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川剧声腔之高腔音乐曲牌概略

川剧声腔之高腔音乐曲牌概略

关键词 : 川剧高腔
声腔 曲牌
音乐
1936年5月所写的《 蜀游百绝句》 川昆别调学难工, 有“ 便唱 皮黄亦不同。 蜀曲亢音与秦近, 帮腔几欲破喉咙。 "1987年5
月,日 本天皇裕仁的侄儿高丹宫殿下及其夫人观看了川剧 演出后也对川剧音乐及其帮腔赞不绝 口: “ 川剧音乐好听 , 幕后帮腔动人! ” 很多观众及艺术评论家认为, 川剧若取消 了帮腔, 便取消了川剧高腔艺术, 甚至会使川剧失去自 立于
不同等而在音乐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
尽管在京剧等很多的剧种中都有高腔, 但是像川剧这 样以高腔作为最主要的声腔的剧种并不多见,川剧高腔戏 大概要占川剧剧 目的60%。川剧高腔音乐如果按照演唱与 伴奏来划分的话, 可以分为声腔音乐与锣鼓音乐两部分, 在
此仅说说声腔音乐部分。
川剧高腔曲牌不仅包括了南 、 北曲的曲牌名 , 也还有 自 己独创的曲牌; 其曲牌究竟有多少, 就连许多资深的川剧老 艺人也说不清具体有多少支曲牌。关于川剧高腔曲牌的有
中国地方戏曲艺术之林的能力。
人们说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古老的艺术,但我认为它 是古老的艺术而又年轻的艺术 : 说它古老是因为她起源于 原始歌舞 , 历经了汉代的“ 角抵戏”南北朝时期 的“ 、 歌舞 戏”唐代的 “ 、 参军戏” 直至宋 、 等, 元时期南方南戏进一步发 展而形成较为成熟的戏曲; 说它年轻是因为自戏曲形成到 成熟直至在当今纷繁的艺术世界面前, 戏曲一直在不断地 进行着改革与发展,也正因其不断改革以顺应时代需要而 仍以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活跃于世界艺坛。中国传统戏曲综 合音乐、 舞蹈、 文学、 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而演故事, 并以此区别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的戏剧的艺术。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传 媒诞生之前, 甚至可以说是我国的主流文化, 他担负着传播 知识、 教育、 娱乐等多项任务。 我国戏曲种类繁多, 几乎每一 个民族 、 每一个省都有 自己的民族或地方戏剧 , 有的省市还 有多个戏种,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戏曲种类达300多种。 在戏 曲中,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民间常把戏曲表演说成 “ 唱 戏”可见其音乐的重要性。 , 传统戏曲音乐一般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类,但是不 论是曲牌体还是板腔体音乐, 都是程式化的音乐, 即每一种 板式或曲牌都有相对固定的曲式结构 ,而每一句旋律都有 相对固定的几个骨干音和起、 落音(尾音) , 便于不同嗓音条 件的演员演唱和观众记忆与欣赏。 这样一来 , 虽然是程式化 的音乐 ,但是演员可以根据 自己的条件和对剧情的理解来 处理唱腔, 因而哪怕是同一曲牌 , 也会因为演员不同、 情绪

《蜀韵》第一乐章《高腔》艺术风格分析

《蜀韵》第一乐章《高腔》艺术风格分析

《蜀韵》第一乐章《高腔》艺术风格分析【摘要】文章《蜀韵》第一乐章《高腔》艺术风格分析,探讨了该乐章的音乐元素、曲式特点、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高腔》融合了传统川剧音乐元素,具有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的特点。

曲式上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动感。

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各种音乐技巧和变化,展现了戏曲音乐的魅力。

情感表达中凸显了激烈、悲壮的情绪,引人深思。

文化内涵方面,体现了川剧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

《高腔》具有丰富的艺术风格特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也对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蜀韵》第一乐章将继续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蜀韵》第一乐章《高腔》、艺术风格分析、音乐元素、曲式特点、表现手法、情感表达、文化内涵、艺术风格特点、艺术意义、音乐文化影响1. 引言1.1 介绍《蜀韵》第一乐章《高腔》《蜀韵》是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其中第一乐章《高腔》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乐章在整部作品中起着开篇的重要作用,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音乐的视听盛宴。

《高腔》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吸引着听众的注意,展现出了作者对音乐的深厚造诣和丰富想象力。

通过对《高腔》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音乐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腔》的音乐元素、曲式特点、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这首乐章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理解《高腔》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音乐作品带来的美妙享受,并体会到音乐对人们情感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影响。

1.2 概述艺术风格分析的重要性概述艺术风格分析的重要性在音乐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可以深入挖掘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揭示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风格特点。

艺术风格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

川剧《金子》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

川剧《金子》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

川剧《金子》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四川是中国川剧的发源地,其音乐剧目与曲牌体系在川剧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金子》这部川剧作品既继承川剧高腔曲牌的传统,又融合了四川民歌的元素,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研究其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金子》对川剧高腔曲牌的继承与创新,有助于深入理解川剧的音乐形式与特点,对于推动川剧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研究《金子》对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可以探讨川剧与四川民歌的相互影响,有助于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和启示。

总之,通过研究川剧《金子》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可以为川剧音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研究川剧《金子》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包括其音乐特色、曲调、演唱技巧等方面。

2.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音乐学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其中,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和现场观察,分析《金子》的音乐特点和曲调,揭示其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而采用比较分析法,可以对比《金子》与其他川剧作品及民歌,从而更好地理解其音乐创新的特色。

三、研究计划与意图1. 研究计划:(1)文献资料收集:2021年2月-4月(2)实地调研:2021年5月-6月(3)论文撰写与修改:2021年7月-10月2. 研究意图:本论文拟通过对川剧《金子》音乐的分析研究,探讨其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旨在:(1)揭示《金子》的音乐特色与创新点,以及其与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关系;(2)探讨《金子》在川剧音乐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意义,并探索其对川剧传承与发展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四、论文结构和预期成果1. 论文结构:(1)绪论(2)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特点与发展历程(3)川剧《金子》音乐特色和创新分析(4)《金子》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发展(5)结论及展望2. 预期成果:(1)对川剧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呈现;(2)对川剧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

川剧高腔曲牌研究

川剧高腔曲牌研究

川剧高腔曲牌研究【内容摘要】川剧历史悠久,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

音乐学术界对川剧高腔音乐的研究、探讨十分活跃,其中关于川剧高腔曲牌的研究是焦点之一,然而大量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腔曲牌分类简化改革川剧高腔音乐研究日渐活跃,笔者将1979—2012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关于“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章进行梳理,共搜集到相关文章45篇,主要发表在音乐及戏剧类刊物上。

其中,音乐类刊物有《人民音乐》《音乐研究》《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等;戏剧类刊物有《四川戏剧》《中国戏剧》等。

众学者主要关注的焦点有:川剧高腔曲牌分类、川剧高腔曲牌音乐基本风格、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理论与实践、川剧高腔曲牌结构框架、川剧高腔曲牌音乐中的转调问题、川剧高腔曲牌的改革问题等。

下面,笔者就川剧高腔曲牌的分类、简化及改革问题做一梳理和总结。

一、川剧高腔曲牌的分类问题川剧高腔曲牌数量众多,据悉,现存有数百首之多,除此之外,还有锣鼓曲牌、唢呐曲牌等,其形式复杂,要系统学习、研究和自如地运用与发展这些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分类的问题关系重大。

目前,在一些川剧著述上对于川剧高腔声腔的曲牌分类的说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差异。

川剧高腔曲牌分类较为繁杂,甘远成在其“《川剧高腔曲牌》分类的疑惑”一文中,主张从音乐(即曲)的角度出发进行分类,将现有川剧高腔曲牌分为四类,即旋律优美流畅,声腔丰富,使用广泛的“端正好”类;地方风格浓郁的“香罗带”类;气质独特,兼具昆曲古朴、典雅、细腻等特点的“新水令”类;数量最多,但旋律性不强、行腔有限,适合表现刚劲、叙事情绪,实际运用相对少些,与前三类形成音乐风格上的对比的“玉芙蓉”类。

此外,甘远成还对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所1979年10月编印的内部资料《川剧高腔曲牌》(彭文元口述,林云鹏、饶秉均、辜丽、李湖昌记谱)一文中将“数百支高腔曲牌,按声腔的旋律特点,归纳为北调、南调、寄生北调、寄生南调和本调五大类争”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寄生南调为例,其曲牌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曲牌音乐特征分析都是派生于北调、南调曲牌,并与四川当地的民间音乐结合的产物,既保持了原有的风格特点,又有了新的创新与发展,是川剧高腔的风格之腔,进而形成其区别于其他高腔剧种的显著标志。

从川剧的现状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从川剧的现状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For um
[论 坛]
间艺术团体、民间艺人缺乏交流合作;同 是传统文化,不同行业的从业者也缺少沟 通。
3.制定规范的保护法规 日本在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上有非 常详细而完善的法规制度。如,指定为“重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象(主要是指无 形的“技巧”或“手艺”),对拥有文化遗产 技能的个人或团体(技能保持者)认定,即 所谓的“人间国宝”。在认定之际又分为3 种形式:对具有高度技能的个人进行认 定,称为“个别认定”;对两人以上成为一 体共同表现的技能保持者进行认定,称为 “综合认定”;对技艺表现上缺少个人特 征,且属多人共同表现从而形成一体感的 整体技能保持者进行认定,称为“保持者 团体认定”。 又如, 除日本政府的有关法令和措 施外,日本各地方自治体,即县、市、町、村 各级政府,也根据日本政府的《文化财保 护法》,制定了“指定无形文化财的技艺保 持者及保持团体的认定基准”法案,加强 了各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另外,日本政府每年还要公布重要无形文 化财的“指定件数”和保持者的“认定数”。 主要分为“演艺部门”和“工艺技术部门” 两大类,每一类又细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指定件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的 “保持者数”两项,从而使政府能准确的掌 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情况。
再则,目前的川剧基础研究仍处于众 说纷纭的局面。“清代说”、“明代说”还需 要更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支持,所以这种局 面需要逐渐改善。虽然川剧研究的资料积 累颇丰,但川剧研究工作者研究观念和方 法不够先进,志、史、论研究步骤的错位及 松散无序,是川剧研究总体上产生重大分 歧而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而川剧基础研 究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还需要引起学 术界足够的重视。
For um
[论 坛]
从川剧的现状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源自承■董 科(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高腔曲牌简化小议

高腔曲牌简化小议

高腔曲牌简化小议
胡为孝
【期刊名称】《四川戏剧》
【年(卷),期】1993(000)004
【摘要】对川剧高腔曲牌进行挖掘整理,成果历历在目。

但事物总是相对的出现:在整理工作上虽取得丰硕成果,却也随之留下一些后遗问题。

今天,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士,对艺术上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早提出了意见。

笔者由此受到启迪,特对川剧音乐改革中有关的高腔曲牌问题,谈点意见。

一、资料的丰收——解放后,蓝少云、黄一良、张德成、刘汉章、彭文元等川剧名老艺人,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帮助下,先后整理出版了五本《高腔曲牌》,书中介绍曲牌共约900余支。

加上《川剧传统剧目汇编》、《(?)白(?)》二书中介绍的249个传统剧目中,注有曲牌695支,合计起来,解放后挖掘整理的高腔曲牌共有1600余支。

其中相同的不计外,每支曲牌有名、有剧、有词、有谱的不下700支。

从这一点讲,它对专业艺人、业余爱好者扩大了视野,提供了对川
【总页数】1页(P47-47)
【作者】胡为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
【相关文献】
1.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 [J], 范菁
2.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 [J], 范菁;
3.再谈高腔曲牌曲格的简化 [J], 邓修身
4.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理论与实践之我见 [J], 蒲亨建
5.湘剧高腔曲牌音乐研究 [J], 吴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

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

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作者:范菁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4期摘要:川剧高腔音乐的曲牌繁多,通过整理曲牌中同名异曲、同曲异名以及同一折戏中不同曲牌名称的情况,统计出共有380多支。

为了便于掌握和解决实际运用的问题,川剧界前辈们各抒己见,尽管简化的类别各有千秋,但是却都本着删繁就简、去繁取精的目标,为后人留下可供参考学习的资料。

目前可参考的资料种类:一种是专著,一种是发表于期刊的论文。

通过结合两种资料,总结前辈关于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方法,笔者以综述形式写出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以便对川剧高腔曲牌展開后续研究。

关键词:高腔曲牌文献分析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152-03川剧高腔,远源于弋阳腔,近源于青阳腔、楚地清戏,在此基础上,与四川的地方语言、民间歌曲等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

解放前,艺人们的文化程度不高,没有用科学的曲谱文字记录这些曲牌,而每一位师傅对于同一内容的教授有差异,教学方法又为口传心授,日积月累之下川剧高腔曲牌更加繁杂,出现了不易被学习与掌握的现象。

基于此,川剧界的前辈们提出了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设想,并付诸实践。

一、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资料在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研究方面,有很多知名川剧艺术家做出了贡献,按照成果出版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刘汉章、张德成、彭文元、蒲松年、甘远成、文国栋、彭潮溢、路应昆、刘嘉慧。

以下是具体研究详情:(一)专著刘汉章的《川剧高腔曲牌的分类》一文中,把腔调相近的曲牌分成十一类【梁洲序】类(9支曲牌)、【端正好】类(43支曲牌)、【桂坡羊】类(7支曲牌)、【四朝元】类(7支曲牌)、【孝南枝】类(7支曲牌)、【新水令】类(10支曲牌)、【甘舟歌】类(4支曲牌)、【五供养】类(18支曲牌)、【玉芙蓉】类(5支曲牌)、【红梭课】类(17支曲牌)、【引子】类(6支曲牌)。

张德成编述的《川剧高腔乐府》(1978年12月出版)参照南北曲归宫的古法,归纳为9种宫调的曲牌,并进行论述。

关于川剧的资料(共3篇)

关于川剧的资料(共3篇)

关于川剧的资料(共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关于川剧的资料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川剧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川剧的调查报告前言:这是寒假的历史作业,因此,我于2011年1月23日从网上收集资料整理编撰了这篇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是重庆的非物质文化——川剧。

总结重庆川剧的发展流程、历史背景等相关信息。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

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

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

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

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

成都,是戏剧之乡。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

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

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

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

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

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

高腔曲牌琐议

高腔曲牌琐议

高腔曲牌琐议
胡为孝
【期刊名称】《四川戏剧》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川剧是四川的传统戏曲,高腔是川剧的主要声腔,高腔曲牌是高腔戏的帮唱规格。

旧社会的川剧艺人在学习川剧艺术上,最吃力的是高腔曲牌,因这项艺术以前缺乏文字记载,主要来之于师承口传。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经几位川剧名老艺人回忆挖掘,再由有关部门大力协助整理,高腔曲牌已先后出版5本专集。

5本书中列出曲牌1300余支,不同名的约占半数,多数曲牌均分别列出各曲的有关剧、词、帮唱腔谱。

这一资料问世,不仅打破川剧艺术长期音乐缺乏文字资料的空白,并对发扬、普及、学习、欣赏川剧艺术铺平了道路。

有的艺人通过对此书的学习,对有的高腔曲牌,由似是而非得
【总页数】2页(P1-2)
【作者】胡为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
【相关文献】
1.简析新时代背景下川剧高腔曲牌的改革变迁 [J], 钱树林
2.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 [J], 范菁
3.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 [J], 范菁;
4.湘剧高腔曲牌音乐研究 [J], 吴丹
5.湘剧高腔曲牌音乐研究 [J], 吴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非遗文化项目介绍300字

四川省非遗文化项目介绍300字

四川非物质文化有哪些?说到川剧想必大家都知道。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干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2006年5月20日,川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竹琴因采用竹制的竹筒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民间又称为“打道筒”、“唱道筒”、“打尺乓乓”,流行于四川省汉族地区。

四川竹琴源于道观音乐,最早的演唱形式为多人分角色坐唱,20世纪30年代由贾树三创造出单人演唱形式,-人以坐唱或走唱方式演绎多个角色,代表曲目有《三国演义》、《包公案》、《白蛇传》、《风波亭》等。

2008年6月7日,四川竹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民间传统美术,与剑南春酒、赵坡茶并称绵竹三绝。

绵竹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内容以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为主,构图丰富夸张、色彩鲜艳明快,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

2006年5月20日,绵竹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技艺。

蜀锦织造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秦国的惠文王年间,蜀锦的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雨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等。

2006年5月20日,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蜀锦织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古蔺花灯是流行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艺术,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

经历数代人的传承,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古蔺县也因之被称为“花灯之乡”。

古蔺花灯节目.的内容有“贺年祝福”、“赞勤斥懒”以及传播公理公德等,但主要表现的内容则是山区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川剧调研报告

川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四川川剧的海外推广一、四川川剧的海外推广现状二、四川川剧的海外接受三、四川川剧的推广秘诀一、四川川剧的海外推广现状1、川剧的基本概况川剧,又称川戏,中国西南地区戏曲曲艺之一,形成于清朝中期乾隆年间,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及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的部分地区。

川剧有着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灯调等五种声腔,为全国之冠,而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特别高的高腔。

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是变脸,为人们所熟知。

川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则是“戏曲之乡”。

2、川剧的海外推广历程1985年,四川省川剧院携传统大幕戏《白蛇传》和一批折子戏亮相西柏林“地平线”第三届国际艺术节并巡演欧洲。

这是1982年省委提出“振兴川剧”口号后,川剧在世界舞台的首秀。

20多年后,由中国、法国、瑞士、卢森堡四国共同投资制作推出的神话川剧《镜花缘》,在欧洲17个城市巡演了64场后,作为“振兴川剧30周年”川剧调研的首场演出,完成了在国内的首秀。

1985年,应西柏林“地平线”第三届国际艺术节的邀请,四川省川剧院携《白蛇传》和《拦马》、《放裴》、《秋江》等折子戏登陆柏林。

《白蛇传》甫一亮相艺术节就大获好评,全场观众鼓掌欢呼20多次,谢幕历时10多分钟。

首战告捷的《白蛇传》随后又前往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国进行交流演出,并掀起热潮。

此后,《白蛇传》两赴日本,巡演东欧七国,为省川剧院赢得“出国专业户”的名号。

而继《白蛇传》之后,川剧《芙蓉花仙》又创下连续4年成功出访日本的演出纪录并先后十多次赴日本演出目前,川剧的脚步已经遍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观众已达百多万人次,成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最频繁的艺术形态之一。

3、川剧海外推广的转型和成功。

2007年4月30日至5月18日,四川省川剧院根据法国演出商提出的要求,选择《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而创作的一台“欧洲版”川剧剧目《火焰山》,在法国南锡市、巴尔勒得市、夏洛铭市、让罗特市,瑞士洛夏尔特市和卢森堡等欧洲三国六城商演14场,场场爆满,获得了欧洲观众的高度评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腔曲牌的初步研究——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统计与初步分析为例

高腔曲牌的初步研究——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统计与初步分析为例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THE NEW VOICE OF YUE—FU(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高腔曲牌的初步研究——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统计与初步分析为例夏侯玲玲[1][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全国演唱高腔的剧种和曲牌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腔在各地剧种的使用概况;第二部分是高腔曲牌在各地剧种的使用概况;第三部分以两首曲牌为例,论述高腔曲牌间存在流变的可能性。

[关 键 词]高腔/剧种/曲牌/流变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7)04-0045-11关于弋阳腔和高腔的关系问题,学界基本的看法是:弋阳腔是高腔,高腔不一定是弋阳腔。

从早期江西弋阳腔的高腔到后来各地高腔的出现,高腔的含义也有了很大变化,不同的地方剧种赋予了“高腔”一定的地方性理解。

由此,高腔所普遍具有的三大特性成为这一声腔的划分依据,它们分别是帮、打和唱。

也就是说,无论各地方剧种如何变化,凡是具有以上三大特性的一定属于高腔。

但是,现实情况有一些实际的变化,有些高腔已经明显的对三大特性有模糊的倾向,也有一些地方剧种不再称呼高腔,但实际上还有以前高腔特性的影子。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笔者尝试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共49本)对全国各剧种的高腔进行统计,梳理高腔曲牌在全国各剧种中的使用情况,为下一步研究高腔曲牌在各地剧种流变关系奠定基础。

一、高腔在各地剧种的使用概况从统计数据看,全国共有27个剧种唱高腔。

它们分别是江西的赣剧高腔、都湖高腔、东河戏高腔、旴河戏高腔;湖南的湘剧高腔、衡阳湘剧高腔、祁剧高腔、辰河戏高腔、武陵戏高腔、荆河戏高腔;浙江的新昌调腔高腔、宁海平调高腔、松阳高腔、婺剧高腔、瓯剧高腔、台州乱弹高腔;安徽的岳西高腔、目连戏高腔[2]、贵池傩戏高腔、徽剧高腔;四川的川剧高腔;江苏高淳阳腔目连戏高腔、高淳高腔;山西的清戏高腔;广西的桂剧高腔;湖北的清戏高腔;山东的柳子戏高腔。

试论川剧高腔

试论川剧高腔

试论川剧高腔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

川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瑰宝,是我国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它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源多且远,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群众,深受人民喜爱。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

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明末清初从外地传入四川。

高腔传入四川以后,结合了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间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

?剧高腔曲牌数量众多,形式复杂。

它的结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起腔、立柱、唱腔、扫尾。

高腔剧目多、题材广、适应多种文词格式。

高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即所谓"一唱众和"的徒歌形式,它以帮打唱为一体。

锣鼓的曲牌都是以这种方式组成的。

有的曲牌帮腔多于唱腔,有的基本全部都是帮腔,有的曲牌只在首尾两句有帮腔,其具体形式是由戏决定的。

?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川剧好看不好听”说竟时兴起来,“川剧好看”自不必说, “川剧不好听”能成立吗?我们可以从史实、现实进行简要的概说。

作为一个戏曲剧种,在它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能成立、存在并能发展、繁荣,是少不了“曲”这支戏曲的“艺术之腿”的。

既然川剧作为全国几大剧种(以前曾有川剧是全国“四大剧种”之一的说法)并发展、繁荣起来,解放后50年代还有过黄金时期的鼎盛年代,从巴山蜀水近亿人的喜闻乐见到蜚声全国,并逐步走向世界,是与川剧的“曲”分不开的。

“曲”中自然包括唱。

说到川剧,似乎只有“变脸”、“吐火”、“踢慧眼”或其它特技。

其实,这只是川剧整体艺术中技术或技巧中的极小部分。

目前这种“以偏代全”的现象是一种不正常的“偏瘫症”。

川剧五种唱腔简介

川剧五种唱腔简介

川剧五种唱腔简介川剧声腔知识介绍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

这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

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高腔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从外地传入四川。

高腔传入四川以后,结合了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问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

川剧高腔是曲牌体音乐,川剧高腔曲牌数量众多,形式复杂。

它的结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起腔、立柱、唱腔、扫尾。

高腔剧目多、题材广、适应多种文词格式。

高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即所谓"一唱众和"的徒歌形式,它以帮打唱为一体。

锣鼓的曲牌都是以这种方式组成的。

有的曲牌帮腔多于唱腔,有的基本全部都是帮腔,有的曲牌只在首尾两句有帮腔,其具体形式是由戏决定的。

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

昆腔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如今已渐衰微。

川昆源于苏昆,川剧艺人利用了昆曲长于歌唱和利于舞蹈的特点,往往只选取昆曲中某些曲牌或唱句,插入其它声腔中演唱,形成了川昆独具姿色的艺术风格。

川剧昆腔的曲牌结构与它的母体"苏昆"基本相同。

应用时有"单支"和"成堂"两种形式。

当前,以昆腔单一的声腔形式演出的剧目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溶于高腔、胡琴、弹戏诸声腔之中,或者是与其它声腔共和。

昆腔的主奏乐器是笛子。

伴奏锣鼓及方式与其余高、胡、弹、灯诸声腔相同,以大锣敲边和苏钹二件乐器的特殊单色构成锣鼓的"苏味"来区别于其它声腔的锣鼓伴奏。

简析新时代背景下川剧高腔曲牌的改革变迁

简析新时代背景下川剧高腔曲牌的改革变迁

35简析新时代背景下川剧高腔曲牌的改革变迁钱树林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摘要:川剧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川剧包含了五种声腔,高腔、昆腔、弹戏腔、胡琴腔、灯调腔五种;在这其中高腔是川剧声腔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至今研究川剧的学者们依然在对于这一民族音乐的精华进行着相应的研究。

在本文中,笔者以川剧高腔为论题,简单分析了川剧高腔艺术发展以及创新,在研究川剧高腔艺术的同时,根据前辈老师们的研究,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川剧高腔艺术发展的见解。

关键词:高腔曲牌;改革变迁;伴奏形式;音乐审美在川剧高腔艺术出现的几百年时间里,它的综合发展一直是按照自我的规律在进行着,无论是高腔曲牌的结构,还是旋律进行,或是节奏样式都有着属于自身的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

恰恰是这种属于自身独有的体系,才使得川剧高腔艺术在川剧这一纯粹的民间音乐体系中脱颖而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川剧高腔艺术集合了无数前辈们的智慧,从它自身更是可以感受到属于中华民族地方戏曲的审美情趣,用“民族瑰宝”来形容川剧高腔可以说是毫不夸张的。

一、高腔曲牌的改革变迁从川剧声腔的分类可以看出,在当代音乐学术界,学者们对于川剧高腔这一民间音乐艺术的改革创新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在当代音乐文化交融的今天,川剧高腔艺术早已不能简单的满足大众的音乐审美,在未来的川剧音乐艺术的发展中,只有融合、改进才能继续伫立在音乐大众的眼中。

(一)改革进程中的统一整合我国著名的川剧艺术研究学者邓修身在其研究川剧高腔的著作《再谈高腔曲牌风格的简化》中曾经提出:“对于川剧高腔艺术来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继续改革创新,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这样的发展才是从根本上对川剧艺术传承的加强。

”邓修身先生还提出来,在川剧高腔艺术发展推广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选择一些更容易使得大众接受的,但是又有川剧特色的曲目去改编、创新,在现代人音乐审美的需求下,只有将杂乱的川剧高腔曲牌融合、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去推动川剧高腔的不断进取,被更多的人去接受。

《蜀韵》第一乐章《高腔》艺术风格分析

《蜀韵》第一乐章《高腔》艺术风格分析

《蜀韵》第一乐章《高腔》艺术风格分析《蜀韵》是一部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中国古典音乐,由六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高腔》是一首独唱曲目,展示了川剧高腔的音乐特点和表演风格。

以下是对《高腔》艺术风格的分析。

高腔是四川地区的一种戏曲唱腔,以其高亢激昂的特点而得名。

《高腔》音乐上运用了大量的高音,音域较广,音调跳跃较大,音乐节奏快,给人以紧张激烈的感觉。

这样的音乐特点使得《高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张力,能够迅速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高腔的表演风格以高亢激昂为主,既有强烈的表现力,又有独特的韵律感。

在表演上,高腔注重流派传统,要求演唱者在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跳跃和音色的变化上准确把握,显示出演唱者的技巧和功底。

高腔也注重情感的表达,艺术上在传达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上力图真实、生动、细腻,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

高腔在节奏和节拍上的处理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高腔》音乐的节奏感强烈,音乐节拍快速,节奏变化多样,给人以活力和冲击力。

在音乐节奏的处理上,高腔注重节奏的突出和变化,通过合理的节拍进行创作,加强了音乐的动感和节奏感。

高腔音乐的演唱特点和表演形式也对其艺术风格产生了影响。

高腔的唱腔旋律富有个性,节奏快速,语调跳跃,要求演唱者具有较高的唱功和音乐素养。

在表演上,高腔要求演唱者形神兼备,既要唱好音乐,又要展现人物形象。

高腔在表现形式上有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舞台形态,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独特的舞台艺术魅力。

高腔作为四川地区戏曲的一种代表形式,其音乐特点和表演风格独特而富有张力。

在《蜀韵》第一乐章《高腔》中,艺术家巧妙地运用了高腔的特点,使得音乐充满活力和激情,同时表演形式上也展示了高腔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给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川剧高腔曲牌》分类的疑惑

《川剧高腔曲牌》分类的疑惑

《川剧高腔曲牌》分类的疑惑甘远成【期刊名称】《四川戏剧》【年(卷),期】1994(000)001【摘要】。

为解决曲牌的有机统一.往往使用"惯用腔"。

所谓惯用腔是指曲牌中共同运用的常用旋律格式,即最能体现剧种风格的腔句,川剧高腔曲牌同样具有"特征腔","惯用腔"。

我们对高腔曲牌的研究分类,不是为分类而分;目的是使学者执简见《川剧高院曲牌》前言。

注:见莲波著《戏曲作曲》P61。

驳繁.能从令人眼花燎乱的洋洋百支曲牌之中抽象出最核心、本质的东西,使人们对于曲牌的认识一目了然。

解决"望曲生畏"顾虑,便于更深人的研究,更广泛的批判地继承遗产和让更多的人了解川剧,起普及推广的作用,这使是本文的目的。

三、两项分析的数据现出版的川剧高腔曲牌,有张德成口述和彭文元口述两种。

两书所汇集的高腔曲牌,足以概括高腔曲牌之特征,本文以彭文元口述《川剧高腔曲牌》为蓝本来进行学习和分析。

将已定名的230支曲牌进行分类。

研究川剧高腔曲牌,可以运用以下两项参数:1.特征腔型。

从230支曲牌中可以抽象出15大特征腹腔句形态。

特征腔腔旬以帮腔的行腔(拖腔)为依据,这15大腔型是众曲牌中最富于代表性、最主要的腔句而不是其全部,但足以代表和证明使用某种腔句的曲牌特征,它们分别是:以上15大特征腔腔句普遍存在于230支曲牌之中。

可见,高腔曲牌虽多,但有一定?【总页数】3页(P49-51)【作者】甘远成【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5【相关文献】1.简析新时代背景下川剧高腔曲牌的改革变迁 [J], 钱树林2.浅谈川剧高腔曲牌 [J], 杜青芮3.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 [J], 范菁4.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 [J], 范菁;5.简析新时代背景下川剧高腔曲牌的改革变迁 [J], 钱树林[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范菁四川师范大学摘要:川剧高腔音乐的曲牌繁多,通过整理曲牌中同名异曲、同曲异名以及同一折戏中不同曲牌名称的情况,统计出共有380多支。

为了便于掌握和解决实际运用的问题,川剧界前辈们各抒己见,尽管简化的类别各有千 秋,但是却都本着删繁就简、去繁取精的目标,为后人留下可供参考学习的资料。

目前可参考的资料种类:一种 是专著,一种是发表于期刊的论文。

通过结合两种资料,总结前辈关于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方法,笔者以综述 形式写出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综述,以便对川剧高腔曲牌展开后续研究。

关键词:高腔曲牌文献分析中图分类号:」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152-03川剧高腔,远源于弋阳腔,近源于青阳腔、楚地清戏, 在此基础上,与四川的地方语言、民间歌曲等文化融合, 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

解放前,艺人们的文化程度 不高,没有用科学的曲谱文字记录这些曲牌,而每一位师 傅对于同一内容的教授有差异,教学方法又为口传心授, 曰积月累之下川剧高腔曲牌更加繁杂,出现了不易被学 习与掌握的现象。

基于此,川剧界的前辈们提出了简化川 剧高腔曲牌的设想,并付诸实践。

_、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献资料在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研究方面,有很多知名川剧 艺术家做出了贡献,按照成果出版的先后顺序,分别是: 刘汉章、张德成、彭文元、蒲松年、甘远成、文国栋、彭潮 溢、路应昆、刘嘉慧。

以下是具体研究详情:(一)专著刘汉章的《川剧高腔曲牌的分类》一文中,把腔调相近 的曲牌分成十一类【梁洲序】类(9支曲牌)、【端正好】类 (43支曲牌)、【桂坡羊】类(7支曲牌)、【四朝元】类(7支曲 牌)、【孝南枝】类(7支曲牌)、【新水令】类(10支曲牌)、【甘 舟歌】类(4支曲牌)、【五供养】类(18支曲牌)、【玉芙蓉】类 (5支曲牌)、【红梭课】类(17支曲牌)、【引子】类(6支曲 牌)。

张德成编述的《川剧高腔乐府》(1978年12月出版)参照南北曲归宫的古法,归纳为9种宫调的曲牌,并进行 论述。

分别是:【正宫曲牌】(包括【端正好】【阳关三叠】【玉 芙蓉】三类);【南吕宫曲牌】(包括【一枝花】【梁洲序】【红衲 袄】【楚江吟】【宜春令】【东瓯令】【香柳娘】七类);【仙吕宫 曲牌】(包括【点绛唇】【桂枝香】【甘舟歌】【好姐姐】【不是路】【六旄令】六类);【越调曲牌】(包括【斗鹌鹑】【山桃红】 【霜天晓角】三类);【黄钟宫曲牌】(包括【醉花阴】【狮子序】 【降黄龙】三类);【南调曲牌】(包括【集贤宾】【二郎神】【金 梧桐】【黄莺儿】【山坡羊】五类);【双调曲牌】(包括【新水 令】【江头桂】【锁南枝】【风入松】【园林好】【朝天子】六类); 【中吕宫曲牌】(包括【粉蝶儿】【驻马厅】【古凉台】三类); 【大石调曲牌】(包括【倒划船】【催拍子】两类)。

彭文元口述《川剧高腔曲牌》(1979年10月出版)将声腔的旋律按照南北调的旋律特点划分为【北调曲牌】 (34支曲牌)、【南调曲牌】(25支曲牌)、【寄生北调曲牌】 (25支曲牌)、【寄生南调曲牌】(25支曲牌)、【本调类曲牌】 (92支曲牌)、【梭梭岗】类曲牌(41支曲牌)。

文国栋《川剧高腔曲谱》(1997年4月出版)中《川剧 高腔音乐概述》根据高腔音乐旋律类型化的特点,将共同 腔较多的曲牌归为同一类,分为十类帮腔曲牌和七类唱152Yi Shu PingJian|x i Ju Yu Ying S hh戏剧与影视|国腔曲牌。

前者有【新水令】类、【端正好】类、【香罗带】类、【江 头桂】类、【五供养】类、【孝南枝】类、【驻马厅】类、【红衲祅】类、【梭梭岗】类、【课课子】类;后者有【新水令】类、【端正 好】类、【香罗带】类、【江头桂】类、【孝南枝】类、【红衲祅】类、【梭梭岗】类。

彭潮溢《川剧音乐探微》(1997年10月出版)根据老艺人的实践经验、结合了西洋调式调性理论和分析唱腔、曲牌风格的异同的方法,将川剧高腔曲牌简化为7个类 别,分别是【端正好】类(60支曲牌)、【新水令】类(27支曲 牌)、【香罗带】类(31支曲牌)、【江头桂】类(19支曲牌)、【红衲祅】类(属单独曲牌)、【梭梭岗】类(213支曲牌)、【朗 诵】类(30支曲牌)。

前六类曲牌是川剧唱腔的六种唱法,第七类曲牌无腔调要求。

路应昆《高腔与川剧音乐》(2001年7月出版)一书中 的《腔调分组与曲牌分类》,这篇文章中指出“一个曲牌类便是共同使用某一组腔调材料的一个曲牌群。

……但这 些曲牌可以根据与不同腔调组的对应关系而大致归类于六个曲牌类一香罗带类、新水令类、红衲祅类、一枝花类、江头桂类和流水腔类”。

刘嘉慧《千声万曲帮打唱》(2006年12月出版),根据 高腔曲牌音乐的三要素—帮、打、唱,结构上的组合进行分类,将川剧高腔曲牌分为五类,即:【只帮不唱】的曲 牌、【帮多唱少】的曲牌、【帮唱并重】的曲牌、【帮少唱多】的 曲牌、【只帮不唱】的曲牌。

(二)论文资料张仕伦在《浅谈传统高腔曲牌分类口诀》(《四川戏剧》1991年第4期)将资阳河老川剧艺术家蒲松年对作者口授的将川剧高腔曲牌从调性、调式结构以及表现情绪上分,归为七类:“红梭新锁一香江,只有七种腔;任它千变万化,只要打鼓匠会帮”。

蒲亨建在《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理论与实践之我见》(《音乐探索》1993年第3期)一文,对简化高腔曲牌提出了意见:基于音调范畴、“简化”的字面词义和在继承中浓缩精华,打破曲牌的封闭性的观点,但是文中没有说明简化高腔曲牌的类别。

胡为孝《高腔曲牌简化小议》(《四川戏剧》1993年第4期)一文,提出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必要性,但没有提出分类方法。

甘远成《川剧高腔曲牌分类的疑惑》(《四川戏剧》1994年第1期)一文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对彭文元按照南北调分类川剧高腔曲牌的方法提出了质疑:“硬要往这些曲牌头上戴上‘南、北’之冠,不便于研究其特点……其风格精华”。

其次作者提出自己关于川剧高腔曲牌的方法:以帮 腔在一个曲牌中所起的核心作用为原则,以使用量、稳定 性、终止性、主次感为方法,从而将川剧高腔曲牌分为4类:【端正好】类(70支曲牌)、【香罗带】类(7支曲牌)、【新 水令】类(21支曲牌)、【玉芙蓉】类(122支曲牌)。

景安东发表的《川剧高腔曲牌初探》(《四川戏剧》2007年第4期),作者支持当代川剧学者彭潮溢依据曲牌自身风格旋律及调式特点,结合演员舞台实践经验产生的删繁就简、利于掌握的分类方法。

二、对简化川剧高腔曲牌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一)对简化川剧高腔曲牌文献的整理从目前所拥有资料来看,关于“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成果共有九种。

通过归纳对比绘制成表格可以对使这九种川剧高腔的分类结果更明了、更直观。

出版时间分类方法分类成果刘汉章1978-12腔调相近曲牌归纳为一个类别的曲牌11类张德成1978-12南北曲归宫的古法9类彭文元1979-10依据南北调的旋律特点,归纳曲牌所表现风格以及曲牌结构的方法6类蒲松年1991-06舞台实践经验7类甘远成1994-03以帮腔的核心作用以及帮腔音乐特点分类4类文国栋1997-04相同髙腔曲牌音乐旋律归类法10类帮腔;7类唱腔彭潮溢1997-10曲牌中音乐的调式调性以及曲牌唱腔、帮腔的音乐风格7类路应昆2001-07曲牌与不同腔调组的对应关系6类刘嘉慧2006-12曲牌中的“帮打唱”的组合结构来划分5类(二)对简化川剧高腔曲牌文献的分析综合目前所整合的资料来看,这些分类方法各异,共有九种分类结果,其中这九种分类结果中,分类方法比较相近的,分类结果也不尽相同。

如蒲松年、路应昆与彭潮溢的分类方法较为相近,蒲的分类结果是“红梭新锁一香江”,路的分类结果是“香新红一江流”,彭的分类结果是“端新江香红梭朗”,三人分出相同类别的代表曲牌名有四支“新江香红”,分类结果的不同之处在于【端正好】与 【一枝花】【梭梭岗】与【流水腔】【锁南枝】的分歧。

但是,通过分析这三类意见相异的曲牌可看出:前两类曲牌的音乐特点相似,只是所选取的代表性的曲牌名不同而已,而 【朗诵】类曲牌只有彭单独归纳列出了30支。

相近的分类方法都有相异的分类结果,可谓是“诸子百家”。

那么,对于后继的学者来说,面对各异的分类该如何选择?笔者认为应该选择一个利于掌握和学习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现代理论分析技法的分类方法。

综上九种分类方法,笔者认为彭潮溢的分类依据最为客观,原因有 下:其一,他的分类方法是在老艺人“我记不到那么多曲牌,只要你一帮腔,我就晓得咋个唱”这一实践得出经验的基础上,将曲牌风格作为他简化高腔曲牌的要素之一;其二,他按照西洋的调式调性、旋律风格走向的理论来分析高腔曲牌音乐;其三,他将唱腔视为归类的基础,把相同唱腔的曲牌归于一类,若要保留曲牌,则保留不同的帮腔腔句。

以上即是他对于高腔曲牌整体的分类原则。

举一列彭潮溢归纳【端正好】类曲牌所运用的方法:首Yi Shu Ping Jian 153先,他归纳【端正好】类曲牌本着曲调的基本风格相同,音 阶、调式相同的办法来分类。

其次,他参考《川剧高腔曲 牌》以及《川剧高腔乐府》这两本记载高腔音乐曲牌最多 的资料,分析出了这类曲牌的腔调风格:1.唱腔方面,尽管 男女腔以及每位演员的唱法不同,但是唱腔旋律都按照 【端正好】类曲牌的基本腔格唱;2.帮腔曲调方面,划分了 四种(一字和二流都有的帮腔(18支)、只有一字的帮腔 (18支)、只有二流的帮腔(23支)、还有帮散板腔的【尾声】 一支曲牌)并总结和分别例证了这些帮腔旋律风格。

最 后,总结了【端正好】类曲牌的音乐特点:1.音阶属于中国 古代的“清乐音阶”,因为结束音通常在羽音,所以属羽调 式,但也有羽商交替调式以及羽角交替调式的情况;2.音 乐发展手法有:犯腔、重句;3.这类曲牌的版式有:一字、二 流、走板、摇板,即几乎概括了川剧高腔的所有版式;4.音 乐结构为“起、平、落”结构,旋律多为下行线条形态,表现 凄苦低落的情绪;5.分析唱腔旋律的变化手法,表现在男 女腔的繁简变化、旋律音区的变化、唱腔终止音的变化以 及句副的扩充。

最终,通过整理这类曲牌中同名异曲、同 曲异名以及同一折戏中不同曲牌名称的情况,归纳出【端 正好】类的所属曲牌共有60支。

他为什么会把【端正好】作为这类曲牌的代表呢?作 者认为【端正好】是一支成堂曲牌,音乐特点更有概括性, 相比于其他更具有代表性。

这样的分析总结归纳,既有【端正好】类曲牌整体的音 乐特点,又有细微的句读终止音、音乐发展旋律的说明; 既不脱离传统高腔曲牌音乐的风格特征,又运用了科学 的分析方法归类。

容易被掌握和学习,所以,是笔者所支持的分类方法。

尽管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研究于2006年已处于中断 的状态,但是前辈们提供给我们的是珍贵的学习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