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血药浓度法

合集下载

血药浓度检查的注意事项

血药浓度检查的注意事项

血药浓度检查的注意事项
血药浓度检查是指通过血液样本检测药物浓度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治疗药物剂量的个体化调整和监测药物治疗效果。

在进行血药浓度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中药等,因为某些药物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浓度的测定结果。

2.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您的身体情况,如肝肾功能、体重、年龄等,因为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浓度的测定结果。

3. 检查前需遵循医生的指示,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服用药物。

如需空腹服用,则需遵守空腹服药的规定;如需餐后服用,则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餐后服药。

4. 检查前需禁食或限制饮食。

如检查需要空腹,需在检查前8-12小时禁食;如检查需要餐后,需在检查前规定的时间内禁止进食或饮水。

5. 检查前需保持身体状态稳定,避免过度运动、剧烈运动、紧张等情况,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的变化。

6. 检查时需按照医生的要求采集血液样本,遵守规定的采样方式和时间,以保证样本的准确性。

总之,进行血药浓度检查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遵守医生的指示和要求,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中药的体内进程

中药的体内进程

辛味药要紧含挥发油,第二为生物碱,苷类甘味药的化学成份分为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份为主酸类药要紧含有机酸类成份,第二是鞣质。

苦味药要紧含有生物碱和苷类成份,第二为挥发油,黄酮,鞣质等咸味药要紧含有碘,钠,钾,钙等无机盐成份中药的体内进程:1跨膜运动,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2吸收3散布4代谢5排泄血药浓度法:直接血药浓度法和中药效应成份血药浓度法。

中药的不良反映:1,副作用,在医治剂量下显现与医治无关的作用。

2,中药的毒性反映,剂量过大或用药时刻太长所引发的机体生理功能和结构的病理转变,分为急性毒性反映和慢性毒性反映。

3,过敏反映,由于机体收到中药或中药成份刺激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当该药再次进入机体时,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映。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余的药物效应。

5,特异质反映,少数人应用某药物以后产生作用性质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映。

6,特殊毒性反映。

A型药物不良反映:能够预知的药物不良反映,是药物已知药理,毒理致使的临床反映和表现,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固有成份或代谢产物所致。

1作用增强型2副作用型3毒性型4继发型5首剂综合征6撒药综合征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要紧功效的药物麻黄,发汗,平喘,利尿,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镇咳祛痰麻黄发汗,兴奋汗腺@1受体,使汗腺受体分泌增加:或扩张汗腺导管,增进排汗:发汗与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麻黄平喘1化学结构似肾上腺素,可直接兴奋支气管滑腻肌细胞的B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使支气管滑腻肌松弛。

2,直接兴奋支气管粘膜血管滑腻肌细胞的A受体,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3,增进肾上腺髓质嗜洛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释放递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4,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柴胡: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镇定,痛,咳,增进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滑腻肌作用。

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检测方法

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检测方法

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检测方法一、引言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检测是临床药学和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可以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调整。

本文将介绍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常用的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方法2.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方法之一。

它基于样品中药物与色谱柱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控制流动相的性质和流速,使药物在柱上以不同速度传输,从而实现药物的分离和定量测定。

2.2 气相色谱法(GC)GC是一种基于样品中药物在气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它适用于易于挥发的药物的检测,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高的优点。

然而,GC需要样品预处理的步骤较多,对仪器的要求也较高。

2.3 质谱法(MS)质谱法结合了质谱仪和色谱仪的优势,可以实现对样品中药物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

质谱法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

2.4 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利用抗体与药物结合的特异性来测定样品中药物浓度的方法。

常用的免疫测定法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和荧光免疫测定法等。

免疫测定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对抗体的选择和制备要求较高。

三、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方法的应用3.1 临床药学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在临床药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监测患者血浆中药物的浓度,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调整。

例如,对于某些具有副作用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通过监测血浆中药物浓度,可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3.2 药物研究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在药物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药物浓度来研究。

这对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检测也可以用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评估不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影响。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

TDM简介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平均剂量给药,其结果是仅 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一些则未能达到预期 的疗效,而有一些则出现毒性反应。显然,不同 的患者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TDM简介
这一不同源于下列多种因素: 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遗传学、身体状况
及疾病状况等)。 ②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 ③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等。
⑥ 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 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辨 别的。
TDM目的和意义
⑦ 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⑧ 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很大。 ⑨ 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
中毒,以及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TDM目的和意义
决定是否进行TDM的原则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药效是否不易判断?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 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它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 息?
放置过程出现分解。 ③ 采血试管不可随意代用。
TDM的实施
Viva E系统外观
16
TDM的实施
Viva E系统的组成
反应杯转盘 试剂针
样本针
试剂转盘
17
PC 桌 移液器 样本转盘
TDM的实施
Viva E系统的纯水容器和废水处理
18
TDM项目
抗癫痫药物的检测: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 床应用
主要内容
TDM简介
TDM目的和意义
TDM实施

中药学《21.17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中药学《21.17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中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血药浓度法和尿药浓度法。

在测定血药浓度或尿药浓度有困难时,可采用药理效应法。

在某些情况下生物利用度也可采用血或尿中药物代谢物数据或同位素标记药物总放射性强度来估算。

1.血药浓度法是生物利用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受试者分别给予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测定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动力学参数测算生物利用度。

在无法测定血中原形药物时则可以通过测定血中代谢物浓度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

2尿药浓度法如果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或代谢产物全部或者大部分(>70%)经尿排泄,而且药物在尿中的排泄量与药物吸收的比值恒定不变,则用药物吸收程度可以通过尿中的排泄数据测算。

3药理效应法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分析方法精密度不够,重现性差或其他原因无法测定血液和尿液中药物或药物代谢物浓度,而药物的效应与药物体内存留量有定量关系,且能较容易进行定量测定时,可通过药理效应作为测定指标,估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同位素标记法如果缺乏专属性的药物定量方法,可以对实验动物给予同位素标记药物后,通过测定血浆或尿中的总放射性数据来估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这种方法与其他非专属性方法一样,不能区分药物和代谢物,不能反映出吸收过程中在肠道或肝内的首过代谢,检测的是原形药物和代谢药物的总量,因而生物利用度的估算值将偏高。

5药物代谢物测定法如果药物吸收后很快经生物转化成代谢产物,无法测定,则可通过比较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血中或尿中代谢物浓度数据来估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血药浓度监测实施方案

血药浓度监测实施方案

血药浓度监测实施方案血药浓度监测是临床药物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药物的浓度情况,从而指导药物的使用和调整剂量。

下面将介绍血药浓度监测的实施方案。

首先,确定监测的药物种类和监测的时间点。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监测指导,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使用药物的特点来确定监测的药物种类和监测的时间点。

一般来说,需要监测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抗癌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监测的时间点可以是给药后的特定时间,也可以是在治疗过程中的特定时间点。

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免疫测定法等。

医生需要根据药物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着,确定监测的标本类型和采样时间。

血药浓度监测的标本类型一般为全血、血清或血浆,医生需要根据监测方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

采样时间一般是在给药后的特定时间进行采样,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然后,进行标本采集和处理。

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和准确性。

采集后的标本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标本的变化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最后,进行监测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指导。

监测结果需要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生进行解读,根据监测结果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血药浓度监测是临床药物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医生需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指导药物的使用和调整剂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

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

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血药浓度检测是指通过检测人体内药物的浓度水平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是指在临床实践中,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明确检测的目的和对象,例如确定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监测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反应等。

同时,还需要明确检测的时间点和频率,以及采集样本的类型和数量。

其次,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需要明确检测方法和技术。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特性、样本的来源和稳定性等因素。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免疫测定法等。

在确定检测方法后,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并严格执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的问题。

样本的采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等。

采集后的样本需要妥善保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测机构进行分析。

在样本运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样本造成影响。

此外,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检测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在获得检测结果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还需要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这包括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参比物质的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总之,血药浓度检测实施方案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措施。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并为药物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相关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血药浓度检测工作有所帮助。

血药浓度的调整方法

血药浓度的调整方法

血药浓度的调整方法
血药浓度的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 增加药物的服用剂量:如果患者需要提升血药浓度,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药物的服用剂量,可以通过定期定量服用药物的方法,达到调整血药浓度的目的。

2. 补充营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补充营养的方式,来提高身体内的血药浓度。

可以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起到上升血药浓度的作用。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21丹皮酚兔体内血药浓度测试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21丹皮酚兔体内血药浓度测试

实验二丹皮酚兔体内血药浓度测试一、实验目的1.学习家兔耳静脉取血的实验方法。

2.掌握血药浓度法求测体内药动学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丹皮酚(PaeOn01,C9HioO3)为毛葭科芍药属牡丹、萝孽科牛皮消属徐长卿等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已有人工合成品。

临床用其针剂每次50-100mg o肌注或穴位注射治疗风湿痛、胃痛及各种疼痛、湿疹、过敏性皮炎等,效果良好。

临床药理方面。

曾有人用NC标记丹皮酚给大鼠灌胃实验表明,20分钟血浓达最高峰,并迅速代谢、排泄;亦有人用家兔尿药浓度的测试,观察该原形药及其代谢物的体内消除情况。

本实验用家兔血清中药物浓度测试的方法,进一步观察该药的体内过程,并求算兔体内的消除半衰期L/2、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等药物动力学参数。

丹皮酚结构式为:于波长274nm处,浓度在10^10-5g∕ml范围服从比耳定律,故血样经分离后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经预测其平均回收率为90.22%。

三、实验用仪器和试剂(一)仪器75IG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计刻度离心管IOml10支具塞刻度试管IOml10支具塞试管20ml2支试管5(或10)ml10支滴管20支刻度吸管Iml12支0.5ml1支液管架1个试管架1个容量瓶IOml16个针管IOml2个针头8cc>特大号各2个脸盆2个刀片1把广口瓶(棉球)1个镶子1个擦镜纸适量滤纸适量定时钟1个落地灯1个(一)试剂丹皮酚(Iomg/ml)溶液配剂:丹皮酚1OOOmg5g(0.5g≈16滴) 30g(36ml)加至100ml无水乙醇(AR)乙醛(AR)HAC-NaAC(pH4.5)缓冲溶液(配制方法按中国药典二部附录) 四、实验方法(一)兔血清中丹皮酚回收率实验1 .空白血样的收集:取健康家免一只(禁食一天,喝水)。

于颈动脉处剥离皮毛,扎结颈动脉,插管。

取动脉血约50〜60ml 。

离心(2500r∕min,15分钟),得上清液,即空白血清。

置冰箱保存。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Pharmacological method of the drug-contained serum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vitro概括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是指动物灌胃赐予中药及制剂,经汲取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在一准时间内采纳血液,分别所得血清,必然含有必定量的该药物成分,此时的血药浓度反应了机体的真切血药浓度,以此血清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察看其药理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1、采纳的含药物血清与机体内环境相一致且清除了中药制剂的各样影响要素(如 pH,浸透压等),将其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察看其药理作用,拥有更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使中药的研究易于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于创立中药细胞分子药理学研究拥有重要的促使作用。

2、于灌胃给药后不一样时间采纳的血清,其体外药理实验的效应及其变化,能够反应机体真切的血药浓度及其变化,无疑创始了对于很多成分不明或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3、如采纳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药效学研究时,同时剖析测定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含量,拥有极强的针对性,可防止盲目地挑选药物有效成分的沉重工作,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

从 1988 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新观点,到现在已有十余年时间。

其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可行性探究研究2、方法学研究3、应用研究阶段。

可行性探究研究以含药血清进行体外的药效学试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月国内即有所探索,自田代真一提出“血清药理学”的观点此后,从头惹起了学术界的宽泛关注。

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宽泛的可行性探究研究。

一. 抗菌、抗病毒的实验研究杨奎等应用中药血清药理方法进行了中药体外抗菌实验,发现黄芩、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的血清分别拥有显然的抑菌作用,克制率高达70%以上。

该研究发现一些含中药血清相对于正常血清表现为促使细菌生殖作用,表示一些中药能够降低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

血液药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液药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液药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血液药物浓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血液药物浓度测定是指通过检测人体静脉或动脉血液中药物的浓度水平来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血液药物浓度测定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过程中,对于个体化治疗、药物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血液药物浓度测定可帮助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从而达到个性化治疗的目的。

其次,血液药物浓度测定可用于药物剂量调整。

一些药物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中毒,剂量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通过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和相应的疗效,从而实现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的目的。

此外,血液药物浓度测定还可用于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许多药物都会干扰其他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其药物浓度水平,导致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定期监测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最后,血液药物浓度测定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其浓度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通过监测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总之,血液药物浓度测定在个体化治疗、药物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定期监测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测定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是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前提。

本文将介绍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些常见的药物的例子。

1.静脉采血法:通过针对静脉采血,将血样放入试管中,使用离心机离心,分离血浆。

然后使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或质谱仪等技术,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

2.皮下或肌内采血法: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肌内组织中,随时间采集血液,然后离心,分离血浆,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

3.口服给药采血法:通过口服给药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采集血液样本并离心分离血浆,再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1. 受体位不饱和的剂量 - 时间关系:根据剂量与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计算最大浓度(Cmax)、时间最大浓度(Tmax)、最小浓度(Cmin)、终止半衰期(t1/2)、生物利用度(F)等参数。

2.体内清除率(Cl)的计算:根据药物的实验剂量和持续稳态下的血浆浓度计算。

3.靶区和非靶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通过采集不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相应的参数。

4.药物的代谢动力学:通过测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浓度,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举例说明:对于一些常见的药物,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如下:1.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布加迪尼布(Obeticholic acid),可使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分析血中的布加迪尼布浓度。

药代动力学参数可根据剂量与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计算得出,如Cmax、Tmax、Cmin、t1/2、F等。

2. 对于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可使用质谱仪测定血浆中丙戊酸钠的浓度。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测定最大浓度、最小浓度和消除常数获得。

3. 对于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可使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中的头孢曲松钠浓度。

影响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因素及其检测方法

影响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因素及其检测方法

影响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因素及其检测方法固体制剂是指在口服给药过程中以固体形式投入人体的药物制剂。

固体制剂的口服吸收能力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药物的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固体制剂的药物通过口服途径被有效吸收,需要考虑影响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因素以及可用的检测方法。

影响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自身因素:其中包括药物的溶解度、溶出度、晶型、物理状态等。

药物溶解度是药物在生物体中溶解的能力,它直接影响药物的可溶性和吸收速度。

药物的溶出度表示在给定时间和条件下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量和速率。

药物的晶型和物理状态也会影响其溶解度和溶出度进而影响吸收。

2. 制剂因素:包括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配方、组分、压缩力度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和配方对固体制剂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组分和压缩力度会导致固体制剂的物理形态和溶出度的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3. 生物体因素:包括肠胃pH值、胃酸、胃肠蠕动、肠道酶和转运蛋白等。

口服给药发生在胃肠道中,它们的特殊环境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胃酸、胃肠蠕动以及胃肠道中的酶和转运蛋白也会对固体制剂的溶解度、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产生影响。

为了评估固体制剂口服吸收情况,我们需要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固体制剂口服吸收检测方法:1. 体外溶出试验:通过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测定固体制剂中药物的溶出度。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固体制剂溶出速率的变化,从而判断其吸收速度。

2. 体内动力学研究:使用动物模型或健康志愿者进行实验,通过测量血药浓度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来评估固体制剂的吸收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对吸收速度和吸收率的直接定量评估。

3. 细胞渗透法:通过使用人体肠道上皮细胞模型,可以研究药物在肠道上皮细胞中的渗透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药物在消化道中的渗透速率和渗透性。

4. 血药浓度测定法:通过采集血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或质谱法等技术,测定血中药物的浓度变化,从而间接评估固体制剂的吸收情况。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Pharmacological method of the drug-contained serum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vitro概述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是指动物灌胃给予中药及制剂,经吸收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在一定时间内采取血液,分离所得血清,必定含有一定量的该药物成分,此时的血药浓度反映了机体的真实血药浓度,以此血清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1、采取的含药物血清与机体内环境相一致且排除了中药制剂的各种影响因素(如pH,渗透压等),将其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使中药的研究易于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于创建中药细胞分子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于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采取的血清,其体外药理实验的效应及其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真实的血药浓度及其变化,无疑开创了对于许多成分不明或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3、如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药效学研究时,同时分析测定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含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避免盲目地筛选药物有效成分的繁重工作,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

从1988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新概念,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

其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可行性探索研究2、方法学研究3、应用研究阶段。

可行性探索研究以含药血清进行体外的药效学试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即有所探索,自田代真一提出“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以后,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可行性探索研究。

一.抗菌、抗病毒的实验研究杨奎等应用中药血清药理方法进行了中药体外抗菌实验,发现黄芩、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的血清分别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制率高达70%以上。

该研究发现一些含中药血清相对于正常血清表现为促进细菌繁殖作用,表明一些中药可以降低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

中药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中药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中药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摘要】体内药物浓度的测定是研究药代动力学的前提,中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又是中药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的是每个药代动力学研究者都应该关注的课题。

随着先进仪器的开发和使用,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取得了重大进步。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分析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免疫法,同位素法和微生物法,并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免疫法;同位素法;微生物法中药药代动力学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物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血药浓度法[1]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经典方法,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测定方法,所以血药浓度准确的测定是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至关重要的环节。

先进的测定方法是精确测定的前提,发展更先进、更合适的测定方法是中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1 利用原子和分子对不同激发光谱的吸收特性,来鉴别确定指标成分分光光度法[2]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仪器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操作方便,只要有一定吸收光谱的物质均能测得。

曹蔚等[3]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在健康家兔体内为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曲线下面积为40μg·min-1·ml-1,半衰期为,消除速率常数为/min,肾清除率为/min。

但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低,对体内许多内源性物质难以区分,所以分光光度法常与色谱法联用,目前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被广泛用作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手段。

色谱法包括薄层层析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质谱联用。

色谱法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经过多年发展已趋于完善,其稳定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灵敏度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成为色谱法的代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甘草西定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甘草西定浓度
甘草西定对照品由云南西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提 供, 纯 度 98% ; 乙 腈 和 甲 酸 都 是 色 谱 级 (德国默克); 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水为纯化水。
2摇 方法与结果
2郾 1摇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贮备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甘草西定对照品
2 mg, 置 10 mL 量瓶中, 用乙腈定容至刻度, 得浓 度为 0郾 2 mg / mL 的贮备液, 置 4 益 冰箱保存, 临 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
Key words: licoricidin; HPLC; serum concentration
摇 摇 甘草在我国是一种古老的药用植物, 甘草的根 茎具有显著的抗病毒、 抗炎、 抗癌、 抗过敏、 保肝 和雌激素活性[1-3] 。 甘草西定是甘草的主要成分之 一, 其具有有很强的抗菌[4-5] 、 抗癌[6] 、 抗炎[7] 活 性。 此外, 甘草西定可防止 UVA 诱导的人皮肤成 纤维细胞的光老化[8] 。 在研究甘草西定药代动力 学特征之前, 需要测定甘草西定的血药浓度, 然而 甘草西定的血浆浓度测定至今没有相关报道。 高效 液相 色 谱 法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鄄 phy, HPLC) 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9-11] , 其能够 定量检测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 本研究利用 HPLC 对甘草西定血浆浓度进行测定, 并对方法学进行了 验证, 以期为今后甘草西定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分
析方法, 见图 1。
图 1摇 甘草西定结构式
1摇 仪器与材料 1郾 1摇 仪器
日本岛津 LC-20AB 高效液相色谱仪, 其中包 括 CTO - 20AB 柱 温 箱, SIL - 20A 自 动 进 样 器 和 SPD-20A 紫外检测器; UV7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抗癫痫中药制剂中西药成分的血药浓度检测(附78例分析)

抗癫痫中药制剂中西药成分的血药浓度检测(附78例分析)
第2 卷 第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期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1年4 02 月
43 0
抗 癫 痫 中药 制剂 中西药 成 分 的血 药 浓 度检 测 ( 7 附 8例 分 析 )
刘永 良, 刘秀坤 , 范志刚
( 中航工业 3 0 2 1医院药剂科 , 中 汉 7 30 ) 2 00
摘要
目的 : 探讨抗 癫痫 中药制剂 中是抗癫痫西 药成分及其含量情 况, 指导 临床 用药安全 。方法 : 用荧光偏 振 采
免疫 测定 7 8例 癫痫 患者所服 中药制荆 中的卡 马西平、 苯妥英钠 、 巴比妥 、 苯 丙戊酸钠等 四种成分及 血药 浓度 。 结果 : 所有患者 中均检 测 出上 述常用抗癫 痫 西药, 药平均 浓度 别在 4—1 、1—2 、5—4 、0—8 s m 。 血 21 21 25 0m / L 结
论: 所谓的抗癫痫 中药制荆 中含 有不同种类和剂量的常用化 学药物 , 干扰 了癫痫的正规治疗 , 值得警惕。
关键 词 中 药制 剂 ; 癫 痫 药 ; 药浓 度 抗 血
中 图分 类 号 :R 2 . 97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9 0 5—13 .0 2 0 .0 44 2 1 .4 09
7 s s f Ante ie tc 8 Ca e o ip lp i Ch ne e i s Na i e M e cn e r to o e tr tv dii e Pr pa a in f W se n M e cn m p sto Blo e cn n e r to e s e e dii e Co o iin o d M dii e Co c nta in M a ur m ntAnay i l s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法在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中的应用
费金钰赵泽宇
中药药动学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有效部位、
单味药及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时量-时效关系,
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学科
中药血药浓度法
与化学药物的药动学研究原理方法相似,通过测定中药及复方中一个或几个已知成分在体液中的浓度,使用相关软件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拟合药-时曲线,确定药动学模型,以此来反映中药及复方中成分的体内行为与规律的方法
方剂
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而拟定的治疗处方
方剂组方配伍合理性的研究是关键问题
方剂配伍合理性的研究集中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体外:方剂的煎制过程可能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复杂的成分变化
体内:组方药物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转运环节也会因为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
仅在体外寻求配伍导致的化学物质结构与量的变化难以深入阐明方剂配伍的原理和合理性
血药浓度法:提供科学客观的药动学参数,揭示配伍的合理性,为方剂配伍的优化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吸收速率
血药浓度法
吸收程度 吸收速率 问题与展望
消除速率
01
配伍对吸收速率的影响
一些中药制剂需发挥急救作用,客观要求其有效成分短时间内吸收入血从而发挥疗效如用于治疗心绞痛的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丹参三种活性物质:丹酚酸A(SAA)
丹酚酸B(SAB)
迷迭香酸A(RA)
i.v. 丹参提取物
ig.
丹参提取物
ig.
丹参提取物&冰片5, 10, 20, 30, 45, 60, 90, 120, 180,240, 300,360 分钟后
眼球取血
HPLC测定血药浓度
小鼠
迷迭香酸A(RA) 丹酚酸B(SAB) 丹酚酸A(SAA)
•双峰:肝肠循环;多位点吸收
•与冰片配伍后,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的达峰浓度增加,丹酚酸B 的第一个达峰时间由原来的 30 min 缩短到 5 min,吸收速率明显加快,并且使得丹酚酸 A、B 的 AUC、t1/2 和 MRT 增加
•可能机制:冰片抑制了 CYP3A 酶的代谢;抑制了 P-糖蛋白的外排
•药动学参数的改变充分说明,在治疗心绞痛方面,丹参与冰片配伍合理,使得复方制剂能够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02
配伍对吸收程度的影响
配伍对吸收程度的影响
方剂配伍后使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程度增加为常见现象,臣药、使药与君药之间体内和体外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君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程度,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使组方达到协同作用的目的
君药:芍药臣药:甘草
芍药苷甘草次酸
芍药苷
SD大鼠
0, 5,10, 20, 30, 60, 90, 180, 240,
360 和480分钟
取血
HPLC测定血药浓度
甘草次酸
芍药甘草汤
芍药苷 •与单味药相比,给予芍药甘草汤后大鼠血浆中芍药苷达峰浓度升高2倍,AUC 增加4倍 •甘草次酸的达峰时间提前,达峰浓度增加2倍
•同时两成分均出现半衰期缩短现象
•臣药甘草促进了君药芍药中芍药苷的吸收,提高了其体内浓度
•君药芍药加快了臣药甘草中甘草次酸在体内出现的时间,并增加了其体内的数量
甘草次酸
03
配伍对消除的影响
配伍对消除速率的影响
•消除速率加快:方剂减毒•消除速率减慢:延长药效
消除速率加快
小柴胡汤黄芩根提取液
汉黄芩苷
消除速率加快
SD大鼠
0.083, 0.167, 0.333, 0.5, 1, 2, 4,
6, 8, 10, 12,14, 16 和24 小时
取血
LC-MS测定血药浓度
小柴胡汤
黄芩根提取液
oral
oral
消除速率减慢
天麻素
天麻
消除速率加快
Wistar 大鼠
0.083, 0.167, 0.333, 0.5, 1, 2, 4,
6, 8, 10, 12,14, 16 和24 小时
取血
LC-MS测定血药浓度
低、中、高剂量复方天麻颗粒提取物
天麻提取物(相对剂量同中剂量组)
oral
oral
缺少天麻的阴性对照提取物
oral
05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存在的问题
指标成分难以确定
指标成分难以检测模型的选择、参数计算与评价
发展
多组分复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总量统计矩法。

新技术的应用 生物效应法
进一步探究配伍对药动学 改变的内在机制
个体统计矩参数:
零阶矩:AUC,
一阶矩:AUMC,MRT:
二阶矩:VRT,平均驻留时间方差,
总体统计矩参数:
总体统计矩:
零阶矩: ( AUCt) : 根据统计矩的加合性可计算中药复方多成分的总量统计矩
总量一阶矩( MRTt ) : 即为总量平均驻留时间,亦为各成分的总体均值
总量二阶矩(VRTt):能反映中药复方给药后各成分平均驻留时间的分散程度,反映总量
各特征成分血药浓度的集中趋势或分布状态
进行总体的研究
统计矩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芍药苷、川芎嗪的药动学参数:
新技术的应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 胶束色谱法(MC )
柱切换技术(CS )……
微透析取样方法,实现了在清醒、自由活动的动物体的不同部位取样




生物效应法
寻找合适的评价指标:
如采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 以血压为指标, 研究参麦注
射液大鼠静脉注射后的体内过程, 推算其消除 t 1/ 2 为
1.2h。

进一步探究配伍对药动学
改变的内在机制
体内酶代谢: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CYP3 酶及其亚型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
参考文献
1.李嬛, 王文倩, 郭辉,等. 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法在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中草药, 2012, 43(11):2289-2294.
2.Wang W P, Cao Q C, Gao J J, et al.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about Herbaceous compatible sense of
Zuojinwan[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0.
3.XJ Lai, L Zhang, JS Li, et al.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and bioavailability studies of three
salvianolic acid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 alone or with synthetical
borneol in rats.[J]. Fitoterapia, 2011, 82(6):883.
4.杨园, 韩凤梅, 杜鹏, 陈勇,复方天麻颗粒中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10, 45 (4): 484?488
5.贺福元,罗杰英,邓凯文 . 中药复方动力学数学模型-总量统计矩法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
药现代化,2006,9( 6) : 13.
6.Zhenyu Zhua, Liang Zhaob,1, Xiaofan Liu,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baicalin and wogonosid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Xiaochaihu Tang and
Radix scutellariae extract to rat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878 (2010) 2184–2190
7.贺福元,罗杰英 .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现状及研究方法探讨[J]. 中草药,2005,35( 10) : 1582.
贺福元,邓凯文,刘文龙,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法的实验验证研究,中国中药杂志,第38 卷第2 期
2013 年1 月
Q&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