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九章幻灯片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九章德育
包括自我反思、同行交流、学生反馈 、专家指导等,这些途径可以帮助教 育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德育工 作。
提升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更新德育理念
丰富德育内容
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德育 理念,使德育工作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丰 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导向性原则
德育应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又要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严格要求 。
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道德实践的训练,使知行合一。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 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道德困惑和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德育熏陶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展示学生的才艺和风采,营造健康向上、 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
02
德育过程与原则
德育过程的阶段性
01
02
03
04
认知阶段
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和记忆等 方式,形成对道德规范的初步
认识。
情感阶段
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对 道德规范的情感体验,形成道
德情感。
意志阶段
学生在道德情感的推动下,形 成坚定的道德意志,愿意为履
行道德规范而付出努力。
行为阶段
学生将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志 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形成
2013-2014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本章重点1.识记德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
2.理解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3.运用德育模式展开德育实践活动。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的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本章需要注意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有:德育的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德育的基本模式等。
此外,德育过程的规律、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等知识点也有出简答题的可能。
考生在复习时需重点掌握。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进入近代以来才出现的名词。
就西方而言,在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
到19世纪中叶,斯宾塞发表《教育论》,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里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就我国来看,虽然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就是德育,但并无“德育”之名。
“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
有学者认为,l902年《钦定学堂章程》最早使用“德育”一词①。
l912年,蔡元培撰文阐述新教育思想,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
在其影响之下,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要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标志着“德育”一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②。
今天,尽管“德育”这个词耳熟能详,但不同的教育观对德育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德育的“德”是指品德。
狭义的品德是指道德品质,广义的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最新教育学九到十一章ppt课件
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1 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 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3 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4 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二)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
1 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2 传播与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 意识、观念与舆论
第四节 国外德育思想与流派简介
四)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 五)品格教育运动及其基本主张
第十一章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及其功能 一)班级的含义 二)班级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
二)班级的功能 1 归属功能 2 社会化功能 3 个性化功能 4 选择功能 5 保护功能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
一、苏联的主要德育思想 一)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1 关于集体教育的原则 2 关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第四节 国外德育思想与流派简介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1 关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2 关于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信念的培养 3 关于自我道德教育
第四节 国外德育思想与流派简介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
二)学习策略的教学 1 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 2 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
三 教授策略 一)层现技巧 二)内容转化策略 三)指导行为策略 四)教学管理策略 五)课堂强化技术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
四、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 1 支持性互动策略 2 课堂交流策略 二)课外教学互动策略 1 调和策略 2 人际交往策略
第三节 德育课程及其组织
教育学课件第九章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二)教学内容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教师上课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正确无误地传授学科 知识,要抓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紧扣教材,又 要补充必要的新内容;保证教学的思想性,深入挖掘教材 内容的思想性,开展思想、情感教育。
的独立研究来发现、 教学环境,引导学
获取知识。
生在轻松愉悦的教
学氛围中获取知识、
陶冶情感。
是指通过教师的讲 解与示范,学生进 行参与性练习而获 得基本知识与技能 的教学模式。
15
第二节 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
(三)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
1.原创
原创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思 想或教学理论,首先设计一个理想的教学模式,然后 付诸教学实践,进行反复尝试,对教学模式的基本构 件,如所指向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环节、师生组合 形式等进行不断修正,最后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为 广大教师所借鉴的教学模式。
一、备课
研读课标
一要读“前言”, 把握基本方向;二 要读“目标”,确 立目标意识;三要 读“实施建议”, 提高操作能力。
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 核心工作。教师的 主要任务是理解教 材和分析教材。
了解学生
教师主要通过日常接 触、心理学知识、作 业考试、预习反馈和 课堂表现等途径来了 解学生。
设计教案
25
第二节 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
6.设计教学评价
设计教学评价是为了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调节教学过程的运行状态,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提供依据。教师应根据课 程教学的需要科学选择具体的教学评价方式。
26
第二节 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
教育学第九章课件1
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间接经验:指他人认识的成果,他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理性认识, 大多表现为书本知识; 直接经验: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感性认 识。 教育学
教பைடு நூலகம்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和谐优化的规律
教学模式
乔伊斯 (Bruce Jyce) 韦尔 (Marsha Weil)
积极倡导并建构“学会学习”教学模式
学习指导
分析
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智育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学概述
定义: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 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
思考与讨论:1、教学即传授系统知识 2、教学就是上课 3、教学就是智育 4、教学就是教育
教育学
教学概述
意义: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 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教学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起着 重要作用 (3)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 手段。 (4)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 要环节。
实践性
教育学
教学过程的功能
传递功能 教学过程的传递功能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它为教学过程其他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条件。 发展功能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教育学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逻辑关系。(1)教等于学。(2)学多于教。(3) 教大于学。(4)有教无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精讲PPT课件第九章.ppt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而德育是实现
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起到一个方向性的作
用。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三)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的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 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 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 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 过程。
中学教育学精讲班讲义 第九章 德育
主讲老师:郭启维
一、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 容、德育过程、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 法以及德育模式。
二、考点指南
识记: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内容和途径。 领会: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德育的方法。 应用:1、运用德育模式展开德育实践活动。
2、运用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的基本原则分 析解决现实问题。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四)德育内容 1、德育内容的概念: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 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 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2、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 (1)德育目标,它决定了德育内容。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内 容的深度和广度。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 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选择德育内容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制约 作用。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 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包括家 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 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 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课件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总结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 详细描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通过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文献法主 要是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来了解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历史法则是通过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来揭示其规律;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实 验法则是在一定控制条件下进行观察和实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阐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如国家 干预、权利保障、平等保护、公 益性等。
教育法律关系与教育法律责任
教育法律关系
解释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种 类,分析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和 变动因素。
教育法律责任
阐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和种 类,探讨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 承担方式。
教育法律救济与教育法律监督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学习理论概述
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 基本观点和特点。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探讨学习动机的来源、影 响因素以及如何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与教学
分析常见的学习策略,以 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策 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
心理辅导与教育
心理健康的标准
01
阐述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意义,以及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
02
教育制度与教师职 业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 体系和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各 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和运作方式。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过程 PPT课件
媒介性: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
增强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应该发挥各教学媒体 的功能,使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优化的媒体组合 系统。不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流程就失去了有 效的载体。
3、依据
系统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本身是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之上, 教学过程又是教学系统的子系统,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就应 该考虑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这必然涉及学习需要、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确定和选择, 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对这些因素和环节 必须进行通盘考虑并整体设计,失去任何环节的设计都有 可能与我们既定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
后努力学习;
5、学校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追求学术优异,百分制是鉴 别学术成就的典型代表;
6、百分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评价传统 7、能做到定量分析,便于统计;
8、可精确地计算学生的成绩。
反对意见: 1、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全面的评定需采取多种方式; 2、教师往往被困在要考试的内容上,也就是说,这样做
第九章 教育过程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国内外教育过程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
一、教育过程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教育过程 1、定义 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展开的时间流程及其结构。 2、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中介
课时计划
2、上课----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
如何上好一堂课? 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2)内容正确,掌握熟练 3)方法恰当,启发思维 4)语言清晰,教态自如 5)教书育人,调动全体 6)结构合理,组织得好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总结词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 方面。
详细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 考虑。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 多媒体、网络等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需要遵循启发性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 件
目录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原理 • 教育制度 • 教师与学生 • 课程与教学 • 德育理论与实践 • 教育评价与改革
0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是教育学学科的基础,对理解教育学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教育事实和经验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的本 质、价值、发展规律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教育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教育学科体系 中的重要分支。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既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
德育过程
01 02
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引导他们形成社会所期望的品德 的过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总结词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历史演变的过程,对理解教育学的发展脉络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思想,如孔子、柏拉图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教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三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人物及思想。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九章)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越 来越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作 用,并且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 和价值取向,他们崇尚自我, 和价值取向,他们崇尚自我,主张个性 释放,追求个人发展,注重个人奋斗, 释放,追求个人发展,注重个人奋斗,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当今的学校德育应该结合学生的时代特 定因时因地进行. 定因时因地进行.
德育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现状与问题脉络,把握他们的生活心路, 现状与问题脉络,把握他们的生活心路, 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 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 同时又需要更多地把握时代要求和社会 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有开阔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理 念,更好地对学生未来生活需要予以必 要的,恰当的引导! 要的,恰当的引导!
4,德育过程的矛盾 ,
教育者- 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德育内容, 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 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 盾
5,德育过程的规律 ,
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2,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教师要努力做到的“三个牢固树立”:
•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好教师”的四条要求:
• 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学习目标
• 了解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特点及意义 • 了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内容、途径 • 熟悉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标准 • 了解班主任的角色、任务与职责 • 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 • 描述理想的师生关系特点及建构策略 • 了解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 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观点,阐述理想的学生观 • 阐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3. 热爱、尊重学生 • 4. 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二节 班主任
班主任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 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做好 班主任工作,需要了解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任务与职 责,掌握建设班集体的方法。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 1. 价值性 • 2. 伦理性 • 3. 复杂性 • 4. 教育性 • 5. 创造性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三)教师职业的意义
• 1. 传播人类文明 • 2. 传递社会价值 • 3. 开发学生潜能 • 4. 升华人生价值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四)教师的角色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件
04 德育理论与实践
德育概述
德育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 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 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地位和功能
德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教法
教材分析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了解 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以便更好 地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 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 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 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 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 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 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 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 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 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多方面 的评价。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要点一
总结词
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有助于把握教育学的发展趋 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学的萌芽、近代教育学的形 成以及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三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 育实践的深入,教育学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形成了 多元化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当前,教育学正朝着更加 科学化、专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解决教育问题、 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德育过程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等。
德育模式与途径
德育模式
包括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每种模式都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特 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依于仁”,已经说过,仁有体有用。 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 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 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爱, 西方文化的博爱。“依于仁”,是依傍 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 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 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 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 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 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 也是最高的目的。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正 如大家年轻时刚出社会做事,都立志取得功名富贵。 就以赚钱为目的来说,起码也希望赚到几千万元。但 立志尽管立志,事实上如今一个月只赚几千块。如果 因立志几千万,只拿几千元,“不为也!”不愿干回 去好了!这说明立的志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 “志于道”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史上,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要求 的儒家道德规范体系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在两千多年来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所谓“仁”,是 指爱人之心、仁者爱人。作为道德规范的“仁”,它要求人们以仁爱之 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 人际关系。所谓“义”,是指正当、应该和适宜。作为道德规范的 “义”,它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当承担责任和义务,要求人们依 据道德义务来确立自身追求的价值目标,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时坚持 “义以为先”、“义以为上”、“以义制利”,在生与义发生矛盾、不 可兼得之时勇于舍生取义。所谓“礼”,是指礼仪、礼制和礼则。作为 道德规范的“礼”,它是“仁”、“义”道德要求的具体行为模式,要 求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礼,安心、忠实地尽其本分。所谓“信”, 是指言守诺、行不欺。作为道德规范的“信”,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 中要真实无妄,不欺人欺己。所谓“智”,是指知识和理性。作为道德 规范的“智”,它是对“仁、义、礼、信”等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 要求人们掌握道德知识,增强道德理性,具有区分是非、明辨善恶的能 力。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教育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九章
第一节 德育概述
解析道德的“道”
道,所行道也 ——许慎《说文解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意义上的“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心下》
-----------。”《孟子·尽
4.“游于艺”,“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 戏的游,在这里我们要特加注意,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 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 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 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 美术等等则属于乐。“射”,军事、武功方面。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 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等。“御”,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 包括驾飞机、太空船。“书”,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数”则指科学 方面的。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 义的艺术。原来绘画是文艺,现在美术却与文艺分开,越分越细,但也 越分越窄。有人说科学分得如此细,走向一种病态了。举例来说:有人 鼻子不通去看医生,鼻科医生说也许受牙齿的影响,先到牙科检查,然 后放射科、神经科、心电图各种查完,再回到原来的鼻科。这时鼻科医 生对病人说,你找错医生了,我是专门治左鼻孔的,你是右鼻孔不通, 要找那一边的医生。这是用医病来讽刺科学分类的过分。中国古代不这 样细分,凡属六艺范围的都是艺。
2.“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 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 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 “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 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 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 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 行。如果根据这里的四点来分析《论语》 中所讲的道理,有许多都是“据于德” 的说明。
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 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 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 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 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 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 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 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 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 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其实讲孔子 思想,要从这里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