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教学设计.doc
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化学课堂教学
百度文库
22 1) 10 7
关 键 词 : 学 课 堂 教 学 建 构理 论 教 学案 例 化 新 一 轮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重 要 标 志是 教 师 教 学 行 为 和 学 生学 习方 式 发 生 重 大 改 变 。现 代 教 学 有 别 于传 统 教 学 的关 键 是不 仅 要 让 学 生 知 道 所 学 知 识 “ 什 么 ” “ 是 、 为什 么 ” 而且 要 . 让 学生 知道 所 学 知 识 “ 用 于 做 什 么 ” “ 能 、 能怎 样 解 决 个 人 和社 会 的实 际 问题 ” 。所 以 , 学 新 课 程 中 的课 堂教 学 必 须 和 传 等 化 统 的教 学 有 所 不 同 。化 学 新 课 程 重 视 过 程 、 重 体 验 、 注 学 注 关 生 情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的发 展 。 因此 化 学 新 课 程 课 堂教 学 的 理 论 依 据 主要 是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理 论 。 建 构 主 义理 论 被 认 为 是 目前 最 具 前 景 的 学 习 理论 。 建 构 主 义本 来 是 源 自关 于儿 童 认 知 发 展 的理 论 .由 于 个体 的认 知 发 展 与学 习过 程 密 切 相 关 . 因此 利 用 建 构 主 义 可 以 比较 好 地 说 明人 类 学 习过 程 的认 知 规 律 . 即能 较 好 地 说 明学 习 如何 发 生 、 义如何建构 、 念如何形成 , 意 概 以及 理 想 的学 习 环 境 应 包 含 哪 些 主 要 因素 , 等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认 为 “ 境 ” “ 等 情 、 协 作 ” “ 话 ” “ 义 建 构 ” 学 习环 境 中 的 四 大要 素 或 四 大 属 、会 和 意 是 性 建构 主义 的这 些 观 念 为 我 们 探 讨 一 种 好 的 、值 得 倡 导 的课 堂 教学 新 理 念 提 供 了坚 实 的 理 论基 础 。 从 身 边 化 学 知 识切 入 。 设 教 学情 境 创 建 构 主 义学 习理 论 认 为学 习过 程 是 以 已有 的经 验 为基 础 , 通 过 外 界 的相互 作 用来 建 构新 的 理解 。 建构 主义 反 对过 于 简 单 化 地处 理 学 习 内 容 , 望把 学 习置 于真 实 的 、 杂 的 情境 之 中 , 希 复 从 而 使 学 习能适 应 不 同 的问题 情 境 ,在 实际 生 活 中能有 更 广 泛 的迁 移 。例 如在 指导 学生 学 习铝 的性质 时 , 设 了如 下 的情境 。 创 教 师 : 家 庭 环 境 中 哪些 是 由金 属 铝 制 成 ? 在 学 生 思 维 活跃 、 绪 高 涨 , 即 联想 到锅 、 情 立 门窗 、 以 包 装 用 糖 果 香 烟 的铝 箔 、 铝线 、 易拉 罐 . 的 同 学 还 联 想 到 衣 服 架 和 有 洗衣机的内桶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2010-03-08 15:58:07| 分类:教研工作|字号订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摘要: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即“为理解而学习”;教学的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教学的环境是以“师生双边互动、生生双边互动”为内容的协作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关键词:建构主义;化学教学;评价机制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终身学习、学生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环境,强调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达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关键是学科教师。因此当前学科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为了提高公民的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当前世界范围内影响日益扩大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汲取精华,结合新课程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改善初中化学教学,发挥化学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建构主义的理念
1.1、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讨论和研究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教学评价;人文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化学教学
作者简介:唐颖武,任教于河北省蔚县城第四中学。
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它以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标,强调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主动参与,以达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进行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从中吸取精华,结合新课程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改善初中化学教学,发挥本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等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很好的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在建构主义思想下形成一套新的、有效的认知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其包含以下基本思想:
1.“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下借助它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习者设计和执行他们所进行的工作,鼓励学习者发展和调整具有他们自己认知风格的建构模式。
2.“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情景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协作”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学习内容起关键作用。“意义建构”是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由此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基于建构主义的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基于建构主义的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基于建构主义的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于建构主义的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设计理念
高中化学概念理论教学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才是化学科学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这样的观点,我在设计中特别重视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迁移过程。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线索,确定教学的知识脉络;分析学生的已有概念与科学概念间的差异,确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脉络;分析教材的活动线索和STS线索,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探究能力,确定教学过程的问题线索。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引导互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合作学习、自主建构知识学习。与此同时突破教材局限,挖掘深层教学资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紧扣“生活走向化学,化学服务社会”的主题,认识到科学的最高价值在于应用。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特点,我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做如下设定:重点是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难点是从电子转移的微观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教学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才不会迷失方向。所以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本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探究-建构性教学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建构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者皮亚杰(J.Piaget)认为,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把新知识同化到原有认知体系中去的一个建构活动。本文以《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为例,利用化学学科中实验的优势,进行了探究-建构性教学模式的初步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对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整合。由于原电池原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方面应用甚广,学生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原电池原理的探索研究,来完备学生的知识体系。
为了充分体现“探究-建构”这一指导思想,我们适当的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用品和仪器自主设计原电池装置。对于原电池理论的微观解释,力求遵守直观和感性的教学原则,采用计算机模拟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直观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创设,激活问题意识。
介绍化学电池的发明史:
化学史上的不少发现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只有那些具有科学素养的研究者善于捕捉实验中的意外现象,通过进一步研究,才能发现新的物质或规律。
十八世纪末,意大利生物学家做青蛙手术时,当金属手术刀触及蛙腿时,发现蛙腿会抽搐。著名科学家伏特抓住这一现象,深入研究,在1800年3月20日宣布他的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化学电池——伏特电池(锌片和银片交替叠起来,中间隔以吸有盐水的皮革)。
1836年,化学家丹尼尔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用电池(锌片、铜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并用于早期的铁路信号灯。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策略
识和重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因此 , 在 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 学 , 对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 , 学生在 中, 构建解题 网络 , 归纳题型 和解题 过程是极 为必要 的 。具体 而 “ 离子反应实质” 这一 部分 内容 时普遍感觉理解有 闲难 , 教师要结 言, 教 师在布置课后 练 习题 目时首 先要 考查 学生 的基本解 题能 合学生 的兴趣特点来创设导 电性实验 问题情境 , 引导学生结合 已
瓢 理 论 研 究
2 0 1 3年 4月 8日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策略
文 侏 宗保
摘
要: 建构主 义理论主张在课堂教学 中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来激发学生 自主学 习的积极 性和 主动性 , 让 学生在 已有知识经验 的
基础之上建构新知识?结合高 中化学教学现状 , 以新课标理念为核心 , 基于建构主义视角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论述 了高中化 学重难点
重点知识和难点 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 就必须从宏 观角度引导学生 类推出它们 的单 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 有与 c l 及其化合物 构建知识体 系。具体而言, 首 先, 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基础知识 的讲 相似的化学性质 , 从而顺 利实现卤素其他元 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
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新课导入创意设计
氧化碳 中毒 ,亦称煤 气中毒 .在 日 常生活
中 ,家庭 用火 、取 暖 、洗浴 时缺 乏预 防措施 ,是 导
w y 为什么呢 ?) 生满 脸疑惑 ,相互讨论起来 , h ?( 学
想知道为什 么。我 又通过幻 灯展 示 了一小段 英文 :
S me e e n s wh c a e b e n wn f ra l n o l me t . i h h v e n k o o g o t e h v y b l a e n t er L t a e , o i , a e s m o sb s d o h i a i n m s f r m n
关键词 :新课导入;建构主义 ;案例
文章编号:1 0 -6 2 (06 1 -0 2 - 0 05 6920)2 0 1 3 中图分类号 :G 3 . 638 文献标识码 :B
1 基于建构 主义的新课导 入设计 原则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的基 本观 点认为学 习者知识
等 等 ,而情 境 问题 的创 设 ,是 思维的 引发 剂、会话
的推动剂 ,创 设 的 问题应 使人 困惑 ;或令人 兴奋; 或引人入胜 ;或 引人深 思 。我 国古代教育 家讲过 : “ 愤 不 启 ,不 悱 不 发 。 ” 《 记 》 中也提 出了 不 学
“ 道而 弗牵 ,强而 弗抑 ,开而 弗达 ”的思想 。这样 可 以激发 学生 的联 想思维 ,使 学生能利用 自己原有
建构主义理论化学教育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与化学教育实践初探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当代教育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明星”级理论,已经在世界各地享誉盛名,当前国际教育界对“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正确引导,确实可以有效的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素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已经达成共识。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和在化学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化学教育课堂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33-02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纷繁复杂、流派较多,国际上甚至还没有一本系统阐述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公认的经典之作,大体看来建构主义有这么六种类型: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控制论系统观等。但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
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为了标新立异,西方建构主义宣称自己的认识是纯粹的主观主义,以此与认知主义划清界限。建构主义过于强调意义建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蒋建伟基于建构主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说课PPT
化合价
动画演示:NaCl形成过程
建构 概念
Na Na+
电子 转移
Cl [ Cl ]
-
Na+
Cl
-
五、教学过程
特征 本质 问题引导:微粒本质变化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如
电子 转移
Baidu Nhomakorabea
何验证这一推测呢? 实验演示:铜锌原电池
建构 概念
五、教学过程
特征
特征
化合价
化合价变化
建构 概念
本质
电子 转移
发生电子转移
三、教法分析
四、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
实验揭示本质 教法引导学法 理论结合应用
学情分析
初步具备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的直观 概念 已具备常见元素化 合价和原子结构相 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
关键物质:NaCl 关键反应: 2Na+Cl2 ═ 2 NaCl
点燃
化合价变化 有电子转移
新课 导入
拓展 视野
3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从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 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并进一步理解四种基本反应与氧化还 原反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提高观察、 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对比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摘要:近几年来构建主义理论不断兴起,其作为认知学习的一局部,在当代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不可无视的重要作用。它认为,人类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应该是客观的,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不应该来源于教师,而是应该从自己构建的知识中得到。知识也不是自身就能形成的,而是与外面的环境相互融合所形成的,学习者应该是自主学习而不是被教师强制灌输理论知识。本文主要针对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下的高中化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构建主义高中化学
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根底教育改革纲要?中曾经指出,改革目标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改变知识的强制灌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开展历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出现之后开展的理论。其根本主张是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主义,在教学上一直沿袭着用教学目标去传递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到达教学目标,要做到能够和教师有着相同理解,但在知识传递中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却很无视。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对于内部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习者将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转换为内部的认知,这就是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之间的不同。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开展的产物,杜威、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等都对建构主义的开展做出了奉献。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虽然没有提及建构理论这一学说,但是都曾经促进了建构理论的开展。最早建构理论出现在皮亚杰的教育想法中,皮亚杰就是建构理论这一学说的奠基人。随后在布鲁纳的文章中也提及到了建构主义。他们的观点普遍是怎样解释客观知识结构转变为内化认知结构,这些理论对于建构主义的开展起到了不可无视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
课程圈田
。
昆明市第十
四
中
学
赵
敏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作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重要理论依据之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包括教
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获得的。其基本观点是:
1.“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
的四大要素。其中,“情境”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协作”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学习内容起关键性作用。“意义建构”是对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由此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2.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
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
攀;qa .揪2009.1~2.
谭程拳材教学唧肖
’
该理论不仅要
识的灌输对象
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理论与化学教学
认 知 主体作 用 ,又不 可忽视 教 师的指 导作 用 . 第 四 , 构主义 理论强 调 学生 对 知识 的 主动 建
探 索 、主 动 发 现 和对 所学 知识 意 义 的 主 动 建 构 .
该 理论 不仅 要求 学生 由外部 刺激 的被 动接 受 者和 知识 的灌 输 对象 转变为 信息 加 工 的主 体 、知识 意 义 的主 动 建 构 者 ,而 且 要 求 教 师 由知 识 的 传 授 者 、 输 者转 变 为学 生 主 动建 构 意 义 的 帮 助 者 、 灌
促 进者 .
第 五 , 习足学 习者主动 地 建构 内部 心理 表 学
征 的过 程 . 不 仅包 括 结构 性 的 知识 ,而且 包 括 它
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洛阳师范学 院学报 20 0 6年第 5 期
・1 1・ 3
学理 念和 操作 模式 . 文 简要 介 绍 了建构主 义 的基 本 理论 ,探 讨 了建构主 义 教 学模 式在 化 本 学教 学中的应 用.提 出 了化 学教 学 中运 用建构 主 义教 学模 式的 若干 思考、 关键 词 : 构主 义 ; 学模 式 ;化 学教 学 建 教
中图分类 号 : 6 3 文献 标识码 : G 3 .8 A
建构主义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
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
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而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实际上就是传授、授受活动。教师要传,学生就得接;教师要授,学生
就得受。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是观众,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创新能力
也无从谈起。
作为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者,教师们应努力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要求。以下是笔者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尝试。
一、帮助学生建构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苏教版化学2 专题一的内容,首先设计了教学情境:
把班级学生分成4 人一组,每人发一张印有18 个方格的讲义。然后投影出一些要求和问题:(1)请每个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和书本资料各自完成讲义上空格,并思考:原子核外电子层
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原子半径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元素性质的变化
与原子序数有什么联系?(3)是什么因素直接决定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等元素性质的变
化的?等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小组
讨论、协商,教师则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
的认识,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最后由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并进行归纳、总结,由
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最新教育文档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最新教育文档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提供了条件和空间,与新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高度一致。因此,建构主义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不是学生单方面机械式的被动接受或是复制来自教师的输入行为,而是通过尽力寻求新信息的意义或将其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历经同化、顺应、平衡等过程主动建构形成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有效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发展日臻成熟的一种模式。支架式教学最早是由布鲁纳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一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维果斯基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
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第一水平)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通过在教学中搭建支架,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的表示为图1。
运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化学教学
运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化学教学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本文运用构建主义理论观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对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化学教学进行反思。
标签:构建主义;教学;学生;学习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认知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两个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认知个体能用现有的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它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的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过程,认知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环中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主要有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两种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事件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生间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自主地理解事件,够建意义。真实情境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背景,必须包含真实的事件或问题。问题应于学生的经验相关,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并能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事件或问题被称为“锚”,确定问题被称为“抛锚”,这种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的进程也就确定。学生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够建,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性质和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知己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如以《盐类水解》为例:
化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的运用
建 构 主 义 认 为 : 的认 识 是 主客 体 相 互 作 用 形 成 人 的 , 包 括 内 化和 顺 应 两 个 过 程 . 识 是 学 习者 主 动 它 知 建构 的 , 而不 是被 动 接 收 的 , 如果 没 有 主 体 的 主 动 建 构, 知识是不可能 由别人传递给 主体 , 并被主体 内化. 这 种 教学 模 式 对 传 统 教 学 中 教 师 的角 色 产 生 了 根 本 性 的 颠覆 , 强调 以学 生 为 中 心 , 学 生 为认 知 主 体 , 它 视 教 师 只对 学 生 的 知 识 建构 起 帮 助 和 促进 作 用 . 本文 结 合 建 构 主 义 的教 学 原 理 和 本 人 的实 际 教 学 经验 , 谈谈 在 中学 化 学 课 堂教 学 中如 何 帮 助 和 促 进 学 生 建构 自己的 知 识 和 能力 . 课 堂 教学 的 目的 , 让 学 生 “ 理 解 而 学 ” 是 为 建构 主义要求学生获得 的知识是结 构化 、 整体化 的. 就 意 味 着学 生 学 习的 不仅 仅是 相 关 的 知 识 网络 这 中独 立 的 知 识 点 , 且 要 理 解 这 些 知 识 点 之 间 的 联 而 系 , 样 才 能 用 自己 的 语 言 解 释 所 学 的 内 容 , 能 获 这 才 得 知 识并 在课 内外 加 以 运 用 . 过 理 解 学 习 , 生 不 通 学 仅学习了知识本身 , 也认识 到为什么学 习 , 并把知识 作为随时可用 的东西保 存起来 , 在面对新 问题时 , 能 灵 活 运用 所 获 得 的 知 识 解 释新 现 象 , 成 解 决 各 类 问 形 题 的 程 序 . 据 建 构 主义 的 教 学 原 则 , 师 对 一 学 期 根 教 或 者 一学 年 的教 学 要 有 通 盘 的规 划 , 每 节 课 要 有 详 对 尽 的 教学 设 计 . 根 据 学 生 的 实 际情 况 针 对 学 生 认 识 应 过 程 中 可 能 出现 的 问 题 进 行分 析 . 屋 建 瓴 地 设 计 出 高 每 一 堂 课 的教 学 内 容和 与 其 相 匹配 的教 学 手 段 . 在课 堂教 学 中 , 构 主 义要求 教 师应 是 学 生 自主 建 学习的帮助者 、 促进者 、 学生的伙伴 , 而不是知识 的传 播 者 和 灌 输 者. 教 学 过 程 中 , 师 不 是 把 大 量 的 时 在 教 间用 于 组 织 和讲 鹇 教 案 上 , 是 利 用 各种 教 学 手段 为 而 学 生 提 供 生 动活 泼 、 容丰 富 、 息 量 大 、 有 交 互 功 内 信 具 能 的 学 习 资源 . 学 生掌 握 如 何 从 各 种 渠道 中 获取 信 让 息 , 到 多种 学 习 资 料 , 养 学 生 的 自学 能 力 , 学 生 得 培 让 “ 悟” 识 , 体 知 以求 得 问题 的解 决 . 此 , 师在 教 学 过 据 教 程 中必 须认 识 到 : 是学 生 能 发 现 的 问题 不应 由教 师 凡 提出. 凡是学生能够完成 的分析不应 南教 师代办 , 凡 是学 生 能 够 归 纳得 m 的结 论 不 应 南 教 师总 结 得 出. 这 样 , 可 使 每节 课 都 成 为 丰 富 多 彩 而 又 生 动 活 泼 的 , 就 学生 自主学习 , 建构知识 的场所. 二 、 景 创 设 , 知 识 建 构 的 基本 条 件 情 是 创 设 学 习 情景 可 以启 迪 学 生 思 维 , 强 学 习 的 针 增 对性 , 利于 发挥 情 感 在 教 学 中 的作 用 , 学 习更 有 有 使 效. 创设 情 景 时 , 力 求 真 实 、 动 、 观 而 又 富 于 在 应 生 直 启迪 性 . 示 实 验 、 学 史 实 、 闻 报 道 、 片 、 型 、 演 化 新 图 模 影像 资料 等 , 都可 以用 于 创设 学 习情 景 . 如在 有 关 “ 环 境保 护 ” 的教 学 中 , 织 学 生 观 看 有 关 环 境 污 染 造 成 组 的危 害 的 图片 、 像 资 料 等 . 师 也 可 通 过 精 心 设 计 影 教 的 富有 思 考 性 和 启 发 性 的 问 题 , “ 样 防 自行 车 棚 如 怎 锈蚀” 等来设置学 习情景. 在教 学 中 , 师 还 要善 于 弓导 学 生 从 真 实 的 情 景 教 l 中发 现 问题 , 针 对 性 的 展 开 讨 论 , 出 解 决 问 题 的 有 提 思 路 , 学 生 的认 识 逐 步 得 到 发 展. “ 哪 几 个 方 面 使 如 从 判 断 金属 活 动 性 强 弱 ? “ 种 常 见 的 喷 泉 实 验 中 , ”几 实 验 成 功 的共 同点 是 什 么 ?等 , 可 以 为学 生 对 有 关 知 ” 都 识 建 构提 供 良好 基 础. 三 、对 话 ” 协作 ” 是 知 识 建 构 的核 心 环 节 “ 与“ 。 建构 主 义认 为 . 学 过 程 的本 质 就 是 师 生 的 一 种 教 对话 , 过 对 话使 学 生 主动 建 构 知识 . 里所 说 的 “ 通 这 对 话 ” 不 只是 言 语 的 应答 , 照雅 斯 贝 尔 斯 的 说 法 ,对 , 按 “ 话 是 真理 的敞 亮 和 思想 本身 的实 现 ” 是 一种 “ 各 种 , 在 价值相等 、 义平等 的意识 之间 相互 作用 的特殊 形 意 式 . 它强 调 的是 双 方 的“ 开 ” “ 纳 ” 是 一 种 在 相 ” 敞 与 接 , 互 倾 听 、 受 和共 享 中实 现 “ 界 融 合 ”精 神 互 通 , 接 视 、 共 同 去 创造 意 义 的活 动 . 课 堂 教 学 巾 , 求 教 师 与 学 在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教学设计
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同时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强调合作中的表现、交流、沟通、讨论等群体互动对知识建构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在评价时,设计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离子反应
一、建构主义对化学教学设计的指导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本质是内在的、动态的,知识不能通过传递的方式获得,而只能由每个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而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决定了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个积极内化、主动生成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生己有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包括学习的过程;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所以,建构主义的评价是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其目标在于如何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修改教学策略,使学生
不断取得进步。
3.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
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启动学生的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0计包括以下儿个内容: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在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按照这几个步骤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工作方向, 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要求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机械性接受学习方式。
信息资源设计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某一主题所需信息资源,同时引导自主收集和处理,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并获知相关信息在该主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学习设计需要根据所选择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基于个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对会、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教师、环境之间共同作用而获得理解的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应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相符的,能反映学生实际的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化学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目的性和整体性原则,全面性和典型性原则,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
二、“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对“离子反应”第一节课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如何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提高学生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通过强弱电解质判断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过程(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从生活常识引入一一情境创设
[思考]在一间屋子里,由于线路老化,引起火灾,为了灭火,小明找来水管,用水灭火,请问他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讲述]复习初中学习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导电实验,说明溶液
可以导电。
[思考、分析]这些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呢?以NaCl固体为例分析,通过观看NaCl溶液及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动画视频,分析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
[板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一一练习设计。
[练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 固体、NaOH 固体、K2SO4 溶液、C02、NaCl 溶液、H20、酒精。
[总结归纳]电解质的特点:(1)化合物,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单质、混合物);
(2)条件: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两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 .
(3)能够导电;
(4)电解质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5)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但其溶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也是电解质O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一一信息资源、协作学习设计。
[实验]在五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条件下(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盐酸、醋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氨水,接通电源后,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在相同条件下,影响物质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电解质为什么能够导电,其导电性与什么的有关思考)
[收集资料得出结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板书]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电荷
[讲述]通过实验观察、讲述对比分析以上五种溶液得出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据此,我们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板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像NaCl等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我们称为强电解质,而像NH3?H20、H3C00H等,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
[讨论]BaS04、CaC0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00H 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归纳小结]BaS04、CaC0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001I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性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练习]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填表)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两对概念,我们用一个框图来表示这个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