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诊断
中暑的中医诊治
(二)急救处理
3.针灸:取十穴放血,或泻法针刺大枢、曲池、内突等。 4.针剂:热闭,神昏或抽搐。
1)清开灵注射液:40ml+5%GS500ml注1次/日。 2)醒脑静注射液:4ml im 1-3次/日,亦可静点。
热伤元气,津液汗出,口干,气短等暑热灼津严重 者 : 生 脉 注 射 液 20-40ml+5%GS500ml 注 1-2 次 / 日 。 伤 津严重者:2000-3000mlNSIV。
若发生变证时,可累及脾、肝、肾诸脏。 后世以动静、阴阳分为伤暑、中暑、冒暑,就其病情而 或卒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气粗如喘,牙关微紧或口开,舌绛,脉虚数。 治法:消暑泄热,益气生津。
(二)急救处理
1.一般处理 消去病因,迅速撤离高温环境,解开衣扣,饮食盐水 凉饮料,及吸氧。 高热者,冷水淋浴,以皮肤发红为止,体温降至38摄 氏度以下。
4.切诊
虚里多鼓动,快而无力,胸腹肌肉灼热,手足欠温或 厥冷,可有肌张力增高,脉虚数或虚濡数,弦细或沉伏, 重者六脉不出或芤迟。
(二)鉴别诊断
1.暑湿:从发病季节,起病急骤,传变快变证多等, 壮热、烦渴等主症与中暑相似。
1)但暑温属温病范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常常伴有 斑疹、吐血、衄血等动血症状。
中暑的中医诊治
【概述】
1.含义:中暑是指在长夏至初秋,天暑地热,天旱酷 暑之时,人在气交之中,感受暑毒,伤气耗津,而突发忽 然卒倒,身热汗出,脉虚的急性病证。
2.古代医籍论述
中暑一名始身于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中暑即背寒 面垢,手足微冷,烦渴口燥。”
张洁古从动静而分为“中暑”、“中热”。而“中暑”为阴, “中热”为阳。
2.闻诊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一)诊断原则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中暑先兆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诊断及分级标准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
常呈对称性。
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二)治疗原则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中暑者,形同而病别,延医亦各不同。
暑之为气,时应乎夏。
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
暑之伤,先着于心。
其症∶头痛眩晕,心烦面垢,身热口渴,其脉虚濡。
昏仆不知人,亦与中风相似。
名曰中暑。
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
gbz41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Heat IllnessGBZ41-2002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举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相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1508-1988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在接触从事高温作业时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可能中暑。
为了爱护健康,便于开展中暑的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以保障从事在厂矿、农场及其他露天作业环境中劳动以及在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时所发生的中暑。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负责起草。
参加起草的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要紧表现的急性疾病。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生产劳动(工厂、矿山、农场及其他露天作业等)、体育竞赛时所发生的中暑的诊断和处理。
非职业性中暑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 诊断原则依照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要紧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要紧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4 中暑先兆中暑先兆(观看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刻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中暑诊断标准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失调而引起的严重疾病。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用于诊断中暑的一些常见标准和指标:
1. 体温升高:中暑患者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常常超过正常体温范围(37°C-38°C)。
体温超过40°C可以被认为是中暑的一个重要指标。
2.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暑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昏迷等。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用来评估中暑的程度。
3. 皮肤状况:中暑患者的皮肤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湿润或干燥,取决于中暑的类型。
湿热型中暑患者的皮肤可能湿润,而热射病型中暑患者的皮肤则可能干燥。
4. 循环系统状况:中暑患者的循环系统可能出现异常,包括心率增加、血压下降、脉搏弱或快速等。
这些循环系统指标可以用来评估中暑的严重程度和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中暑的诊断应该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以上列出的指标仅为一般参考,实际诊断应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体温测量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确定。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中暑,请尽快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医院培训-中暑的诊断、治疗、护理
一、发病机制
心血管系统
(1)早期皮肤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增多; (2)体液丢失过多时,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以至休克; (3)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引发心律失常和心功能 减弱或心衰;
长期处于热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可使心脏发生肥大改变。
一、发病机制
呼吸系统
(1)高热引起机体新陈代谢加速,呼吸加快, 肺通气量增高,有利于气体交换和肺蒸发散热。 过度通气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2)高热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肺间质 和肺泡水肿而发生ARDS。
②氢化考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入到 100~250ml液体中静滴;
③醒脑静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20~40ml加入到 100~250ml液体中静滴。
三、治疗要点
补液、维持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
① 补液 ② 低血钠的处理 ③ 低血钾的处理 ④ 高血钾的处理 ⑤ 酸碱平衡失常
三、治疗要点
三、治疗要点
1.高温中暑的现场处置
①迅速将患者移至荫凉通风处 ②采用冷水湿敷或冷水坐浴、扇风等降温措施。 ③饮用冷盐水或条件许可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 500~1000ml。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做好后送准备。
三、治疗要点
早期迅速降温治疗
药物降温
①氯丙嗪25~50mg,加入到250~500ml液体中静滴;
一、发病机制
> 产热
代谢、运动
散热 辐射、蒸发、
或劳动
对流、传导
一、发病机制
(一) 体温调节 (二) 高温适应 (三) 高温中暑对人体的影响
一、发病机制
(一) 体温调节 (1) 人体获取热量过多 (2) 机体产热过多 (3) 机体散热障碍 (4) 汗腺功能障碍
怎样诊断是中暑
怎样诊断是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盛夏酷暑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工作、行走或站立,或在锅炉和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再加上疲劳、空气流通不畅、饮水不足、饥饿,失眠等,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
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
中暑患者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
治疗前应该注意诊断,并与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
【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3.心血管检查4.CT检查5.血液气体及酸碱平衡指标的检测【诊断依据】1、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肢倦,胸闷恶心,口渴多汗等症。
如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为先兆中暑。
2、面色潮红,胸闷烦躁,皮肤干燥,呼吸急促,大量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为轻度中暑。
3、上述症状持续不解,继现汗闭高热,头痛呕吐,神昏肢厥,或肢体痉挛抽搐等症,为重症中暑。
4、多有夏季暴晒或高温环境下体力劳动、长途行走、田间作业史。
年老、产妇、慢性体弱病员可在通风不良及过度疲劳、过量饮酒等情况下发生。
5、须与暑瘟、疫疟、中风、食物中毒等鉴别。
【中暑与暑温鉴别】暑温与中暑均易发于夏暑炎炎之季。
中暑是卒中暑热或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烦躁神昏为主要表现。
中暑与暑温之暑入心营证候颇为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中暑乃突发神昏肢厥,经妥善处理,神志较易苏醒;暑温之暑入心营,多为暑热病邪由气分深入所致,其神昏不如中暑徒然,恢复亦较困难。
对于中暑的患者来说,要迅速将病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仰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更换干衣服为宜. 同时可用扇子轻扇,帮助散热。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Heat IllnessGBZ41-2002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X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那么。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生产劳动(工厂、矿山、农场及其他露天作业等)、体育竞赛时所发生的中暑的诊断和处理。
非职业性中暑也可参照执行。
2规X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订正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诊断原那么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4中暑先兆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病症,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5诊断及分级标准5.1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病症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5.2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5.2.1热射病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5.2.2热痉挛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
常呈对称性。
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5.2.3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中国职业卫生标准中暑的诊断
ICS13.100C 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41—2019代替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的诊断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heat illness2019-01-30发布2019-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的第4章、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与GBZ 41-2002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修改了诊断原则;——删除了诊断分级;——修改了中暑先兆、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的描述;——调整了处理原则的内容;——修改了附录A的内容。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婷、阮艳君、吴冬梅、杨成新、王刚、张静波、魏桃英、易桂林、王永义、梅良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1508-1989;——GBZ 41-2002。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和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180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3 诊断原则根据高温作业的职业史,出现以体温升高、肌痉挛、晕厥、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参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中暑先兆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0 ℃,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中暑的定义、病因与症状诊断、治疗、须知
中暑的定义、病因与症状诊断、治疗、须知【定义】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
【分类】1、热失神:原因:在直射日光长时间照射的情况下睡醒。
由于流汗引致的脱水和末端血管的扩张,全身的血液循环降低而导致。
症状:意识在突然之间消失。
体温比平常的高,明显地流汗,脉搏呈现徐脉。
治疗方法:进行输液及冷却疗法。
2、热疲劳原因:水分和盐分的补给赶不上大量的流汗,形成了脱水症状的时候发生。
症状:有各样的症状,例如:直肠温上升至39℃、皮肤寒冷、明显地流汗等。
治疗方法:进行输液及冷却疗法。
3、热痉挛:原因:大量流汗后只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不足时发生。
症状:突然的有痛性痉挛和硬直的产生。
体温比平常的高,明显地流汗。
治疗方法:经口注入食盐水。
4、热射病:其中热射病的成因若仅与阳光直接照射有关的话则又称为日射病原因:[下视丘]的温热中枢受到障碍,体温调节机能丧失时发生。
症状:产生高度的意识障碍,体温上升至40℃以上,不明显地流汗,皮肤干燥。
治疗方法:紧急入院,并且尽快进行冷却疗法。
【病因】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制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
重症中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
重症中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01概述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运动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C,伴有意识障碍、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极其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EHS 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 50% 以上。
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尤其是在夏季参训的官兵和运动员。
一旦怀疑参训官兵发生 EHS,即应转送至后方医院治疗。
热适应(heat adaptation)是指长期在热环境中生活人群的热耐受能力比短期进入热环境人员明显增强的生物学现象,是经过若干代的适应作用,对热气候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协调关系。
热适应不仅限于生理功能方面,在机体外形、器官结构方面也有相应的变化,具有稳固的基因基础,具备可遗传的特点,因此又称生物性热适应。
习服(acclimatization)是训练与运动生理学范畴的重要概念,指人员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状态。
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是后天获得的、机体对热环境刺激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又称获得性热适应或生理性热适应。
热习服具有可产生、可加强、可脱失的特点。
热习服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医学监测下,使有关人员对热环境达到更为适应状态的过程。
脱习服(deacclimatization)是指一旦热刺激作用停止,热耐受能力会逐渐减弱,恢复到习服前水平。
02 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2.1 热射病发病特点热射病发病与 3 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
中暑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方法
冰袋冷敷法
将冰块或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于患者 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 处,注意防止冻伤。
并发症处理和转归情况
热痉挛处理
热衰竭处理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如钙、镁等 ,以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除了进行物理降温和补充液体外,还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 压、心率等,必要时给予升压药物和 强心药物治疗。
补充水分
在高温环境下,应多喝水或含有 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体内水分 和盐分。
了解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可能增加中暑的风险, 如利尿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应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户外活 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
不要留人或宠物在车内
即使在天气不太热的情况下,车 内的温度也可能迅速升高,造成 危险。
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解开衣物,以利于散热 。
补充液体
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淡 盐水、绿豆汤等,以补充 体内水分和盐分的丢失。
物理降温
可使用冷水、冰块或冰袋 等进行物理降温,擦拭身 体或敷于额头、颈部、腋 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应用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人丹、十滴水 、藿香正气水等药物进行急救治疗。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及药物过敏史,避免药物过敏反应的 发生。同时,遵循药物使用说明,控 制用药剂量和频率。
物理降温方法及操作指南
冷水擦拭法
使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患者全身皮 肤,特别是大血管走行处,如颈部、 腋窝和腹股沟等。
酒精擦浴法
使用30%-50%的酒精进行擦浴,重点 擦拭四肢及背部皮肤,以促进散热。
中暑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方法
中暑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中暑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
24. 1诊断依据
24. 1. 1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肢倦,胸闷恶心,口渴多汗等症。
如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为先兆中暑。
24. 1. 2面色潮红,胸闷烦躁,皮肤干燥,呼吸急促,大量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为轻度中暑。
24. 1. 3上述症状持续不解,继现汗闭高热,头痛呕吐,神昏肢厥,或肢体痉挛抽搐等症,为重症中暑。
24. 1. 4多有夏季暴晒或高温环境下体力劳动、长途行走、田间作业史。
年老、产妇、慢性体弱病员可在通风不良及过度疲劳、过量饮酒等情况下发生。
24. 1.5须与暑瘟、疫疟、中风、食物中毒等鉴别。
24. 2证候分类
24. 2. 1阳暑: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
舌红,苔黄,脉浮数。
24. 2. 2阴暑:精神衰惫,肢体困倦,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欲吐,渴不欲饮。
舌淡,苔薄腻,脉濡细。
24. 2. 3暑厥: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痉挛,高热无汗,体若燔炭,烦躁不安,胸闷气促,或小便失禁。
舌红,苔燥无津,脉细促。
24. 2. 4暑风:高热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皮肤干燥,唇甲青紫。
舌红绛,脉细弦紧或脉伏欲绝。
24. 3疗效评定
24.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精神恢复。
24. 3.2好转: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体力未能完全恢复。
24.3.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中暑病历模板
中暑病历模板引言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热失调疾病,主要由于身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造成体温升高,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本文将介绍中暑的定义、症状、诊断和治疗,并提供中暑病历模板,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记录和管理患者的病情。
中暑的定义中暑是一种由于体温升高过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暑热环境下,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高湿度的条件下。
中暑的症状以下是中暑常见的症状:1.头晕和头痛2.体温升高(超过37.5摄氏度)3.皮肤热、干燥和红4.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5.痉挛和抽搐6.意识混乱或丧失7.呕吐和腹泻8.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如四肢无力或感觉障碍中暑的诊断中暑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环境暴露史。
医生通常会执行以下检查来确认中暑的诊断: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通常中暑患者体温会超过37.5摄氏度。
神经系统评估医生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评估,包括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混乱、抽搐或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并评估患者的电解质水平,以确定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
中暑的治疗中暑的治疗目标是迅速将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并恢复水电解质平衡。
以下是常用的中暑治疗方法:体温降低•将患者转移到室内或阴凉处•使用冷毛巾或冷水擦拭患者的皮肤•给予患者低温水浸泡或喷洒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含电解质的饮料或口服补液盐•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建议患者多饮水,尤其是清凉的水和含电解质的饮料休息和观察•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帮助恢复体力和能量•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温变化,观察是否有进一步的恶化中暑病历模板以下是使用中暑病历模板应包含的信息:1.患者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职业–过敏史2.主诉:–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描述3.既往病史:–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有关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信息4.检查结果:–体温测量结果–血液检查结果(如果适用)5.诊断:–确认中暑的诊断,包括中暑类型的描述6.治疗:–执行的治疗措施,如体温降低方法、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方式等7.观察和建议:–对患者的观察结果和建议进行记录,包括进一步的随访和预防措施建议结论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失调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中暑职业病认定标准
中暑职业病认定标准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导致的疾病,属于职业病的一种。
根据中国的职业病认定标准,中暑可以被认定为职业病的具体条件如下:
1.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并有高温作业史。
2.劳动者发生中暑的病史和证据。
3.中暑与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有因果关系。
4.劳动者有与中暑病程相符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5.中暑病程符合职业病诊断标准。
职业病认定需要根据劳动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由职业病鉴定机构进行认定。
虽然存在职业病的认定标准,但是具体的认定还需要根据劳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由相关职业病鉴定机构进行认定。
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得中暑是与工作环境有关,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职业病认定。
中 暑的诊断及院前急救
中暑的诊断和院前急救概念: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为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型。
颅内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诊断要点:1、有高温环境:如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加上通风差;露天作业时,阳光直接暴晒;公共场所,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等。
2、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口渴、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皮肤湿冷、四肢麻木等表现。
3、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等。
处理要点: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温度保持在22—25℃,不宜太低。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和腰带,脱去或松开外套。
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尽快散热降温,直至体温降至38℃以下,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时可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若患者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6、对于重症中暑者,不能让患者步行,应用担架使患者平卧,最好使用空调车转运。
及时上医院给予吸氧、静脉注入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等综合救治,运送途中给予冰枕,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块,继续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中暑的诊断标准
中暑的诊断标准
一、先兆中暑:
患者可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可以正常或略高,不超过38℃。
二、轻症中暑:
患者可出现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
三、重症中暑:
1、热痉挛:由于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后,出现头痛、头晕、肌肉痉挛、肢体活动受限,数分钟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
2、热衰竭:多见于机体状况欠佳的人群,如老人、儿童、产妇等。
由于高热引起脱水,症状和轻症中暑相似,但发生程度更严重。
此外,建议存在上述部分症状时,应及时至阴凉、通风处平卧,使用冷毛巾冷敷,进行物理降温,饮用淡盐水,如无缓解及时至急诊就医。
《中国高温中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3)要点
《中国高温中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23)要点
中国高温中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23)要点
背景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热应激
反应,严重情况下可危及生命。
为了确保高温中暑患者能够得到及
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同制定了以下共识。
诊断要点
1.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如体温升高、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通过监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对症状进行进一步
确认。
3. 使用可靠的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不要依靠不可靠的手感或
主观感受。
治疗要点
1. 将患者迅速转移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中,并保持体位仰卧。
2. 解除患者衣物,使用湿毛巾或冷毛巾给患者身体降温。
3. 给患者饮用适量清凉的水或患者能够耐受的口服补液溶液。
4. 如患者意识清醒,可以鼓励他们多喝水、多休息,并避免过度活动。
5. 如患者病情较重,应迅速就医并接受更进一步的治疗。
预防措施
1. 高温季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
2. 多饮水,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3. 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尤其在高温时段避免外出。
4. 户外工作者、体力劳动者和易感人群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遮阳帽、穿透气轻便的衣物等。
以上是《中国高温中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3)的要点。
本共识可以为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暑的诊断可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
与热射病特别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疟疾;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或宫外孕、低血糖等鉴别;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可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