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秋湘教版化学九上专题三《物质的构成》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湘教版化学各科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化学各科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化学各科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所有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和能量变化规律。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铁、非金属元素氧;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化铁、氯化钠等。

1.3 物质的状态和性质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溶解度等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而燃烧、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第二章:化学元素2.1 元素的发现元素的发现历史悠久,最早的元素是金属元素,如铜、铁、铅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元素被陆续发现。

2.2 元素的分类和性质元素按周期表的分布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元素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非金属元素多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2.3 元素的命名与化学符号元素的命名一般遵循国际元素命名规则,并且采用拉丁文或国际标准符号进行命名。

如铁元素的化学符号为Fe,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

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分类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反应类型中,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等。

3.2 化学反应的描述和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化学方程式一般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其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3.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中释放热量,而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吸收热量。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4.1 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化学键是化学元素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联系,根据组成离子、共价与金属三种类型。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如2H2 + O2 → 2H2O。

3.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5. 化学量与计量- 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反应与类型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多物质合成一种物质,如N2 + 3H2 → 2NH3。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物质,如2H2O → 2H2 + O2。

-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化合物,如Zn +H2SO4 → ZnSO4 + H2。

-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gNO3 + HCl → AgCl↓ + HNO3。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 酸是氢离子(H+)的供应者,如HCl、H2SO4。

- 碱是氢氧根离子(OH-)的供应者,如NaOH、Ca(OH)2。

- 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如NaCl、CuSO4。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如Fe → Fe2+ + 2e-。

- 还原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如Cu2+ + 2e- → Cu。

- 氧化剂是促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如O2。

- 还原剂是促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如H2。

3.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氧气(O₂)、氢气(H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等。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金属(如Fe、Cu)、金刚石(C)、硅(Si)等。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化钠(NaCl)由Na₂和Cl₂构成,硫酸铜(CuSO₂)由Cu²₂和SO₂²₂构成。

2. 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微粒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三、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氢原子除外,它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 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3. 电子排布: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

四、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五、化学反应的实质1.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构成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构成

(三)、离 子
1.离子是什么?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的。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失电子而形成 带正电)
离子的分类 阴离子(得电子而形成 带负电)
3.离子符号的写法
4.离子化合物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得到或失去电子面转化成离子; 离子也可以通过失去或得到电子转化成原子
1、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12
练习:试计算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强调: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2、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楼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③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7个,容易得电子 而形成阴离子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二)分子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相对分子质量 Fe3 O4的相对分子质量 = 56×3 +16×4 = 232
3、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可分为: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层 也称为: K L M N O P Q 层 能 量: 由高到低 离核距离: 由近到远
(2)、排布规律
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2n2 个 如 第一层n=1 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2×1 2 =2个 第二层n=2 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2×2 2 =8个 第三层n=3 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2×3 2 =18个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专题三《物质的构成》ppt课件1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专题三《物质的构成》ppt课件1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 原子、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的构成
构 成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物质
构 成
组成
构 成
构成 分裂
元素
总 称
考点三: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分子
构 分 成 裂
元素
组成
物质
构成
原子
得失 电子 得失 电子
离子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构 成的。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子数 决定; 元素种类是由_____________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 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核 上。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
例1:下面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A +17 2 8 7
B
C
+18 2 8 8
D
+11 2 8 1
例1:下面的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 元素,也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 单质的是 C 。 A. O B. N C. Fe D. Cl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其元素符号有三种含义!

【配套K12]九年级化学上册 专题3 物质的构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 (新版)湘教版

【配套K12]九年级化学上册 专题3 物质的构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 (新版)湘教版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一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知道原子、分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了解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微粒的运动、微粒间有空隙的微观想象的形成;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教学用具】小试管3支(1支备用)、试管夹1个、大烧杯3个(1个装蒸馏水)、小烧杯3个、酒精灯1个、火柴1盒、纸2张、一端封密的玻璃管1支、胶头滴管3支、注射器1支、浓氨水、酚酞试液(用滴定瓶装)、酒精(用滴定瓶装)、蒸馏水、碘、高锰酸钾【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举行“学生撕纸”比赛,看谁撕的纸碎片最均匀,最小;(提醒学生不要乱丢纸屑)提问:这么小的纸块,还能分吗?可以分到什么为止呢?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从瓶中挑一颗碘和高锰酸钾的细小颗粒展示给学生,并提问: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可以再分,那么你能将试剂瓶中的碘和高锰酸钾小颗粒继续再分吗?1、探究实验1(1)加热固体碘演示操作:将一颗很小的碘固体放到1支干净的试管中,塞上软木塞,将试管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方缓缓加热。

现象:(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说出实验现象。

)整个试管慢慢变红,固体碘消失。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结论:碘是由细小的微粒构成。

(2)、高锰酸钾溶于水演示操作:取一小块高锰酸钾固体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5亳升水,振荡,观察现象;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盛有100毫升水的烧杯中,搅抖,观察现象。

现象:高锰酸钾固体溶解,水变红。

结论:高锰酸钾是由微小的微粒构成。

小结:经过无数科学家的研究,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所构成。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湘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湘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湘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二. 重点、难点:重要知识点、考点的复习与整理(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1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Si硅Al铝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1)H2和He (2)CO、N2和Si (3)O2和S (4)OH-和F-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6. 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8.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物质构成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 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原子和元素的认识。
2. 教学手段
-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动画等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元素周期表,增强直观性和记忆效果。
-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教学软件,开展虚拟实验和知识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 视频资源:《化学元素周期表》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影像,呈现了元素周期表的奥秘。
- 视频资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视频,深入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物质构成的理解。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而湘教版化学九年级的课程,作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主要涵盖了物质的变化与反应、离子与电解质、金属与非金属、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变化与反应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如金、银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盐等。

2.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组成决定了其性质。

物质的组成主要包括元素种类以及元素之间的化学组合方式。

物质的性质又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3. 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但物质的化学组成不变,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

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铁生锈。

二、离子与电解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电解质是能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

在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中,我们将学习到离子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分类和性质。

1. 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根据带电情况,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

2. 电解质的分类和性质根据能否导电,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能完全离解成离子的电解质,如酸、碱。

弱电解质是只部分离解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是其重要性质之一。

三、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物质的两大类别,每一类别具有不同的性质。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 物质的构成 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第课时》学案(新版)湘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 物质的构成 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第课时》学案(新版)湘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 物质的构成单元2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学案(新版)湘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2.知道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水在_______条件下,生成_______和_______,甲烷与氧气在_______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和_______;碳酸氢铵在_______条件下生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点燃蜡烛用冷而干燥烧杯罩住火焰将烧杯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二)阅读理解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从原子、分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的_______的过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_______必然相等。

二、合作探究(一)活动探究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探究过程】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的白磷。

2.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然后,取下锥形瓶。

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3、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1、白磷燃烧,锥形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

2、天平重新平衡。

【探究结果及分析】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二)活动探究二:硫酸铜与铁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探究过程】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三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三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过渡: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入手,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专题三物质的构成》。
(二)讲授新知
1.分子、原子、离子概念:
-教师通过PPT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它们的基本概念;
-结合实例,解释分子、原子、离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1.学生对微观概念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在认识物质构成方面的困惑和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关注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指导和帮助;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提高学习效果;
4.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化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物质的基本微观粒子概念,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2.认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及其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3.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
4.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有什么特点?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3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详解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3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详解

第三章第2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2.3)之拓展分子详解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的相对稳定并保持该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通过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结合成分子。

以水分子为例,将水不断分割下去,直至不破坏水的特性,这时出现的最小单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

它的化学式写作 H2O。

水分子可用电解法或其他方法再分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但这时它们的特性已和水完全不同了。

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称单原子分子,如氦和氩等分子属此类,这种单原子分子既是原子又是分子。

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称双原子分子,例如氧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为同核双原子分子;一氧化碳分子(CO),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为异核双原子分子。

由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分子统称多原子分子。

分子中的原子数可为几个、十几个、几十个乃至成千上万个。

例如二氧化碳分子(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一个苯分子包含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C6H6),一个猪胰岛素分子包含几百个原子,其分子式为C255H380O78N65S6。

物质中能独立存在并保持其组成和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由原子用化学键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强,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却相当弱,这种力称为范德华力,所以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粒子的行为。

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

最简单的分子只含有一个原子,如稀有气体的分子。

大多数非金属构成的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如氮、氧等分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分子,为数最多。

最早提出比较确切的分子概念的化学家是意大利A.阿伏伽德罗,他于1811年发表了分子学说,认为:“ 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分子则是在游离状态下单质或化合物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在化学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分子中各种原子进行重新结合。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物质的构成单元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原子教案湘教版(new)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物质的构成单元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原子教案湘教版(new)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结构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3.认识物质可分的观点及构建模型的方法【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教学手段】指导阅读、事例引导、类比想象、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塑料水芯笔、碎纸屑、媒体【教学流程】自学导航→课内探究→解疑释难→课堂小结→反馈运用→评价反思【板书设计】构成物质的微粒学习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2。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3。

认识物质可分的观点及构建模型的方法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湘教版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概述。

1. 物质的改变与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比如水沸腾时变成水蒸气、铁锈生成等。

这些变化都属于物质的改变,而化学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改变形式。

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 原子、离子与化学键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而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获得电荷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了解原子和离子的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键的形成非常重要。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不同元素原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方式。

3.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以及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4. 酸、碱与盐酸、碱和盐是我们常见的化学物质,也是九年级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学习酸碱中常见的性质和定义,如酸的酸度、碱的碱度以及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同时,我们还会了解盐的组成和一些常见的盐的用途。

5. 燃烧与火灾防治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量等特点。

另外,我们还将学习火灾的防治方法,包括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火灾逃生的技巧。

6.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物质的两大类别,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金属和非金属,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7. 物质的溶解与结晶溶解和结晶是物质的常见性质,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物质溶解和结晶的条件、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实验技巧。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与结晶现象和背后的原理。

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实践作业要注重实验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记录要详细。
-研究性学习和小调查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报告要结构清晰,有深度。
-拓展阅读作业需做好读书笔记,分享阅读心得。
-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举例说明物质的构成,并尝试用化学方程式表达这些变化。
2.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某一种物质的组成,如通过电解水实验来证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利用家庭物品,进行一次物质分类的实践活动,记录分类过程和结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3.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常见物质(如食盐、糖等),查阅资料,探究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
-学生对微观粒子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计算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
-知识迁移,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多元化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复习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微观粒子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各类微观粒子的性质及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1.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混淆。
2.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学生在此阶段可能对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掌握不够熟练,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容易出错。

(新)湘教版化学九上《组成物质的元素》公开课(教案)word版 (1)

(新)湘教版化学九上《组成物质的元素》公开课(教案)word版 (1)

陶桂华课型:新课【学习目标】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并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重点】1.元素符号的意义.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等方法。

【学法指导】阅读、讨论、练习等。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及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激情创趣、引入新课出示三瓶无色液体,要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鉴别哪是水、过氧化氢溶液及浓氨水?他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元素,那什么是元素呢?二、学习研究、活动思维〔一〕元素学生讨论,H2O分子、H2O2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及质子数是多少?【阅读课本】P62,拓宽视野【讨论小结】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1:元素描述的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

阅读:课本P62,表3-2【讨论小结】1〕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2〕不同的物质可能含有相同的元素;3〕含有相同的元素的物质,也可能是不同的物质。

阅读P63,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秉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如:C 碳、Ca钙、Cu铜、H2气体,Hg汞、S硫、Si硅。

【阅读课本】P63表3-3讨论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以N为例讲解其含义学生练习:O、H的含义元素分类:1〕金属元素如:Fe、Cu、Hg2〕非金属元素如:H、O、He阅读课本P64,并完成分类。

三、归纳小结、稳固提高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意义,作业课本P70、2、6,练习见演练设计。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元素元素符号一、元素1. 元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物质的构成奥秘一、物质由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自然界千千万万种物质却只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原子与离子的关系:(1)A、B、C、D、E、F共表示种元素;(2)表示原子的微粒是(填序号);(3)表示离子的微粒是(填序号)。

审题与思路:元素是具有同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在题所示的六种微粒中,(A)与(B)核电荷都是+8,(E)与(F)核电荷都是+12,所以这六种微粒结构代表核电荷为+8、+10、+11、+12四种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阳离子的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总数大,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小,即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不相等。

解答:(1)四(2)A、C、F (3)B 、D、E总结:对于微粒洁构成示意图的含义,我们要深刻理解,要判断是原子、阳离子还阴离子,主要依据是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

反三新活题训练A1.写出有10个电子的微粒(每空不少于1个)的化学符号:(1)分子(2)原子(3)阳离子(4)阴离子2.(1)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粒子中含有个质子,个电子。

(2)新兴大脑营养学发现,大脑生长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从深海鱼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脑黄金”,它的化学式为C26H40O2,它是由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某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右:(1)x表示,y表示。

(2)当y=8时,若该微粒为中性原子。

则x= 。

(3)当y=8时,若该微粒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微粒符号为。

二、元素的化合价将常见元素化合价编成顺口溜,这样好记忆一些(也可以编成其他顺口溜):一价氢铵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一二铜汞二三铁碳二四,铝价三原子团价要记清通过原子团或其他有固定化合价的元素,可求出不易确定的元素的化合价。

例2:求以下化合物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K2MnO4 K2Cr2O7 Fe(OH)3 NH4NO3审题与思路:(1)K2MnO4中K、O有固定化合价,故设Mn价为x,则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这一原则,有:(+1)×2+x+(-2)×4=0 ⇒得x=+6 (其中“+”号不能省略!)(2)K2Cr2O7同上,Cr为+6价。

(3)Fe(OH)3中,直接利用OH为-1价可极快速求出Fe为+3价。

(4)NH4NO3中,单独由NH4的+1价,设N的化合价为a,则+1=a+(+1)×4得:a=-3同理由NO3为-1价,设N的化合价为b,则-1=b+(-2)×3得:b=+5解答:见上总结:元素的化合价在不同的,正如我们的身份一样,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在父母面前,是子女的身份;在老师是学生的身份;在同学的面前,则以同学的身份出现。

所以,化合价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来看,大部分元素的化合价还是有章可循。

反三新活题训练B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2002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漓江中C.深埋于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2.自2004年5月1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交管部门进一步强化了对司机酒后开车的监控处罚力度。

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已醇分子等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

重铬酸钾(K2Cr2O7)和硫酸铬[Cr2(SO4)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A.+3、+6 B.+6、+3C.+3、+5 D.+5、+33.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 X O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已知在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A.1 B.2 C.3 D.4化学新课标活题测试卷三测试时间45 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0分)1.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2.在1~18号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一定是非金属元素D.核电荷数为17的原子容易获得一个电子3.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的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式 D.原子核的内部构成4.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总数②分子总数③物质的总质量④物质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A.④ B.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5.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A.115 B.49C.66 D.1646.重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

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氢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B.重氢离子核内有一个质子C.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D.氢原子和重氢原子化学性质不一样7.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碘元素,它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I ②I2③HIO ④X ⑤NaI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是()A.I2O4B.I(IO3)3C.AgID.I2O58.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

火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为(CH3)2N2H2+N2O4→X+CO2+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碳B.氢C.氧D.氮9.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1O2)来杀菌消毒。

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D.+410.等质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混合气体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1:1 B.1:2 C.1:3D.1:4二、有空来做做(每空2分,共44分)。

1.最近,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

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 m O n、BaO和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则高温超导物(Y2Ba4Cu6O13)中元素Y显价。

2.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3)某元素R形成碱的化学式为R(OH)3,则R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3)该反应中的生成物(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4.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

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①SiO2+2C===Si+2CO↑②Si+2C12===SiC14③SiC14+2H2===Si+4HC1请回答:(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2)SiC1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3)反应①中碳单质表现了性(填“氧化”或“还原”)。

(4)反应①中生成有剧毒的CO,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而造成“煤气中毒”。

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你将采用哪些救治措施?(只回答一种即可)。

5.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了氯气泄露事故。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碱反里范围内的居民被紧急疏散,戴防毒面具有消防人员不停地向空气中喷射水幕、喷射碱溶液,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氯气的扩散。

就此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说明分子 。

(2)消防防员所戴的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 2+4HC1(浓) X+2H 2O+C12↑,X 的化学式为 。

6.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可以观察和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

葡萄糖是人体需要的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其化学式为C 6H 12O 6,若采用上述方法制造葡萄糖,请你指出所需的原子名称: 。

7.从原子、分子的角度简要分析,在通电分解水的过程中:(1)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2)以此为例说明,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8.已知几种离子的结构,带电情况及其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通过此表除总结出“带电荷的原子属于离子”外还能得出以下结论:(1)(2)(3)(4)三、简答题(5分)2.邪教组织“法轮功”头目李洪志鼓吹,他发功可使铝分子变成铜墙铁壁分子,请指出这句话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四、情景分析题(12分)今年初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疫情蔓延,必须迅速进行隔离,并对爱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工具等进行消毒。

资料显示: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如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

请回答: 1.次氯酸钠(NaC1O )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用加热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禽舍,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以下对受污染工具的消毒方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

A .用NaOH 溶液浸泡B .用水冲洗即可C .用NaC1O 溶液浸泡4.配制消毒用的1000g2%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固体氢氧化钠 g ,水 g 。

五、计算题(9分)△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 10(PO 4)6(OH )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

牛奶含钙丰富易吸收,是牛奶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

如下图所示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

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包装标签脂肪≥3.3g ,是指100mL 牛奶含钙至少 g(保留到0.1%).2.求羟基磷酸钙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0.1%)。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 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喝多少盒牛奶?专题三参考答案 反三新活题训练A :1.(1)H20(或NH3,CH 4等); (2)Ne(3)Na+(或Mg2+,A13+NH 4+)等;(4)F —(或O 2—,N 3—,OH —,等)2.3,2; 3.(1)核内质子数,核外最外层电子数;(2)18; (3)S 2—反三新活题训练B :1.D2.B3.C化学新课标活题测试卷三:一、1.B 2.D 3.D 4.A 5.C6.B7.C B .D 9.D 10.C二、1.+3 2.(1)B 、D (2)AD (3)C3.(1)2:1:2 (2)化合反应 (3)可能4.(1)①③; (2)+4; (3)还原 (4)打开窗户通气,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