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研究

合集下载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研究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研究
6 0 / j . i s s n . 1 O O O 一 2 6 5 0 . 2 0 1 3 . 0 1 . 0 0 1
四川 地 方 小 麦 品种 条 锈 病 抗 性 研 究
陈 国 跃 ,姚 琦 馥 ,刘 亚 西 ,邓 梅 吴 文雄 ,何 员 江 ,余 马
t h e r e s i s t a n t p h e n o t y p e s i n f i e l d .[ Me t h o d ]T h e c o n s e n s u s QTL a b o u t wh e a t a d u l t —p l a n t r e s i s t —

( 四川 农 业 大 学小 麦 研 究 所 , 四 川 温 江 6 1 1 1 3 0 )
摘要 : 【目的】 利 用 获 得 的小 麦 条 锈 病 成 株 抗 性“ 一致 性” QT L位点 S S R分子标 记 , 结合 田间抗性表 型鉴定 , 揭示四 川 地 方 小 麦 品种 的条 锈 病 抗 性 遗 传 多样 性 。【 方 法】 通过 Q TL元 分 析 技 术 , 将 已定 位 的 小 麦 条 锈 病 成 株 抗 性 Q TL 整 合 于 同 一 张连 锁 图 谱 , 获 得 条 锈 抗 性“ 真 实” QT L 区 段 。 并 利 用 QT L 区段 内的 S S R标 记, 结 合 田 间 条 锈 病 抗 性 表型鉴定 , 对6 4份 四川 地 方 小 麦 品 种 抗 条 锈 病 多样 性 进 行 研 究 。【 结果】 通过 元分析 , 获 得 7个 控 制 小 麦 条 锈 病 成 株 抗 性 MQT L。成 株 期 条 锈 病抗 性 鉴 定 发 现 1 1 份 四 川 地 方 小 麦 品种 表 现 为 免 疫 或 近 免 疫 , 其 发 病 严 重度 、 平 均 普 遍率和病情指数低 于 1 O 。 标 记/ 性 状 关 联 分 析 发 现 3个 与 四川 小 麦 地 方 品 种 条 锈 病 成 株 抗 性 存 在 显 著 关 联 的 S S R 标 记 位 点 。【 结 论】 四川 地 方 小 麦 品种 条 锈 病 抗 性 表 现 差 异 显著 ; 小麦条锈病 成株抗 性关联 S S R 标 记 的获 得 为 利 用 条 锈 病 抗 性基 因 提供 了分 子 标 记 辅 助 选 择 手 段 。 关 键 词 :条 锈 病 抗 性 ; 遗 传 多样 性 ;四川 小 麦 地 方 品 种 ; 元 分 析 ;关 联 分 析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比较摘要: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

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小麦叶锈病;抗性;小麦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8)09-0064-02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叶锈病(P.recondita)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1,3-4],近年来这2种病害在庐江地区的重发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笔者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小麦品种扬麦12、扬麦13、扬麦15、镇麦5号、宁麦16、皖麦32、扬麦18、扬麦19、镇麦8号、扬麦158共10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将10个品种种植在同一块田中,每个品种3次重复,共3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11.1m、宽3.6m,小区净面积(不包括沟宽)40m2。

重复间沟宽20cm,重复内沟宽15cm,沟深均为15cm以上,试验区四周设宽2m的保护行。

1.3 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庐江县同大镇薛家圩村,小麦直播田,为近年来小麦纹枯病、锈病连续发病较重的地区;试验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易于田管,肥力水平中等,质地中壤,pH值5.0,有机质含量1.89%,所有参试品种均安排在同一田块内;采用撒播法,于11月9日播种,播种量165kg/hm2,每小区播种量0.66kg。

试验区总纯氮用量195kg/hm2,其中:基肥、苗肥、腊肥、冬后拔节肥分别占总纯氮量的50%、15%、15%、20%;磷肥(P2O5)用量为75kg/hm2,全部作基肥;钾肥(K2O)用量为112.5kg/hm2,基肥、穗肥分别占施钾总量的65%、35%。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的报告,600字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的报告
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和品质日益提升,但是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影响小麦的生长,小麦的病虫害也得到了加强,其中条锈病的发生大大影响了小麦的整体产量和品质。

因此,优良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性特征的选育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

为了探究小麦抗条锈病的种质,我们在“XXX省 XXX市XX 县XXX农场”进行了一场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研究。

经过多方勤勉而深入的调查,我们收集了35份小麦种质,供研究使用。

首先,我们对所收集的小麦种质进行了一定的实验观察,以探究各品种的抗条锈病性状,并归纳出12个评价指标,包括株高,叶片受病损伤情况,叶拥病害等。

之后,我们将这35份小麦样品放入生长室,在高温,湿润等优良的生长环境下培育,以及加入高浓度的条锈病菌侵染,来评估抗性品种的抗病性能。

经过一系列的评价和测量,可以发现,抗性一般的品种叶片症状表现在发病的起始难以被辨认,叶片症状发展明显,叶片受病损及病害病斑得到加重;而抗性优异的品种,发病起始及病害病斑较少,叶片症状较少,发展较慢,叶片受病损及病害病斑得到重大抑制。

最后,我们将35份小麦种质根据抗病性能进行平均分组,得到了5组优秀品种,均可作为“XXX省XXX市XX县”的小麦抗条锈病品种材料。

以上是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研究的报告,我们得出结论,可以从中获得较佳的抗条锈病品种背景信息,有助于“XXX省XXX市XX县”小麦抗病品种的建立。

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抗条锈性研究及鉴定

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抗条锈性研究及鉴定
童 琅 业 舛
2 0 1 3 年 第 3 期
小 麦 品 种 不 同 生 育 期 抗 条 锈 性 研 究 及 鉴 定
白 雪 ,康 晓慧 ,彭玉姣 ,吕学静 ,吴 国平 ,张春容 ,卢晓 霞,邓莉娟
( 西南科技大 学 6 2 1 0 1 0 )
摘 要 :通过 大 田 自然诱 发对 5个 小麦 品种成株 期 不 同生 育 期进 行抗 条 锈病 鉴 定研 究,经 方差 分 析和 多重 比较结果 表 明 :不 同 品种 的反 应 型和 病 情指 数 均表 现 为极 显著 ( P< 0 . 0 0 1 ) ;不 同生育 期反 应型存在 差异 ( P< 0 . 0 5 ) 。综合 分析各 品种 不 同生育期 病情 指数 没 有存在 差 异 ,对 单 个 品种 分 析得 出西科 麦 4号在 不 同生育期反 应 型无差 异 ,其 余 4个 品种反 应 型在 不 同生育 期存 在 极 显著 性差 异。抗 性鉴定 结果 为西科 麦 4号免疫 ,绵麦 4 0号和川 育 2 4号为 中度 抗病 品种 ,川麦 4 l和 绵
a c t i o n t y p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u l t i v a r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w t h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g e s h a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尸< 0 . 0 5 ) .T h e r e w e r e n o d i f f e r
B A I X u e , K A N G X i a o — h u i , P E N G Y u - j i a o , L V X u e - j i n g , WU G u o — p i n g , Z HA N G C h u n — r o n g , L U X i a o — x i a , D E N G L i - j u a n ( 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6 2 1 0 1 0 ) A b s t r a c t : A s t u d y o n i d e n t i  ̄i n g t h e s t r i p e r u s t —r e s i s t a n t c a p a c i t y o f 5 w h e a t e u h i v a r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w t h s t a g e s o f a d u l t

成株抗条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及其抗病机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成株抗条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及其抗病机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成株抗条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及其抗病机理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小麦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培育抗条锈病新品种是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并探索其抗病机理,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筛选抗条锈病小麦品种。

根据前期调查和文献研究,选择多个小麦品种进行田间鉴定。

通过对小麦品种进行接种和观察,筛选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2.研究抗病机理。

采用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选定的小麦品种进行抗病机理方面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代谢的变化、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病原菌侵染的细胞学变化、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等。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结果:
1.筛选出一批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2.深入探讨小麦抗病机理,为今后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3.为解决小麦条锈病问题,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做出贡献。

四、研究进程和计划
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阶段:
1.文献调研,了解小麦条锈病和抗病育种的相关研究,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田间鉴定,筛选出抗条锈病小麦品种。

3.抗病机理研究,分别从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向进行研究。

4.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5.撰写论文,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

预计研究周期为3年,具体进度和预算需事先与导师和相关单位商讨并制定计划。

小麦不同品种条锈病抗病性评价

小麦不同品种条锈病抗病性评价

小麦不同品种条锈病抗病性评价马艳;郑全利;李爱萍;杨亚丽【摘要】根据《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对5个小麦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开展小麦条锈病田间抗性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铭贤169为高感品种,小偃22、郑麦9023为感病品种,宜麦1号、凤麦38号为抗病品种.小麦条锈病的抗性与始见期密切相关,小麦条锈病田间始见期早的品种发病程度相对较重.【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43-44)【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田间观察;抗病性评价【作者】马艳;郑全利;李爱萍;杨亚丽【作者单位】大理州植保植检站,云南大理671000;漾濞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漾濞672500;漾濞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漾濞672500;漾濞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漾濞672500【正文语种】中文1.1 试验材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的铭贤 169、郑麦9023、小偃22及本地大面积种植的凤麦38号、宜麦1号共5个品种。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安排在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村民舒建平田块进行,海拔1527 m。

试验地前茬水稻,土质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周边田块大多种植小麦,各试验小区的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及水肥管理等均匀一致。

1.3 试验设计每个品种单独种植,小区长14 m,宽1.8 m,面积25.2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2014年11月5日播种,亩播种量15 kg,按照当地种植习惯撒播。

每亩施复合肥20 kg、尿素15 kg作基肥和种肥。

水肥按当地常规技术管理,整个生育期间不使用任何杀菌剂,喷施两次吡虫啉防治蚜虫。

1.4 调查方法根据试验方案要求,记载各品种小麦条锈病最早发病时间,并于早春、孕穗期、发病盛期调查小麦条锈病发病情况。

每小区3点取样,每点取10株,调查总株数、总叶片数、病株数、病叶数、严重度,计算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对病情稳定期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进行新复极差分析。

10份小麦持久抗性资源和6份新品系抗条锈病的遗传特点分析

10份小麦持久抗性资源和6份新品系抗条锈病的遗传特点分析

10份小麦持久抗性资源和6份新品系抗条锈病的遗传特点分析作者:魏婷朱孟杰郎晓威王震顾紫琼潘伟釉王科宇贾湘冯晶王凤涛郭青云蔺瑞明来源:《植物保护》2021年第02期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持久抗性;抗性鉴定;遗传分析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 formis f.sp.tritici(Pst)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部,也能侵染叶鞘、麦芒和颖片。

它是典型的跨大区流行性气传病害,病原菌群体的毒性变异频率高,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

全球各小麦栽培区域均有条锈病发生,但在我国条锈病危害尤为严重,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由于条锈菌新优势小种不断产生,主栽品种抗病基因较单一,遗传背景较为相似,导致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年后便会“丧失”抗条锈性,不仅缩短了品种有效使用期限,还极易引起条锈病大流行。

最新出现的条锈菌CYR34小种已克服了Yr10、Yr24和Yr26等已知抗病基因,是目前毒性谱最宽、毒性最强的小种,能侵染大部分绵麦系、绵农系、蜀麦系、川育系、川麦系、兰天系、天选系、中梁系、洮字系和小偃系等我国西北和西南麦区小麦主栽品种,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优势小种之一。

其他品种如洛类衍生系、Sull系、阿夫系、陇鉴系和繁6衍生系等大批品种也对CYR32和CYR33优势小种感病。

选育并广泛使用持久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目前多数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已被病原菌克服,故需要不断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并引入育种体系,是实现主栽品种中抗病基因多样化和持久抗病性的有效途径。

作物品种的持久抗病性为现代育种指明了一个延缓抗性丧失的育种新方向,特别是对于持久稳定控制小麦条锈病尤为重要。

抗病基因的遗传特点及互作模式决定基因的功能和持久性。

我国部分利用多年的小麦种质资源至今仍保持稳定的抗条锈性,是重要的抗源材料,但其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的抗性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二十七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试验初报

二十七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试验初报
3 7 5 、川 麦5 3 、川麦4 6 、新无芒 ,共2 7 个 ,其 中新 无 所有处理 的小麦种 子不进行药 剂拌种 ,小麦整个 生育 期 不 防 治 病 害 ,只 防治 虫 害和 草 害 。
芒 为对 照品种。
1 . 2 试验设 计
1 . 6 试验调查
试 验 采 取 随机 区组 设 计 ,小 区面 积 为 8 m ( 2 1 . 6 . 1 苗情
. 3 试验 田情况 小 麦条 锈 病 是 影响 重庆 市 丰 都 县小 麦 稳产 、高 1 产的 重要病害 之一 ,大流行年 份可减 产3 0 %左右 ,特 试 验 田 位 于 丰 都 县 树 仁 镇 大 石 板 村 , 经 度
大流 行年份 减产率 高达5 0 %~6 0 %。科学研 究和 生产 l 0 7 。4 5 0 1 . 4 8 ,纬度 2 9 。5 8 3 6 . 3 ,海拔 3 8 3
间观察小 麦条锈病 பைடு நூலகம்遍率 、严重 度和反 应型等指 标 ,
付承瑜 ,秦时权 ,向 阳 ,刘洪明 :二十七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试验初报
并记载 。
. 5 7 6 g / k g 、全钾2 1 . 9 mg / k g 、碱解氮 1 0 1 m g / k g 、有效 病 的抗性 ,寻 找既抗病 又丰产的小麦 新品种 ,我们选 0
择 了绵麦4 5 、川农2 6 、川农 l 6 等2 7 个 小麦 品种进行 田 磷3 . 3 8 mg / k g 、速效钾 8 3 . 7 mg / k g 、缓效钾0 . 8 4 8 g / k g 。
至苗 。
1 . 6 . 2病 害
作 者 简介 :付 承瑜 ( I 9 7 8 一 ),女 ,重 庆丰 都人 ,本科 ,捉 艺师 ,主要 从 事 捉作 物病 虫害预 演 l 预报 。E m a i k 1 7 1 8 6 3 2 6 9 @q q . c o m。

小麦品种“西农628”和“西抗A11”抗条锈病鉴定

小麦品种“西农628”和“西抗A11”抗条锈病鉴定
的种 子均 由其 提供 用 于本研 究 。
麦条锈病在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
危害, 年 均发 病 面积达 4 0 0万 h m , 造成 产 量 损失 超过 1 0亿 k g 。在 1 9 5 0 、 1 9 6 4 、 1 9 9 0和 2 0 0 2年 四
小麦 条 锈 菌 小 种 C Y R 2 3 、 C Y R 3 1 、 C YR 3 2 、 S u l 1 — 4和 S u l 1— 7均 由西 北 农林 科技 大 学植 物 病理研 究 所提供 。 2 . 2 抗病 性鉴定 苗期 的抗病 性 鉴定在 西北 农林 科技 大学 植物 病理研 究所 进行 。将 小麦 种子 播 于方形 塑料 培养 盆( 长 × 宽 ×高 = 7 o m ×8 c m × 7 c m) 中, 每 盆 播 l 0粒 左右 种子 。置 无锈 菌培 养室 培养 , 待小 麦
2 材料 与方法
2 . 1 材 料
小 麦西 农 6 2 8和西 抗 A1 1分 别 是 由 西 北 农 林 科技 大学 陆 和平 通 过 小 麦 品 种豫 麦 3 4( ) 与
西抗 2 1 3 (6) 杂交 、 9 4 9—1 4(早)品种 。 西农 6 2 8和西 抗 A1 1及 其 杂交亲 本 的小 麦 种 子 , 以及 感 病 品 种 铭 贤 1 6 9
病, 是 良好 的 多抗 性 小麦 材 料 。
关键词 : 小麦 ; 条锈病 ; 抗病性
1 小麦条锈病危害 与防治
条锈病 是危 害 小麦 最 严 重 的真 菌病 害 之 一 , 在 世界 上 几乎 所有 种植 小 麦 的地 区均 有 发生 , 其 流行 可 造 成 1 0 % ~3 0 % 的产量损失, 甚 至 绝 收… 。历 史 上 , 小 麦 条 锈病 的流 行 曾给 许 多 国 家 或 地 区造成 了严 重 的减 产 , 是 严 重 威 胁 小 麦 生 产 安全 的重要 影 响因 素 。中 国是 全球 最 大 的小 麦条 锈病 流 行 区 , 病害流行频繁。 自 1 9 4 9年 以来 , 小

常见主栽小麦品种的抗条锈病评价

常见主栽小麦品种的抗条锈病评价

常见主栽小麦品种的抗条锈病评价王 睿1 霍 婵2 刘朝晖1 王 恒1 李冠甲1 赵 琦1 杨丹丹3 芦云瑞1(1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河南开封475001;2开封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河南开封475001;3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选取了河南地区主栽的30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病性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参试品种中,许农7号对条锈病表现近免疫;许科718、泛麦8号、郑麦103、太空6号、矮抗58、百农4199、中麦175、豫教6号、许农5号、西农189、西农811、豫农949等12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高抗;华育198、秋乐2122、周麦27、百农418、横麦136、周麦22、偃细9433、豫农035、偃高21、周麦21、丰德存12号、百农207、运旱115等13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抗;郑麦379、豫麦49、开麦20等3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感;遂选101表现高感。

对小麦条锈病抗性的不同,有可能导致生产上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有利于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大面积发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小麦品种Stripe Rust Resistance of Main Wheat VarietiesWANG Rui1,HUO Chan2,LIU Zhao-hui1,WANG Heng1,LI Guan-jia1,ZHAO Qi1,YANG Dan-dan3,LU Yun-rui1(1Kaifeng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Henan;2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of Kaifeng,Kaifeng 475001,Henan;3Kaif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Kaifeng 475001,Henan)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主要病害之一,且具有流行性和传播性,对粮食安全有严重的危害性[1-4]。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概述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的两种真菌病害,长期以来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两种病害不仅导致小麦叶片和茎秆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传输,更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给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研究,尤其是成株抗性研究,一直是全球农业科研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通过挖掘和利用小麦自身的抗性基因,培育出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是实现小麦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手段,不断深入地揭示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机理和抗性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成株抗性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现有的抗性基因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抗性不稳定、持久性不强等问题;新的优势生理小种的不断出现,也对现有品种的抗病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性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提高抗性品种的选育效率,同时加强环境因素对抗性影响的研究,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小麦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概述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两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真菌病害,对全球小麦种植区域构成严重威胁。

这两种病害不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下降,还会影响其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小麦条锈病,又称黄疸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严重时甚至侵染穗部、颖壳和芒等组织。

条锈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发病后期叶片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最终叶片干枯死亡。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及生化特性研究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及生化特性研究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及生化特性研究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及生化特性研究引言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随着近年来小麦条锈病菌的不断变异和演化,原有的抗病品种逐渐失去了抗病性。

因此,培育具有持久抗条锈特性的小麦品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和生化特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抗病机制和生物化学基础。

一、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1. 品种间差异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而另一些则易感。

持久抗条锈品种通常表现为高度抗性,能够抵御不同类型的病原菌侵染。

2. 抗病持久性持久抗条锈品种具有长期维持抗性的特点。

与易感品种相比,持久抗条锈品种在多年种植过程中抗病性能几乎不衰退。

这种抗病持久性表明持久抗条锈品种具有一些特殊的抗病机制。

二、抗病机制的研究1. 抗病基因的作用持久抗条锈品种通常携带多个抗病基因,这些基因可以识别并与病原菌产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阻止病原菌侵染和繁殖。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可以揭示抗病基因在小麦的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2. 抗病相关物质的合成小麦品种抗病性的差异与其合成的抗病相关物质有关。

一些持久抗条锈品种通过合成抗病相关物质,如抗菌肽、次生代谢物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感染。

这些物质的合成可能受到某些抗病基因的调控。

三、生化特性的研究1. 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免疫相关酶在小麦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持久抗条锈品种中,一些免疫相关酶的活性较高,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

这些酶可以清除自由基和有害物质,维持小麦细胞的正常功能。

2. 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抗氧化物质在小麦的抗病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持久抗条锈品种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较高,如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等。

这些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膜的损伤,从而保护小麦免受病原菌的侵染。

结论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和生化特性的研究对于培育更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抗小麦条锈病品种

抗小麦条锈病品种

抗小麦条锈病品种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病害,会导致减产甚至歉收。

为了防治小麦条锈病,育出了许多抗病品种,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抗小麦条锈病品种:
1. 中国春:中国春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栽培的主要小麦品种之一,具有良好的耐条锈病性能。

2. 长乌16号:长乌16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良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3. 河南8号:河南8号是我国华北地区栽培的优良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能和高产潜力。

4. 玉米188:玉米188是一种在我国广泛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具有优异的抗条锈病能力和产量稳定性。

5. 红苞麦:红苞麦是一种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小麦品种,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和耐病性,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

6. 保山小麦44号:保山小麦44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新品种,具有优异的抗条锈病性能和高产潜力。

7. 新乡早1号:新乡早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和适应性,适合在华北地区种植。

这些抗小麦条锈病品种对于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增加农民收益非常重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性特点及鉴定指标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性特点及鉴定指标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性特点及鉴定指标阎秋洁,尚勋武,殷学贵,王化俊(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对不同小麦抗条锈品种的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病程曲线下面积、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及条锈病对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久抗病品种具有“双低”特点,一是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和病程曲线下面积等抗性组分值都很低,而且对环境条件不敏感,其中反应型对环境是最稳定的.二是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及产量的损失率低.以上特点可以作为持久抗病品种的鉴定依据. 关键词: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抗性;鉴定指标 中图分类号:S51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4315(2006)0620024205Characteristics and identificatio n indexes of durableresistant wheat cultivars to stripe rustY A N Qi u2jie,S HAN G Xun2wu,YIN Xue2gui,WAN G Hua2jun(Colle ge of Agronomy,G ansu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La nzhou730070,China) A bstra ct:It was i nvesti gat ed wit h different resist ance varietie s in charact eristi cs a nd i dent ification i n2 dexes of durable resi sta nt i n w heat cul tivar s to st ripe rust,t he infect ion t ype,severit y,i nci dence,di sease i n2 dex,area under di sease progress curve,t he relative area unde r disease p rogre ss curve as well as t he st rip rust infl uence on o utp ut fact ors f rom2003to2005.The re sult s i ndicat ed t hat durabl e re si st ance varieties di spl ayed t he lower val ues of infect io n t ype,severit y,i nci dence,t he area under di sea se progre ss curve a nd t he lower decrease rat es of grains per spi ke,avai lable spikelet s per spi ke and kernel wei ght,which were not sensit ive t o envi ronme nt and co uld be used a s identification i nde xes of durable resist ant c ul ti vars. K ey w or ds:wheat;durable resist ant vari et y;resist ant c haract eri stics;i dent ificat io n index 小麦条锈病(P ucci nia s t rii f o rmis West end f. ssp.t ri ci)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气传病害,几乎在所有小麦主产国都有发生,在气候冷凉和高海拔地区尤为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由于主要发生在西北和西南地区.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1].主效抗病基因对条锈病在苗期具有高抗性,因而深受育作者简介:阎秋洁(1980-),女,甘肃酒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小麦抗病遗传育种.E-mai l:veronica008@ 通讯作者:尚勋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E-mail:Shangxun wu@163.co m资助基金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GNSW);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主题(36)收稿日期63种家喜爱,但大面积种植抗病基因单一的品种会加速病原菌小种的定向化选择,导致品种很快丧失其抗病性.如“洛类”品种和“繁6”绵阳系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导致了新致病小种CYR28、C YR29和C YR30、C YR31的产生,而使抗病丧失抗性[2],这也是我国2002年条锈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3].因此,选育相对持久的抗性品种一直是植物病理和育种工作者努力的目标[4].目前,国内外对小麦品种持久抗病性的特点和遗传机制已有了许多研究,但尚未找到选育和鉴定持久抗病品种的有效方法[5]. 甘肃陇南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易变区,感病压力大,是鉴定抗条锈性的理想之地[6,]在这一地区研究、选育和种植具有持久抗病性特点的小麦品种,对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具有战略意义本试验通2006年12月第6期24~28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JOU RNAL OF G ANSU AGR ICUL TURAL UNIVERSI TY第41卷双月刊:-2004-012001A A2410.:200-0-247..过研究持久抗病品种的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病程曲线下面积等病害指标及其对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选择选育和鉴定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供试的12个品种分别为:高抗条锈品种斯汤佩利;慢锈品种里勃留拉、武都白茧、清农3号、兰天1号、咸农4号;高度快锈性品种辉县红(对照)、幅63及“丧失”垂直抗性的品种清农1号和天选15号.其中斯汤佩利、里勃留拉、武都白茧具有持久抗病特点,咸农4号具有耐锈性[8].以上品种均由兰州农校和天水农校提供.1.2 试验方法1.2.1 试验设计与接种方法 试验分别在位于川区的清水县天水农校试验农场(2003年和2004年)和位于山区的天水农科所中梁试验站(2005年)进行.每份种料分作两份,分别用于鉴定圃(2003年和2004年人工接混合流行小种,2005年自然发病)和对照圃(不接种,并喷粉锈宁保护,拔节期和孕穗期喷药各1次),小区面积1m ×1m ,每小区播5行,每行点播40粒.在发病区四周种植高感品种铭贤169作为诱发行.随机区组设计,重复2次.田间管理同大田.1.2.2 记载方法和标准 反应型:采用传统的6级分类法[9],即0(免疫)、0(近免疫)、1(高抗)、2(中抗)、3(中感)、4(高感). 普遍率(%):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 严重度(%):即病叶上条锈菌夏孢子堆所占面积与叶片总面积比值.最终严重度(FDS)为病情不再发展时的严重度. 病情指数(%):普遍率×严重度. 开始发病时记载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每5d 记载1次.每次的病情指数用来计算病程曲线下面积[10].并于开花后20d 左右,当诱发行品种铭贤169的严重度达到90%时,记载所有品种的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作为该年度的值 病程曲线下面积(UD )(%)=∑=[(X +X +1)/2][T i +1-T i ] 其中,X i 为第i 次记载的病情指数,X i +1为第i +1次记载的病情指数,T i +1-T i 为第i +1次和第i 次记载间隔的天数. 以2003年严重度最高的品种辉县红作为对照,并把该品种的病程曲线下面积记为1.0,其他品种的病程曲线下面积是与它的比值[11].即: 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RAUD PC )=品种AU 2D PC/对照AUD PC 收获后进行考种,每小区随机取3株,分别统计穗粒数和有效小穗数,计算其平均数.每个品种的千粒重损失率用该品种千粒重3次重复的平均数计算. 千粒重损失率=[(对照圃千粒重-鉴定圃千粒重)/对照圃千粒重]×100%2 结果与分析2.1 年度间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和病情发展曲线面积的变化 2003~200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表1),年度间各品种反应型基本稳定.2005年(山区)严重度和普遍率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感病品种辉县红、幅63、清农1号和清农3号严重度的增加尤为明显,但抗病品种里勃留拉、斯汤佩利和武都白茧的严重度和普遍率在年度间变化不大.2005年相对病程发展曲线下面积的和2004、2003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78,2004和2003年的相关系数为0.93(表2).2005年的最终严重度和2004、2003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78,2004和2003年的相关系数为0.95(表3).上述结果说明各品种的抗性基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品种间差异明显,里勃留拉、斯汤佩利和武都白茧在年度间变化不大,辉县红、幅63、清农1号和清农3号在山区比在川区严重.2.2 相对病程发展曲线下面积和最终严重度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4),病程发展曲线下面积在品种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最终严重度在品种间和年份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发病程度除受品种的影响外,环境条件也有较大52第6期 阎秋洁等: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性特点及鉴定指标 .A PC ni 1i i.影响.表1 2003~2005年品种间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的比较Tab.1 Compa riso n of infection t ype,severity,incidence among va rietie s in2003~2005品种2005年2004年2003年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天选15号324409532430853242575辉县红32460984599544590里勃留拉122210;22660;2268幅63395100458913244380咸农4号324204032428513241446武都白茧0;1050;t t0;t t 清农3号3504032425873242551兰天1号2107032422503241856斯汤佩利0000;21-50;21-4清农1号223809022330803243189 注:“-”表示数据缺失,“t”表示不到1%.表2 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年份间的相关系数Ta b.2 Co rrela tion coeff icie nt of RAUDPCamong2003,2004and2005年度2003年2004年2005年2003年1--2004年0.931-2005年0.780.801表3 最终严重度年份间的相关系数Tab.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f inalseverity a mong2003,2004and2005年度20032004年2005年2003年1--2004年0.951-2005年0.780.801表4 病程曲线下面积和最终严重度的方差分析Ta b.4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RAUDPC a nd finalseverity in2003,2004a nd2005参数变异来源DF MS F P r>F ra u品种90.4107.76<0.0001年份20.0300.560.58误差290.054fds品种92048.239.91<0.0001年份25300.1025.64<0.0001误差29206.69 注:rau表示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fds表示最终严重度. 品种间差异性测定结果表明(表5),可将品种分为3类:高AUD PC和高FDS类型,如辉县红和幅63,这类品种在不同年份和地点都表现出较为稳定的高反应型,极易发病,严重度和普遍率都高且易受环境的影响(表);低UD和低FDS类型,是历经十几个流行小种考验而长期保持抗性的品种,如里勃留拉、斯汤佩利和武都白茧,这类品种在不同年份和地点都表现出较为稳定的低反应型、低严重度和低普遍率;中等AUDPC和中等FDS类型,如清农1号、天选15、清农3号、咸农4号和兰天1号,这类品种在年度间变化较大,但咸农4号比较特别,其具有高而稳定的反应型和低而稳定的严重度和普遍率.表5 品种间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和最终严重度的差异性比较Tab.5 Multiple compa rison of RAUDPC and f inalseverity a mong cultivar s品种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平均值品种最终严重度平均值幅63 1.09a辉县红78.33a辉县红1a幅6373.67ab清农1号0.72ab清农1号56.67abc天选15号0.56bc清农3号51.67bcd清农3号0.39bcd天选15号50.00bcd咸农4号0.32bcd兰天1号43.67cd兰天1号0.30cd咸农4号30.00de里勃留拉0.10d武都白茧12.33ef武都白茧0.09d里勃留拉11.00ef斯汤佩利0.06d斯汤佩利 3.67f AUDPC和FDS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8.3 条锈病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3 条锈病对小麦产量因素的影响 从各品种发病早晚看,拔节期发病主要影响有效小穗数和穗62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1A PC 2. 2..1粒数,扬花期到灌浆期发病主要影响千粒重.斯汤佩利和里勃留拉有效小穗数和穗粒数的减少率(表6)均在4%以下,与持久抗病品种的发病特点相一致;而感病品种通常在10%以上,如清农1号的穗粒数减少率甚至达到了52.94%.斯汤佩利和里勃留拉的千粒重减少率很低,仅为0.67%和0.28%,而其他非持久抗病品种的减少率都在10%以上;武都白茧和咸农四号的穗粒数,有效小穗数的减少率较高,但千粒重的减少率却很低,说明二者受拔节期病害的影响较大,但在扬花期以后表现出了明显的耐锈性.表6 条锈病对小麦产量形成因素的影响Tab.6 E ffect s of st ripe rust on wheat yield constitue nt factors品种千粒重穗粒数有效小穗数鉴定圃/g对照圃/g减少率/%鉴定圃/g对照圃/g减少率/%鉴定圃/g对照圃/g减少率/%天选15号36.4246.3521.4324.5734.6929.1816.9917.110.73辉县红28.4341.9032.1426.2130.5114.0913.9916.4217.32里勃留拉42.4042.520.2833.6734.89 3.5014.6715.11 3.03幅6327.3752.4347.8020.2220.62 1.9112.2814.3316.69咸农4号33.3936.398.2419.6720.42 3.8112.8916.1425.22武都白茧28.5129.84 4.4626.3434.3023.1912.7115.9820.46清农3号44.0154.6519.4717.0525.3232.6711.9413.5411.79兰天1号41.5455.5625.2225.1729.8715.7518.4218.570.84斯汤佩利46.2346.540.6731.5432.12 1.8116.7917.36 3.24清农1号31.1548.1735.3215.0632.0052.9514.4221.0031.352.3.2 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 由表7可以看出,随AUDPC的增大,产量损失率也增大.持久抗病品种里勃留拉和斯汤佩利的A UDPC和产量损失率均为最小,感病品种则较大.进一步计算病程曲线下面积(x)和产量损失量(y)的相关关系得出: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40.2916+0.0751x;r2=0.6717.说明在产量损失的影响因素中,有67.17%是由于病程曲线下面积造成的,而病程曲线下面积又是由普遍率和严重度决定的,也就是说条锈菌侵染小麦的程度越深,时间越长,对产量影响越大.同时还可看出,根据表7 各品种的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与产量Tab.7 AUDPC and yield of differe nt cultivar s品种AUD PC产量鉴定圃/kg对照圃/kg损失率/%辉县红2499.13128.36235.0545.39清农1号2366.25106.69405.1473.67天选15号2230.00194.00380.1249.12幅631790.6380.01288.4172.26清农3号1779.75205.07420.1451.19兰天1号1762.75188.38376.7950.00咸农4号539.50158.38264.0039.87武都白茧388368355里勃留拉65833558斯汤佩利63835AUDPC划分的3类品种在产量的损失率上也明显表现出分化,AUDPC大的品种产量损失率也很高,持久抗病品种损失率则较低,斯汤佩利的产量损失率仅为0.52%,说明持久抗病品种由于自身的抗病机制,受条锈病的影响不大.3 讨论与结论 各品种的反应型年度间变化不大,严重度和普遍率2003和2004年基本保持稳定,2005年有所上升,这可能与2005年整个天水地区条锈病较前2年明显加重有关.王保通等[12]对小麦品种慢锈性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认为只要人工控制好,各品种之间的年度变化差异很小,而且总的变化趋势一致,不会对鉴定结果造成大的影响[12]. 持久抗条锈品种斯汤佩利,里勃留拉表现为低反应型,低严重度,低普遍率,病情指数和病程曲线下面积小,千粒重、穗粒数、有效小穗数的损失率低.这与谢鸣等[13]和董云等[14]对小麦品种慢锈性鉴定结果类似.Mci ntosh R A[15]和赖世龙[16]也认为,小麦成株期的抗病性表现为反应型低,潜育期长,普遍率低,严重度低,可作为持久抗性的选择标准 S[]和S y等[8]认为低病程曲线下面积和低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可以作为品种慢锈性的鉴72第6期 阎秋洁等: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性特点及鉴定指标 244.0.41.47.29.220.09 1.771..201.4220.100.2.i ngh17a re1定指标.而在本试验中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和最终严重度二者间相关系数为0.98,说明可以通过直接调查最终严重度来鉴定慢锈性.但在持久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中,为了得到准确的鉴定标准,还需进一步从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探讨其抗病机制. 从本试验可以得出,持久抗病品种具有“双低”特点:一是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和病程曲线下面积等抗性组分值都很低,而且对环境条件不敏感,其中反应型对环境是最稳定的;二是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及产量的损失率低.以上特点可以作为持久抗病品种的鉴定依据. 致谢:试验过程中得到了天水农科所中梁实验站宋建荣站长及小麦组全体成员的帮助,在此特表示衷心的谢意.参考文献[1] Johnson R N W,Simmond,Rajara m Technical Editor s.Durable resistance to yellow(stripe)r ust in wheat andit s implication in pla nt breeding B ree ding str ategic s fo rre sista nce to the r usts of wheat[M].1990:63~75 [2] 万安民.小麦温敏和成株期抗条锈性及抗病性利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0[3] Wan A M,Z hao Z H,Che n X M,et al.Wheat striper ust epidemic and virule nce of P uccinia str iif ormis f.ssp.tr itici[J].Pla nt Dis,2004,88:896~904[4] Line R F.High2temper ature,adult2pla nt re sista nce tostripe rust of wheat[J].Phytopath,1985,75:1121~1125[5] 王凤乐,吴立人,徐世昌,等.持久抗条锈小麦品种抗病性特点分析[J].植物保护,1997,23(3):3~6[6] 吴立人,牛永春.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J].中国科学,2000,33(5):46~54[7] 周祥椿,杜久元,鲁清林.小麦条锈病抗源材料筛选和抗条锈基因库组建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5,25(1):6~12[8] 周祥椿,杜久元,杨俊海.甘肃陇南小麦不同品种类型抗条锈性变化特点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03,33(6):550~554[9] 汪可宁,洪锡午,陈善铭,等.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病性遗传规律研究初报[J].植物病理学报.1963,6(8):197~205[10] Fr y W E.Quantification of ge neral resistance of pota2to c ultiva rs and f ungicide effects for integrated controlof potato late blight[J].Phytopathology,1978,(68):1650~1655[11] Sha ner R A,Finney R E.The eff ect of nit rogen f erti2lization on t he expre ssion of slowmildewing resi stancein Knox wheat[J].Phytopat hology,1977,(67):1051~1056[12] 王保通,袁文焕,李高保,等.小麦品种慢条锈性因素的相关分析和聚类划分[J].植物保护学报,2000,27(1):53~58[13] 谢 鸣,周祥椿,杜久元.小麦品种慢条锈病鉴定结果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1997,(7):32~33[14] 董 云,周祥椿,殷学贵,等.几个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病情扩展动态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2):177~182[15] Mcintosh R A,Batiana H S,Wellings C R.Breedingfor st ripe rust r esista nce in Australia[A].BreedingWheat with Stripe Rust Re sista nce con f ere nce pro2ceedings[C].CIMM YT,2002[16] 赖世龙,谢水仙.小麦持久抗性品种对中国条锈菌(系)抗病性特点的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02,29(1):36~40[17] Singh R P,Hue rta2Espino J,W illia m M.Slow r ustinggenes ba sed resistance to leaf and yellow rust s inwheat:genetic s and breeding at CIMM YT[C].WheatBr ee ding Societ y of Australia,Mildur a,Australia,2001:103~108[18] K D Sayre.CIMM YT培育的墨西哥春小麦在抗叶锈方面的进展[J].麦类作物,1999,19(2):10~1382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

贵州小麦品种资源对条锈病的抗性鉴定

贵州小麦品种资源对条锈病的抗性鉴定

免疫 夏繁 2 8 , 绵麦 2 2 8 , 川农 2 3 , 贵农 l 8
0 3 0 8 , 贵育 l 7 号 , 黔麦 l 2 , 黔育 l 9 , 黔0 7 9 9 3 9 - 5 , 黔 近免疫 l 8 5

1 6  ̄ C 条件下育苗。待幼苗长到2 — 3 叶期时 , 参 照李振岐

要: 对9 5 份贵州主要 小麦品种( 系) 和1 3 5 份育成中间材料接种条 中3 2 号小种进行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
表现 免疫一 近免疫的有 1 9 份和 9 6 份, 占2 0 . 0 0 %和 7 1 . 1 l %; 表现 高抗一 中抗的有 l 1 份 和2 6 份, 占1 1 . 5 8 %和
生小型坏死斑 , 不产生夏孢子堆 , 有时全叶枯死 ; 1 ( 高抗
H R ) , 叶片 上产 生坏 死斑 , 坏死 斑 上零 星 的散 生很 小 的夏 孢子 堆 ; 2 ( 中抗 MR ) , 叶 片褪 绿 或坏 死 , 夏孢 子 堆 中 等大 小 且较 少 , 着 生 于强 或 弱 的枯 斑 内 ; 3 ( 中感 MS ) , 叶 片连
之 一 。2 0 0 2 年来 , 条锈菌条 中 3 2 号生理 小种因其发展 和流
片褪绿 , 夏孢子堆 大型且数量多 ; 4 ( 高感 H S ) , 叶片不褪
绿, 或褪 绿极 轻 , 上 面着生 大量夏 孢子 堆 。反应 型 0 — 2 级
行, 已使我国一大批小麦品种“ 丧失 ” 抗锈性 , 是我国当 前毒性最强和流行较广的小种类型 , 同时也是贵州地区 的优势流行小种 。为此 , 笔者对贵州地区的一些小麦品 种( 系) 中间材料进行苗期接种条中3 2 号生理小种鉴定 , 旨 在短时间内筛选出大量的对条中3 2 号小种具有较好抗性 的抗病材料 , 为小麦的抗病育种和布局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冬小麦抗条锈亲本原冬6号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冬小麦抗条锈亲本原冬6号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核农学通报 1997,18(1):14~17J.N ucl.Agr ic.Sci.冬小麦抗条锈亲本原冬6号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范庆霞 王琳清 施巾帼 胡小元(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北京 100094)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抗条锈突变系原冬6号(即原冬8790)进行了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结果表明,原冬6号杂种一代抗条锈性强,呈显性和部分显性,抗条锈性遗传力高,早期选择有效。

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抽穗期及每穗粒数,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

尤其是原冬6号/北京437和原冬6号/京双12号两个组合,配合力总效应名列前茅。

试验表明,原冬6号不仅在生产上是个好品种,同时也是抗条锈的优良亲本。

关键词:冬小麦 抗条锈 原冬6号 配合力 遗传力 小麦条锈病是冬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

70年代以来,阿芙乐尔、高加索、牛朱特等一批带有IB/IR抗原的材料相继引入并在育种中得到应用。

80年代育成了许多抗锈小麦品种[1],对提高产量起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抗原的单一和某些生理小种毒力频率上升,急需选育优良的抗病新种质。

原冬6号是我所1994年通过北京市冬小麦区试的新品种,抗条锈,综合性状好。

但一个优良品种,并非一定是优良亲本。

为此,我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原冬6号及5个具有不同条锈抗性的新品种进行了配合力遗传分析,为抗病诱变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和组合配制作了有益探讨。

材料和方法采用6个条锈抗性不同的亲本,P1(母本):原冬6号(抗病),农大84051(中抗),京冬6号(感病);P2(父本):BPM6(抗病),北京437(中抗),京双12号(感病)。

P1和P2两两杂交,配置了具有不同抗条锈性的个正交组合。

随机排列,3次重复。

小区行长,行距0.3m,每行40粒点播。

每组合1~2行。

收获时对抗条锈性、株高、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株粒重6个性状取样分析,按配合力分析方法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配合力遗传分析[2]。

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

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

浅议⼩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麦条锈病属低温病害,具有发⽣速度快,流⾏性强的特点,近年来在我国连续⼤流⾏。

病菌主要在⾼纬度或⾼海拔地区越夏,由于其具有长距离⽓流传播的特点,可在越夏区及与之毗邻的⼩麦种植区流⾏,主要在西北春麦区、华北、淮北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发⽣危害。

⽬前为⽌,选育和利⽤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经济和对环境安全的措施。

1 ⼩麦条锈病近年发⽣状况该病害曾于1950年、1964年和1990年在我国麦区⼤流⾏,分别使⼩麦减产60亿kg,32亿kg和26亿kg[1]。

中国1990年⼤流⾏⾯积超过1.3亿亩,1996年发⽣⾯积9700多万亩,2002年发⽣⾯积8300多万亩,2003年发⽣⾯积7400多万亩。

2010年郧县⼩麦条锈病发⽣⾯积2.13万hm2次,其中中等偏重发⽣⾯积1.33hm2次,⼤发⽣⾯积8000hm2 次[2]。

成县⼩麦条锈病的发⽣状况在⼤流⾏年份可减产30%~50%,中度发⽣年份减产15%~20%,较轻发⽣年份减产5%左右[3]。

2 抗条锈病品种的应⽤成效、抗性丧失主要原因分析2.1 ⽬前正在使⽤的抗病品种陇南地区抗病品种的使⽤及效果,在1981到1996年的16年间,清农1号对条锈病有10年免疫,4年病情指数在4以下,直⾄1997年以后才彻底丧失抗性。

截⽌到2006年利⽤有效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持久抗性品种和其它抗源材料,育成⼀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品种和有潜⼒的新品系共16个,2004年以来育成的10个品种在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增产7.3%~28.9%,特别是2006年审定的兰天系列5个⼭旱地品种,平均产量5497.5~5 875.5kg/hm2,较对照增产15.25%~19.46%[4]。

⽬前正在使⽤的抗病品种主要有富麦2008,靖麦11号,9365等。

靖麦11号是曲靖市农技推⼴中⼼在承担“云南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运⽤⼈⼯杂交系统选育的⽅法育成的旱地⼩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选择绵阳31、川麦107等12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抗条锈病性差异明显,其中绵阳31、恶麦早、一根株属高感品种,川麦107、西科276、绵阳28、雅安早、大豆黄属中感品种,绵阳30属中抗品种,黔麦16属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性
文献标识码 A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a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引起的小麦叶部病害,是我国西北、西南、华北和淮北等冬麦区瓤西北春麦区的最重要病害之一。

小麦是德江县主要的夏粮作物,常年播种面积0.7万h2,平均产量为2250kg/h2左右,总产1575万kg。

但是由于长时间、单一化种植同—抗源品种,导致品种抗性退化,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之势,年均发生面积0.25万h2左右,占小麦播种面积35.7%,一般发病减产20%~30%,严重田块甚至颗粒无收,造成年均损失80万kg以上。

为了筛选出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笔者于2007~2008年选择12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抗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绵阳31等3个品种对条锈病屠高感品种,川麦107等6个品种属中感品种,黔麦16届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一根株、绵阳28、大豆黄、绵农6号、思麦早、绵阳30、绵阳31、黔麦15、黔麦16,雅安早、川麦107、西科276。

1.2试验地概况选择在小麦种植年限长、条锈病常年发生较重的德江县共和乡和平村农户余绍宣责任地进行。

当地年平均气温16.5℃,年总降雨量1250mm,海拔500m,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土壤为黄壤,肥力中等,前茬是玉米。

1.3试验设计12个小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每品种栽1行(长1m,行距0.33m),其中1行栽高感条锈病品种绵阳3l作诱发行,小区四周栽1行高感条锈病品种绵阳31作为保护行,以保证小区内各品种充分感病。

3次重复,各小区参试品种在全生育期内未施用杀菌剂,均为自然发病,每5d逐行检查发腐情况,直至条锈病停止增长为止。

每次详细记载各品种的生育期、病叶数、发病级数、反应型等。

并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等。

1.4试验经过2007年11月13日播种,用种量97.5kg/h2。

每公顷施磷肥750kg、农家肥1.5万kg作基肥。

2008年3月1日进行1次中耕除草,并每公顷施用氮肥150kg、农家肥7500kg。

2结果与分析
按贵州省站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各品种抗病性鉴定,根据各行调查结果,对照全国《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5-1995)标准,绵阳31、思麦早、一根株属高感品种,川麦107、西科276、绵阳28、雅安早、大豆黄属中感品种,绵阳30属中抗品种,黔麦16属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Tukey法多重比较,5%的显著水平下抗性位次排名前9位的(黔麦15、绵农6号、黔麦16、绵阳30、大豆黄、川麦107、绵阳28、西科276、雅安早)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排名10~12位的(一根株、思麦早、绵阳31)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黔麦15、绵农6号、黔麦16、绵阳30、大豆黄、川麦107、绵阳28、西科276、雅安早与一根株、思麦早、绵阳31间的抗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小结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存在差异,绵阳31、思麦早、一根株属高感品种,川麦107、西科276、绵阳28、雅安早、大豆黄属中感品种,绵阳30属中抗品种,黔麦16属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这对大面积推广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