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知识讲解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答:(1)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2)政策执行的特点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
①目标的导向性
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②内容的务实性
公共政策执行要面对具体的公共问题,因此其计划、步骤、措施、手段等必须务实,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③行为的能动性
执行者必须在全面领会政策内容的前提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情况,能动地执行公共政策。
④手段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规范,其执行具有强制性。
(3)政策执行的作用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它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答:(1)第一代、第二代政策研究路径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为:
①第一代政策研究的自上而下路径
a.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
第一,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三章 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第三章 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1.某地有30所高校,分布在该市所辖的10个区内。政府为了对已经出台的“关于高校收费改革的意见”进行政策评估,需要了解大学生对该政策的评价。请分别设计用多段抽样和定额抽样中的交叉控制定额抽样两种办法,抽取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具体抽样方案。
答:(1)多段抽样
具体抽样过程为:
①先将调查总体——本地的30所高校按地区划分为10个群组,作为抽样的第一级单位;
②再将每个地区内的高校按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小群组,作为抽样的第二级单位;
③采用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10个群组内按照每个群组占抽样框内高校总数的比例,确定每个群组要抽取的样本数量,即每个地区要抽取的高校数量;再按照每个高校的学生数占该地区学生总数的比例确定每个高校所要抽取的学生数。抽取的样本总量为1000。
(2)交叉控制定额抽样
具体抽样过程为:
①确定样本总体的控制特征:对本地30所高校的所有学生按照地区、年级、性别划分为16个类别。即A地区,B地区,C地区,…,J地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男,女。
②抽取样本: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向本地的大学生随机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项控制特征及对政策的看法。
定每个控制特征的样本分配数。
2.试述焦点团体座谈会与传统座谈会的区别。
答:焦点团体座谈会与传统座谈会的差别:
(1)主持人的角色
①焦点团体座谈会的主持人只是起协调作用,不起核心作用;
②传统座谈会以主持人和会议的中心人物为核心。
(2)与会者之间的亲和力
①焦点团体座谈会以陌生人为主要参与者,与会人员之间身份概念淡化、心态平等;
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
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
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
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
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
(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
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
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
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
(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
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
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
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精选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
(1)政策研究的含义
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政策研究是一门科学。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2)政策分析
①政策分析的兴起背景
a.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的研究突破了社会科学各门类的科际分界线,政策分析成为社会科学各学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聚合点;
b.众多的思想库的兴起,推动着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者走出象牙之塔,寻找和探索学术研究适合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而政策分析则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②政策分析的内涵
a.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b.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
c.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d.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公共政策学
①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1.试述政策过程及其阶段划分。试述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与类型划分。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为什么需要借助于政策过程模型?
答:(1)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过程不仅有着特殊的含义界定,在其运作、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阶段。
①政策过程的界定
政策过程就是政策的生命过程,是一项政策从问题认定到政策终结的整个运行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操作性程序的有机组合,具有客观性。
②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
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a.三分法
德洛尔把政策过程划分为前决策阶段、决策中阶段和后决策阶段,布赤豪兹把政策过程划分为民意形成、政策规划、政策执行三阶段。
b.四分法
金敦认为政策过程通常分为议程设定、方案陈述、权威性选择、决策执行四阶段。
c.五分法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划分方法,但对具体阶段的划分上则各有不同
d.六分法
e.七分法
拉斯韦尔将政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合法化、应用、终止、评价七个阶段。詹金斯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启动、信息、考察、决策、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
f.八分法
拉谢夫斯基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八个阶段,即:问题认定、议程设定、政策规划、政策采纳、预算配置、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接续。
g.九分法
霍格伍德与冈恩把政策过程划分成九个阶段:决定是否要做出决定、决定怎样做出决定、问题界定、做出预测、设定目标和优先顺序、选项分析、政策执行与监控、评估与审议、政策维持、接续与终结。
(2)公共政策研究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是指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框架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圣才出品】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性?
答:公共政策研究并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的,它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并引入了多学科的分析路径,力求对公共政策分析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主要包括:
(1)哲学视角
哲学对公共政策分析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①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影响;
②规范性哲学尤其是伦理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2)政治学视角
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政治现象一直是政治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一般说来,西方的政治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传统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3)管理学视角
①管理科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决策科学。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还提出用“令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作为决策的准则。这些都为后来的公共政策分析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公共政策学与管理科学尤其是公共管理学在研究对象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都要经过从确认问题、制定方案、实施计划到评估结果的程序。管理学对公共政策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4)经济学视角
看待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研究的经济学视角的基本内容是(阿马切尔《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①经济力量是实证的或非规范的,它由事实命题而不是价值判断所组成;
②经济学理论解释某些事件的结果,它允许“如果A,则B”一类的问题,一般并不预言A的出现;
③经济学家倾向于用私人市场过程来解决社会问题;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1.试述公共政策的稳定与变动之间的关系。
答:稳定和变动是公共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征,二者的关系表现为:
(1)公共政策稳定与维持是公共政策能够有效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
一项政策出台以后,一般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其所指向的政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而有些元政策和基本政策,它们的持续稳定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政府的政策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可预见性。
(2)公共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人们围绕某个公共问题而展开系列活动的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政策变动是对原有政策稳定状态的破坏,会遇到阻力或反对,同时也是对原有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代表政策发展的方向,会得到有关力量的支持或赞成。政策的稳定与变动实际上就是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政策稳定是政策质的规定性的维护和保持,政策变动是政策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或质的变化,二者统一于政策发展变化的实践。
2.试从政策调整的角度阐述我国实施渐进式改革的意义。
答: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公共政策沿着正确的轨道实施下去,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我国来说,通过政策调整的方式实施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1)及时纠偏、预防失误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我国行政层级众多,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要避免政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要求各级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出台以后,必须密切注意和及时了解政策实施的后果,加强评估和监控,随时随地收集政
(2)协调关系、有序运行
公共政策学宁骚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宁骚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公共政策的定义是:
A.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解决社会问题
B.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实现公共利益
C.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满足公众需求
D.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改善社会状况
答案:B
2. 公共政策的特点是:
A. 具有社会性
B. 具有政治性
C. 具有经济性
D. 具有法律性
答案:A
3. 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
A. 制定政策
B. 实施政策
C. 评估政策
D. 决策政策
答案:A、B、C
4.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有:
A. 政治因素
B. 社会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答案:A、B、C、D
二、多选题
1. 公共政策的目的有:
A. 解决社会问题
B. 改善社会状况
C. 实现公共利益
D. 满足公众需求
答案:A、B、C、D
2.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有:
A. 政治因素
B. 社会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答案:A、B、C、D
(完整word版)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
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
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
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
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
(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
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
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
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
(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
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
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
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
1.2课后习题详解
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
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共政策;
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
①主体不同
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
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中观决策”。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戓术
戓术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戓略目的,在一定的斱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
行劢斱案。戓术又被称作“微观决策”。
(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丌同划分
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丌同,公共政策可分为::
①决定 作为一个劢态过程的“作决定”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劢过程;而作为其结果的“决定”则 是在多个可供选择的斱案中选定一种。在政治生活不公共亊务中,作决定、决定,常常在同 一含丿上替代“决策”、“政策”而得到广泛使用。 ②决策 决策是一个过程,即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预设一个目标戒目标体系,幵为实现这一目标 戒目标体系采集有关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制定出若干实现目标的行劢斱案,然 后加以分析、比较,择定最佳斱案。 ③对策 对策基本含丿就是“应对的策略戒办法”。决定、决策、政策都是应对既定问题的办法 戒技巧,在内涵上不对策是相通的,一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④政策 广丿的政策是指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叏的行劢斱案。而狭丿的政策将主体确定为公 共权力机关戒政党,获得了“公共政策”概念的根本特彾。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www.100xuexi.com
第四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1.对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等语词的含丿迚行辨析。公共政策学文献从哪些丌同的 侧重点来定丿公共政策?本书的“公共政策”定丿及其内涵是什举?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1.试述知识的含义与特征。政策学知识与政策知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1)知识的含义和特征
①知识的含义
知识是人们通过经历、观察或学习而获得的对事物的理解或会意,它依靠人们的好奇心、思维能力、记忆和想象力等得到开发、积累、传承,并在人类的活动中得到运用并发挥效用。
②知识的特征
a.不可逆性。人们一旦掌握了某种知识,便很难被剥夺。
b.共享性。某人拥有知识并不排斥他人完整地拥有同样的知识。
c.非磨损性。知识可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
d.交换的不对称性。在知识交换中,卖方(输出方或转让者)并不失去知识;如果事先没有约定,卖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多次交易。
e.可传播性。知识传播越广,其成本就越低。
(2)政策学知识与政策知识
①政策学知识与政策知识的联系
在当今的知识构成中,政策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政策学知识,而政策学知识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转换和运用才能发挥其促进政策目标实现的功能。
②政策学知识与政策知识的区别
a.政策学知识是人们对公共政策的科学认识,是通过政策研究而获得的学理性知识,
表现形式是政策研究的概念、命题、理论、模型、方法等。政策学知识是一个围绕实现政策目标而形成的信息体系,这些信息被有关的政策主体与客体所认知、掌握和应用后,有利于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b.政策知识是有关政策的所有知识,除政策学知识外,还包括政策问题的知识。从知识的性质上可判断,那些与政策问题的背景、政策主体与客体、政策制定、政策预测、政策执行、政策调整、政策评估等相关的信息都是政策知识。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量幵适当调整各政策行为者乊间的利益关系。
⑥政策反馈
在政策系统运行过程中,反馈系统随时将政策执行情况反馈给直接主体系统,而间接主
体系统则试图在每一个环节上影响公共政策,仍而使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更为复杂化。
(2)政策系统不政策过程的区别不联系
4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www.100xuexi.com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1.试述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政策行为者不政策系统的关系。 答:(1)政策系统是由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 幵不其客体系统和环境有着频繁的互劢和能量交换。 ①主体系统 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括三个子系统, 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问接主体系统。 ②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是能够快速、灵活地帮劣决策者迚行决策活劢的辅劣系统,政策支持系统 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健全和完 善政策支持系统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③政策反馈系统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不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不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 殊子系统。突出特点是多层次、多网络。反馈首先来自对象系统。 (2)政策行为者不政策系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斱面: ①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仸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 频繁互劢的结果。在政策系统内,丌同政策行为者围绕特定的政策议题,为着各自的利益讨 价还价、互相作用和博弈,使公共政策最终得以制定和执行。 ②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収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政策系统的运行过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二章_第一节
真题(2011.07、2014.04) 单选题 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
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 A 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B 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 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 答案:A
真题(2012.04、2012.07) 单选题
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 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化为为( )
治州(地级)→县(市、区、自治县)→乡 (镇)。
真题
(2014.04)单选题
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 府是( )
A 省政府
B 乡政府
C 市政府
D 县政府
真题 (2004.04)论述题 论述中国公共政策纵向结构的特点。
B)美国的纵向政策类型
第一、从法理上说,州的权力不像单一制 国家那样来自中央政府。
(三)依纵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
(1)公共政策的类型取决于国家结构。 国家结构:是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政权机 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单一制和复 合制(联邦制和邦联制); 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是地方政权与地方政权体 系中处于最低一个层次的国家政权即基层政权所做 的决策。
2)以决策者即公共权力机关的层级或纵
向结构为标准,可划分为中央政策(国家 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等类型。
wenku.baidu.com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1.试述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答:(1)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的联系
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涉及到问题,都是指个人或群体的期望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正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2)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的区别
①私人问题
私人问题是指某类问题仅仅涉及某一个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具有明确的个人属性,这类问题发生后,只影响某个人或少数个人,而不属于政府机关要管辖和解决的范围,应当由当事人私人自己解决。
②公共问题
公共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③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2.公共问题的形成因素和提出主体主要有哪些?
答:(1)美国学者格斯顿将公共问题事件的形成因素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
①国内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的演进等五个方面;
②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
公共问题不仅会受--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人们主观因素的作用。一是虽然各种因素被归属为不同的类别和领域,然而很多因素可能同时发生,或者某一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其他类别事件的发生。二是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因素相互影响。
公共政策学宁骚.doc
公共政策学(第二版)宁骚主编
1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它尽可能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公共政策学包括三个方面: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学产生的主要条件: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二、决策科学的形成。
三、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四、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五、美国的两党政治。
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也是政治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政策方向》。
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6戴伊的界定: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选择要做的任何事,或者它选择不去做的任何事。(侧重于政策主体)拉斯韦尔和卡普兰的界定: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侧重于政策方案)伊斯顿在1951年出版的《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一书,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侧重于政策结果)
7政策类型: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政策内容特征的其他分类方法。
8纵横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执政党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
1.2课后习题详解
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
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共政策;
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
①主体不同
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
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③目的或目标不同
a.政策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b.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c.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探索公共决策的固有规律,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目的。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不同
a.政策研究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b.政策分析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c.就应用研究、政策实践、权力运作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以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根本诉求,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2.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
答: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决策的学问,公共政策学即研究不同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又研究公共决策行为的不同方面。
(1)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包含以下类型:
①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只有在对象具备组织特征或者参与组织决策过程或对组织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例如,非典期间,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多项防治非典的措施,这时的北京市政府就成为了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②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例如,当企业发布某项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时,企业的决策行为属于私人组织
的决策行为,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而如果该措施由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发布,则该决策行为就成为了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③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例如全国人大制定《物权法》,这种立法行为就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④公共政策学研究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即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政策行为。例如,在非典期间,北京各医院、高校、国企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决策行为也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2)公共政策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公共决策行为:
①公共政策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例如北京市政府为治理城市拥堵,限制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制定了汽车限购政策。
b.政策群和政策链:例如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涵盖了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成千上万项政策,这些政策的共同的导向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可以把所有这些政策视作“改革开放政策群”。政策链例如国务院为限制房地产行业过热,调控房价,保障民生,先后出台了国六条、国八条、新国八条、国十条等多项政策,这些政策共同构成了一个政策链。
c.政策一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的多项政策均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精髓,均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作出的正确决定。
②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例如国务院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国务院是公共政策的主体,房地产行业是公共政策的适用对象或政策的客体,在制定过程中,国务院向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征求制定意见,而各级地方政府又将政策的具体执行效果反馈给国务院政策部门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制定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系统。
③政策过程: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决策行为使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成为一个整体,而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例如在三峡工程政策的制定上,中央曾对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效益等方面做过多次的、反复的、系统的论证,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并多次召集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讨论,最后才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
3.公共政策学的科学追求能否使这门学科完全具备科学的品格?科学主义的认识论对公共政策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公共政策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答:公共政策学的科学追求使得这门科学完全具备科学的品格。公共政策学具有准科学的特征:科学追求是政策研究的根本诉求,政策分析则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品格。该学科的这一特征在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经常成为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
(1)公共政策学的科学特征
①科学是人类对于世界的一种认识与把握,是人类以特定的方法与工具对自然、社会、入文等固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事物自身及其相互间的因果联系是一种规律性关系。具有客观的普遍必然性的因果规律是科学探求的根本规律,对这种根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科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品格就是从科学的上述规定性中衍生出来的。
②科学拥有四个品格,即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注重简单性原则。公共政策学属于社会科学。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地使自身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科学的品格,并为此热衷于从数学、统计学、系统科学、信息技术、控制论以及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中引进概念、分析工具、研究手段和研究程序,公共政策学的这种科学追求使这门学科具有完备的科学品格。
③科学追求是公共政策学的根本追求,即借助于一定的方法、程序和手段以尽可能充分地使科学的品格在研究过程特别是研究结果中得到实现和体现,为实现这一追求,许许多多从事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人们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从而形成了研究公共政策学的方法论体系。
(2)科学主义认识论对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