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课后训练人民必修2创新

合集下载

【小初高学习】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

【小初高学习】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

训练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础达标]1.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个人崇拜的盛行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在工业化时期,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主要是指( )A.牺牲农业、农民的利益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B.余粮收集制C.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供给制D.大规模开荒,提高粮食产量3.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

”这表明苏联将( ) A.与美国展开经济战B.进行农业集体化C.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D.实行实物分配制4.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B.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5.下列表格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份报告,其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苏联农业取得显著成就B.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苏联经济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D.经济大危机困扰着苏联[能力提升]6.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

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7.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个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课后训练21703100289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课后训练21703100289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课后训练人民版必修21.1931年,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中说:“你们愿意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

别的办法是没有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斯大林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之一是()。

A.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B.配合农业集体化的快速进行C.与西方国家进行军备竞赛D.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2.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下列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3.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4.“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5.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业生产停滞落后的原因在于()。

①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②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破坏了农业生产力③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妨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④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人民版必修2(20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人民版必修2(2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人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2.掌握“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及弊端.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2)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3)斯大林领导时期,苏联仍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

2.方针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3.建设(1)1926~1928年,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并新建了几千家企业。

(2)1928~1932年,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4.成就(1)1937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并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1937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优势地位。

(3)工业总产值到1937年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2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7
谢谢欣赏!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8
主题 苏联工业化的探索
• 『史料』
•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 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 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 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 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这才开始逐渐 轮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 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 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对点训练〕
• (2017·皖南八校)“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
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 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 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 A.余粮收集制的C 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 1.背景
• (1)十月革命后,苏俄农业是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2)1927年联 共(布)十五大提集出体农化业逐步________的方针。
• 2.目的
• 配合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粮食危机。
• 3.过程 • (1)从1929年下半年起,集体化运动开始。 • (2)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并出现强迫命令现象。 • (3)1930年3月,斯大林发表了《胜__利__冲_昏__头__脑_____》一文,对集体化
• ——《斯大林选集》下卷
•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 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 定。”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 ) A.不能迅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C.发展了资本主义D.发展了小农经济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取消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新经济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对原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新的政策。

C、D两项说法错误,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2.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

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解析:选C。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冷战期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援助,苏联予以抵制,故B项错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恰逢西方国家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苏联利用西方国家资源过剩的机会,从美国进口相关设备,推动本国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发生在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故D项错误。

3.《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

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收集制解析:选B。

结合材料“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可以看出该措施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推行农业集体化,故B项正确;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故A项错误;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 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 人民版必修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础夯实1.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

究其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解析:苏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取得的经济建设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

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 )A.正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B.正处于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C.“一五”计划完成D.“二五”计划完成解析:从图例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居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二五”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故选D项。

答案:D3.《现代世界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农业国要工业化,只能从农业中提取资金……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进行类似的农业革命,不过这是在国家资助下进行的。

”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进行的“农业革命”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时间,工业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28年到1932年,农业集体化是从1927年到1932年。

答案:C4.导学号52440087观察下图,两图所反映的事件的本质相同点是(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B.改变分配的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D.改变所有制性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和中国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都是把土地由私有制改为公有制。

答案:D5.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例题与探究21703100280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例题与探究21703100280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例题与探究人民版必修2典题精讲例1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A.经济权力高度集中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思路解析:首先,A项是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表现,故排除;B、C、D三项都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弊端的表现,但无论是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还是限制商品货币关系,都是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表现。

答案:D黑色陷阱:由于错误地把“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用指令性计划来排斥市场调节”当成了本质属性范畴的内容,所以容易错选B项。

如果在日常学习中不会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方法去看待问题,那么我们就不会有深入准确的看法或观点,判断问题就会出现失误。

变式训练1 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根本因素是()A.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思路解析: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产物,是与苏联当时的国情相一致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答案:A变式训练2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表现在()①管得过多,经济效益不高②缺乏社会主义民主③群众的创造性受到压抑④党政不分,政企不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解题时采用肯定法。

斯大林模式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

在经济方面的特点,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

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斯大林模式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趋势;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课后训练21703100278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课后训练21703100278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课后训练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2.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③忽视消费品生产④长期僵硬地执行计划指令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4.“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

”材料主要反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5.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6.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 523家,其中有1 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由此,我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①战时紧急迁移②以国防工业为主③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④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⑤迁移效率高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二、非选择题7.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布尔什维克面临着创建太平盛世的挑战,他们对如何应对这一 挑战毫无准备。过去的历史中没有模式可遵循,马克思主义著作也 没有多大用处,因为他们几乎论述如何夺取政权,而没有论及夺取 政权以后该怎么办。起初,几乎没有可以试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 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所谓的战时共产主义盛行于1917年至 1921年间。其主要特征一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 国有化,二是强行征收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内战结束后,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 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 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他所称的“制高点” (银行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 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 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简述苏联农业集体化实行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背景:
A理论探索:如何将落后小农业发展为社会化大生产?如何引 导小生产者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 劳动者?
B落后的小农经济不适合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针:逐步集体化演变为全盘集体化。 评价: 积极方面:解决了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和资金问题。 弊端:A贪大求公,超越了当时苏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 求;B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立即加 入集体农庄。 C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D消灭富农的政策加剧了社会矛盾。所有 这些都造成苏联农业长期不景气,使工农联盟出现危机。
影响: 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国力上升;苏联的国际 地位提高,1933年美苏正式建交; 许多国家开始仿效苏联实行不同的经济计划,以减轻本国的经 济困难。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讲解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讲解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2疏导引导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必要性(1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2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

2.实施(1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21926~1928年,主要是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同时新建了几千家企业;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32年,苏联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33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也于1937年提前完成。

3.评价苏联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有了自己的汽车、拖拉机,有了自己的航空工业、各种化学工业;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1937年时,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大跨越,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不再是一个技术上依赖于西方的农业国,而是世界工业强国了。

但是,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病,如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实施(1为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2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

(31929年下半年起,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过去一家一户自愿参加集体农庄的做法被整村、整乡、整区加入集体农庄的浪潮所代替。

(4过火的行为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1930年3月,斯大林为此写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对集体化运动进行了整顿和纠偏,农业集体化运动又发展起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人民版必修21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人民版必修21
民的生产积极性 C.片面发展轻工业,忽视农业的发展 D.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学反习馈·探训究 练区
1 23 45
解析 从图表中可知,该图表反映的是苏联农业、轻工业、 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B两项没有完整地对这一现象进 行解读,而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答案 D
学反习馈·探训究 练区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思考 (1)分析苏联推行集体农庄的原因。 答案 原因:由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度 增加,农业生产越来越不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甚至出现了 粮食收购危机。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 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
学反习馈·探训究 练区
(2)毛泽东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问题:农业全盘集体化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损害了农 民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力 本身的发展。
学反习馈·探训究 练区源自(4)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权力 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人崇拜。
学反习馈·探训究 练区
1 23 45
1.“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 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材料中的“独特实验”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验与教训
学反习馈·探训究 练区
学 案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标要求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 的经验教训。
学反习馈·探训究 练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1)1924年,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2)苏联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 。 2.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 民族独立 ,为了给社会主 义建设提供强大的 物质技术基础 。 3.方针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苏联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苏联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

苏联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①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 ②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③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④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随着苏联工业化的进行,苏联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故④的说法错误,可排除。

答案:A2.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海报。

其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A.五年完成国家工业化B.宣传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C.五年完成农业集体化D.新经济政策存在了五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A、C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再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可知D项错误,因为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故B项正确。

答案:B3.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在亏本义务交售农产品。

结合教材知识“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可得出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4.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同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最大相同点是(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B.改变分配的方式C.采取强迫命令加入D.改变所有制性质解析:A、C两项只符合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项没有反映出“最大相同点”;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5.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时期的一幅集体农庄的照片,画面告诉人们怎样的信息( )①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不再依靠畜力 ②农庄中的农民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丰收③集体农庄实现了农业的大 ④集体农庄实行按需分配的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课后训练人民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
2.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③忽视消费品生产④长期僵硬地执行计划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4.“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

”材料主要反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5.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6.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 523家,其中有1 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由此,我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
①战时紧急迁移②以国防工业为主③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④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⑤迁移效率高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
7.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1材料中,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俄(联是如何退却的?
(2依据材料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苏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取得的经济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B项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不值得仿效”是指苏联经济发展的缺陷,而①属于成就,故正确答案为A项。

3答案:C 解析: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从1925年到1937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自1928年起,苏联逐步放弃新经济政策,建立集体农庄,牺牲农业以保证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由此导致苏联农业的衰微和粮食产量的下降,故选C 项。

A、B两项属于自然条件,D项在时间上不符。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

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显著特点。

5答案:B 解析:1927年苏联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外部环境是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故选B项。

其余三项均发生在二战后。

6答案:D 解析: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不能体现出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故排除④。

7答案:当时苏俄(联正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

答案: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