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寄畅园游记

寄畅园游记

寄畅园游记今天,我们去锡惠公园旁的寄畅园游玩。

我们先走进堂,只见堂上挂着“凤谷行窝”的匾额。

我们向左边的门走去。

只见那儿有一个小池塘,池塘中有几条小鱼正在嬉戏。

池塘的一边是一间小房,而另一边是一个小型的“花园”。

这个“花园”也很有特色: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有花绽放。

这样,寄畅园的主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花朵了。

接下来,我们又走进了一个小门。

门外就是“九狮台”了。

“九狮台”是由太湖石做的,样子看上去就像九只狮子聚在一起一样。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

眼前是一条林间小径,穿过了这条小径,就是八音涧了。

八音涧,顾名思义,就是会发出许多声音的涧了。

顺着小路,八音涧的流水声时而轻,时而响,时而快,时而慢,水流也时时变换流速。

就在看上去没有路的时候,眼前突然一片明亮。

真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我们走过了一座小桥,接下来映入眼帘的便是“知鱼槛”了。

知鱼槛里有一块木牌,上面刻着庄子和惠子所说的那些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知鱼槛前是一个池塘,八音涧里的水就注入其中。

池塘前是一座假山,假山就是用池塘中挖出的泥堆成的。

站在知鱼槛中,我向前远眺,隐隐约约看到了惠山和锡山。

看上去好像惠山和锡山都在这寄畅园中了,这就是“借景”。

我真佩服古代的那些能工巧匠超人的智慧啊!然后,我们沿着池塘边上的走廊,来到了一个石桌前。

你可别小看这个石桌,它据说是乾隆皇帝和当时惠山寺的僧人下棋时用的呢!最后,我们顺着走廊,来到了池塘的另一个入水口。

我们顺着溪流和小路,来到了刚来的那个堂前。

只见堂前还挂着一幅对联,据说这可是康熙皇帝亲手写的呢!我们走出了园,回家去了。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摘要:江南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江南气候温和湿润、水网密布、花木生长良好,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园林艺术格调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自然精神境界山水景观苏州园林寄畅园正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涵盖宽泛,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往南便是三层的“凌虚阁”高出林梢,可俯瞰全园之景。再折而西,跨润过桥 登假山上的“卧云堂”,旁有小楼“邻梵”,“登之可数(惠山)寺中游人”。 循径往西北为“含贞斋”,阶下一古松。出含贞斋循山径至“鹤景”和“栖元 堂”,“堂前层石为台,种园的总面积为9900平方米,园内的山水骨架构成了园景的核心。水池偏东, 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形成了山水骨架的主体。据统计,假山约占全园面积 的23%,水面占17%,两者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总结:
寄畅园这座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艺术特征吸引了无数游客 的眼球。从总体布局到山水骨架、建筑格局以及园内景点等方面,寄畅园都展 现出了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 美丽景观和宁静和谐的氛围。
通过对寄畅园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和欣赏园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寄畅园: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
当提到寄畅园,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这个位于 无锡市惠山脚下的古典园林,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观和深 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
1、环境特色
寄畅园位于无锡市西郊,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巧妙地 利用地形,将湖光山色与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亭台楼阁、 廊榭轩馆错落有致,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五、植物配置
寄畅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园内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更有 假山、水池等元素相互映衬。植物配置与园内建筑、山水等元素相互融合,形 成了一个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丽景观。
六、借景艺术
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巧妙地运用了借景艺术。通过借景,将园外的锡山龙光塔 等景观引入园内,使园内景色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借景艺术的运用,不仅增强 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也使得园内景色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无锡-寄畅园解析

无锡-寄畅园解析
。。。。
三次更名 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辟为园,号凤山,园子建
在惠山的山谷里,行窝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且当时处于草创阶段,“凤谷行窝”。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
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位于惠山古街横街寄畅园入口对面 清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次南巡,七次到无锡,每次抵锡必到惠山,临幸寄畅园。此房为当时地方官员迎候皇帝,提前集中在此恭 候之处。故借用“朝房”名称,称“寄畅园朝房”,实际使用次数只有十余次,因而面积不大。
寄 畅 园 鸟
南入口
南-北剖面图 造园空间手法
锦汇漪上斜跨一条长桥,用七条黄石板直铺而成,平卧波面,更觉清波迷漫。 此桥朴实无华,名“七星桥”。乾隆曾吟有“一桥飞架琉璃上”,之句,就是说 的此桥。主要是园主秦耀抒发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胸怀,寓意 他虽失意于官场,在星夜晴空,水天一色之处,置身清澈宁静水面,畅观北斗七 星,犹如凌云登仙。
瞰 图
东入口
凤谷行窝
九狮台
梅亭

秉礼堂
含贞斋
八音涧
嘉树堂





南入口
邻梵阁 卧云堂 碑亭 美人石
锦汇漪
先月榭
鹤步滩
知鱼槛
凌虚阁
郁盘亭
砖雕门楼
七星桥 涵碧亭
东入口
造 园 总 体 布 局
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 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 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

锡惠公园实习报告

锡惠公园实习报告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锡惠公园实习报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实习报告I锡惠公园(寄畅园、杜鹃园)摘要:我国的造园文化历史悠久,不是三言两语可尽阐述。

这里主要结合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部分造园造景手法与方式在锡惠公园中的运用来展开叙述,并结合实际其工程案例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地形景观、道路交通、照明工程、水景工程、山石景观正文:据调查,锡惠景区由锡山和惠山组成,是以名泉、古典园林著称的山林景区。

发展至今这个古典园林中自然也融入了很多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

本文就其地形景观、道路交通、照明工程、水景工程、山石景观这五大园林工程来展开分析、叙述与总结。

1)地形景观的运用分析地形的营造在公园的建造中我认为自然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好坏与否不仅决定了公园的空间层次感、排水效果、视觉效果、不同的围合感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等等。

无锡公园自然也不是例外的。

说到地形景观,就不得不来分析微地形的营造在地形景观中的运用。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施工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其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太大。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主,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就拿无锡公园及其中的寄畅园来说:寄畅园平面导游图无锡公园平面图从无锡公园的平面图中,不难看出除了原有的山体地形景观外,还营造了很多微地形景观(图中圈出地为人工营造的山坡地),这样的一种造园极大地丰富了公园里的空间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类型。

比如,它在视线开阔地形平坦的微地形构成了开放的空间;坡地、山体和水体构成了半封闭或封闭的景观公园。

惠山古镇寄畅园观后感

惠山古镇寄畅园观后感

惠山古镇寄畅园观后感走进惠山古镇的寄畅园,就像一脚踏进了江南水乡的梦里头,那感觉,啧啧,真是说不出的舒坦和自在。

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就像是老天爷特意给这园子打了层柔光滤镜,让人一眼就爱上了这地儿。

刚迈过门槛,一股子淡淡的茶香就飘进了鼻子里,跟着这股子香气儿走,嘿,原来是园子里的茶馆正忙着泡制新茶呢。

茶馆外头,几位老茶客悠闲地坐着,手里把玩着紫砂壶,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那神态,就像是在说:“人生啊,不过一壶茶,几卷书,再有个好园子逛逛。

”寄畅园啊,它不仅仅是个园子,更像是一幅活生生的水墨画,一步一景,处处皆画。

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两旁的假山怪石嶙峋,像是从画里蹦出来的似的,特别逗人喜欢。

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小松鼠在树枝间窜来窜去,那机灵劲儿,让人忍不住想逗逗它们。

园子里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数那池碧水。

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亭台楼阁,美得就像是镜子里的另一个世界。

湖边垂柳依依,随风轻摆,就像是姑娘的长发,温柔又婀娜。

坐在湖边的石凳上,闭上眼睛,耳边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整个人都感觉被这份宁静和美好包围了。

说到寄畅园,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古建筑了。

这些老房子啊,每一砖每一瓦都透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

走进一座古宅,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

屋里的摆设古色古香,每一件都是艺术品,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细细品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园子里那座小巧精致的凉亭。

凉亭四周被绿树环绕,中间摆放着几张石桌和石凳,是游客们休息聊天的好地方。

我特意找了个没人的角落坐下,泡上一壶好茶,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悠闲。

那一刻,我仿佛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只想让时间就这样静止下来,永远留在这个美丽的园子里。

逛完了寄畅园,我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放松。

我想,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再来的,再来感受这份来自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和美好情怀。

寄畅园案例分析

寄畅园案例分析
寄畅园中漏窗的运用也是比较成功的, 漏窗在园林中的功能是漏光、 透气、聚景。漏的是阳光、月光、灯光, 诡谲变幻, 晨昏不一, 昼夜分 明, 四时异调, 那普照大地、四处弥漫的光线, 经由漏窗进入庭园, 就成 了人为之光、艺术之光。漏窗“聚景”, 人们可以通过遮挡物的透空 之处, 隐隐约约地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红枫; 可以嗅到桂花的浓烈、 香樟的幽香; 可以闻听知了的鸣叫、黄莺的啼声。漏窗使景致相互渗 透, 使不同的景区气息交流, 浑然一体。窗框中映出佳景, 成为天然图 画, 这也正是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具 体表现。
4
园林设计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
中”。陈从周教授在《说园》中说到: “中国 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 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 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 这话说 得非常贴切。众所周知, 园林历来是人们亲近 自然的一种介质, 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 更是大多数人闲暇放松的乐土。寄畅园就是 这样的一个园林, 它的文化含量丰富, 个性特 征鲜明,同时又多彩多姿, 极具艺术魅力, 在中 国古代园林中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后其曾孙秦耀于万历年间大修,改建成“寄畅
园”。
A
2
寄畅园整体上可分为5 个区块:山水区、入口区、卧云堂
区、嘉树堂区和湖石假山区,主园路贯通这5 个区。山水区
占整个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在基址原有地势地貌基础上,
通过“因高堆山,就底挖池”的造园手法塑造而来,是对基
址环境的理性利用和回应,也是寄畅园根据基址环境特征表
A
6
一·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法自 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 追求自然, 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 而在于对潜在自 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 构, 纳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构, 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 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 并竭力追求顺应 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 不对称的布局, 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 姿态自然天成, 不受人工 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 水面为虚; 近景 为实, 远景为虚; 景物为实, 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 这是受

康乾最喜爱的江南名园无锡寄畅园

康乾最喜爱的江南名园无锡寄畅园

康乾最喜爱的江南名园无锡寄畅园寄畅园位于无锡滨湖区锡惠公园内,坐落在海拔329米的“江南第一山”惠山的东麓,属山麓型别墅园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寄畅园池景“寄畅”二字源自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寄畅园又名“秦园”,为北宋词人秦观的后裔、曾任兵部尚书的秦金建于明嘉靖初年(约1527年前后)。

寄畅园历岁500年,是故事最多的江南名园。

其盛衰兴废如一首历史长歌,吟唱着一个家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命运变迁。

1952年,秦氏后人、末代园主秦亮工将其献给了国家。

亭廊寄畅园是康熙、乾隆最喜爱的,没有之一的江南园林。

自康熙23年(1684年)到乾隆49年(1784年)的一百年间,康乾各南巡6次,二人每次必游此园,并留下了许多题赞文字。

寄畅园的园名为乾隆御书。

康爱寄畅园的“山色溪光”,乾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故“爱其幽致”。

在寄畅园的白墙上可以看到“山色溪光”和“玉戛金枞”两块石匾,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的御笔,戛指流泉,枞指假山。

以寄畅园为范本,康在颐和园修“畅春园”,乾在圆明园修“廓然大公”(也称双鹤斋),又在颐和园修“惠山园”。

廓然大公如诗如画,尤以叠石为著,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嘉庆帝也极为喜爱,他凑趣诗赞曰: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

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

毁于战火的廓然大公寄畅园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各种景观绕水而建,以建筑凝练、古木参天,尤以借景巧妙、理水高致、叠石精彩而闻名天下,在江南园林中凤立鹤群。

寄畅园的水来自园外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

惠山泉大名鼎鼎,被唐代茶圣陆羽封为“天下第二”,被中唐诗人李绅赞为“人间灵液”,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二泉”。

惠山泉因此被简称为“二泉”,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二泉映月”和二胡大师瞎子阿炳。

惠山泉“锦汇漪”濒临水池,位于寄畅园的中心,池北的土山则与高高在上的惠山浑为一体,因其集汇众多美景而得名。

锦汇漪的池水明亮如镜,将山影、塔影、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揽池中。

寄畅园

寄畅园

嘉树堂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游客站在堂前,南 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金亭 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
涵碧亭
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 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 一格 。
七星桥
七星桥横跨在锦汇漪上,由七块黄石板直铺而成, 平卧波面,几与水平,乾隆曾吟有“一桥飞架琉 璃上”之句,过桥就是嘉树堂,古屋三间,堂旁 有廊桥,通涵碧亭,亭四方架水上。
卧云堂
卧云堂系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七 年(1592—1599年),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中隔天井。 在清代早中期,其前进曾向东作扩建,并以康熙御书“山 色溪光”命名此堂,故又称御书碑厅。
邻梵楼
位于惠山寺侧,寄畅园20景之一。1980年重建。“邻梵阁”横匾为南 京尉天池所书,登临此阁,下有池水一泓,即惠山寺阿耨水,惠山寺 的全景也被凭借入园。
园内洞门分析
• 洞门的传统建构形 式主要有方门合角 式、圈门式、上下 圈式、莲瓣式、如 意式、贝叶式等。 其外形形状包括圆 形、方形、八方形、 葫芦形、梅花形等
月窗式
汉瓶式
著草瓶式
园内地铺分析
鹅卵石作为一 种纯天然的石 材,品质坚硬, 色泽鲜明古朴, 具有抗压、耐 磨耐腐蚀的天 然石特性,是 一种理想的绿
无锡锡惠公园 ——寄畅园
目录
• 1.地理位置 • 2.气候分析 • 3.寄畅园历史 • 4.道路分析 • 5.空间布局分析 • 6.水系分析 • 7.园内主要景点分析 • 8.漏窗,门洞分析 • 9.栏杆分析 • 10.植被分析
无锡地理位置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长 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 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 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 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 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 位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我 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 大米市之一。无锡同时也是 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我 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素有布码头、钱码头、小上 海之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 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 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 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 具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 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

无锡寄畅园赏析

无锡寄畅园赏析

园林史课程论文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摘要:寄畅园是江南地区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别墅型私家园林,其巧妙的选址,别具匠心的叠山理水,偏多野趣的景色,无不表现出别墅型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不愧是一座优秀的屮国古典园林。

关键字:寄畅园因借自然叠山理水花水配罝建筑布局正文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惠山间平坦地段(即锡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约1公顷,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

元代原为佛寺的一部分,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辟为别墅;后经秦氏几代人的经营,寄畅园更为完美,名声大噪。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园曾毁于兵火。

如今的园林是后来重建的,但山水格局未做变动,依旧传承着文人园林简远、雅致的特质。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名,很多都含有隐喻(象征)的特点。

寄畅园也不例外,其初名为“凤谷行窝”,后取王義之《兰亭序》“一觥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更名为“寄畅园”。

1寄畅园布局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故王穉登《寄畅园记》评价:“兹园之胜……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药果蔬,又次堂榭楼台池沼。

”寄畅园区位图寄畅同平面图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

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无锡-寄畅园解析

无锡-寄畅园解析

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
著名的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 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
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葺。 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

“沤寓”。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06年)之夏,“葺园
和他的侄儿张轼精心布置,掇
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
山理水,疏泉叠石,园景益胜。 “双孝祠”,寄畅园为祠
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原贞 节祠纳入园中,即今“秉礼堂”
瞰 图
东入口
凤谷行窝
九狮台
梅亭

秉礼堂
含贞斋
八音涧
嘉树堂





南入口
邻梵阁 卧云堂 碑亭 美人石
锦汇漪
先月榭
鹤步滩
知鱼槛
凌虚阁
郁盘亭
砖雕门楼
七星桥 涵碧亭
东入口
造 园 总 体 布 局
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 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 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位于惠山古街横街寄畅园入口对面 清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次南巡,七次到无锡,每次抵锡必到惠山,临幸寄畅园。此房为当时地方官员迎候皇帝,提前集中在此恭 候之处。故借用“朝房”名称,称“寄畅园朝房”,实际使用次数只有十余次,因而面积不大。
寄 畅 园 鸟
南入口




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 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

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
解【
】寄 畅 园 江 南
私 家
造园 园林 析

寄畅园存在问题及对策

寄畅园存在问题及对策

寄畅园存在问题及对策
5月21日记者从惠山古镇景区获悉为更好地恢复文物单位的历史风貌寄畅园与惠山镇祠堂淮湘昭忠祠预计于2023年启动修缮。

时值休息日,寄畅园内有不少游览的市民,互相拍照的阿姨、带着孩子一边讲故事一边参观的家长、穿着汉服拍视频的小姑娘=漫步其中,数百年的时光赋予了这里一砖一瓦深深的历史气息,记载着古老的江南文化与精神。

寄畅园,又名“秦园”,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

历经了时光洗礼,如今寄畅园内小桥流水,锦鲤满池,一派生机勃勃。

据介绍寄畅园上次全面修缮已是1993年至今已近三十年部分建筑存在屋面漏雨、木构件糟朽、油饰褪色、粉刷层剥落等问题。

此外,古镇内的淮湘昭忠祠自2009年进行过保养维护及整治后,十几年来也未再进行过系统的修缮。

浅析无锡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对比——以无锡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

浅析无锡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对比——以无锡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

浅析无锡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对比———以无锡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瞿浩钢,刘雪梅(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西青300384)简述无锡园林的发展与其特点,并以无锡市的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介绍无锡的园林。

其中寄畅园是较为典型的中国江南古典园林,而城中公园则是近代公园首个自建的城市公园,通过分析设计手法和2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得出其共同点与因为时代背景不同所造成的特殊性,并叙述无锡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变化。

结合无锡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趋势总结园林设计必要之处。

无锡园林;寄畅园;城中公园2.2无锡城中公园简介无锡城中公园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由民众集资建造的城市公园。

在其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历经多次增建、重建和改造,其作为城市园林的功能日益完善。

现位于无锡市商业中心地段与崇安寺步行街相连,周边多为大型的百货商场,人流较大,经过多次改造,现在已是无锡市的中心公园以及商业步行街之一。

城中公园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历史纪念性,城中公园在无锡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城中人气聚集的活动场所,城中公园见证了近百年来无锡发展的历史沧桑,并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历史遗迹。

无锡城中公园发展到21世纪初期,是无锡市市区游人聚集最为热闹的市区公园,外侧相对开放式的设计与周边商业区居民区相连接使得园内人流量较大,内部所设置的景点也主要迎合了老人和儿童的游玩需要。

整体的造园运用了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将自然的景观再现于园内,结合人造瀑布、小湖泊和假山营造了一个接近于远郊山林的自然美感,园内也多用太湖石置石造景结合江南的乡土植物,整体感觉使人放松舒适。

近10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中公园的外貌和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周围高楼大厦林立,导致园内的整体空间感受较为压抑,随着周边商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在购物游玩时的需求,城中公园其商业步行街的功能逐渐增强,而其作为城市公园的功能逐渐被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忽视。

3无锡寄畅园与城中公园对比分析3.1设计风格对比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园林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在设计风格上寄畅园与城中公园都是人工山水园林,前者通过人为的营造自然景观意境,选址在惠山山麓,倚山借景,借用惠山和锡山的景色作为园的背景,将自然与人工巧妙的结合。

无锡实习个人报告寄畅园

无锡实习个人报告寄畅园

无锡实习个人报告风景园林(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学院名称:年月日一、实习时间:二、实习地点:浙江无锡三、实习目的:在观察,分析园林工程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园林构成要素(地形、水景、园路、园桥、假山等的工程规划与设计及施工要点,吸取成功实例之精华.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四、实习内容:1.园林地形竖向规划设计与施工2.水景工程(含档墙工程)3.园路工程4.园桥5.假山工程五、工程实例分析:无锡寄畅园寄畅园(图1)是江南古典园林之一,位于江苏无锡西郊惠山之麓,园内面积十五亩。

寄畅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 年),原属秦姓私园,初名“凤谷行窝”。

明末清初,秦氏后裔请当代著名造园家张涟之侄张钺重行布置,疏泉立石,园景益胜。

全园风景逶迤宛转,妙造自然,布局巧于因借,浑合自然,风格苍凉廓落,古朴清旷。

寄畅园东西狭窄,南北引长,西枕惠山山麓,地势西高东低。

全园以水池为构图中心,东面一带是临水亭廊,西面是假山,南北两端是原有的两组建筑群(图2)。

图1 图2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山相同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

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主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

寄畅园的水源自天下第二泉。

二泉在惠山寺的西南,开凿于唐代,是惠山九龙十三泉中位置最高的一脉,其水质清冽,由唐代茶圣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二。

寄畅园从西、南二处引二泉水入园,西面一支引自二泉书院中的香积池,香积池上通金莲、承泽池,再上通二泉,经过八音涧后流入锦汇漪;南面一支引自惠山寺的日月池,其上通金莲池,进入镜池后也注入锦汇漪。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这二支补给水源,使得寄畅园的一池碧水充足丰沛。

二泉水进入园以后,运用各种手法,组成各种有聚有散,有静有动,有大有小,有声无声的水景。

因地制宜 巧借外景——浅谈无锡寄畅园的造园艺术——摘自一九七九年无锡园林科技资料

因地制宜 巧借外景——浅谈无锡寄畅园的造园艺术——摘自一九七九年无锡园林科技资料
可 看 到 碧 波 皱 处 , 时 跃 游 鱼 ,这 的风 景形成 强 烈 对 比,充 分体 现 隔水相揖 ,加 以七星桥横波垂影 , 里 是 全 园 欣 赏 山色 烟 景 的 最 佳 处 。
了《 画筌 》“ 山本静 ,水流 则动 ;
形 成 了景 观 中 的 前 后 借 景 ,增 加
裔 请 当代 著 名 造 园 家 张 涟 之 侄 张 更 显 得 水 面 悠 深 宁 静 。 池 面 靠 近
寄 畅园东 西狭窄 ,南北 引长, 鹤 步 滩两 侧 ,两座 小石梁 半浸 碧
钺 重行 布置 ,疏 泉立 石 ,园景益 西 枕 惠 山山 麓 ,地 势 西 高东 低。 波 ,各将 一 角 池 水 与 大 池 隔 断, 胜。 园风景逶迤宛转 , 全 妙造 自然 , 全 园 以水 池 为构 图 中心 ,东 面一 而 小水 面三 面 为峻岩环 抱 ,水波
形成 又一 院落 ,使 这所 古老 名 园 和 廊桥 分别 收隔 ,将 池水 分成两
位于 江苏 无锡西 郊惠 山之麓。 始 得 以保存 ,并 有所 发展 。现全 园 个 不同情趣 的小水面 ,曲折 幽静 , 建于明正德年间 ( 公元 1 0 6年~ 风致 ,泉 石树 木之 胜 未减 ,苍 凉 水 意连 绵 ,令人 玩 味无 穷。 七星 5 池水轻拍 , 倒影如画 , 12 1年 ) 5 ,原 属秦 姓 私 园,初 名 廓 落 之韵 犹 存 ,在 江 南 园 林 中 , 桥平卧波面 , “ 谷行 窝” 明末清初 ,秦 氏后 仍 不失 为 一所 独 特 风 格 的 名 园。 凤 。
寄畅 园借惠 山九峰连绵逶迤 、 岗峦 起伏 的形 象和 江南 水 乡重洲
其 与 惠 山雄 浑 自然 的 气 势 相 埒。
假 山 临 池 处 有 一 片 伸 向 池 心 浅 渚 、 湖 港 交 叉 的 特 点 ,把 假 山

无锡寄畅园赏析

无锡寄畅园赏析

园林史课程论文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摘要:寄畅园是江南地区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别墅型私家园林,其巧妙的选址,别具匠心的叠山理水,偏多野趣的景色,无不表现出别墅型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不愧是一座优秀的屮国古典园林。

关键字:寄畅园因借自然叠山理水花水配罝建筑布局正文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惠山间平坦地段(即锡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约1公顷,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

元代原为佛寺的一部分,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辟为别墅;后经秦氏几代人的经营,寄畅园更为完美,名声大噪。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园曾毁于兵火。

如今的园林是后来重建的,但山水格局未做变动,依旧传承着文人园林简远、雅致的特质。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名,很多都含有隐喻(象征)的特点。

寄畅园也不例外,其初名为“凤谷行窝”,后取王義之《兰亭序》“一觥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更名为“寄畅园”。

1寄畅园布局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故王穉登《寄畅园记》评价:“兹园之胜……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药果蔬,又次堂榭楼台池沼。

”寄畅园区位图寄畅同平面图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

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寄畅园朝房有感500字

寄畅园朝房有感500字

寄畅园朝房有感500字【原创实用版1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寄畅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三、朝房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四、寄畅园朝房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五、结论正文(篇1)【引言】寄畅园位于我国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典园林。

作为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朝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寄畅园朝房进行探讨,以期从中挖掘出对现代社会有益的启示。

【寄畅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寄畅园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江南地区典型的私家园林,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在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寄畅园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演变,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朝房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朝房是寄畅园中的一处重要建筑,其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精髓。

首先,朝房的布局严谨,符合中国古代建筑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其次,朝房的建筑材料和结构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最后,朝房的装饰艺术独具匠心,充分展示了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

【寄畅园朝房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尽管寄畅园朝房是古代建筑,但它对现代社会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朝房的环保理念对现代城市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古代园林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这正是现代城市建设所缺乏的。

其次,朝房的艺术价值对现代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应关注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论】总之,寄畅园朝房作为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其进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有益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学号080222姓名杨哲晗寄畅园地处江南风景名城无锡,又名秦园,始建于l506—1512年,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面积大约l公顷,位于惠山寺北侧,紧靠锡山与惠山,与著名的“天下第二泉”遥相呼应,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的历史悠久,原是北宋词人秦观迁锡后裔建于明代中期的山麓别墅。

园主秦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明嘉靖六年,历任两京户、吏、工、兵部尚书的无锡人秦金,构成别墅园林,名“风谷行窝”。

园名的来历是这样的:秦金,号风山,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风谷”包含人名、地名两层意思;行窝指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也表明这座别墅还处于草创阶段,以山林野趣为主。

所谓“风谷行窝”,就是指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中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

明万历年间,传至第三代园主时,又再造园景,并取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句之意,题名“寄畅园”清初又聘请著名画家兼造园家对寄畅园重伤规划改造,一时名噪大江南北。

从1684年到1784年,康、乾二帝下江南,都多次到寄畅园游览。

现在大门西边院墙上立着两块石匾:右面的“山色溪光”为康熙手书,左面的“玉戛金枞”(玉戛指流泉,金枞指假山)为乾隆御笔,是当年秦园接驾的直接证据。

乾隆皇帝因为仰慕寄畅园的灵秀,还在北京万寿山东北麓仿建了“惠山园”,该园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由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根据乾隆当年的诗意,改名“谐趣园”。

如今,经过数百年的陆续修建,寄畅园不仅具有了风景绚丽的园林特性、井然有序的传统格局,而且拥有了典雅浓郁的文化品位,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风格之大成的代表。

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

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

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路。

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的处理手法,造成了对比效果,使人感到园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

寄畅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空间布局特点鲜明,个性化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众所周知,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

寄畅园之所以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要从人性的本原来寻找原因。

在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节奏与生存环境均受到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在闲暇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与奢望。

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也正是“法天象地”的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从大自然中摘取自然元素是造园的基本要求。

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

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

在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

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

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

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这是受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之外,园林又引进了建筑、文学等各门艺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郭熙说过:“水,活物也。

”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在造园过程中总是不会忘记设计水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整日呆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玻璃空间里,面对着现代科技产物,在思想上与精神上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因此,人们渴望亲近自然,亲近水,因为水能给人带来清新、舒畅的感受。

亲水区的设置与设计也是现在设计师在进行景观或环境设计时所普遍重视与运用的一种元素。

寄畅园的水的处理也很成功,锦汇漪(见图2)就是一个较好利用水环境的例子,锦汇漪位于寄畅园的中心,因为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

锦汇漪水面南北纵深,池岸中部突出鹤步滩,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了知鱼槛,二者把水面划分为两部分,若断若连。

池北又有七星桥连接陆地,似隔还通,层次丰富。

寄畅园的景色,也主要是围绕着锦汇漪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中。

从池北的嘉树堂向东看,又见“山池塔影”,将锡山龙光塔借人园中,空间层次丰富多姿,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楷模。

横跨锦汇漪的“七星桥”,不用江南水乡常见的拱桥,而是平桥,缩短了桥与水面的距离,表现出池水的溢漫丰盈。

七星桥后面的廊桥,又遮挡了锦汇漪尾水的去向,让人产生无穷的意境。

2.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寄畅园就具有这种灵性,它的灵性是通过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合一的空灵绝配而造成的。

通常,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基本元素,他们的组成与结合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

一般来说,建筑作为人工景观,其造型、色彩、体量都是非常考究的,尤其是园林建筑,因为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所以,首先必须根据园林规模、空间尺度来安排其体量、造型等。

风景绚美固然是园林建筑建设的重要标准,但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无论建筑多寡,都要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寄畅园就是一个较好的范例,它将浓郁的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无论在规模上、布局上还是规划经营上,都具有精美的气派。

同时,寄畅园围绕南北长、东西短的锦汇漪,布置北堂、东廊、南树、西山,曲折自由,而且使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有曲径通幽之感,意境也更加含蓄深远,从造园艺术上应该说是苦心经营的结果。

寄畅园建筑物所占的比重较少,而是以山水为主。

下面,从园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秉礼堂人手分析其呈现出的意蕴。

寄畅园是无锡锡惠公园的“园中园”,而秉礼堂又被看做是寄畅园的“园中园”。

这种把园林的大空间分隔为若干小空间,在每一个小空间中作精心布置,造成主次分明又互相流通的手法,在古代造园中被经常采用,如苏州的拙政园、北京的圆明园等,使得在有限的面积中求得了无限的美感。

秉礼堂这组庭园,面积不到一亩,却非常整洁精雅,庭院内的水池、石峰和花木显得生动活泼。

向着庭院的一排漏窗关起来使厅堂静缢安详,开开来鸟语花香。

室内布局秩序井然,室外别有洞天。

倚坐在窗边低头看池中的游鱼嬉戏、抬眼望盛开的花草争齐斗艳,那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了。

更为巧妙的是山水相映、人在画中的那种意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都能够尽情领略到艺术的神韵。

秉礼堂对面有一排碑廊,碑刻很丰富,共有217方,统称《寄畅园法帖》。

法帖的原碑,刻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现在展示的是根据原碑拓片重刻的,从这些碑刻上,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寄畅园深远的历史与文化脉搏,可以聆听到寄畅园悠长的清音。

这些稀世珍宝是寄畅园景色的绝妙点缀,它使寄畅园于自然美中更增添了人文美、历史美与艺术美。

这排碑廊与整个庭院在一起孕育了寄畅园的品味与生命,体现了建筑与人文、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

如今,它已成为寄畅园中一道光彩夺目的人文风景线。

3.充满文人趣味。

优秀的园林像画也像诗,需要适时地停下来品尝一番,品尝那远古的神韵与历史的芳香。

在寄畅园,你可以邀上一壶茶,静下心来去感受、去品尝,这其中不乏诗情与画意,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似乎都经过了仔细推敲。

众所周知,江南私家园林的主人一般都是归隐的达官贵人,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趣味,对自然的美丽较为敏感,同时又有丰富的游历经验,因此,他们常如吟诗作文般对待其园林创作,因地制宜地处理景物之间的关系。

郁盘、知鱼槛就是主人吟诗作对、下棋博弈的地方,他们不仅要从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而且要讲求环境的优美与内心的感受,这就是文人趣味的直接体现。

吟诗做画、诗词歌赋,都需要在空间设计的布局中进行考虑与安排。

陈从周教授就曾精辟地论断:研究中国园林,首先应从中国诗文人手。

寄畅园的设计里文人趣味是比较浓厚的,其字画陈设,包括匾额、楹联、挂屏、字画、刻石等装饰构成要素和家具、陈设等,都可谓集自然美、工艺美、书法美和文学美于一身,集中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精雅文化的艺术特征。

寄畅园中轩窗边、几案上、墙壁上,放置的都是古雅之“韵物”,诸如古书画、古瓶、雅石等,或罗列布置在室内博古架上,或陈列在厅堂、镌刻在墙壁上,既可随时得以摩玩舒卷,也能营造出优雅的艺术氛围。

4.意境深远。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即所谓的“意境”。

寄畅园的空间艺术创作中“意境”的产生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实中见虚、虚中见实”的虚实相生的思想意境。

在寄畅园的空间布局上,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

例如,穿过含贞斋,来到九狮台,始有山穷水尽之感,然而从九狮台处一折而变的豁然开朗,锦汇漪由此映入眼帘,从而造成“虚中见实”之效。

而且。

还有些地方处理为开门于不通之处,映于竹石,有“实中见虚”之意。

“形神兼备”也是寄畅园造园的宗旨,寄畅园的山石景观并非是对自然物的简单模拟或翻版,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它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标准。

寄畅园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意境美,同时也包含了与天地亲和的理想美、与环境互动的生活美以及与情感共鸣的融合美。

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不仅大大丰富了园林艺术手段,而且促进了山、水、建筑及植物景观间更复杂的穿插、渗透与映衬。

寄畅园中漏窗的运用也是比较成功的,漏窗在园林中的功能是漏光、透气、聚景。

漏的是阳光、月光、灯光,诡谲变幻,晨昏不一,昼夜分明,四时异调,那普照大地、四处弥漫的光线,经由漏窗进入庭园,就成了人为之光、艺术之光。

漏窗“聚景”,人们可以通过遮挡物的透空之处,隐隐约约地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红枫;可以嗅到桂花的浓烈、香樟的幽香;可以闻听知了的呜叫、黄莺的啼声。

漏窗使景致相互渗透,使不同的景区气息交流,浑然一体。

窗框中映出佳景,成为天然图画,这也正是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