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_0

合集下载

谈资本主义是靠什么发展的

谈资本主义是靠什么发展的

资本主义是靠什么进展的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差不多上不可幸免的。

20世纪初,列宁又提出帝国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我们不禁要问,资本主义是如何进展起来的呢?什么缘故在现在,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在20世纪后半叶有了新的进展?我们小组认为,全然缘故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科技以及经济。

资本主义的进展因素之一----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历经二百年的进展并不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预言而走向失败,相反,它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究其缘故,发觉它有着一套综合的政治制度。

1.它的所有权制度在资本主义往常的经济时代里,商人没有所有权可言。

在专门长的时期内,法国的君主政体只准商人,哪怕是富有的商人扮演一种无望的角色,而将在贵族中盛行的决定性的等级制度推至第一线。

在印度和伊斯兰国家,国家政权从来都毫不懈怠地反对资本主义的自由伸展,每当资本主义在有利的条件下成长之时,最终总会被集权的国家所制服。

这种政治权力高于财产所有权的制度显然是不利于资本主义进展的。

为了从全然上改变这种束缚资本主义进展的制度安排,从封建社会派生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开始就建立起了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所有权制度。

就所有权不是单方面的宣布,而是相互之间的承认而言,所有权就好比是一种社会契约。

因此,一种有效的所有权必须得到法律(宪法秩序)的认可与国家政权的爱护。

正是在如此的意义上,能够讲,现代国家并没有造就资本主义,而是继承了资本主义,并充当资本主义的爱护人。

建立所有权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财产的安全,从而使得财宝的激励与财宝的积存得以实现,而这正是资本主义进展的动力所在(亨利·勒帕日,1985年)。

2.国家制度的创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前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是专制主义国家,而资本主义社会流行的则是代议制官僚政府国家。

尽管资本主义代议制政府在追求官僚阶层收入最大化这一点上,与专制主义国家在追求统治者收入最大化这一点上没有太大的区不,然而这两种国家制度在性质上则是截然不同的:在专制主义国家里,作为第三等级的市民阶层(包括资产阶级)是没有发言权的,国家对金钞票世界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由于缺乏法律,政策是不连续的,同时在专门多情况下,为维持专制政权,国家倾向于限制资本主义的进展;与此相反,在资本主义代议制官僚政府的国家里,资产阶级获得了绝对的发言权,为了减少投资的风险,资产阶级必定会要求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有连贯性的经济政策及各种具体的制度来减少各种投资活动的社会的不确定性。

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继续生存与发展

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继续生存与发展

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继续生存与发展作者:杨玉成来源:《中国新时代》2012年第05期即使面对近年的深刻经济危机,现实世界中的欧美资本主义,不但没有腐朽和垂死的,而且还在生存和发展,民生状况也普遍比我们过得好。

为什么?罗尔斯的正义论提供了一种理论指导和解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自己问题的角度历史和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正义论》20世纪上半叶是个混乱而又残酷的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矛盾的总爆发,但在这种动荡和混乱中,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受限制或有限的资本主义(limited capitalism)。

这个历史大转折有时被称作是“资本主义的文明化”,它表明资本主义仍然有很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和再生能力,即能够不断调整和创新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促使资本主义继续生存与发展。

理论层面看,这种历史转变,是以强调自由放任政策为基调的古典自由主义逐渐退出主流理论舞台中心,而以强调适当的国家干预为主调的新自由主义逐渐占据主流理论地位,其主要标志是20世纪初,以强调“国家必须促进个人自由能力”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思潮的兴起和20世纪30年代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美国政治哲学大家约翰·罗尔斯(1921—2002年)是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正义论》(1971年)一出版就成为了人类思想的经典,书中详加论证的正义理论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获得广泛而又深刻的反响。

两个核心的正义原则《正义论》博大精深,核心是对两个正义原则的阐述与论证。

罗尔斯对两个正义原则的初步表述是:一,“每个人对于与其他人类似的自由相容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拥有同等的权利”;二,“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应这样安排:(a)它们被合理地期望合乎每个人的利益;(b)它们与职位和公职向所有人开放相挂钩”。

通俗地说,第一个原则就是:“每个人对于最广泛的基本自由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其前提条件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时不得妨碍他人的类似的自由”。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笔记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笔记

目录序(1)引论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1)一、“跨世纪之争”问题的提出(1)二、基本假设(5)三、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管理概念(7)四、文化激荡中的管理转型(10)五、反专制式人治管理残余(13)六、抗霸权主义干扰(15)七、改革开放中的管理转型(19)八、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22)九、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24)十、顺应管理多样性进行创新——方法论基础之一(27)十一、尊重历史语境开拓创新资源——方法论基础之二(29)十二、管理谐协创新十六字方针——方法论基础之三(31)第一篇西方现代管理理论(37)第一章现代工商企业的崛起(37)第一节发现管理的世纪(38)第二节现代工商企业(47)第三节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精神(54)第二章科学的管理理论的创立(61)第一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61)第二节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71)第三节韦伯的“管僚制理论”(80)第三章管理思想文化激荡(86)第一节管理程序学派(87)第二节管理科学学派(98)第三节决策论学派(108)第四节行为科学学派(121)第五节经验学派(134)第四章管理知识爆炸(149)第一节公司文化研究(150)第二节战略管理(1)(160)第三节战略管理(2)(171)第四节流程再造(180)第五节学习型组织(188)第二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99)第五章古代血缘宗法组织及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199)第一节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00)第二节中国古代血缘宗法组织(205)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萌芽、发展与成熟(210)第六章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1)(213)第一节儒家古代管理思想(1)(213)第二节儒家古代管理思想(2)(221)第三节道家古代管理思想(228)第七章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2)(235)第一节法家古代管理思想(1)(235)第二节法家古代管理思想(2)(242)第三节墨家古代管理思想(247)第八章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256)第一节士人的崛起与百家争鸣(256)第二节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形成(264)第三节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学派构成(271)结论管理谐协创新理论纲要(279)一、方法论说明(279)二、管理基本形式论(280)三、管理概念论(285)四、管理模式论(291)五、管理谐协创新论(297)引论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我们正处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时代,社会转型伴随着管理转型,管理转型的核心是管理创新,对创新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方法的创新的要求,引出我们对转型时代管理创新方法论的讨论。

资本主义的弊端

资本主义的弊端

资本主义的弊端浅谈资本主义未灭亡的原因和本质一、资本主义仍未灭亡的原因列宁说过,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的垄断性、垂死性和腐朽性,使其正在加速走向灭亡。

然而,资本主义制度和帝国主义国家却在经过了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巩固了统治,创造出了新的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现在至少是当下,已经出现了胜利者的姿态,它曾经看上去已经被送进了垃圾箱,今天又从历史的垃圾箱里钻了出来,在这个地球上又重新挺拔起来,而且在用各种新的方式表现自己”。

(一)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冷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时期。

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就,特别是工人的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社会财富极大增加。

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流行起来。

这种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表现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再生产的所有各阶段,并遍布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个领域,进而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新特征,表现在:1.生产所有制和企业制度方面的新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股权多元化的形式,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股东和经理的分工,这样能让具有专业管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经营公司,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制度,使决策更科学。

并且通过出卖股份给雇员,使企业成为雇员持股性质,把工人由“会说话的机器”逐步看作是“参与人”,以此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协调劳资关系、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逐步调整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实现资本主义企业由以股东为中心到兼顾利害相关者利益的转移”。

2.分配关系领域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新时期,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要求分配也要与之相适应,所以分配也要社会化,在产品分配和再分配方面,资本家在保证自己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变化分配制度,比如在产品分配上实行高工资高消费政策;在产品再分配上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措施。

客观上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资本条件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解读

资本条件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解读

资本条件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解读在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主导模式,资本条件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资本条件下人的生存与发展进行解读。

一、经济压力下的生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压力成为人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无论是就业者还是创业者,都需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的不平衡,使得很多人在生存中感到困难。

此时,个人的经济能力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竞争与机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是竞争。

在资本条件下,人们的发展不仅仅受到自身能力的制约,还需要考虑到市场机会与资源的分配。

竞争和机会的不平等,使得一部分人在市场中较易获得成功,而另一部分人则难以出头。

因此,人们在生存与发展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三、社交网络的作用在资本条件下,人的生存与发展往往离不开社交网络的支持。

社交网络可以帮助人们获取信息、建立人脉关系,并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

良好的社交网络能够为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与保障,使得个体更容易适应和融入资本主义社会。

四、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资本条件下,人们往往将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衡量个人价值和成功的重要标准。

这种价值观的强调,使得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生存与发展的自由度。

五、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尽管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和挑战,但人们仍然可以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创新的方式,寻找到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人们可以积极适应资本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结论资本条件下的人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压力、竞争与机会、社交网络和意识形态等。

资本主义为什么这么繁荣

资本主义为什么这么繁荣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繁荣发达?来源: 作者:鲁品越点击:672次时间:2007-6-26 12:46:20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繁荣发达?鲁品越为什么当代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仍然具有巨大活力,正在创造空前发达的生产力?这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理论困惑之一。

如果不能科学地、令人信服地给予解答这个难题,不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们的信仰危机,而且会导致对当代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的错误判断。

对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这一难题。

在人类思想史上,唯有马克思最早深刻地指出了资本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旷古未有的巨大动力作用。

在前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过剩劳动产品都被消费或浪费,或者作为豪华的生活设施(如宫殿、陵墓等等)而储存,没有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

这导致传统经济形态是生存型经济,而不是发展型或扩张型经济。

资本主义追求以货币形态存在的剩余价值,为此它尽可能地从劳动者身上获取剩余价值,并且尽可能地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由此成为一部疯狂地追求价值增殖的机器,处于无限追求经济扩张的过程中,从而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作用。

正因如此,“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直到今天,资本主义的这种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作用依然在起作用。

然而上述动力作用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的。

市场竞争压力与最大限度地赚取剩余价值的动力,驱使资本家尽可能减少工人工资,并且尽可能地发挥其“资本主义精神”,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由此构成了资本的不断扩张与消费市场的萎缩之间的内在矛盾。

与此同时,自由竞争自发地产生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又导致社会生产失衡。

产品过剩是这种失衡的发端,由此引发“产品过剩——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进一步产品过剩”的恶性循环怪圈。

于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机体的内部生成越长越大过剩性赘疣,它不断吸收生产要素,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本身则不断萎缩,由此必然造成经济危机。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_0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_0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列宁曾经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许多同志问: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腐而不朽,垂而不死”?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显得很富,近20年还特别的咄咄逼人呢?应当承认,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上还有生命力,短期内不致于全面崩溃。

并不是列宁的论断错了,只不过是急性肾炎变成了慢性肾炎,死期要推迟。

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大危机和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争夺而引发的,这就证明了它的腐朽性和残暴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社会主义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中国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经惊恐、动荡了一个时期。

几年十几年后,西方资本主义渐趋稳定。

二战以后,特别是越南战争结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几个新现象。

一、美、英、法、意等国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相对说来是持续、平稳增长的。

日本和西德的经济则迅猛发展。

二、经济危机频繁,但周期缩短,而且每次经济危机带来的生产下降幅度很小,日本只是经济增长率下降。

因此,西方不承认那是”经济危机”,认为是“周期性衰退”。

的确,“二战”之后50多年,没有发生过1929―1933年那样大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三、产业工人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下降到30%以下),工资大幅度提高,生活显著改善。

他们虽受资本家剥削,但比别国工人的生活好得多。

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满,但还只是“怨悱而不怒”,并不急于革命,反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少工人羡慕他们的生活水平。

四、“中产阶层”扩大。

这个词的原文是MiddleClass,直译应为“中等阶级”,长期被译为“中产阶级”。

西方所谓MiddleClass包括中小资本家,那不科学。

我认为用“中产阶层”或“中等阶层”为好。

它不是一个独立“阶级”,也不包括中小资本家。

所谓“中产阶层”,应指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公教人员、经理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部分技术工人(以上被称为“白领阶层”),以及小业主和中小农场主。

资本主义至今为什么没有灭亡

资本主义至今为什么没有灭亡

资本主义至今为什么没有灭亡?今天是恩格斯诞辰190周年纪念日,为什么一个190年前的出生的人被我们今天全世界人民深切怀念呢?因为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一门最伟大的社会科学。

在此前,人类对社会历史是没有科学认识的,从他和马克思创立这门社会科学后,人类社会历史才建立了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

首先,这门科学把黑格尔的头朝下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颠倒过来,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它又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把费尔巴赫的半截子唯物主义变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

它又把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研究资本主义,从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的&#8220;劳动价值理论&#8221;出发,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基础。

它又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到社会现实的阶级存在中寻找社会变革的阶级力量和社会变革的道路,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从社会变革的必然性找到了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但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没有灭亡?是马克思主义不科学吗?不是。

是马克思主义有缺陷吗?不是。

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不是。

原因主要是传统无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世界工业经济时代的时代局限性。

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1,一个社会形态不是在经济衰退中灭亡的,而是在经济发展中灭亡的,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否认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是站不住脚的;2,修正主义对工人运动的破坏和对社会主义的破坏延缓了资本主义的灭亡;3,帝国主义的垄断腐朽垂死的本质在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结束,而不等于资本主义就会立即灭亡;4,世界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从帝国主义和传统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进入霸权主义和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时代;5,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的最后总危机。

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

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

《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黄湘燕,湖南省委党校教授,经济学部教授,主讲《资本论》导读、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

《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用了毕生精力和心血创作出来的一部最主要的著作,全书共4卷,六大本,122章,300多万字,4600多页,一百多年来,它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至今仍具有伟大的生命力。

对当代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最大的经济学经典著作有三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学的著作有成千上万,这三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是必须要读的,或值得一读。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论》在欧洲许多国家受到追捧、走红、热销,销量比往年倍增。

被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的德国财长布吕克自称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也在翻阅《资本论》。

一百多年了,为什么《资本论》经久不衰?因为它是一门科学。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到底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是马克思那个时代19世纪中叶欧洲思想界一个重大的、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有多少学派在进行研究探讨,乌托邦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社会主义……他们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唯独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回答了这个问题,所以它是一门社会科学,虽说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但它的基本理论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它的时代价值。

在世纪之交,西方媒体推出了评选千年风云人物或千年思想家的活动,按照得票的多少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

马克思是高居榜首,名列前茅的。

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绝大部分人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就过时了。

但马克思的作品把伟大和生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今天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为什么要来学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一、《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心是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目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这是由马克思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所决定的。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逐利的说法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逐利的说法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逐利的说法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资本的自我增值,即追求利润最大化。

以下是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逐利性质的具体阐释:
1.资本的生命力: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创造利润,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
本动力。

2.利润与胆量: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描述了资本对利润的渴求程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

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资本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率而不惜一切代价的逐利本性。

3.商品交换: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几乎一切都是商品,只要双方愿意,几乎
一切都可以交换。

这种商品交换是在民主、公平、自由、平等的旗帜下进行的,但实际上是资本追求利润的一种手段。

4.资本的扩张: 马克思还分析了资本如何通过不断的扩张和积累来追求更大的利润,这一
过程往往伴随着对劳动力的剥削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5.市场机制: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逐利性也表现为对价格信号的敏感反应,资
本会不断寻找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哪怕是微小的利润空间,也会被资本利用来进行套利活动。

综上所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逐利性质的描述不仅揭示了资本的本质,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和交换活动都是围绕着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展开的,这种逐利性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导致其内在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议题一:资本主义为什么还没有衰亡?

议题一:资本主义为什么还没有衰亡?

【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缓和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缓和的实质是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
决定资本主义命运的因素:资本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 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分议题二: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毒瘤?
一、严重的贫富分化。 二、残酷的阶级剥削。 二、惊人的资源浪费。
分议题三:资本主义为什么终将走向灭亡?
【问题】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有缓和的迹象吗?
吃穿好一些,待遇好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必须。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 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 点。——马克思
资本家常常标榜自己是靠个人奋斗才获得巨大成功的,然而真相是,财富是由劳动者创 造的,资本家不过是掠夺了原应属于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资本家一方面给劳动者点甜头, 用物质堵住他们的嘴巴,另一方面给劳动者进行精神洗脑,将996等价为个人奋斗。
分议题二: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毒瘤?
小议题:资本家致富的秘密是什么?是个人奋斗和聪明才智吗? 【问题】1930年,著名学者凯恩斯提出了一个著名预言:100年后, 由于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人们一周只需要工作15小时,就可以过上体 面的生活。他的预言会实现吗?你如何看待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矛 盾?
分议题二: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毒瘤?
小议题:资本家致富的秘密是什么?是个人奋斗和聪明才智吗?
分议题二: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毒瘤?
小议题:资本家致富的秘密是什么?是个人奋斗和聪明才智吗?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社会因素”-精品文档资料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社会因素”-精品文档资料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社会因素”[收稿日期]2010年2月18日正是二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断的自我调节,而且这种调节已深入到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因而使当代资本主义从战后出现的严重危机中“死里逃生”,并获得了新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的社会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一般划分为三大领域: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分析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也该从这三大领域入手。

(一)在生产力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但没有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在客观上帮助了资本主义。

它利用科学技术积攒了足够多的物质财富,并且利用这足够多的物质基础来缓解阶级和社会矛盾。

可以说这一点恰好符合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

(二)在生产关系方面,国有化和股份制可以说是在财产的所有制上有所变化,工人阶级也可以占据一部分生产资料,虽然工人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还是占小部分,但是比起马恩时代来说,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共同决定制度中,工人阶级对工资、劳动条件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一定的权利,虽然仍处于被剥削状态,但是这个剥削程度已经有所减弱。

在产品分配方面,资本主义利用把蛋糕做大的方式,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去兼顾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通过国家税收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人民的生活条件确实得到了改善。

在199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时候,《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卡尔&#8226;马克思无形的手》,作者是“事业研究所”的研究员詹姆斯&#8226;格拉斯曼。

他说,“马克思的思想在集体主义和国家控制这方面的影响最大,也最不为人们所注意。

一个证据是,直到不久前,人们还确信由政府管理的养老金制度――称为“社会保障”制度――应该为所有美国人提供退休金”;“马克思的影响依然存在的另一个例证是认为政府应当――通过税收、规章和补贴――掌握经济决定权的看法,在欧洲,特别是在亚洲,此类政策大行其道。

关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分析

关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分析

公共外交理论版89关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分析文/任华奇(延边大学..吉林延边..133002)摘要:从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进程来看,人类社会需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

但是从现今全球范围存在的全部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方向来看,特别是当前西方众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表现出来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带给人们的思想冲击,让人们不禁心生疑惑,甚至有可能导致对我们现存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怀疑。

通过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旺盛生命力的分析,剖析其生命力所在,寻找其表面生命力掩饰下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覆灭的本质,从而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关键词:资本主义制度 生命力 改良 工会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并做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天才构想。

然而,17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还逐渐显露出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这并不能表明马克思的这一科学构想就是错误的,通过对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刻分析并找出其背后的原因,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繁荣发展掩盖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覆灭的 本质。

一、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现状资本主义国家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庞大的世界财富16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到今天,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了400多年的发展历程。

从为适应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黄金白银的强烈追逐而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并由此带来的“地理大发现”。

随之而来的是纵横交错于欧洲、非洲、美洲的罪恶三角贸易,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者通过贩卖黑人奴隶和进行对美洲黄金、白银以及宝石等的疯狂掠夺,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再到历经三次工业和信息科技革命,这期间创造的社会财富达到了人类社会存在以来难以想象的高度。

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

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

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资本主义为什么还有生命力?什么原因?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一,在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在全球范围的资本扩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经济、科技、军事上的优势和国际制度霸权,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巨大了的垄断利润,而且二次大战结束后,一大批新发展中国家要搞现代化,现代化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扩张提供了一个市场。

再加上一个处于中心位置,一个处于世界市场的边缘,于是发达国家高昂的价格把它工业制成品卖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以低廉的价格把自己的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卖到发达国家,这一高一低,决定了利润的流向。

第二是科技革命。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在催生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所以有人在认为科技革命挽救资本主义。

第一次科技革命出现在英国,后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催生两个后期资本主义大国,一个是德国,一个是美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二战结束之后,一大批新材料、新能源、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遗传工程一大批新型科技,把美国送上世界权力的巅峰,到今天美国是世界的霸主。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自我调节。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党宣言》认为,说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资产阶级具有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的需求和本性,它不变革它就得死。

马克思主义者学习世界史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爆发过革命,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有革命、中国有革命,德国也有革命,美国有没有革命?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在美国历史上可能还真没出现过。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的革命是上层统治阶级和下层劳苦大众之间的权力冲突和冲撞,这种意义上的革命在美国没有发生过。

美国的独特就独特在它的统治阶级,即使改变它的统治方式,改变人们生活的条件,通过每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它释放了革命的能量,它让金字塔塔底的那些能量没有办法聚集到革命的程度。

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像列宁预言的那样“走向腐朽、 垂死和灭亡”?

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像列宁预言的那样“走向腐朽、 垂死和灭亡”?

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像列宁预言的那样“走向腐朽、垂死和灭亡”?1、资本主义的含义: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

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

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简单来说,资本主义就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这种经济制度为主体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2、马克思、列宁对资本主义的评价:马克思在他的著作里(无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资本论》)中都有提过,资本主义必然会被共产主义所取代,最终一定走向灭亡。

而列宁也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即商品生产虽然依旧‘占统治地位’,依旧被看作是全部经济的基础,但是它实际上已经被破坏了,大部分利润都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

这种金融勾当和欺骗行为的基础就是生产社会化,但是人类所达到这种社会化的巨大进步,却造福于……投机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都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腐朽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受益的只有少数资本家,绝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制度最终一定会走向衰亡以致消失。

3、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的原因:但是,如今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从表面看起来,这似乎也马克思和列宁的研究背道而驰,但是我们从深层次来看,二者并不矛盾。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螺旋状向上的进步过程,资本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其终究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但是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曲折向上的过程,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具有较高的生命力,这也决定了它不会立即退出历史舞台。

而且在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人们已经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已经介入了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的手段,使资本主义更加平和的发展。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四个如何认识”的重要思想(二)徐崇温内容提要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在生产力和科技等方面有新的很大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私有制所许可的范围内,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个领域内作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改革。

当代资本主义在二战以后采取的自我调节措施,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领域、生产资料所有制领域、是在企业的组织和治理结构方面、是在产品的分配方面和上层建筑领域。

我们现在仍然重申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其根据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并没有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20世纪初,列宁又提出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为什么在现在,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在20世纪后半叶有了新的发展?在今后,资本主义又将如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起作用了,还是马克思主义不灵了?人们思想上的迷茫与困惑,迫切地需要我们通过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给以解答。

一为什么在现在,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在生产力和科技等方面有新的很大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私有制所许可的范围内,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个领域内作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改革。

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资本主义不同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必须对它的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变革,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幸存》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幸存》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
幸存》研究
张一兵
【期刊名称】《求是学刊》
【年(卷),期】2024(51)1
【摘要】列斐伏尔断言,相对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危机重重的竞争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走向消亡和垂死性的政治断言无疑都是正确的。

然而,马克思和列宁都没有预料到的实际情况是:资产阶级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不得不改变自己,并且已经真的改变了自己。

资本主义却靠着“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获得了自己的新的发展空间——空间的生产,由此获得了有限的幸存。

【总页数】16页(P44-59)
【作者】张一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资本主义异化问题的节奏分析r——读列斐伏尔《节奏分析:空间、时间和日常生活》
2.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从晚年列斐伏尔到大卫·哈维
3.审美转向、社会实践变化还是资本主义空间?——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的“包豪斯”反思
4.列斐伏尔的资本主义观
5.新资本主义的空间问题: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与政治》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以来,已走过 300 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若干历史发展阶段。

二战之后,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改革与调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显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资本主义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制度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达到空前的、惊人的高度,资本主义不仅在企业内部实现了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社会化,而且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已经成为一个统一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国际间分工协作日益发展,使生产国际化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见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自我调适,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经济利益而实行改革开放。

资产阶级不得不顺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这种特质和要求,通过经济的改革和开放来摆脱资本主义的困境,谋求社会经济的增长。

科技革命、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推动着资产阶级的改革和开放,而这种改革和开放又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给资本主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前苏联、东欧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处在痛苦的改革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失去了重要的竞争对手。

这两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原生的积累优势,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科技控制力、市场控制力、金融控制力、军事控制力,得以恢复和强化。

客观地观察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前所述,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改革和调适,加上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机遇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的严重挫折,造成了有利于现代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

资本主义社会是改革开放的社会。

现代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不断变革和调整的过程中,还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生命力。

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

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

【内容摘要】: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它包含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而此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范畴。

基于此,马克思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排在资本主义社会后面的原因正如同资本主义排在封建主义社会后面一样,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有着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后者一定会取代前者,前者会因后者的取代而永远消失。

列宁也曾断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但时至今日,已有百年之久,帝国主义并未向马恩断言那样消逝于历史,反而呈现出更加强盛的生命力,究竟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关键词】:资本主义垂而不死原因【报告主线】:通过对资本、资本主义以及其经济基础的研习来探究资本主义“垂而不死”的原因【正文结构】: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死的原因【报告主旨】:通过笔者粗浅的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能从根本上探究资本主义迟迟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并基于此排除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论断出现错误的并因而产生的疑虑,使大家能更加清晰的了解资本主义。

【正文】:马恩、列宁曾在百年前声称“资本主义使垂死的,但百年已逝,资本主义仍然活跃在历史舞台,并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

而这不禁使人怀疑先人的论断,难道是他们错了?社会主义-共产只主义者的会战胜资本主义而显现自己强盛的生命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那么资本主义又因何还在,又何时灭亡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提到:“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使绝不会灭忙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据此,笔者可以推断出资本主义仍然存在的原因是它本身所包含的生产力并未真正的全部的发挥出来,它的存在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生产手段,使社会-共产主义有进行生产更好的物质基础。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一)【推荐下载】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一)【推荐下载】
崩溃。并不是列宁的论断错了,只不过是急性肾炎变成了慢性肾炎,死期
要推迟。
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大危机和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
争夺而引发的,这就证明了它的腐朽性和残暴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
现社会主义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中国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经惊恐、动荡了一个时期。几年十
原因有三:一是西方资本主义进行了自我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始于1929
年那场大危机,主要内容是:国家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经济,资产阶级调
整内部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其改革的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
A、资产阶级自身需要改革。比如金融市场、股票交易市场、破产
制度等等的改革。1929年那场危机,爆发于“黑色星期五”,股市暴跌,
几年后,西方资本主义渐趋稳定。
二战以后,特别是越南战争结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几个新现
象。
一、美、英、法、意等国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相对说来是持续、
平稳增长的。日本和西德的经济则迅猛发展。
二、经济危机频繁,但周期缩短,而且每次经济危机带来的生产下
降幅度很小,日本只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因此,西方不承认那是“经济危
22.6%,下降幅度超过1929年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五”(下降
12.8%),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还有“反垄断法”、企业法、破产法等等许多改革,调整了资本家
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源自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的调整,内容很多,
很复杂。可惜我们研究不够,现在还说不全。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影响。30年代苏联经济欣欣向荣,政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一)
列宁曾经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列宁曾经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许多同志问: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腐而不朽,垂而不死”?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显得很富,近20年还特别的咄咄逼人呢?应当承认,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上还有生命力,短期内不致于全面崩溃。

并不是列宁的论断错了,只不过是急性肾炎变成了慢性肾炎,死期要推迟。

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大危机和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争夺而引发的,这就证明了它的腐朽性和残暴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社会主义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中国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经惊恐、动荡了一个时期。

几年十几年后,西方资本主义渐趋稳定。

二战以后,特别是越南战争结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几个新现象。

一、美、英、法、意等国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相对说来是持续、平稳增长的。

日本和西德的经济则迅猛发展。

二、经济危机频繁,但周期缩短,而且每次经济危机带来的生产下降幅度很小,日本只是经济增长率下降。

因此,西方不承认那是”经济危机”,认为是“周期性衰退”。

的确,“二战”之后50多年,没有发生过1929―1933年那样大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三、产业工人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下降到30%以下),工资大幅度提高,生活显著改善。

他们虽受资本家剥削,但比别国工人的生活好得多。

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满,但还只是“怨悱而不怒”,并不急于革命,反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少工人羡慕他们的生活水平。

四、“中产阶层”扩大。

这个词的原文是MiddleClass,直译应为“中等阶级”,长期被译为“中产阶级”。

西方所谓MiddleClass包括中小资本家,那不科学。

我认为用“中产阶层”或“中等阶层”为好。

它不是一个独立“阶级”,也不包括中小资本家。

所谓“中产阶层”,应指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公教人员、经理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部分技术工人(以上被称为“白领阶层”),以及小业主和中小农场主。

西方国家中这部分人的数量扩大,收入相当高(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也大),生活相当富裕。

因而其多数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为什么出现上述特点?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西方资本主义进行了自我改革。

资本主义的改革始于1929年那场大危机,主要内容是:国家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经济,资产阶级调整内部关系,缓和劳资矛盾。

其改革的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

A、资产阶级自身需要改革。

比如金融市场、股票交易市场、破产制度等等的改革。

1929年那场危机,爆发于“黑色星期五”,股市暴跌,引发全球经济大动荡。

从那以后,美国政府改进并加强了对金融、股票交易所的管理,使投机活动与破产引起的连锁反应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这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又有利于产业资本家。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出现“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一天下降22.6%,下降幅度超过1929年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五”(下降12.8%),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还有“反垄断法”、法、破产法等等许多改革,调整了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的调整,内容很多,很复杂。

可惜我们研究不够,现在还说不全。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影响。

30年代苏联经济欣欣向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出现新面貌,与西方资本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特别要提到1936年苏联宪法,它是斯大林主持制定的,世称“斯大林宪法”。

这部宪法有“公民之基本权利及义务”一章,是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宪法所没有的。

斯大林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规定,公民有劳动权(不失业)、休息权、受教育权、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年老和患病及丧失劳动能力时享受物质保障之权,等等。

苏联并在实践中保障了这些权利。

尽管斯大林宪法颁布的第二年,斯大林就破坏法制,开始大规模“肃反”、”清洗”,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但那主要是党、政、军系统内的斗争,对普通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的影响不大,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生机勃勃。

原先占人口80―90%的文盲迅速脱盲。

苏联的工人农民成了国家主人。

普通劳动者做出成绩,可以成为克里姆林宫的上宾。

每年夏天,各界劳动模范成群地到黑海海滨度假。

这些新闻和图片传到全世界,吸引了各国工人和知识分子。

法国作家巴比塞访问苏联后,回国写了一本书,对比苏联和西欧,得出石破天惊的结论:“一边是崇高而神圣的工作,一边是卑鄙与无耻!”西方资产阶级仇恨苏联、仇恨斯大林,很大程度上是仇恨这部尊重人权、真正民主的宪法。

斯大林宪法的光辉,使美国宪法、法国宪法黯然失色。

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60年代写的《斯大林时代》一书中,还满怀激情地描述了“斯大林宪法”当年在世界上引起的震动。

开始,西方资产阶级对“斯大林宪法”是一片咒骂声。

咒骂归咒骂,他们随时感到“斯大林宪法”的压力。

后来,西方经济形势好转,他们在内外压力之下,半推半就地学了苏联的许多做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休假制度、失业救济、医疗保险、一人一票、男女平权等制度。

结果发现,这些尊重劳动者、保护劳动者的措施,大大缓和劳资矛盾,却并没伤害资本主义制度、雇佣劳动剥削制度的根本,于是普遍接受了。

不过,就是在今日美国,这些制度仍未普及到所有。

C、工人阶级的斗争。

美国工人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很深。

美国工会(黄色工会)对工人的分化、控制是很巧妙的,比如,美国多年都是按行业、工种组织工会,而不组织地区工会。

一列火车上,司机参加司机工会,司炉参加司炉工会,列车员参加列车员工会,餐车服务员参加另一个工会。

各工种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同,在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不同。

老板和工会利用这个矛盾(差异),分而治之,使他们只关心本行业本工种工人的利益,不关心整个工人阶级,更不关心政治。

多年来,美国工会没有组织过政治性罢工或政治性示威,但他们搞经济斗争,要求提高工资、改善生活,还是相当积极的。

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也是阶级斗争,只不过是较低层次的阶级斗争。

在工人阶级的积极斗争下,工人工资逐渐提高,劳动时间缩短,很多工人有了不扣工资休假等福利。

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促使工人工资提高。

资产阶级并非铁板一块,他们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矛盾。

工业资本家希望压低工资,以便降低成本,多得利润;商业资本家则希望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提高,以便多销售商品,多得商业利润;纺织工厂老板期望社会上有更多人买新衣服;汽车工厂老板尤其希望社会购买力提高,有更多的人买得起汽车。

无论哪种资本家,都想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及服务),使自己赚钱。

所以各种资本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矛盾心态:期望本的工资(或产品中的工资含量)降低,希望社会上的购买力(包括职工工资)提高。

就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使全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了。

当然,工人工资的上升,以保证资本家能,得到利润、资本能不断增殖为限。

马克思在一百年前就说过,资本家给工人提高工资,最终是对资本家有利的。

工人工资提高,促使采用能够节省人力的新式机器,可以少雇工人,或者少增加工人而扩大生产规模。

这就推动了技术进步。

工人工资提高,生活改善,工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也会提高,从而使劳动生产效率也提高。

不仅如此,工人工资提高了,他的子女的身体素质也会提高,可以多受教育,这就为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造就了一支更好的劳动预备军。

二是战争推动了科技,科技促使生产力飞速提高。

资本家与地主、贵族相比,是较为重视科学技术的。

资本家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也舍得投资于科技。

但在和平时期,资本家只热心于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能“吹糠见米”的科研项目和技术革新。

要劝说资本家投入很大资金,花很长时间,去搞没有多少成功把握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他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那样大的本钱。

要说服资本家联合起来搞,极不容易,甚至不可能。

世界大战爆发,这个问题解决了。

为了战胜强敌,代表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政府,明正言顺地召集或征集最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由政府拨款,用行政命令征集物资,不惜工本地进行军事科技研究,很快取得重大突破。

一旦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它的意义就不仅是在军事方面取得优势,而会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使全国经济登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可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的一条规律。

美国将军格罗夫斯,是美国在“二战”中组织原子弹研究、制造的总负责人。

他在战后写的回忆录《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详细谈了这方面的情况。

他们研制过程中的失败和浪费不少,耗费的资金、电力、物资极巨,任何大资本家也承受不起?只是因为有政府力量,才取得重大突破,重大成就。

电子计算机、核技术、电子工业技术、光技术、合成材料、喷气式飞机、通信技术、机器人等等,都是在“二战”中发明或取得重大进展的。

对现代科学起了巨大作用的“新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也是在“二战”中形成的。

“二战”结束后,美、英等国把战争中取得的科研、科技成果,转入民间(资本家的),于是爆发了一场“新技术革命”(西方又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有的产业是成倍提高,而生产同,样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原料、材料却大幅度下降。

(苏联和中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善于把军事科研成果及时转入民用,这个问题后面再谈)“新技术革命”给西方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深刻变化。

工业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后,一、既可以便资本家取得高利润,又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二、工业中的体力劳动人员大为减少,科技人员和经营人员大为增加,促使“白领阶层”、“中产阶层”扩大;三、第三产业扩大(美国占63%),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相对缩小,现在美国只占34%。

产业工人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降到30%以下。

可是,并非每个行业都能同等享受“新技术革命”的成果。

“新技术革命”在各行业的应用和效益很不平衡。

能够使用新技术的行业,生产效率成倍增长。

包含着复杂的新技术的新型产品,附加值很高,被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传统的采矿、冶炼、服装、玩具、制鞋等等行业中的许多工序,很难使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就没有那样大,相对而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前一类工业大幅度提高工资,势必拉动社会工资水平提高。

“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了职工工资仍有高利润,“劳动密集型产业”若要同等提高工资,就没有多少钱可赚,甚至会亏本。

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被称为“朝阳工业”;后一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境困难,被称为“夕阳工业”。

60年代初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产业大调整、大转移。

美、英等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的“夕阳工业”转移到国外,自己着力发展费力少、耗能少、消耗原材料少而赚钱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美国、英国更富。

高新技术产品究竟有多高的利润率,资本家严格保密,外人很难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