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吉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吉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吉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 . 周王B . 鲁国国君C . 卿大夫D . 士2. (2分)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①先秦儒学②阴阳家学说③道家思想④法家思想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3. (2分)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 . 商品经济的发展B . 社会思潮的变化C . 作家思想情感的抒发D . 传统文化的影响4. (2分)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A . 具有近代思想色彩B . 堪称近代制度典范C . 没有突破儒家理论D . 有违儒家民本思想5. (2分)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A . 粮、棉、油统购统销B . 温饱问题获得解决C . 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D . 城镇“安居工程”启动6. (2分)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

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 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B . 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C . 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D . 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7. (2分) (2016高三上·清远期中)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H-1 C-12 O-16 Na-23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冻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冻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放出的热量有利于抵御寒冷B.低温持续使淀粉合成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C.持续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D.低温使细胞呼吸减弱,限制根细胞吸收矿质营养,导致吸收能力下降2.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C.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等3.下列为细胞分裂的几种模式图及其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图最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丁图的CD段②乙图是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与丙图不可能来自同一种生物③丙图可能是雌配子,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丁图的BC段④乙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图所在的个体为单倍体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4.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

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A.CGG重复次数不影响X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B.CGG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C.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D.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5.如图所示是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省略),据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E细胞和F细胞的DNA数目都是23条,含有1个染色体组B.从理论分析,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50%C.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7/16D.H个体和G个体的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A.周天子墓葬 B.诸侯国君墓葬C.士大夫墓葬 D.士的墓葬【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2.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种观点可以佐证当时(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D.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选官制度的瓦解。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意在强调血缘关系在选官方面的淡化,即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韩非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察举制的雏形尚未开始出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论述“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不涉及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韩非时代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而非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选官制度的瓦解【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

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3. 秦朝修建都城咸阳,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 ( )A.神化皇权B.皇帝独尊C.具有天人感应思想D.皇权至上【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独尊【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吉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吉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吉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 .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 .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 . 皇权不断加强2. (2分) (2017高三·辽宁月考) 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政府规定了办公和批转公文的时限,凡内外百司所受的上奏文书皆印发其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否则会按“稽程”罪受到刑事处分。

此规定()A .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 . 加强了对官员监份C . 强化了中央集权休侧D . 俐弱了宰相的权力3. (2分) (2017高三上·雅安月考) 下表是《中国古代战争比例变迁表》,以下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A . 中国古代的战争呈现出北多南少的格局B . 中国古代北方经济比南方经济发达C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迁影响战争比例的变迁D . 中国古代南方战争的次数比北方的次数多4. (2分) (2019高二上·山阳期末) 有学者这样评价古代中国某一机构,以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充……无定员……每日晋见皇帝,秉承皇帝意旨处理军国大事,对朝廷各部门与各地方发布命令。

下列对该机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 监察百官、制约皇权B . 分工明确、决策科学C . 职权明确、统帅六部D . 有官无吏、效率较高5. (2分) (2018高一下·浙江期中)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的相关记载。

这项科技成就为()A . 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B . 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C . 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D . 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奠定了基础6. (2分) (2018高二上·德惠月考) 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20高二下·应县月考) 某班同学对商鞅变法的结局进行讨论,他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改革总是要触及旧势力的利益,因而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②改革者需要勇气,更需要牺牲精神③改革都会成功,改革者都要付出代价④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但前进的道路上往往充满荆棘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2. (2分) (2019高二下·镇赉期中)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体现了()A .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 . 皇帝权力的日益分散化C .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 .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3. (2分) (2017高二下·广东期中) 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

”材料现象()A . 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 . 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C . 说明内阁首相取得决策权D . 表明权力制衡己被打破4. (2分)以下不属于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的是()A . 出现了金属工具B . 出现了积肥、施肥技术C . 出现了农田治虫、灭害D . 实行刀耕火种5. (2分) (2019高一下·安徽月考) 唐诗《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下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以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该诗反映出唐代()A . 夜市丰富了民众生活B . 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C . 政府对市的管理松弛D . 扬州是全国商业中心6. (2分) (2019高三上·通榆月考) 《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 . 实行察举制度B . 独尊儒家学说C . 实行郡国并行制D . 全面推行郡县制7. (2分) (2018高二上·铜仁期末) 明清时期,铜仁的戏剧发展迅速,1375年修建的四川会馆(三江公园川主宫),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馆内定期的戏剧演出经常座无虚席。

吉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吉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吉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A . 军权高于行政权B . 分权与相互制衡C . 总统权力至上D .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2. (2分)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 . 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 . 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 .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 . 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3. (2分)“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

“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A . 柏拉图B . 普罗泰格拉C . 亚里士多德D . 苏格拉底4. (2分)“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A . 中共一大B . 中共二大C . 国民党一大D . 中共七大5. (2分)(2018·江苏模拟) 如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 .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 .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 .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6. (2分)(2019·陕西模拟) “无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肯定是要发生的。

2019届吉林省高三上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吉林省高三上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吉林省高三上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A.社会制度 B.统治利益C.争霸需求 D.商业生产能力2. (徽商)“即使以商致富而无名秩,对他们而言,仍然不算显亲扬名,家族的荣耀只能通过读书入仕才能获得。

他们倾大量资本于兴办学校之中,使大量子弟投身科举,凭商入仕后又使用政治上的特权促进地方和家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可见当时()A.商业发展推动教育进步 B.官商勾结现象较为普遍C.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D.重农抑商政策遭遇挫折3.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宏观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形势的稳定情况 B.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C.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 D.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4.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绘画相信有一个最佳视点,只是这视点不是‘焦点’,而是‘天眼’,即画家要站在一个宏伟的高度,俯察游观自己所表现的对象。

因此,中国画家少去写生,而是‘收尽奇峰打草稿’,这样作画运思时,就处于一个以大观小,一切了然的境地。

”据此可知,影响古代绘画创作的思想是()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5. 《中华文明史》记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近代化改革也多从军事改革开始,……但中国的近代化由军事所牵动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当转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时,……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影响。

”材料的核心观点是()A.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对外战争B.统治者局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C.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D.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6. 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20·天津) 井田制下,村社内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这意味着私田()A . 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 . 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 . 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 . 所有权归国家所有2. (2分)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 .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 . 缺乏创新和逻辑C .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 . 与农业息息相关3. (2分) (2017高二下·成都月考) 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A . 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B . 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 . 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D . 农业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4. (2分) (2019高一下·蚌埠期中) 15-17世纪的世界,东方的中国商业繁荣,兴起了像晋商、徽商这样的地域性商人群体;而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

前者经商获利后便开始大量购买土地修建房屋,进而形成了今天在太原周边大量的山西大院;而后者纷纷购买奢侈品,购买贵族头衔。

这些现象对二者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 . 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B . 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C . 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D . 提升了国际地位5. (2分) (2018高一上·嘉兴期中) 近代前期中国某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A.周天子墓葬B.诸侯国君墓葬C.士大夫墓葬D.士的墓葬2.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种观点可以佐证当时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D。

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3. 秦朝修建都城咸阳,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A.神化皇权B.皇帝独尊C.具有天人感应思想D.皇权至上4。

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

这一史实可以反映出A。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5. 元朝时,行省交界犬牙交错,多无山川险阻可依。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利于经济发展B。

防止地方割据C.体现因地制宜D。

便于地区沟通6. 清朝统治者认为“大皇帝君临万困,思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A。

中华文明在东亚地区的领先地位B.东亚封贡体系构造的国际格局C.统治者的“天朝上国”心态D.“闭关锁国”政策的封闭性7。

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

这主要反映中国古代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B.统治者重视法律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D。

儒家思想居于正统8。

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是A。

宗教观念影响深远 B.生产力不发达C。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

家国一体的政泊格局9.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某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知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第二阶段检测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第二阶段检测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第二阶段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从中英双方在鸦片战争中的优劣条件比较,中方比较好的作战方针是()A.持久战B.分兵防御C.速决战D.海战2.“英人华民交涉诉讼一款……其英人如何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领事)照办。

”对这一规定陈述正确的是()①它出自中英《南京条约》附件②英国要求“华洋分居”③损害了中国的司法权④助长了英国在中国的侵略活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从世界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影响是()A.中国主权逐步丧失沦为半殖民地B.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西学东渐”趋势C.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沦为半封建社会D.中国民主革命开始4.沙俄割取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时。

正值()A.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时B.中国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时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D.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时5.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严格地说,中国开始呈现半封建特征始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6.下图的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属于同一条约的是()A.①②B.③⑥C.①④D.④⑤7.《资政新篇》载:“倘邦中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

悔之晚矣。

”这是洪仁王干对哪一事件总结出的教训()A.安庆失守B.天京陷落C.北伐失败D.天京变乱8.直接使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的军事行动有()①湖口大捷②秦日纲东征③三河大捷④李秀成攻江北大营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9.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商领官船员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最主要意图是()A.限制民族资本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C.保护民族资本D.与外国资本家争夺市场10.将下列19世纪中后期对洋务运动的各种看法,以历史进步为标准,由低到高排列应为()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考古发掘出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鼎和箭头,意味着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A.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B.征服自然和扩大统治区域C.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和争霸战争的需要D.利用神权的力量巩固中央集权统治2.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

像日本这样登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人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

”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3.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

这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4.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

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

孟德斯鸠的观点A.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B.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5.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24.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

图7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

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25.公元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

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

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

”该记载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人日本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26.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

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材料主要说明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2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

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监管行政和立法工作的机关。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巴黎公社A.主要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B.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作主C.实行议会和行政合一的政治体制D.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8.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

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29.1903年,张謇开始致力于南通的城市建设,一度使南通成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地1000亩,欲仿南通经验建实验城,同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劳工自治区”,此外,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陈嘉庚在福建集美均有类似的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努力。

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应出当时A.商人群体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阶层意识 B.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C.战乱频繁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寻求自保 D.中国现代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30.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

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

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31.“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

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

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

”材料所指“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B.康乾盛世C.维新变法时期D.民国初期3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以上材料表明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33.戴高乐《战争回忆录》:“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使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材料表明A.法国全面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化政策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承担引导者作用C.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因素D.法国要签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34.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35.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

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

这说明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B.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C.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45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3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二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

……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材料三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8分)(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

(7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8分)41.(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3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4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3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

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

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材料二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

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

(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