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阻抗特性及测量的国内外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阻抗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阻抗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改善人类生命质量的学科。
其中,生物阻抗技术是一种能够测量生物体内电阻抗的技术。
应用范围广泛,可以诊断心律失常、肺部疾病、水肿等多种疾病,还可以用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药物疗效和预防疾病发生。
本文将就生物阻抗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生物阻抗技术的原理和优势生物阻抗技术是指通过电流在生物体内的传输而测量体内电阻抗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人体组织的导电性不同,通过输入一定频率、幅度的电流,并测量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和幅值差,从而计算出生物体内的电阻抗值。
生物阻抗技术的优势在于:无创、快速、准确、安全、非放射性、低成本等,可以用于大量的临床和科研应用。
二、生物阻抗技术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
而生物阻抗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人体的电阻抗值来评估心脏的电生理状态,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心脏的电生理异常。
同时,生物阻抗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可以作为治疗策略优化的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三、生物阻抗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肺部疾病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利用生物阻抗技术可以监测人体的呼吸运动和肺部的通气情况,可以确定肺部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例如,肺气肿和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其肺部通气能力也会降低,生物阻抗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肺部通气能力,为治疗提供依据。
四、生物阻抗技术在水肿评估中的应用水肿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等多种疾病。
水肿的存在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而生物阻抗技术可以测量人体组织的电阻抗,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准确评估水肿的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五、生物阻抗技术在药物疗效监测和预防中的应用生物阻抗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疗效监测和预防。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许多药物疗效与电阻抗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利用生物阻抗技术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状态监测方法研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如何进行准确的健康监测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状态监测方法,因其无创、简便、可靠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以此为主题,探讨其研究进展、优缺点以及未来应用前景。
一、生物电阻抗及其在人体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是指人体组织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很多器官和肌肉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电阻性物质,因此通过测量电流通过人体的程度就能了解人体状态的一些信息,如体水分、体脂肪、肌肉量等。
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进行身体状态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单频阻抗法、多频阻抗法、阻抗成像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多频阻抗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不同频率下测量电阻抗,并且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人体组织的情况。
二、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状态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状态监测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智能手环、智能体脂秤和医疗设备等都采用了它。
此外,近年来,研究者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应用方案,如人体水合状态监测、运动状态监测、脑功能状态监测等。
在这些应用中,人体水合状态监测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
水合状态是指人体内水分的平衡程度。
水合状态良好的人体代谢能力更高,身体机能更健康。
采用基于生物电阻抗的方法可以非侵入式地实时地检测人体水分变化,为个性化的水合状态管理提供了新途径。
三、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状态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状态监测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非侵入式: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生物电阻抗的方法不需要穿刺、抽血或者作出切口,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2.简便易行:测量过程简单,测量器具也非常方便携带。
3.精确度高:通过生物电阻抗的方法测量的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
除了这些优点,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状态监测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1.测量误差比较大:由于人体内部物质的复杂性,生物电阻抗测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误差相比其他测量方法稍大。
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检测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生物检测技术以其高精度、高灵敏度、易操作等优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成为了分析和检测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生物检测技术的意义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食品、环保等领域。
其中,在医疗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医疗上的生物检测技术主要针对人体内的生化参数、蛋白质、DNA等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除此之外,生物检测技术也可以用于食品检测,检查食物中的毒素、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确保食品质量的安全。
此外,在环保领域,生物检测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检测大气、水源和土壤等中的有害元素和物质,以及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和监测。
二、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生物化学家发现,各种微生物、细胞和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物质,从而产生非常高的分析灵敏度,这一现象被认为是生物检测技术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化学家克莱蒙特•浪费尔发现了酶可作为传感器对特定物质进行探测,从而推动了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克莱蒙特在研究中发现了主动和被动元素的交互作用,并研制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传感器,由此,第一代生物检测技术开始走向可操作性化和商业化。
1986年以后,一些具有更高精度和选择性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得到了发展,如流动注射分析法、光学生化传感器、电阻传感器、纳米生物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生物检测技术。
三、生物检测技术的现状目前,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了解,目前国内外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目标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生物检测技术已逐步取代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
同时,由于生物检测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快速检测、口感测评、质量监测等领域。
2024年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概况特性阻抗测试仪是一种用来测试电子元件和材料特性的仪器,主要用于电子工业、能源行业、通信行业等。
随着电子元件和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Y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Z%。
3. 市场驱动因素3.1 技术创新随着电子元件和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特性阻抗测试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新型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对测试仪器的性能和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3.2 产业升级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升级和高端装备需求的增加,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受益于产业升级浪潮。
国内企业对特性阻抗测试仪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市场的发展。
3.3 芯片需求增加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需求大幅增加。
特性阻抗测试仪作为芯片测试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市场需求也得到了提升。
4. 市场竞争格局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A公司、B公司、C公司等。
这些公司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占据着相当的份额。
另外,一些国内新兴企业也加入了市场竞争。
它们通常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通过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争取市场份额。
5. 市场发展趋势5.1 产品高性能化随着需求的不断提升,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将趋向高性能化。
用户对测试仪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厂商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5.2 产品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将逐渐智能化。
智能化的测试仪器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学习来提高测试效果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5.3 产业协同创新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需要厂商之间的合作与共享,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创新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厂商之间的合作将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进程,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
生物电阻抗
生物电阻抗生物电阻抗是一种用来描述生物体组织对电流通过的阻力的物理量。
在医学领域,生物电阻抗的研究在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电阻抗的概念、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概念生物电阻抗是指生物组织对电流通过的阻力。
生物体内不同类型的组织(如血液、肌肉、骨骼等)对电流的传导能力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电阻抗。
通过测量生物体对电流的阻抗,可以获取有关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原理生物电阻抗测量的原理是利用电极在生物组织表面施加电流,然后测量电流通过组织时的电压变化。
通过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的电阻抗值。
生物电阻抗与组织的导电性、形状、大小和脂肪含量等因素有关。
应用医学诊断生物电阻抗技术在医学诊断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BIA)可以用来评估人体的体脂含量、肌肉质量等生理参数,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
生物学研究生物电阻抗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研究细胞的电导率、细胞膜通透性等生理特征,从而深入了解生物体内部的微观结构和功能。
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电阻抗技术将会在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研究人员可能会进一步探索生物体组织对不同频率、波形电流的响应特性,以提高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结论生物电阻抗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物理学参数,可以用来评估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生物电阻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部的生理过程,为医学诊断和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未来生物电阻抗技术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类健康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体成分的研究进展_侯曼
第!期பைடு நூலகம்
侯曼,刘静民,侯少华:应用生物电阻电抗法测定人体体成分的研究进展
!#
阻抗却仅占人体总阻抗的 !" 左右。由于上肢、 躯干、 下肢 # 段阻抗是串联的, 总阻抗等于 $ 段阻抗之和, 这意 味着即使躯干体积有很大的变化, 总阻抗的变化也很小, 容易被忽略。 而在手腕或脚踝处测量电极位置即使有 小的变化, 也会引起总阻抗较大的改变。 所以总阻抗测量法对人体躯干部位组织体积变化不灵敏, 几乎不能评 定躯干部分的人体成分分布。原因之二是人体成分在各部分分布不均匀, 因此电阻率 ! 不是一个常数。鉴于 即上肢、 躯干与下肢, 也可采用 ! 段: 即左右上肢、 此人们建议用分段阻抗测量法, 把人体分成若干段, 如 $ 段: 躯干与左右下肢, 分别测量各段的阻抗及人体 参数。分段电阻公式为
%, 生物电阻抗法的理论依据
生物组织含有大量不同形状的细胞, 这些细胞之间的液体可视为电解质。 因此, 当直流或低频电流施加于
!""#$%!$#" 侯曼 ( %&’($ ), 女, 天津人, 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质测量。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第!卷
+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生物电阻抗测量方法问世以来, 国内外学者用此原理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 并对不同的种族、 年龄、 性别、 职业的人进行了测试, 得到了大量的数据。 ( BAA+ ) 报道, 同一受试者在同一天所测量的 QR&S.KN 等 生物电阻值的变异系数为 @:#T—+:LT 。 在几天或几周后测量, 个体的变异系数范围为 @:AT — $:;T。 QR&S.KN 和 ( BAL; )还报道过他们用生物电阻抗方法, 个体的变异一天内为 B:$T , 经过几周后变异为 +:+T 。 ’V. (OS0KUUKN ( BAA@ ) 在另外一篇论文中也报道过类似的结果。 *0V. *RFV&FW 8BAL!9等对 +@ 名男子连续 ! 天进行测量,电阻 比较不同实验室之间生物电阻 抗值的精确度为 +:@T。*0SPV.8BAA+9让 + 个受试者在 L 个实验室中进行测量, 抗方法测量电阻抗值的可靠性, 得到的变异系数为 +:BT — +:LT。 对 B 个体积为 !@* 的受试者来说, 利用生物电阻抗方法计算的总体水分体积的样本, 标准误差大约为 +* 或 %T , 非脂肪组织量的变异系数为 !T。 ( BAA@) 研究总体水分体积的样本标准误差 QR&S.KN8BAA+9和 ’V. *0V. 一般为 B:#X$:!* , 对非脂肪组织重量的样本标准误差约为 +:@X$:;FG 。 其相对 QR&S.KN 计算一个 C@FG 的受试者, 于体重有 ;@T 是水分, BLT 是脂肪,总体水分体积和非脂肪组织量的误差分别为 $T —LT 和 $:!T —;T 。而
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分析报告
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特性阻抗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路或系统特性参数的仪器,包括电子元件、电路板、电缆和电源等。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特性阻抗测试仪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报告旨在对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概况、需求分析和竞争格局,以及对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的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行业提供决策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进行介绍,如介绍文章的章节分布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例如可以介绍正文部分包括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概况、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需求分析、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竞争格局等内容,以及结论部分包括市场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展望、建议与展望等内容。
同时还可以说明每个章节内容的关联性和逻辑顺序,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概况、需求分析和竞争格局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趋势和前景的展望,结合建议与展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市场发展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同时,也旨在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竞争态势,把握市场机遇,制定战略规划,提升市场竞争力。
1.4 总结总结部分:通过对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的概况、需求分析和竞争格局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市场发展趋势表明特性阻抗测试仪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竞争的格局中,各大品牌厂商争相推出更具创新性和性能的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因此,针对这一趋势,我们建议厂商应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同时要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以确保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强对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希望本报告能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特性阻抗测试仪市场概况特性阻抗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的电学特性的仪器,通常用于分析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参数。
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提取复阻抗全信息提高与完善血流图测量方法已经完全可33血液电阻率现行阻抗血流图技术的理论模型把血液作为一个均匀的整体视电阻率为不变的常数并假定血管容积的变化dv是引起阻抗变化dz的唯一因素
文章编号:1006-6586(2004)01-0021-0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4 年 第 10 卷 第 1 期
S0
0
心博出量计算公式中还以平方的形式出现,扩大了其对计算
结果的影响。这就是阻抗血流图心博出量计算结果受 Z 和 0
其它诸多因素影响的最重要原因。
3.2 细胞膜容抗
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体组织,其阻抗特性也可用图1
所示的等效电路表示。其中 R ,R 和 C 分别为血浆电阻,红 01
细胞内液电阻和红细胞膜电容。血液的总阻抗Z由式(1)表
示。由于 Z 的存在,显然血液的总阻抗 Z 为复数表达式。 c
现行的血流图技术,使用单一测量频率,采用只取信号
幅值(模量)的载波调制解调方法,舍弃了式(1)中的相
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
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生物电阻抗技术的端倪出现在18世纪末,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
1780年,意大利神经生理学家Galvani通过观察青蛙的神经肌肉收缩现象,建立了生物电理论。
1871年,德国科学家Hermann成功测量出了骨骼肌的电阻,并且发现,电流沿不同方向通过骨骼肌时,电阻值是不一样的,横向测量时的电阻大约是纵向测量时的4-9倍。
20世纪50年代,当日本科学家中谷义雄在人体皮肤上载入12V直流电压时,发现皮肤上有些点位的导电性更好。
当他把这些点位连接起来后,发现其与穴位经络的布局十分相似。
1957年,德国动物学家Schwan提出了生物组织的电特性在不同频段呈显著变化的理论。
1978年,美国的Henderson通过一个大电极和若干个与之相对的小电极,得到一幅可以清楚显示肺脏位置的阻抗图像。
1979年,第一台电阻抗相机在美国研制成功,为电阻抗成像技术深度开发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1982年,英国大学的研究者又发表了第一个手臂阻抗层析图像。
5年后,这个研究小组建立了第一个完成的人体电阻抗数据测量系统。
1986年,美国人建立了32电极、激励频率为100KHZ(千赫兹)的测量系统。
1992年,比利时人设计了有32个复合电极的自适应电压激励及电压测量系统。
1995年,第一个动态电阻抗实时系统在英国皇家医院建立,用于人体肺、胃、大脑、食管等不同部位的临床成像基础研究。
根据生物体电阻抗的表现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机构开始了相关研究。
20世纪末以来,美、英、俄罗斯、德、法、瑞、日、印度等国近100个研究小组在进行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的研究工作。
国内相关研究也不逊色,例如,第四军医大学在1993年即开始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研究。
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系付峰、董秀珍建立了四电极法生物组织阻抗测量系统。
清华大学电机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建立了一套多通路独立人体阻抗测量系统。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采用多频率电阻抗法研究血液电特性。
生物阻抗技术概述
生物阻抗技术概述生物阻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结合生物学和工程学的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物阻力技术发展迅速,在技术革新、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阻抗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它把生物学和工程学进行结合,以解决各种社会实际问题。
这种技术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利用人工蛋白质、专有结构和功能调控系统,实现生物体的特性,从而有效地控制复杂的物质过程。
生物阻力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受性、抗腐蚀性和可编程性,可以满足各种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需求。
目前,生物阻抗技术主要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工业过程控制、农业生产和生物资源管理等领域。
首先,它可以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可以改善环境污染风险,保护生物安全,促进环境治理。
其次,它可以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可以解决工业废水处理和污染预测等问题。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和生物资源管理,可以解决农业污染治理和植物营养素管理等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阻抗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许多分析技术和产品已发展成熟,可以应用于各大领域,借助于这些技术,人们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复杂的物质过程。
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智能侦测系统、微晶片技术等新兴技术,综合利用生物阻抗技术,将更有效地解决社会各种实际问题。
生物阻抗技术的发展有许多好处,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提出更多有利的政策与法规,更加有效地开展科技研究,创新技术,促进科技投入。
同时,应加强对研究成果的宣传,引导用户更好地利用这种技术,从而推动生物阻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的来说,生物阻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在技术革新、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生物阻抗技术将更好地解决各种社会实际问题,为改善环境污染风险、促进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生物阻抗测量技术
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生物阻抗测量技术浙江大学信电系王维东生物阻抗(Bioimpedance)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无损伤检测技术[1]。
对于生物阻抗技术的研究最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原理是借助置于体表的电极系统通过向检测对象送入一微小的交直流测量电流或电压,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的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的信息。
生物阻抗测量技术,具有无创、廉价、安全、无毒无害、操作简单和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
一、生物电阻抗测量与经络研究[3][4]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典藉内经对经络系统已有详细记载。
近几十年来对于各种经络现象的大量研究也表明,传统经络图所标明的部位的确具有与其它部位不同的特性。
但到现在为止,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未能肯定地揭示经络的客观本质。
经络和腧穴作为机体联络、反应、调节的功能单元和体系, 必然有其特定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效应,并在机体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外科学家都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其中一些工作试图用人体的被动电性质来研究经络。
20世纪30年代,日本清小芳太郎用测定皮肤电阻的方法发现了经络具有低电阻与高电位的特性,并设计出经穴探测仪。
1950年,日本京都大学生物学教授中谷义雄博士,发现经络有低电阻(良导)性,穴位比周边区域皮肤的电阻值低,且两者阻值相差很多倍。
近年来,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和生物物理学手段对经络进行的相关研究成为经络研究的重要方向,对经络的实质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促进了祖国医学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络电阻抗特性的研究已经初步证实:1) 经络穴位具有低电阻特性穴位上的电阻抗阻值较其周围区域的电阻抗低经络穴位的电阻抗特性与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当人体脏腑组织发生病变的时候,可以通过经络的电阻抗特性反映出来。
生物阻抗技术概述
生物阻抗技术概述
生物阻抗技术是一种测量人体组织阻抗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测量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遇到的阻力来计算出人体组织的阻抗值。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测量人体的身体成分、心肺功能、血流量等多种生理参数,因此在医疗、健身、体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阻抗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遇到的阻力来计算出人体组织的阻抗值。
在测量时,电极会被放置在人体的皮肤表面,然后通过电流源向人体内部注入一定的电流。
这些电流会在人体内部流动,遇到不同的组织时会受到不同的阻力,最终回到电极上。
根据电流的流动情况,可以计算出人体组织的阻抗值。
生物阻抗技术可以用于测量人体的身体成分,包括体脂率、肌肉量、骨量等。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遇到的阻力来计算出人体组织的阻抗值,从而推算出身体成分。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健身、减肥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生物阻抗技术还可以用于测量心肺功能。
在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应肌肉的运动,因此心肺功能的好坏对于运动员的表现至关重要。
生物阻抗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遇到的阻力来计算出心肺功能的指标,如最大摄氧量等。
生物阻抗技术还可以用于测量血流量。
在医疗领域,生物阻抗技术
可以用于测量血流量,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从而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生物阻抗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可以用于测量人体的身体成分、心肺功能、血流量等多种生理参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阻抗技术将会在医疗、健身、体育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阻抗技术概述
生物阻抗技术概述生物阻抗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理信号对人体组织的阻抗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该技术是一种无创的、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可以测量人体的电导率、电阻率、阻抗等特性,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包括心脏病、肺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生物阻抗技术通过在身体表面或内部穿刺放置电极,测量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来测量生物组织的电阻力。
该技术最常用的应用是身体成分分析,包括脂肪、水、骨质和肌肉等成分。
生物阻抗技术主要有三种形式,包括单频、多频和交流生物阻抗技术。
单频生物阻抗技术是最简单的形式,通过在低频(50 kHz)下测量电阻率来检测电流在人体内的传递情况。
然而,这种技术仅适用于测量基础生理指标,如脂肪、水和骨质等。
多频生物阻抗技术增加了更多的频率(通常在5 kHz至1 MHz之间),以便更精确地测量组织阻抗的变化。
交流生物阻抗技术则将电流以交流方式传递,以便检测体内不同组织的情况。
这种技术有助于诊断和监测心脏和肺部功能。
生物阻抗技术可以测量人体的各种指标,包括身体成分、心肺健康、肌肉健康和神经系统健康等。
最常见的应用是身体成分分析,包括通过测量电阻率、电容量和电感等指标来分析人体的脂肪含量、总身水含量、全身细胞质和骨骼肌含量等。
此外,生物阻抗技术也在心脏健康评估和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
例如,该技术可以测量心脏的电阻率和电容量,以便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心脏功能。
此外,生物阻抗技术还可用于肺疾病的评估和治疗。
例如,该技术可以测量气道阻力和人体电阻率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等。
总的来说,生物阻抗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运动学和营养学等领域的无创、方便、可重复和可靠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对各种疾病和身体功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测,有助于提高医疗、健康和营养的质量和效果。
虽然生物阻抗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和应用上的限制,但该技术未来仍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将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物阻抗谱
生物阻抗谱
生物阻抗谱(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BIS)是一种利用宽频交变电场研究生物组织被动电学行为的谱学技术。
它主要关注的是生物组织或器官随着激励频率的改变,其介电特性(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变化情况。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变化,我们可以获取关于生物组织内部结构和功能状态的信息。
BIS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选取不同的被测组织,BIS可以为一些没有高效治疗方法的疾病提供预防措施,或尽早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将疾病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此外,BIS测量还能够为生物电磁功能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除了医学领域,BIS还在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呼吸监测方面,有研究表明胸部和腹部组织电阻抗变化与胸腔和腹腔容积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因此,通过测量呼吸过程中胸部和腹部的电阻抗变化,我们可以监测呼吸频率和呼吸波形,从而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提供有用的信息。
总之,生物阻抗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电学测量方法,它在医学、生理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BIS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及其应用1.引言1.1 概述概述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生物体对电流的阻抗来研究生物体特性的方法。
生物电阻抗是指生物体组织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可以提供诸如生物体组织阻抗、体液浓度、细胞结构和功能等信息。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和生物体成分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基于生物电学理论,根据生物体组织的电导率差异来测量电流通过生物体的难易程度。
电阻抗测量方法包括直流电阻抗和交流电阻抗两种。
在直流电阻抗测量中,通过测量电流通过生物体所产生的电压差来计算阻抗值;而在交流电阻抗测量中,通过测量交流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来计算阻抗值。
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来监测生物体组织的变化,如肌肉疲劳、器官功能障碍等。
此外,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身体健康监测、药物代谢研究和体液分析等方面,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另外,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在生物体成分分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测量电阻抗值,可以推断和分析生物体组织的成分,如脂肪含量、肌肉含量、水分含量等。
这对于体育训练、健身管理和营养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实时监测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领域和生物体成分分析中,它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在未来还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本文的目的。
首先,文章会简要说明什么是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以及它在医学领域和生物体成分分析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文章将描述本文的结构,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袁亚南学号:0743032052 班级:07303042生物阻抗特性及测量的国内外现状生物阻抗:人类很早就了解到生物的电阻特性,也给出了生物体产生电阻的原因:它是当细胞内外液中电解质离子在电场中移动时,黏滞介质和狭小管道对离子运动的阻碍作用所致。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低频电流通过时,生物结构具有更为复杂的电阻性质,可分解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分量和随时间变化的分量。
前者就是普通的直流电阻成分,在一定限度内阻值保持不变,电流与电压呈线性关系,起变阻器作用;后者随外加电压时间的延长,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即具有交流电阻抗特性(或成分),起滤波器的作用。
目前,这两种作用是解释神经和肌肉等组织兴奋和冲动的基础。
在描述物质的电阻特性时,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电阻率;二是电导率。
它们之间互为倒数,都是表示物质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表5.1中列出了一些生物组织的电阻率和电导率。
可以看出,人体内各种组织的电阻率极不相同,血清电阻率最低,肌肉次之,肝、脑等组织的电阻率稍高,脂肪和骨骸的电阻率最高,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亦有差别,在身体内这些组织交叉组合形成了非均质导体。
生物膜具有电容特性,有关研究表明,生物膜不但具有静态电容性质,而且还具有极化电容性质,即当外加交流电时,生物膜的电容率不仅变化,膜的电容值也要发生变化。
有关细胞的许多电特性研究表明,一般活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细胞内部电场为零,内部为等势区,只是在细胞膜上存在电场,因此细胞膜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容器。
1925-1927年,H ·弗里克用阻抗法测出狗的红电球细胞单位面积的电容值为0.81μF ·cm -2,根据实验结果,弗里克提出了他的假设,认为多数类型细胞膜为一球形膜,膜是由双分子层脂类分子组成,其相对电容率为εr =3。
根据球形电容器公式可知,膜单位面积的电容公式为 d C rm εε0=通过上式可得细胞膜的厚度为d ≈3nm 。
而现代测量手段(如X 射线和电镜等)测出的各种细胞膜厚度为7~10.5nm ,结果不相吻合,这说明弗里克假设的细胞膜结构存在缺陷。
更新的研究表明,细胞膜的结构除双分子层脂膜外,在其两侧各覆盖一层蛋白质层,形成蛋白质-脂类物-蛋白质的三重结构,如图5.2所示,它的相对电容率为εr ≈10。
如果将此值代入式(5.4),得到的细胞膜厚度为d ≈10nm ,与现代技术所测结果吻合得极好,说明了膜电容存在的真实性。
对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而言,细胞膜既存在电容,又存在电阻;而细胞质只存在电阻。
表5.2列出了一些细胞的电学参量。
在现代生物学中,对于生物器官、组织及细胞电阻抗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例如,由细胞膜电容值的测定,人们认识了膜的双分子层结构;从肌肉细胞膜的高电容(1.5μF ·cm -2)特性导出了肌肉细胞膜的折叠性质;通过测定神经细胞受刺激后阻抗下降、电导率增加规律,为人类对神经兴奋、传导和自发过程的认识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外,通过生物电阻抗的测定,在医学上可以诊断机体的健康状况。
表2 某些细胞的电学性质对象 C m B m r m r i ω说明 酵母 0.6 87° — 460 2000海卵细胞Arbacia1.1 90° 100 2102.5×104 单个细胞悬液 人类红细胞 0.8 90° — — —肌肉 Ranapipieens1.5 70° 40 250 15 与纤维轴垂直 神经:乌贼(静止时)1.1 75° 103 30 — 与纤维轴平行 乌贼(兴奋时)1.1 75° 25 90 530 与纤维轴垂直 蛙坐骨神经 0.55 40° — 560 2300 与纤维轴垂直 猎坐骨神经 0.65 40° — 720 1000 与纤维轴垂直注:①Cm 为单位面积膜电容(μF ·cm -2);Bm 为单位面积膜的相角(度);②r m 为单位面积膜电阻(ω·cm 2),r i 为单位面积细胞质电阻(ω·cm 2);③ω为特征频率(KHz),它是阻抗最大时的频率。
在生物电阻抗的研究中,多数人认为生物组织仅是电阻和电容组成,没有电感性质。
但某些实验表明,神经细胞在改变细胞外液的离子成分时,尤其是改变钙离子浓度的情况下,发现有正性电抗成分,显示有电感元件的可能。
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不考虑电感元件的作用。
技术基础:生物电阻抗(Electrical Bioimpedance)技术,亦称生物阻抗(Bioimpedance)或简称为阻抗(Impedance)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一种无损伤检测技术。
它通常是借助置于体表的电极系统向检测对象送入一微小的交流测量电流或电压,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信息。
这种技术或方法,具有无创、廉价、安全、无毒无害、操作简单和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医生和病人易于接受。
对于医学电阻抗的研究最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医学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阻抗、导纳、介电常数等)及其变化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无损伤检测技术。
它通常是借助置于体表的电极系统向检测对象送入一微小的交流测量电流或电压,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信息。
生物阻抗特性及测量国内外现状:对生物组织电特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
1780年意大利神经生物学家Galvani通过观察蛙的神经肌肉收缩现象,建立了生物电理论。
这个早期的发现促使Galvani和其他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可控电流来测试人体的反应。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电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的治疗方法。
最早研究生物阻抗的是德国科学家Hermann,他于1871年成功的测量了骨骼肌的电阻。
1930年Sapegno用交流电桥第一次测出生物组织的电容。
1944年ColeKS提出生物组织的阻抗可能用复平面上的一段圆弧表示。
后来ColeRH再进一步将其发展为Cole-Cole理论,并建立了生物组织的三元件等效模型。
1960年Schwan成功提出了频散理论,表明生物组织电特性随频率在不同频段呈现显著变化。
至此,生物组织电特性理论基本形成。
把生物阻抗测量与生物功能首先联系起来的是Nyboer,他利用电阻抗体积秒计数研究动脉脉冲波与流入人体器官中的动脉血流,还将阻抗特性用于人体肢体测量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把生物阻抗测量用于人体成分分析的开拓者是Thomasset,他把生物阻抗作为全身水量测定法的一个指标进行初始研究。
后来,Hoffer等建立了总体阻抗与全身水量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Henty等人开始了用生物阻抗测量评价人体成分的方法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了阻抗法分析人体成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现在,生物阻抗测量被医学研究人员及医务工作者认为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技术,并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肺等血流图。
呼吸及肺通气功能测量以及人体组成成分分析和阻抗成像等诸多方面。
在经络阻抗测量方面也有了应用,证实了经络低阻抗特性,不过进一步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阻抗测量仪的研究上,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同测量原理、信号提取方法、不同应用范围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不同测量原理:生物阻抗测量中大多数研究者是采用输入激励电流测量电压的方法,在电流源的设计上,对于单频可以直接用振荡器、振荡电路等实现,多频的可以用DDS、正弦波发生器或锁相环频率合成产生。
生物阻抗测量对恒流源精度有很高的要求,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工作。
另外还有输入电压测量电流的方法,以及分压的方法。
近期也有学者采用无接触式驱动和测量的方法,如通过线圈在人体中感应出电流,同时在皮肤表面通过放置电极测量电压。
信号提取方法:在生物阻抗测量系统的信号提取方面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很多用模拟解调方法、乘积型D/A转换或者直接载波补偿方法进行鉴相,再用A/D进行采样。
也有采用随机采样、同步欠采样、DSP 算法等信号处理方法进行提取的。
不同应用方向:不同应用对生物阻抗测量系统有不同的要求,生物阻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对于成分分析、流量检测、功能成像等相关领域均有学者做了相应的研究。
针对不同应用,进行侧重本身要求的设计。
目前的测量方法很多功能比较单一,仅仅针对某一方面的研究进行设计,很多都只是针对某一个或者某两个频率进行测量,可以实现多频测量的系统在电路结构和信号处理方面相对都比较复杂,频带带宽不是很宽,频率分辨率和频率变化速度也都有待提高,而且由于构成电路的部分比较多,所以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不是很好。
而从生物阻抗频散理论可以看出,生物阻抗随着激励频率的不同呈现出很显著的变化,所以可实现多个频路测量的系统对生物阻抗技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对阻抗谱测量系统可以从带宽、频率分辨率和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做一些工作。
国外的生物阻抗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水平较高,以电阻抗断层图象技术(E I T)为发展方向的新一代生物阻抗技术正吸引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国内的生物阻抗技术以应用研究为主,以各种临床血流图为代表的生物阻抗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并不断取得进展,临床应用水平较高。
但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领域,使用单一测量频率、只取阻抗模量的现行阻抗测量方法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除了定量性差和定位性不好以外,它还把一些可能是最重要的,最能反映生物阻抗特点和优越性的宝贵信息丢失了。
测量方法简介:单频率测量方法。
单频率测量方法相对比较容易实现,所获得的数据能够简单反映人体组织的阻抗特性和器官的功能状态,一些研究者将它作为临床监护的基本参数。
多频率测量方法。
多频率测量也称频谱分析法,它可以得到模拟电路中的Ri、Re和C,能够完整反映人体阻抗信息,从而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再现能力。
多频率测量较多应用于人体成分分析,因为人体水分(细胞内液体和细胞外液体)和Ri、Re 相关性教高。
此外,多频率测量方法还可以向K、Ca、Na离子等测量方向发展。
复阻抗方法。
根据电子技术相关理论,采用合适的测量频率,采用相敏检测方法,即可同时提取复数阻抗的模量和相角,或者实部与虚部,以复阻抗的形式描述被测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
从而获得包括附图中三元件影响在内的相关生理和病理学信息。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以上三种生物阻抗测量方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在不断地完善中。
根据不同地研究目的可以选择不同地研究方法或把不同方法相结合,并不要一定局限于某一种方法。
生物阻抗测量技术的应用:细胞测量细胞计数器这种方法是阻抗技术在细胞领域广为人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