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教学设计.doc
高中化学建构主义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年级:X年级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XX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建构主义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3. 科学探究方法教学重点:1.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2.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3.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 复杂化学概念的理解2.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3.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小组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探究主题。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3.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展示交流1. 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成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3.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探究过程、拓展延伸等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观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观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2010-03-11 14:10:46| 分类:教研工作|字号订阅建构主义观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意义建构。
要使学生形成意义建构,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建立多向互动;强调实验过程和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等几个问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化学教学设计意义建构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客观主义思想为指导,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传递知识,学生可以从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中获得与教师同样的理解,在自己的思维中复制世界的内容和结构。
因此教学应该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新的认知学习理论。
它以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对教学的整体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从而引起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日益增大。
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意义建构。
所谓意义建构就是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形成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运用这一理论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 创设教学情境,启动学生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学习环境有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启动学生的意义建构。
也就是说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情境就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用来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更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经验、反思与互动,不断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旨在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该模式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的紧密结合,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该模式还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反思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的具体内涵、特点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文章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段落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它站在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并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这种建构是基于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
这一理论特别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
化学建摸教学设计

化学建模教学设计一、化学建模模型,中文原意即规范。
钱学森的观点:“模型就是通过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利用我们考察来的机理,吸收一切主要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
”因此,建模教学设计就是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细节,非本质的联系舍去,从而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理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的一种科学思化学建模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其内容包括教与学两方面。
教的方面:根据不同的化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将化学建摸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学的方面:通过对化学问题的抽象、简化,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
化学建模教学是知道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研究、分析问题,能够把问题总结、归类,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建模思想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主意义的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教育建构主义的根本信条是: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是在理解、感悟、批判过程中建构知识。
化学建模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在“建”。
化学建模是一个学化学、做化学、用化学的过程,它体现了学和用的统一。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讲演者”、而是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手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及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
三、化学建模教学设计的形式1、应用建模思想梳理化学知识,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例如:体积为1升的干燥烧瓶中充入氯化氢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
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A0.25L B.0.5L C.0.75L D.1L对于此类题我们要建立如下模式:相对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教学设计探究

二 、建 构 主义 视 角 下 的 课程 教 学 一 体 化 设
一
学 、法学 、行政学 、领导科学 、人力 资源管 理等学科 关键 词 :建构 主 义 ;课程 ;教 学一体 化 ;设 计 相 关知识 。二是 现实指导性 强。公务 员的公务行为 与 社 会现实生活息息相 关 ,涉 及面广 ,影响深刻 ,具 有 教 学 一体 化 设计 就 是结 合 课 程 的特 点 ,合理 选 很 强的现实意义 。三是实践 操作性强 。这是一 门实践 择 多种教学媒体 ,高效安 排各种教学环 节 ,以方便教 性 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 学习的 同时 ,对我 国当前
。 教EON C教R AR研 R I 育学O EH究 Z
职 时 业 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 于建 构 主 义 理 论 的课 程 教 学 设 计 探 究
丰 云
( 南广 播 电视 大 学 ,湖南 长 沙 4l 0 4) 湖 00
摘 要 :教 学一体 化设 计 在 开 放教 育教 学 中起 着 和 教 师 的指导 性 。 举足 轻 重 的作 用 ,科 学 的教 学设 计 ,有 利 于 教 师 的
相成 。
师 教学 和 学 生 自学 的设 计 ,它在 开 放 教育 教 学 中起 公务 员领 域 的一 些 热点 问题 和公 务 员考 试相 关 问题 着举 足轻重 的作用 。下面 以 公务 员制度 这 门课程 有 所调 查 、研 究 。 2 学 习者分析 . 为 例 ,谈一 下 笔者 在对 本课 程进 行 教学 一 体 化设 计 ( )学 习者基 本 特 征分析 。为 了解学 习者 的基 1 中的基 本思 路 和想 法 。 本情 况 ,开 学初 ,我 们对 湖 南 电大直 属 分 校行 政 管 课程 教 学设 计 的理 论 指 导 一一 建 构 主 理专 科 到课 的 部分 学 生进 行 了调 查 ,共 回收调 查 问 义 理 论 卷3 0份 。通过调 查 ,可 以看 出这 门课 程的学 习者 具 建构 主 义最 早 是 由瑞 士 心理 学 家 皮亚 杰提 出来 有 以下特 征 :一是性 别与年 龄结 构 。回收 的 3 0份 问 的 。该理 论提 出了 “ 习是积极 主动的建 构过程 ” 的 卷 中,其 中男生 9 ,女生 2 人;2 岁 以下 2 ,2 - 学 人 1 0 人 0 学 习观 ,“ 习者从 经验 中积 极地建 构 自己的知识 和 3 学 0岁 2 7人 ,3 4 0 0岁 1 。可见 ,行政 专科的学 员 人 0 0岁之间 , 意义”的学生观和 “ 以学生发展 为本 ,以学生为 中心” 大部分是 女生 ,而且 大部分年 龄都在 2 —3 的教学观 。该理论 既强调学 习者 的认知主体作 用 ,认 是一 支 以成人 为 主体 的学 习队 伍 ,总 体上 看 比较 年 为 教学 的 最 终 目的就 是 要 帮助 学 生 主动学 习 、学 会 轻 。二 是 工作 情 况 。从调 查 情 况看 ,一般 学 员都 具 学 习 ,同时 也不 忽视 教 师 的作 用 ,认 为 在这 个 过 程 有一 定 的工作 经 历 ,但 6 7 的学 员认 为 自己目前 6. % 中,教师 主要扮演 三种角色 ,做 好 “ 三种导学 服务” 所从 事 的 工作 基本 上 与 所学 的 行政 管理 专业 之 问不 , 即对学生 自主学 习进行引导 、辅导和督导 。“ 引导”是 对 口。 指 根据 学 生 的个 性 特征 和 差异 ,引 导学 生 自主选 择 ( )学生动机与需 求分析 。调查 中我们 发现 ,大 2 合适 的调查题 目,制定科学 的调查工作进 度 ,选 择有 多 数学 员 的学 习动 机 非常 明确 :一是 真 正想 学 一点 效 的调查 方法 ,撰 写规 范的调 查报 告 。“ 辅导 ” 是指 充 实 自己头脑 、对 自己有用 的 知识 ;二 是为 了考试 在 学 生实 施 具体 的 调查 工 作 之前 ,有 针对 性地 对 实 及 格 ,获 得学 分 ;三是 通过 本 门课 ,想 了解 一 下公 一 践 教学 改革 的基本 要求 、流程安排 ,社会调查方 法的 务 员考 试 的 相 关知 识 ,将 来 自己准备 考 公务 员。基 选择 、社 会调 查报告 的撰 写 等进行 具体 的教学 辅导 。 于 以上 学 习动 机 ,我们 在第 一 堂 课讲 授学 习方法 和 “ 导 ”是指 从 约束与 激励 并举 的角度 ,对 学生 实践 资源 介绍 之 后 ,积 极 引导学 员对每 一 章 的 主要 内容 督 环 节 的全 过 程 进行 质量 监 督 和调 适 , 以保 证学 生在 进 行快 速 学 习 ,然 后 以 “ 接 受度 ” “ 意度 ” 为 可 、 满 规 定的时 间内 ,按照要求 完成实践学 习任务 ,同时保 标 准 ,请 学 生指 出希望 教 师对 哪些 内容 进行 重点 面 证学 习质量 ( 根据 湖南 电大开 放教育 “ 3 1 ”教 学模 授 辅 导 。在 征 求 了大 多数学 员 的意见 之 后 ,我 们得 2 知 ,学生 希 望教 师 重 点辅 导 的 内容大 概 可 分为 重点 式整理 ) 。 基于 这 一理 论 ,开放 教 育课 程 教学 不 仅 要 发挥 问题 讲解 、难 点 问题 分析 、疑点 问题 解 析 、热点 问 学 生的 自主性 ,激 发学 生的参与 热情 ,也 要求教师强 题 介 绍和 考 点 问题 提示 等 五大 块 ,在实 际 面授 辅 导 化支持服务 ,做好相 应的引导 、辅导 、督导 工作 ,因 设 计 中 ,我 们将 紧 紧 围绕 这 些 内容进 行 重 点辅 导 与 此 ,教学 设计 时 一 定要 考 虑 充分 发挥 学 生 的 自主性 主题讨 论 。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一、概述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该模式认为知识是由学生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接受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基于自身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建构。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教育学家开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心理学家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深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逐渐形成。
在教育实践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模式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1. 简述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是一种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的。
这种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社会互动和情境脉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领域,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这一理论鼓励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精神。
建构主义强调了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生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学 生 自主 自觉 地 参 让
与 到 学 习 中 去 。 时 , 要 提 高 学 生 灵 同 还
者 强 调 学 习要 以学 习者 已 有 的 经 验 为基 础 . 为 个 体 的 知 识 建 构 不 是 凭 空 进 行 因 的 , 须 以 一 定 的 经 验 为 基 础 。 习者 必 学 自己 的 经验 和 情 绪 状 态 都 对 建 构 产 生 影 响 构 的 目 的是 保 持 主 体 对 环 境 的适 建 应 . 高 学 习者 的 适 应 能 力 提 建 构 主义 的教 学 观 是 学 习 观 在 教 学 上 的应 用或 扩 展 构 主义 认 为 “ 识是 建 知 不能 教授 的 . 能学 习” 因而反 对 传 统 的 只 . 灌输 式教 学模 式 持教 学 要 以学 生 为 中 坚 心 . 虑 学 习 者先 前 的知 识 经 验 , 重学 考 尊 习 者 个 人 的 主 体 性 。 别 他 们 的 个 体 差 区 异 . 学 习者 的经 验 出发 构建 良好 的学 习 从 环 境 建构 主 义 把学 科知 识 的个 体 建 构作
结 束 后 继 续从 环境 中获 益 。 时 , 师 所 同 教 设 计 的 学 习环 境要 为学 习者 的积 极 思 考 创 设 适宜 条 件 学 习 环境 还 应 具 备 开 放 性 . 鼓 励 学 习 者 对 各 种 可 能 的设 想 进 以
为 教 学 的具体 目标 . 把学 生 的社 会 化和 文
楚 地 感 知 学 习任 务 与 环 境 的特 定 关 系 . 并 主 动参 与 学 习 活 动 . 而 在 学 习 活 动 进
者 、 导 者 。 构 主 义 的 学 习 , 是 在 一 指 建 就 定 的 情 境 下 借 助 其他 人 ( 括 老 师 和 同 包
《身边的化学》教学设计

《身边的化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和理论依据1.1 教学理念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旨”。
因此在本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
1.2 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主要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过程和素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创造教学情境,应用学习共同体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2.1 课型:新授课2.2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身边的化学》。
以下分别从教材的:“知识线”、“问题线”、“活动线”、“情景线”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等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教学实际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形成本教学设计。
2.3教学对象分析2.3.1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和认知水平学生能力基础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欲望较为强烈,已经能够运用分析、对比等方法,能对所学的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情境化的问题。
学生认知水平分析:本节课为九年级化学第一课,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从未接触过化学,因此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期待。
他们急切的想要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趣吗?怎么能学好化学?根据这些,本节课利用魔术、情景故事、微课等多种教学素材,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下的化学教学方法概论

用 ,而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和 灌输思想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发
挥指导作用 ,首先要激发学生们 的学 习
育相反 ,虽 然有 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
能力 ,但是 却不利于在一定时间 内的系
1 ] 陈坚 棠 . 化 学教 学 学生 主体 地位 的 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 其次 [
D
l
三 、建构 主义 的化学 教学 设 计 思 想 和 方 法
建构 主义 下 的化 学 教 学 方法 主 要 包括 :① 建 构主 义下 的教 学 主要是 以
学生为主 ,利于学生养成 良好 的 自主学 习能力 ,老师 只起 到辅 导学 习的作用 。
② 在 化学 教学 上主 要注 重意 义建 构下
目的 。
综上所述 ,为 了适应 当下 的教育改
革, 从建构主义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观 、 方面提 出了全新 的看法 ,对 于 目前我 国 教育行业 的发展有 了新 的突破 。同时 , 了, 任何一套教学都有一定 的具体方法 , 了 ,还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而改 变教 学 方式 。同时也可 以坚持不 同的多种方 法 综合使用 ,但还是要 因教学 而异 ,面对 不同 的课堂要采用不 同的教 学方式 ,一
递知识 】 。因此 在这 样的情况下化学新
[ 2 ]高焕君 . 建 构 主义教 学方 法在 大 学 分析 化学教学 中的应用 [ J ] . 中国电 力教 育,2 0 1 0( 0 3 ):7 1 —7 2 . ( 作者单位 :山东省 滨州市沾化 区
第二 中学 )
变化 ,对 于建构主 义的学 习观 和教 学观 在我 国教 育业 的发展 ,并在 现代教 学 中产 生很 大的影响。针对 建构主 义下的化 学教 学设 计思 想和 方法进行 了深入研 究 ,笔
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教学设计作者:盘继德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第05期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同时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强调合作中的表现、交流、沟通、讨论等群体互动对知识建构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在评价时,设计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离子反应一、建构主义对化学教学设计的指导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本质是内在的、动态的,知识不能通过传递的方式获得,而只能由每个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而成。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决定了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个积极内化、主动生成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生已有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建构主义的评价观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包括学习的过程;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所以,建构主义的评价是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
其目标在于如何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修改教学策略,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3.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启动学生的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
在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按照这几个步骤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工作方向,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
余胜泉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式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LICB/Reference-data/Constructivism/constructiveIDmodel.htm /keyan/zl/5.htm《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第7-13页。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内容简介】建构主义采用了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对学习与教学做了全新的解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根据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划分,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教学策略。
本文在这些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原则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模型,希望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提供处方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还讨论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式、自主学习一、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的学习理论与以往的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它采用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
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
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一、概述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推动学习进程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项目式学习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推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理念在于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工作情境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的方式,达到深入理解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探索、实验、合作等方式,主动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提升化学素养。
设计与实施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充分理解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项目任务。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项目式学习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 项目式学习的定义与特点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使他们能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索、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取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体验。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意味着学生将围绕一个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或挑战展开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或解决方案。
它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需要面对真实世界的化学问题,如环境污染、材料合成等,这些问题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
项目式学习具有跨学科性。
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物理、生物、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领域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建构理论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建构理论教案模板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建构理论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该理论解释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化学建构理论的概念、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教学难点:化学建构理论的应用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引入化学建构理论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化学建构理论,为什么需要了解这个理论。
2. 老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什么是原子结构?为什么元素的性质不同?二、讲解(15分钟)1. 老师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化学建构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内容。
2. 老师讲解原子的组成,如质子、中子、电子,以及原子核结构。
3. 老师讲解分子的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构成以及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三、实验(2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从而理解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化学建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讨论(10分钟)1. 老师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解释化学反应背后的原因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2.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应用化学建构理论的方法和技巧。
五、复习与总结(10分钟)1. 老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强化学生对化学建构理论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强化化学建构理论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回答书面题或思考问题,加深对化学建构理论的理解。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建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加深了他们对化学现象的认识。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更多的耐心引导学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高中化学建构主义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建构主义教案模板课程名称:高中化学主题:建构主义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掌握其核心概念;2. 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策略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内容: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2. 建构主义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3. 化学问题的建构主义解决方法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化学问题引出建构主义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2. 理论学习: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和核心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3. 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策略解决化学问题。
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强调建构主义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建构学习。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化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解答问题:收集学生对化学问题的解答,并评估建构主义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
3. 反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实际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1. 思考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策略对化学学习有何帮助?请举例说明。
2. 实践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化学问题,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策略解决,并撰写解决过程和结果报告。
教学反思:1. 效果分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
2. 改进建议: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反馈提出改进建议,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自评:1. 教学准备:评估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材是否合理选择。
2. 教学过程:评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3.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备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和修改。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最新教育文档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最新教育文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提供了条件和空间,与新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高度一致。
因此,建构主义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不是学生单方面机械式的被动接受或是复制来自教师的输入行为,而是通过尽力寻求新信息的意义或将其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历经同化、顺应、平衡等过程主动建构形成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有效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发展日臻成熟的一种模式。
支架式教学最早是由布鲁纳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一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维果斯基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第一水平)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通过在教学中搭建支架,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的表示为图1。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学生利用教师和学习伙伴提供的方向、任务、资料、情景等学习支架,不断攀升自己的“最临近发展区”,从而有效、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主要由搭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构成。
在支架式教学中,根据学习者的最临近发展区来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进入情景,随即撤去支架,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来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及综合实践能力有更高的发展。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教案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过程初中化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过程初中化学教案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抛锚式”教学模式为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氧气的制取实验来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探究的问题,不仅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进行了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训练。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化学教学设计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前期知识基础的构建。
以下是设计思路:
1. 创设情境:针对化学知识与学习目标,设计一个带有真实性与意义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目标的应用。
例如,引入一个实际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搜集材料,并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情境,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逐步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2. 着重探索与发现: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探索的重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现象、发现化学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地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发现。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增强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
3. 促进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分享思路和经验,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独自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 应用交融:在化学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所学化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实验中,教师应准备实用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帮助他们了解各种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
教师可以运用科技手段设计在线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交流。
以上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的学生,可视情况酌情调整教学方案。
高中化学建构主义教案

高中化学建构主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建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化学建构主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3. 能够运用化学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4. 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 化学建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建构主义的应用方法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化学建构主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解决具体化学问题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化学实验材料3. 化学建构主义教材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建构主义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解决方式2. 提出一个化学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法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建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分析化学建构主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3.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化学建构主义的理论解决问题三、实验(20分钟)1. 设计一个与化学建构主义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并尝试用化学建构主义的方法解决四、讨论(1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和解决方案,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和结果2. 整理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五、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布置一道化学建构主义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答2. 收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化学建构主义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鼓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多加思考和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化学建构主义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复习课堂内容教学反思:该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建构主义的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引导他们思考化学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式。
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化学建构主义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在化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教学设计
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同时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强调合作中的表现、交流、沟通、讨论等群体互动对知识建构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在评价时,设计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离子反应
一、建构主义对化学教学设计的指导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本质是内在的、动态的,知识不能通过传递的方式获得,而只能由每个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而成。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决定了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个积极内化、主动生成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生己有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包括学习的过程;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所以,建构主义的评价是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
其目标在于如何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修改教学策略,使学生
不断取得进步。
3.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
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启动学生的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0计包括以下儿个内容: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
在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按照这几个步骤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工作方向, 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要求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机械性接受学习方式。
信息资源设计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某一主题所需信息资源,同时引导自主收集和处理,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并获知相关信息在该主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学习设计需要根据所选择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基于个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对会、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教师、环境之间共同作用而获得理解的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应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相符的,能反映学生实际的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
化学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目的性和整体性原则,全面性和典型性原则,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
二、“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对“离子反应”第一节课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如何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提高学生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通过强弱电解质判断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过程(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从生活常识引入一一情境创设
[思考]在一间屋子里,由于线路老化,引起火灾,为了灭火,小明找来水管,用水灭火,请问他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讲述]复习初中学习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导电实验,说明溶液
可以导电。
[思考、分析]这些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呢?以NaCl固体为例分析,通过观看NaCl溶液及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动画视频,分析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
[板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一一练习设计。
[练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 固体、NaOH 固体、K2SO4 溶液、C02、NaCl 溶液、H20、酒精。
[总结归纳]电解质的特点:(1)化合物,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单质、混合物);
(2)条件: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两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 .
(3)能够导电;
(4)电解质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5)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但其溶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也是电解质O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一一信息资源、协作学习设计。
[实验]在五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条件下(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盐酸、醋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氨水,接通电源后,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在相同条件下,影响物质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电解质为什么能够导电,其导电性与什么的有关思考)
[收集资料得出结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板书]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电荷
[讲述]通过实验观察、讲述对比分析以上五种溶液得出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
据此,我们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板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像NaCl等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我们称为强电解质,而像NH3?H20、H3C00H等,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
[讨论]BaS04、CaC0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00H 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归纳小结]BaS04、CaC0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001I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
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性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练习]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填表)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两对概念,我们用一个框图来表示这个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来宾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