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上)

合集下载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学知识体系结构

教育学知识体系结构

目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定义二、教育形态的类型划分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五、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六、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第六章课程一、课程的分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设计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六、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生产力三、教育与科学技术四、教育与文化第七章教学(上)一、教学的任务二、教学过程三、教学原则四、教学方法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四、初、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第八章教学(下)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二、教学组织形式三、教学策略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作用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三、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四、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五、素质教育第九章德育一、德育的概念二、德育的意义三、德育的目标四、德育的分类五、德育的内容六、德育的过程七、德育的原则八、德育的途径九、德育的方法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学生二、教师三、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第十章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的功能二、班级管理模式三、班集体四、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教育的定义1. 古今中外对“什么是教育或教育是什么(即教育的定义)”的解释(常考选择题)(1)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 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08年填空题) (3)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a. 学校教育的含义b. 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09年填空题) (4) 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a. “终身教育....”思潮..是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教育思潮。

○1“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学习化的社会和教育观念的变革。

○2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上的教育观。

第七章 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上)

第七章  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上)

第七章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上)·【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改革实践价值的实现。

·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是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精心安排下进行的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

5教学与教育、课程、智育等概念有着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的一般任务1【教授】学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实现整个教学任务的基础2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3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a把教学过程看做一种认识过程,把握了教学的根本和整体b把教学过程看做一种认识过程,不仅科学地说明了事实,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c要克服对教学过程的片面化理解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认识需要教师的指导3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阶段1、【引起】动机(1)设法使学生在每个章节、每个课题前,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变社会教育要求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进行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1

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1
(学校的性质、教学的作用、学校工作实践决定)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 的中心工作,但不是唯一。
问题 :
怎样体现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时间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 内容上,以书本知识为主 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活动开展上,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
附加:教学的作用
(1)表现在它对学生知识、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 要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教学及其意义 (一)教学的概念
广义的教学往往和教育通用,是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一 切含有传授和学习某种经验成分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所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 当中,并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室和学校。 狭义的教学专指学校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 同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 师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 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 体力,培养能力,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个性的教育活 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是紧
密相连、辩证统一的,不是割裂和条件。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 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转化上: (1)认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
学性的学科内容,教育作用必然伴随而生。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 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 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 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 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 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 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 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 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 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 能力才有其价值……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学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9.智力是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2);(3)。

3.(教学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2);(3)。

初中一年级物理第七章教案

初中一年级物理第七章教案

初中一年级物理第七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日常生活中光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光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光的现象,如太阳光、灯光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光传播有什么特点?二、光的传播特点(10分钟)1. 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会沿直线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否恒定?三、日常生活中光现象的解释(10分钟)1. 讲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2.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这些光现象的示意图。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光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四、动手实践(10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等实验器材,观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光传播的速度是恒定的?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和日常生活中光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反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现象是未知的?如何进一步探索光的奥秘?教学延伸:1. 光的折射和反射: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2. 光的传播速度:讲解光在真空和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探讨光速的可变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特点和日常生活中光现象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七章 教学上65页PPT文档

第七章 教学上65页PPT文档
扶老人过马路等好人好事之后,肯定要写 “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答: “我叫红领巾。”
作文题目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就 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警察叔叔擦汗,捡 钱交给老师……”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 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 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 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 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 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 之。”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一般概念 在广义上,凡是以一定文化为对象,
有教有学、教与学统一的活动,都可 以称为教学。
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教学,即在国家 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 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所 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教学
内容和教学手段,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 内在的联系。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 认识的间接性:间接与直接的关系 2. 认识的交往性:师生交往;生生交往 3. 认识的教育性: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4. 有教师指导的认识 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 动力。
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习动机开始,从作好 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
(二)领会知识
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遵循学生认 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感知教材;并在此 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论证来理解教 材,掌握新知识。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指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想也许、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知识与方法同样重要。

二、教学的意义(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三、教学的任务(一)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二)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第二节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一、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注重“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做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

这是我国最早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思想。

《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思孟学派的《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比较系统完整的教育论专著。

阐述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与方法朱熹比较强调学与思,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养,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的读书法,但他对行有所忽视。

苏格拉底的教学过程思想被称为“产婆术”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中。

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

昆体良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教学过程理论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因而教学艺术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模仿和遵循自然的秩序,卢梭极力主张自然教育,卢梭所谓的自然教育是指儿童内在的身心发展,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

并首创发现教学赫尔巴特重视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教学,是他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七章教学

第七章教学

的两个方面 2、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题作 用的双重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3、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漫长过程; 4、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
(二)意义:
1.教学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教学是培养、锻炼教师的最好课堂; 3.教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工作: 全面安排,教学为主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设计目标,激发动机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系统讲解,掌握概念 4.练习巩固,培养技能 5.小结反馈,理解升华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大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的简约性
(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间接知识来认识世界的) 2.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3.教学过程的发展性 4.教学过程的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育性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 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以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 3.以获得练习技能为主的方法 4.以发展创新能力和研究素质为主的方 法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参观法 6.演示法 7.实验法 8.练习法 9.实习法 10.探究学习法
(四)讲授法与谈话法
评 价 与 反 馈
教师备课要做的三件事是: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根据教学任务,课的类型有新授课、巩
固课、技能课与检查课。

第七章 教 学
一、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七章 教学(上)

2、教学中,学生认识手段的特殊性 (1)手段: 第一,各种必要的教学设备(教室、实验室、校 办厂等)。 第二,各种专门制作的教具。 第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等。 (2)特点: 第一,预设性。 第二,可控性。 (3)导致的结果: 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一切偶然性和盲目性,使学生的认识具有 明确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受控性。
对教学原则的了解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进行: 1、原则的涵义; 2、原则提出的依据; 3、贯彻原则的要求。
二、教学原则分述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概念: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过 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必须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符合现代科技水平,运用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发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因素教育学生。 具体地: 科学性的基本含义: (1)教学内容本身是正确的、科学的,教学内容的分 量和难度安排必须是科学的; (2)教学的手段包括组织和方法也必须符合科学要求。 思想性的基本含义: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自觉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指教学 内容和教学影响的思想性。
3、教学与自学的关系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其中,学包括: (1)教师直接教授下的学习 ( 2)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复习、 作业等自学活动; 而教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 能独立自主地自学。 自学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无关。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全面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 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
第二节
教学特点
一、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 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四个因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四个要素整合在一起,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教学系 统 。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5、洛克: • 白板说 绅士教育 •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 6、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科学的教育学之父 传统教育学理论的代表
•教育学科建立的标志:《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次作为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
始于康德。 •第一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以伦理
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种观点是在吸收凯洛夫教育学的观点基础 上形成的。 (1)认为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制约。 首先,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其次,要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再到实 践应用的认识过程。
计过头,片面强调了教学过程的智力目标,所以他的理
论很难被教育工作付诸实践。
(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 • 当代教育观的变革趋势:
1、从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是知也
(一)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
乐正克《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最完 整的教育著作,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 界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如下:
教育的作用: A、教育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 B、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化民为俗, 其必由学。”“建国君民,其必由学”。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A、提出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B、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制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三)教学的任务 技能: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动作操
作与智力操作的能力。 如:语文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

第七章三角函数全章教学案(1)

第七章三角函数全章教学案(1)

九年级下数学三角函数教学案班级 姓名:课 题 7.5解直角三角形学 习 目 标 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重 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难 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教学流程随笔栏一、探究活动:1.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其余5个元素之间有以下关系(1)两锐角互余∠A +∠B = .(2)三边满足勾股定理a 2+b 2= .(3)边与角关系sinA = =a c ,cosA =sinB =bc,tanA = ,a= = , b= = .二、典例研究:例1. 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中,∠C=90°: (1)已知BC=5,∠A=30°,求AC 、AB 的长,tanA 的值.(2) 已知AC+CB=12,tanB=1,求三边的长,sinB 的值.三、课堂反馈:1.在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不能求解的是( )A.已知一直角边一锐角B.已知一斜边一锐角C.已知两边D.已知两角 2.由下列条件解题:在Rt △ABC 中,∠C=90°: (1)已知AC=10,sinB=23,求BC ,AB .(2)已知AB=20,cosA=21,求BC ,tanB .bac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20 cm ,面积为33100cm 2,求它顶角和底角的度数.4.Rt △ABC 中,∠C =90°,AC =8,∠CAB 的平分线AD =3316, 求∠B 的度数以及边BC 、AB 的长.四、拓展提高: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小明进行了模拟雷达扫描实验.如图,表盘是△ABC ,其中AB=AC ,∠BAC=120°,在点A 处有一束红外光线AP ,从AB 开始,绕点A 逆时针匀速旋转,每秒钟旋转15°,到达AC 后立即以相同旋转速度返回AB ,到达后立即重复上述旋转过程.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光线从AB 处旋转开始计时,旋转1秒,此时光线AP 交BC 边于点M ,BM 的长为(320-20)cm .(1)求AB 的长;(2)从AB 处旋转开始计时,若旋转6秒,此时光线AP 与BC 边的交点在什么位置?若旋转2020秒,交点又在什么位置?请说明理由.五、课堂小结: 课堂反思九年级下数学三角函数教学案班级姓名:课题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1)学习目标1.会把现实生活中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重点把现实生活中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难点把现实生活中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教学流程随笔栏一、探索研究1.如图1,小明在A时测得某树的影长为2m,B时又测得该树的影长为8m,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则树的高度为 m2.如图3,AB是伸缩性遮阳棚,CD是窗户,要想夏至正午时的阳光刚好不能射入窗户,则AB的长度是米.(假如夏至正午时的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是600)二、典例研究:例1.如图,小明在公园放风筝,拿风筝线的手B离地面高度AB为1.5m,风筝飞到C处时的线长BC为30m,这时测得∠CBD=75º.求此时风筝离地面的高度.(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75°≈0.97,cos75°≈0.26,tan75°≈3.7)例2.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与水面的夹角为30°,此人以每秒0.5米收绳.问:8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结果保留根号)三、课堂反馈2.1.已知不等臂跷跷板AB长4m.如图①,当AB的一端A碰到地面上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α;如图②,当AB的另一端B碰到地面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β.求跷跷板AB 的支撑点O到地面的高度OH.(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四、拓展延伸身高1.65米的小明在建筑物前放风筝,风筝不小心挂在了树上.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中,矩形CDEF代表建筑物,小明位于建筑物前点B处,风筝挂在建筑物上方的树枝点G处(点G在FE的延长线上).经测量,小明与建筑物的距离BC=5米,建筑物底部宽FC=7米,风筝所在点G与建筑物顶点D及风筝线在手中的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距地面的高度AB=1.4米,风筝线与水平线夹角为37°.(1)求风筝距地面的高度GF;(2)在建筑物后面有长5米的梯子MN,梯脚M在距墙3米处固定摆放,通过计算说明:若小明充分利用梯子和一根5米长的竹竿能否触到挂在树上的风筝?(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五、我的收获课堂反思:九年级下数学三角函数教学案班级 姓名:课题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学 习目 标3.能把现实生活中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仰角、俯角、方位角)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4.体会“化斜为直”的思想 .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教学流程 随笔栏一、探索研究 1.当从高处测量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叫做 角, 2.当从低处测量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叫做 角. 如图,∠1叫做 角,∠2叫做 角.3.如图,为了测量电线杆的高度AB ,在离电线杆21米的C 处,用1米的测角仪CD 测得电线杆顶端B 的仰角a =30°.在图中标出仰角a ,并求电线杆AB 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二、典例研究:例1.某校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校内旗杆高度,如图,在C 点测得旗杆顶端A 的仰角为30°,向前走了6米到达D 点,在D 点测得旗杆顶端A 的仰角为60°(测角器的高度不计). (1)AD =_______米; (2)求旗杆AB 的高度.(3≈1.73)例2.如图,小山顶上有一信号塔AB ,山坡BC 的倾角为30°,现为了测量塔高AB ,测量人员选择山脚C 处为一测量点,测得塔顶仰角为45°,然后顺山坡向上行走100米到达E 处,再测得塔顶仰角为60°,求塔高AB (结果保留整数,3≈1.73,2≈1.41)30°60° A 6米 D C B铅垂线水平线视线视线21三、课堂反馈1.如图,人们从O处的某海防哨所发现,在它的北偏东60°方向相距600米的A处有一艘快艇正向正南方向航行,经过若干时间快艇到达哨所东南方向的B处,则A、B 之间的距离是米.2.某宾馆为庆祝开业,在楼前悬挂了许多宣传条幅.如图所示,一条幅从楼顶A处放下,在楼前点C处拉直固定.小明为了测量此条幅的长度,他先在楼前D处测得楼顶A点的仰角为31°,再沿DB方向前进16米到达E处,测得点A的仰角为45°.已知点C到大厦的距离BC=7米,∠ABD=90°.请根据以上数据求条幅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tan31°≈0.60,sin31°≈0.52,cos31°≈0.86).四、拓展延伸在东西方向的海岸线l上有一长为1km的码头MN(如图),在码头西端M的正西19.5km处有一观察站A.某时刻测得一艘匀速直线航行的轮船位于A的北偏西30°,且与A相距40km的B处;经过1小时20分钟,又测得该轮船位于A的北偏东60°,且与A相距83km的C处.(1)求该轮船航行的速度(结果保留根号);(2)如果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那么轮船能否正好行至码头MN靠岸?请说明理由.五、我的收获课堂反思:NM东北BCAl九年级下数学三角函数教学案班级 姓名:课题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3) 学 习 目 标 5.能把现实生活中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坡度、坡角)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6.体会“化斜为直”的思想. 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教学流程 随笔栏一、探索研究 一张水库拦水坝的横断面的设计图如图所示,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 做 (或 ),记作i ,即i = ,坡度通常用l ︰m 的形式,从三角 函数的概念可以知道,坡度与坡角之间的关系是 .1.一坡面的坡角为600,则坡度i= .2..小明沿着坡角为20°的斜坡向上前进80m, 则他上升的高度是 ( ) A .080m cos 20 B .080m sin 20C .80sin200mD .80cos200m 3.如图是一个拦水大坝的横断面图,AD ∥BC, .斜坡AB=10m,大坝高为8m,(1)则斜坡AB 的坡度i AB = .(2)如果坡度i AB =1︰3,则坡角∠B= .(3)如果坡度i AB =1︰2,AB=8m ,则大坝高度为___m. 二、典例研究:例1.如图,斜坡AC 的坡度(坡比)为1:3,AC =10米.坡顶有一旗杆BC ,旗杆顶端B 点与A 点有一条彩带AB 相连,AB =14米.试求旗杆BC 的高度.例2.如图1,某超市从一楼到二楼的电梯AB 的长为16.50米,坡角∠BAC 为32°. (1)求一楼与二楼之间的高度BC (精确到0.01米);(2)电梯每级的水平级宽均是0.25米,如图2.小明跨上电梯时,该电梯以每秒上升2级的高度运行,10秒后他上升了多少米(精确到0.01米)?备用数据:sin32°≈0.5299,cos32°≈0.8480,tan32°≈0.6249.A B CD三、课堂反馈1. 小明沿着坡度为1:2的山坡向上走了1000m ,则他升高了( ) A .5200m B .500m C .3500m D .1000m2.如图,一水库迎水坡AB 的坡度1i =︰3,则该坡的坡角α= .3. 如图,在东西方向的海岸线MN 上有A 、B 两艘船,均收到已触礁搁浅的船P 的求救信号,已知船P 在船A 的北偏东60°方向,船P 在船B 的北偏西45°方向,AP 的距离为30海里.(1)求船P 到海岸线MN 的距离;(2)若船A 、船B 分别以20海里/小时、15海里/小时的速度同时出发,匀速直线前往救援,试通过计算判断哪艘船先到达船P 处.四、拓展延伸如图,已知斜坡AB 长60米,坡角(即∠BAC )为30°,BC ⊥AC ,现计划在斜坡中点D 处挖去部分坡体(用阴影表示)修建一个平行于水平线CA 的平台DE 和一条新的斜坡BE .(请将下面2小题的结果都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3≈1.732)(1)若修建的斜坡BE 的坡角(即∠BEF )不大于45°,则平台DE 的长最多为 米; (2)一座建筑物GH 距离坡角A 点27米远(即AG=27米),小明在D 点测得建筑物顶部H 的仰角(即∠HDM )为30°.点B 、C 、A 、G 、H 在同一个平面内,点C 、A 、G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HG ⊥CG ,问建筑物GH 高为多少米?五、我的收获 课堂反思:九年级下数学三角函数教学案班级姓名:课题锐角三角函数复习(1)学习目标回顾三角函数定义、理清锐角三角函数边角关系、求(特殊)三角函数值.重点理清锐角三角函数边角关系、求(特殊)三角函数值.难点理清锐角三角函数边角关系、求(特殊)三角函数值.教学流程随笔栏例题1:在△ABC中,∠C=90°,求三角函数值:sinA= sinB=cosA= CosB=tanA= tanB=例题2:如图,在△ABC中,∠C=90°, ∠B=30°,AC=3,求AB、BC的值.变式:如上图,在△ABC中,∠C=90°, ∠A=60°,AB=8,求AC、BC的值.例题3:如图,在△ABC中,∠B=90°, cosA=54,AB=8,求AC、BC的值.变式:如图,在△ABC中,∠B=90°, sinA =135,AB=24,求AC、BC的值.例题4:如图,在△ABC中,∠C=90°, ∠B=45°,AB=36,求AC的值.BACAB C例题5:如图,△ABC 中,AD ⊥BC ,垂足是D ,若BC=14,AD=12,tan ∠BAD=43,求sinC 的值.例题6:如图,在△ABC 中,已知∠B=40°,BC=12,AB=10,能否求出AC ?如果能,请求出AC 的长度?(参考数据:sin40°≈0.6,cos40°≈0.8,tan40°≈0.75)例题7:如图,在△ABC 中,AB=AC=10,sinC=53,点D 是BC 上一点,且DC=AC . (1)求BD 的长; (2)求tan ∠BAD . 课堂反思九年级下数学三角函数教学案班级姓名:课题三角函数复习(2)学习目标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用.重点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用.难点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用.教学流程随笔栏例1.在离地面高6米处的拉线固定一烟囱BC,拉线与地面成60°角,求拉线AC的长.例2.太阳光与地面成42.5°的角,一树的影长10米,求树高.(精确到0.1米)已知:sin42.5°≈0.68,cos42.5°≈0.74,tan42.5°≈0.92.例3.如图,河对岸有一铁塔AB.在C处测得∠ACB为30°,向塔前进16米到达D,在D处测得∠ADB为45°,求铁塔AB的高.例4.如图,要测量小山上电视塔BC的高度,在山脚A处测得:∠BAD=40°,∠CAD=29°,AC=200米. (参考数据:sin40°≈0.64,cos40°≈0.77,tan40°≈0.84,sin29°≈0.48,cos29°≈0.87,tan29°≈0.55.)(1)求山脚到电视塔的水平距离AD长;(精确到1米)(2)求电视塔BC的高.(精确到1米)例5.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园林式城市,内江市正在对城区沱江河段进行区域性景观打造.如图,某施工单位为测得某河段的宽度,测量员先在河对岸边取一点A,再在河这边沿河边取两点B、C,在点B处测得点A在北偏东30°方向上,在点C处测得点A在西北方向上,量得BC长为200米.请你求出该河段的宽度(结果保留根号).例6.今年五、六月份,我省各地、市普遭暴雨袭击,水位猛涨.某市抗洪抢险救援队伍在B处接到报告:有受灾群众被困于一座遭水淹的楼顶A处,救援队伍在B处测得A 在B的北偏东60°的方向上(如图所示),队伍决定分成两组:第一组马上下水游向A 处救人,同时第二组从陆地往正东方向奔跑120米到达C处,再从C处下水游向A处救人,已知A在C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且救援人员在水中游进的速度均为1米/秒.(1)求点A到陆地BC的距离;(2)在陆地上奔跑的速度为4米/秒,试问哪组救援队先到A处?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3=1.7,精确到1米)例7.地震发生后,一支专业搜救队驱车前往灾区救援.如图,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上向北行驶,当在A处时,车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显示村庄C在北偏西26°方向,汽车以35km/h的速度前行2h到达B处,GPS显示村庄C在北偏西52°方向.(1)求B处到村庄C的距离;(2)求村庄C到该公路的距离.(结果均精确到0.1km)(参考数据:sin26°≈0.44,cos26°≈0.90,sin52°≈0.79,cos52°≈0.62)课堂反思九年级下数学三角函数教学案班级姓名:课题三角函数复习(3)教学目标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重点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在系统复习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教育。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教育。

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但不能把两者等同。

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流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3、教学中教与学。

教学还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学相紧密联系。

教学由教与两方面组成,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独立作业等自学活动,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能独立自主地自学。

但是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中的预习、复习和作业。

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概括:教学既包括教师直接的教和学生接受学习,有包括教师间接的教和学生发现学习。

)二、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

基础技能: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中学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

中学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七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

3、下列关于智育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D)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C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D教学就是智育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5、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教学)。

6、人们的认识能力,也叫智力,其核心是(思维力)。

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是(孔子)。

8、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是(思孟学派)9、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夸美纽斯)。

10、试图以心理学的“统学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11、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是(凯洛夫)。

12、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

13、教学认识的间接性主要指(获得间接经验)。

1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知识与能力)的争论。

15、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7、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中、指导学校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原则)。

18、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20、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建立学生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21、《学记》强调“学不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22、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这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23、拔苗助长违背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24、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法)。

25、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26、教师提出问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是(发现学习)27、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弹力》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的特点;
2. 了解弹力的产生原理;
3. 掌握计算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的方法;
4. 观察、实验、推理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了解弹簧的弹性系数;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测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弹性绳、弹簧、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 利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弹力的概念,如弹簧秤。

探究
1. 通过观察实物弹簧和弹性绳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特点和产生原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弹力的特点和对物体的作用。

实验
1. 利用弹簧和质量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加质量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利用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归纳总结
1. 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理解弹簧弹力与弹性系数的关系。

2. 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弹簧弹力的理解。

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弹力的应用,并列举一些例子。

课堂练
1. 针对弹力和弹性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练。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未完成的部分。

2.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并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
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2. 分析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七章第一节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七章第一节教学案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动手测量,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动脑。
(2)合作探究问题,自主发现规律
比较下列图形中角的大小.
部分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还有学生通过直尺测量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看角的大小,发现的结论: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α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越来越大.
设计说明:在这里要学生测量,一是为了进行对比,二是在这打下伏笔,为后面的结论“当锐角越来越大,锐角的正切值也越来越大”做好准备。
(三)、课中反馈
(1)例题讲解,理解概念
例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AB=5,求∠A 、∠B的正切值。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结论:互余两角的正切值互为倒数。
变式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tanA= ,求BC 、AB的长。
变式2: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C=3,AB=5,求=%D5%FD%C7%D0389&in=30263&cl=2&lm=-1&st=&pn=1336&rn=1&di=128014189770&ln=2000&fr=&fm=&fmq=133101709395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课时:1
(3)学科:数学
(4)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直尺、量角器、稿纸。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标规范下的,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 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和思想品德获 得一定的发展。
二、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 最有效的形式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 标的基本途径 学习生活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锻炼与 成长的平台。 (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1、代表人物:杜威
教学过程理论:五步教学法 (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 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 各种假设、推断那种假设能解 决问题、经过假设获得结论) 特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 个人探索进行学习,能够发 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派 代表人物:凯洛夫 教学过程理论: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 关系或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 巧,实践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特点: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 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纠正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 统知识的偏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提高了学校的教 学水平。
一、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 1、孔子及儒家教学过程 公元前6世纪,孔子提出把“学””思””行”看作统一 的学习过程的思想,这是最早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 孟学派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强调个人能动的去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学习过程。 2、苏格拉底教学过程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 盾,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真知。 3、昆体良教学过程 古罗马的昆体良提出了“摹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 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特点: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3、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制于教学策略的支配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教学工作公共关系行政工作总务工作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课堂活动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凯洛夫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非指导教学模式结构主义课程模式发展性教学模式最优化教学模式8、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论争。

知识与能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分科与综合知识与思想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夫在2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信号图式法探究—发现法暗示教学法五段教学法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实践法1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发现学习教学法探究—研讨法纲要信号图教学法暗示教学法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原则。

系统性启发性思想性巩固性13、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研究—探讨法发现学习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14、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16、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教育教学教授学习17、()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参观法18、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探究—研讨法发现学习暗示教学法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1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出了()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因材施教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由()提出。

孔子孟子朱熹老子21、“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体现了()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22、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23、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是()教学本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教学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25、最早的教学手段是()实物人自身的活动说教标本2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原则27、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灵活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28、直观的具体手段一般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实物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实物直观、模像直观、挂图直观模像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29、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发现法3、教学工作的基础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31、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导入、详述和汇总导入、分析和汇总分析、详述和总结分析、质疑和总结3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熟悉教材分析教材概括教材理解教材3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组织教学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检查复习3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课堂活动35、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3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37、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了解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先进的教学设备备课38、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和等级制计分法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方便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39、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复式教学情境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4、教学的作用直接表现在()促进教育发展促进个体发展促进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发展4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德关注个性发展4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渠道是()教育研究实践操作课堂教学课外活动4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引起学习动机巩固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44、《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符合()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5、提出著名的“产婆术”的人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赫尔巴特苏格拉底46、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就是智育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47、教学要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制约,依据这一规律所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8、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49、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顺序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5、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51、大班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52、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所决定的教学原则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53、学生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所以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领会检查巩固理解54、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途径与目的部分与整体过程与结果现象与本质55、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了四类教学模式,其中个人类的教学模式不包括()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56、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不包括()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地学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57、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方面()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58、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说明的是哪一条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59、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为()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务→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6、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提出的教育学原则体系不包括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61、教学过程本质实践说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导致教学活动人为的分离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地位难以揭示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62、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要充分运用三种直观教学的手段63、下面哪一条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高速度原则高难度原则6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时,要(。

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65、以下哪一条不是教师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实事求是66、下面哪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凯洛夫赞科夫维果斯基巴班斯基67、是谁将心里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教学模式()罗杰斯杜威布鲁纳赞科夫68、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自发的学习以学生为本69、(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教育自学智育7、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7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72、(孔子孟子荀子墨子72、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杜威凯洛夫夸美纽斯7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导人、详述和汇总导人、分析和汇总分析、详述和总结分析、质疑和总结74、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7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试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法谈话法7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77、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儿童中心论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78、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间接地获得知识获得间接经验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79、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重要力量主要力量内部动力外部动力8、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8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82、“拔苗助长”违背的教学原则是( 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8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说法错误的是()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84、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 )传授一接受教学传授一发现教学问题一发现教学问题一接受教学85、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 )最优化原则反馈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民主性原则86、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87、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音带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88、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温故而知新不凌节而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89、启发式教学是(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一种教学形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的组织形式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着手,坚持正面教育,这体现了()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91、教学过程是一种( )认识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育知过程育德过程9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认识有个性认识有差异的认识有基本的认识9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启发式教育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因材施教学习与行动相结合9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榜样法锻炼法说服法陶冶法95、《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 )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9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属于()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97、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98、“已解决问题和小组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是以下哪种教育理论倡导的()进步主义社会重建主义批判理论永恒主义99、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教育目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1、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校横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提高1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主体活动一种实践活动一种认识活动一种文化活动12、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主要手段辅助手段中心手段内在手段13、实质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发展智力培养思想品德传授知识发展个性14、教学认识的主要内容是间接知识和( )直接经验科学实验社会实践间接经验15、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孔子昆体良赫尔巴特夸美纽斯16、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