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老师《古对今》第二课时-部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6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

6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

6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古对今”的对比学习,通过对古今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1. 古今文化对比:古代的礼仪、服饰、建筑等与现代的差异。

2. 古今社会对比:古代的社会制度、教育、家庭等与现代的不同。

3. 古今科技对比:古代的科技水平、发明创造等与现代的进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今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古今差异的深入了解。

2.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参考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古今差异的兴趣。

2. 讲解:通过PPT、视频、图片等,详细讲解古今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3.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今差异的理解和看法。

4. 练习:通过练习题或学习单,巩固学生对古今差异的认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今差异的重要性和影响。

板书设计1. 古对今2. 副古今差异的认识与理解3. 内容:古今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古今差异的短文,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

2. 制作一份关于古今差异的PPT,要求包含图片和文字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古今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学习。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认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提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和设计意图

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和设计意图

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和设计意图教案标题: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和设计意图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和联系。

2. 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古代与现代的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古代与现代的对比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和指导。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古代与现代的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的差异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古代与现代的差异。

Step 2: 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分发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和指导,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古代与现代在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并记录下来。

3.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3: 教师讲解与引导(15分钟)1.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对古代与现代的差异进行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与现代差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Step 4: 学生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重新回到小组,讨论古代与现代差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Step 5: 课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古代与现代的对比题目,要求学生个人回答。

6《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6《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6.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首诗句,讨论其意境和对仗手法,然后进行组内分享。
7.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仿写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8.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运用对仗手法,表达对自然景象的感受。
9.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古对今》的诗句改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
4. 诗歌的结构特点,如“对仗”。
5. 诗歌的背景知识介绍,如作者、时代背景等。
6.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技巧指导。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背诵《古对今》,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诗句中的生字词,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古诗词,提升文学修养。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古诗《古对今》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古对今》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简短介绍《古对今》的作者和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古对今》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古对今》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古对今》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如组织活动、提供展示机会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古对今》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指导写作等,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 组织学生进行短文或报告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借鉴和交流。
- 鼓励学生参与写作活动,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对今》的重要性和意义。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精选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精选

识字6 古对今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自然之美。

3.在诵读中体会语言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重点】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自然之美。

【课时难点】在诵读中体会语言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一、趣味复习,活动导入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韵歌》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让我们拍起手来回顾一下吧。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出示课件19:二、再读韵文,感受理解教师过渡:同学们读出了节奏,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认真听。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之美。

学生模仿教师读,读出节奏。

2.关注韵脚,体会韵律之美。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来读一读第2、4、6、8、10、12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它们的韵母是什么?学生试着表达。

出示课件20:教师小结:这几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有“ang”,它们让整首韵文读起来更有韵律,更加美妙和谐。

全班拍手齐读全文。

3.自主选读,领悟画面之美。

教师引导:请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美美的读一读,试着找出这一小节意思相对的词语吧。

(1)选读第一小节。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教师补充: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古、今”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着重理解词语“严寒”“酷暑”。

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严寒”描述的是哪个季节?“酷暑”描述的是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中时,你有怎样的感觉?是怎样度过的?学生自主表达。

教师小结:这一小节带领我们感受了广阔的时空和轮回的四季,展现了大自然的气势之美,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吧。

6《古对今》第二课时(导学案)2023

6《古对今》第二课时(导学案)2023

6《古对今》第二课时(导学案)2023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古对今》的第二课时,主要围绕《古对今》中的名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进行深入学习。

通过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名句的含义,掌握其中的对仗技巧,并能够运用到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古对今》名句的含义,掌握对仗技巧,能够运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对仗技巧,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对仗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2. 名句含义的深入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讲解《古对今》名句的含义,分析对仗技巧,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进行对仗练习,教师指导。

4. 应用:学生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教师点评。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古对今》第二课时2. 名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 对仗技巧:讲解、举例、练习4. 应用:写作、口语表达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相关对仗练习。

2. 写作练习:尝试运用对仗技巧进行写作。

3. 口语练习:尝试运用对仗技巧进行口语表达。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古对今》名句的含义及对仗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和尊重古代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及能否达到教学目标。

6.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

6.古对今教案第二课时
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描红、临写
背诵课文
读一读
思考回答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2.拓展。《对子歌》
上对下,小对大。前对后,左对右。
多对少,老对少。来对去,男对女。
黑对白,里对外。高对低,粗对细。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8分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播放朗读课文,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2—18分钟)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教学重点
、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3—5分钟)
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组,“方圆 严寒 酷暑 凉快 清晨 细雨 朝霞 杨树 古人 行李 夕阳 鸟语花香”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远对近,古对今。明对暗,早对晚。
晴天对阴天,寒冷对温暖。

南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古对今》第2课时教案

南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古对今》第2课时教案

南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古对今》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读生字:古代、现在、字、都、一样、不一样、变化。

2.了解汉字在不同时代的变化。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不同之处。

2.能够自主进行简单的字形比较,感受汉字演变的奥妙。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意识,感受书法之美。

2.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珍惜汉字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古代、现在、字、都、一样、不一样、变化。

2.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汉字的时代变迁。

教学难点1.让学生自主进行字形比较,体会汉字演变的魅力。

2.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历史变迁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比对图片,让学生尝试辨认出不同之处。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汉字会有变化?有什么特殊意义?学习1.师生合作,一起探讨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变化历史,重点讲解生字词义。

2.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不同时代的书法之美。

操练1.分组比对不同时代的汉字,让学生自主查找并比较。

2.让学生尝试用毛笔模仿古代汉字的书写,体验汉字演变的过程。

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不同之处。

2.鼓励学生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课堂延伸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两个汉字,自行查找不同时代的版本,展示出来分享。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汉字的演变历史,发表观点和看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生字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结合教师讲解和课堂学习,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汉字及其书法。

3.读几篇小学生感悟古代汉字的文章,了解更多关于汉字演变的知识。

以上是南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古对今》第2课时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魅力和历史变迁,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读记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本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课前三分钟:尊重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饮食习惯,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服饰打扮,不存在“大汉族主义”,平等对待每一个民族的朋友。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3个小节)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3个段落结尾空一行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有几句话?(2句)
(2)老师总结:这些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对对子的词语。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
五、灵活朗读
接力朗读:六个人一小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考你
回答问题
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1、读了选文,你想到的成语是
2、你知道了哪两种鸟?它们分别是
3、你知道了哪几种树?它们分别是
一年级班语文(学间
课题
古对今
授课课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共2课时




知识与
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

古对今 第二课时 教案

古对今 第二课时 教案

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2.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并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与现代社会的差异。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学生课本和笔记。

3. 活动材料: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对比表格。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古代和现代的对比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展示古代的马车和现代的汽车,古代的手工制作和现代的机器制造等。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对这些差异的看法和观点。

Step 2: 学习(15分钟)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活动材料: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对比表格。

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表格可以包括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帮助和补充信息。

Step 3: 分享与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所填写的差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各组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Step 4: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有这些差异?这些差异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为题,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和自己的经验,结合实例进行写作。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的更多方面。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展示,分享他们对古代与现代社会差异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完美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古对今第二课时教案完美版

《古对今》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科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物。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这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字音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为“夕、语”;词语理解的重点在“严寒、酷暑”。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在黑板上抄写《古对今》全文,用黑卡遮住。

课题空着,揭题时写。

2.生字卡片。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词语,请同学们朗读。

【设计意图】从字词入手,可以尽快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

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指名或指定小组互读对子,全班交流正音。

3.各种形式读对子,直到读熟。

(1)师生交叉读。

(2)男女生对读。

(3)学生分三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4.分析课文内容。

(1)学了第1小节,你知道了什么?春、夏、秋、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春暖、酷暑、秋凉、严寒准确地概括了四个季节的特点。

(2)第2小节中共提到了哪些自然景物?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桃子、李子、杨树、柳树、莺、燕、鸟、花。

(3)第3小节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描写了春天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桃李成行、生机勃勃的景象。

5.交流对子歌中的特点:(1)反义词对:古对今圆对方晨对暮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2)天气现象对: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3)植物和动物对: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6.背诵《古对今》。

《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2

《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2

年级学科第()单元年月星期课堂练习(难点巩固)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知不觉都能背下来了。

你瞧,对子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它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识字5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文科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初步了解小动物们的部分生活习性。

3.会写“间、迷、造、运”四个生字。

教学重点:1.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习惯。

2.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动物儿歌》。

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1.儿歌中是怎么说这些小动物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儿歌,示自学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把课文中的小动物找出来,用“——”划出来。

检查自学情况:(1)找到了哪些小动物?指名说。

(2)看这些小动物都跑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出形声字。

用我们刚才的方法猜猜下面这些字读什么“蜈蚣、蚜虫、蚊子”。

(3)我们再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三个生字“迷、造、粮”。

2.生字会读了,现在把生字宝宝送到文中去读一读。

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就哪一句,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3.现在请小朋友读文中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句子。

第一句:指读,评价。

学习生字“间”,蝴蝶在一朵花与一朵花中间就叫花间,在一亩田与一亩田之间就叫什么?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还有呢?作为数量词的时候又可以说一间教室,一间竹楼……老师站在两位同学的哪里(中间)第二句:指名读,评价。

学习“运”,这个字我们前面就学过了,谁来和老朋友打声招呼。

第三句:指读,师评。

学习生字“池、欢、网”,看网字的演变过程,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网?4.齐读全文,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词语,出示:“食粮”和“粮食”,食粮就是粮食,你知道哪些东西人们称为粮食呢?大米、小麦、高粱、玉米……“宫殿”,你在哪里见过宫殿啊?看看图片帮助理解,蚯蚓就是地球耕耘者。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梅塘小学高效讲堂改革实验导教案(新讲课)一年级语文科目李盼编写月日课题 6、古对今课时第二课时1、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学习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常有的自然现象,感觉漂亮的风景。

目标3、在朗读和学习中领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教课要点:流畅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教课难点:在朗读和学习中领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教具多媒体流程教案学朗诵课文,检查导入1. 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

如:师说“古”,生对“今”。

2. 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 师讲话: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觉到了这篇课文的风趣之处。

这节课,我们将持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必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展识字认词,指导朗诵1. 读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又正确又好听。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中纠正字音)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点理解内容,领会对称之美1. 学习第 1 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诵第 1 小节。

(2)鼓舞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沟通。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质谈谈这几组词语的意思,依据学生的沟通教师合时出示图片(雪窖冰天、骄阳当空、春暖花开、天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师适合增补资料,向学生解说在先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进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先人对世界的认识。

(4)指引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色:“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都是形状;“寒冷、炎暑、春暖、秋凉”都是描绘春夏秋冬天节特点的。

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引学生谈谈这一小节主要写的什么。

(6)生有节奏地朗诵第 1 小节。

2. 学习第 2 小节。

(1)生自由朗诵第 2 小节,沟通第 2 小节中描绘了哪些光景,依据生的沟通师板书:晨——暮;雪——霜;微风——小雨;晨晖——斜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

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古、凉、细、夕、李、语、香2.出示:(课件出示)和风细雨夕阳朝霞方圆鸟语花香严寒酷暑古今练习朗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对子吗?师讲解:(课件出示)(1)对子词一般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字数都相等,断句一致,音调和谐。

(2)一般有以下词语组成:同类词:晨——暮雪——霜柳——杨桃——李(板书:同类词)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和风)(细雨)(山清)(水秀)(板书:近义词)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朝霞)(夕阳)(板书:反义词)2.学习第一小节。

(课件出示)(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是两组反义词。

“古今”是一组时间方面的相对反义词,“圆方”是形状方面的相对反义词。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这也是两组反义词。

古对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古对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古对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学习第 2 节对子1. 指名读第 2 节。

2. 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 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 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5. 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6. 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二、学习第 3 节对子1. 自由读第 3 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 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

(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 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 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6. 一字组多词。

香( )( )( ) 语( )( )( )7. “李”可以作为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三、整体回顾,感悟课文1. 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

2. 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我会说。

桃对,柳对。

莺歌对,鸟语对。

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7 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特点。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填一填。

(1) “夕”是结构,共画。

(2) “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古对今古圆严寒春暖今方酷暑秋凉晨雪和风朝霞暮霜细雨夕阳桃柳莺歌鸟语李杨燕舞花香。

古对今教案2课时(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对今教案2课时(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6、古对今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内容:《古对今》的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教材分析:本课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时间对和四季气候特点对,第三部分是一个词语韵文。

韵文是由一些词语有序排列组合而成的,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画。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观察、模仿、榜样示范。

学生学法:读一读、认一认、写一写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凉、细”两个生字;3.初步掌握对对子的方法,进行创编;4.积累韵文中的词语,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完第一课时后让学生在家观看微课,使学生能更加直观了解对对子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并在课堂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师通过自己吟诵激发学生学习歌诀体的吟诵方法,并利用课外补充内容的补充学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这一方法。
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 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通过这样的形式反馈出学生对于对子的掌握程度。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进行对对子练习,同时还安排了小组合作完成创编的环节,既训练了他们对对子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有坡度有梯度地展现反馈出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
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今后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明确要求,在小组里指派组长负责带头开展学习交流。
2.进行背诵。
现在这儿除了课题其他的字都不见了,你们会背吗?别着急,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同桌拍手背一背,记一记。(请两组来展示背诵情况)
三.课堂翻转,创编对子
1.过渡:同学们这么快就把这首对对子的儿歌全部记住了,你们想自己编对子吗?老师教你们一些好方法。(播放微课)昨天,毛老师给了你们一个微课,让你们在家自己进行了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微课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试着背诵了对子,创编了对子,还给对子变了魔术,其实,对子的历史很悠久,从古至今,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声律启蒙》就是古人专门训现在,让我们跟着录音一起来读一读吧。
2.播放吟诵体欣赏:
古时候的孩子就是这样读书的。你们觉得有趣吗?当他们能熟练地进行朗读时,又会用另外一种读法来帮助理解意思。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在此环节所设计的变魔术游戏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有些对子去掉“对”字可以变成四字词语或成语”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通过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2.齐读《对韵歌》。
过渡:大家记得很熟,那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的这首对子,大家读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拿起书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激趣朗读,背诵对子
1.各种形式朗读:
(1)送字回文,填空朗读:老师把一些生字藏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
(读到哪一个空就出现相应的生字,放大变红。)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韵文:老师用填空的方式来读韵文,你们还会变换别的形式来读呢?
5.展示合作成果:哪组同学愿意来展示你们共同创编的对子?
四.开展游戏,运用词语
1.过渡:同学们通过创编,一定对对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2.出示词语:这是《对韵歌》中的两个对子,接下来,毛老师要来变一个魔术。(动画演示去掉中间的“对”字)
3.你们发现了什么?原来这样的对子还能变成四字词语,像这种魔术,你们也可以变一变。你想变哪个对子,你就说出来。(课件出示对子让学生来说,形式要多样,可以先让学生说出)你想变哪个对子,你觉得它会变成什么词语,让我们来看看说得对不对(再进行操作)变得真好!
3.课外延伸:
同学们摇头晃脑,是不是已经找到了古人吟诵对子的感觉。课后老师会把《声律启蒙》二冬的朗读内容及音频发给你们,同学们在家继续跟着录音打着节奏去读吧。
设计意图:
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
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采用定位联想的识字方法,通过学生读字音再现生字,有利于来帮助学生更快地识记生字的字形。
根据部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各个环节层层递进,有坡度的引导学生逐级完成学习目标。如:识字环节中,我采取了定位识字的方法,通过对对子的教学让孩子们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生字,掌握了词语,并且还能够运用一些词语进行简单的说话;课文朗读也不再要求学生必须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朗读,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节奏或形式来帮助自己进行记忆课文内容;另外,课堂上最大的改变是不再单一的去教教材,更多的是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从而找到这一课的语用点,通过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而获取的语文素养。教学以《晨读对韵》起课,以《声律启蒙》结课。其间,读韵文、填韵文、背韵文,学对子、找对子、编对子,积累词语、学会运用。很显著地体现了1+X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课堂上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形式,将课内外阅读活动联结为一体的海量阅读。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传承。这样才能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4)分组对读:一组读出现的文字,一组读要填的空;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是小小书法家,(看来同学们的书写还需要加强,课后大家再继续练习。)接下来,老师又要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出示课件)这样,你们还会读吗?分为两组,进行对读。
(5)指名填空读:看到同学们配合得这么默契,老师也想参与其中。现在,我来读需要填空的部分,你们读出现的文字,我们先来试试第一节。(教师进行第一小节的示范)接下来,谁愿意来试试?(二三节指名读要填的空。)
芜湖市镜湖小学教师备课笔记
备课人:毛明俊
备课时间: 2017年3月
学科:语文
镜小汀棠校区一(3)班
课题:识字6 古对今 第二课时
教材解析: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第三句话:(只找一人来说)刚才我们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景物,其实“和风细雨”这个词除了形容春天的微风和小雨,还可以形容人说话的语言或行为温和不粗暴,所以第三句话应该这么填“她讲话(引读填空)——和风细雨,让人听了很舒服。”那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5.拓展延伸,传承经典
1.播放《声律启蒙》的歌诀体版音频,让学生跟读。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古——今 晨——暮 桃——李
圆——方 雪——霜 柳——杨
严寒——酷暑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 朝霞——夕阳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古对今》这课是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韵语儿歌识字”中的内容。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受到文字的乐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
(3)复习生字:
①过渡: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读得真有意思!
②刚才我们所填空的生字都是上节课认识的新朋友,现在我把它们单独请出来,你们还能读准他的音吗?
③开火车进行认读。
④指导书写:看来你们已经和这些生字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当中有两个要书写的生字,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⑤同桌进行互评:同桌之间进行交流,看看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书写,认为同桌同学写得好的请举手。
教学重点:
掌握对对的方法,积累词语,并能理解词义和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歌诀体的吟诵方法来学习课外补充内容,真正实现“课外阅读课内教”的教学形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课时安排:共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是关于对对子的,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对韵歌》,你们还记得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的对仗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运用中国人的诵读方法传承中国文化经典的兴趣。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受到文字的乐趣,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语文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应用,也就是所谓的语用教学。此时出示句子让学生运用刚才积累的词语进行填空,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夹生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完成学习任务后,以《声律启蒙》的歌诀体版诵读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作业设计:
1.和家长进行对对子的游戏;
2.听录音跟读《声律启蒙》二冬。
2.反馈微课学习情况:
通过微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子从词义上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你们在识字6这课中哪些是正对和反对呢?(指名回答)
3.展示学生课前创编的对子:
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现在,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创编的对子吧!
(先说反对,再说正对。)
4.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节对子。
四人小组合作,仿造课文第一小节,编两个一字对,编两个二字对。进行小组合作时,可以你说一句,你说一句,每人说一句,凑在一起正好就是一小节对子。我们现在开始吧!
4.学习四字词语:
(1)词语积累: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来领读词语。
(2)出示图片:同学们能运用刚才的词语来形容这幅图吗?(引导学生读出词语的语境。)
(3)积累运用:出现句子,让学生用词语来填空。
第一句话:看来你真的很喜欢春天。听了你的描述,我也爱上了春天。
第二句话:黄山真美啊!听了你的介绍,我也想去黄山欣赏它的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