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问答题

绪论

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P16

2. 如何全面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20最后一段至21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P58—P60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56(重要)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P61最后一段至

P62

4、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85

5.什么是内外因辩证关系? P60(重要)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和及其规律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94

2、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09

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P115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

又要发展。P117

5.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P120(重要)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P154最后一段

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P168

3.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观点?P169(重要)

4.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P140

5.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P17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97

3.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9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282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282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单选题]

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正确答案:D

2、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单选题]

A 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 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正确答案:D

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单选题]

A 感觉—知觉—表象

B 概念—判断—推理

C 理论—实践—理论

D 实践—认识—实践

正确答案:D

4、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单选题]

A 形象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抽象性

正确答案:A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单选题]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相对性

C 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 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正确答案:B

6、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单选题]

A 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 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正确答案:A

7、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单选题]

A 一元论

B 二元论

C 唯物论

D 唯心论

正确答案:A

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单选题]

A 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B 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C 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D 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题库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根据对第一方面的问题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1)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

(2)是阶级根源,保守、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3)是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张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也将通向唯心主义。在这三个根源中,认识根源的作用是最为持久,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个长期的任务。

3,简述辩证否定法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都顶,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以下意义:

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题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2-93

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3-176

答: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4-201

答: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5道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5道问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答: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

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

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

2.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

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

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3.简述唯心主义及其存在形态?

答:唯心主义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5.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1、度是(B)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答案】D

2、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答案】A

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答案】B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答案】C

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答案】A

6、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答案】D

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答案】A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A.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严重不足

C.生产绝对过剩

D.群众消费不足

【答案】A

9、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答案】A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B.客观的活动

C.能动的活动

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

【答案】A

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

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

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答案】D

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答案】B

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答案】D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答案】C

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

A.人的客观的活动

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全部社会关系

D.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答案】B

8、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答案】C

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1、“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答案】D

2、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A.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答案】C

3、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答案】B

4、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

A.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B.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

D.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

【答案】B

5、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答案】A

6、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

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生产发展的理论

D.经济关系的学说

【答案】B

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A

8、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和论述题

绪论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

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2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2分)

2、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12分)

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1分)

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分)

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分)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2分)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1分)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分)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

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理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①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

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重要意义:

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1、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答案】A

2、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答案】A

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

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B.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C.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B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答案】B

5、《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

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答案【全】

2011自考问答题核心部分自考成功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

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或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都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简答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

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

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

个是派生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

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的本质是: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研究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3.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普遍性。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普遍性表现在: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及答案

一、基本概念解释题:(6*4共24分)

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摄影、反映。

2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8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动力价值的价值。

9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0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1,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论述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论述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论述真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2019年10月自考,简答题)

答: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就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是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2)马克思主义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2.简要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的条件(2019年10月自考,简答题)

(1)人们在实践中最先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同认识对象发生直接的

接触,产生感性认识。由于实践的继续,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出现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第二,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

3.简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2019年10月自考,简答题)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性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4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烈,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得无产阶级迅速壮大。然而,无产阶段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总之,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P3、P7、P8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了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这三位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评,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表述了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热切愿望。

正是因为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使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0、P31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四、简述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34-P39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性。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第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五、如何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P40-41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

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六、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P68-69

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具有直接性,主动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七、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P94-9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八、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12-115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

因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