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上虞罗氏枝分谱》

合集下载

罗振玉所刊敦煌遗书的重印与再版

罗振玉所刊敦煌遗书的重印与再版

二月内当可到都' 尤盼杖履之早临也' 伯希和携去之
书!与商代为影照!昨有信来!言已代照千纸!亦于三
月内当可寄到'
$
%"&







#$#%

#%
月之
后入藏当时的京师图书馆' 遗憾的是!这批文献在整
个解送过程中就有遗失!抵京后又被李盛铎,刘廷
琛"方尔谦"何震彝等人盗取' 后来!罗振玉为了刊刻
敦煌文献!以购买"商借的方法!从李"刘"何"方四家
!"!! 年第 # 期

罗振玉所刊敦煌遗书的重印与再版


张秀萍 刘全波
&#*兰州财经大学图书馆 甘肃兰州 (+&&!&'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甘肃兰州 (+&&!&'
5 67罗振玉是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一生致力于中国学术的发展 #%&% 年罗振玉得见敦煌遗书之后就开始了
敦煌遗书的整理刊刻三十余年间从未中断 其后罗氏所刊敦煌遗书又经历了后人的不断重印与再版 多版本的
$%&& 年 ' 月 !! 日 !王 道 士 在 敦 煌 莫 高 窟 第 $' 窟甬道北壁发现了藏经洞!洞内堆满了从十六国到 北宋时期的各种经卷和文书!总数达七万件以上!涉 及历史"地理"宗教"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 法"数学"医学等诸多学科!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化 内涵来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的出土都可以说 是中国 !& 世纪最重要的文化发现之一# 但是!这些

文史互证——家谱研究的新格局

文史互证——家谱研究的新格局

文史互证——家谱研究的新格局周焕卿【摘要】<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是著名文史学家卞孝萱先生在家谱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专著.为了开发、利用家谱这一古籍资源中的珍贵资料,该书以家谱整理研究为基础,从十一种名门、名人家谱中考索钩稽清代至现代十几位名人事迹.该书以家谱作引子,但又不囿于家谱,而是结合各种相关文献,运用各种历史文化知识,钩沉考索,旁通曲鬯,开创了文史互证的新格局,为我们认识清代乃至现代的精英阶层的学术活动及社会生活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材料.这既有补于知人论世,还有助于还原历史的原生状态.外篇则综合运用各种辨识伪书的方法进行考辨,结论持之有据,为全书的论证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4页(P755-758)【关键词】卞孝萱;家谱;文史互证【作者】周焕卿【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常州,21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0.9《家谱中的名人身影》(下称《家谱》),是著名学者卞孝萱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专著。

先生晚岁以耄耋高龄开拓家谱研究的新领域。

《家谱》一书,即是先生近年来从事家谱研究的最新成果。

目前虽有一些研究家谱的文章,尚无专著,故此书堪称家谱专题研究的开山之作。

先生早年治学,始于近现代的碑传研究。

在搜集碑传的同时,也注意到家谱的文献价值,并利用家谱研究扬州八怪。

起始阶段只是以家谱补充史料的不足。

后来,先生得以看到一些完整的大谱,遂以家谱为中心,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并陆续在《中国文化》等刊物上发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2008年末辽海出版社将其部分成果结集,作为《辽海学术文库》之一正式出版。

而此后完成的对《海虞翁氏族谱》、《锦树堂钱氏宗谱》的研究尚未吸收进这部著作。

《家谱》以家谱整理研究为基础,从十一种名门、名人家谱中考索钩稽清代至现代十几位名人事迹。

全书分内、外编两大部分,共二十余万字。

一百八十八册三十九函 罗振玉学术论著完整面世

一百八十八册三十九函 罗振玉学术论著完整面世

一百八十八册三十九函罗振玉学术论著完整面世《·拍卖》杂志上一期董桥先生撰文提到的张本义萧文立两先生编纂的《罗雪堂合集》,已由华宝斋书社精心印制为宣纸线装三十九函一百八十八册,西泠印社社版一次出齐。

《合集》搜集中国近代以来国学研究领域真正当之无愧的大师上虞罗振玉先生全部学术论著,这是这位对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有多项开创之功的学者一生治学心血第一次完整结集。

罗振玉自己的著述,除前半生论文曾合编为《永丰乡人稿》四集外,其馀都随时编年刊布,未及再汇纂;又几乎全是家刊本,当时流传就不多,刊行绵延一生,分别在淮安、上海、北京及日本东西两京、天津、大连多地出版,晚年在大连刊行者,有许多未及流通,即遭逢光复,尚馀四万多册(包括所刊古籍),全部捐献大连图书馆;故极少有人甚至是学术机构能搜集完整;身后除上世纪中后期台湾出过《罗雪堂先生全集》外,没有新版。

台湾版七编一百四十册,开创之功虽不可没,而搜罗不备,择别不精,刊印粗疏,著述编刊混杂,误收漏收皆有,且大陆流传极少。

以至全面通读过他的著述的学者都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全面研究。

罗振玉为流传古人著述,耗费毕生精力与心血,因此不暇自计,后学理当承担起这分责任,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责任,这实在是对中华传统学术的责任。

《罗雪堂合集》的出版,成为罗振玉学术著作迄今为止结集。

论其编纂,颇具特色,如搜罗最全,别择最精,版本最佳,印制最优等等。

搜罗最全。

第一是总数最多。

共收录编者所见罗振玉学术论著一百七十一种,包括文集一十六种,专著一百五十五种。

与学术无关的诗集未编入,所编纂的图录,考释收入本集,图录将另编为《罗雪堂香古图录集林》。

第二是整理最力。

囊括许多稿本佚文和罕见本。

除罗氏手编各集外,新编十九种。

包括据手稿首次整理的七种,为《扶桑再游记》、《雪堂纪年(附自书履历)》《读积古斋钟鼎彝器文字札记》《陆庵杂记》《归梦寮日札》《贞松堂藏书画目》《隶古定尚书孔传残卷校字记(周书)》。

罗氏家族:行走紫禁城的三代学人

罗氏家族:行走紫禁城的三代学人

罗振玉非常之新。

”罗随祖说,祖父罗振玉“提出的国学三个支柱‘图书馆、博物馆、研手装箱、整理,再重新上架布置的。

”罗随祖说。

罗振玉曾在旅顺定居十几年,那里至今还有他的故居和藏书楼—大云书库。

“整个4层楼的书库,书籍如何排列、布局都是我父亲一手设计的。

后来旅顺图书馆收藏了大云书库的书籍,旅顺博物馆则收藏了大云书库的器物。

”罗随祖告诉记者,就职故宫博物院之前,罗福颐曾经担任文化部文物处即后来国家文物局的业务秘书。

“那个年代国家很穷,大藏家纷纷变卖家藏品,他当时专门负责收购。

”故宫2万多件印章由罗福颐一手收入,同时收入的还有一些青铜器物。

因为罗福颐的细致和专业,1957年到1981年他在故宫工作期间,那里成了中国藏印最多、印章整理最完备、质量最高的地方。

百劫余烬文革期间,国学传统受到重创,罗家也未能幸免。

罗家一度被抄三次,辗转多年,一些藏书虽然重新归还,但是数量上却十分有限。

抄家时是8辆汽车,领回来的却只有几三轮车。

“祖父钟爱我父亲和堂兄罗继祖,他把自己的学术一分为二:艺术鉴赏、诗词部分给了罗继祖,甲骨、金经文、考据、金石学给了我父亲。

”20世纪90年代,罗福颐病重期间,将家里的藏品一一做了嘱托。

最小的儿子罗随祖喜欢治印,罗福颐便把印章类书籍和100多方藏印留给了他,青铜器类的书籍则留给了他的姐姐。

“父亲很早就出来独立工作,祖父去世后,家里的一些财产分散,他基本没有参与。

只是致力于刊印遗著,整理学术。

”父亲去世后,罗随祖开始慢慢整理家藏,“过去很多东西都是用纸一裹,放在家中,后来才一件一件收拾出来。

”这些家传的宝物,被罗随祖一直带在身边,他在上面作了标注,不许家人擅自乱动。

后来全家达成一致,因为祖父罗振玉的文物多在旅顺,所以,罗家又将一半藏品捐给了旅顺博物馆。

20世纪20年代罗氏家族合照“老一代人收藏这些东西不容易,我们不希望前人的东西四处分散。

”罗随祖说。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罗福颐先后5次将自己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包括甲骨、青铜器、古玺印、陶瓷器、书画碑帖、古籍善本等。

载体转换对书写艺术的影响以笔代刀——罗振玉甲骨文书法探究

载体转换对书写艺术的影响以笔代刀——罗振玉甲骨文书法探究

艺术研究•128载体转换对书写艺术的影响以笔代刀——罗振玉甲骨文书法探究内容摘要 甲骨文在发现之初,人们更多的关注点是它的文字字形释读和训义方面的研究,现如今,我们从书法的角度去看待甲骨文,并从美的角度去欣赏它,罗振玉一小篆的书写方式,本身对甲骨文书法就加入了自我的释读,后来还加入了一些金文的笔法,有时候在临习的时候也会两种笔法兼用,所以罗振玉在临写的时候不是完完全全忠实于原帖,或者原拓,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集百家之长,创造了更为立体的甲骨书法书写。

关键词 甲骨文;书法;小篆甲骨文于19世纪末被发现,在此期间,不断地被探索被书写,罗振玉就是其中的先驱之一,他编纂了首部甲骨文集联,使得甲骨文有了书写创作的可能性,把甲骨文从历史价值扩展到了书法价值,对于甲骨文书法的实践也给予我们启发。

甲骨文刚刚被发现的时候,人们更多的关注点是它的文字字形释读和训义方面。

这是一种对未知新生事物的好奇感,认为对于破解龟兽甲骨片上的神秘文字更为有趣。

所以首先不会是从书法的角度去看待甲骨。

在释读甲骨之后,由骨到纸载体的转变之于甲骨文书法有很重大的意义:一是摩擦力的不同造成的质感差异。

古甲骨文的刀刻和龟甲兽骨是粗糙的载体,以刀刻骨有涩势,以至于甲骨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先书后刻,鲜有朱书墨书。

刀刻感具有深度和古朴质感,从文字的演变上,是知隶分章草大小篆的源流。

二是刀笔工具本身材质所体现的艺术特征。

罗振玉在晚年的时候对甲骨文的书法风格也进行了总结,在《考古》1936年第02期发表的《殷商贞卜文字考补正——余说》中提到:“盖刀笔宜于径直,不宜于曲折。

”所以甲骨片上的书迹笔画多体现为尖笔入锋,且笔画转折处少有圆转。

“然偶有圆折,精细笔画如游丝……于此知殷时书法,已有方圆两体矣。

”但是罗振玉认为甲骨书写仍然没有排除圆转用笔,其书法取法并不受到甲骨书法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印象的影响。

三是以此寻求整个书法所有汉字造型之本,把所有的规范化文字纳入到书法系统中来。

论罗振玉的档案观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论罗振玉的档案观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论罗振玉的档案观对当今的借鉴意义作者:康丽真来源:《档案天地》2016年第01期罗振玉,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式如、叔言,号雪堂、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晚号贞松老人、松翁。

原籍浙江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

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8月8日)生于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1940年5月14日卒于辽宁旅顺。

罗振玉博学多闻,通农学、语言文字学,更是著名的教育家、收藏家、编辑出版家,位列“甲骨四堂”之首,是敦煌学的开拓者,对大批大内档案有拯救之功,为简牍档案的整理刊布做出了巨大贡献,故而在档案史上是不容被忽视的。

罗振玉生活的年代虽然距离我们较为久远,但是中国近代四大档案历史材料,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是国家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依法治档”和“依档编纂”与习近平主席强调建设“一带一路”,保护国家文化遗产是不谋而合的。

研究罗振玉对中国近代四大档案发现的贡献,无论是对个人、民族或是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当代的档案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需要高超的档案鉴别能力高超的档案鉴别能力,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的能力,在面对复杂的档案,能够较快地从中筛选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而不仅仅局限于第一价值,还能够认识到其第二价值,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档案素养,罗振玉恰好具备了这样的档案素养。

清末民初,是我们史料大发现的年代,然而国势衰微,罗振玉竟能够跨越历史年代的局限,独具慧眼,在档案残卷中,判断出档案的价值。

在抢救敦煌文书的时候,能够发现其价值,及时从外国人的手中抢救价值连城的档案文书,罗振玉在给汪康年的信中关于刊印的敦煌文书特别提到:“前车已失,后来不知戒,此可辈也。

” 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敦煌学的开山鼻祖”。

在辨别甲骨文字中,罗振玉能够参照《说文解字》,并将甲骨文与金文、古文、籀文、篆文逐一进行比较,还利用字形或后世文献资料推求字的本义及其通假关系。

中国近代农学事业的奠基者罗振玉评述

中国近代农学事业的奠基者罗振玉评述

中国近代农学事业的奠基者罗振玉评述张亮;张建富【摘要】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various foreign powers stepped up economic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and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of China faced a huge crisi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ream of saving nation through agriculture,Luo Zhen-yu established the Agr%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农业面临巨大的危机。

为了实现"农业救国"的梦想,罗振玉发起成立农学会,通过发行《农学报》和《农学丛书》、开展农学教育等途径,积极传播西方的农业知识和生产技术,为促进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变贡献突出。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罗振玉;农学会;农学报;农学丛书;农学教育【作者】张亮;张建富【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2甲午战争后,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实业救国人士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逐渐意识到农业生产和农业改良的重要性,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近代农业的具体方案“外国讲求树艺,城邑聚落皆有农学会,察土质,辨物宜,入会则自百谷、花木、果蔬、牛羊牧畜,皆比其优劣,而旌其异等,田样各等,机车各式,农夫人人可以讲求,……吾地大物博,但讲之未至,宜命使者择其农书,遍于城镇设为农会,督以农官,农人力薄,国家助之”[1],充分肯定了西方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积极主张引进西方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传统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以挽救民族危亡。

《罗雪堂先生全集》目录

《罗雪堂先生全集》目录

]《羅雪堂先生全集》目錄《羅雪堂先生全集》目錄羅振玉撰1968-1977年臺北文華出版公司、臺北大通書局影印本,計140冊初編永豐鄉人稿貽安堂刊本。

遼居稿一卷,民國十八年石印本。

遼居乙稿一卷,民國二十年石印本。

遼居雜著,民國十八年自序石印本。

遼居雜著乙編,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

遼居雜著丙編,上虞羅氏七經堪石印本。

增訂碑別字五卷,【清】兄羅振鋆撰【清】羅振玉增訂,民國十七年上虞羅氏石印本。

雪堂校刊羣書目錄一卷。

魏書宗室傳注十二卷表一卷,民國十三年上虞羅氏排印本。

貞松堂集古遺文十六卷,民國十九年上虞羅氏石印本。

貞松堂集古遺文補遺三卷,民國二十年上虞羅氏石印本。

吉石盦叢書,【清】羅振玉輯,民國中上虞羅氏景印本。

宸翰樓叢書,【清】羅振玉輯,民國三年上虞羅氏重編刊本。

初編坿羅雪堂先生年譜一卷莫榮宗撰,排印本。

續編松翁近稿一卷補遺一卷,民國十四年上虞羅氏排印本。

丙寅稿一卷,民國十六年上虞羅氏排印本。

丁戊稿一卷,排印本。

貞松老人遺稿甲集,康德八年排印本。

附錄三卷,【清】男羅福頤等撰。

貞松老人遺稿乙集。

貞松老人遺稿丙集。

雪堂所藏金石文字簿錄一卷,民國十六年東方學會石印本。

魏書宗室傳注校補一卷,康德十年排印本。

雪堂所藏古器物圖一卷,【清】羅振玉輯,民國十二年景印本。

殷虛古器物圖錄一卷坿坿說一卷,【清】羅振玉輯併撰坿錄,民國五年景石印本。

古明器圖錄四卷,【清】羅振玉輯,民國五年上虞羅氏景印本。

古鏡圖錄三卷,【清】羅振玉輯,民國五年上虞羅氏景印本。

流沙墜簡,【清】羅振玉輯,民國三年上虞羅氏宸翰樓景石印本。

流沙訪古記一卷,【清】羅振玉輯,宣統元年上虞羅氏排印本。

昭陵碑錄三卷坿校錄劄記一卷坿補一卷坿校記一卷,【清】羅振玉校錄併撰劄記補校記,宣統六年刊本。

漢石存目二卷,【清】王懿榮撰,【清】羅振玉校補,民國四年排印本漢晉石刻墨影一卷,【清】羅振玉輯,民國四年石印本。

滿洲金石志六卷,【清】男羅福頤撰,康德四年石印本。

滿洲金石志別錄二卷補遺一卷外編一卷坿校記一卷,【清】男羅福頤校錄併撰校記,民國二十五年二十六年石印本。

收藏家之罗振玉

收藏家之罗振玉

收藏家之罗振玉1940年5月,75岁的国学大师、著名收藏家罗振玉在病榻上闭上了双眼,带着一生的成就和遗憾与世长辞。

他的一生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无奈与伤感,功过是非只待后人评说了。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六月二十八日,罗振玉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一个书香门第。

从曾祖开始,罗家三世为官,有的充当幕僚,有的官至县丞、知州。

罗家在淮南泾河、越河一带广置田产,家资颇丰。

罗振玉曾祖父去世时留下了万贯家产,家族内部为此争执不休。

在罗振玉祖父过逝后,他的祖母方氏放弃与家族争产,携子女离开上虞,定居淮安。

他的父亲罗村勋由于经营典当业失败,导致负债累累,不敢居家。

罗振玉出生时是祖母主持家政,她治家严肃,待人宽厚,合封建伦理及传统美德于一身,这对罗振玉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从小性格温驯,不贪玩耍,至晚年始终手不释卷,笔不停书。

虽然在罗振玉出生的时候家境开始中落,但是罗家藏书甚丰,而且古籍善本较多,这就为罗振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同时他从满腹经纶的考据学家外祖父范以煦那里也受益匪浅,范氏著《淮蠕小记》、《淮流一勺》以及《楚州石柱题名考》等手稿数十册,功底极深。

当然如果罗振玉不成器,即便家藏万卷也是废纸罢了。

相反的是,罗振玉自幼聪慧过人,酷爱读书,7岁的时候就能略通文义,8岁那年的端午节,罗振玉随家里大人第一次逛街市,乍见铁工锻铁,非常奇怪的问是什么东西,他父亲也是他日后的授业老师李岷江告诉了他。

他的叔父想考考他,就以“铁打铁”三字命对,他应声答道“柯伐柯”。

叔父怕他是凑巧答出,命再对三字,小罗振玉又回答说“人治人”,叔父听后大加赞赏。

由此可见,他在幼年的思想抱负非比一般了。

罗振玉虽然聪明,但体质太弱,他读私塾时老师总是把课程放慢,让他多自学,却使他从小就养成自学的习惯。

少年时期,罗振玉就表现出对金石文物的浓厚兴趣,他十五岁自学篆刻,次年游西湖时在摩挲诸山题刻,流留忘返,十八岁辗转购到古镜一枚。

16岁时,罗振玉出应童子试,以第7名考取秀才。

罗振玉《罗氏藏书目录》考略

罗振玉《罗氏藏书目录》考略

罗振玉《罗氏藏书目录》考略[摘要] 《罗氏藏书目录》是罗振玉较早的一部藏书目录,虽经几次影印,但对该目录本身却缺乏深入的研究。

基于此,对《罗氏藏书目录》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编纂、内容特色、价值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关键词] 罗振玉藏书目录古籍罗振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曾编有数种藏书目录。

其中《罗氏藏书目录》是罗振玉在日本京都所建大云书库的藏书目录。

该目录是辽宁地区最早的古籍目录。

目前学界对罗振玉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对《罗氏藏书目录》却鲜有深入涉及,即使涉及也不是作为论述的重点。

笔者不揣鄙陋,试对《罗氏藏书目录》做以粗略的考察,希望能对罗振玉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罗氏藏书目录》的基本情况此书封面题名为《罗氏藏书目录》,扉页题《罗氏振玉藏书目录》,原本现藏于辽宁省图书馆。

笔者有幸进入辽宁省图书馆善本书库,得以一睹该书风貌。

该书以日本京城美浓纸兰格抄写,半页十二行,四周双边,单鱼尾。

所用书皮亦是日本硬皮纸。

卷首无序无跋,不著编撰及抄写者名姓。

每册封皮及首册内封钤有“君山遗品”“满洲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书印”朱文方印。

据此分析,此书曾为稻叶君山所藏。

稻叶君山(1873~1940),本名稻叶岩吉,号君山,其藏书多钤有“君山修史在韩”“君山”“君山清玩”诸印。

其藏书在伪满时期多捐赠于“满洲国立中央图书馆”,后来其在中国的藏书基本上归于辽宁省图书馆。

《罗氏藏书目录》原稿原存于罗继祖手。

据他称,原稿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大连被抄,现已无处寻觅。

萧文立认为此本为“今日宇内孤本,文立以奉鲠翁(即罗继祖),翁喜不自禁,曰此王先生(王国维)所手编者也,失去凡若干年,今日幸得再睹,如再瞻王先生芝宇矣”。

[1]2《罗氏藏书目录》的编纂罗氏藏书,始于清末,终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共四十余年。

罗氏最初对古书的搜集始于清绪二十九年(1903)对孔氏岳雪楼藏书的搜购。

罗振玉自己曾言:“是年(1903)孟冬,粤督岑公(春煊)延予至粤参议学务……粤东书价廉,乃日至双门底府学东街,阅览书肆。

罗振玉着述编年

罗振玉着述编年

罗振玉著述编年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19岁撰《读碑小笺》撰《存拙斋札疏》十一年撰《金石萃编校记》一卷撰《寰宇访碑录校议》一卷(后改名《寰宇访碑录刊缪》,收入朱记荣《行素草堂金石丛书》之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十二年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新校正》二卷十三年撰《俗说》一卷辑皇甫谧《高士传》一卷十六年夏,撰《纪元编考异》一卷(民国十四年乙丑即1925年始刊)撰《毛郑诗校议》一卷文:(日本人)《和汉洋年契·跋》、《史略·跋》十七年中秋,撰《面城精舍杂文甲编》一卷、撰《眼学偶得》一卷、撰《干禄字书笺证》一卷、撰《五史校议》五卷(五史:梁、陈、北齐、后周、隋,1903年刊)文:《赁碑图记·跋》、《(魏源)磨耶墓志·跋》、《北齐刘懿墓志·跋》诗:《延陵十字碑》、《六月廿一日与邱君啬庵同拜欧阳文忠生日于路山夫丈欧舫联句纪事》、《题海州园林》十八年《新唐书世系表考证》一卷(未刊行)《艺文志校议》二卷(未刊行)《三国志证闻》三卷《淮阴金石仅存录》一卷(收入《小方壶丛书》)文:《长兄佩南先生传略》、《小学钩沉续编·序》、《黄庭经·跋》、《邸珍碑·跋》、《化度寺·跋》诗:(待补)P12-13十九年春,撰《孔子辫子题名碑考夏,撰《补寰宇访碑录刊缪》一卷(收入朱记荣《行素草堂金石丛书》之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再续寰宇访碑录》二卷、《校定碑别字》五卷(《碑别字》为罗佩南撰,光绪二十年刘鹗刻)文:《龙龛手鉴·跋》、《隽敬碑·跋》、《广清凉传·跋》诗:P14二十年文:《新出北宋石经礼记中庸残石·跋》诗:《题笏林秋林习隐图》、《阎百诗征君生日,路山夫丈邀诸君子致祭城祠庙,绘图纪事,属题》共五首。

二十一年撰《面城精舍杂文乙编》一卷撰《陆庵余事》(1891-1895存诗38首)文:《唐福州神树刻字·跋》、《史道畅造象记·跋》诗:《感事》,《步邱啬庵韵》二首二十二年文:三月《(尹祝年)汉隶辨体·序》;《宋淳熙扬州井阑残字·跋》(订正阮元《扬州续志》之误)二十三年文:八月,《黔蜀种鸦片法·跋》二十五年影印日本那珂通世《支那通史》并序(王国维代笔)二十六年春,《置杖录》冬,《农事私议》一卷,附《垦荒裕国策》(辑历年所作论农文字)诗:八月,《白门感事》四首二十八年扶桑两月记(张绍文取罗氏笔记草稿清缮所得。

罗振玉印谱序文中的印论研究

罗振玉印谱序文中的印论研究

罗振玉不仅收藏古玺印,对印谱的收藏也极为热衷。

即使在日本生活拮据的时段,他依然对收藏印谱一事非常重视。

仅以陈介祺辑《十钟山房印举》为例,罗振玉为求购此书,于1916年六七月间就为此事与王国维通信近三十封。

对《十钟山房印举》是否为吴大澂旧藏,是否如陈介祺斋号“万印楼”之说钤印数量过万,具体的交易价格等细节一再确认,还特别交代让王国维加油纸包裹后再装箱邮递,足见罗振玉对其重视程度。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罗振玉还将所藏印章刊印成册,先后发行了多部印谱,而罗氏与王国维书信中谈到辑录印谱一事时说“若此身竟不遽死,尚可为续编”[3],也坦言发行印谱并不盈利,能收回成本已然不易。

罗振玉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勘校发行印谱,显然是为了推动印学的发展。

二罗振玉对印学的推动,最为特殊的是肯定了印学的学术价值。

他认为古人将篆刻视为“雕虫小技”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篆刻与小学、地理、官氏等有极为重要的联系。

“始知古印玺者,实于小学、地理、官氏诸学,至有裨益,好之乃弥笃。

私意数百年来,固未有能阐斯学之蕴者也。

”[2]1这也是罗振玉与同时期的篆刻家、学者在研究印学时最大的不同之处。

如官氏而言,罗振玉就考证了诸多罕见姓氏。

他在太田孝太郎的藏印中寻见诸多姓氏,曰“椑多”、曰“窒中”、曰“乘马”等。

在罗振玉自辑的《赫连泉馆古印续存》中,罗振玉亦发现了诸多古僻姓氏,若“郱”(殆即后世之“邢”)、若“狡”、若“辅”、若“阗”、若“新垣”、若“东里”、若“叔中”(“中”即“仲”)。

这些姓氏百家姓中没有,且吴大澂《续百家姓印谱》中也未得见,足补前人考据之所未及也。

如小学而言,罗氏亦用功颇深。

前人知六朝石刻,书“觸”字为“”,以为仅仅是六朝时期的机构,罗氏在先秦古玺中发现此字,认为此字义虽不可考但从牛、角,可知先秦已有,可补字书之缺。

如地理、史事而言,罗振玉经整理发现古玺印出土地聚集于几处:关中、山左、绥远和归化(今呼和浩特),以关中出土既多且精。

《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

《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商遗先生,晚年别号贞松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在历史学、金石学、古文字学、敦煌学、目录学、校勘学等领域贡献卓著,著作颇丰。

其在金石学、古文字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多以札记和跋尾的形式留存于世,虽较为零散,但往往见解独特,值得深入研究。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收藏的《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以下简称《拓本》)中有罗振玉题跋46则,这些题跋或考证古器物,或考释铭文,间有史实纠谬、真伪考辨等内容,对于我们辨明罗振玉学术源流、认识其学术进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今不揣浅陋,对这些罗振玉题跋稍作考论,以就教于方家。

一、《拓本》简介《拓本》系民国时期陈宝琛为其父陈承裘旧藏器物及清末民初诸多收藏名家收藏器物所做之拓片合集。

精裱折装,共8册,册长*本文系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藏文献资料数字化整理保护”项目阶段性成果《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罗振玉题跋考论*李伟敏申红宝(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100009)【关键词】罗振玉;题跋;澂秋馆;拓本【摘要】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收藏的《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是陈宝琛为其父陈承裘旧藏器物及清末民初诸多收藏名家收藏器物所做之拓片合集,其中附有罗振玉所撰题跋46则。

这些题跋或考证古器物,或考释铭文,间有史实纠谬、真伪考辨等内容,尤其部分题跋尚未见于著录,对辨明罗振玉学术源流、认识其学术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8.9厘米,宽22.4厘米,楠木板护夹。

罗振玉所书“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的题签粘于夹板左侧,题签左下角钤白文“罗振玉印”和“罗叔言”印(图一)。

内扉页题“澂秋馆集古彝器款识拓本”,落款为“几士道兄属题,上虞罗振玉”,下钤白文“臣振玉印”印(图二)。

《拓本》收录各类古器物及铭文拓片共计368件。

拓片全部剜裱,装帧考究。

其中第1至4册收录器物铭刻拓片170件,均为器物的局部铭刻文字,其中罗振玉题跋26则;第5册收录铭刻拓片51件,包括器物局部铭刻拓片和完整器物拓片,其中可辨识的器物种类包括镈钟、铜镜、铺首、钱范、印章、钱币、宝钞、银简、铜盘等,罗振玉题跋4则;第6册收录铭刻拓片41件,均为铜镜,年代涉汉、唐、宋、金等,罗振玉题跋3则;第7册收录铭刻拓片58件,均为兵器,罗振玉题跋4则;第8册收录各类器物铭刻拓片48件,其中可辨器形种类有兵器、铜权、带钩、车马器、佛造像等,罗振玉题跋9则。

民国罗振玉书法

民国罗振玉书法

民国罗振玉书法罗振玉(1865-1940)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

初名宝鈺,后改名振玉,字式如。

又字叔蕴、叔言,号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

十五岁举秀才。

清光绪十六年(189O)在乡间为塾师并著书。

二十二年与蒋斧等在上海创立农学社,开办农报馆。

二十四年创办东文学社。

二十六年应鄂督张之洞之邀,任湖北农务局总监兼农务学堂监督。

二十八年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监督。

次年入两广总办岑春煊幕参议学务。

三十年受江苏巡抚端方委任,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

三十二年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

宣统元年(1909)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农科监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与王国维等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19年归国,住天津,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

1924年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

1928年迁居旅顺。

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任多种伪职。

1937年退休,死于旅顺。

宣统元年,他来到北京的伯希和处,看到伯希和所获敦煌写卷,并得知藏经洞仍有数千卷文书,乃力促学部电令甘督查封石室,将所余遗书悉数解送京师。

使这批宝藏于宣统二年秋,运抵北京,最后入藏于京师图书馆。

对于流散的敦煌文也留心购存,所得文书及海外藏卷照片,大多收入《鸣沙石室佚书》、《鸣沙石室佚书续编》、《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敦煌石室遗书三种》、《贞松堂西陲秘籍丛残》、《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沙州文录补》、《敦煌石室遗书》、《佚籍丛残初编》、《石室秘宝》等书中。

还和王国维将斯坦因在敦煌、罗布泊等地发现的汉晋木简照片汇为《流沙坠简》并做考释。

撰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二卷、《补唐书张义潮传》、《瓜沙曹氏年表》等多种敦煌学论著,尤其注重对中国传统四部书写本的研究和整理。

另有《殷虚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其著作及刊刻大多收入《罗雪堂先生全集》。

清罗振玉临秦诏版篆书轴纸本纵131公分横35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书坛,学者书法家的成就光华四射,罗振玉便是其中之一。

惟传古是务

惟传古是务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23, 11(3), 347-35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nc https:///10.12677/cnc.2023.113054惟传古是务——罗振玉目录学成就与思想何晓晓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收稿日期:2023年6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2日摘要 罗振玉治学博通、著述丰富,研究领域广泛,尤善于目录学。

一方面,在罗振玉目录学成就上,按传统四部分类并结合新的出土文献,可将罗氏目录学论著分为综合性目录、经学与史学目录、古器物学目录、敦煌学目录、艺术学目录等类别。

另一方面,在罗振玉目录学思想上,罗振玉恪守“惟传古之是务”的学术宗旨,秉持“以学类书”的治学方法,坚定“表微彰隐”的学术目的,赋予了目录学“与时俱进、破旧立新”的学术内涵。

学界对罗振玉目录学论著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目录学的成就与思想有待进一步展开系统论述。

故从目录学着眼,探讨罗振玉目录学成就及思想。

关键词罗振玉,目录学,成就,思想Inheriting Ancient Culture as a Priority—Luo Zhenyu’s Bibliography Achievements and ThoughtsXiaoxiao He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Jun. 13th , 2023; accepted: Sep. 3rd , 2023; published: Sep. 12th , 2023AbstractLuo Zhenyu has extensive academic research and abundant academic literature, with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fields, especially good at bibliography. On the one hand, in terms of Luo Zhenyu’s cata-logue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four categor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new un-earthed documents, Luo’s books of bibliography can be divided into comprehensive catalogue, clas-sics and historical catalogue, ancient artifacts catalogue, Dunhuang study catalogue and art cata-何晓晓logue. On the other hand, in Luo Zhenyu’s bibliography thoughts, Luo Zhenyu abides by the aca-demic tenet of “inheriting ancient culture as a priority”, upholds the scholarship method of “using disciplines to classify books”, and firmly establishes the academic purpose of “revealing the hid-den”, and endows bibliography with the academic connotation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breaking the old and establishing the new”.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done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on Luo Zhenyu’s bibliography works, and the achievements and thoughts of his bibliography need to be further discussed systematically.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graphy, Luo Zhenyu’s bibliography achievements and thoughts are discussed.KeywordsLuo Zhenyu, Bibliography, Achievements, Thoughts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作为近代史上的国学大师,罗振玉治学博通、著述丰富,研究领域广泛。

罗雪堂合集

罗雪堂合集

•书名: 罗雪堂合集•作者: 罗振玉著张本义主编•丛书: 罗雪堂合集全39函188册•页码: 28,311•书籍格式: DJVU•出版时间: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5•书籍大小: 2.84GB•书籍清晰度: 高清版 300dpi以上•书籍便利度: 无书签•书籍完整性: 封面页、版权页、正文页的完整•书籍内容提要: `罗振玉(1866-1940),号雪堂,浙江上虞人。

他开创了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为近世著名的国学大师。

罗振玉最早发现殷墟文字,西陲简册,敦煌遗书,中州明器,大库史料的价值,并作了深湛的学术研究,开一代风气,取得了举世认可的巨大成绩。

《罗雪堂合集》收录除罗振玉先生所编图谱以外,已知已见全部论学著作,统一百七十六种,另附录家传,行述,年谱,著述总目,校勘书目,藏书目等十二种。

其中,台本全集未收者二十一种(附录中又有未收者九种),如《读碑校笺》,《存拙斋札书》,《鸣沙山石室秘录》,《傅青主先生年谱》,《庚子京师褒恤录校记补遗》,《清文雅正》,《杜诗授读》,《农事私议》及《外篇》;手稿新整理者九种(附录中又四种),如《扶桑再游记》,《雪堂纪年》,《永丰乡人家书》,《永丰乡人手简》,《永丰乡人致王观堂书札》,《读钟鼎彝器文字札记》,《陆安余事》《庵杂记》;佚文新整理者五种,《针松老人剩墨》,《俑庐日札补遗》,《大云书库藏书题诗拾遗》,《雪堂教育论集》,《农事私议外篇》,尤其罗氏书信三种,囊括家属,手简及至王国维书信近千通。

罗振玉先生著作几全出家刻,且屡经增订,本此照定本收入。

若前后诸本改订甚大,几可视为两书者,如《唐风楼金石文字跋尾》之与《永丰乡人丙稿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南宗衣钵跋尾》之与《永丰乡人稿·雪堂书画跋尾》,《读碑小笺》两版差距甚大,则兼收并蓄,以便学者。

《罗雪堂合集》所收著作,按罗氏学术特点,别择为文集,日记书信自传家谱,笔记,甲骨学,敦煌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寰宇石刻冢墓遗文,熹平石经,历史学,目录版本学,校勘辑佚选编,其它十三类,较之台本全集将著作,编辑,刊行混而为一,更便学者考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