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群众也在淋雨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群众也在淋雨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群众也在淋雨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群众也在淋雨传授目标:1.明白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领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物质风采和思想情怀。

3.正确、娴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议决让学生试着发起不懂的标题,初步培育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领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物质风采和体贴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传授课件传授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展现课题,导入新课师:同砚们,大众知道周总理吗?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无缘目睹总理的伟人风采,只能从老一辈的追忆中去感受,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去深味。

本日,当我们从文章中再一次走进伟人时,他的身影是那样明白,那样高大!(多媒体出示总理的照片)。

师:周总理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永远让人肃然起敬。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21课。

请同砚们一起读课题“群众也在淋雨”。

(师提前板书好课题)看到课题后,你猜一猜作者会写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行解疑,学习字词那么就让我们带上这些猜测高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吧!1、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正确认明白。

2、课文读完了,哪些标题是你们猜测到的?3、课文主要讲什么事?4、出示生字词卡片,查抄字音的掌握环境。

“致、志”为翘舌音,“宾”为前鼻音,“驱”的韵母注意与声母相拼的书写准则。

字形由学生自主识记。

5、指导书写难写易混字:群、即、祥、登、烧。

提示学生注意汉字书写时易错的笔画和布局。

6认读字卡:群众、陪伴、外宾、立即、负伤、慈祥、登机、滂湃大雨、心疼、同道。

随机造句解词。

大众的收获可真不少,学会了带着标题,有目的的去念书!老师也来读一读行么?(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老师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实在,“好书不厌百回读”呀!正是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想,所以才读出味道来了,请你带上听后的感悟,轻轻的读一读这一段!议决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谁能尝试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这些事物?指1-2名同砚读第一自然段。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群众也在淋雨》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群众也在淋雨》原文及教案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深受我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也是国际上很有影 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位伟大人物的一个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4、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突然,乌云蔽(bì)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shà)时变了脸。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 现了小小的骚(sāo)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 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bīn)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 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 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jiá)不停地往下淌(tǎng)。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急,忙 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 (zhì),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jiāng)汤(tāng),给挨雨淋的群众驱(qū)驱寒,暖暖身子。”
三、默读课文,试提问题
1、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交流问题。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什么叫“元首” (2)周总理的右臂是怎么负伤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民军队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理解课文中英雄事迹的意义和价值。

2.学会通过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端:PPT课件、教案、板书、课前准备材料。

2.学生端: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1.教师向学生出示一张描绘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在雨中,我们是不是很难保持干燥?别人在躲雨,可是有些人却在淋雨。

这些人是谁呢?步骤二:呈现(约10分钟)1.教师出示教材上的课文《群众也在淋雨》。

2.教师朗读全文,让学生听读跟读。

3.学生跟读过程中,教师适当停顿,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英雄事迹的意义和价值。

步骤三:阅读理解(约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2.教师辅助学生解答当中的疑惑与问题,并提供一定的提示。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约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选几个小组代表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3.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五:拓展(约10分钟)1.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2.学生依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下关于英雄事迹的一段短文。

步骤六:作业布置(约5分钟)1.教师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完成阅读理解题,撰写一段关于英雄事迹的短文。

2.对于部分学生较困难的作业,可以布置为课后完成,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雨中的感受,进而引出课文《群众也在淋雨》,通过阅读理解、讨论和拓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教案名称:群众也在淋雨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状况,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提倡关爱弱势群体,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教案目标:1.了解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3.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传播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教案步骤:第一步:引入(约5分钟)(呈现一张图片)老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这张图片描绘了一个下雨天,穿着破旧衣物的农民工正在淋雨辛苦工作。

第二步:讨论(约15分钟)1.老师:你们知道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贫困地区,很多群众生活在困境中吗?他们在雨中辛苦工作,你们有没有想过对他们做些什么?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第三步:了解贫困地区(约15分钟)1.老师:好,同学们有很多好的建议。

现在我给你们讲讲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状况。

比如他们住的房子简陋,饮食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等。

你们知道这些情况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吗?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第四步:激发社会责任感(约15分钟)1.老师:看到这些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第五步:公益活动策划(约15分钟)1.老师:既然我们想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做点什么,那我们可以策划一场公益活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第六步:展示公益活动计划(约15分钟)1.学生发言依次介绍自己的公益活动计划。

2.其他学生针对每个计划进行提问和讨论。

第七步:总结(约5分钟)1.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状况,我们了解到他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境。

同时,我们也讨论了如何关爱他们,展开一系列公益活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我们作为未来的社会栋梁,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教案小结:本次教案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思考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状况,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提倡关爱弱势群体,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教案】群众也在淋雨教案一、教案背景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然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团结力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引导,使群众在淋雨中也能保持一颗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目标1.认识淋雨中的群众,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2.掌握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3.培养学生关心群众、热爱群众的情感,增强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了解淋雨中的群众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展示一些关于淋雨中的群众的真实图片和故事。

让学生观察、感受、思考,引导他们了解和认识淋雨中的群众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根源引导学生分析淋雨中的群众问题的根源,诱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补充和拓展,引导学生形成对问题症结的深刻认识。

第三部分:教育引导与实践1.教育引导及群众故事分享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互动问答的形式,指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优秀的群众故事,激发学生对群众的关爱和敬重之情。

2.小组讨论与展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积极向上的教育引导。

每个小组整理出一份小结,并派代表进行展示。

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互动。

第四部分:反思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重要经验。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撰写小结并进行分享。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思考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收集学生的笔记和小结;3.开展小组讨论的评价;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反思。

五、教学延伸在本次教学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分享自己的对群众也在淋雨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积极的观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群众也在淋雨》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群众也在淋雨》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群众也在淋雨》原文及教案【原文】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

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bīn)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zhì)意。

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突然,乌云蔽(bì)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shà)时变了脸。

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sāo)动。

“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

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

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

只见他还是彬(bīn)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

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

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jiá)不停地往下淌(tǎng)。

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zhì),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jiāng)汤(tāng),给挨雨淋的群众驱(qū)驱寒,暖暖身子。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学时间2-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总理是一位深受我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也是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理解课文《群众也在淋雨》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能朗读课文,较为流利地朗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团队合作。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音、声、调的表达能力。

3.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关注他人生命与健康。

2.让学生明白困境中互相扶持的价值,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2.能够较为流利地朗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发放本课学习的课文和练习册,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在雨中奋斗,而他们的英勇行为和执着坚持值得我们学习。

2. 预习(10分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群众也在淋雨》,并按照练习册要求填写相关练习。

3. 讲解(2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文的深度阅读,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讲解:1.介绍本课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

2.分析本课的语言艺术和叙述方式,并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协同修辞、反复修辞、对仗修辞等等。

3.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事件的关系并结合今时今日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思维。

4. 练习(30分钟)1.给学生安排在小组里讨论本课中“扶老奶奶”这一情节,教育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2.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通过和同桌朗读并互相纠正,提高朗读能力。

3.让学生在纸上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一小段文学创作作品(字数不限),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5. 总结(5分钟)老师带领全班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强调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差距,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文学素养,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教学目标1.了解《群众也在淋雨》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运用形容词描写雨的特点和效果。

3.学习词语的解释及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题,学习运用形容词描写雨的特点和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直观感性地了解劳动人民所共同经历的艰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讲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群众也在淋雨》,并介绍这节课的目标。

学习分析(20分钟)1.带领学生进行课文阅读2.提问引导: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了解他们对文中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3.利用PPT展示形容词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描写雨的特点和效果。

词语解释及应用(15分钟)1.老土:让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老土”,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以及可以举一些例子进行解释。

2.魂牵梦萦:让学生理解“魂牵梦萦”这个词语,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到具体的例子并理解其含义。

小组讨论(15分钟)1.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讨论本节课的主题以及自己对于“淋雨”的看法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人们在淋雨中的所经历的事情总结提问(5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选择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用形容词来描写,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让学生们高度参与的课堂。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群众也在淋雨》这篇课文,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和小组讨论环节,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加深印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有机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也能够从小组讨论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课堂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群众也在淋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周总理关心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2、教学难点感受周总理与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周总理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周总理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周总理有关,题目是《群众也在淋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②理解“健步”“神采奕奕”等词语,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①默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为自己撑伞?②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③引导学生体会周总理关心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品质。

(3)学习第五自然段①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群众看到周总理淋雨,有什么反应?②理解“群众也在淋雨”这句话的含义。

(4)学习第六自然段①自由读第六自然段,思考:周总理是怎样做的?②体会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总结:周总理时刻关心着群众的疾苦,与群众心连心,他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5、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周总理的其他故事。

(2)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六单元 21 群众也在淋雨》精品教案_4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六单元  21 群众也在淋雨》精品教案_4

21·《群众也在淋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好似大海一样深邃,充满智慧,胸怀天下,有这样一个人,他就像白杨一样挺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这样一个人,他就像慈父一样温暖,爱民如子,温文尔雅,他就是——周恩来总理(生答)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周总理,继续学习——群众也在淋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课文回顾: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社么内容?三、细读课文,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德。

(一)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总理来到机场、专机起飞前、起飞后分别是怎样做的?再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2.再读你画的句子,想想总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桌交流你的体会。

1、学生自学。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总理来到机场是怎么做的?谁来把有关句子读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4、出示句子,交流引读。

教师:哪儿让你感动?(负过伤)为什么用右臂抬起?(尊重和礼貌)5、拓展:用那……那……那……说句子,有感情读。

过渡语:这一幕幕让人难忘,同样让人难忘的还有,出示:(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教师: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出示图片:说句子。

教师:突然,下起了大雨,出示课件,与原文比较,那个句子好,好在哪里?这场雨有什么特点? 谁来把有关句子读出来?(生汇报,师出示句并总结出突然、霎时、倾盆而下,雨来得快,而且下得很大,板书:倾盆而下)教师:“倾盆而下”是什么意思呀?(形容雨下的很大。

)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雨吗?(遇到过,当时雨下的很大,连雨伞都挡不住,很快就把身体也淋湿了。

群众也在淋雨 教案

群众也在淋雨 教案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教案标题:群众也在淋雨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群众也在淋雨”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来源;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运用成语“群众也在淋雨”;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3. 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成语“群众也在淋雨”的相关教学材料;3. 学生小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群众也在淋雨”这个成语的背景和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该成语。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以便后续讨论和表达。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和解答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Step 3:讨论和表达(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和总结关于“群众也在淋雨”的意义和应用场景,并准备一份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 4:个人表达(15分钟)1. 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群众也在淋雨”的短文或演讲稿。

2. 学生可以参考小组讨论的结果,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进行表达。

Step 5: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应用。

2.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成语的使用情况,积累更多的成语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成语“群众也在淋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群众也在淋雨2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

[①这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哪些要素?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bīn )健步走来,3[②“健步”二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③“立即响起”说明了什么?]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zhì)意。

[④“不时”“招手致意”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那慈祥❶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4 然,乌云蔽(bì)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shà)时变了脸。

[⑥“变了脸”和“霎时”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sāo )动。

[句导读:大雨突如其来,令在场的群众措手不及,因而出现了些混乱。

]5[⑦“刚刚”与上文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说明了什么?]“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

显然是由于激动❷,6声音有1☜ 2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

为下文周总理冒雨送行埋下伏笔。

3②突出了周总理的步履矫健,轻快有力。

③说明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尊敬。

④强调了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尊重。

❶慈祥:慈善和蔼。

⑤精彩句解析:排比。

表现了周总理和蔼可亲、气度不凡的精神风貌。

4 ⑥“变了脸”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雨的突然降临。

“霎时”说明天气的突变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为下文很多人没有带伞埋下伏笔。

5 ⑦与“霎时”一词相呼应,写出了雨势来得极快。

6❷激动:因受刺激而感情冲动。

些发颤。

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

只见他还是彬(bīn)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❸。

7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

[句导读:总理宁可淋雨也不失礼,充分表现了一个礼仪之邦领导人的非凡风度和人格魅力,群众因此深受鼓舞,骚动平息了。

]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⑧“轻轻地摆手”“谢绝”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作用?]8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周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9[⑨“恳求”一词说明了什么?]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10[⑩“群众也在淋雨”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我怎么不能呢?”11[“我怎么不能呢”一句表达了周总理怎样的品质?]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jiá)不停地往下淌(tǎng)。

12[这句话与前面哪件事相照应?]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13[工作人员的动作和语言说明了什么?]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7❸致意:向人表示问候等情意。

8⑧进一步表现了总理对工作人员的礼貌。

9⑨既可看出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可看出很多时候总理为别人考虑得多,为自己考虑得少。

⑩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紧扣文题。

重点句解析:用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我”与人民群众的平等,表达了总理尊重、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品质。

101112照应了上文的大雨倾盆,突出了总理被雨水淋湿的程度。

13说明了工作人员对总理的关心。

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zhì),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jiāng)汤(tāng),给挨雨淋的群众驱(qū)驱寒,暖暖身子。

”14[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汇。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一揭示课文题目1.看图认识周恩来。

2.请学生说说对周恩来的了解。

3.板书课文题目。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群众也在淋雨》一课,讲述了周总理在一次欢送一位外国元首时,在上海机场与群众共同淋雨的感人事迹。

读了课文后,同学们对周总理一定会有更多的了解,也一定会被周总理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二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学习会写的字。

2.同桌交流。

重点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4.分析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集宾慈登盆志姜半包围结构的字:疼左右结构的字:群陪即伤祥喊烧致汤驱5.理解词语的意思。

14重点句解析:对比。

写总理置自己于不顾,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在强烈对比中彰显了总理的崇高品质。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恳求:恳切地请求。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致意:向人表示问候等情意。

驱:赶走。

6.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陪”,左右结构,注意与“部”的区别。

“慈”,上下结构,写字时注意间架结构要匀称。

“烧”,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不要多写一“点”。

四朗读全文1.看图,让学生介绍周恩来,教师补充周恩来的资料,可以适当讲些关于周总理的小故事,加深学生对周总理的印象,了解周总理无私为民的情怀。

2.依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课件。

这些课件能起到激趣、创设情境、品味文章、拓展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直观的比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德。

2.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

一导入新课1.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群众也在淋雨”这句话是谁说的?(周总理说的。

)3.你从这句话中能明白什么?(群众在淋雨,我也不应该特殊。

)二理解课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周总理向欢送外宾的群众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第二自然段: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周总理和群众一样,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

第三自然段: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但他一心想着群众,嘱咐工作人员为群众烧姜汤驱寒。

)(2)练习复述课文。

2.细读课文,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德。

(1)自学课文。

①画出使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②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小组讨论。

①欢送外宾时,大雨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②飞机起飞后,他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共同理解句子。

投影出示句子。

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

①“招手致意”是什么意思?(举手上下挥动,向群众表示问候。

)②从“不时抬起”“负过伤”你能体会出什么?(从“抬起”“负过伤”可以看出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热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

①“彬彬有礼”是什么意思?(形容文雅而礼貌。

)②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的?(大雨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③从周总理的表现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呢?④读句子,谈感受。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①“谢绝”是什么意思?(有礼貌地拒绝。

)②周总理谢绝了什么?(谢绝了工作人员为他撑伞。

)③周总理为什么谢绝工作人员为他撑伞?④朗读周总理说的话。

(周总理拒绝工作人员为他撑伞是因为群众也在淋雨。

)⑤“我怎么不能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而意思不变吗?(我也一定能。

)⑥从周总理拒绝工作人员为他撑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周总理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

)⑦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朗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句子或段落,其他同学评价。

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四谈谈感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1.教师可以从重点句入手,把理解重点句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从词句到篇章再回到词句的阅读过程,它的显著特点是: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2.抓住周总理的动作、神态及语言,通过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关心人民胜于自己的事情,分析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处处为民着想的品质,让学生体会周总理的这种无私情怀。

1.看拼音,写词语。

péi tóng(陪同) lìjí(立即) lǐmào(礼貌) qún zhònɡ(群众) wài bīn(外宾) cíxiáng(慈祥)2.比一比,再组词。

3.把下面的词语分成两类写下来。

突然依旧仔细赶紧忽然马上早晨依然晚上马虎(1)反义词:仔细—马虎早晨—晚上(2)近义词:突然—忽然依旧—依然赶紧—马上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周总理。

(2) 递上一条毛巾。

5.既然周总理的右手受过伤,他为什么不用左手向群众及外宾挥手致意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提示:从中国的礼仪方面分析。

一周恩来简介周恩来(1898~1976),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在他逝世当天,联合国总部降半旗,以示哀悼。

二周恩来巧答记者问1.在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上,一个美国记者存心刁难周恩来,他突然发问:“中国人为什么走路总是弯腰低头呢?我国的人走路总是挺胸抬头。

”周恩来说:“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能不弯腰埋头使劲吗?你们走的是下坡路,能不挺胸抬头吗?”2.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

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战利品,他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我。

我无功不受禄,就想拒收。

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

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3.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见外国记者,一位记者用嘲笑的口气问:“总理阁下,为什么明明是人走的路,你们中国人却叫成‘马路’呢?”周总理没有正面去解释,而是开玩笑地回答:“我们中国人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简称‘马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