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___学时课程学分:___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培养学生对儿科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儿科医疗工作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介绍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范围,强调儿科学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和任务。

2、儿童年龄分期详细讲解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和保健重点。

(二)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等。

2、体格生长(1)体格生长指标介绍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方法、正常范围和生长曲线的应用。

(2)体格生长评价讲解如何运用体格生长指标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包括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的评估。

3、神经心理发育(1)神经系统发育简述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特点,包括大脑皮质的发育、神经反射的形成和演变。

(2)心理行为发育介绍儿童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心理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和评估方法。

(三)儿童保健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分别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要点,包括营养、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

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讲解儿童营养指导、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定期健康检查等保健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意义。

(四)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1、儿童营养基础(1)能量与营养素需求介绍儿童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特点。

(2)食物的营养成分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为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2、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母乳的成分、哺乳技巧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儿科教学大纲

儿科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范围及学习儿科学的重要意义。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临床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2、掌握体格生长、骨骼发育、牙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正常值、测量方法、计算方法。

3、掌握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儿童保健(children’s health care)1、熟悉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

2、熟悉小儿预防接种。

3、熟悉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营养基础与婴儿喂养(nutrition foundation and feeding of infants)1、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与营养需要。

2、掌握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1、熟悉小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

2、熟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

3、掌握小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标准。

4、掌握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1、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及其转化。

2、了解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3、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5、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鉴别诊断。

6、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1、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的鉴别诊断。

4、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防治方法。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neonate and neonatal diseases )新生儿特点及护理(neonate’s characteristic and Nursing)1、了解新生儿学的重要性,围产医学的范围。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用)第一章绪论掌握内容: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熟悉内容:儿科学概念,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了解内容: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二章生长发育掌握内容:体格生长,包括: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公式、测量方法及异常临床意义;身长:出生身长、计算公式、测量方法、上下部量的概念及各年龄特点,身长常的临床意义;坐高、头围、胸围、腹围的发育,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各系统生长:(1) 骨骼发育:头颅骨发育,脊柱的发育,长骨的发育。

(2) 牙齿的发育:乳牙、恒牙。

(3) 生殖系统发育;神经心理发育;神经系统发育。

熟悉内容: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神经心理发育中感知、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

了解内容: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素。

思考题:(1) 何谓新生儿期?婴儿期?各期有何特点?前囟异常的临床意义?(2) 体格生长的具体指标有哪些?体重如何计算?(3) 骨化中心有多少个?何时出现?何时出齐?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儿童保健掌握内容:小儿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内容: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了解内容:儿童各年龄时期的保健重点。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1、儿科病史及体格检查掌握内容:儿科病史的询问内容。

熟悉内容:儿童体格检查的方法。

了解内容:儿科体格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儿科疾病治疗原则掌握内容:儿科药物治疗原则。

熟悉内容:儿科饮食治疗、心理治疗原则。

了解内容:儿科护理原则第五章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1、小儿营养基础掌握内容:小儿各年龄对能量和水需要量。

熟悉内容:小儿各年龄对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宏量元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正常需要量、作用。

2、婴儿喂养方法掌握内容:母乳喂养的概念、成分、优点、方法、禁忌、断奶的原则及时间。

人工喂养的适应症;人乳与牛乳的比较,主要缺点、克服方法、每日总量;添加辅食的原则、时间,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熟悉内容:混合喂养。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反映儿童生长的快慢,包括身高、体重等 指标的年增长速度。
儿童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生长速度加快的时 期,如婴儿期和青春期。
生长发育评估方法
体格测量
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 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
发育筛查
诊断性评估
针对疑似存在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 全面的医学检查和评估,包括病史采 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
运用标准化的发育筛查工具,对儿童 的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情感等方 面进行初步评估。
异常生长发育识别与处理
生长迟缓
儿童身高、体重等指标低于同龄 同性别儿童正常范围的现象,需 进一步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
预措施。
肥胖
儿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正 常范围的现象,需通过饮食调整
、增加运动等方式进行干预。
混合喂养
探讨混合喂养的适用情况 、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幼儿膳食指南及营养搭配
均衡膳食
阐述幼儿期均衡膳食的重 要性,提供各类食物的建 议摄入量和搭配原则。
营养需求
分析幼儿期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 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及 来源。
膳食计划
指导家长如何为幼儿制定 一周的膳食计划,确保食 物多样化和营养全面。
肾病综合征
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包括控制感 染、利尿消肿、降压等对症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
05
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阶段性
01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
学龄期和青春期等,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遗传因素
家校合作建议
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形 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

3、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保健计划。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法等。

2、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3、儿童保健计划: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保健重点、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等。

4、儿科学前沿知识:包括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营养与饮食、环境与儿童健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加医院儿科实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诊断、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并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儿科学是医学中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是一份指导儿科学教学的重要文件,旨在规范儿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儿科学教育质量。

第一部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学的基础,也是儿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

教学大纲要求儿科医生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此外,大纲还要求儿科医生了解常见的生长发育异常,如生长迟缓、肥胖等,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第二部分: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大纲列举了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并要求儿科医生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此外,大纲还要求儿科医生能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第三部分: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大纲要求儿科医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儿童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大纲还要求儿科医生能够识别和处理儿童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第四部分:儿童营养与健康儿童营养与健康是儿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大纲要求儿科医生了解儿童营养需求和健康管理的原则,掌握儿童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的方法。

此外,大纲还要求儿科医生能够识别和处理儿童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并提供相应的营养干预和治疗。

第五部分:儿科学研究方法儿科学研究方法是儿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大纲要求儿科医生了解儿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儿科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此外,大纲还要求儿科医生能够评估和应用儿科学研究的结果,推动儿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是一份重要的教学文件,为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大纲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心理发展、儿童营养与健康以及儿科学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熟悉:1. 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1.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2. 儿科学的特点。

[难点]1. 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儿科学的特点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知识点。

3.一般讲解: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知识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熟悉: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2. 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了解: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重点]1. 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难点]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体重的增长知识点,身材的增长知识点,体围的增长知识点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知识点,牙齿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知识点,体格生长评价知识点,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知识点。

3.一般讲解: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知识点,小儿生殖系统发育知识点,小儿心理行为异常知识点。

第三章儿童保健[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1.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

了解:1.小儿保健组织结构;2.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重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难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知识点。

2.重点讲解: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知识点,熟悉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知识点。

3. 一般讲解:介绍儿童保健组织机构(城乡保健网的组织)知识点,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及托幼机构管理知识点。

儿科教学大纲

儿科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人—胡国华,姚静婵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儿科学英文名称:Pediatrics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学时62,实验学时10适用专业:临床专业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内科学、外科学课程简介:《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性医学。

是临床医学四大课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由于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是整个人生“多灾多难”的特殊时期,也是死亡率非常高的时期。

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儿科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儿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在校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临床见习,努力达到以下要求: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和诊治方案;掌握儿科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儿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熟悉基本技能操作;了解儿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和新进展。

达到这些目标要求也将为今后从事各种医学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第7版,由沈晓明和王卫平教授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的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

第7版《儿科学》除了突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突出了(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教材的功能性。

该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以适应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儿科学所有的授课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临床经验。

我们更加注重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特别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思维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儿科学实训教学大纲

儿科学实训教学大纲

儿科学实训教学大纲一、引言儿科学实训教学是培养医学学生儿科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儿科诊疗水平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儿科学实训教学提供指导,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儿科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和儿科常见病诊断的能力;2. 培养学生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技能;3. 培养学生儿科急救能力;4. 培养学生与小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儿科病史记录与体格检查- 儿科病史记录的要点和技巧;- 儿科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常见儿科体征的观察和解读。

2. 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包括但不限于:儿童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3. 儿科急救技能- 儿科急救的流程和步骤;- 儿童窒息、溺水、外伤等急救技巧。

4. 与小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 儿科医生与小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原则;- 小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处理方法;- 解答家属的疑虑和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 讲授儿科学知识、病史记录、体格检查等基础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

2. 实践演练- 指导学生进行儿科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的实操训练; - 指导学生进行儿科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实践训练;- 模拟儿科急救场景进行实践操作。

3. 病例讨论- 提供典型病例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病情,制定诊疗方案。

4.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小患者及其家属,模拟与其进行沟通;- 学生扮演医生,提供针对性的沟通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表现;-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 学生儿科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学生儿科诊断和治疗操作的熟练程度;- 学生儿科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

3. 沟通技巧评价- 学生与小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效果、沟通技巧的运用。

六、教学保障1. 教学资源- 提供儿科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提供典型病例和实践操作场景。

《儿科学》教学大纲2024

《儿科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探讨儿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

正文内容一、儿科学简介1.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儿科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儿科学教学目标1.培养对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认识和理解2.培养儿科学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方式三、儿科学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与发育评估a.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b.儿童发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2.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a.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b.儿童常见非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3.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a.儿童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b.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4.儿科急诊与危重病管理a.儿科急诊常见疾病的救治策略b.儿科危重病的监测与治疗5.儿童精神发育和行为问题a.儿童精神发育的阶段和特点b.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四、儿科学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a.讲授基本儿科学知识与理论b.运用病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法加深学生理解2.实践教学a.儿科学临床实习b.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实践3.科研教学a.儿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教学b.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五、儿科学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与工具a.考试评估b.实习报告和学术论文评审2.教学质量评估a.学生满意度调查b.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总结本文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儿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完善的儿科学教学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具备儿科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提高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的水平。

儿科实践教学大纲(3篇)

儿科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儿科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儿科临床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儿科临床工作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本课程以儿科临床实践为主要内容,通过临床见习、实习、操作技能训练、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儿科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儿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儿科临床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高临床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学期(1)临床见习:组织学生到儿科病房、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等科室进行临床见习,了解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病例讨论:每周进行1次病例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病例,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2. 第二学期(1)临床实习:组织学生到儿科病房、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等科室进行临床实习,掌握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技能。

(2)操作技能训练:进行心肺复苏、新生儿复苏、儿童急救等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临床操作能力。

3. 第三学期(1)临床实习:继续在儿科病房、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等科室进行临床实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临床操作能力。

(2)专题讲座:邀请儿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临床思维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系统讲解儿科临床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操作技能训练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2. 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包括临床见习、实习、操作技能训练、病例讨论等环节的考核。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Ⅰ. 介绍儿科学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儿科学教学过程,促进儿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大纲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指导,旨在为儿科学教师提供系统性的教学依据,并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学习体验。

Ⅱ.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儿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掌握能力。

2. 培养学生应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儿科学、关爱儿童的情感态度。

Ⅲ. 教学内容1. 儿科学基本理论知识a. 儿科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b. 儿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c. 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需求d. 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问题e. 儿童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f.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g. 儿童循环系统疾病h.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i.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j. 儿童免疫与传染病k.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l. 儿童内分泌系统疾病m. 儿童遗传与发育异常2. 儿科临床实践技能a. 儿童健康检查和常规体格检查b. 儿童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c. 儿童急危重症救治技术和护理原则d. 儿童疫苗接种和预防保健Ⅳ. 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a. 采用案例分析法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

b.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c. 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和文献,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

2. 临床实践a. 安排学生参与真实病例的诊疗过程,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与问题解决能力。

b. 引导学生观察与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c. 学生实施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培养正确的操作技巧和细致的态度。

Ⅴ. 评估方式1. 学习评估a. 课堂测验: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b. 病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病例来展示对儿科临床实践技能的应用水平。

c. 书面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与儿科学相关的研究报告,评估其文献查阅和综合分析能力。

2. 教师评估a. 学生实习表现:观察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和工作态度。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1023;C0411026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区外) 四年级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四年级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总学时:51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17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平行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后续课程:新生儿医学、儿童保健医学、围生期医学等课程简介: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系的必修课。

推荐教材:儿科学第7版(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序号.主编.沈晓明王卫平教材名称.儿科学版次.第七版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2010年二、课程总目标使学生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儿童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培养强化类、外向型儿科学人才,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三、大纲内容一、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正确掌握小儿一般体格检查的方法,对检查的结果,经过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小儿神经精神和心理发育一般规律。

【地点】儿科病房和门诊、示教室【时数】1.5学时(与婴儿喂养合计2学时)【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杆、手电筒、小儿玩具等。

【见习内容及方法】一、重点复习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测量、计算方法及正常值)。

1、体重:准确校正体重计,测量前先矫正零点,被测者脱去鞋、帽及衣服,仅穿内衣裤。

应注意保暖及室内温度。

前半年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十月龄X0.7kg 后半年体重(kg)=6(kg)+月龄X0.25(kg)1〜2岁体重(kg)=9+(月龄T2)X0.25(kg)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X2+7(或8)(kg)体重正常波动范围在±10%以内。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2、熟悉儿科学的特点;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2、详细讲解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等方面,后者包括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等方面;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第二章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2、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3、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4、了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

教学内容1、详细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包括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2、一般介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内因与外因);3、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的正确测量方法及评估,包括身长、体重、头围、胸围、腹围及上下部量等,以及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及影响因素,出牙时间、顺序及影响因素;4、一般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

第三章(1)儿童保健目的要求1、掌握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了解小儿保健组织结构、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3、了解小儿的预防接种。

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2、一般介绍儿童保健组织机构及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3、一般介绍小儿预防接种的程序。

第四章(2)液体疗法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体液平衡及分布的特点;2、了解小儿水电解质失调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与临床表现的联系;3、掌握小儿脱水的临床判断标准;4、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应用方法;5、掌握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及具体实施步骤;6、了解小儿常见疾病的液体疗法。

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小儿体液平衡和分布的特点;2、一般介绍小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3、重点讲解小儿脱水的临床判断标准及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应用方法;4、重点讲解婴幼儿腹泻的液体疗法:5、一般介绍婴幼儿腹泻合并肺炎、心力衰竭、重度营养不良及新生儿腹泻的补液方法。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绪论
儿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

本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对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掌握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儿童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水平。

第二部分:儿科学基础知识
1. 儿童生理学
- 婴儿生长发育特点
-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
- 儿童心肺功能特点
2. 儿童病理生理学
- 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儿童各系统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1. 儿童传染病
- 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 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支气管扩张症、哮喘等慢性疾病的管理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炎、肝炎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脂肪肝、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第四部分:儿童保健与预防
1. 婴幼儿养育与喂养
-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方法
- 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和食材选择
2. 接种与预防
- 婴幼儿疫苗接种计划
-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第五部分:课程实践教学
1. 临床实习
- 儿科学临床技能培训
- 儿科病房和门诊实践操作
2. 病例讨论
- 典型病例讨论与分析
- 临床问题解决方案探讨
结语
儿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对培养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
大纲的学习和实践,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对儿
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未来的医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愿每位
学生都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儿科医生,为孩子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引言: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专注于婴幼儿和儿童的健康和疾病的学科。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对儿科学的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儿科学教学大纲,旨在提供给教育者和学生一个学习和教授儿科学的框架。

一、课程目标:1. 理解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正常儿童发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识别并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和疾病预防措施。

4. 学习并掌握儿童体格检查、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5. 培养儿科学研究和继续教育的兴趣。

二、课程内容:1. 儿科学的基本知识a. 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儿科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c. 儿科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2. 儿童健康与发育a. 儿童生长和发育的生理机制b. 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支持方法c. 常见的儿童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保健3. 儿童常见疾病与诊断a. 儿童传染性疾病(如感冒、麻疹等)b. 儿科学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哮喘、糖尿病等)c. 儿童过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 儿科学的临床实践a. 儿童体格检查的要点和步骤b. 儿科学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应用c. 儿科医疗服务的管理和组织5. 儿科学研究和继续教育a. 儿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设计b. 儿科学研究的伦理和法规要求c. 儿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三、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座和研讨会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2.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与儿科临床实践,进行实际的病例观察和操作。

3. 病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小组,进行学术交流和互助学习。

四、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估。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解析能力。

3. 期末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病例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核。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权威的儿科学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儿科学教学大纲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儿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旨在提高医学生对儿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儿科医生。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儿科学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2. 技能目标
3. 情感目标
三、课程设置
1. 基础知识类课程
1.1 儿科学概论
1.2 儿科学基础知识
1.3 儿童生长与发育
1.4 儿童营养与食品卫生
1.5 儿童心理与行为发育
2. 专业技能类课程
2.1 儿科体格检查与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2.2 儿童急诊抢救技术
2.3 婴幼儿生命早期发展评估与干预 2.4 儿童免疫规划与疫苗接种
2.5 儿童重症护理技术
3. 临床实践类课程
3.1 儿科实习
3.2 儿科临床轮转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讲授
1.1 投影仪课件
1.2 视频播放
2. 病例讨论
2.1 讲师引导
2.2 学生参与
3. 病例演示
3.1 模拟患儿
3.2 学生操作
五、评价体系
1. 学习笔记
2. 课堂参与度
3. 实习评价
4. 考试成绩
六、结语
通过本儿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我们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儿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医学生,提高其对儿童疾病的认识与处理能力,为提高国家儿童医疗水平做出贡献。

祝愿所有学员在儿科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成为优秀的儿科医生。

儿科学--教学大纲 (2)精选全文

儿科学--教学大纲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儿童保健学》总论一、目的要求1. 熟悉儿童保健学的研究范围与任务2. 了解儿童保健评价指标3. 了解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4. 掌握儿童年龄分期二、主要内容1.儿童保健学的研究范围与任务2.儿童保健评价指标3.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4.儿童年龄分期三、教学重点儿童年龄分期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2.体格发育评价一、目的要求1.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2.掌握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3.熟悉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掌握其临床意义4.掌握体格生长的总规律5.掌握体格测量方法6.掌握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及内容7.了解体格生长评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二、主要内容1.与体格生长相关的其它系统发育2.体格生长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三、教学重点体格评价方法和内容四、教学难点体格评价内容骨龄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3.生长发育一、目的要求1.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2.掌握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3.了解儿童神经系统与发育行为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4.熟悉儿童感知觉发育进程5.掌握婴幼儿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及异常判断6.了解0—6岁儿童认知发育的特点7.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儿童教养方法8.了解青春期心理行为发展9.了解各种心理测试方法,熟悉 DDST 的临床应用二、主要内容1.生长发育的定义2.婴儿期生长发育3.幼儿期生长发育4.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生长发育5.与体格生长相关的其它系统发育6.体格生长评价及其临床应用7.婴幼儿行为发育筛查8.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感知行为发育里程碑婴幼儿体格生长与神经心理发育的临床意义四、教学难点心理发育特点心理测试方法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4.营养及喂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婴幼儿期能量需要量 , 主要营养素供给量及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2.熟悉儿童消化系统特点与临床关系3.掌握母乳及母乳喂养的优点4.掌握6月龄内婴儿配方奶量的估计5.了解特殊配方奶的选择原则6.掌握婴儿食物转换的原则7.掌握幼儿及年长儿的进食特点8.熟悉幼儿及年长儿的膳食安排9.了解婴幼儿喂养常见的临床问题10.熟悉营养评价方法11.了解膳食调查的方法二、主要内容1.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定义2.营养素的分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其它3.儿童消化系统特点与临床关系4.婴儿期喂养方式: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5.婴儿期其它食物的引入6.幼儿期喂养7.年长儿喂养8.营养评价原则及膳食调查方法三、教学重点主要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适宜摄入量母乳及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儿食物转化的原则四、教学难点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定义消化酶的成熟与三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营养评价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学时示教(录像操作门诊)5.生长发育偏离一、目的要求1. 掌握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2. 熟悉生长发育偏离的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3. 了解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熟悉学习困难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及分度二、主要内容1.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2.生长发育偏离的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3.常见心理行为问题4.学习困难的临床表现5.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6.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及分度三、教学重点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诊断标准及分度四、教学难点生长发育偏离诊断思路五、教学方法6.VitD的营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2.熟悉 VitD、VitA 的生理、调节、代谢与功能3.掌握 VitD 缺乏的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4.掌握 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的“金标准”5.熟悉 VitD 缺乏性佝倭病的鉴别诊断6.掌握 VitD 缺乏性手足搐搦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二、主要内容1.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率的调查方法2.营养不良的体格诊断指标,分型分度与处理原则3.儿童超重/肥胖的诊断与处理三、教学重点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四、教学难点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五、教学方法示教:门诊和病历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人—胡国华,姚静婵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儿科学英文名称:Pediatrics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学时62,实验学时10适用专业:临床专业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内科学、外科学课程简介:《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性医学。

是临床医学四大课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由于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是整个人生“多灾多难”的特殊时期,也是死亡率非常高的时期。

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儿科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儿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在校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临床见习,努力达到以下要求: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和诊治方案;掌握儿科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儿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熟悉基本技能操作;了解儿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和新进展。

达到这些目标要求也将为今后从事各种医学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第7版,由沈晓明和王卫平教授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的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

第7版《儿科学》除了突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突出了(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教材的功能性。

该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以适应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儿科学所有的授课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临床经验。

我们更加注重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特别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思维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是医学专业主干课程。

儿科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和新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要点等,尤其要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的原则等。

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预防及预后等。

了解儿科学常见病的诊疗进展等。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儿科学是临床专业课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

基本理论包括发育儿科学、基础儿科学、预防儿科学及临床儿科学。

本课程按照医学教育的要求对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课堂讲授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要求掌握儿科学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为培养学生成为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儿科学又派生出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神经、肾脏、内分泌、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三级学科,由于疾病的变化及某些年龄阶段的特殊医疗保健的需要,又形成了以年龄划分为特征的围生医学、新生儿学与青春期医学等专业分支。

同时保障儿童健康、必须要有其他多学科的密切配合。

故多学科协作将是儿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他学科的发展必然有力地促进儿科学的变革及发展。

四、考核方式:儿科学为考试科目,期考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20%,期考80%。

五、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表:六、参考书目(一) 沈晓明,王卫平主编.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二) 胡亚美, 江载芳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七、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 :1. 熟悉儿科学的内容2. 熟悉儿童保健学的任务与研究范围3. 了解儿童保健评价指标4. 了解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5. 掌握儿童年龄分期儿童年龄分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章生长发育目的要求 :1. 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2. 了解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3. 掌握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 骨髓、牙齿、生殖系统 )4. 了解体格生长的总规律与影响因素5. 掌握体格测量方法6. 理解个体差异存在 , 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匀称度 )7. 了解体格发育评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8. 熟悉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9. 小儿感知觉发育 ( 视、听、味嗅觉、皮肤觉 )10. 掌握运动发育的规律与程序11. 了解语言发育的条件与程序12. 了解个人一社会能力发育13. 了解0—6岁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与情感、个性与人格 )14. 熟悉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因素16. 熟悉心理行为发育的教育方法17. 了解各种心理测试方法18. 熟悉 DDST19. 了解心理发育异常的疾病 : 行为异常( 多动症、孤独症 )、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迟缓重点难点 :1. 体格发育评价方法3. 骨龄的测量与临床应用4. 小儿感知觉发育5. 运动发育的规律与程序6. 语言发育的条件与程序7. 个人一社会能力发育8. 0—6 岁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9. 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因素10. 各种心理测试方法11. 行为异常与学习困难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2. 自学内容 : 儿童心理发育、心理测试、行为异常与学习困难3. 示教内容 : 儿保门诊(1) 何谓新生儿期?婴儿期?各期有何特点?前囟异常的临床意义?(2) 体格生长的具体指标有哪些?体重如何计算?(3) 骨化中心有多少个?何时出现?何时出齐?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第一节儿童保健目的要求 :1. 掌握新生儿护理重点与其解剖生理特点的关系2. 掌握婴儿期至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3. 小儿预防接种内容及注意事项重点难点 :婴幼儿期儿童保健重点几1岁内预防接种内容教学方法 :自学第二节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目的要求:1. 熟悉儿科病史包括的内容、掌握儿科的特征2. 掌握正确体检方法、内容, 熟悉儿科的正常指标3.熟悉病史的总结和讨论技巧重点难点:儿科病史特征及体检要求教学方法:自学儿科疾病治疗原则目的要求:熟悉儿科护理的内容熟悉饮食与胃肠外营养的内容掌握正确小儿药物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小儿心理特征与疏导方法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小儿药物计算方法及治疗注意事项教学方法:自学第四节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目的要求:1、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2、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3、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4、掌握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5、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重点难点:1 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2 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3 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 示教内容: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成分配置与应用。

思考题:(1)小儿预防接种内容时间及注意事项?(2)儿科病史采集及体检特点?(3)小儿药物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4)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补液原则及注意事项有哪些?(5) 脱水的分度及脱水性质?第四章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第一节营养基础目的要求:1. 掌握各期儿童的能量需要量, 主要营养素( 蛋白质、VitA 、VitB 、VitC 、VitD 、铁、钙) 的供给量, 以及三大产能特点占总能量的比例2. 熟悉小儿消化系统特点与临床关系, 如酶发育特点、胃肠运动、婴幼儿肠道菌群。

重点难点:1. 能量需要量、供给量的定义2. 消化酶的成熟与三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3. 与进食技能有关的消化道发育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婴儿喂养目的要求:1. 了解泌乳生理及影响因素2. 掌握母乳的优点, 了解指导母亲进行正确的哺育方法3. 掌握母乳、牛奶的能量供给与主要营养素的含量;正确判断6 月龄内婴儿的各种奶制品的能量及蛋白质供给量掌握正确选择奶方的原则4. 掌握婴儿食物转换选择的时间、食物种类与方法重点难点:1. 母乳、牛奶的成分比较2. 婴儿食物转换选择的时间、食物种类与方法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示教内容: 母乳喂养有何优点(录象)第三节儿童、少年膳食安排目的要求:1. 掌握儿童、少年进食特点2. 熟悉儿童、少年膳食安排重点难点:儿童、少年进食特点教学方法:自学第四节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目的要求:1. 了解营养性疾病或营养障碍性疾病的定义2. 熟悉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3. 了解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率的调查方法4. 熟悉个人营养不良的诊断与处理5. 熟悉小儿肥胖症的诊断与处理重点难点:营养不良的诊断与治疗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营养不良自学内容: 小儿肥胖症第六节维生素营养障碍目的要求:1. 熟悉VitD 的生理、调节、代谢与功能2. 掌握VitD 缺乏的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3. 掌握VitD 缺乏性何倭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4. 熟悉VitD 缺乏性何倭病的鉴别诊断5. 掌握VitD 缺乏性手足搐搦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6. 掌握VitD 缺乏的预防方法重点难点:1.VitD 的生理功能2. 掌握VitD 缺乏的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3.VitD 缺乏性手足搐搦的病因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VitD 缺乏2. 示教内容: 骨骼X 片3 病例讨论第七节微量元素障碍目的要求:1.熟悉锌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预防2.熟悉碘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预防重点难点:1. 锌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2. 碘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教学方法:自学思考题:(1) 母乳喂养有何优点?(2) 奶量如何计算?(3) 辅食添加原则?(4) 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5) 营养不良如何分型和分度?(6) 佝偻病病因有哪些?(7) 佝偻病分期?各期特点?各期x线特点?(8) 手足搐搦症有哪些典型表现和隐性体征?(9) 手足搐搦症治疗原则?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平产儿的特点与护理第三节: 小于胎龄儿与大于胎龄儿目的要求:1. 了解新生儿医学、围生医学的定义。

2. 熟悉各种新生儿( 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等) 的定义和解剖生理特点。

3. 熟悉足月和早产新生儿的护理要点。

4. 了解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

重点难点:足月及早产新生儿在呼吸、循环、泌尿、血液、消化、神经、水电解质平衡、能量代谢、体温调节及免疫功能方面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学第四节新生儿窒息目的要求:1.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2. 熟悉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3. 熟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复苏方案)重点难点:新生儿窒息的ABCD 复苏方案教学方法:自学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目的要求:1.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