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6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网络基础和交换机基础培训

网络基础和交换机基础培训
社区
腾讯 OICQ
即时通讯
在线影视
THANKS FOR WATCHING
主要的网络设备
路由器
路由器概念
所谓“路由”,是指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
路由
1
路由器
执行“路由”这种行为动作的机器,它的英文名称为Router。是使用一种或者更多度量因素的网络层设备,它决定网络通信能够通过的最佳路径。路由器依据网络层信息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前向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02
是一个世界性的网络;
03
主要采用TCP/IP技术;
04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05
由众多路由器连接而成;
06
是一个信息资源网。
Internet特点
NSP
NSP
NSP
ISP
ISP
路由器
……
网络服务 提供商
因特网主干网
因特网 服务商
电话线
DDN专线
干线网
HUB
干线网
Internet的概念
网络浏览
WWW(World Wide Web)上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通过WWW浏览,我们可以查阅各种感兴趣的内容。
01
计算机网络介绍
SOHO
Server
Intranet
移动
宽带上网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用一定的连接方法,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计算机网络功能
服务供应商 数据传输 资源共享
2
路由器
01
工作层次不同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安全教育资料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安全教育资料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安全教育资料(预防火灾教育)一、应急演习的目的:1、检验预案。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传。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二、应急演练的要求:1、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以前应先指定演练计划。

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期安排、演练策划领导小组构成、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2、演练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演练计划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设计演练总体方案,并根据需要针对演练方案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的职责、流程和要求,掌握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为演练实施奠定基础。

3、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

演练实施当天演练组织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在演练前提前到达现场,对演练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工作,确认无误后按时启动演练。

4、演练结束后,应针对本次演练组织相关参加人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从各自的角度总结本次演练的经验教训,确认评估报告内容,拟定改进计划填写《应急演练效果评估表》5、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参加演练单位和个人按照改进计划中规定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的更新等。

演练依据:《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演练准备1、所需设备及其材料准备:干粉灭火器 5kg(10只)、专用担架(2副)、急救箱一个(消毒酒精、绷带、橡皮条等)、干净毛巾(50条)2、人员准备:指挥领导小组(指挥中心)总指挥:刘召演副总指挥:黄隆金成员:赵刚良、肖维平、胡卫星、刘延成、贺彬、段武军、向曙、刘敏、夏伯升、周新良、姚志业、王志光、许清良、李顶、张维、张文峰参演部门:质检室、炭炭维修车间配合部门:综合管理室、质管室3、演练前召开准备会议,对演习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职责会议由xxxxx主持。

2015云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重点

2015云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重点

1、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程序和程序原理是____提出的。

A、图灵B、布尔C、冯?诺依曼D、爱因斯坦2、因特网是____。

A、局域网的简称B、城域网的简称C、广域网的简称D、国际互联网(Intenet、的简称3、Word“文件”菜单底部显示的文件名是____。

A、Word当前打开的所有文档窗口的文件名B、最近被Word处理过但已关闭的文档的文件名C、最近被Word打开或打开过的文件名D、正在被打印文档的文件名4、下面的文件格式哪个不是图形图像的存储格式____。

A、.pdfB、.jpgC、.gifD、.bmp5、目前校园网一般采用的拓扑结构为____。

A、总线形B、星型C、环型D、树型6、域名中的后缀.gov表示机构所属类型为____。

A、军事机构B、政府机构C、教育机构D、商业公司7、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局域网,其网络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____。

A、网络拓扑结构B、计算机C、传输介质D、网络协议8、十进制数13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

A、(1001)2B、(1011)2C、(1100)2D、(1101)29、在Windows中,回收站是____中的一块区域A、内存B、硬盘C、软盘D、高速缓存10、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是对____进行资源有效管理。

A、处理器管理B、存储器管理和I/O管理C、文件系统管理D、以上都是11、主机机箱上RESET按钮的作用是____A、关闭计算机的电源B、使计算机重新启动C、设置计算机的参数D、相当于鼠标的左键12、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有上角,可以同时显示的按钮是____A、最小化、还原B、最大化、关闭C、最小化、还原、关闭或最小化、最大化、关闭D、最小化、关闭13、下列____不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A、传染性B、隐蔽性C、破坏性D、通用性14、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微处理器、____、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A、运算器B、控制器C、存储器D、主机15、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____。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与应用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微型计算机系统 1.4计算机中的数据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电子技术是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 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1世纪是以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为代表)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标志 的信息社会 现代电子技术在国防、科学、工业、医学、通讯(信息处理、传输和交流)及文 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2计算机的发展
摩尔定律:每过18个月,微处理器硅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就会翻一番。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2计算机的发展
1978年 ,英特尔 8088微处理器,16位,2.9万个晶体管 , 频率为5MHz、8MHz和10MHz 。 1982年 ,286微处理器 ,16位 ,频率为6MHz、8MHz、 10MHz和12.5MHz 。 1985年 ,英特尔386 ,32位,27.5万个晶体管 。 1993年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3百万个晶体管,0.8微米 1999 年,奔腾 3,950万个晶体管,0.25微米 技术 2002年,奔腾 4,5500万个晶体管 ,0.13微米 , 22亿个周 期运算 2003年 ,迅驰 ,7700万个晶体管 ,0.13微米 2005年 ,双核处理器“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2.3亿个晶 体管 ,90纳米 2006年 ,英特尔®安腾 ,17.2亿个晶体管 ,90纳米 2007 年,英特尔®酷睿 ,四核处理器 ,45纳米 2010年,英特尔®酷睿,六核处理器,32纳米,3GHZ以上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2P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2P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考试内容: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例题·单选题】(2007年)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正确答案』C(提示: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价值)。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B.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E.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714020102]『正确答案』BDE(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考试内容: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2015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

2015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

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运用遥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
综合基础知识
务遥 故本题答案选 阅遥
揖权威点拨铱政治试题多结合当前我国时事热点来考查考生的政治理论储备水平袁因此建议考生要
多关注此方面信息遥
二尧法律
法律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法理学尧宪法学尧主要实体法尧主要程序法等袁其中宪法尧行政法尧新
玉援 淤综... 域援 淤李... 芋援 淤行政事业单位原招聘原 考试原中国原教材 郁援 淤阅远猿园援猿
中国版本图书馆 悦陨孕 数据核字渊圆园员2冤第 275212 号
书 名院 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窑综合基础知识 作 者院 李永新
出 版 人院 董 伟 责任编辑院 杨冬絮 封面设计院 中公教育图书设计中心
严格依据重庆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编写
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综合基础知识
李永新 主编
图书在版编目渊CIP冤数据
综合基础知识 辕 李永新主编援 要北京院 人民日报 出版社袁圆园员2.12渊2014.10 重印冤 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陨杂月晕 怨苑愿鄄苑鄄5115鄄1450鄄9
项正确遥
揖权威点拨铱近几年来袁随着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不断施压袁人民币升值问题格外受关注遥 此题通
重 过与时事热点的结合袁重点考查考生对人民币升值与我国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遥 因此考生在备
庆 市
考过程中袁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袁更要关注热点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遥
事 业
四尧公文写作
单 位
公文写作部分主要包括公文基础知识与公文规范尧常用公文写作尧事务文书写作尧公文处理等方
张红军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201511基础知识重点

201511基础知识重点

2015 上半年基础教材复习方法及重点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看书+模拟题(30 题左右)发展心理学书+模拟题+习题册8-10 题变态心理学书+模拟题+习题册10 题左右测量心理学只做习题册不用看书10 题左右咨询心理学只看书不做习题册1-2 个题基础心理学重点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记住新定义: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科学)P22.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P4-63. 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维P44. 冯特、1879 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心理学元年P7(15 版P8)5. 行为主义、华生、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环境决定论P9(15 版P10)6.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意识、无意识、心理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P107. 人本主义心理学P10(15 版P12)8.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接受刺激)和轴突(传递刺激)组成P15(15 版P18)9. 外周神经系统解剖上包括12 对脑神经和31 对脊神经P16(15 版P19)10. 功能上,将外周划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

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

自主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拮抗作用。

P16(15 版P19)1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P17(15 版P20)12. 脑干位于……主要机构。

(脑干一二段)P17(15 版P20)13. 间脑看丘脑和下丘脑P18-丘脑:……特定部位P17。

下丘脑是……内脏系统的活动p18。

(15 版P20)14. 小脑的功能p18(15 版P21)15. 大脑灰质和白质P18(15 版P21)16. 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额叶最大,约占半求面积的1/3 p19(15 版P22)17. 大脑不同区域不同功能(颞叶、枕叶、额叶、中央前、顶叶、中央后)P19(15 版P22)18. 兴奋和抑制p22(15 版P25)19.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P22(15 版P26)20. 条件反射的抑制P23(15 版P27)21. 扩散和集中P23(15 版P27)22. 动力定型p24(15 版P28)23. 感觉的定义P25(15 版P29)24.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P25(15 版P29)25. 一、感觉适应p26(15 版P36)26. 感觉后象P27(15 版P37)27. 感觉对比p28(15 版P38)28.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二)视觉器官、1.颜色的特性(二、三段内容)、色觉异常最后两段p30(15 版P30)29. 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p31 (15 版P33)30. 听觉的特性p32(15 版P34)31. 嗅觉、味觉p32(15 版P34)32. 内脏感觉、痛觉P33(15 版P36)33. 知觉的定义(前两段)p34(15 版P39)34. 知觉的特性p36、37(15 版P39)35. 方位知觉(P37)(15 版P42)36. 时间知觉第一、二、三段40(15 版P44)37. 错觉的定义p40(15 版P45)38. 记忆的定义、种类p43(15 版P48)39. 遗忘及遗忘规律(艾宾浩斯)p44(15 版P50)40. 遗忘的原因(衰退或干扰)p45,系列位置效应p45(15 版P51)41. 思维的定义、间接性和概括性p47(15 版P53)42.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定义p49(15 版P55)43. 概念的定义,内涵与外延p49(15 版P55)44. 迁移、原型启发、定势p51(15 版P57)45. 语言与言语p52(15 版P58)46.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p53—54(15 版P59)47. 意识的概念p57(15 版P63)48. 睡眠和梦p58(15 版P64)49.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p60(15 版P66)50. 二、注意的种类p60(15 版P67)51. 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p61(15 版P67)52. 需要的二、三段、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p63(15 版P69)53. 动机的定义、与动机有关的四个因素:需要、诱因、内驱力、情绪p64(15 版P70)54. 兴趣P65(15 版P71)55.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p65(15 版P72)56. 需要层次理论p66(15 版P72)57. 情绪情感的定义p68(15 版P75)58.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组织、信号功能)p69(15 版P76)59. 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p71(15 版P79)60. 心境、激情、应激p72(15 版P79)61. 意志的定义p73(15 版P81)62. 四种冲突p74(15 版P81)63. 三、意志品质p75(15 版P82)64. (一)能力的定义p77(15 版P85)65. (二)智力p77(15 版P85)66. 能力的分类2、3 p78(15 版P86)67.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p79(15 版P87)68. 人格的定义p81(15 版P89)69. 人格的结构P82(15 版P90)70. 气质的定义p83(15 版P91)71. 巴普洛夫神经活动类型说图表1-1 神经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p85(15 版P93)72. 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p86(15 版P93)73. 如何看待气质的类型(标题记忆)87(15 版P94)74. 性格定义p88(15 版P91)(15 版P96)75. (一)G.W.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p92(15 版P99)76.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p93(15 版P100)77.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p95(15 版P101)社会心理学重点1. 英国本能麦独孤(15 版P104)2. 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两个)p97(15 版P104)3. 社会行为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公式、字母表示p98(15 版P105)4. F.H.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P104(15 版P111)5. 价值中立原则-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10-11计算机基础考前辅导(周福伟)

10-11计算机基础考前辅导(周福伟)

三、计算机的分类
• 2、按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 a、模拟式计算机:连续物理量 b、数字式计算机:非连续的变化数据 • 3、按设计目的和用途分类 a、通用计算机 b、专用计算机
四、计算机的应用
• 1、数值计算(科学、工程) • 2、信息处理:指计算机对外部设备送来的各种信 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类、统计、加工、传 递、检索等综合分析工作 • 3、辅助设计(CAD)和辅助教学(CAI)系统 • 4、过程控制 • 5、人工智能 • 6、多媒体应用 • 7、网络技术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六、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
1. 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 硬件:机器设备的总和(显示器、键盘等) • 软件:程序的总和 • 程序: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操作 指令的有序集合 2.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 硬件必须在软件的控制下才能正常工作, 计算机的一切行动都要听从程序的指挥
七、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五.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 冯 诺依曼思想: a、数据运算与存储应以二进制为基础 b、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方式工作 2. 计算机的结构 •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 备组成 3.指令:向计算机提供有关的控制命令信息,指挥计 算机工作的命令 4.程序:操作指令的有序集合 5.程序设计:编制程序的过程 6.程序设计语言:用以编制程序的计算机语言
rom和ram的区别
• 1、ROM是一种只能读不能写入的存储器,断电 后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用来存放计算机的少量 固定程序。
• 2、RAM可随时进行读出和写入,但只是临时存储 信息的地方,一旦计算机断电,所存储的信息全 部丢失。
• 3、RAM是对信息进行操作的场所,程序必须调入 内存,才能被执行。RAM的空间越大,计算机的 处理能力越强。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doc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doc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章简要阐述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本章的内容是必要的入门知识,是以后各章的基础。

第一节数制与编码数制是人们利用符号来计数的科学方法。

数制有很多种,但在计算机的使用上常使用的则为十进制、二进制和十六进制。

一、数制的基与权数制所使用的数码的个数称为基,数制每一位所具有的值称为权。

1、十进制十进制的基为“十”,即它所使用的数码为0到9共十个数字。

十进制中,每个(位)数字的值都是以该个(位)数字乘以基数的幂次来表示,通常将基数的幂次称为权,即以10为底的0幂、1幂、2幂等。

2、二进制二进制的基为“二”,即其使用的数码为0、1,共二个。

二进制各位的权是以2为底的幂。

3、十六进制十六进制的基为“十六”,即其数码共有16个:0、1、2、3、4、5、6、7、8、9、A、B、C、D、E、F。

其中A~F相当于十进制数的10~15。

十六进制的权是以16为底的幂。

4、二一十进制二一十进制数称为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Binary Coded Decimal),简称BCD码。

在BCD码中是用四位二进制数给0一9这十个数字编码。

注意:为了区别以上四种数制,在数的后面加写英文字母来区别,B、D、H、BCD分别表示为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二一十进制数,通常对十进制可不加标志。

同时若十六进制数如是字母打头,则前面需加一个0。

二、数制的转换1、二、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只需将二、十六进制数按权展开后相加即可。

2、十进制数转换成二、十六进制数基本方法为:除基取余。

例:试求十进制数45678所对应的十六进制数。

3、二、十六进制数相互转换基本方法为:1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4位二进制数。

4、BCD码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按照BCD的十位编码与十进制的关系,进行转换。

三、计算机中常用的编码1、BCD码BCD码(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是一种具有十进制权的二进制编码,即它是一种既能为计算机所接受,又基本上符合人们的十进制数运算习惯的二进制编码。

2015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讲义13p

2015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讲义13p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
例题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资料所有制D.劳动过程
答案:C
解析:从生产关系的定义里就可以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例题4:构成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
A.生产B.占有C.分配D.交换E.消费
要求:了解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
社会经济制度:是在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DE
(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熟悉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以生产资料所有者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8p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8p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试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①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④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

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

【例题1·单选题】(2004、20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作用。

A.统治性B.决定性C.辅助性D.基础性[答案]D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市场竞争规律[答案]B 来源:考试大-经济师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考试内容: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相互结合。

同时,二者所处的地位和功能又有区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则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第八章营养教育一、营养教育概述(一)营养教育的概念与特点“健康四大基石”(WHO):禁烟限酒科学膳食锻炼身体心理平衡“营养教育是根据个体需要与食物来源,通过认识、态度、环境作用以及对食物的理解过程,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改善人民营养状况的目的。

”(美国饮食协会)“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活动。

”(WHO)营养教育(Nutrition Education):是以改善人民营养状况为目标,通过营养信息交流和行为干预,帮助对象个体或群体获得食物与营养知识、形成科学合理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分支,是公共营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包括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学、预防医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和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营养教育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多途径、低成本、覆盖广(二)营养教育的干预方法营养信息交流行为干预(三)营养教育的分类按研究对象划分:婴幼儿营养教育中小学生营养教育大学生营养教育中老年人营养教育特殊人群营养教育按教育领域划分:学校(幼儿园)营养教育家庭营养教育社区营养教育(四)营养教育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工作者(1)营养教育的主要对象1)个体。

2)各类组织机构。

3)社区。

4)政府部门。

(2)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学、预防医学、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2)了解社会、经济、有关政策以及文化因素对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

3)具有社会心理学、认知、教育以及行为科学的基础。

4)具有传播营养知识的能力。

5)有一定现场组织协调和研究能力。

(五)营养教育的主要工作领域(1)有计划地对餐饮业、农业、商业、轻工、医疗卫生、疾病控制、计划等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

(2)将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计划要安排一定课时的营养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平衡膳食的原则,从幼年开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3)将营养工作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提高初级卫生保健人员及其服务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合理利用当地食物资源改善营养状况。

(4)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开展群众性营养宣传活动,倡导合理的膳食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

(六)营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提高对营养健康的认识消除不利的膳食营养因素改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国民素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七)营养教育的发展现状国外——日本(亚洲)美国(美洲)德国(欧洲)国内——(1)幼儿与学生营养教育(学校/幼儿园营养教育)现状(2)成人营养教育(社区/医院营养教育)现状《营养改善条例》回顾与进展2004年10月卫生部立法司和疾控司委托CNS正式启动营养立法工作已于2007年11-12月定稿(先后有10个版本,修改20多次)共6章47条(第2章即为“营养宣传教育”)二、营养教育的实施步骤1.了解教育对象2.制订营养教育计划《营养教育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2)目标3)目标人群4)教育内容和途径5)评价方案6)组织机构7)活动时间安排8)预算3.确定营养教育途径和资料4.教育前期准备5.实施营养教育计划6.教育效果评价[技能训练]请针对我国当前高血压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特点,拟对某社区开展“合理饮食,降低血压”的营养教育。

请做出一份营养教育计划。

三、营养教育的相关理论(一)健康传播理论1.传播定义: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特点:社会性、普遍性、互动性、共享性、符号性和目的性。

传播过程五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信息、传播媒介和反馈。

2.健康传播定义: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获取、制作、传递、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3.健康传播活动(健康传播项目)定义:是应用传播策略来告知、影响、激励公众、社区、组织机构人士、专业人员及领导,促使相关人员及组织掌握知识与信息、转变态度、做出决定并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活动。

4.营养信息传播定义:是健康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改善个人和群体的营养状况与促进健康而制作、传递、分散和分享营养信息的过程。

(二)行为改变理论目前运用较多也比较成熟的行为理论包括:(1)知信行理论模式(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2)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ve Mode) P379(3)计划行为理论P379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理论模式“知-信-行”的涵义“知”——知识和学习“信”——正确的信念/积极的态度“行”——行为和行动“知-信-行”的相互关系知识是行为基础信念是动力,信念的转变是知-信-行的关键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行为改变过程(KAP理论之假设)获取知识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形成行为。

社区营养管理一、社区营养管理概述(一)社区定义:社区是指一个有代表性的区域,人口数为10万~30万,面积为5000~50000km2。

(WHO)构成要素:1.人口2.地域3.生活服务设施4.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5.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二)社区营养定义:社区营养(community nutrition)又称社会营养学,是从社会角度研究人类营养问题的理论、实践和方法。

它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人类社会中某一限定区域内各种人群作为总体,从宏观上研究其合理营养与膳食。

具体而言,是指在社区内,运用营养科学理论、技术及社会性措施,研究和解决社区人群营养问题,包括食物生产和供给、膳食结构、饮食行为、社会经济、营养政策、营养教育及营养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工作。

特点:1、强调被研究人群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2、突出被研究问题的宏观性、实践性和社会性。

目的:通过开展营养调查、营养干预、营养监测、营养教育等社区营养工作,1.提高社区人群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增进健康,进一步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

2.为国家或当地政府制定食物营养政策、经济政策及卫生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营养调查: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这称为营养调查。

营养监测:搜集分析对居民营养状况有制约作用的因素和条件,预测居民营养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并及时采取补充措施,引导这种变化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称为营养监测。

[思考题]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有何异同?营养监测指标:1 社会经济状况方面Engel指数)收入弹性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增长率2 保健状况方面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临床体征膳食指标营养干预:简单地说,营养干预就是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影响目标人群或个体的饮食,以改善其营养状况。

即通过人为的方法,调整食物构成和营养素的摄入,来达到合理的营养。

它的目标就是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它的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从政策上来影响食物的生产、销售和价格。

然后再通过宣传教育影响人们的观念,使人们对合理膳食有更深的理解,这都是营养干预的措施。

(三)社区营养管理工作范围地域范围——城市区域(行政划分:街道、居民委员会;功能划分: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居民生活区等。

)农村区域(行政划分:县(市)的乡镇、村民委员会)人群范围——几乎涉及所有人群(主要工作对象: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基本程序-现状调查-确定项目目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评价效果工作内容社区营养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三个方面:1.了解社区人群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2.社区营养监测、干预和评价3.社区营养改善主要措施:-普及营养知识(营养教育)-改善卫生条件-推行食品强化和补充营养素防治营养缺乏症-推广家庭种植业、养殖业-调整膳食结构预防慢性病我国社区营养管理机构1.卫生部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3.全国各省、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4.其它部、委、局二、社区动员(一)定义社区动员(Community Mobilization)是将满足社区居民营养需要和增进健康的目标转化成为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二)目的在于鼓励和动员社区居民、有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社区营养工作,争取他们在人力、财力、物力(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经费、宣传材料、物品、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支持,采取行动以便解决社区的营养问题。

(三)工作内容1.社区卫生专业人员主动参与2.促使社区人群主动参与3.动员领导部门积极参与4.动员非政府组织的参与5.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三、社区居民营养与健康资料的收集(一)需要收集的资料(1)人口调查资料(年龄、性别、职业等)(2)膳食营养调查资料(社区居民:食物摄入种类和数量;农村居民:+当地不同季节的食物生产、储存和食用情况;+农业用品的供应——如设备、种子、农药和化肥等情况)(3)健康资料(身高、体重和其他体格测量资料;相关疾病发生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等资料)(4)经济状况(5)文化教育程度(6)宗教信仰(7)生活方式(8)供水情况(二)资料获得途径(1)收集现有的统计资料资料来源:现有相应的统计报表、体检资料、学术研究报告或调查数据注意事项:1.注意发表的时间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经确定资料可靠后再进一步分析数据。

2.明确表述各项资料的来源,尊重原著作者或调查者的知识产权。

(2)访谈访谈对象:领导者、社区居民、医务人员及专家等。

注意事项:访谈前要制定访谈提纲(3)专题讨论参与对象:本社区的居民代表、行政管理人员、卫生人员等。

(4)调查问卷形式:现场调查、信函调查、电话调查等方法。

四、营养改善项目1.分析营养问题(1)哪些人患营养不良,其年龄、职业、经济水平、民族等情况。

(2)存在何种营养不良或营养性疾病。

(3)营养不良的程度。

(4)营养不良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确定项目目标(1)特定目标人群营养不良程度、性质和原因。

(2)干预项目涉及的范围、拥有的资源、社区参与等因素。

(3)拟选干预措施的意义、干预的有效性、实施的可行性、成本效益,是否易于评估等。

3.制订计划(1)计划内容1)背景2)目标(总目标+分目标)3)营养干预措施4)所需的人力、物力清单5)时间安排6)经费预算7)机构与人员8)项目的评价方案(2)制订项目计划的要求1)针对性2)可行性3)易于确定靶目标4)低经费开支5)易于评价4.执行计划(实施过程)注意事项:1、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并注意保持部门间密切配合。

2、随时做好项目的归档工作。

3、严格按时间安排执行计划,并进行监测和反馈式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