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
古典园林分析之无锡寄畅园【精选】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 东麓惠山横街。万历 十九年(公元1591年 ),秦燿因座师张居 正被追论而解职。回 无锡后,寄抑郁之情 于山水之间,疏浚池 塘,改筑园居,构园 景二十,每景题诗一 首。取王羲之《答许 椽》诗:“取欢仁智 乐,寄畅山水阴”句 中的“寄畅”两字名 园。
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 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 。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 也正是“法天象地”的 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 一”的自然观。寄畅园 崇尚自然、追求自然, 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 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 对潜在自然之中“道” 与“理”的追求。寄畅 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 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 园内。在营造建筑、山 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 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 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
认为最好的五处江南园林,其余四处早已毁弃不存,只有 “惠山园”仍完好地保存在颐和园里。现在寄畅园中尚保存 着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 御书石匾额各一方。
选石
叠山手法
点击添加文本
险峻
立体
意境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wk.baidu.com
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含蕴
主要特点
春景
等。
它将浓郁的自然美、建 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 合在一起。无论在规模 上、布局上还是规划经 营上,都具有精美的气
派。
秋景
无锡寄畅园&退思园
三是险峻。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 做真山的模型。
四是立体。绘画中有“十分石分三面”之说。因为画是平面的两 度空间,山石是立体的三度空间,所以须有原则才使画中之石有 立体感。
五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 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 样分这些类型,所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
• 园的面积虽不大, 但近以惠山为背景, 远以东南 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 空间感、 秩序感极为强 烈。园内池水、 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 中的黄石做成, 所以, 寄畅园在借景、 选址上 都相当成功, 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 水平甚高。
1、叠山
• 叠山的主要部分在寄畅园南来自百度文库。
一是选石。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 二是造型。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
寄畅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艺术的杰出代表,其 空间布局特点鲜明,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崇尚自然、 妙造自然。 2.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 3.充满文人趣味。 4.意境深远。
退思园
退思园简介
• 退思园位于吴江市东北部的同里镇,距苏州城约18公里。 该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致仕回乡后所建的宅园, 园名寓有“退则思过”之意,在园与宅之间介以庭院一区 作为过渡,总体上呈左宅、中庭、右园之格局。园内建筑 主要有船厅“旱船”和“闹红一舸”,“岁寒居”,主体 建筑“退思草堂”,“辛台”、“菰雨生凉轩”、“水芗 榭”、“眠云亭”。可谓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 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 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 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明朗之感。又因其环池建筑 物均贴近水面,尺度显得很亲切,被誉为“贴水园林”。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五、植物配置
寄畅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园内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更有 假山、水池等元素相互映衬。植物配置与园内建筑、山水等元素相互融合,形 成了一个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丽景观。
六、借景艺术
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巧妙地运用了借景艺术。通过借景,将园外的锡山龙光塔 等景观引入园内,使园内景色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借景艺术的运用,不仅增强 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也使得园内景色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3、文化内涵
寄畅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部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长卷。从 明朝到清朝,这座园林见证了数百年的历史沧桑。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宝 贵的诗词和画作,使寄畅园成为了一座文化的宝库。
寄畅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运用了“天人合一”的观念。通过建筑与 自然的和谐共存,表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融洽关系。此外,园中还有许多寓意 深远的景点,如“知鱼桥”、“半月湖”等,传递着古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 追求。
参考内容
寄畅园是一座位于无锡市的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它具有独特的空间布局艺术 特征。本次演示将从总体布局、山水骨架、建筑格局、园内景点等方面,阐述 寄畅园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
一、总体布局
寄畅园的总体布局和谐自然,以山水为主,园内山峦起伏,溪水潺潺,构成了 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据明王释登《寄畅园记》记载,园门设在东墙,入门后 折向西为另一扉门“清响”,此处多种竹子。出扉门便是水池“锦汇漪”,水 源来自惠山泉。由清响经过一段廊子到达“知鱼槛”,从此处折而南为“郁 盘”,有廊连接于“先得月”,廊的尽端为书斋“霞蔚”。
寄畅园
寄畅园区域图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 市西郊东侧的惠山 东麓,惠山横街的 锡惠公园内,毗邻 惠山寺。
无锡场地分析
• 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 东经119°33′至120° 38′,属 北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 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 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 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 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 29℃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 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 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 日照时数2011年,2019.4小时。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 连阴雨、寒潮和大风等。
郁盘
郁盘在锦汇漪东南角,小亭六角,中悬“郁盘”匾,它是从唐朝王维《辋川园图》 中“岩岫盘郁,云水飞动”之句得名,亭中有古朴的青石园台一座,配以四个石鼓 墩,据考为明代秦家遗物。 传说乾隆召惠山寺僧人至此下棋,和尚棋艺非凡,杀得乾隆手足无措,僧人当即虚 晃一枪把棋让给乾隆,乾隆虽胜,自知望尘莫及,心中郁郁不乐,便下旨将此亭改 为“郁盘”。
锦汇漪
锦汇漪以曲注于八音涧的二泉支脉,作它的“源头活水”,有“脉源贯通, 全园生动”之效。它又像大镜子,将那山影、树影、花影、竹影、云影、鸟 影以及亭廊例影、人桥相映等种种美感,如锦绣文章一般汇聚在曲折多姿的 水面之中。
知鱼槛
古典园林分析之无锡寄畅园
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 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 工约束。在山水、植物 等自然景物之外,园林 又引进了建筑、文学等 各门艺术,把人工美和 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以及儒家、 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 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 妙造自然”的自然山水 式园林。空间层次丰富 多姿,使之成为中国古 典园林借景的楷模。
穿过含贞斋,来到 九狮台,始有山穷水尽 之感,然而从九狮台处 一折而变的豁然开朗, 锦汇漪由此映入眼帘, 从而造成“虚中见实” 之效。而且。还有些地 方处理为开门于不通之 处,映于竹石,有“实 中见虚”之意。
寄畅园的山石景观并 非是对自然物的简单 模拟或翻版,而是源 于自然、高于自然的 艺术,它追求的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标准。
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 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 。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 也正是“法天象地”的 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 一”的自然观。寄畅园 崇尚自然、追求自然, 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 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 对潜在自然之中“道” 与“理”的追求。寄畅 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 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 园内。在营造建筑、山 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 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 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
叠山手法
选石
点击添加文本
险峻
立体
点击添加文本 意境 点击添加文本
主要特点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
寄畅园
卧云堂
卧云堂系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七 年(1592—1599年),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中隔天井。 在清代早中期,其前进曾向东作扩建,并以康熙御书“山 色溪光”命名此堂,故又称御书碑厅。
邻梵楼
位于惠山寺侧,寄畅园20景之一。1980年重建。“邻梵阁”横匾为南 京尉天池所书,登临此阁,下有池水一泓,即惠山寺阿耨水,惠山寺 的全景也被凭借入园。
寄畅园区域图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 市西郊东侧的惠山 东麓,惠山横街的 锡惠公园内,毗邻 惠山寺。
无锡场地分析
• 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 东经119°33′至120° 38′,属 北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 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 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 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 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 29℃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 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 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 日照时数2011年,2019.4小时。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 连阴雨、寒潮和大风等。
郁盘
郁盘在锦汇漪东南角,小亭六角,中悬“郁盘”匾,它是从唐朝王维《辋川园图》 中“岩岫盘郁,云水飞动”之句得名,亭中有古朴的青石园台一座,配以四个石鼓 墩,据考为明代秦家遗物。 传说乾隆召惠山寺僧人至此下棋,和尚棋艺非凡,杀得乾隆手足无措,僧人当即虚 晃一枪把棋让给乾隆,乾隆虽胜,自知望尘莫及,心中郁郁不乐,便下旨将此亭改 为“郁盘”。
寄畅园
寄畅园布局
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 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 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 之一以上。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 较少,故王穉登《寄畅园记》评价:“兹园之 胜……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药果蔬,又次 堂榭楼台池沼。”
寄畅园区位
寄畅园平面图
总平面图
1.大门 2.双孝祠 3.秉礼堂 4含贞斋 5.九狮台 6.锦汇漪 7.鹤步滩 8.知鱼槛 9.郁盘 10.清响 11.七星桥 12.涵碧亭 13.嘉树堂
建筑
鹤步滩与知鱼槛对峙收束水面
清秀雅致的涵碧亭
鹤步滩
源自文库
八音涧
知鱼槛
鹤步滩
叠 山
锦汇漪
谢谢观赏
私家园林------无锡寄畅园
主讲人:张园丽
历史简介
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 惠山间平坦地段。占地约1公顷, 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万 历十九年,秦耀罢官回乡经营 并亲自筹划,改名“寄畅园”, 取王羲之《兰亭序》“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 托,放浪形骸之外”文意。后 经秦氏几代人的经营,寄畅园 更为完美,名声大噪。清咸丰 十年(1860年),园曾毁于兵火。 如今的园林是后来重建的,但 山水格局未做变动,依旧传承 着文人园林简远、雅致的特质。
论文无锡寄畅园赏析
园林史课程论文
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
——无锡寄畅园赏析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
——无锡寄畅园赏析
摘要:寄畅园是江南地区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别墅型私家园林,其巧妙的选址,别具匠心的叠山理水,偏多野趣的景色,无不表现出别墅型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不愧是一座优秀的屮国古典园林。
关键字:寄畅园因借自然叠山理水花水配罝建筑布局
正文
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惠山间平坦地段(即锡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约1公顷,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元代原为佛寺的一部分,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辟为别墅;后经秦氏几代人的经营,寄畅园更为完美,名声大噪。清咸丰十年(1860年),园曾毁于兵火。如今的园林是后来重建的,但山水格局未做变动,依旧传承着文人园林简远、雅致的特质。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名,很多都含有隐喻(象征)的特点。寄畅园也不例外,其初名为“凤谷行窝”,后取王義之《兰亭序》“一觥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更名为“寄畅园”。
1寄畅园布局
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
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假山约占全园
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园
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
山水而言数量较少,故王穉登《寄畅园记》评
价:“兹园之胜……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
花药果蔬,又次堂榭楼台池沼。”
寄畅园区位图寄畅同平面图
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的处理手法,造成了对比效果,使人感到园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
无锡寄畅园简介
无锡寄畅园,坐落在惠山东麓,其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全园虽小,但因布局巧妙,造园手法精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身临其境之感。下面是寄畅园的简介:
寄畅园是中国江南古代园林代表作品之一,位于惠山古镇4A景区惠山东麓,前临溪流,后倚竹冈。全园以巧妙的借景、因地制宜、精巧玲珑等建筑手法和别致的建筑布局将园外美不胜收的惠山寺众山之景和园内潺潺流水的锦砾山和狭长土地联系起来,使园内外的山光水色和园林建筑融为一体,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园内古木众多且都经过了百年甚至数百年之久,故有“古惠山名园”之美誉。
整个园林以山水为主,园中建筑以廊桥、亭子为主,融和了南方和北方的建筑风格。廊桥和亭子在园中错落有致,让人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建筑之美。此外,寄畅园的四季景色也非常迷人。春天,园中的梅花、樱花、海棠等花卉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夏天,园中的竹林和芭蕉给人以清凉之感;秋天,园中的桂花、菊花争奇斗艳;冬天,园中的蜡梅和翠竹为人们带来一丝生机。
寄畅园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变迁,最终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变迁是清康熙年间,园归侍郎王兰治所有,他在园中建书楼藏书,取《兰亭序》所言“寄畅山水之间”句,把园林题名“寄畅”,并列入无锡“五园林”。此外,在清朝乾隆年间,园主将此园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了皇帝的称赞。这些历史事件使得寄畅园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之,无锡寄畅园是一座非常值得一游的古典园林。它以山水为主,建筑布局巧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四季景色也十分迷人,让人流连忘返。此外,它的历史悠久,曾被列为无锡“五园林”,并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皇帝的称赞。总之,无论是对于古典园林爱好者还是对于只是想欣赏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无锡寄畅园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去处。
寄畅园
江南之秀——寄畅园
摘要:寄畅园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关键词:惠山;江南园林;古典园林;寄畅园;无锡市;江苏省;乾隆;
正文:
寄畅园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致。
寄畅园又名“秦园”,名“南隐”、“沤寓”。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弘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购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名“凤谷行窝”。园中多古木,后倚一墩。该墩为江南巡抚周忱为改善惠山寺风水,堆叠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园成之时,秦金作诗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秦金逝世后,园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继承。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06年)之夏,“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园名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后,园改属其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耀所有。秦耀系东林党人,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耀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回无锡后,因朝政失意,罢官回乡,心情郁闷,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借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意,改园名为“寄畅园”。万历时构列二十景,秦耀逐景赋诗。
寄畅园
• 园的面积虽不大, 但近以惠山为背景, 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 塔为借景, 空间感、 秩序感极为强烈。园内池水、 假山是 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 所以, 寄畅园在借景、 选址上都相当成功, 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 水平甚高。
线路分析图
线路特色
• 在路线的组织上, 寄畅园 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 密相间手法。从现在西南 角的园门入园后, 是两个 相套的小庭院, 走出厅堂, 则视线豁然开朗, 一片山 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 面前, 又必须经过山间曲 折的小路。这种分割空间 和景色的处理手法, 造成 了对比效果, 使人感到园 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
卧云堂
卧云堂系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七 年(1592—1599年),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中隔天井。 在清代早中期,其前进曾向东作扩建,并以康熙御书“山 色溪光”命名此堂,故又称御书碑厅。
邻梵楼
位于惠山寺侧,寄畅园20景之一。1980年重建。“邻梵阁”横匾为南 京尉天池所书,登临此阁,下有池水一泓,即惠山寺阿耨水,惠山寺 的全景也被凭借入园。
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
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精炼的建筑,在江南
园林中别具一格。
•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
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寄畅园的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
无锡寄畅园的造景手法和特点
无锡寄畅园的造景手法和特点
无锡寄畅园是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文化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寄畅园的造景手法独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寄畅园注重以自然为基础的景观塑造。园内山水环绕,水面辽阔,山势峻峭。园内的山石、湖泊、小桥、流水等元素都是依照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布置,力求还原大自然的美景。园内的山石取材广泛,有奇峰异石、古树名木等,使整个园区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其次,寄畅园注重以意境为核心的景观设计。园内的建筑、假山、花草树木等都是根据传统文化和意境进行设计和布置的。园内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如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园内的假山也是根据传统的意境进行塑造,有的象征着山水世界,有的象征着人们向往的仙境。花草树木的选择也非常讲究,力求营造出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
再次,寄畅园注重以文化为内涵的景观打造。园内有许多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融入其中,如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历史人物的故事等。在园内漫步时,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领略到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使寄畅园更具有教育意义和观赏价值。
最后,寄畅园注重以人文为主题的景观呈现。园内有许多与人相关的景观和活动,如游船、垂钓、草坪休闲等。这些景观和活动不仅给游客提供了观赏和娱乐的机会,也使游客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无锡寄畅园的造景手法独特,特点鲜明。它以自然为基础,以意境为核心,以文化为内涵,以人文为主题,打造了一个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园林景区。这里既有大自然的美景,又有人文历史的底蕴,无论是游客还是艺术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感动。
寄畅园存在问题及对策
寄畅园存在问题及对策
5月21日记者从惠山古镇景区获悉为更好地恢复文物单位的历史风貌寄畅园与惠山镇祠堂淮湘昭忠祠预计于2023年启动修缮。
时值休息日,寄畅园内有不少游览的市民,互相拍照的阿姨、带着孩子一边讲故事一边参观的家长、穿着汉服拍视频的小姑娘=漫步其中,数百年的时光赋予了这里一砖一瓦深深的历史气息,记载着古老的江南文化与精神。寄畅园,又名“秦园”,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历经了时光洗礼,如今寄畅园内小桥流水,锦鲤满池,一派生机勃勃。
据介绍寄畅园上次全面修缮已是1993年至今已近三十年部分建筑存在屋面漏雨、木构件糟朽、油饰褪色、粉刷层剥落等问题。此外,古镇内的淮湘昭忠祠自2009年进行过保养维护及整治后,十几年来也未再进行过系统的修缮。
无锡实习个人报告寄畅园
无锡实习个人报告
风景园林
(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年月日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地点:浙江无锡
三、实习目的:
在观察,分析园林工程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园林构成要素(地形、水景、园路、园桥、假山等的工程规划与设计及施工要点,吸取成功实例之精华.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四、实习内容:
1.园林地形竖向规划设计与施工
2.水景工程(含档墙工程)
3.园路工程
4.园桥
5.假山工程
五、工程实例分析:
无锡寄畅园
寄畅园(图1)是江南古典园林之一,位于江苏无锡西郊惠山之麓,园内面积十五亩。寄畅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 年),原属秦姓私园,初名“凤谷行窝”。明末清初,秦氏后裔请当代著名造园家张涟之侄张钺重行布置,疏泉立石,园景益胜。全园风景逶迤宛转,妙造自然,布局巧于因借,浑合自然,风格苍凉廓落,古朴清旷。寄畅园东西狭窄,南北引长,西枕惠山山麓,地势西高东低。全园以水池为构图中心,东面一带是临水亭廊,西面是假山,南北两端是原有的两组建筑群(图2)。
图1 图2
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山相同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主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
寄畅园的水源自天下第二泉。二泉在惠山寺的西南,开凿于唐代,是惠山九龙十三泉中位置最高的一脉,其水质清冽,由唐代茶圣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二。寄畅园从西、南二处引二泉水入园,西面一支引自二泉书院中的香积池,香积池上通金莲、承泽池,再上通二泉,经过八音涧后流入锦汇漪;南面一支引自惠山寺的日月池,其上通金莲池,进入镜池后也注入锦汇漪。“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这二支补给水源,使得寄畅园的一池碧水充足丰沛。二泉水进入园以后,运用各种手法,组成各种有聚有散,有静有动,有大有
因地制宜 巧借外景——浅谈无锡寄畅园的造园艺术——摘自一九七九年无锡园林科技资料
寄 畅园东 西狭窄 ,南北 引长, 鹤 步 滩两 侧 ,两座 小石梁 半浸 碧
钺 重行 布置 ,疏 泉立 石 ,园景益 西 枕 惠 山山 麓 ,地 势 西 高东 低。 波 ,各将 一 角 池 水 与 大 池 隔 断, 胜。 园风景逶迤宛转 , 全 妙造 自然 , 全 园 以水 池 为构 图 中心 ,东 面一 而 小水 面三 面 为峻岩环 抱 ,水波
寄畅 园借惠 山九峰连绵逶迤 、 岗峦 起伏 的形 象和 江南 水 乡重洲
其 与 惠 山雄 浑 自然 的 气 势 相 埒。
假 山 临 池 处 有 一 片 伸 向 池 心 浅 渚 、 湖 港 交 叉 的 特 点 ,把 假 山
假 山 高 度 平 均 为 3米 ~ 5米 , 视 的 石 矶 — — 鹤 步 滩 与 山 麓 水 涯 的 当做 大 山余脉 布 置 ,把 水池 当做 觉 感 观 上 既 与 锡 、 惠 两 山 融 成 一 曲 折 小 径 相 连 。 石 矶 高 出 水 面 少 大水缩 影 未 处理 ,使 得平 岗坂 坡
形成 又一 院落 ,使 这所 古老 名 园 和 廊桥 分别 收隔 ,将 池水 分成两
位于 江苏 无锡西 郊惠 山之麓。 始 得 以保存 ,并 有所 发展 。现全 园 个 不同情趣 的小水面 ,曲折 幽静 , 建于明正德年间 ( 公元 1 0 6年~ 风致 ,泉 石树 木之 胜 未减 ,苍 凉 水 意连 绵 ,令人 玩 味无 穷。 七星 5 池水轻拍 , 倒影如画 , 12 1年 ) 5 ,原 属秦 姓 私 园,初 名 廓 落 之韵 犹 存 ,在 江 南 园 林 中 , 桥平卧波面 , “ 谷行 窝” 明末清初 ,秦 氏后 仍 不失 为 一所 独 特 风 格 的 名 园。 凤 。
万园之园里的中国名胜—江苏无锡寄畅园
万园之园里的中国名胜—江苏无锡寄畅园
无锡寄畅园座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别名秦园,是著名的明朝园林建筑,其门匾为乾隆皇帝亲笔所题。
园名取自王羲之的《答许掾》诗,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寄畅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说寄畅园的独特之处,一定是其山水融合的自然之景。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其背靠惠山东麓,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
寄畅园秋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清代,皇帝也对此景颇为喜爱,正所谓“移天缩地在君怀。”于是,在建造圆明园的时候“寄畅园”也被置于其中,那就是“廓然大公”景区。
圆明园四十景图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亦称双鹤斋,是福海景区中一处最大的独立园林。主体建筑临湖,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廓然大公殿东西各引出临水游廊;其它一些建筑如芰荷深处等,也绕湖而设,并建有丰富的山丘、叠石、林木、殿堂、游廊、山亭等园林景色,齐聚于水庭之中,和江苏无锡寄畅园一样也是一处山水融合的独特水景园,当年皇帝乘船即可到达本景区。
廓然大公北部主景区围湖而建,西、北、东筑有院墙,南面则是由双鹤斋及廓然大公殿围成一个庭院。双鹤斋一直是雍正皇帝在圆明园居住时的主要寝宫之一。
廓然大公平面图(乾隆中期)
在廓然大公南有一个小广场,传说乾隆在位时,有12只鹤曾经降临这里,乾隆视之为吉兆,并希望这些白鹤天天重返,所以乾隆在此处建造了一个鹤棚。
1860年,廓然大公由于地处偏僻,林木茂盛,东、西、北又都有
山脉环抱,所以当年此景区并没有被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还曾多次到这里游览并在此用膳。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还收藏有三张廓然大公景区建筑未毁前的照片,是目前已知仅存的五张圆明园木构建筑被毁前的照片,十分珍贵。
无锡-寄畅园解析
跨水廊桥 七星桥
先月榭
石板平桥
造园设计-理水
锦汇漪
北水域北端利用平桥 “七星桥”及廊桥,再 划分为两个层次,中端 做成小水湾架石板平桥 (即鹤步滩),北水域 被划分为四个层次,加 大了景深,又与南水域 开敞的景观形成对比。
北水域东北角以跨水 的廊桥障隔水尾,池水 似无尽头,彰显其疏水 脉脉源远流长的意境, 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 园林创构和园林审美中 的体现,有着深厚的文 化积淀。
锦汇漪
造园设计-理水
乾隆御封为“天下第二泉
锦汇漪在全园中心, 南北长,东西窄,面积 二点五亩,给人的感觉 却是池水弥漫萦回曲折, 深邃莫测。
锦汇漪的水,来自惠 泉,经常是泉水盈盈.在 鹤步滩,池水垂手可掬, 使人倍感亲切。
引泉:也是理水的一 种手法。曲涧的创作就 是范例,现称八音涧, 是黄石堆叠的涧峡,西 高东低,黄石铺面,宽 狭不一。惠山泉水,伏 流入园,自西而东,几 经曲折;忽左忽右,忽 明忽暗,极尽变 化。
寄畅园的叠山是著 名叠山家张南垣之侄 张钺的匠心独运之作。 西岸的黄石间土的土 石山,堆叠成中部隆 起,首尾两端渐低之 势,首迎锡山、尾向 惠山,似与锡、惠二 山一脉相连,犹如真 山的余脉,“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山 上灌木丛生,古树参 天,浓荫如盖,盘根 错节.与锡、惠二山的 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造园设计-理水
锦汇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
学号080222
姓名杨哲晗
寄畅园地处江南风景名城无锡,又名秦园,始建于l506—1512年,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面积大约l公顷,位于惠山寺北侧,紧靠锡山与惠山,与著名的“天下第二泉”遥相呼应,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的历史悠久,原是北宋词人秦观迁锡后裔建于明代中期的山麓别墅。园主秦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明嘉靖六年,历任两京户、吏、工、兵部尚书的无锡人秦金,构成别墅园林,名“风谷行窝”。园名的来历是这样的:秦金,号风山,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风谷”包含人名、地名两层意思;行窝指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也表明这座别墅还处于草创阶段,以山林野趣为主。所谓“风谷行窝”,就是指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中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明万历年间,传至第三代园主时,又再造园景,并取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句之意,题名“寄畅园”清初又聘请著名画家兼造园家对寄畅园重伤规划改造,一时名噪大江南北。从1684年到1784年,康、乾二帝下江南,都多次到寄畅园游览。现在大门西边院墙上立着两块石匾:右面的“山色溪光”为康熙手书,左面的“玉戛金枞”(玉戛指流泉,金枞指假山)为乾隆御笔,是当年秦园接驾的直接证据。乾隆皇帝因为仰慕寄畅园的灵秀,还在北京万寿山东北麓仿建了“惠山园”,该园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由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根据乾隆当年的诗意,改名“谐趣园”。如今,经过数百年的陆续修建,寄畅园不仅具有了风景绚丽的园林特性、井然有序的传统格局,而且拥有了典雅浓郁的文化品位,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风格之大成的代表。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
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的处理手法,造成了对比效果,使人感到园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
寄畅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艺术的
杰出代表,其空间布局特点鲜明,个性
化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崇
尚自然、妙造自然。众所周知,中国的
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
的。寄畅园之所以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
游人百看不厌,要从人性的本原来寻找
原因。在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
会,人类的生活节奏与生存环境均受到
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在闲暇之余渴望“亲
近自然、回归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
追求与奢望。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也正
是“法天象地”的自然法则以及“天人
合一”的自然观。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
从大自然中摘取自然元素是造园的基本
要求。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
自然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观
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寄畅园之所以
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
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这是受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之外,园林又引进了建筑、文学等各门艺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的自然山水式园林。郭熙说过:“水,活物也。”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在造园过程中总是不会忘记设计水系。在现代社会,人们整日呆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玻璃空间里,面对着现代科技产物,在思想上与精神上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因此,人们渴望亲近自然,亲近水,因为水能给人带来清新、舒畅的感受。亲水区的设置与设计也是现在设计师在进行景观或环境设计时所普遍重视与运用的一种元素。寄畅园的水的处理也很成功,锦汇漪(见图2)就是一个较好利用水环境的例子,锦汇漪位于寄畅园的中心,因为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锦汇漪水面南北纵深,池岸中部突出鹤步滩,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了知鱼槛,二者把水面划分为两部分,若断若连。池北又有七星桥连接陆地,似隔还通,层次丰富。寄畅园的景色,也主要是围绕着锦汇漪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中。从池北的嘉树堂向东看,又见“山池塔影”,将锡山龙光塔借人园中,空间层次丰富多姿,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楷模。横跨锦汇漪的“七星桥”,不用江南水乡常见的拱桥,而是平桥,缩短了桥与水面的距离,表现出池水的溢漫丰盈。七星桥后面的廊桥,又遮挡了锦汇漪尾水的去向,让人产生无穷的意境。2.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寄畅园就具有这种灵性,它的灵性是通过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合一的空灵绝配而造成的。通常,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基本元素,他们的组成与结合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一般来说,建筑作为人工景观,其造型、色彩、体量都是非常
考究的,尤其是园林建筑,因为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所以,首先必须根据园林规模、空间尺度来安排其体量、造型等。风景绚美固然是园林建筑建设的重要标准,但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无论建筑多寡,都要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寄畅园就是一个较好的范例,它将浓郁的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规模上、布局上还是规划经营上,都具有精美的气派。同时,寄畅园围绕南北长、东西短的锦汇漪,布置北堂、东廊、南树、西山,曲折自由,而且使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有曲径通幽之感,意境也更加含蓄深远,从造园艺术上应该说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寄畅园建筑物所占的比重较少,而是以山水为主。下面,从园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秉礼堂人手分析其呈现出的意蕴。寄畅园是无锡锡惠公园的“园中园”,而秉礼堂又被看做是寄畅园的“园中园”。这种把园林的大空间分隔为若干小空间,在每一个小空间中作精心布置,造成主次分明又互相流通的手法,在古代造园中被经常采用,如苏州的拙政园、北京的圆明园等,使得在有限的面积中求得了无限的美感。秉礼堂这组庭园,面积不到一亩,却非常整洁精雅,庭院内的水池、石峰和花木显得生动活泼。向着庭院的一排漏窗关起来使
厅堂静缢安详,开开来鸟语花香。室内布局秩序井然,室外别有洞天。倚坐在窗边低头看池中的游鱼嬉戏、抬眼望盛开的花草争齐斗艳,那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了。更为巧妙的是山水相映、人在画中的那种意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都能够尽情领略到艺术的神韵。秉礼堂对面有一排碑廊,碑刻很丰富,共有217方,统称《寄畅园法帖》。法帖的原碑,刻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现在展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