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现代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合集下载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 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 诗歌的韵律感; 绘画美: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 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 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
音乐美
1.节奏:每行四拍,音节抑扬顿挫 2.韵脚相协,韵律感强。. 翡翠 桃花 罗绮 云霞 绿酒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名亦多, 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 改名一多。湖北蕲水县 (今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 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 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 朱自清曾称赞闻一多是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 人。”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 中 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 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 15 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被国民 党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闻一多的诗,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实践。他 的大多数诗作,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他不 仅喜用浓重的笔触描绘形象,渲染气氛,尤擅 于在大胆的想像、新奇的比喻中变幻种种不同 的情调色彩,再配上和谐的音节、整饬的诗句 这些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诗成为一 幅完整的艺术品。但有时由于刻意雕琢,便失 去素朴与自然美的光华。 闻一多的诗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 响了不少后起的诗人 。

闻一多诗歌意象的美学持征研究

闻一多诗歌意象的美学持征研究

闻一多诗歌意象的美学持征研究【摘要】闻一多作为20世纪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中的意象美学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闻一多诗歌中的意象特点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其自然意象和历史文化意象的美学意义,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通过对闻一多诗歌意象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义所在。

结合现代语境,探讨闻一多诗歌意象对当代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闻一多诗歌的美学内涵,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望未来,还需要深入探讨闻一多诗歌中的其他美学元素,以更全面地理解其诗歌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闻一多诗歌意象美学的持续研究,可以推动中国诗歌研究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 闻一多,诗歌意象,美学,审美价值,现代影响,自然意象,历史文化意象,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闻一多(1918-1946),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以独特的意象表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深受读者喜爱。

闻一多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包括自然意象、历史文化意象等,这些意象不仅为诗歌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也展现了诗人的独特审美追求。

随着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诗歌意象的美学持征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文学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闻一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探讨其诗歌意象的美学特点,对于深入理解其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启示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对闻一多诗歌意象的美学持征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宽诗学研究的视野,也有助于借鉴其创作经验,推动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与传承。

1.2 研究意义闻一多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诗歌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包括自然、历史、文化等多种意象。

研究闻一多诗歌意象的美学持征,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更有助于揭示其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闻一多诗歌意象的分析和探讨,可以进一步挖掘其诗歌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丰富和拓展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领域。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闻一多的诗歌理论与实践绪论从1920年的新诗《西岸》开始,闻一多(1899-1946),便开始了他神圣而又传奇的诗歌理论道路的探索和爱国主义斗争的旅程。

闻一多的诗论在很长时间内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尽管我们不能忽视他历史中间人的身份,但是用文学史的观点去看待这一历程,仍需重新认知其新诗理论建构的缘起、价值和影响。

重新梳理闻一多诗歌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和颠覆之间的关系,考虑其所受的西方文艺理论的熏染,辨析中西诗学的融通是如何透过“幻象说”、“格律说”的面具而形成理论体系的,对于当代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而对于闻一多本人来说,其理论构建的过程也值得玩味,正因如此,郭沫若叹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五四”时代,如闻一多之熟悉西方文学者少之又少。

他13岁考上留美预备清华学院(清华大学前身),22岁留美,并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艺术学院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

三年的绘画生涯让其找到了诗人之笔。

__时期,他积极倡导民主革命运动。

1946年7月因李公朴案,“怒虎”发出最嘹亮的声音——《最后一次的讲演》。

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暗杀,时年47岁。

一生便如一篇“诗的史”,一首“史的诗”。

诗歌创作的分期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包括1925年5月留学美国之前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的诗歌创作和在美国留学期间的诗歌创作。

第二个时期则是1925年5月留学归来。

单从时间上来看,这样的划分未免有些仓促,但是从闻一多诗歌内容和风格上,却能看出些许合理之处。

从发表于1920年9月24日的《清华周刊》上的《西岸》,到1923年《红烛》出版,包括未发表的诗人自己的手抄本《真我集》以及《集外集》里的一些诗篇,按相近的诗风,都可以归入闻一多诗歌创作的“?红烛?时期”。

诗集共62篇,分为红烛(即叙诗)、李白、雨夜、青春、孤雁、红豆六篇。

诗集贯穿着爱国主义思想,例如同名诗《红烛》,诗人以红烛自喻,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诗论及其评价

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诗论及其评价

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诗论及其评价
闻一多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他提出了新格律诗三美诗论,并作出了深入研究和评价。

新格律诗三美诗论是对唐宋格律诗文化传统的发扬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格律诗三美诗论强调诗歌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闻一多认为,诗歌要追求音韵和谐、字句优美,同时注重形象的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意境。

这种注重音韵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特点,使得新格律诗在表达情感和思想内涵上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贴近读者的感受。

其次,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评价是积极的。

他认为新格律诗在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上,创造了更为自由的诗歌形式,更加注重个性和创新。

同时,新格律诗能够通过形象和音韵的运用,表达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评价肯定了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推动和发展的作用。

然而,对于闻一多的新格律诗三美诗论也存在一些质疑和批评。

有人认为,新格律诗在强调音韵美和形象美的同时,可能过于注重了技巧和形式,使诗歌的表达变得繁琐和复杂。

另外,一些人也指出,新格律诗在追求个性和创新的同时,可能忽视了传统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规律,导致诗歌的整体效果不够协调。

总结而言,闻一多的新格律诗三美诗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它强调了诗歌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推动了诗歌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尽管存在一些质疑和批评,但新格律诗通过注重个性和创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内容包括: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背景,分析其诗歌的文学特色,详细解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发现》和《说和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其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使学生领会闻一多先生关注民族命运、勇于担当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闻一多先生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特色,理解其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发现》和《说和做》的PPT展示。

2. 学具: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相关章节、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关注其文学成就。

2. 讲解:详细解读诗歌《发现》和《说和做》,分析其意象、隐喻手法和文学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闻一多先生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

4. 例题讲解:以《发现》中的一段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象和隐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说和做》中的一段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发现》和《说和做》中的意象和隐喻手法,并阐述其意义。

答案示例:《发现》中的意象:“血液里燃烧的火”,隐喻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说和做》中的隐喻:“时间是刽子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

2. 课后拓展: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其它诗歌,了解其诗歌创作的多样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使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意象和隐喻手法的掌握程度,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诗人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和隐喻手法的分析。

简述闻一多三美诗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闻一多三美诗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闻一多三美诗论的主要内容
闻一多的“三美”诗论,是新月派的新诗主张之一。

闻一多认为,诗的“美”应该包括三个层面: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强调的是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以及音尺、平仄、韵脚等元素的运用。

也就是说,一首诗应该有良好的节奏感,让人读起来有抑扬顿挫、流畅动听的感觉。

绘画美则强调辞藻的选择。

诗人应该运用富有色彩、形象生动的词语,创造出具有视觉效果的画面。

每一句诗都应该能够独立形成一个画面,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意象。

建筑美指的是诗的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从整体外形上看,诗应该具有整齐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闻一多的“三美”诗论旨在使诗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美的境界。

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总结闻一多诗歌思想内容

总结闻一多诗歌思想内容

总结闻一多诗歌思想内容闻一多(1911年-1946年),福建泉州人,原名赛龙,字均甫,曾用笔名吴晗、漩涡等。

他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现代风格派”代表之一。

闻一多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多样,表达了他对于人生、自然、乡愁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审视。

首先,闻一多的诗歌思想内容展现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他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并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

他在《无题》一诗中写道:“我以为我是一个深沉的水潭,/ 没发觉我却是一个浅水塘。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自我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怀疑。

他追求真实和深刻的生活体验,试图突破表象,寻找内心的真正意义。

其次,闻一多的诗歌思想内容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悟。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宇宙的浩瀚感慨。

他在《林花落了春红何用》一诗中写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这句诗道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性。

他把自然与人生相对照,用以彰显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呼吁人们珍惜生命,体验自然之美。

此外,闻一多的诗歌思想内容也涉及了对乡愁的思考和表达。

他出生在乡村,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乡愁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的诗中常有悠扬的山水和乡土之音。

他在《夜泊水村渡头》一诗中写道:“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句诗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朴实,同时也渲染了乡愁的情感。

闻一多将自己的身世和乡村生活融入诗歌中,体现了他对于乡土之情的怀念和热爱。

最后,闻一多的诗歌思想内容还涉及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

他关注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的命运,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他在《腊八节》一诗中抨击了封建礼教和社会不公:“家家设上悬鞭肉,不惜砍头拜神堂。

”这句诗对于腊八节的陈陈相因的仪式和社会滥杀无辜的现象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闻一多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的忧虑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引起了人们对于社会公正和人类发展的深思。

总之,闻一多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人生、自然、乡愁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从《九歌》研究看闻一多的诗学观念的开题报告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从《九歌》研究看闻一多的诗学观念的开题报告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从《九歌》研究看闻一多的
诗学观念的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我们不能仅仅追求新的事物,而是更应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种有机的结合与共存。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闻一多就是这样一位通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诗学观念的文学家。

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不仅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现代诗歌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他的诗歌既有浪漫主义的个性化表达,也有现代主义的思想观念,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入思索。

因此,从闻一多《九歌》的诗歌创作入手,探究其诗歌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对于深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及其诗学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文学研究的方法,对闻一多的《九歌》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出发,分析其对传统经典的借鉴,以及对现代主义的启示。

接着,从诗歌的形式、语言及节奏等角度入手,探究它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最后,通过对比《九歌》与传统经典之间的异同,探讨其在传统与现代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对于文学创作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同时,通过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实践,探究如何通过创新来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

闻一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闻一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 诗的所有 能激发情感 , 完全在 它的节奏 ; 节奏便是
格律 。 还有 , 上 面 已经 讲 了格律 就是 f m。试想 ” “ o r
1 节 奏 与格 律 的 同一 性 .
取消了 f , o 还有 没有艺 术?上面 又讲 到格律 就是 m r
在 中国古代文论 中 , 节奏多跟停顿相关 , 刘熙载 在《 艺概 ・ 概》 诗 中的表述具 有代 表性 : 若论 句 中 “ 自然 之节奏 , 则七言可 以上 四字作一顿 , 五言可 以上 二字作一顿耳。 近代 以来 , ” 节奏 的含新诗本 体形式 建构都 对 具有重要意义 。闻一 多 12 9 1年在清华 文学社 作 的 演讲《 诗歌节奏 的研究 》 12 与 9 2年 所作 的《 诗底 律 研究》 可视 作其 节奏理 论 的先声 ; 《<冬 夜 >评论》 为其运 用节奏 理论批 评 的实践 ,96年 发表 的《 12 诗 的格律》 为其理论 总结 。闻一多在创 作 中实现 了他 的部分 主张, 但毕竟创 作的复杂性 远超 出 了其 理论 的预设 , 后来 闻一多 的节奏理论有 所调整 , 但未专文 论述 , 散见于一些其他 文章 。对 闻一多 节奏理论 具 体 内涵及其功能意义 的探讨 , 依然 是 闻一 多研究 中
◎ 王 泽龙
王 雪松
内容提要
在 闻一多看来 , 诗歌节奏贯穿诗歌 的内在 精神和外在形体 , 是诗歌 不可
或缺 的元素。节奏不仅是手段 , 更是结构本身。据此 , 闻一多构建 了一种大 的节奏 观, 尤 为强调节奏 的功 能作用。其前期 节奏理 论 以“ 均齐” 为宗 旨, 注重视 觉节奏和 听觉 节奏 的交响, 并在节奏节制情感 的理论 和实践上做 出了有益 尝试。 关键词 闻一多诗歌 大节奏观 节奏功能

简述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

简述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

简述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之一,他主张诗歌应该追求三美:声美、意美和形美。

声美:闻一多非常注重诗歌的音韵和韵律美。

他认为文字的音韵是诗歌的灵魂,通过恰当的音乐节奏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情感。

他在创作中注重诗句的押韵和字音的和谐,使诗歌具有诗意的韵律。

意美:闻一多认为诗歌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工具,因此诗歌应该承载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真实。

他主张诗歌应该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情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形美:闻一多注重诗歌的结构和形式美。

他认为诗歌应该有一种清晰而有机的结构,通过独特的形式呈现出诗歌的美感。

他借鉴了西方诗歌的写作技巧,强调诗歌的节奏和谐,使用富有节奏感的句子和修辞手法,形成独特的诗歌语言美。

综上所述,闻一多主张诗歌追求声美、意美和形美,通过恰到好处的音乐节奏、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以及清晰而有机的结构和形式,实现诗歌深入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他的创作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闻一多写作风格

闻一多写作风格

闻一多写作风格
闻一多的写作风格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严谨的学术性:闻一多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他对待诗词的注解和评论都是严谨而细致的,从文字的音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强烈的民族性:闻一多的作品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他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诗词中充满了对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描绘和赞美。

3、感性的艺术性:闻一多的作品同时也是感性的艺术作品,他的诗词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而著称,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4、思想的深刻性:闻一多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

综上所述,闻一多的写作风格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性、强烈的民族性、感性的艺术性和思想的深刻性的完美结合。

末日 闻一多所作现代诗歌

末日 闻一多所作现代诗歌

末日闻一多所作现代诗歌太阳消散,时间过客。

世界,乌云笼罩,深沉的宁静。

末日的气息仿佛穿透了每个人的心,让我们深有感触。

此刻,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末日?这是一个悲伤的时刻,也是一个安详的时刻。

在这片沉默中,人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未来,一种希望和力量。

时光飞跑,未来不断被梦想滋养着,每一位人都带着机遇和展望,与未来共赴末日。

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诗歌,来记录和传达这种情绪。

以《末日一多所作现代诗歌》为标题,这里有一首诗歌,写的是在末日的感受。

自由的梦,飞翔在空中,把悲伤的心放飞,找寻未知的方向,去往末日的聚集,让梦想改变未来,重新开启希望的门。

这首诗将末日所带来的悲伤与对未来的希望完美融合。

它提醒我们,在末日的时刻,不要害怕苦痛,不要害怕无助,而要勇往直前,用梦想重新赋予人们希望。

时间会给我们信心,给我们勇气,给我们新的方向。

在末日,每一个人可以朝着自己的未来铭记这一瞬间,用梦想书写新的复兴。

通过文字,描绘出对未来的憧憬,让它们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看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文字,在末日的瞬间,传达出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这一刻,我们彼此靠近,永远都不会渺小。

因为这片空灵的土地,在漫长的末日中,融合着我们深沉的心底。

末日是一个轮回,将所有的痛苦,悲伤,希望和愿望融入其中。

它教会我们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只有勇气和毅力,才能走出末日。

末日,将不断提醒我们,生活只有小小的车厢,但梦想就像一列火车,总能穿越时间的流沙,助我们一步步接近未来。

让我们在末日,一起唱起这首《末日一多所作现代诗歌》,面对前方的未来,勇敢的前行!。

赞美闻一多先生的现代诗

赞美闻一多先生的现代诗

赞美闻一多先生的现代诗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具有高度的哲学性和思辨性,他的诗歌不仅传达了他对生命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还表现出了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风格和形式上都非常多样化,他的诗歌不仅有富有感染力的抒情诗,还有富有思考性的哲学诗和宏大的史诗。

同时,闻一多先生的诗歌还融入了大量的现代派诗歌的元素,使他的诗歌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性。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主题广泛,他的诗歌涉及到了人生哲学、社会现实、爱情与家庭、自然与生命等众多领域,每一首诗歌都展现出他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了现代诗歌中的珍品,不仅是文学界的宝贵财富,也是人们灵魂深处的精神食粮。

综上所述,闻一多先生的现代诗歌不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笔。

他的诗歌作品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刻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与思想。

- 1 -。

闻一多 诗歌中的三美

闻一多 诗歌中的三美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诗人。

他不但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还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写出了许多精美诗篇。

他的新格律诗理论被后人称为现代诗学的奠基石,影响深远。

“三美”诗论《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

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的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

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缚束。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恶”的歌咏,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来尔《恶之花》的影响。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对于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

在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主张“诗应该带着镣铐跳舞”,并具体提出了“三美”的主张,也就是“音乐美”,即音节的和谐;“绘画美”,即辞藻的美;“建筑美”,即形式的整饬。

这首《死水》就是他的诗学主张的具体的实践。

《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

全诗每一行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三字尺在诗行中处于一个颤动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

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

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

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

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

闻一多诗歌

闻一多诗歌

闻一多诗歌闻一多(1907年-1947年),原名戴季陶,字一石,号一多。

他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诗界先驱”。

闻一多以其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闻一多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激情澎湃的力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情感的世界。

闻一多的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既有古体诗的影子,又有新诗的风貌,他将传统诗歌形式与现代诗歌表达方式相结合,在风格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他善于使用鲜明的形象和悦耳的音韵,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闻一多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怀念和追思,更有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他的诗作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深入人心的情感,使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闻一多的诗歌富有社会关怀和人文思考,他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民族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们困境的呼喊,同时也寄予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他的诗歌充满了坚强的斗争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为现代中国诗歌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和思考。

闻一多的诗歌在当时的文坛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深受读者喜爱和赞赏。

他通过自己的诗歌,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他的诗歌意义深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闻一多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之一,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功范例,更是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用自己的诗歌唤醒了人们的思想和感受,让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闻一多的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宝,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欣赏和研究闻一多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思想力量。

他的诗歌将继续引领和塑造着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而言之,闻一多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为中国现代诗歌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美鉴赏现代诗歌

三美鉴赏现代诗歌

三美鉴赏现代诗歌一、引言在现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下,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

其中,徐志摩、闻一多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以其精湛的笔法、深邃的内涵,成为了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而在这些经典作品中,“三美理论”的运用,更是为诗歌的艺术价值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鉴赏三位著名诗人的现代诗歌,探寻其美学价值。

二、三美理论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先生在《诗经》的研究中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

他强调诗歌的美学特征应该包括形式美、音乐美和意境美。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形式美:诗歌的形式应该简洁、整齐、有节奏感,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2.音乐美:诗歌应该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3.意境美:诗歌的意境要深远、丰富,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三、鉴赏作品1.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

形式上,诗句整齐、有节奏感;音乐美方面,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美方面,诗人通过金柳、艳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柔美、浪漫的氛围,令人回味无穷。

2.戴望舒《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身旁,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这首诗以江南小巷为背景,通过营造阴雨、油纸伞等意象,展现了一种哀婉、迷离的情感氛围。

形式上,诗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音乐美方面,诗歌采用了双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更具韵律感;意境美方面,诗人通过描绘姑娘的形象,展现了情感的深沉和复杂。

3.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主要观点

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主要观点

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主要观点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新月派诗歌的审美特征新月派诗歌以闻一多与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试图为新诗的“规范化”确立美学原则。

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作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词藻,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

闻一多的诗歌主张和新诗创作情况

闻一多的诗歌主张和新诗创作情况

闻一多的诗歌主张和新诗创作情况
闻一多的现代格律诗的具体主张是强调诗歌的自由性、自然性、音乐性、个性化和思想性,创作情况如下:
1、音乐美。

他认为诗歌应该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有韵律,能够引起人的共鸣。

他在《诗的格律》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诗歌格律理论,主张诗歌应该有严格的音节和韵脚的规定,以便于朗诵和演唱。

2、绘画美。

他认为诗歌应该像绘画一样,有形象、有色彩,能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他在《画的格律》一书中提出,诗歌的语言应该像画一样,有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建筑美。

他认为诗歌应该像建筑一样,有结构、有层次,能够给人以空间的感知。

他在《诗的结构》一书中强调,诗歌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和多个支持主题的子主题,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歙县电大周剑锋(学号091080228)指导教师:严华2011年10月24日目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1、走进闻一多2、死水的创作背景和释义3、从闻一多的“三美”主张谈《死水》4、从《死水》及《诗的格律》略谈闻一多实验新格律诗的得失三、结论论文摘要集诗人和画家为一身的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诗格律的诗人,他的主张和实践不但对匡正五四新诗的诸多缺憾起到了更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现代诗学和传统诗学之间架起了通达的桥梁。

而《死水》就是这桥梁上的典范性作品。

本论文从闻一多其人入手,结合他的精品诗篇《死水》等,重点阐述他对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其中也有本人对闻一多先生实践新格律诗的得失的陋见。

【关键词】斗士;背景;“三美”主张;创作得失。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一、序论闻一多创作的以《死水》为代表的一批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很高,他刻意求工求新,注意炼意、炼句、炼字,构思谨严新颖,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形象鲜明,比喻新奇,音调和谐,令人称赏。

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和格律诗创作,在新诗发展史上有一定的意义。

文学革命和胡适“诗体大解放”的理论,产生了冲破旧诗格律的自由体白话新诗。

郭沫若的《女神》是自由体诗的第一个高峰,但自由体诗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粗制滥造、不讲究艺术质量的倾向。

一些文学青年以为新诗是最容易制作的,一些新诗实际上只是分行的散文,不讲韵律、节奏,句子或很长或很短,自由松散,过于散文化。

闻一多的格律诗理论及其创作,对纠正这种错误倾向,提高新诗艺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提倡新诗格律,并非是形式主义。

闻一多十分强调新诗的格式是“相体裁衣”,是根据新诗内容的精神创造相应的格式,使其具有精神与形体调和的美。

《死水》诗集多数是格律体,但每首诗的格式,如《死水》、《发现》、《洗衣歌》、《静夜》等,都相体裁衣,各有不同,各臻其美。

在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闻一多是继郭沫若之后又一位对新诗的成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大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的现代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摘要
现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古典诗歌的艺术精华,更开启了当代诗歌的艺术之门。

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初步发展时期,“诗体大解放”的口号领导着最初的一批白话诗人挣脱了古典诗歌的束缚,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为了探索中国现代诗歌的进一步发展,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大师闻一多提出了自己的“三美主义”诗歌理论,并在前期的一些文艺评论中强调了现代诗歌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精神”。

本文从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出发,就现代诗歌的形式、内容、精神三个方面,来探索根植于“中国本位文化”的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闻一多,现代诗歌,三美主义,地方色彩,时代精神
Wen Yiduo’s Theories about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His Poetry
Abstract
Modern Poetry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It not only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Ancient Poetry, but also opened the door of Contemporary Poetry. During the preliminary developing period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he slogan of "emancipation of verse" led the first batch of vernacular poets were free from the bondage of Ancient Poetry. However, this action led to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he literature master Wen Yiduo put forward his own "Three Beauties" theory of poetry with patriotic emotion, and emphasized "Local Color" and "Time Spirit" of Modern Poetry in some early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explores the artistic charm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which rooted in the "Chinese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orm, the content and the spirit) of Wen Yiduo’s theories about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his poetry.
Key Words: Wen Yiduo, Modern Poetry, "Three Beauties" Theory, Local Color, Time Spirit
一、绪论
早在晚清“诗界革命”时期,黄遵宪就发出了一份诗界革命“宣言”:“我
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1]P133,提出了反传统诗歌创作的主张。

而后,在五四“诗体大解放”的口号引领之下,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白话诗人进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第一次尝试。

他们提倡对传统古典诗歌的彻底反叛,胡适指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新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是不拘格律的”[2]P302。

刘半农、李健吾、戴望舒等人,更是强调对诗歌音律的弱化甚至摒弃,只要用“自然音响、节奏写将出来便算了事,便算极好”[2]P302,诗歌形式革新的彻底性,既具有开创精神,同时又暗含着风险。

在“诗体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一时间白话文新诗的创作呈现出泥沙俱下的情形。

为了探索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格律派诗人积极地进行创作实践,并提出了以“三美主义”为核心的众多诗歌理论。

在闻一多的文学评论集中,他对郭沫若的新诗《女神》的评论尤具代表性,《<女神>之地方色彩》和《<女神>之时代精神》两篇评论文章,在批评了中国现代新诗过分欧化、自由化的情况下,又从另一方面肯定了它们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体现出闻一多对白话诗、自由诗的否定并不是片面的,而是立足于现代诗歌的更好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现代新诗应该具有的特质。

同时,作为一个诗人,闻一多也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检验着自己的诗歌理论,《红烛》、《死水》这两部诗集不仅是闻一多的代表诗集,也是现代新诗中较为重要的两部代表作品。

就现有的闻一多诗歌理论研究来看,通常认为包含着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义”是其诗歌理论核心。

有人认为,闻一多的诗歌充满音乐性,是“诗画联姻”,是建筑的艺术,并且闻一多的诗歌中总蕴含着一名爱国战士的身影。

但大家,似乎很少能捕捉到他的理论文章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不仅涉及大多数人都会研究的“三美主义”理论,并且结合闻一多的诗歌评论文章来进一步探索闻一多诗歌创作的特色。

在闻一多的文学评论中,“《<女神之地方色彩>》”和“《<女神>之时代精神》”,这两本作品看似在评论郭沫若的诗歌,但实际上是在表达闻一多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因此,这两篇诗歌评论对于研究闻一多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在诗歌形式具有了“三美主义”的基础之上,闻一多又始终要求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要具备“地方色彩”和“时代精神”,这两点无论是在闻一多青年时代的创作中,或是在晚期创作中都有重要的体现。

因此,本文认为,闻一多的重要诗歌理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划分,“三美主义”是其诗歌形式方面的代表理论;“地方色彩”是其诗歌内容方面的代表理论;“时代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