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第一篇: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 5000余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治国谋略和兵法韬略的演变史。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兵家战略的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理论。
对这些珍贵的管理思想进行正确的剖析和反思,对于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都是及其重要的。
古代的政论家、兵法家、文学家等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年、光耀古今的著作,其中,《老子》中“以顺待逆,以逸待劳,以卑待骄,以静待躁”的后发制人思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避实击虚的应变策略以及三十六计的具体谋略,“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人事哲学……这些充满着对立转化思想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成为治国、治军的锐利武器,也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成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竞争策略、经营哲学、激励方法、干部标准、厂风厂纪的思想宝库。
然而,与现代西方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名著当要数三国演义了,“陈述百年,概括万事”的《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而且还艺术地展示和弘扬了三国时期的管理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管理思想宝库的内容。
这里我们仅从其中的人才人事、决策谋略、法纪法度的思想分析与挖掘中,探求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管理理论,并力求寻找与现代管理运作相符合的思维方式。
一、知人善任,以人为本“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政事者,民命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民命。
”在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的战乱年代,诸侯要想统一天下,建立帝业,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之外,更要善于利用和挖掘珍贵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这一点,对于三国中具有远见卓识的各路诸侯来说,认识都是非常深刻的,在战争的空隙里,他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招四方之士,纳八荒之才,笼将士之心。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收稿日期:2007-06-22《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蒋 红(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摘 要: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其有价值的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管理者的道德品质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第二,战略决策能力是管理者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知人善任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备条件;第四,善于激励是重要的管理艺术。
现代管理者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对《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三国演义;管理哲学;德治;战略决策能力;人才观;激励中图分类号:C9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7)06-0167-04作者简介:蒋红,女,哲学博士,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哲学研究。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不仅文学成就卓然,而且是一座内蕴丰富的思想宝库。
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对《三国演义》中阐述的兵法战略思想进行过高度肯定,指出:“学谋略,读《三国》。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思想成就同样可以说是历久而弥新,具有深入发掘的价值,现举其要点略论如下:一、管理以德治为根本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其后更是群雄并起、各路豪杰争霸天下,时局空前动荡与险恶。
要想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争取主动权,必须要具备高超的局势判断能力和将兵用人能力,而这一切都可总归于管理。
在各种管理谋略中,《三国演义》首推德治,认为决策者德行的优劣是衡量其管理绩效的根本标准,从而阐发了一种“德治为先”的管理原则,奠定了其管理哲学的理论基础。
首先,这一原则决定了《三国演义》全书的基本立场。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全书的基本立场便是“拥刘反曹”,这也构成了该书与“正史”的根本区别。
刘备和曹操同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论个人能力,曹操绝对不在刘备之下,而且在曹、刘军事集团的整体力量对比中,曹操更是明显占据上风,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罗贯中在两人之间做出立场如此鲜明的是非取舍呢?那就是对两人道德水准的截然不同的判断。
《三国演义》中必学的六大领导艺术
《三国演义》中必学的六大领导艺术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常叹言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其实殊不知中国的古典著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
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领导艺术如下:一、感情投资,长线收益《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
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无独有偶。
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
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的这一做法,令赵云马上“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并且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从而令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包打天下。
曹操的这一做法,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谁能不卖命呢?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定学习刘备曹操式的感情投资,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二、团队纪律,高于一切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站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
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
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三国管理智慧
三国管理智慧第一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一)前言《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启示-------卓越的管理成就卓越的事业三国演义是段妇孺皆知的历史,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的角逐精彩纷呈,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在三国年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兼并之后,最后天下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民营企业集团。
魏蜀吴的创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很大的企业资产传下来的:⏹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业。
⏹曹操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开始就能够名震天下。
⏹孙权继位的时候虽然条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孙策创业的时候条件仍然很艰苦。
在条件很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家都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
成就最大的魏、蜀、吴三大集团,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事业。
卓越的管理使他们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一、刘备的目标管理(一)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刘备的最高目标是“伸大义于天下”,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1.刘备其人(1)具有“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显于色”的特点刘备性格很宽和,这是他管理风格特点的一个体现。
“寡言语”是指刘备话不多,但一旦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这种性格的特点使他很沉得住气,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刘备因为事业经营或某种状况有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正式创业之前,他的职业是编草席、草鞋,每天挑着自己的担子到街上去卖,尽管他的生活状态很糟糕,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与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们去结交;刘备后期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战略思维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战略思维《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精妙绝伦的战略对决而闻名。
其中,各个角色展现了不同的领导才能和战略思维。
本文将从几位重要角色出发,探讨他们在政治、军事上的智慧与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刘备这位仁者君子型的领导者。
刘备善于借势利人,在困境中灵活应变。
当初被曹操逼迫至草船借箭时,刘备巧妙地利用局势向周围城民宣传自己需大量箭矢,并主动提议购买价高质次箭矢来救急。
这一计谋既解了困厄之际缺少箭矢之难题,也赚得了民心和士气。
接下来是关羽与张飞兄弟俩,在长坂桥一战中展现出卓越勇武和抗击十倍敌军实力的神勇表现。
然而,《三国演义》更加突显了他们相辅相成、互补合作的领导特质。
关羽作为刚正不阿且具备较强战略眼光的将领,能够凭借自己在军事上的天赋和洞察力识破敌人意图,并及时做出正确应对;而张飞则擅长攻城略地,善于利用地形、兵员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使得两位兄弟在协同作战中取得了骇人听闻的胜绩。
再来说曹操这位权谋高手,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智勇双全、多面手的角色。
曹操善于制定明确目标并快速行动,同时也有出众分析能力和处变不惊的心态。
他运筹帷幄之间,在纷乱复杂的政治与军事局势中屡屡获胜。
例如,在宴会上挖井计,通过表面欣赏才艺实际测试吴国奸细;又如以黎阳之捧书计化解了荀彧离开迁延之隐忧。
此外还有孙权这个既德才兼备、稳重沉静又机智灵活的领导者。
孙权懂得团结部属,重用周瑜等能者,并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妙地借助火攻消灭了曹军实力的一大半,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
此外,在与刘备和曹操的较量中,孙权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稳定运筹。
最后要提及诸葛亮这位被誉为“卧龙”的智谋师。
诸葛亮以其深思熟虑、精确计算的谋略而闻名于世。
他善于运用兵书上的知识,并能够根据敌我双方情报制定详尽周全的作战计划。
例如,在对付蜀国内部不稳定因素时,他采取草船借箭之计来安抚民心;而在对外征伐时,则通过几次北伐展示自己强大实力。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之道
✓ 请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渔夫们所面临的管
理学困境
✓ 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组织的 发展之间出现偏差。
✓ 人性本恶的价值观,造成了员工个 人与企业组织之间的情绪对抗,也 使得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不断地受到 挑战。
赤壁大战:一部传奇的 管理学案例
❖ 《三国志》:“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士卒多死伤,乃引军还。”
关键词。 ✓ 园丁:使用“培养”、“成长”、“创造”之类的
关键词。
敬请各位批 评指正
❖ 西域雪狼(峰)
谢谢!
老子曰:玄之又玄,谓之道 也。玄德,就是道德的意思。
什么是道
德?
现代社会对道德的理解
道德的真正所意谓义道德,意味着对人性 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包 括两个方面的意义: ✓ 爱自己独善其身; ✓ 爱他人兼济天下。
刘备的管理 秘诀
刘备曰: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 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 反,事乃可成。
❖ 曹操 渔夫文化 渔夫的管理学 ❖ 刘备 园丁文化 园丁的管理学
古今中外的渔夫 故事
❖ 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渔夫:《老人与海》 ❖ 俄国诗人普希金笔下的渔夫:《渔夫与金鱼的故
事》 ❖ 中国作家罗贯中笔下的渔夫:《三国演义》
商业时代的渔 夫们
❖ 老板 员工
✓ 在渔夫的世界里,非常强调那种风雨 同舟的团队精神。
❖ 所有的生命都是黑暗的, 除非有了渴望;
❖ 所有的渴望都是盲目的, 除非有了知识;
❖ 所有的知识都是空洞的, 除非有了激励;
❖ 所有的激励都是徒劳的, 除非有了爱!
请 记住刘备的
名字
刘备的名和字,取自于《易经》和《老子》。 备者,乃“易之为书,广大悉备”之备也。何
三国演义看企业管理
三国演义看企业管理三国演义千变万化。
很多知名企业都表达了,国学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
借助《三国演义》中众所周知的故事理解现代管理的新概念,是管理人员学习、提高的一条方便之路。
一、与企业开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企业战略规划配套效劳的。
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招揽、培养人才,实现满足企业要求的动态有效配置,形成人才梯队,为企业未来战略规划所需的人力资源做适当的储藏。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时说: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就是诸葛亮为刘备作出的企业战略规划,而诸葛亮出任蜀国总经理后也是按照这个规划操作的。
人惋惜的是诸葛亮缺乏为企业战略规划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致使在实施过程当中屡屡出现问题。
首先是在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的过程中,由于庞统遇害,刘备身边没有了得力人才,造成了亮不得不去的局面。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就有些心存疑虑,而辅佐关羽留守荆州的干部团队文官武将均不能独当一面,致使取了益州却丢了重要根据地荆州。
其次在图中原的过程中,诸葛亮事必躬亲,反映了蜀国高管和中层干部的储藏缺乏,使诸葛亮身故后,续任不但没能完成蜀国的战略规划,还导致了企业破产。
二、员工情绪管理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员工的情绪和压力问题不容无视。
情绪管理需要一系列措施,了解并满足员工合理需求,遏制不良情绪蔓延,鼓励乐观、积极的情绪,努力调控情绪,使之与企业所需要表现的情绪相一致。
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两个员工情绪管理的例子,一个是遏制不良情绪;一个那么是鼓舞情绪(士气):一是《三国演义》十七回曹操与袁术交战时,粮食将尽,不敷支散,曹操令仓官王垕以小斛分散,众军无不嗟怨,曹操借王垕之头平息众怒,众怨始解。
此例王垕很冤,但从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我们知道曹操是极善于情绪管理的。
二是诸葛亮在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在卤城相拒时,诸葛亮手中的八万士兵有四万应该换班,此时司马懿率大军来攻,蜀兵无不惊骇。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刘备类型的领导者:看重人情
色彩丰富的刘备仿佛是一个天才的演员,他内 心真挚,感情外露,能够鼓励和带领他人一起 工作,一辈子轰轰烈烈,极具戏剧性。 他喜欢营造一种热热闹闹、洋溢着浓郁人情味 的现场氛围,喜欢赞美别人和接受赞美,喜欢 送礼和接受礼物,以至于他很容易和别人交上 朋友。 他会让你感到轻松、愉快、和一种被关怀的温 暖,这个特点使得他总是拥有极佳的人缘。
非货币报酬决定员工忠诚度
货币报酬与非货币报酬 什么是非货币报酬? 非货币报酬决定员工忠诚度
12个非货币报酬的清单
帮助每一位员工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 让员工清楚他和公司的关系,并找对自己的 位置。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做好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 设备,以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 帮助每一位员工设立合理和明确的工作目标, 并且专注于这个目标,而不受职业生活以外 五彩缤纷的诱惑所困扰。 赞美你直接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人,为他们 提供正面的评价。 关心员工的个人情况,而不仅仅是工作。
高薪可以买到人才, 但买不到忠诚。
老板付出薪水利用员工, 员工付出时间利用老板。 老板在混员工的时间, 员工在混老板的薪水。 老板在假装关怀员工, 员工在假装忠诚于企业。
曹操的困惑
关羽为什么宁可挂印封金,甚至 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投奔 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为了蜀汉事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营造一种积极和充满 乐趣的环境中工作
在工作场所若没有积极的氛围,时间 就会变得异常的漫长和乏味 。 人们愿意在一种积极和充满乐趣的环 境中工作,这样工作就变成了一种享 受。 管理当局需要依靠员工的积极态度来 提高团队效率,那些困难也会因此变 得不那么可怕 。
营造积极氛围的七条定律
让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兴趣和专长,尽可能地与他的 职务相匹配。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正面的人才评价。 为企业制订鼓舞人心的使命宣言。 关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让员工们把解决困难当作一种乐趣。 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职业前途,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 长的机会。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至西晋之 初的历史小说。其中包含了众多战争,计 略,国家治理,人物关系处理等问题,也 就蕴含了管理学知识,集中表现的是蜀汉 阵营中的几个人物以及相关事例:刘备, 张飞,诸葛亮。
刘备
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主,同时符合关注人的 管理理论
刘备在小说中的形象由仁、义、忠、礼四个字所体 现,这四点都属于儒家管理思想的范畴。 1.仁表现在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关切。 2.义表现在对宗族同胞,结义兄弟友爱和睦,以及对不义 行径的不满与讨伐。 3.忠表现在对待汉室的态度,以及对国家状态的关心。 4.礼表现在刘备对待手下臣子,对待当时名人的态度,礼 贤下士。
诸葛亮
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主,同时符合关注 人的管理理论,关注效率与效果的管理理 论。
在诸多有关孔明的故事中,最能体现其管理思想的 即是《隆中对》。
这其中体现出了“战略规划理论”,“环境适应理 论”。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
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 战略构想。孔明根据现有的资源能力,与当时出现的机 遇相适应,以促进刘备集团的快速发展,并达到刘备集 团的最终目标。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刘备在面对百姓为自己受苦之时,表现出的仁爱之 心和其对人的重视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张飞
过分重视效率和结果的重要,忽略了人的 重要性。
原文: 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曰:“白
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飞大怒曰:“吾急欲 报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贼之境,汝安敢违我将令!”叱 武士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鞭毕,以手指之曰:“来 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打得二人 满口出血。……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 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原 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 本不敢动手。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 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三国演义看管理
三国演义看管理书中的管理学原理:曹操刘备(董事长)诸葛亮周瑜(职业经理人)关羽张飞(股东或部门经理)曹操孟德献刀,发矫诏体现了他的忠义之心,对国家有自己的一份责任。
煮酒论英雄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自信心。
后来刘备果然与他争夺天下了。
欲收归关羽说明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刘备被追杀后与关羽张飞失散,关羽在曹操帐下,曹操一心想让他归顺自己,赐官,送金钱美女,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关公战袍旧了,他赠了一件新的,送他锦囊贮美髯,又将先前吕布所骑的赤兔马送给他,但当得知兄长的消息关羽还是义无反顾的护送二嫂离开,曹操依旧放行,杀了他几元大将,曹操也没有追究,足见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能谋善断在与袁尚作战之时他能在众谋士的观点之中谋断出正确的,这与袁尚形成鲜明对比。
在袁尚死后果断决策灭了尚在争夺势力的袁尚的三个儿子。
破袁尚,曹操三哭哭的分别是典韦和郭嘉。
一个是他的虎将另一个是谋士,这也某种程度上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还有他的真实情感。
同时他也是相当狡猾的,乘此机会提醒一下其他人要向这两位学习。
赤壁失利败走华容算是他军事上的重大失误。
轻视吴蜀,轻易上当杀了两元大将,用铁锁把所有船只连起来,骄傲的认为不会有东南风。
结果70万大军尽被烧死。
虽然东吴的所有计策都被徐庶识破,但徐庶却没有告诉他,这也与他求才心切却方法不当造成的。
刘备桃园结义是刘备最初的基础,通过结义得到两个弟弟也是他的上将。
三顾茅庐是刘备的一个转折点,从居无定所到称霸一方的转折点。
他为人谦恭,小心谨慎。
三顾草庐之时最能体现,他到时诸葛亮昼寝未醒,刘备让且休通报,拱立阶下半晌,童子欲通报,刘备仍就不让,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方醒,交谈时言语谦恭,终于请出诸葛亮,之后为他效命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安民为先刘备在斩黄巾中立有大功,却只得县尉一职,与民秋毫无犯,爱民如子,离开之时百姓哭着送别。
后来他每占领一城必先安民。
离开新野时也仍旧带着百姓。
对于这样一个领导,下属怎么可能不忠心效力呢?这就叫得民心,百姓愿意归顺又怎么会反呢?为报弟仇兴兵最后落了个白帝托孤的结果。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全稿]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经济的全球化使市场竞争由战术性竞争演绎为战略性竞争,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也要从企业家的境界提升到企业战略家的境界。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称得上是战略家,《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事件是战略家进行战略管理和战略策划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惇之流全不放在眼里,生平所害怕的唯独是司马懿。
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没有巨大缺陷的,虽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他也没有太大的缺点,因此以诸葛亮之神相之尊,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难以对付。
同时诸葛亮本身在神相光环之下也存在致命战略失误,使其无法最终获得恢复汉室的结果。
一、诸葛亮的战略失误诸葛亮在中国来说名声太大,是一个智慧之神,谁要有预测能力、有办法,别人就会说你是小诸葛,《三国演义》里看这些出神入化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诸葛亮办的,他能预测未来,能够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但是在今天,我们从管理学上看诸葛亮这个人,他一生的事业有一些是成功的,但他所有的成功都是在战术上,战略上他一辈子失误非常严重。
我们讲在做事业这件事上,战略和战术,只有战略是起决定性因素,战术上的胜利都只能是局部、暂时的,战略如果不能成功,人的事业基本上是不能成功。
从民国时期开始,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战略上有什么区别?蒋介石依靠大资产阶级、大官僚,虽然那个时候好像表面势力很强,他不如依靠中国农民。
毛主席一辈子战略胜利,六个字,他什么仗打败,最后都能够胜利,打土豪、分田地”,就因为这一句话得了中国农民的心,一切都胜利了。
所以说三大战役如何用兵如神,那都是战术问题,真正的战略是这六个字,最得人心,最后得天下。
诸葛亮一生有六大战略失误:第一,隆中对策,缺乏一个关键性的内容,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最后一次跟刘备的一番谈话。
谈话实际上就是第一个战略总决策,告诉刘备天下大事将来是三分,你这个情况只有联吴抗曹,将来得了四川之后,派一员大将守着荆州,然后我们从四川往北进发,越过汉中向陕西、山西、甘肃这一带打,收了西北高原,再往中原打,实际上第一怎么守着荆、湘这一带,也就是形成三分天下之后,他没有说明白。
三国管理智慧
第一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一)前言《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启示-------卓越的管理成就卓越的事业三国演义是段妇孺皆知的历史,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的角逐精彩纷呈,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在三国年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兼并之后,最后天下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民营企业集团。
魏蜀吴的创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很大的企业资产传下来的:⏹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业。
⏹曹操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开始就能够名震天下。
⏹孙权继位的时候虽然条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孙策创业的时候条件仍然很艰苦。
在条件很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家都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
成就最大的魏、蜀、吴三大集团,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事业。
卓越的管理使他们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一、刘备的目标管理(一)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刘备的最高目标是“伸大义于天下”,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1.刘备其人(1)具有“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显于色”的特点刘备性格很宽和,这是他管理风格特点的一个体现。
“寡言语”是指刘备话不多,但一旦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这种性格的特点使他很沉得住气,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刘备因为事业经营或某种状况有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正式创业之前,他的职业是编草席、草鞋,每天挑着自己的担子到街上去卖,尽管他的生活状态很糟糕,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与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们去结交;刘备后期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三国演义中的经营管理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经营管理思想一、用人思想:得士者昌,失士者亡三国中,西蜀政权的建立、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尤为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
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虽胸怀大志,但因得不到贤才的辅佐,一直确定不了夺取天下的奋斗策略。
从他投靠公孙瓒到归曹操,顺袁绍,依刘表,可见当时其处境是十分狼狈的。
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才使刘备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西蜀政权刚建立时,文有诸葛亮、法正等谋臣,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虎将,此时可以说是西蜀的鼎盛时期。
然而,随着荆州失、关羽死,许多老臣相继亡故后,蜀国便开始逐渐地走向了衰败。
特别是诸葛亮星陨五丈原之后,西蜀败亡的趋势也就确定了。
西蜀的灭亡纵然是有许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原因,但应当看到,人才缺失是最关键的一点。
曹操当权时,身边聚集着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人,形成了一个智囊团。
曹操死后,又出现了司马懿、邓艾、钟会等深藏韬略之人。
东吴孙权先是有周瑜、鲁肃辅佐,后有吕蒙、陆逊等人才出现,所以能鼎立江东很长时间。
在西蜀的发展过程中,请出诸葛亮可以说是西蜀走向兴盛的转折点,正所谓“得一人者可以安天下”。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找到真正的贤才,是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治理思想:不计得失,以信为本在蜀军与司马懿的对决中,诸葛亮认为统一中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便听从杨仪的建议实施“分兵轮战”策略,即是将兵力一分为二,以百日为限,循环相转。
有一次,蜀、魏两军相持于卤城一带,蜀军正准备两兵换班交接,却接到探子飞报司马懿正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准备发起进攻。
在新军未到,老兵欲行,敌人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关键时刻,杨仪极力劝阻诸葛亮让换班的军队留下来退敌,等新兵到了再让他们离去。
诸葛亮却说不可以,用兵命将要以信为本,既然有令在先了,怎么可以失信呢?况且这些士兵都已经做好回家的准备了,他们的父母、妻子、孩子都在家里期盼着他们回家,今天即使是有再大的困难,也必须让他们启程回家。
于是便吩咐下去,让士兵立刻出发回家。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启示
企业若要持久经营,不仅要有高的市场 占有率和知名度,更要有高的品牌美誉 度和忠诚度
三国战略规划
匡扶汉室
诸葛亮
隆中对
先占荆州、后取西 川。然后以荆、益二 州为根据地,联吴抗 魏。伺机分兵两路, 一统天下,光复汉室
2008年5月28日应四川总商会邀请, 赴四川地震灾区进行灾后重建、灾后创业 思路与创业指导讲座,共21场,每场过千 人。
上海世博会讲师团12天讲师培训三期
洪新
EPTP九型人格导师 萨提亚模式治疗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教育心理学学士、治疗心理学硕士 中国九型人格导师协会研发主任 上海市培训师联合会常务理事
议题
三国中的战略规划 三国中的人力资源 三国中的企业文化 三国中的职场风云 三国中的管理艺术
三国中的继承人
三国中的重要人物
解读三国
魏国
是典型的垄断性国有企业
蜀国
率先实行股份制的民营企业
吴国 是典型的家族企业。
三国战略规划
挟天子以令诸侯 高知名度,低美誉度
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的联姻
2004年,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48.92%股权,当时在业内,上汽与双龙的联姻被认为是 一个”双赢交易”,但事实如何?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 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类型的领导者:看重绩效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说明了曹 操那种雷厉风行的行动力。
他是组织中的铁腕人物,目光所向,无 坚不摧。
他比任何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更加崇尚行 动,似乎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总是能 够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三国演义》的战略智慧与领导力培养
三国演义的战略智慧与领导力培养一、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描绘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之间的战争与政治斗争,更展现了各个角色的独特智慧和领导才能。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智慧与领导力,并从中总结出对于领导力培养的启示。
二、战略智慧1. 战术与策略《三国演义》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战术和策略,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等。
这些精彩纷呈的战术反映了人物们在面对敌情时灵活多变的思考和应对能力。
它们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战术与策略来解决问题。
2. 联盟与合作《三国演义》中各个势力通过联盟与合作来共同对抗曹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备与孙权的联盟。
这种联盟不仅在军事行动上互相支持,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紧密合作。
这告诉我们,领导者需要具备卓越的合作能力,并能够建立稳固的联盟以实现共同目标。
3. 隐忍与机智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角色展现了高度的隐忍和机智,例如诸葛亮的空城计、赵云的单骑救主等。
这些人物用自己聪明才智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明智决策是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三、领导力培养《三国演义》中涌现出许多被称为“谋士”、“将才”的角色,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领导风格和优秀的才能展示出非凡的领导力。
以下是影响领导力培养的关键要素:1. 战略思维领导者需要拥有清晰而深入的战略思维能力,能够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并制定恰当的行动计划。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因此,领导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
2. 沟通与人际关系管理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以高超的演讲和谈判技巧来处理内外事务,展现了他极强的沟通能力。
因此,领导者需要学会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调。
3. 领导风格领导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领导风格。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刘丹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东汉末年局势非常的动荡,各个国家都在相互竞争,都希望能够在动荡的局面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和支配权,所以各个国家都非常的注意使用良好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提高自己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就有很多管理的哲学思想,在管理谋略中非常推崇德治,而且所有的领导都非常的重视人才,都是求贤若渴。
同时还能够在管理学中巧妙的使用激励政策这种使用艺术,因为这种艺术可以鼓舞下属的气势,激励下属的积极性,同时在战时这也是一种对付敌方的重要策略,《三国演义》中的领导人物就非常善于使用激励政策来进行集团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三国演义》;管理哲学[作者简介]刘丹(1981-),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
《三国演义》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这部小说是以魏蜀吴这三个集团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为主线来叙述的。
《三国演义》在中国民间甚至是世界上的影响程度都是非常大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优秀小说。
千百年来有很多的普通民众甚至是专家学者都将《三国演义》当成了真实历史,这跟小说在《三国志》的基础上改编的有很大关系,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小说描述的逼真性和形象性,尤其是书中所描绘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书中所刻画的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
而且罗贯中在小说中刻画了将近五百个人物,曹操、刘备、关羽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是魏蜀吴这三个政治集团的首脑,三个国家为了在相互竞争中取得优势,都争相的招贤纳士来提高自己国家的竞争力和实力,其中曹操还发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贤之心。
这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管理学和人才学方面的知识,非常值得后世借鉴和学习,本文就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对《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进行探析。
《三国演义》,体会6大管理艺术
从古至今,有多少历史故事可以让现在的企业学习到故事人物的管理艺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事事体现着管理艺术。
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着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管理艺术,其中就有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是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
而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常叹言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其实殊不知中国的古典着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
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着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管理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管理艺术如下:一、管理艺术---胸襟豁达,宽容心态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
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
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
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二、管理艺术---慧眼识人,任人唯贤曹操收许褚时,“操下账叱退军士,亲解其缚,急取衣衣之,…”曹操如此礼遇,许褚感恩戴德,“遂招引宗族数百人俱降。
”曹操的爱才是真诚的,明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仍厚待之,结果损兵折将,放虎归山。
赏识深入敌阵的赵云,便下令不准伤害,以致于赵云杀出千军万马。
对于归附之将,曹操皆容纳之,甚至于连张绣再度来降,曹操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反抚慰对方握着对方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尤其对待投降过来的人,曹操能够不忌前嫌,与自己原班人马一视同仁,量才防守而用,仁者用其仁,智者采其智,武者任其勇,任天下之力,事天下之归心,所以天下三分。
《三国演义》与管理中的“均衡思维”
《三国演义》与管理中的“均衡思维”“捉放曹”与“空城计”中的均衡思维赤壁大战,曹操“樯橹灰飞烟灭”而败走华容道,途中三笑孔明、周郎智谋不足,未在险要暗设伏兵。
然而这一笑笑出赵子龙,二笑笑出张翼德,幸亏将士拼死抵挡才逃脱性命;三笑却笑出了关云长——曹操无奈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
念及旧日恩情,关羽义释曹操,一代枭雄才得以回归江陵。
诸葛亮料事如神,却用关羽把守最后一道关口,导致煮熟的鸭子飞掉,这令许多古人今人扼腕叹息——然而另有说辞却是:诸葛亮放走了曹操。
曹操、刘备、孙权三雄之中,刘备势力最为薄弱而曹操最强;并且曹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政治上的“正宗”优势。
曹操一除,孙权自可用全部力量绞杀刘备,而此时的刘皇叔无丝毫还手之力,只能引颈待戮。
因而唯有曹操才能牵制孙权,使孙有所顾忌而不得不联刘抗曹——对于刘备而言,此时的曹操可败而绝对不可死。
然而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却不能不给世人演出一出戏,要让戏逼真又不出丝毫破绽,就必须连自己人也要蒙在鼓里。
于是,神机妙算的孔明自然选择了关羽——只可惜了关羽至死都没明就里,认为欠军师的不杀之恩——这却也成就了关羽的义薄云天之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更富颠覆性的说辞是诸葛孔明同样被人放了一马,而这却是源于孔明妖魅思维般的“空城计”。
马谡拒谏失守街亭,蜀军门户洞开,魏军十五万直取蜀军指挥部西城。
西城仅余二千五百老弱残兵,孔明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
司马懿兵临城下,但见众老军旁若无人,于城门之下低头洒扫;诸葛亮神情自若,于城门之上焚香操琴——清风左持宝剑,明月右执麈尾——何等祥和平静,却又似乎充满杀机。
于是乎这样一座空城,吓得司马懿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风而逃。
“官方”的答案是:司马懿认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宜速退”;而诸葛亮正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认知误区——“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然而,另类的推理却是,诸葛亮弹琴退仲达,是因为仲达老狐狸同样妖魅般的思维——司马懿前来就是为了取西城,哪有不攻的道理?如此狡猾的狐狸谍报工作也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企业管理思想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企业管理思想发布时间:2021-01-12T15:39:27.520Z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作者:于强周嘉乐杨佳莉[导读] 古往今来,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奇书,不仅赋予了战略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思想,更是一部适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与宏观调控的伟大不朽著作。
纵观魏蜀吴三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其中蕴含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等等契合当下企业管理的伟大思想,对今天的企业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笔者以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为切入点,结合当下企业管理的相关内容来剖析其对当下的参考价值。
四川成都西华大学管理学院于强、周嘉乐、杨佳莉 6100039摘要:古往今来,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奇书,不仅赋予了战略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思想,更是一部适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与宏观调控的伟大不朽著作。
纵观魏蜀吴三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其中蕴含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等等契合当下企业管理的伟大思想,对今天的企业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笔者以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为切入点,结合当下企业管理的相关内容来剖析其对当下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国演义;企业管理;意义引言:企业管理,是指为了带动宏观经济增长以及多、快、好、省实现企业盈利,充分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无形资产等等对企业全方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采取预测、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的全称。
而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以及各个大小军阀割据势力从发迹到成长到灭亡都可以看做是创业企业从成立到做大做强,直至破产的全过程,这些历史的明镜中蕴含了无数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中借鉴和参考的经营智慧。
一、三国演义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学问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多智而近妖的存在,借东风,草船借箭,八阵图无所不彰显出孔明的英明睿智,然而虽有卧龙之美誉,但是蜀汉企业的总经理人却事必躬亲:夙兴夜寐,事无巨细,所至甚者,罚二十以上,皆亲自览焉;然夙兴夜寐,所啖食不过数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经典的管理学读物,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智慧、管理科学、管理思想与艺术。
现代管理者应知古而鉴今,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管理思想。
一、开拓创新
三国故事:因为粮草不济,诸葛亮要撤军,退兵时嘱咐部下:“今日我们大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如果营内有一千兵,就造两千灶,明日造三千灶,后日造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后退。
”军师杨仪疑惑,便问道:“昔日孙膑擒拿庞涓,每日添兵减灶而取胜,今日丞相退后,为什么添灶而退?”诸葛亮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此人善能用兵,且生性多疑,知道我们撤退肯定追赶,如果看到我们军营每日增灶,他肯定不知道我们退还是没退,因此不敢来追。
我们大军慢慢退去,就不会孙兵折将了。
”果然,不出所料,司马懿看到蜀军分兵退去,但营灶却每日增多,于是怀疑诸葛亮表面退兵,暗中设计埋伏,于是不敢追赶,错失良机。
管理启示:创新是管理的灵魂。
有创新,整个管理工作才充满生机和活力。
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在工作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决不是一位因循守旧,拒绝变革的守旧人士。
在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管理意识、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二、严于律己
三国故事:一次战争途中,正值麦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然而,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
曹操立刻唤来行军主薄,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并持剑欲自刎,郭嘉极力劝住曹操,曹操便割发以代首,于是三军悚然。
(注:古代,人们不会轻易割发,因为当时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天地和父母,神圣之至,若发与体相离,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
管理启示:曹操的“割发代首”,体现了领导者的严于律己精神。
在一个公司中,管理者的行为是员工们的榜样,对管理者的要求远胜普通员工。
管理者只有在制度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维护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威信,才能让下属自觉地遵守制度。
三、宽以待人
三国故事:诸葛亮死后,杨仪自觉才能超拔,且平定魏延功高盖世,理应继任诸葛亮之职。
没料到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是蒋琬,于是杨仪深恨蒋琬等人,“自以为年宦先于蒋琬而位出琬下,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赏,口出怨言,谓费祎曰:“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寞如此耶!”结果,“后主大怒,命将杨仪下狱勘问,欲斩之。
”但宽厚的蒋琬不但没有记恨而落井下石,反过来还替杨仪说情:“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多立功劳,未可斩也,当废为庶人。
”
管理启示:在现代管理中,宽容是领袖气质必备的品质。
著名心理学家豪斯认为,出色的领导以其领袖气质指出下属前进的明确目标,帮助他们在情境不明的情况下明确方向,激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对那些具有领袖气质的领导者来说,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他们能够唤起、激励、影响他人的情绪,因而能够触摸到他人的情感深处。
由此可见,管理者具有的领袖气质将对员工积极性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领袖气质来自于与人沟通,以及唤起和激励他人采取行动的出色能力。
因此,作为领袖的管理者,必须以宽容之心与人交往,善于理解人,能经常站在对方角度
思考问题。
四、人性化管理
三国故事: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
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管理启示:人性化管理是开发人才资源的管理妙方,通过研究人、认识人、了解人、理解人,进而贴近每一位员工,扬其所长,辅其成功。
在日常的管理中关注、关怀员工,让其体会家的温馨和关怀,培养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并让这种热情转化到工作中去。
企业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员工间的团结、合作和和睦相处;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向心力,促进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