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设计1
汽车座椅设计报告

汽车座椅设计报告
汽车座椅的设计在汽车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乘客的舒
适度,而且能有效的保护乘客免受撞击的伤害。
因此,优质的汽车座椅设
计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汽车座椅的结构设计要保证其安全,把人安全放在首位。
座椅
的结构要稳定、坚固,应采用更强韧的材料,严格把控汽车座椅的质量。
此外,汽车座椅的安全带也要设计得到位,保证乘客系好安全带,以防止
意外发生时乘客在车内的脱离。
其次,汽车座椅的舒适度是设计的重点。
座椅要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保证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同时还要考虑座椅的材质,座椅上要采用具有耐
磨性、吸水性、透气性的材料,以使乘客在乘坐时能够感受到舒适和温暖。
同时,座椅的成型和加热设计也要考虑到,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此外,汽车座椅还要考虑外观的设计,使汽车带有一种更加时尚动人
的风格。
一般来说,汽车座椅的设计要大方、时尚,能够给乘客带来愉悦
的体验。
总之,汽车座椅的设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满足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性,要考虑座椅的结构设计、安全带、材质、外观等问题,只有运用先进
的设计理念。
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

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汽车座椅是一项重要的人体工学设计,它直接关系到驾乘者的舒适感和健康状况。
合理和科学的人体工学设计可以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并降低长时间驾驶对身体的损伤。
本文将探讨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原则和相关技术。
1. 形状与结构设计汽车座椅的形状和结构设计是人体工学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驾乘者的坐姿和腰背部的支撑。
一个好的座椅设计应该符合人体脊柱的自然曲线,并提供足够的支撑,以减轻背部的压力。
座椅的背部和坐垫应该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曲线设计,以提供最佳的支撑和舒适感。
2. 材料选择与舒适性座椅的材料选择对于舒适性和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一般汽车座椅所采用的材料包括皮革、织物和合成材料等。
合适的材料应该具有透气性、耐磨性和易清洁等特点。
此外,座椅的填充物也应该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既要保证稳定和支撑性,又要有足够的柔软度,以提供舒适的坐感。
3. 调整功能与人性化设计为了适应不同身材和偏好的驾乘者,现代汽车座椅普遍配备了多种调整功能和人性化设计。
例如,座椅的高度、角度和靠背的倾斜度可以进行调整,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习惯。
一些高端汽车座椅还配备了按摩功能和加热功能等,提供更高级的舒适性。
4. 安全性设计除了舒适性外,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还要考虑到安全性因素。
座椅应该具备良好的支撑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乘坐者在碰撞或急刹车等紧急情况下不易受伤。
此外,座椅的头枕和安全带的设计也是保障乘坐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5. 前沿技术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始关注于电动调节、记忆功能和智能座椅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以进一步提升座椅的舒适性和驾乘体验。
同时,人体工学专家也在不断研究座椅背部的压力分布和乘坐者的生物反馈等信息,以优化座椅设计和改善驾驶员的体验。
总结: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是为了提供最佳的舒适性和保护乘坐者的健康。
合理的形状与结构设计、舒适的材料选择、多功能的调整与人性化设计、安全的设计要求以及前沿技术和创新的引入,都是实现汽车座椅人体工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卡车座椅规划设计方案

卡车座椅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在卡车座椅的规划设计中,我们以用户舒适度和人体工学为主要考虑因素。
以下是我们的设计方案:
1. 坐姿支持:座椅背部设计为符合自然脊柱曲线的形状,以提供良好的坐姿支持。
座椅背部和座面之间的角度也需合理设计,以确保脊柱处于正确的位置。
2. 调节功能:座椅应具备多种调节功能,如高低、前后和倾斜角度调节,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通过简单的操作,用户可以调整座椅以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坐姿。
3. 材料选择:座椅的材料应具备透气性和舒适度,以提供长时间的坐姿舒适感。
我们建议选用优质的软质材料,如织物或皮革,并考虑使用透气孔和缓震材料来提高整体舒适度。
4. 防颠翻设计:考虑到卡车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颠簸和震动,座椅的固定方式和结构设计需要经过认真考虑。
我们建议采用可靠的固定装置和缓冲材料来减轻震动对用户身体的影响。
5. 安全性考虑:座椅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建议在座椅设计中考虑加装安全带,并确保其正确使用和固定。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头枕和侧臂等辅助设备,提供更完善的安全保护。
6. 人性化细节:在设计中,我们还应考虑一些细节,以提高用
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可以在座椅上增加一些储物空间,方便用户存放手机、钱包等个人物品。
此外,也可以在座椅上设置按摩功能,以缓解长时间驾驶带来的疲劳。
总结:
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我们致力于为卡车座椅的规划设计提供舒适、安全和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和人体工学原理,以确保座椅设计能够提供最佳的坐姿支持和使用体验。
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指南

头部、肩部、手臂、腹部、腿部等活动空间的参考数据,不能随意设计。另外座椅布置还应
考虑座椅与周边部件的距离,即在座椅所有调节位置,座椅都应与周边部件保持适当距离,
以免干涉造成不良影响; 而且应考虑成员头部与顶棚距离, 避免正常颠簸时成员头部与顶棚
碰撞;还有两排座椅之间的距离也应根据不同的假人来设计,以保证成员的舒适坐姿。
15-20 mm
23-26
50
380-430 N 45-55
20-30 mm
5-7.5 ° 20-30 mm 25-45 mm 35-65 °
15-20 mm
22-26
50
330-430 N 45-55
30-50 mm
12
12.靠背最小宽度
设计因素 坐垫因素 1. 发泡 50%的嵌入力 2. 发泡密度 (kg/ m3) 3. 靠垫厚度 4. 由设计参考点计 算的靠背高度 5. 设计参考点处的 靠背宽度 6. 由设计参考点计 算的腰托高度 7. 腰托前后移动的 范围 8. 假人嵌入量 9. 腰托垂直方向的 移动范围 10.A 面与硬物之间 的距离 11. 腰托在 A 面移动 的距离 12. 靠背最小宽度
汽车座椅结构设计

0 引言汽车座椅属于汽车的基本装置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
在汽车中它将人体和车身联系在一起直接关系到乘员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百多年来,随着汽车的发展和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座椅已不再是单纯满足乘坐和美观需要的车身部件而是关系到汽车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集人机工程学、机械振动、控制工程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产品。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作为影响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内饰部件——汽车座椅的设计、研发已越来越引起汽车业界的重视。
本毕业设计分析了人与座椅的人机关系,并且结合我国国民对汽车座椅的使用要求,以人机工程学、汽车设计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以国家和国际标准为准则,对驾驶座椅进行了设计。
,从人的安全、健康的角度,现代人越来越多地的时间在汽车中度过,座椅的安全与舒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尤其是对人们脊椎的伤害。
从社会的角度,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对汽车的情感也有所转变,从以前的遥远、到现在的占有,将来必将转变为挑剔。
因此汽车座椅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本设计进行汽车八方向座椅结构设计。
1 轿车电动座椅的介绍轿车的座椅是衡量轿车档次的重要依据,因此轿车设计师十分重视电动座椅的设计,从材料到形状,尽量做得完美无缺。
在造型方面,充分考虑人体尺寸、人体重量、乘坐姿势和体压分布等因素,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制造出乘坐舒适、久坐不乏的座椅。
1.1桥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水平的相关介绍目前国内汽车座椅基本上是一种固定的姿势,人长时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坐姿很容易疲劳,从提高驾乘人员舒适度的角度,给出一种新型电动座椅的设计思路。
对于可以调节的汽车电动座椅的研究,国内发现尚少。
尤其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所见电动座椅大多出现在进口汽车上,汽车电动座椅有两向移动、四向移动、六向移动等多种类型。
两向电动座椅只能作前后水平移动:四向电动座椅除前后水平移动外,还可以升降:六向电动座椅除了够控制上述移动外,座椅的座位前部和靠背还可以分别升降。
汽车座椅设计

汽车座椅设计目录1.前言 (4)2.研究的意义 (4)3.坐姿矫形学生理 (4)4.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 (5)(1).坐姿时脊柱形态 (5)(2).坐姿体压分布 (6)①座垫上的体压分布 (6)②靠背上的体压分布 (6)5.汽车座椅的作用 (6)6.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则 (7)(1).安全 (7)(2).操纵方便 (7)(3).乘坐舒适 (7)7.汽车座椅的安全性 (7)(1).汽车座椅的主动安全性 (7)(2).汽车座椅的被动安全性 (10)8.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11)(1).汽车座椅的静态舒适性 (12)(2).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 (12)(3).汽车座椅的操作舒适性 (12)9.汽车座椅其他主要部件 (12)(1).汽车座椅头枕 (13)(2).靠背 (14)(3).调节机构 (15)10.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7)[摘要]汽车座椅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机械、化工、防止、喷涂、热处理、美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设计时应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综合考虑座椅的舒适性、减振性、安全性以及座椅的合理布置,此外,还要考虑人体生理特征及尺寸,进行量身定做,以提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乘坐舒适性;汽车座椅[abstract] Aar seat desig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it involves the mechanical, chemical, prevent, spraying, heat treatment, different subjects, Such as human body engineering, aesthetic, mechanic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rgonomics consider seating comfort, vibration reduction, safety, and seats of reasonable arrangement, in addition, also consider the human body,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ze tailor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seat.[key words] the man-machine engineering. Ride comfort; Car seat1.前言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
汽车座椅设计与舒适性分析

汽车座椅设计与舒适性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而对于乘坐汽车的人来说,舒适性是选择汽车时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汽车座椅作为乘坐体验的关键,其设计和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汽车座椅的设计与舒适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提升座椅的舒适性。
一、汽车座椅设计的影响因素1.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与工作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对于汽车座椅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体的姿势、身体的曲线和压力分布等因素都需要在座椅设计中得以考虑。
合理的座椅设计应该使得乘坐者的身体负荷得到均匀分布,减少长时间乘坐造成的疲劳感。
1.2 材料选择座椅材料对于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舒适的座椅应该采用透气性和柔软度较好的材料,以确保乘坐者在长时间使用中的舒适感。
同时,材料的选择也要考虑耐磨性和易清洁性,以提高座椅的使用寿命。
1.3 座椅形状与结构座椅的形状和结构直接影响着舒适性的体验。
舒适的座椅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保证乘坐者在行驶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感。
座椅的角度、高度和宽度等要素都要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进行设计,以提供最佳的乘坐体验。
二、汽车座椅舒适性的分析与提升2.1 调整性为了满足不同身体特点的乘坐者,现代汽车座椅通常具备一定的调整性能。
座椅的调整范围应该包括座椅高度、靠背角度、坐垫倾斜度等方面。
通过调整座椅,乘坐者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乘坐姿势,提高舒适性。
2.2 加热与通风功能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座椅的加热与通风功能可以大大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通过在座椅中加入加热和通风装置,可以调节座椅的温度,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2.3 智能调节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调节系统在汽车座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通常配备有传感器和电机,可以根据乘坐者的身体特征进行智能调整。
例如,座椅可以根据乘坐者的身高自动调整座椅高度,根据乘坐者的体重自动调整座椅的硬度等。
2.4 音响和娱乐系统音响和娱乐系统的设计也是提升座椅舒适性的一种方式。
汽车座椅设计培训教材PPT(32张)

CLOTH
皮质
2. 座椅新技术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 可移动式座椅, SINK`G 座椅, 后放置式座椅 及 折叠式头枕适用
REMOVAL SEAT REAR SEAT
SINK`G SEAT 折叠式头枕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使用车型 : AUDI A8 - SEAT COVER’G SUEDE 使用等,高级 / 多样化等
CAM TYPE
DRUM TYPE
LUMBAR PLATE
SCHUKRA TYPE
PULLMA PLAX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RECLINER ASSY
通过调整BACK的强度,保证乘客的安全.
外置形
内置形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HEAD RESTAINT
当受到后方的冲击时,保证乘客的头脑后部的安全.
PULLMA PLAX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滑轨 总成
SEAT的 前后 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员的最佳驾驶条件.
SLIDE CHANNEL
UPPER CHANNEL LOWER CHANNEL
SLIDE LEVER
C形
T形
W形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高度调节装置总成
SEAT的 上下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者的最佳驾驶条件.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车辆受到后方撞击时, 头枕会向乘客头部后上方推出, 以防止乘客 颈部受伤,增大安全性 .
后方 撞击时 UP
汽车座椅设计培训教材PPT(32张)培训 课件培 训讲义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HINGE & LINK
汽车座椅设计指南

时在侧视图上鞋底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调
78.96 0.15Z 0.0173Z 2
节
量
驾 驶 座 椅 的 调 节 量
2、H点位移与座椅调节量的确定原则 X97.5=936.6+0.613879Z—0.00186247Z2
驾 驶
X95 =913.7+0.672316Z —0.00195530Z2 座
汽车驾驶座椅的调节方式
由于驾驶员乘坐位置与周围部件存在密切 的人机关系,驾驶员座椅布置对驾驶员安 全性、坐姿舒适性、视野和操作方便性具 有重要的影响,是车室内部布置中的重要 内容。
1、调节方式 加速踏板固定 H点固定 方向盘抓握点固定 视点固定 同时固定踵点及方向
盘抓握点
X90 =885.0+0.735374Z —0.00201650Z2 椅
X50 =793.7+0.903387Z —0.00225518Z2 的
X10 =715.9+0.968793Z —0.00228674Z2 调
X5 =692.6+0.981427Z —0.00226230Z2 节
弓形感。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3、座椅的几何参数
项目 座高 座宽
取值范围
430—450mm 500mm左右
座深 450mm左右
靠背角 100°~115°
备注
汽车地板到坐垫的高度
受车宽限制,为使驾驶员或乘员能调整坐姿, 座宽应适当大于臀宽
坐垫前端至靠背表面之间的距离,保证臀部得 到全面的支承 半卧姿乘客座椅靠背角可调至155°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2、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要求 贴合感:座椅靠背和坐垫的形状是否与人体背
座椅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1 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汽车座椅设计手册 第一册

汽车座椅设计手册第一册目录课程介绍——————————————————————1 简介:学习要点———————————————————3 第1课:世界汽车产品————————————————6 第2课:整椅设计理念及设计工程师职责————————10 第3课:开始座椅设计过程——————————————17 第4课:H点控制和舒适性控制————————————33 第5课:金属件和机械机构——————————————42 第6课:发泡过程、特性及模具————————————47 第7课:面套制作及选料———————————————51 第8课:产品评估过程————————————————55 附录A:资料信息——————————————————67 附录B:座椅设计检查表———————————————691课程简介本课介绍座椅设计及发展过程。
本课将描述市场对座椅设计的影响和一般的座椅系统设计过程。
本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座椅行业及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许多问题。
本课有助于您理解同步开发小组或与供应商工作的职责。
您将能完全理解整个开发过程,以及您在座椅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适用的员工有:• 负责初始设计工作• 深度参与制造、装配零部件或整椅• 直接与供应商一起工作员工必须完成座椅介绍和座椅行业的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
学习学习目的目的目的::课程结束后,您将能够:• 说明世界市场对座椅设计及发展的影响• 说明座椅设计过程• 说明一些设计、装配和安全性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嗡嗡声、尖叫声和卡嗒声等必须解决的问题• 说明发泡对于H 点和舒适性的重要性• 说明安全性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本课将简单讲解项目进程和座椅设计开发过程。
本课要求您适时的交流目前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课程内容第1课:世界汽车产品本课着重说明内饰件和座椅的设计已经由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变为世界范围的设计,例如,中国、南亚、南美。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需求。
汽车座椅设计和布置方法

汽车座椅设计和布置方法首先,在汽车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人体工程学研究人的身体特征和动作,以便优化座椅的设计。
在汽车座椅设计中,应该考虑乘客的身高、体重、腿部长度等因素,以确保座椅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度。
同时,座椅的背角、座角和头枕的高度都应该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以减轻乘客长时间坐车时的疲劳和不适感。
其次,材料选择是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座椅面料的选择应该考虑耐磨损、耐污渍和易于清洁的特性。
通常采用皮革、织物或人造材料作为座椅面料,其中皮革面料在高端车型中常用。
另外,座椅填充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并能够提供舒适的支撑。
传统的座椅填充材料包括海绵和弹簧,而现代材料如记忆海绵和凝胶则能够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支撑性。
此外,优化座椅的功能设计也是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例如,座椅的电动调节功能可以使乘客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座椅的高度、角度和位置。
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可以提供冬季的保暖和夏季的舒适。
此外,一些高端车型还配备了按摩功能,通过按摩来缓解乘客长时间坐车的疲劳。
座椅的折叠和移动功能也能够增加车内空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汽车座椅布置方面,应该考虑车内空间的利用率和乘坐人数的需求。
通常汽车座椅分为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前排座椅应该尽可能地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和操作便利性。
后排座椅的布置应考虑乘客的舒适度和空间利用率。
例如,在多功能车型中,后排座椅通常可以进行折叠和展开,以增加货物的存储空间。
另外,在七座和八座车型中,第二排座椅通常具有可调节和可折叠的功能,以便乘客可以轻松进入第三排座椅。
综上所述,汽车座椅设计和布置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材料选择和功能设计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能够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增强乘客的满意度。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座椅设计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座椅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1 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完整版)汽车座椅相关设计参考资料

检验方法 / 器具 钢直尺 GB 8410 钢直尺
见 3.5.4.2 见 3.5.4.3 高低温试验箱
3.5.3 坐垫总成和靠背总成线缝应对齐,其偏差应在± 5mm以内,面料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接头、脱线、断线,应无明显疵点现象; 面料中的阻燃剂和其他处理剂不得产生影响乘员身体健康的有害气体。
3.5.4 座椅面料试验方法
3.4 泡沫指标要求
3.5 面套要求 3.5.1 座椅面料 ( 单层 ) 物理机械性能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试验项目
断裂强度 (N/50mm) (复合体)
径向 / 纬向
断裂伸长率 ( % ) 径向 / 纬向
引裂强度 (N/50mm) (复合体)
径向 / 纬向
定负荷伸长率 ( % ) 径向 / 纬向
3.6 “R”点 “R”point GB11551—— 2003 中附录 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 GB11551 —— 2003 中附录 C附件 1 图 C.1 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
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 / 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滑轨≥ 17000N
左、右方向
<0.5mm
前、后方向
<0.5mm
上、下方向
<0.5mm
备注 前后方向
加 100N负荷 加 100N负荷 加 100N负荷
3.6.2 滑轨技术要求 a、解锁手柄操作力 15-55N,解锁调节灵活、无异响。 b、总成滑动阻力 ( 在承受 75kg 向下载荷时 ) 为 30-225N,且滑动过程中无异响、全行程无涩点、滑动顺畅,同步锁止、同步解锁。 c、耐久性能:在座椅上加载 80KG载荷,前后往复滑动滑轨 15000 次以上,不允许有滚柱、滚珠脱落,零件变形、机构失效等缺陷。 d、其余要求按照 QC T805-2008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执行
【干货】汽车座椅设计规范

【干货】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智享导读GEAR SHARE•获取《本文pdf+相关干货资料合集》,进入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原文”获取下载路径。
•免费资料包下载:【干货合集】内外饰篇丨工艺流程—正文—一、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座椅设计应满足的性能要求和应完成的校核内容适用于M1,N1类汽车座椅的设计开发,其它类型车辆可以参考此文。
二、座椅相关的标准本文中座椅适用的国标、行业标准如下: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 11552 《汽车内部凸出物》GB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T 5453 《织物透气性试验方法》FZ/T 72001 《涤纶针织面料》GB/T 10802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T 10607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硬度的测试方法(压陷法)》GB/T 6670 《软质泡沫塑料回弹性能的测定》GB/T 6669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6344 《软质聚氨酯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外观(体积)密度的测定》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三、座椅总体布置、设计1座椅基本结构手动型电动型2座椅总布置输入条件整车销售区域及性能要求,确定应满足的法规条款;座椅配置及性能要求,确定座椅结构;整车总布置图、造型CAS面、座椅周边环境数据3座椅法规校核座椅在结构设计中的法规校核主要是内部凸出物和头枕两方面的内容。
1)内部凸出物区域一、包含在该区域内的结构圆角需要大于2.5mm内部凸出物校核主要满足GB11552和ECE R21相关要求,具体如下:a、对于不带头枕的独立式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座椅中心线的座椅中心面100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过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的后面的区域;b、对于不带头枕的长条座椅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由制造厂提供的每个外侧座椅纵向中心面100m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且过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的后面的区域;c、对于带有头枕的座椅或长条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座椅纵向中心面70m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过R点沿基准线向上635mm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区域,试验时,对可调节头枕,一般将头枕在可调节范围内调节到最不利的位置。
座椅布置设计指南PPT课件

No
- C ontour D ata (S urface S T O )?
No
- O S C A R (S A E J 8 2 6 ) O c c u p a n t P a c k a g in g / P e n e tra tio n ?
No
- S tiffn e s s / P re s s u re M a p / T ra n s m is s ib ility?
OEM
P ro ject N am e:
Row
R ev iew D ate
Assessm ent
S tatus
1
H a s a T a rg e t S e a t b e e n id e n tifie d (B e n c h m a rk )?
No
2
H a s d a ta b e e n c o lle c te d to c h a ra c te rize th e T a rg e t S e a t?
No
8
A re th e c o rre c t T o rs o , H ip , T h ig h , K n e e , a n d F o o t A n g le s id e n tifie d ?
No
9
Is th e re a n H -p o in t T ra ve l w in d o w to id e n tify a d ju s tm e n t ra n g e (tra c k a n g le /tra ve l, ve rtic a l tra ve l)?
No
6
Is th e s e a t p o s itio n re p re s e n te d b y O S C A R u n d e rs to o d ? (F u ll R e a r, F u ll D o w n , e t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靠背两点支撑原理: 舒适驾驶坐姿
腰靠:第4、5腰椎 肩靠:第5、6胸椎
舒适驾驶坐姿
3、臀部压力分布
舒适驾驶坐姿
单位:100Pa
4、舒适驾驶的关节角度 舒适驾驶坐姿
舒适驾驶坐姿
舒适驾驶坐姿
DIN33408推荐的轿车驾驶员关节角度 (仅供参考)
二、驾驶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理
驾
驶
3、座椅的其它调节量
座
高度和水平调节:
椅
垂直方向:30~50mm;
的
水平:100~160mm,每级10~20mm。 大腿与腹部夹角:90~115度。
调
坐垫倾角:5~10度或更大。
节
靠背倾角:20~45度。
量
坐垫刚度:根据驾驶员体重调节,保证固有频 率不变。
汽车座椅的设计参数(参考)
弓形感。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3、座椅的几何参数
项目 座高 座宽
取值范围
430—450mm 500mm左右
座深 450mm左右
靠背角 100°~115°
备注
汽车地板到坐垫的高度
受车宽限制,为使驾驶员或乘员能调整坐姿, 座宽应适当大于臀宽
坐垫前端至靠背表面之间的距离,保证臀部得 到全面的支承 半卧姿乘客座椅靠背角可调至155°
8.2 汽车驾驶座椅的调节方式
由于驾驶员乘坐位置与周围部件存在密切 的人机关系,驾驶员座椅布置对驾驶员安 全性、坐姿舒适性、视野和操作方便性具 有重要的影响,是车室内部布置中的重要 内容。
1、调节方式 ➢ 加速踏板固定 ➢ H点固定 ➢ 方向盘抓握点固定 ➢ 视点固定 ➢ 同时固定踵点及方向
Xi:第i百分位身材驾驶员H点相对于加速踏板 拇趾参考点的水平距离
Z:H点高度
例:对于旅行车,选H点高度为350mm,适用 级为90%,求座椅的水平调节量。
驾
驶
座
B类车,男女驾驶员比例50:50
椅
的
调
节
量
驾
驶
座
B类车,男女驾驶员比例75:25
椅
的
调
节
量
驾 驶 座 B类车,男女驾驶员比例90:10或95:5 椅 的 调 节 量
椅靠背角可调至155° ➢ 坐垫倾角:5~10度或更大。
➢ 靠背倾角:20~45度。
➢ 坐垫刚度:根据驾驶员体重 调节,保证固有频率不变。
不同类型的车,对乘坐空间要求不同,应选用合适的 人体模板。例如:有些家庭用车,前排用于夫妇乘坐, 而后排则专门为儿童设计,此时可选用小尺寸的人体 模板。
乘客搁脚位置和脚的姿势对前后座椅间距影响很大, 考虑到舒适性和腿部空间要求,一般将乘客的脚布置 在前座下面,并使乘客的膝盖与前排靠背后面保持必 要的间隙。采用阶梯地板布置可保证前排座椅下部留 有足够的搁脚空间,且前后座椅间距变小,有利于小 型轿车布置。座椅靠背厚度对乘坐空间影响很大,应 根据车的级别合理选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座椅的结构形 式
➢ 骨架 ➢ 弹簧 ➢ 软垫 ➢ 座椅护面 ➢ 调节机构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2、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要求 ➢ 贴合感:座椅靠背和坐垫的形状是否与人体背
部、臀部、大腿底面形状相贴合。 ➢ 侧向稳定感:汽车转向行驶时乘坐者要能受到
座椅左右的适当约束,避免人体横向偏斜。 ➢ 腰椎依托感:要有良好的腰椎依托感。 ➢ 振动弹性感 ➢ 坐垫与靠背的软硬感:软硬应适中。 ➢ 其它:不得有臀部滑动感、腹部压迫感及背部
盘抓握点
驾
对于驾驶员座椅,不仅要确定设计H 点的位置和行程,还需确定合理的设
驶
计H点调节方式和调节轨迹,为座椅 座
调节机构设计提供参考。
椅
所确定的H点位置是驾驶员下肢舒适 的 的乘坐位置,与驾驶员坐姿密切相关。 调
节
量
硬点尺寸H30是与座椅高 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尺寸, 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类型 的汽车,H30的取值不同, 驾驶员姿势随着H30的增 大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对 于A类车,H30通常在 127~405mm之间。
1)座椅的几何参数 2)座椅的调节量
➢ 座高:430—450mm ➢ 高度和水平调节:
➢ 座宽:500mm左右
➢ 垂直方向:30~50mm;
➢ 座深:450mm左右
➢ 水平:100~160mm,每级
➢ 靠背角:100°~115° 10~20mm。
范围内,半卧姿乘客座 ➢ 大腿与腹部夹角:90~115度。
驾 驶 座 椅 的 调 节 量
驾 驶 加速踏板踵点(AHP) :在加速踏板未压缩时人体模型的
踵点在被压塌的地板覆盖件上的点
座 拇趾参考点(BOF): 在侧视图上过AHP 点作人体样
椅 板鞋底的切线在该切线上离AHP 点203mm 处的一个点
踏板装置角:在侧视图上踏板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的 踏平面角: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踏在加速踏板上
X90 =885.0+0.735374Z —0.00201650Z2 椅
X50 =793.7+0.903387Z —0.00225518Z2 的
X10 =715.9+0.968793Z —0.00228674Z2 调
X5 =692.6+0.981427Z —0.00226230Z2 节
X2.5=687.1+0.895336Z —0.00210494Z2 量
8.3 汽车座椅动态参数
人体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垂直振动为4~8Hz;水平振动为1~2Hz以下。 在2.8Hz以下,同样的暴露时间,水平振动加速度容许值低于垂直
振动。频率在2.8Hz以上则相反。
1、单质量块单自由度系统模型 ms=m0+rmp r=0.75或5/7 m0:驾驶座椅簧载质量;mp:驾驶员体重
第8章 汽车座椅设计
8.1 汽车驾驶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理 8.2 汽车驾驶座椅的调节方式 8.3 汽车座椅动态参数
8.1 汽车驾驶座椅设计 的人机工程学原理
一、人体坐姿的生理特点
1、人体脊柱形态 颈椎:7节 胸椎:12节 腰椎:5节 骶骨(5块愈合) 尾骨(4块愈合) 四个生理弯曲 颈曲、腰曲:向前凸 胸曲、骶曲:向后凸
时在侧视图上鞋底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调
78.96 0.15Z 0.0173Z 2
节
量
驾 驶 座 椅 的 调 节 量
2、H点位移与座椅调节量的确定原则 X97.5=936.6+0.613879Z—0.00186247Z2
驾 驶
X95 =913.7+0.672316Z —0.00195530Z2 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