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治高考考纲解读
2017年山东卷高考考试解读 ——政治
政治:全国卷知识考查更具灵活性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长程春娴
本次高考大纲的修订在思想政治学科上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保持了整体稳定,主要是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了修订和解析,补充试题样例;并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针对上述变化和特点,备考时考生应关注核心知识。
全国卷的知识考查形式灵活,选点独特,注重宏观调动和重组、联动和变式。
备考中在挖透细节知识、构建各个层级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知识线索交叉点上的“核心知识”,它们往往切口不大,但能在逻辑上贯穿和引领、激活和打通不同的知识版块,从而成为全国卷命题最受青睐的切入点。
同时,还要提升目标能力。
针对考纲所一贯坚持的能力立意,备考时要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寻找共性规律,如:信息提取并现学现用、辩证综合的思维习惯、规范到位并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
教育部发表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教育部发表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坚持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谢维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在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文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立德树人”,即高考考试大纲的育人导向与功能。
这也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
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尤其是在第四圈层“核心价值”的部分中,强调高考应该考查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
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等等。
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更重要的是,这种立德树人的导向也渗透与体现在相关学科的考试要求中。
这种“立德树人”的高考导向是非常重要和广泛的。
它涉及到全国1000万左右的高三备考考生,全国3000万以上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影响整个教育。
因此,在考试大纲中强调这种“立德树人”的功能,是十分合理与必要的,希望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高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高校人才选拔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配合高考改革,考试内容的改革是其中关键一环,此次新的考纲,应该说是一次系统的思考与回应,从考核目标到考试内容,以及规范格式体例,甚至阅卷都做了清晰的描述。
此次考纲修订,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强调了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高考将更好地为高校人才选拔服务,同时发挥对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作用。
第二,新的考纲配合高考改革,对我国高考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顶层设计,这就是新考纲中首次提到的“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值得相关方面研究思考。
2017年高考政治考纲分析
高考政治考纲修订及备考建议2017年政治学科的《考试大纲》与 2016年相比,从考试内容看没有任何变动, 仍然是必修 1《经济生活》 82个考点, 必修 2《政治生活》 50个考点,必修 3《文化生活》 41个考点,必修 4《生活与哲学》 77个考点, 共计 250个考点。
变动主要体现在调整了“考核目标与要求” , 即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
结合考纲变动,对 2017届考生提出以下备考建议:1. 关注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改变“重知识轻能力” 、“重记忆轻理解” 的旧观念。
对基本知识要做到精准理解, 还要学会知识迁移, 根据社会现象推导知识。
修改后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层级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这一变动对知识目标明显拔高。
在 2016年全国 2卷中就已经突出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比如经济生活的推理能力、政治生活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哲学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生活的人文素养能力等。
2. 整合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运用学科术语作答,防止出现知识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修改后的“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层级突出“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的要求,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层级中新提出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的要求,突出课改理念,提倡开放性、创新性。
3. 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考纲在考核内容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这在 2016年的高考中已有端倪,比如以“洛阳纸贵” “老马识途”等传统文化为考查背景,突出育人理念,既教育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又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学科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4. 关注时政热点,特别是关于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话题,传播正能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在 2016年的高考中就考查了绿色发展、精准扶贫等热点话题。
2017年高考政治要点
2017年高考政治要点: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017年文综考试大纲
2017年文综考试大纲2017年文综考试大纲涵盖了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
以下是对各学科考试内容和要求的概述:政治学科政治考试大纲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政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政治经济学: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阶段和最终目标。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涵盖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
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历史学科历史考试大纲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 中国古代史:从原始社会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
2. 中国近现代史: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包括近代化探索、革命和建设等。
3. 世界史:包括世界古代文明、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历史学科方法论:包括历史研究方法、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地理考试大纲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 人文地理:涉及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地理等人文现象及其空间分布。
3. 区域地理:包括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发展状况和区域差异。
4. 地理信息技术:涵盖地图、遥感、GIS等地理信息工具的应用。
考试形式与要求1. 考试形式:文综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
2. 考试时间:一般为150分钟。
3. 分值分配: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分值分配均衡,确保各学科的重要性。
4. 能力要求:考试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更注重分析、综合、评价和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
2017年江苏高考思想政治大纲修订内容
2017年江苏高考思想政治大纲修订内容
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江苏高考思想政治大纲修订内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江苏高考思想政治大纲修订内容
思想政治
1.进一步梳理和完善“考核目标与要求”,从而使得考试测量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
2.依据课程标准、中学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以及时政内容的变化,在平稳中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
例如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调整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组织方式和作用”。
3.精选典型题。
主要选取能够代表先进的命题理念,能够实现科学测量目标的优秀高考试题,充分发挥导向教学作用。
2017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
2017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2017年的全国考试大纲已经出炉,各学科较之前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其中政治学科考查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没有变化,主要是调整了“考核目标与要求”,经仔细核对与研究,发现有两大方面的变动:一方面,较之前延续多年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语言描述,今年出台的大纲语言更加精炼、简洁,不再使用列举性语言,而是进行专业化概括,比如将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律调整为“有关学科知识”;同时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将原来的“能够......”中的“能够”一律删除,尽量减少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能力要求。
这都说明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加看重,将所学政治学科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四项要求中有明显变动的有4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调整为“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这一要求明确了知识的运用从“必要的判断”进阶到“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说明了对知识要做到精准理解,还要学会知识迁移,根据社会现象推导知识,知识目标明显拔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调整为“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这一要求对学科知识的描述从“简洁”进阶到“准确”,说明理论语言专业化的要求将进一步强化,防止学科语言生活化,同时在描述“概念、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理”,也就是在备考中不仅仅要重视“标题式”语言,更要理解每一概念、观点的内涵;“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调整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将原来的“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调整为“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这2处修改强调了两点,一是整合学科知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结点,从某一方面将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二是生成试题答案,准确找出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和设问诸要素间的内在逻辑,融入政治学科知识,有效组织语言进行作答,防止出现知识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2017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样题(政治)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说明】 历史典故是人类在长期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的既富有哲理、又生动感人的
经典故事。中华历史典故内容丰富多彩,它蕴藏着人生智慧,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本题
以中华历史典故“子罕拒玉”来考查考生对价值与价值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题目体现着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导向。本题以文字方式呈现,为降低阅读难度将原来的文言文对话改成现
字表述之中,这就需要考生从选项中解读出与材料主旨和题意最吻合的信息,即“文艺的源
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这正是问题答案的信息。
例 2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
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 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
正确解答本题有如下步骤:首先,从题干文字材料获知人们喜爱《三都赋》而争相传抄, 导致对抄写必备品——纸帛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一基本信息,进而判断这是价格以外的原因引 起需求量的变化,根据前述基本原理可以推论出需求曲线会发生整体移动,由此排除反映供 给变化的 C 和 D 选项。其次,根据题干材料知道纸帛的需求量是在增加,因而可以推断出 需求曲线整体向右移动,这样就可以锁定正确选项 B。另外“洛阳纸贵”的“贵”,在图中表现 为均衡价格的提高,即新的均衡价格比原来的均衡价格要高,B 选项中 P1、P2 在纵轴的位 置进一步印证了选项的正确性。
同。显而易见,④是正确的。
2.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图表也是试题的重要呈现方式。图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柱形图、扇形图、曲线图、
统计表、漫画等。图表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过程,蕴含丰富的信息,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政治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高考|《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 思想政治学科解读甘肃教育2016-12-14 21:59:29考试大纲阅读(2604)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2017高考政治考纲解读解析
2017高考政治考纲解读2017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纲(一)货币考点一:货币的本质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注意:①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②交换体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特有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②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自然属性(涉及到商品的质量)③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对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两者。
④注意: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是商品;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知识运用:商品两属性对现实的指导意义(食品安全、药品安全)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②A消费者:购物就应追求“物美价廉”B生产者: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质量观念C国家:重视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产生:商品和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货币产生就有的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工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上的货币)。
“标价”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现实的货币)。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不分离)(2)其它职能:①贮藏手段:货币被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随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适用情况:债税租薪息的支付(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分离)③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现在某些纸币具有了这个职能)知识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 )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政治)变化
调
修改前
动 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出必要的判
和断
运
用
知
识
修改后 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学科 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二、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修订要点
3.考试内容修订要点
必考内容:未作调整 选考内容: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仍不设选考内容
二、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修订要点
4.试卷结构修订要点
题型、题量保持稳定 各模块试题分值比例不变 在材料分析题中根据考查需要搭配模块内容 (文字阅读量、设问数量、答案书写量、思维强度保持 稳定)
二、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修订要点
1、能力考核目标修订要点
(2)能力目标表述及解析内容的修改完善
简化能力考核目标文字表述 拓展个别能力分项的要求 丰富和完善能力目标的解析内容 每个能力考核目标均增加举例说明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修订要点
1、能力考核目标修订要点
(2)能力目标表述及解析内容的修改完善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3--5年
1.4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改革
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 加强高考命题标准建设 完善考核目标和内容 构建基于高考立场的评价体系
二、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修订要点
1、能力考核目标修订要点
(1)能力考核目标框架保持稳定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究问题
的有关信息。
二、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修订要点
1、能力考核目标修订要点
(2)能力目标表述及解析内容的修改完善
获
修改前
修改后
取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
2017考纲政治
2017新修订《思想政治》考试大纲【修订原因】2017年新考纲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
其“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与2016年基本保持一致。
具体体现在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而这一修订是以补充试题样例的形式加以说明的,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考查要求,对老师和学生理解考查方向和重点是十分有帮助的。
【备考建议】对于大纲的修订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强调了“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学生们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在复习和选择做题时都要揣摩这一新要求的用意。
比如在教材中《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就要重点理解和把握一下。
要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基础,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一是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巩固深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
如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经济全球化;国家性质、政府职能、民主政治建设等知识。
二是要由死记答题套路向培养答题思路转变,学会结合材料灵活分析。
通过各种热点材料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意义、原因、措施类题。
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都十分关注能力考查,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方面。
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时不要死记硬背,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着重材料分析能力、知识融合能力等能力的提高。
此外,一直以来政治学科都十分注重时事热点的把握,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紧跟热点时事。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考纲分析与备考对策解读.pptx
第四层“核心价值”的考查和引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
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 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2019-11-11
谢谢聆听
12
2.归纳背诵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我们精心总结了一些记忆方法和技巧。
①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协绿开共(工))
②所有制经济多,原因有三:一因生产力低,二合社会主义本质,三个 有利于(有利于生产力,有利综合国力,有利生活水平)。(生本利)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公共宏”(坚持公有制主体,共同富 裕目标,科学宏观调控)。
2019-11-11
谢谢聆听
23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要怎样才能 做好今年工作?(14分)
参考答案: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普 遍关心的突出问题。(4分) ②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贯彻稳中求进的基调和保持战略定力。(4分) ③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简政减税,为经济发展 提供更好的服务。(3分) ④政府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文化建设职能。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 向,同时通过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来激励创新。(3分)
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材料二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贯彻稳中求进
2017年高考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考纲复习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考纲复习
考点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大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在我国,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地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在法律地位上比全国人大低。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职权:立法权(法律的立、改、废)、决定权(重大事项、批准本年度工作报告)任免权、监督权(宪法法律实施、“一府两院”工作;通过上年度工作报告)。
3、人大代表的产生
(1)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
(2)产生: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县以上间接选举;县及县以下是直接选举),任期五年。
4、人大代表的职责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注意和人大的职权进行区分)
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政治考纲研究之经济生活2016年高考分析一、总体分析综观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题型、试题结构和难度与近几年保持一致,既体现了高考选拔性的特点,又兼顾了考生生活学习实际。
其中,选择题回避高难度试题,增加了中低难度试题;非选择题侧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试题情境、问题设置和答案贴近生活,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1I政治试题仍然遵循“稳中有进,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每一则材料的选择、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个题肢的设计,都会让考生感觉“似曾相识,又从未谋面”,想得高分比较难。
二、微观解读具体来说,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呈现如下特征:1.多角度关注时政热点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II经济生活试题的背景材料,总体上体现了“热点”和“典型’’的结合,引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互联网金融等社会热点事件,充满时代气息。
事实上,年度时政热点在各自主命题省份的经济生活试题中都有体现,如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创业就业问题、“互联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机器人的使用、“一带一路”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海外并购等都是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的背景材料。
可见,关注时政热点,是备考经济生活的铁律。
2.重视考生参与未来经济生活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更加注重发挥经济生活知识的“方法论”功能,更加重视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高自身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命题设计更多关注与考生现实生活及未来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素材。
例如,北京卷第32题,考查某篮球俱乐部新赛季球票销售价格表制定的经济生活依据。
考生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可以体验类似制定价格表的简单的经济活动。
北京卷第38题第(2)问,以如何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为探究点,践行了将知识的考查融人生活的理念,发挥了知识指导人生的功能,让考生感受到经济生活知识的实践价值。
近些年经济生活高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求考生首先进行角色定位,再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运用自己对该角色的认知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以2016年高考试题为例:2017年备考指南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高考无论怎么考,都是考教材。
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对教材知识心中有数。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对关系:第一,正确处理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使复习资料更好地为理解教材服务,要避免.“以复习资料为本,抛弃教材另搞一套”的做法。
第二,正确处理《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坚持把《考试大纲》的精神细化到教材中去。
在落实《考试大纲》的过程中,坚持以教材统领《考试大纲》,尽量保证教材知识的完整性,不能因《考试大纲》中的“考点”而分散教材知识。
第三,处理好试题训练与回归教材的关系,发挥训练试题的诊断功能与查漏补缺作用。
对试题训练中发现的知识盲区、理解误区,应当在教材中着重标出,并反复研习,力求做到做一套题,发现一些问题,再通过回归教材来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真正达到扶弱助强的目的。
第四,正确认识教材标题与知识的关系。
单元标题具有统领本单元各课知识的作用,每一课的标题又有统领本课各框节知识的作用。
考生在熟练掌握各框节知识的前提下,牢记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标题,就能根据答题的需要快速、准确调用每一框节的具体知识。
因此,在经济生活的复习中,同学们应熟记四个单元的名称、熟记每一个单元所涵盖的全部课的标题以及每一课所包括的框节知识。
二、把握导向,与时俱进与之前单一地考查考生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与把握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与政策不同,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用知识指导生活、改变人生,提升考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已成为现在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
为适应这种变化,考生应相应地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备考策略:第一,由单一关注目家经济发展动向向关注“两个热点”转变既要关注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经济热点,又要关注公民个体的经济参与。
特别要留心身边人与身边事,有意识地用经济生活知识来解读人们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为解决人们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力求在用知识为他人的经济活动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第二,由硬背“答题套路”向掌握“答题恶路”转变过去,考生只要能熟记固定的答题套路,就可以在高考中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
现在,经济生活试题,特别是经济生活非选择题的设置越来越灵活,开放性越来越强,对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考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反思与归纳,学会综合运用材料与设问提供的信息确定答题思路。
【典例】(2016.新课标全国卷I)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
2016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6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 700 4L.,-L,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
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试题分析】对财政政策的常规考查方式是命题者提供具体的数据与事实,让考生判断适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
本题中的第一小问打破了这个常规,反过来考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必须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
第二小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而教材中根本没有与此直接相关的表述。
这类问题,固定的答题套路显然已经无法应对,唯有依靠科学的答题思路来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
第三,由“背知识”向“整理知识”转变近些年高考试题常设置一个具体的经济问题,要求考生聚合相关的经济生活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
高考对具体问题的考查具有随机性、不可预见性,这就要求考生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以不变应万变。
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如考生可以围绕经济生活的核心概念整理知识,也可以围绕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参与圭体整理知识,还可以围绕某一个具体的主题(如对外开放)整理知识,等等。
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复习阶段的特点与知识的实际情况确定方法。
一般而言,一轮复习,应围绕单元、课整理知识;二轮复习,可围绕核心概念或某一主题跨单元、跨课整理知识。
三、科学选题。
逐步提高训练难度、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所谓科学选题,就是根据高考复习各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一轮复习侧重基础训练,不适合做综合性较强的试题;二轮复习侧重整合与提升,可适度做一些中等难度及中等难度以上的试题;三轮复习侧重查漏补缺与实战演练,可选择做一些最新模拟试题、近几年的高考题。
四、坚持“全面开花“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开花,即对经济生活教材所涉及的具体知识力求做到全面掌握,不能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取舍。
重点突破属于临考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把自己曾经做错过的试题仔细研究一遍,对暴露出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进行再巩固、再提升;二是综合各种高考信息,有重点地复习教材相关内容。
总之,面对高考试题考查方式越来越灵活这一趋势,只有夯实基础、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才能自如应对。
分析山东卷与全国卷山东:结构有变,难度增加1.知识点考查范围相对统一(1)山东卷与新课标全国卷都不考查选修内容。
(2)山东省《考试说明》是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形成的,命题也以《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
从这一点来说,2016年高考山东省文综卷改由全国统一命制对山东考生没有太大影响。
2.政治学科在试卷中的位置不同新课标全国卷试题顺序是地理、政治、历史,山东卷试题顺序则为地理、历史、政治。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考生都是按照题目出现的先后顺序做题,而文科综合试卷阅读量较大,那些阅读速度慢的考生,越往后做越容易因时间紧张而丢分,山东卷政治学科排在最后,会受一定影响。
因此,2016年高考山东省文综卷改由全国统一命制,对那些在政治学科上占优势的考生来说,更能发挥其优势。
3.难度增加(1)选择题方面,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 12道题中有11道以两两组合的方式呈现,新课标全国卷Ⅱ12道题中有9道以两两组合的方式呈现,而山东卷12道题中两两组合型的题目仅有4道。
(2)非选择题方面,新课标全国卷的答案大都高于教材表述,将教材知识与试题材料有机融合在一起,语言呈现出“非教材化”的特点,突显能力立意;而山东卷的答案大都源于教材,答案要点均来自教材“原话”。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近年来,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紧紧围绕居民生活消费的变化这一主线,重点考察货币的职能、汇率变动的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点。
其中,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汇率变动的影响的考查,客观题与主观题均有出现;价格变动的影响多以供求曲线为载体进行考查;商品的价值量多以计算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他知识点一般都以经济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为载体,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试题总体难度中等偏上。
例考点货币与纸币【调研1】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A.5万亿元 B.6万亿元 c.7.5万亿元 D.10万亿元【解析】解答本题可分为两步:第一步,依据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可以计算出该国去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为20/4=5;第二步,依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可以计算出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30/5=6(万亿元)。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在高考中,本专题主要围绕企业、劳动者、投资者三个主体来设置试题。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公民投资方式的选择为常考点。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小微企业的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等极有可能成为2016年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就业为高频考点。
其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通常与价格变动对生产与消费的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相结合进行考查。
本专题其他知识主要以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国家政策的新思路、新突破、关注点为载体进行考查。
试题的整体难度较大。
例考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调研1】(2016·四川卷)“数以亿计的人可在自家屋顶、田问建立一个小型发电厂,只要它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而且通过互联网和电网与世界连接相互交易”,这是“互联网+能源”的一个远景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