 0 0 info=[ ]由系统返回的routh 表可以看出,其第一列没有符号的变化,系统是稳定的。
3)赫尔维茨判据hurwitz ()赫尔维茨的调用格式为:H=hurwitz (den )。
实验四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实验四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引言: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三阶系统,对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并加深对其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一: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1.实验目的:通过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情况,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
2.实验仪器:示波器、波形发生器、三阶系统实验箱3.实验原理: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是指系统在初始状态发生突变时,输出的响应情况。
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主要涉及到系统阶跃响应、系统脉冲响应。
4.实验步骤:a.将波形发生器的正弦波信号输入三阶系统实验箱。
b.设置示波器的观测通道,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三阶系统实验箱的输出端口。
c.调节波形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得到的输出响应波形。
5.数据处理:a.根据示波器上输出的响应波形,可以观察到系统的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指标,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得到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值。
b.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比较。
1.实验目的:通过三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及稳定性判据。
2.实验仪器:示波器、三阶系统实验箱3.实验原理:三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初始状态发生突变或受到外部扰动时,系统是否能够回到稳定状态。
常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极点判据、频率响应法等。
4.实验步骤:a.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三阶系统实验箱的输出端口。
b.调节系统的输入信号,观察示波器上得到的系统输出响应波形。
c.根据观察到的输出波形,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5.数据处理:a.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和观察到的波形,可以从输入输出关系中提取出系统的稳定性信息,比如振荡频率、稳定的输出值等。
b.根据提取出的信息,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三:实验结果和分析1.通过实验一,我们可以观察到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并根据输出波形,计算得到系统的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输入频率和幅度下的响应波形,可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报告
实验四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二.实验装置(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基本概念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输出稳态与输入信号关系如下:幅频特性相频特性(2)实验方法设有两个正弦信号:若以)(y tω为纵轴,而以tω作为参变量,则随tω的变xω为横轴,以)(t化,)(y tω?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 x--y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xω和)(t曲线(通常是一个椭圆)。
这就是所谓“李沙育图形”。
由李沙育图形可求出Xm ,Ym,φ,四.实验步骤(1)根据前面的实验步骤点击实验七、控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菜单。
(2)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 预先设置好参数T1、T2、ξ、K(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仿真分析,首先做幅频测试,按所得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及ω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该多取几个点五.数据处理(一)第一种处理方法:(1)得表格如下:(2)作图如下:(二)第二种方法:由实验模型即,由实验设置模型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绘制bode图,绘制Bode图。
(三)误差分析两图形的大体趋势一直,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在拐点处有一定的差距,在某些点处也存在较大的误差。
分析:(1)在读取数据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使得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
(2)在数值应选取上太合适,而使得所画出的bode图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3)在实验计算相角和幅值方面本来就存在着近似,从而使得误差存在,而使得两个图形之间有差异六.思考讨论(1)是否可以用“李沙育”图形同时测量幅频特性和想频特性答:可以。
在实验过程中一个频率可同时记录2Xm,2Ym,2y0。
(2)讨论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即误差分析(说明误差的主要来源)答: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从上面的分析处理上也可以看出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的结果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误差主要来自于从“李沙育图形”上读取数据的时候存在的误差,也可能是计算机精度方面的误差。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引言:系统响应和系统稳定性是控制论中重要的概念。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对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探讨系统响应和系统稳定性的相关概念。
一、实验背景控制系统是由输入、输出和系统本身组成的。
系统响应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反应。
而系统稳定性则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是否趋于稳定状态。
了解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对于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至关重要。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响应和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测量系统响应和稳定性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系统作为示例。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信号发生器、一个电路板和一个示波器。
实验步骤如下:1.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电路板的输入端,设置合适的频率和振幅。
2. 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板的输出端,用于测量输出信号。
3. 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观察并记录系统的响应。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频率和振幅,记录了系统的输出信号。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和幅频特性曲线。
1. 频率响应曲线频率响应曲线是描述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的曲线。
通过绘制频率响应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对于不同频率信号的增益和相位变化。
从实验数据中绘制的频率响应曲线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在低频时具有较高的增益,而在高频时增益逐渐降低。
2. 幅频特性曲线幅频特性曲线是描述系统对不同幅度输入信号的响应的曲线。
通过绘制幅频特性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对于不同幅度信号的增益变化。
从实验数据中绘制的幅频特性曲线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在低幅度信号时具有较高的增益,而在高幅度信号时增益逐渐饱和。
五、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是否趋于稳定状态。
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稳定性判据。
2. 掌握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 通过实验验证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系统稳定性分析是自动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根据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分布,可以将系统分为稳定系统和不稳定系统。
稳定系统在受到扰动后,其输出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而不稳定系统在受到扰动后,其输出会发散,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三、实验仪器1.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 计算机一台3. 数据采集卡一台四、实验内容1. 系统模拟电路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1所示。
电路中包含一个比例积分(PI)控制器和一个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可以用一个一阶环节表示,传递函数为G(s) = K / (Ts + 1),其中K为开环增益,T为时间常数。
图1 系统模拟电路图2. 系统稳定性分析(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在实验箱上设置不同的K和T值,观察系统在受到扰动后的响应情况。
当K值较大或T值较小时,系统容易产生增幅振荡,表现为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改变K和T的值,观察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分析以下情况:1)当K值增加时,系统稳定性降低,容易出现增幅振荡;2)当T值减小时,系统稳定性降低,容易出现增幅振荡;3)当K和T同时改变时,系统稳定性受到双重影响。
(3)验证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使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分析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分布,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将实验得到的K和T值代入传递函数,计算特征方程的根,判断系统稳定性。
五、实验步骤1. 搭建系统模拟电路,连接实验箱和计算机。
2. 设置实验箱参数,调整K和T的值。
3. 观察系统在受到扰动后的响应情况,记录数据。
4. 使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分析系统稳定性。
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仿真实验
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系统稳定性概念。
2.掌握使用Matlab 分析系统稳定性。
3.掌握使用Matlab 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二、实验设备:Matlab三、实验内容:1、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7.18.01.023+++s s s K ,用Nyquist 稳定判据判定开环放大系数K 为10和50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1.0)12.0(++s s s K ,取K =10,要求: ①绘制系统Bode 图,求出频域性能指标,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②改变开环增益K 值,分析K 变化对开环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影响;③根据给出的稳定裕量,作K 参数设计,并评估系统性能。
四、实验步骤:实验内容一进入Matlab 命令窗口:1、当K=10时,输入命令num=[10]; %分子系数den=[0.1,0.8,1.7,1]; %分母系数g1=tf(num,den); %建立系统多项式模型nyquist(g1) %绘制Nyquist 图分析开环系统Nyquist 图,曲线是否包围(-1,j0)点?因此闭环系统稳定吗?2、当K=50时,输入命令num=[50]; %分子系数den=[0.1,0.8,1.7,1]; %分母系数g2=tf(num,den); %建立系统多项式模型nyquist(g2) %绘制Nyquist 图分析开环系统Nyquist 图,曲线顺时针包围(-1,j0)点几圈?表明闭环系统稳定性如何?有几个右半s 平面的极点?实验内容二K=10 K=50曲线未包围(-1,j0)点曲线包围(-1,j0)点一圈实验内容二①K=10,程序运行结果和图示可知,幅值裕度k= 1.5000 ,即 db;相位穿越频率wg=7.0711 rad/s;相角裕度r= 11.4304 ;幅值穿越频率wc= 5.7154 rad/s 。
②改变K值,分别取K为K1,K2,K3值时,观察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变化,分析K值变化对其影响。
河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报告含结果分析
实验4 频率响应分析一 实验要求掌握应用MATLAB 绘制系统Bode 图和Nyquist 图的方法,并通过系统的Bode 图和Nyquist 图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稳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 实验步骤1 系统Nyquist 曲线的绘制(1)掌握系统极坐标(Nyquist )图绘制的函数nyquist()及其参数的使用方法。
(可通过help 方法)(2)在Matlab 中输入课本162页例5-14的程序,观察并记录结果。
利用Nyquist 稳定判据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3)在Matlab 中输入课本162-163页例5-15的程序,观察并记录结果(包括系统函数和Nyquist 图),利用Nyquist 稳定判据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4)在Matlab 中输入下面例子的程序,观察并记录结果,利用轴函数axis ()绘出在一定区域内的曲线,或用放大镜工具放大,进行稳定性分析。
例: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781000)(230+++=s s s s G 绘制系统的Nyquist 图,并利用Nyquist 稳定判据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 >> num=[1000];>> den=[1 8 17 10];>> nyquist(num,den);grid2 系统Bode 图的绘制(1)掌握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 )图绘制的函数bode()及其参数的使用方法。
(可通过help 方法) (2)在Matlab 中输入课本164页例5-16的程序,观察并记录结果。
计算系统稳定裕量(相角稳定裕量和增益稳定裕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在Matlab 中输入课本164-165页例5-17的程序,观察并记录结果。
并分析阻尼系数对系统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影响。
三 思考题1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124.22420)(230+++=s s s s G (1)绘制系统的开环零极图、Nyquist 图,并利用Nyquist 稳定判据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arctan
b a
2
arctan
j
b a
jw
1
s1 tan1 b
b
a
a Re
22
若上式b为负值,则角增量为
2
2
arctan
b a
如图:
j
jw
a
2
Re
tan1 b
s2
a b
23
若根在右半平面,其角增量如图所示,
j jw
tan1 b
3
b
a
a
Re
为
2
2
arctan
b a
24
现考虑n次多项式 Ds,且在原点有q个零点,可表示为
代入D(s)并命w从0增大到 时,复数D(s)的角连续增
大 ng
2
二 乃奎斯特稳定判据
1 反馈系统开环和闭环的特征方程式
Xi s
X0 s
27
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MK s DK S
闭环传递函数为
s
Gs 1Gs
DK
MK s s Mk
s
MK s Db s
令:F
s
1
G
s
1
MK DK
s s
arg1 G( j。w) 90o
列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o
(s)
(T1s
K 1)(T2s 1)(T3s
1)
讨论开环增益K的大小对系 统稳定性的影响
解:这是一个三阶系统,没有开环零点,且开环极点全部 位于左半s平面,因此是最小相位系统。 作极坐标草图,先计算极限值:
32
=0时,有
A(0) K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项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实验地点:多学科楼机房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 年5 月15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会利用MATLAB 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学会利用MATLAB 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利用MATLAB 描述系统数学模型如果系统的的数学模型可用如下的传递函数表示nn n m m m a s a s b s b s b s U s Y s G ++++++==-- 11110)()()( 则在MATLAB 下,传递函数可以方便的由其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系数所构成的两个向量惟一确定出来。
即num=[b 0,b 1 ,…, b m ]; den=[1,a 1,a 2 ,…,a n ]例2-1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4)(23+++=s s s s G 试利用MA TLAB 表示。
当传递函数的分子或分母由若干个多项式乘积表示时,它可由MA TLAB 提供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函数conv( )来处理,以获得分子和分母多项式向量,此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p=conv(p1,p2)其中,p1和p2分别为由两个多项式系数构成的向量,而p 为p1和p2多项式的乘积多项式系数向量。
conv( )函数的调用是允许多级嵌套的。
例2-2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1()66(4)(232++++++=s s s s s s s s G试利用MA TLAB 求出其用分子和分母多项式表示的传递函数。
2.利用MATLAB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在分析控制系统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系统的稳定性。
判断一个线性系统稳定性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求出系统所有的极点,然后根据极点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对线性系统来说,如果一个连续系统的所有极点都位于左半s 平面,则该系统是稳定的。
MATLAB 中根据特征多项式求特征根的函数为roots( ),其调用格式为r=roots(p) 其中,p 为特征多项式的系数向量;r 为特征多项式的根。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8学时)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与车辆学院2013实验一matlab软件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2.熟悉MATLAB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3.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4.学习用MATLAB创建控制系统模型。
二、实验原理1.MATLAB的基本知识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之意。
MATLAB具有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具有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与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
当MATLAB 程序启动时,一个叫做MATLAB 桌面的窗口出现了。
默认的MATLAB 桌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MATLAB 集成开发环境下,它集成了管理文件、变量和用程序的许多编程工具。
在MATLAB 桌面上可以得到和访问的窗口主要有: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在命令窗口中,用户可以在命令行提示符(>>)后输入一系列的命令,回车之后执行这些命令,执行的命令也是在这个窗口中实现的。
命令历史窗口(The Command History Window):用于记录用户在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s),其顺序是按逆序排列的。
即最早的命令在排在最下面,最后的命令排在最上面。
这些命令会一直存在下去,直到它被人为删除。
双击这些命令可使它再次执行。
要在历史命令窗口删除一个或多个命令,可以先选择,然后单击右键,这时就有一个弹出菜单出现,选择Delete Section。
任务就完成了。
工作台窗口(Workspace):工作空间是MATLAB用于存储各种变量和结果的内存空间。
在该窗口中显示工作空间中所有变量的名称、大小、字节数和变量类型说明,可对变量进行观察、编辑、保存和删除。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系统稳态误差、系统阻尼比、系统根轨迹等稳态分析方法。
3.掌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1.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系统稳态误差是指系统在达到稳态时,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偏差。
对于稳态误差的分析,可以采用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进行分析。
开环传递函数:G(s)闭环传递函数:G(s)/(1+G(s)H(s))其中,H(s)为系统的反馈环节,G(s)为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
稳态误差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静态误差是指系统在达到稳态时,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偏差;动态误差是指系统在达到稳态时,输出与输入之间的波动。
2.系统阻尼比分析系统阻尼比是指系统在达到稳态时,振荡的阻尼程度。
阻尼比越大,系统越稳定;阻尼比越小,系统越不稳定。
系统阻尼比的计算公式为:ζ=1/(2ξ)其中,ξ为系统的阻尼比,ζ为系统的阻尼比。
3.系统根轨迹分析系统根轨迹是指系统的极点随着控制参数变化而在复平面上的轨迹。
根轨迹分析可以用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系统的根轨迹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绘制:(1)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G(s)(2)将G(s)写成标准形式(3)计算系统的极点和零点(4)绘制系统的根轨迹三、实验步骤1.系统稳态误差分析实验(1)将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写出。
(2)通过实验,测量系统的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3)根据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的测量结果,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
2.系统阻尼比分析实验(1)通过实验,测量系统的振荡频率和衰减周期。
(2)根据振荡频率和衰减周期的测量结果,计算系统的阻尼比。
3.系统根轨迹分析实验(1)将系统的传递函数写成标准形式。
(2)计算系统的极点和零点。
(3)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根据根轨迹的形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稳态误差、阻尼比和根轨迹等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并对系统进行优化。
实验四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四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班级:电信171姓名:陈远 学号:1700506163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的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 研究系统在不同输入下的稳态误差的变化;二、 实验内容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11.0(10)(++=Ts s s K s G 1、 分析开环增益K 和时间常数T 对系统稳定性及稳态误差的影响。
(1) 取T=0.1,令K=1,2,3,4,5,绘制相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开环增益K 的变化对系统阶跃响应和稳定性的影响。
(2) 在K=1(系统稳定)和K=2(系统临界稳定)两种情况下,分别绘制T=0.1和T=0.01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时间常数T 的变化对系统阶跃响应和稳定性的影响。
提示:由开环传递函数转换为闭环传递函数可以使用反馈连接函数feedback ,举例如下:Gopen=tf (num ,den ) %建立开环传递函数Gclose=feedback (Gopen ,1,-1) %建立闭环传递函数2、 分析系统在不同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取K=1,T=0.01,改变系统输入r ,使r 分别为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函数和单位加速度函数,观察系统在不同输入下的响应曲线及相应的稳态误差。
提示:lsim 函数可用来绘制系统在任意自定义输入下的响应曲线,用法如下:lsim (sys ,input ,t ) %其中sys 是待求的系统,input 是自定义的输入信号,t 是时间。
例如:G1=tf (num ,den )t=0:0.01:5u1=t ;lsim (G1, u1,t )三、 实验结果:(1)取T=0.1,令K=1,2,3,4,5,绘制相应的阶跃响应曲线。
MATLAB代码:K=1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K=3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K=5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分析:随着增益系数的K的增加,系统将趋于不稳定,其中K=2是临界状态(2)在K=1(系统稳定)和K=2(系统临界稳定)两种情况下,分别绘制T=0.1和T=0.01时系统的阶跃响应MATLAB代码K=1(系统稳定)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绿色是T=0.1,红色是T=0.01)K=2(系统临界稳定)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黄色是T=0.1,蓝色是T=0.01)分析:时间常数T减小时,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6
⾃动控制原理实验1-6实验⼀MATLAB 仿真基础⼀、实验⽬的:(1)熟悉MATLAB 实验环境,掌握MATLAB 命令窗⼝的基本操作。
(2)掌握MATLAB 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命令及模型相互转换的⽅法。
(3)掌握使⽤MATLAB 命令化简模型基本连接的⽅法。
(4)学会使⽤Simulink 模型结构图化简复杂控制系统模型的⽅法。
⼆、实验设备和仪器 1.计算机;2. MATLAB 软件三、实验原理函数tf ( ) 来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函数printsys ( ) 来输出控制系统的函数,⽤函数命令zpk ( ) 来建⽴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其函数调⽤格式为:sys = zpk ( 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为多项式模型[num , den] = zp2tf ( z, p, k ) 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z , p , k] = tf2zp ( num, den )两个环节反馈连接后,其等效传递函数可⽤feedback ( ) 函数求得。
则feedback ()函数调⽤格式为: sys = feedback(sys1, sys2, sign )其中sign 是反馈极性,sign 缺省时,默认为负反馈,sign =-1;正反馈时,sign =1;单位反馈时,sys2=1,且不能省略。
四、实验内容:1.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传递函数模型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零极点增益模型3.将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12s 2s s 3s (s)23++++=G )12()1()76()2(5)(3322++++++=s s s s s s s s G 12s 2s s 3s (s)23++++=G )12()1()76()2(5)(3322++++++=s s s s s s s s G4. 已知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求负反馈闭环传递函数5、⽤系统Simulink 模型结构图化简控制系统模型已知系统结构图,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例环节可知⽐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个常数: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
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理论值。
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µf (0.33µf ),利⽤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与实验测得波形⽐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理论条件。
3、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if i o R RU U -=TS1CS R 1Z Z U U i i f i 0-=-=-=1TS K)s (R )s (C +-=K=R f /R 1,T=R f C,(1)保持K=R f /R 1=1不变,观测T= 0.1秒,0.01秒(既R 1=100K,C=1µf ,0.1µf )时的输出波形。
利⽤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T=0.01时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由于ts 较⼩,所以读数时误差较⼤。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保持T=R f C= 0.1s 不变,分别观测K=1,2时的输出波形。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离散控制系统(Discrete Control System)是指将时间划分为离散的、不连续的间隔,并且系统的状态在这些间隔中发生改变的一种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工业控制、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等。
在设计离散控制系统时,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一、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离散控制系统由离散信号和离散时间组成。
离散信号是在某一离散时刻上的取值是确定的,而在两个离散时刻之间则可以是任意值。
离散时间是指系统的状态在一系列离散时刻上发生变化。
离散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相比,更适用于数字化和计算机控制领域。
二、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指系统对于输入信号的扰动具有一定的容忍度,系统能够维持在某一稳定状态而不产生不稳定的振荡。
稳定性分析是为了保证离散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和控制效果。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传输函数法、根轨迹法和Lyapunov稳定性方法等。
1. 传输函数法传输函数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建立系统的传输函数,可以用频域的分析方法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传输函数是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拉普拉斯变换表示。
2.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一种几何法,通过追踪系统传输函数的所有极点随参数变化而在复平面上运动的路径,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当系统的所有极点位于左半平面时,系统是稳定的。
3. Lyapunov稳定性方法Lyapunov稳定性方法是一种基于Lyapunov函数的方法,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Lyapunov函数是一个实值函数,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若系统的Lyapunov函数对于所有的非零初始条件都是非负的,则系统是稳定的。
三、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在离散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1.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将纯积分电容两端连在模拟开关上。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自动控制实验系统]运行软件。
3.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Βιβλιοθήκη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
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10K/s(0.1s+1)(Ts+1)
式中K1=R3/R2,R2=100K,R3=0~500K;T=RC,R=100K,C=1f或C=0.1f两种情况。
五、实验数据
1模拟电路图
2.画出系统增幅或减幅振荡的波形图。
C=1uf时:
R3=50K K=5:
R3=100KK=10
R3=200KK=20:
等幅振荡:R3=220k:
增幅振荡:R3=220k:
R3=260k:
C=0.1uf时:
R3=50k:
R3=100K:
R3=200K:
5.取R3的值为50K,100K,200K,此时相应的K=10,K1=5,10,20。观察不同R3值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既U2的波形),找到系统输出产生增幅振荡时相应的R3及K值。再把电阻R3由大至小变化,即R3=200k,100k,50k,观察不同R3值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找出系统输出产生等幅振荡变化的R3及K值,并观察U2的输出波形。
实验四 随动系统的静态和稳定性试验
自控实验第二部分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一、系统介绍XSJ-II型小功率随动系统学习机整个系统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调节器和执行机构。
调节器除功率放大器外,配有两级运算放大器。
执行机构采用低速直流力矩电动机和高灵敏度永磁测速发电机,执行机构采用平台支架式结构,传动部件之间采用可装卸式刚性连接,保证了安装的精度,方便实验与维修。
使用该随动系统可进行自动控制系统静态、动态实验、系统各环节参数测试、有源或无源的串联和并联校正实验、既可做角度随动系统实验,也可做调速系统实验,还可利用本系统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之用。
二、原理线路及元件参数系统结构图如图I所示。
图I 小功率随动系统结构图测速发电机可作为局部小闭环反馈校正,串联校正装置可直接加在运放A1、A2上或加在两个运放之间。
(一)原理线路图II 面板内部电路图III 面板电路图IV 小功率随动系统接线示意图(二)元器件参数:1.测量电位器a)导电塑料电位器WDD65S-2b)阻值1KΩ,功率2W,电气角度340c)机械转动角度360无止档d)线性度0.5%2.直流力矩电机:型号SYL-1.5a)转子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b)转子绕组经受耐压500V/1minc)静摩擦力矩≤0.0294 N.md)空载启动电流0.18Ae)转子直流电阻27Ω±10%f)连续堵转力矩0.147 N.m -5%g)连续堵转电流≤0.9Ah)连续堵转电压约20Vi)空载转速约800转/minj)转向火花≤1.5级3.测速电机:型号70CDY-1a)灵敏度1伏/弧度/秒b)纹波电压1%c)每转纹波频率33周/转d)线性度1%e)不对称度1%f)最大运行速度400转/分g)直流电阻230KΩh)最小负载电子23KΩi)静摩擦力矩300g.cm三、性能指标1.开环增益可调范围80db2.系统灵敏度可达1mV,跟踪角度不小于±1603.加校正后,系统过渡过程时间可在30ms以下(空载)4.调速范围300转/分~1/5转/分5.功放最大输出功率不小于30W6.电源AC220V ±10%DC ±24V四、使用警示1.执行机构上的反馈电位器是360无止档,可任意转动不会损坏,但连续转动容易影响电位器的精度和寿命。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此阵列称为劳斯阵列(劳斯表)。其中,各未知元素 b1,b2,b3,b4,,
c1 , c2 , c3 , c4 , ,
e1,e2 ,
f
,
1
g 1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b1
a1
a2 a0 a1
a3
,b2
a1
a4 a0 a1
a5
,b3
a1
a6 a0 a1
a7
,
c1
b1
a3 a1b2 b1
,
c2
b1
X
0
(s)
s
A1 p
A2 s p
Aj s p
An s p
1
2
j
n
式中,A1,A2,…,Aj,…,An为待定系数。对其进行拉氏反变换,
得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
x A e A e A e A e (t)
pt 1
pt 2
pjt
pt n
0
1
2
j
n
A e n
j 1
pt j
j
根据稳定性的定义,若系统稳定,应有
a a a a 0
0
0
0
ao (s
p )(s 1
p )(s 2
p) n
0
式中,p1,p2,…,pn为系统的特征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若使全部特征根p1,p2,…,pn均具有 负实部,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a0,a1,a2,…,an都不等于零。 (2)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a0,a1,a2,…,an的符号都相同。 在控制工程中,一般取a0为正值,则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为:特征方 程的各项系数a0,a1,a2,…,an均必须为正值。若a0为负值,可在特 征方程的两边同乘以-1使其变为正值。
实验四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一剖析
实验四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2)由实验证明开环增益K对三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3)研究时间常数T对三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序号1 型号DJK01 电源控制屏备注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几个模块。
2 DJK15控制理论实验挂或DJK16控制理论实验挂箱34 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万用表箱三、实验线路及原理图4-1 三阶系统原理框图图4-2 三阶系统模拟电路图4-1为三阶系统的方框图,它的模拟电路如图4-2所示,它的闭环传递函数为:Uo(S)K=Ui(S)T3S(T1S+1)(T2S+1)+K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T1T2T3S³+T3(T1+T2)S²+T3S+K=0其中K=R2/R1,T1=R3C1,T2=R4C2,T3=R5C3。
若令T1=0.2S,T2=0.1S,T3=0.5S,则上式改写为S3+15S2+50S+100K=0用劳斯稳定判据,求得该系统的临界稳定增益K=7.5。
这表示K>7.5时,系统为不稳定;K<7.5时,系统才能稳定运行;K=7.5时,系统作等幅振荡。
除了开环增益K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有影响外,系统中任何一个时间常数的变化对系统的稳定性都有影响,对此说明如下:令系统的剪切频率为ωc,则在该频率时的开环频率特性的相位为:ϕ(ωc)= - 90° - tg-¹T1ωc - tg-¹T2ωc 相位裕量γ=180°+ϕ(ωc)=90°- tg-¹T1ωc- tg-¹T2ωc 由上式可见,时间常数T1和T2的增大都会使γ减小。
四、思考题(1)为使系统能稳定地工作,开环增益应适当取小还是取大?(2)系统中的小惯性环节和大惯性环节哪个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大,为什么?(3)试解释在三阶系统的实验中,输出为什么会出现削顶的等幅振荡?(4)为什么图3-2和图4-1所示的二阶系统与三阶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都为零?(5)为什么在二阶系统和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中所用的运算放大器都为奇数?五、实验方法图4-1所示的三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KT3S(T1S+1)(T2S+1)(1)按K=10,T1=0.2S, T2=0.05S, T3=0.5S的要求,调整图4-2中的相应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京学院实验教学教案实验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序: 4 教室:工程舫0B-14实验日期:2013-6-3、4、6 教师:万少松一、实验名称:系统的稳定性及极点配置二、实验目的1.巩固控制系统稳定性等基础知识;2.掌握利用系统特征根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3.掌握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4. 掌握利用状态反馈完成系统的极点配置;5.通过Matlab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和验证所学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
三、实验所需设备及应用软件型号备注序号1计算机2Matlab软件四、实验内容1.利用特征根判断稳定性;2.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打开计算机,运行MATLAB软件。
2.将实验内容写入程序编辑窗口并运行。
3.分析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一、利用特征根判断稳定性用matlab 求取一个系统的特征根,可以有许多方法,如,,,()eig ()pzmap 2ss zp ,等。
下面举例说明。
2tf zp roots 【例题1】已知一个系统传递函数为,试不同的方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G s 2(3)()(5)(6)(22)s G s s s s s +=++++解:num=[1,3]den=conv([1,2,2],conv([1,6],[1,5]))sys=tf(num,den)(1)()eig p=eig(sys)显示如下:p = -6.0000 -5.0000 -1.0000 + 1.0000i -1.0000 - 1.0000i 所有的根都具有负的实部,所以系统稳定。
(2) ()pzmap pzmap(sys) 从绘出的零极点图可看见,系统的零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系统稳定。
(3)2()tf zp [z,p,k]=tf2zp(num,den)(4)()roots roots(den)【例题2】已知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状态方程为122122xx x x x ==- 试用特征值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A=[0,1;2,-1]eig(A)显示ans = 1-2有一个正根,所以系统不稳定。
二、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李雅普诺夫判据:线性定常连续系统xAx = 在平衡状态处,渐进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给定的一个正定对称矩阵,如下0e x =Q 形式的李雅普诺夫矩阵方程T A P PA Q +=-存在唯一正定对称矩阵解。
P 2、推论:如果矩阵取为半正定,且为完全能观测,则为渐进稳定的充Q 1/2(,)A Q 0e x =分必要条件是上述李雅普诺夫矩阵方程有唯一正定对称解。
P 3、标量函数是这个系统的一个二次型形式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Tv x x Px =4、Matlab 实现matlab 提供了李雅普诺夫方程的求解函数,其调用格式为()lyap 。
(,)P lyap A Q =要判定系统是否稳定,需要做以下工作:① 求出P ,并验证P 是正定的;② 求出V(x),并判验证V(x) 是正定的;③ 结论:系统是稳定的。
【例题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分别是三个环节串联而成,这三个环节分别是两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15()1G s s =+21()2G s s =+31()G s s =试分析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解:研究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以令给定输入。
()0u t =(1)、求出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G1=tf(5,[1,1])G2=tf(1,[1,2])G3=tf(1,[1,0])Gtf=feedback(G1*G2*G3,1)%运行结果如下:%Transfer function:% 5%---------------------%s^3 + 3 s^2 + 2 s – 5%下面建立ss 模型num=5den=[1,3,2,-5][A,B,C,D]=tf2ss(num,den) %也可以这样:[A,B,C,D]=tf2ss(Gtf.num{1},Gtf.den{1})%选择半正定矩阵,且为完全能观测000000001Q ⎡⎤⎢⎥=⎢⎥⎢⎥⎣⎦1/2(,)A Q %能观测性验证:Q=[0,0,0;0,0,0;0,0,1]Q1=Q^(1/2)rank(ctrb(A,Q1))%运行结果:%ans = 3%所以为完全能观测1/2(,)A Q %计算李雅普诺夫函数的解,并判断是否正定 P=lyap(A,Q) det1=det(P(1,1)) det2=det(P(2,2)) detp=det(P)%程序运行结果:%P =% 12.5000 0.0000 -7.5000% 0.0000 7.5000 -0.5000% -7.5000 -0.5000 4.7000%det1 =% 12.5000%det2 =% 7.5000%detp =% 15.6250%说明P 阵是对称正定的;%又: 是半正定的;是负定的,所以也是正定的,000000001Q ⎡⎤⎢⎥=⎢⎥⎢⎥⎣⎦23()T v x x Qx x =-=- ()v x %故得结论:该系统是在平衡点是稳定的。
【例题4】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2.255 1.250.502.25 4.25 1.250.251.0.250.5 1.25101.25 1.750.250.752x x u ---⎡⎤⎡⎤⎢⎥⎢⎥---⎢⎥⎢⎥=+⎢⎥⎢⎥----⎢⎥⎢⎥---⎣⎦⎣⎦ 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解:A=[2.25,-5,-1.25,-0.5;2.25,-4.25,-1.25,-0.25;0.25,-0.5,-1.25,-1;1.25,-1.75,-0.25,-0.75]Q=diag([1,1,1,1])P=lyap(A,Q)det1=det(P(1,1))det1=det(P(2,2))det1=det(P(3,3))det1=det(P)可见Q ,P 阵都是正定的,系统李雅普诺夫稳定三、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闭环系统性能与闭环极点位置密切相关。
经典控制理论经常利用串联、并联校正装置及调整开环增益使系统具有希望的闭环极点位置;现代控制理论利用状态变量揭示系统内部特性以后,建立了利用状态反馈这一新方式来配置极点,显出了更多的优越性。
给定一个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4.1)x Ax Bu =+ 其中:是系统的n 维状态向量,是m 维控制输入,A 和B 分别是适当维数的已知常x u 数矩阵。
在状态反馈(4.2)u Kx =-的作用下,闭环系统的状态方程是 (4.3)()x A BK x =- 由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可知,闭环系统(4.3)的稳定性由闭环系统矩阵的特征值决定,即闭环系统(4.3)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矩阵()A BK -的所有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
而由经典控制理论知道,矩阵的特征值()A BK -()A BK -也将影响诸如衰减速度、振荡、超调等过渡过程特性。
因此,若能找到一个适当的矩阵,K 使得矩阵的特征值位于复平面上预先给定的特定位置,则以矩阵为增益矩阵()A BK -K 的状态反馈控制器(4.2)就能保证闭环系统(4.3)是渐近稳定的,且具有所期望的动态响应特性。
这种通过寻找适当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使得闭环系统极点(即矩阵K 的特征值)位于预先给定位置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称为是状态反馈极点()A BK -配置问题,简称为极点配置问题。
MATLAB 软件提供了两个函数acker 和place 来确定极点配置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增益矩阵。
函数acker 是基于求解极点配置问题的爱克曼公式,它只能应用到单输入系统,K 要配置的闭环极点中可以包括多重极点。
函数acker 和place 的一般形式是: K=acker(A,B,P) %A,B 为系统矩阵,P 为需要配置的极点,为反馈增益矩阵。
K K=place(A,B,P) 得到了所要求的反馈增益矩阵后,可以用命令eig(A-B*K)来检验闭环极点。
【例题5】考虑以下系统 x Ax Bu =+ 其中:0100001,01561A B ⎡⎤⎡⎤⎢⎥⎢⎥==⎢⎥⎢⎥⎢⎥⎢⎥---⎣⎦⎣⎦试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u Kx=-使得闭环系统的极点是,进而对给定的初始状态12324,24,10j j λλλ=-+=--=-,画出闭环系统的状态响应曲线。
[](0)100T x =解:提问,状态方程是什么标准型?A=[0 1 0;0 0 1;-1 -5 -6]B=[0;0;1]%首先判断系统是否能控r=rank(ctrb(A,B))P=[-2+j*4 –2-j*4 -10] %此命令运行会提示错误,为什么?仔细检查K=acker(A,B,P) %试一下另一个命令K=place(A,B,P)%下面对给定的初始状态,画出闭环系统的状态响应曲线。
[](0)100T x =%新系统的状态方程为sys_new=ss(A-B*K,eye(3),eye(3),eye(3))x0=[1;0;0]t=0:0.01:4;x=initial(sys_new,x0,t);x1=[1,0,0]*x';%取出状态分量x1x2=[0,1,0]*x';x2=[0,0,1]*x';%下面绘制曲线x1=[1 0 0]*x';x2=[0 1 0]*x';x3=[0 0 1]*x';subplot(3,1,1);plot(t,x1),gridtitle('Response to Initial Condition')ylabel('x1')subplot(3,1,2);plot(t,x2),grid ylabel('x2')subplot(3,1,3);plot(t,x3),grid xlabel('t (sec)')ylabel('x3')四、【课堂作业】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3210()6116G s s s s =+++(1)用matlab ,求其传递函数模型,并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2)绘制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3)求状态反馈矩阵增益,使系统的极点配置在的位置上。
K 12310,11,12s s s =-=-=-答案:(1)a = -6.0000 -11.0000 -6.0000 1.0000 0 0 0 1.0000 0b = 1 0 0c = -0.0000 -0.0000 10.0000d = 0(3)K =1.0e+003 *0.0270 0.3510 1.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