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概念PPT课件
第一章 教育ppt课件
![第一章 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5b59c3f61fb7360b4c65d7.png)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宏观社会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影响 3.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 异 4.环境因素对人影响的特点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 然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 环境决定论 观点: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人的发展是由环 境机械决定的。 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 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 贼。” 评价:片面夸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了遗传、 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 极被动的产物。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了解教育的产生 与发展。 2.理解并掌握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人 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3.掌握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的教育家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 仿”。 评价:抹煞了教育的社会性,认为儿童发展不可控 制。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三)劳动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基本)职能: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 活经验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 大教育思潮,全民教育的任务是侧重于普及教育, 终身教育的任务侧重于继续教育。
◇ 全民教育主要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全体
教育学PPT课件
![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b4ea08a98271fe900ef91a.png)
• 人的教育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产生 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它的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 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 正因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 动与动物抚育后代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认识这一点非常 重要,可以使我们从社会的高度研究教育,而不是从生物 的水平上研究教育,从而揭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规律性联
• 3、评价
•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
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
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它的提
出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向科学解释方向发展。
• 但是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 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 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没有 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有区分 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的差别, 混淆了动物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 社会主义社会与教育 •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 1、打破了教育上的阶级限制,为实现教育平等创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五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 二、教育的词源 • 三、教育的定义 • 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 五、教育的基本要素
•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 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ěre”则 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 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 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教育学(小学特岗)ppt课件
![教育学(小学特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1fee35998fcc22bdd10d19.png)
21
最新版整理ppt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
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 备的地区,儿童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岁。
41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集体协作的精神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42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基本内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小学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第六章 教学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第五章 课程 第七章 德育 第九章 课外活动
2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3
最新版整理ppt
孟子
一、教育的基本含义
(一)词源上 中国: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26
最新版整理ppt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7
最新版整理ppt
完整版《小学教育学》课件.ppt
![完整版《小学教育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60923383d049649a665822.png)
(二)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利托尔诺(法)、佩西·能(英) 观 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评 价: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
教育的神话起源论,其开创性值得肯定。 但完全否认了人类教育 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 性,这是缺陷。
(四)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马克思主义者 观 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社会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评 价: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社会再生产的要
求,教育也就无从产生。所以,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依附于 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史学家、 教育学家大都认同这一观点。
(五)交往起源论 代表人:叶澜(中) 观 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评 价:强调了对教育起源的研究不仅只停留在从历史唯物
㈡教育的含义
广义: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
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
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最新.
1
二、教育的起源(五种观点) (一)神话起源论 观点: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教育的目
最新.
6
1.奴隶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有了等级性和阶级性,出现了学校教育。 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 西方斯巴达的教育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 角力、投铁饼、投标枪)
最新.
7
2.封建社会的教育 我国学校分为国学和私学两种,并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选士制度, 汉朝实行察举制,到了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至隋唐以后实 行科举制。教学内容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四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欧洲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僧侣主持教会 学校,培养宗教人才,教学内容是三科(即三艺:文法、修辞、辩证 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称“七艺”;世俗封建主通 过宫廷学校把子弟培养成勇猛善战的骑士,其主要教育内容是“骑士七 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特殊教育《教育的概念》课件
![特殊教育《教育的概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51f4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9.png)
瓦努阿图的成人礼: Naghol
2.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没有分化; 教育没有阶级性。 (2)奴隶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统治人才 教师和学校的出现。 阶级性的出现。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封建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统治人才。 教育既有阶级性,还有等级性。 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和丰富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1. 教育者 广义: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人 狭义:学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2. 受教育者 3.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种观点:
神话起源说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
(4)资本主义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和统治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开始趋向结合。 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义务教育”的实施。 师生关系民主化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
(5)社会主义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公民和劳动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科学研究有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 沛西·能、勒图尔诺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
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心理起源论
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劳动的需要.
2.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没有分化;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与宗教相联系。
一、教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教育的内涵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尽心上》)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 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 的教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 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PPT课件1——什么是教育?
![教育学PPT课件1——什么是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ba3dd05be23482fb4da4cdf.png)
产和生活中进行的. • 第四,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
的.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 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 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提高了教育专门职能 •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
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 •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
• 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认识真理的 第一步。
• (相信通过引导,学生有能力 自我认识、自我发展。)
外烁论1:洛克-白板论
•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英国哲学 家、教育家
• 人心如同一块白板,理性 与知识都从经验而来育的作用,但是 “人心”真如同一块白板 吗?)
• 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 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内发论:苏格拉底-引出
• 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 469-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
• “产婆术”:通过谈话、反驳 、问难,让对话的对方发现自 己思想中的矛盾之处,发现错 误,逐步认清原来早已存在于 心中的知识。
• 四、需要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 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代表人物:我国的 教育学者胡德海、厉以贤、孙培青等。
• 五、交往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 的交往。代表人物:叶澜。
教育的发展
•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第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 第二,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
棍棒纪律 •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 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dac6acbb4cf7ec4bfed057.png)
3.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封建社会是继奴隶社会之后兴起的人类又一种古代社会历
史形态。世界上不同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以及封建社 会延续的时间各有不同。在欧洲,人们一般把公元5世纪末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看成是封建社会的开始,其发展包括了 近千年的中世纪,200多年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直至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实际上,可以把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看成是欧洲古代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和 现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在中国,一般认为是在春秋战国 之交进入了封建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了第一个 封建国家,其发展则延续了2 000多年,直至清朝的灭亡, 其间虽不断有朝代的更迭,但封建制度基本上没有改变, 表现出强大的稳定性。
欧洲封建时代具有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一些特征,主要 就是形成了世俗封建主与僧侣封建主两个由不同的权力系 统构成的统治阶级。这两者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但又有共 同的利益。在教育上,他们有着各自的教育系统和教育目 的。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世俗封建主的“骑 士”,而僧侣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教权的“教士” 或“牧师”。由于文化教育的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教会手中, 所以欧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也基本上是由教会来控制的, 骑士教育往往是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的阶级性是一切阶级社会中的重要属性。
16
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原始社会中,教育过 程是与生产和生活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是不分离的。进入奴隶 社会以后,由于不劳而获的奴隶主对学校教育权的控制,他们是不 会允许在学校中向自己的子弟传递那些只有奴隶们才需要的生产知 识和技能的。他们要求自己子弟学习一些统治术、战争术、外交术 等等,从思想观念上教唆自己的子弟鄙视生产劳动和与之有关的知 识技能。生产劳动的经验一开始就被排斥在学校的大门之外。有关 这方面经验的传递主要是依靠生产过程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 行的。这种非正规教育的方式对于保存和发展人类的生产经验,乃 至促进新技术发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古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是近代科学诞生的一个重要基础。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51127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3.png)
目录
• 教育概述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制度 • 教育目的 • 教育内容 • 教育方法
01 教育概述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 计划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 的思想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和体 力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
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需要。
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等 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都有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将更加注重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等方面。同时,教 育也将更加国际化、信息化和多元化。
学前教育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我国的学制与学校教育制度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指小学教育,教育的对象一般为6~12 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全民性、义务性 和全面性的基本特征。
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 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这种教育在整 个学校教育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 作用。中等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 阶段,初中教育的对象是13~15岁的 少年,高中教育对象是16~18岁的青 年,他们有的以升学为目的,有的以 就业为目的。
01
02
03
04
基础知识教育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社会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
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 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
教育学ppt课件道客巴巴
![教育学ppt课件道客巴巴](https://img.taocdn.com/s3/m/631f94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1.png)
教育公平与质量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将优质的教 育资源均衡地分配给各个地区和学校 ,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机会。
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从教师培训、课 程设置和学生评估等方面入手,通过 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发展
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 解、示范、小组讨论、案 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
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 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 求。
教师与学生
教师素质
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育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 教学水平。
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 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要点一
总结词
教育学包括普通教育学、分支学科教育学和新兴学科教育 学三个层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和基本问题。分支学科教育学是在普通教育 学的基础上,针对教育的不同领域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 学科,如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等。新兴学科教育 学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涌现的新的教育领域或主题,如网 络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等。
案例一:芬兰的教育改革
全面、系统、持续
芬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培训、 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确保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成功的教育改革案例
案例二:新加坡的“教学与学习的21世纪框架”
创新、科技驱动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而闻名,其“教学与 学习的21世纪框架”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cad2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3.png)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 系的建构。
06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本质
探讨课程的内涵、外延及其在教 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历史与发展
梳理课程理论的演进脉络,展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观及其变革。
课程目标与功能
阐述课程目标的设定、表述及实 现方式,分析课程在促进学生全
科学性
教育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 规律。
时代性
教育内容应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需 求。
适用性
教育内容应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 征和认知水平。
教育手段
语言手段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
艺术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是 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的有效手段。
定义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 育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 法的总称。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 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能够促进 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 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
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 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 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
德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形成健全的 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性。
德育的内容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 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 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等。
德育过程与原则
德育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和行为过程,通过这四个过程的相互 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 展。
教育学ppt课件
![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b604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e.png)
活性、创新性等。
课程发展的阶段
介绍课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 初步设计、试行、修订完善等, 以及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
决方法。
课程评估与改进
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 并及时改进,以确保课程的有效
性和合理性。
教学策略与方法
内涵
教育学关注人类教育现象,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等方面,并深 入研究教育与人、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关系,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教育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教育实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们开始对教育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教 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普及化是教育学发展 的长期目标。
详细描述
教育公平关注不同地区、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获得公平 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普及化意味着 教育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面向全体人群,实现 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理论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人本主义学习 理论则强调个人经验和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教学理论
总结词
教学理论是探究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和 技能的理论基础,它为教育者和教师提 供了指导和建议。
详细描述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个人层面上的教育目的是帮助个体实现 自我价值,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增强个人竞争力。社会层面上的教育目的是培 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教育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教育学基本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21087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e.png)
教育学基本理论ppt课件•教育学概述•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与社会发展目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德育原理与方法论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心理学相互渗透,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人的发展规律和心理机制的理论支持。
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教育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有相似之处,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社会结构、文化、人口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价值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教育的发展教育经历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等阶段,不断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教育与人口、生态的关系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教育对人口质量的影响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教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全过程,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人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的发展的内涵与特点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01020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生理的发展,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提高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水平。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提高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能力。
《教育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9e0e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e.png)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现代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含两个 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 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教育学与经济学相互关联,经济学为教育学 提供关于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投资与效益等 方面的理论支持。
2023
PART 02
教育的基本要素
REPORTING
教育者
教育者的定义与角色
教育者是指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 人员,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等。他 们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引导、组织、 实施和评价等作用。
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生态环境对教育的制约 生态环境恶化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和 生态文明教育。
2023
PART 04
教育与人的发展
REPORTING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01
02
03
人的身心发展定义
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持续 进行的变化过程,包括生 理和心理两方面。
身心发展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 特点和需求。
德育的地位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与智育、体 育、美育等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全面发展的教 育体系。
德育的任务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促进学生全Leabharlann 面、和谐发展。德育目标与内容
德育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农业社会的教育 • 工业社会的教育 • 信息社会的教育
.
13
原始的教育形态
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 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
1. 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社会性与无阶级性。 3. 教育内容和形式贫乏而简单。 4. 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3、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所作的划分
• 学校教育 • 家庭教育 • 社会教育(有人认为职业组织教育、文化组织
教育、社区组织教育的提法较妥。)
.
12
4、有人认为教育形态是由教育活动、教育事业 教育思想三个因素所组成
• 教育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教育形态; • 教育事业是人类一种层次较高的教育形态; • 教育思想是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的理论形态。
• 前制度化教育——人类早期教育,教育与社会
生活是同一的。
• 制度化教育——也称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
育,是国家对年青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 的组织。
• 非制度化教育——也称非正规教育,指有组织
的教育结构以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统称,主要指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
11
2、教育的组织历史形态
• 原始形态的教育 • 古代形态的教育 • 近代形态的教育 • 现代形态的教育
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多层次的 教育体制。
1.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是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学校教育的普及性。
3.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4.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 制。
5.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 容逐渐科学化。
.
16
四、关于教育本质争论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问题,要回答的是“教 育是什么?
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才 是教育。
.
5
在西文里,“教育”一词源于拉丁语 educare”,
意指“引出”、“引导”、“使显现”、 “使发挥”。它更多地是强调“内发”,即 把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品质自内而外地引发 出来,使其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
狭义的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 响人的身心的活纲领性定义的表述既有对教育所做出的价值判断, 也规定着教育在其活动中寻求的目的。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狭义上说,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归属说、功能说或外部属性说;二是内部属性说。
• 教育本质的探讨中,着 眼点应该是人的问题
.
18
.
14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 个阶段。
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人员教。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实践对立,鄙视体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 迫体罚,棍棒纪律。
5、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是教育的基 本形式。
.
15
现代教育
.
1
一、教育的界定
教育的界定既是对教育事实的抽象, 也反映人们在教育上的追求。
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即使用者自己为教育所下的定义,并一
直在自己创制的定义下使用这一概念。
描述性定义:即对实际中的教育是什么作出的回答,
是对教育事实的描述。
纲领性定义:即对教育应该是什么的表述,反映了人
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 的方法。
.
8
• 教育要素
受教育者 教育者 教育措施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教育组织形式
.
9
三、教育的历史形态
对教育形态的认识是对教育发展史的认识。
正规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形态
非正规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
10
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不同维度下的对教育形态的认识
1、教育的组织形态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
6
二、教育的要素
?
对教育要素构成的认识是理 解教育的前提。
.
7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基本要素有:
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指导、管理是教育者的基本属性。
(管理是由指导派生出来的,是为指导服的。)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受教育者存在的前提是人具有可教性。
们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和追求。
.
2
规定性定义
例: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涂尔干: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
3
描述性定义
广义的教育:无目的的学习、自学、 家庭与社会的辅导。
中义的教育: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 传授知识的工作.
我国长期以来的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
.
17
•教育本质的理性探讨
前提:明确教育的范围 即教育是什么,而非教育应该是什么。
基础:本质概念的界定 哲学:本质是关于该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
决定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原因。本质应该 是唯一的。
(三)途径:方法论的探讨 教育本质问题的理论观点可分为两类: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