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式到方程(1)(1)(2013-12-12.212606.311)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优秀教案:3.1《从算式到方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优秀教案:3.1《从算式到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会估算方程的解,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3.让学生体会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法: 指导法学法: 小组研讨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问题1: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车70km/h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 ,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各个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尝试列出算式.教师总结:由于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 地,则可计算出卡车行驶的时间:()76070170=-÷⨯(h ),则A ,B 两地的路程:420607=⨯(km )上述计算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不是特别明显,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种更加直接的求解方法呢?问题2:如果设A 、B 两地的路程是x km ,你能分别列出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 地到B 地的行驶时间吗?从两车的时间相差1 h ,你能列出关于x 的方程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确定各个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师生合作探究:我们可知两车的时间相等关系:卡车行驶时间-客车行驶时间=1h 教师总结:本题主要数量关系是速度路程时间÷=. 可列出方程:17060=-x x ① 问题3: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能否利用路程相等列出方程?教师总结:客车行驶路程=卡车行驶路程可以设客车行驶时间为x h ,则卡车行驶时间为(x +1)h , 则()16070+=x x .也可以设卡车行驶的时间为x h ,则客车行驶的时间为(x -1)h.则()x x 60170=-.以上的利用列方程的解题过程告诉我们: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二、范例学习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h ,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 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学生多少个?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师生合作探究:(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是什么关系?(2)规定时间=已使用时间+月数 每月再使用时间(3)女生人数+男生人数=总人数教师总结:(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244=x .(2)设x 个月后这台计算机使用时间达到2450 h 。

《从算式到方程》(2021年精品教案 (省一等奖)) (1)

《从算式到方程》(2021年精品教案 (省一等奖)) (1)

本资源为2021年制作,是一线教师经过认真研究,综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而来。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资源。

资源以课本为依托,以教学经验为蓝本,经过二次备课和实践研究,将教学环节进一步细化,综合同课异构的课堂结构,统一编写而成。

欢送您下载使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重点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二次备课自主探究一、情景引入: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9页的问题,同时出现以以下图: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50701510702301513+⨯--=-()50701310502301513+⨯-+=-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做回忆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根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人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

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尝试应用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秀水千米.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关系,列出方程.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507035x x-+=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50507032x-+=列算式:只用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1)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课题 3.1.1从算式到方程
重难点重点: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难点: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基础知

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基本技

根据等量关系,会列方程
思想方

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和建模的数学思想
德育目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内容个人备

复案与
集备
情境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看微课
2.归纳方程的定义
学习目标根据实际问题,能找到等量关系,从而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3.巩固练习,总结判定方程的关键条件
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 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h ,预计每月再使用150 h ,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 的检修时间2450 h ?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1.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下列式子____________是方程, ____________是一元一次方程?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4.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
121
() x +22153() m +=33554
() -=+x x 24260() +-x x =53915
() a +>24
65x π
+
=()。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3.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屏幕出示)。

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

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

(进行比赛)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屏幕出示)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具体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方便、简捷。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县城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

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教案分析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教案分析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教案分析第一章:算式与方程的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算式和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掌握算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1.2 教学内容1. 算式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2. 方程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3. 算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算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算式和方程实例。

1.4 教学活动1. 引入算式和方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区分算式和方程。

第二章:算式的基本运算2.1 教学目标1. 掌握算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进行算式运算。

2.2 教学内容1. 算式的基本运算符及其作用。

2. 算式的运算顺序及其规则。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算式的基本运算符和运算顺序。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算式运算。

2.4 教学活动1. 讲解算式的基本运算符和运算顺序。

2. 进行算式运算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方法。

第三章:方程的建立与解法3.1 教学目标1. 掌握方程的建立方法。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教学内容1. 方程的建立方法。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方程的建立和解法。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4 教学活动1. 讲解方程的建立和解法。

2. 进行方程练习,让学生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第四章:方程的实际应用4.1 教学目标1.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2. 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1. 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方法。

2. 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方法。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4 教学活动1. 讲解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方法。

2. 进行实际问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方程的应用方法。

第五章:方程的拓展与提高5.1 教学目标1.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从算式到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从算式到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式与方程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突破重难点,循序渐进:针对重难点,设计梯度性的问题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方程求解的方法和技巧。
4.拓展思维,提升能力:通过变式练习和拓展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方程概念和求解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1.导入新课:以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视频引入,如“小明的年龄问题”,让学生从算式的角度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来表示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1)让学生回顾算式的知识,引导他们发现算式与方程的关系。
3.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步骤,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4.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未知数在方程中的意义,以及如何求解未知数。
5.强调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讨论求解方程的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步骤,并强调未知数在方程中的意义。
3.实践应用:
(1)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2)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知识拓展:
(1)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复杂情境,如含括号、分数等,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教案doc

《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教案doc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2.1 从算式到方程2.1.1 一元一次方程(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会用未知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关系.(3)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重点:知道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方程的意义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2.例、习题的意图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三个:知识点1 通过实例体会方程是研究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方程的学习是初中数学中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也是今后学习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等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使学生学会利用方程的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例1中的两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两种解法,算术方法和列方程(代数法)方法解决问题,其思维方向是不同的,感受两种解题中,列方程更便于思考,尤其是问题2体现的更加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引进未知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这是数学的一个进步.教材P69的思考,利用不同的相等关系还可以有不同的列方程的方法,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不必让学生在思考相等关系上耽误很长时间.采用填空方法列式,继而列方程是在引导学生得到结论,重点应放在从算式到方程这是一个进步,而不是放在如何列方程上.知识点2 方程的意义.例2(补充题)由实际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后,为使学生对方程概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补充这个例题.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出为什么?使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言必有据的良好学习习惯.知识点3 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借助例2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在具体题目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例3(补充题)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某些未知数的值.3.认知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难点之一是方程的概念,应使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分清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建立起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但方程一定是等式的正确认识.教学难点之二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紧紧抓住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认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二、新课引入填空:1、 小明的体重是11公斤,爸爸的体重是小明体重的7倍少1,爸爸的体重是 76 公斤,如果小明的体重是x 公斤,那么爸爸的体重是(71)x - 公斤.2、 从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是x 千米,汽车行驶需2小时,则汽车的速度可以表示为2x 千米/时. 三、例题讲解例1 问题1 (补充题)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6公斤,他比小明体重的7倍少1公斤,你知道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公斤吗?不限解法,说出你的思考.用算术解法:()761711+÷= (公斤).用方程解法(即代数法):设未知数,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此题的相等关系是:爸爸的体重=小明体重的7倍-1.解:设小明体重为x 公斤,根据题意,得 7176x -=,解得11x =.答:小明的体重是11公斤.让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哪种解法更便于思考?算术法属于逆向思维,列方程(代数法)属于顺向思维,未知数作为已知数直接参与列式,方程解法从思维方式上直接,更便于思考,所以说方程解法优于算术解法(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说算术解法更好,这里不能强加给学生这个结论,随即引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问题2:教材P68章前图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搜集表中的信息:王家庄到青山需3小时,青山到秀水需2小时,王家庄到秀水需5小时;搜集图中的信息:青山距翠湖50千米,翠湖距秀水70千米,青山距秀水120千米.用算术法解,可由汽车从青山到秀水用2个小时及两地相距50+70=120千米,得到汽车的时速为5070602+=(千米),进而得出王家庄距离秀水共(3+2)×60=300(千米),最终求出王家庄距翠湖300-70=230(千米),列综合算式为:(50+70)÷2×(3+2)-70=230(千米),还有其它列式方法请学生课下完成,在这不必耽误更多时间,重点放在下面的用方程方法上.用方程(代数法)解,用教材P68填空部分,引导学生列方程. 注意利用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直接设未知数,利用汽车匀速行驶,各段路程的车速是相等的这个关系列方程,得507035x x -+=. 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求出这个方程中的未知数x ,从而得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 教材P69思考栏目,带领学生完成. 也可以利用:“路程比等于时间比”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得50350702x -=+.若间接设未知数,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为x 千米,则根据题意,得()32703x +- 50x =+.也可以利用:“路程比等于时间比”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得350702x =+. 注意:各种列方程的方法,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要带领学生得出,以便控制课堂时间,重点应放在对方程解法的感受上.问题2中对两种解法(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比较其思维方式的优劣,得出用方程解决问题更直接,更便于思考.归纳为:注意收集题目中所提供的表格、图形信息,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本章我们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意义: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一般用x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等式是含有等号的式子. (这里的等式指只含一个等号的式子)方程满足两个条件2⎧⎨⎩(1)是等式(含有等号的式子);()等号的左边或右边含有未知数.例2(补充题)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方程,为什么?(1)53a b -; (2)437+=;(3)5323x x -=+; (4)102x y -=; (5)61x -<-; (6)2534y -=; (7)()2423a a -=-; (8)2154m m -=; (9)135x x-=. 分析:解这个题目可根据方程的意义来判断.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否则就不是方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言必有据的良好学习习惯.答案:(1)不是等式,所以也不是方程,因为53a b -只有运算关系没有相等关系.(2)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因为虽然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数.(3)是等式,也是方程.(4)是等式,也是方程.(5)不是等式,所以也不是方程.(6)是等式,也是方程.(7)是等式,也是方程.(8)是等式,也是方程.(9)是等式,也是方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指明方程中的未知数是什么?2.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注意:一元一次方程首先是方程,其次一元指一个未知数,这里不考虑同一个未知数出现了几次,且未知数的最高指数是1次.再来看前面例1(一题多用),我们从方程中选出一元一次方程是第(3)、(6)、(7);方程(4)含有两个未知数x 和y ;方程(8)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是1;方程(7)中的()24-,底数不是未知数,其次数与未知数的次数无关;方程(9)未知数在分母,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今后我们再研究它是什么方程.回顾前面例1中的问题1和问题2,所列的方程是什么方程?例3※(补充题)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2m x mx -+=是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值. 分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只有()210m x -=,即10m -=,得1m =. 解:略.四、随堂练习1、(补充题)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A .530m -<B . 538+=C . 83x -D . 269a b += (2 ) 在方程3xy =,350y -=,2176a a a -+=-,230m m -=, 374x=,0x =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个.A . 2B . 3C . 4D . 52.(补充题)七年级一班全体学生去旅游,租车每人交20元,还差19元;每人交21元,又多18元,设该班有x 名学生,可用式子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表示租车的费用,并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1)D ; (2)B .2. 2019x +;2118x -;20192118x x +=-2.五、课后练习1.(补充题)指出下列方程中的未知数是什么,方程的左边是什么,方程的右边是什么?并且判断它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1)321x =-; (2)27x y +=;(3)2515x x +-=; (4)222x y y =+; (5)3x π-=; (6)23547m m +=-; (7)11123a a +--=. 2. (补充题)方程 ()()22230a x a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 等于( ).A .2-B . 2C . 2±D . 03. (补充题)若关于x 的方程()1350n 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n 的取值是( ).A . 3,1m n ==-B . 3,0m n ≠=C . 0,0m n ≠=D . 3,1m n ≠=-4.(补充题)甲厂有某种原料120吨,乙厂有同样原料96吨,现在每天甲厂用原料15吨,乙厂用原料9吨,请你用数学式子表示x 天后两厂剩下的原料相等.5. 教材P75习题2.1 5、6、7.答案:1. 略. 2. A 3. B 4. 设x 天后两厂剩下原料相等,则有12015969x x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算术基础和简单的代数知识。他们对算式的理解和运算能力较为熟练,但对于方程这一概念还相对陌生。因此,在进行“从算式到方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在认知上需要完成从具体的数字运算到抽象的字母表示的过渡。他们对未知数的概念和运用尚需加强,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未知数在方程中的作用。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请学生完成课本第23页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涵盖了本节课所学的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并求解。要求学生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写下来,以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3.精讲多练,掌握解法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示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强调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步骤。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解法。
4.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反思总结,提升认知
2.学生在思维方式上,需要从直观的算术思维向逻辑推理的代数思维转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可能存在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困难。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容易在学习方程过程中产生挫败感。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开始接触代数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并掌握方程的解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和分数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是,对于代数知识,尤其是方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理解方程,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含义。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理解方程。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3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解决。

例如:甲车和乙车同时出发,甲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乙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请问甲车追上乙车需要多少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方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呈现的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这个环节中,重点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从算式到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计划:《从算式到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从具体问题的算式表达转化为方程表达的方法,初步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以及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方程的概念、从算式到方程的转化过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准确抽象出方程,以及如何设置恰当的未知数。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路程速度时间关系等),引出传统算式解法的局限性,激发学生思考更高效的解题方式。

●概念引入:介绍方程的概念,强调方程是描述相等关系的数学语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力工具。

●目标明确: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新知讲授(15分钟)●方程构建: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逐步将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学符号,设置未知数,构建方程。

强调设置未知数的技巧和方法。

●方程解析:详细讲解方程的结构,包括未知数、系数、常数项等,以及方程与算式的主要区别。

●解方程示例:选取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作为示例,展示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互动探究(15分钟)●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要求他们合作讨论,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初步求解。

●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他们的方程构建过程和求解结果,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问题解决:针对小组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集体讨论,共同解决。

4. 巩固练习(10分钟)●分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直接给出条件求方程的题目、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方程并求解的题目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即时反馈: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教案分析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教案分析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算式和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算式: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2.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 算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式和方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算式和方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运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总结算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算式和方程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算式和方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算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方程的解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代入法、移项法、消元法。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方程时的运算技巧。

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学习解方程。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新课导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实例演示:展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方程的策略和技巧。

3.1.1 从算式到方程(1)--

3.1.1 从算式到方程(1)--

用含x的式子表示关于路程的数量: 那么王家庄距青山(__X_-_5_0_)_千米,王家庄距秀水(__X_+_7_0_)_千米。 有关时间的数量: 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__3___小时,王家庄到
秀水行车__5_量: 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的速度是___3__千米/
x 70
时,王家庄到秀水行车的速度是__5__千米/时。 列方程: 根据___汽__车__匀__速__行_驶____,得到_车__速_相__等_,
(2)列式: x的2倍与3的和; 2x 3
(3)如果关于x的方程3x5-2k-3=0是一元一次
方程,则k= 2 ;
(4)已知方程 –(m-1)y|m|+3=0是一元一次
方程,则m= -1 。

根据下列条件, 列出方程: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x的三分之一与y的和等于4; (3)27与x的差的一半等于x的4倍;
0.3x 0.6(20 x) 9
观察以上所列方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 共同特点吗?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 并且所含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判断下列各式,按要求填写序号:
(1) 2x+3y=0
(2) 1+2=3
(3) x2 –3x+2=0 (5) x+1=2x-5
活动3.算术困难 字母帮忙
问题: 如图,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
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 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观察:
Х千米
地名 王家庄
50千米
70千米
青山
王家庄
青山
翠湖
秀水 秀 水

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3.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屏幕出示)。

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

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

(进行比赛)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屏幕出示)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具体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方便、简捷。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文峰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

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设计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设计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设计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2)体验对方程解的估算,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3)渗透对应思想.重点:方程解的意义,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难点:方程解的意义,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2.例、习题的意图本节课重点是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 通过实际问题中对所列方程解的估算,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以及由于估算遇到了困难,产生寻求方程解法的需求,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例1是通过实际问题列出方程,根据(1)题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以及方程解的概念逐一代入方程来寻求方程的解,使学生亲身体验什么是方程的解,也为例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做好铺垫. 对第(2)、(3)题再采用(1)题方法寻求方程的解已不容易,这又为后边学习解方程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储备.例2是根据方程的解的意义,使学生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这一点应切实使学生掌握.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难点是方程解的意义和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 例1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估算方程解的过程中,理解方程解的意义,学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抓住关键字“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要分别计算方程的左右两边,若其值相等,则这个未知数是方程的解,若不相等,则不是方程的解.二、新课引入复习: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练习:当,,时,求式子的值.答案:,, .通过练习2强调求式子的值的一般步骤,其中易错易混的地方,如代入的值是负数,应加上括号,数与数相乘时应恢复乘号,运算关系不能混淆等.三、例题讲解例1 教材P69 中例1分析:三个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分别是:(1)计算机已使用的时间+继续使用的时间=规定的检修时间.(2)2(长+宽)=周长.(3)女生人数—男生人数= .问题: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所列的方程我们可以得出未知数的值,你能估算方程中的的值吗?分析:方程中等号左边有未知数,估算的值代入方程应使等号左边的值等于等号右边的值2450,这样的值才适合方程. 由于表示月份,是正整数,不妨让,,……分别代入方程算一算.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每一个的允许值都使代数式有一个确定的数值,为方便起见,可以列一个表格:1 2 3 4 5 6 7 … 1850 2000 2150 2300 2450 2600 2750 … 从表中发现:当时,的值是,也就是,当时,方程中等号的左边: . 等号的右边:2450. 由此得到方程的左边=右边,就说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为5. 所以,方程的解就是 .教材P71中的小云朵,可以多选几个情况来说明,以加强对方程解得意义的理解.从表中你还能发现哪个方程的解?(引导学生得出)如方程的解是 ;方程的解是等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解的概念.方程解的意义: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教材P71的思考:你能估算方程和方程的解吗?通过估算这两个方程的解,你有什么想法?由于这两个方程估算其解有一定的困难,数不整齐,或方程比较复杂,出现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得出:学习解方程的方法十分必要.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呢?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设计二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设未知数和列方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重难点重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难点: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和根据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和列方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算式到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以及方程的解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

2.难点:方程的解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方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方程的实例和解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方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用于直观地展示方程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水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进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方程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方程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识别方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或手算,求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使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方程的方法,互相学习,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如何求它的边长?”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共同小结:
成果展示
学生组内外交流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自己出一组题,小组内做.
对优秀的同学表扬鼓励
补偿提高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2x-1(2)x+y=1(3)m-1≥1(4)x+3=a+b+c(5)4x-3=2(x+1)
(6)p=0(7)x2 -2x-3=0.
本单元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内容呈现模式并逐步渗透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设计说明
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作者姓名
王光英
学校
梁邱三中
学科
数学
年级/班级
七年级一班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
课时名称
从算式到方程
上课时间
学生人数
41
单元背景
方程和方程组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成。它不仅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后继知识的基础。可以说它承前启后,有重要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建模能力,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个别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请三位学生板练
作业设计
必做题:课本习题第1、2题. 5、6、10(2)。
选做题:《同步学习》
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
课后反思
(1)本课只是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是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模型的重要意义,建立方程思想.为第3单元作铺垫,对本章知识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列式表示:
(1)比a大5的数;(2)b的三分之一;
(3)x的2倍与1的和;(4)x的三分之一减y的差;
(5)比a的3倍大5的数;(6)比b的一半小7的数.
3.检验下列数哪个是方程的解:
(1)2(x-7)-19=-21(-1,6,7)
(2)x2 -2x+3=0(-3,0,1,5)
4.你能根据“2[x+(6-x)]=100”编一道应用题吗?
学情分析
班内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不错,小部分同学定义掌握不牢,还有部分学生对列方程部分的内容没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3.初步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4)某数的3/4与它的1/2的和为5.
例2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3)某校女生占全校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思考后填空.请两位学生口答,核对答案.同时教师板书: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表扬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在上述图表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
(3)、你能借助方程来解吗?
设:王庄到翠湖的路程为χ千米,则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小时,王家庄到秀水行车小时.王家庄到青山时的速度,王家庄到秀水时的速度.这里有什么等量关系,于是列出方程
讨论: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看怎样设未知数?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例1.例2
请三位学生板练,其他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个别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提示:做上面的题时请注意怎样设未知数,怎样建立等量关系,特别注意关键字“大、小、多、少”,“和、差、倍、分”的含义.
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方程
注意:通常用“x、y、z”等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尝试应用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某数比它大4倍小3;
(2)某数的1/3与15的差的3倍等于2;
(3)比某数的5倍大2的数是17;
(2)教学时,要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
点评
本节的直接目标是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方程,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调“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这一解决问题的步骤,重难点也就不难突破。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情景引入
问题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