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2.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纪录片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代入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让学生分组探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宗教因素、阶级矛盾等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4.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小论文、制作课件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正义感。
4.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5.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小论文、制作课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6.注重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重点知识,梳理难点问题,形成知识体系。
7.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后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4.提高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原始资料、文献、图片等资料,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研究。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起因、过程、主要领导人物、重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运动对社会改革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它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意义?
4.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整理出讨论结果。
5.各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场景,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事件,培养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内容,设计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书籍,如《天平天国史》。要求学生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拓宽知识视野。
5.结合课堂所学,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来应对当前的社会问题?要设计一道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并谈谈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6页)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阶级斗争等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知识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要求:认真作答,书写工整,注意对历史事件、人物、纲领性文件等方面的掌握。
3.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高潮和失败等历史过程,强调关键人物洪秀全、杨秀清等的作用。
3.详细解读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其主张和意义。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阶级斗争等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局限性在哪里?”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时,注意梳理历史线索,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家庭作业要积极参与,与家人共同学习,增进感情。
5.小组分享时,注意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事件、关键人物等。
2.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也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②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②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

③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2、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个内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第一篇: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导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60多年前,160年来,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凤凰网历史专栏曾做过一个专题——“被拔高的太平天国”。

网友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那么,真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件?之前的评价是否被拔高了?一、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大清帝国呈现怎样的景象?ϖ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ϖ材料二: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从材料一,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二,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自然灾害严重。

那么,当时百姓生活情况如何?在摄影摄像技术没有普及的时代,有一种职业叫做随军画师,他们跟随外国侵略者来到中国,用画笔记录晚清帝国的图景。

从这幅画中,大家可以得出那些结论?(政府腐败,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顺势领导这次农民起义,在其准备阶段,创立拜上帝教。

那么,拜上帝教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从图中我们看到,拜上帝教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洪秀全在宣传拜上帝教过程中,又构建怎样的天国梦?ϖ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ϖ——《原道醒世训》ϖ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ϖ——《钦定前遗召圣书批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洪秀全宣传平等思想,描绘人间天国。

以此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底层群众。

洪秀全还是一个读书人,他的思想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儒学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到了近代,儒学的地位发生变化,比如,康有为利用儒学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的战将全盘否定儒学。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史料等,生动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历史知识。
b.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政策制度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c.结合课本内容,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4.教学评价:
a.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讨论表现等方面,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b.课后作业:布置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c.期末考试:将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纳入期末考试范围,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和相关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首先,展示一幅太平天国战争场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个时期?有何历史背景?接着,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料,如《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政策制度。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5.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资源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6.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正处于塑造期,教师应注重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领导人物、政策制度以及历史意义。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其历史作用的客观评价。
4.提高学生对史料的研究和解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增强历史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方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方案(4页)
6.请学生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和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此作业旨在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详细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形成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总结提升:通过对本章节内容的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请学生选取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分析其生平事迹、贡献及影响,并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此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提高他们的信息整理和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搜集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物、文献等,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史料分析能力。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成败,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改革措施,如《天朝田亩制度》等。
4.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战役,如南京保卫战、天津之战等,以及这些战役对运动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事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全面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安排以下活动:

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感到陌生,如“拜上帝教”、“天京事变”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过程,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及其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领导层的变动。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老师提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

5.视频资料: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或片段。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一一太平天国运动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初中时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只要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所以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诸多不利,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洪秀全、洪仁?取?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体会二者的制度设计,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设计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设计
1.学生对农民起义、封建统治等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片面性、表面化的现象,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容易受到影视剧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历史教训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600字。
3.选择以下两道题目中的一道进行论述:
a.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特点看,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b.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要求:论述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600字。
4.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绘制一份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轴,标注关键事件、人物和地点,并简要说明每个事件的意义。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天平天国史》、《近代中国与太平天国》等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其他方面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理性看待现实问题。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章,要求包括背景、过程、主要人物、关键事件、性质、特点、历史地位等方面内容,不少于800字。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场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的历史记录。

本课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事迹。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样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具体内容和影响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根据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农民起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过程。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事迹。

3.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3.讲授法:教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史实和人物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和插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图片:准备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插图。

3.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2)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民族、阶级等方面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其历史背景。
(3)通过比较法,将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地图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近代史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了初步了解,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运动的深层原因、过程和影响认识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各个方面。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
2.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如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等。
3.详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攻克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等。
4.阐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和影响,如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等。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考。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民族、阶级等方面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其历史背景。
(5)比较学习:将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其特殊性。
2.练习题包括: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两个文件的异同点。

3.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件或现象发展进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树立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二、教材要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精选8篇)

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精选8篇)

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精选8篇)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篇1[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和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①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

⑥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5)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书籍,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以及获取参考书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不堪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而爆发。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衰落、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简单描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深入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享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

3.案例素材:教师收集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4.视频资料:教师准备太平天国运动相关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材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天国政权建设、天京事变、捻军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方面展开,全面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画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近现代史实有所了解。

但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理解片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局,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和原因。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2 清朝政府的腐朽与黑暗1.3 农民运动的兴起1.4 天地会与洪秀全的思想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洪秀全金田起义2.2 太平天国的建立2.3 太平天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2.4 太平天国军事斗争的初步胜利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全面发展3.1 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3.2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与经济政策3.3 太平天国文化教育的发展3.4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4.1 天京事变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分裂4.3 清朝政府的反攻4.4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影响5.1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5.2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觉醒5.3 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阶级的崛起5.4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中国的探索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经济影响6.1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及其对农业的影响6.2 太平天国的商业与货币改革6.3 太平天国运动对工业的影响6.4 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第七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宗教7.1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拜上帝教7.2 太平天国的文化与教育政策7.3 太平天国的文学与艺术创作7.4 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第八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制度与治理8.1 太平天国的政治组织架构8.2 太平天国的法律与司法制度8.3 太平天国的治理实践与问题8.4 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遗产第九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外部关系9.1 太平天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9.2 太平天国运动与上海的租界9.3 太平天国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9.4 太平天国运动的外部援助与干涉第十章:太平天国运动的遗产与历史评价10.1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0.2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社会变迁10.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10.4 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历史评价与分析第十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地方响应与民间抗争11.1 太平天国运动在不同地区的响应11.2 地方势力派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与行动11.3 民间抗争与民众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情况11.4 太平天国运动对地方社会的影响第十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朝政府的对策12.1 清朝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应对措施12.2 地方官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12.3 清军与太平军的军事对峙12.4 清朝政府的政策调整与改革尝试第十三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文化认同13.1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13.2 太平天国运动与儒家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3.3 太平天国运动对女性地位的影响13.4 太平天国运动与多元文化交融第十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与传承14.1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历史记忆塑造14.2 太平天国运动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14.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遗址与纪念14.4 太平天国运动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影响第十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总结与启示15.1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与分析15.2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启示15.3 太平天国运动对现代社会的警示与影响15.4 太平天国运动在全球历史视角下的地位与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兴起、全面发展、衰落和遗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败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涉及的史实较多,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宗教因素、政权建设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特点,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特点。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素材。

3.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败过程,重点介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等史实。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兴起、发展、高潮及失败过程,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历史事件、关键人物和历史意义。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性质、矛盾和失败原因。
-练习题2:列举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
-练习题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
3.教师批改:教师批改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教师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反映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政治:清朝统治的衰落,民族矛盾尖锐。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
-宗教:基督教传入,影响一部分民众。
2.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金田起义:洪秀全领导,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南京建国:太平天国建立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势力扩展,达到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加剧,开始走下坡路。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全面、客观地分析太平天国运动。
3.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创设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1)小组合作,编写一个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剧,要求突出运动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时代没有赋予太平天国改朝换代的任务。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农民必须在先进力量组织领导下,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4)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二、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天下“太平”是中国老百姓数千年不变的愿望,“天国”是西方基督圣经给世人描绘生活理想。

如果能生活在“太平”“天国”,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啊!19世纪中期成千上万的中国农民在建立人间“太平天国”的理想引导下,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是谁为中国农民描绘了这样的理想呢?这个人叫洪秀全。

他和他所创立的拜上帝会为人们阐述了“太平天国”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唐宏胜一、课标要求2003年版: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

2017年版:认识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二、教学目标1、核心理论(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表现。

2、核心思维(时空观念):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及形势图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核心方法(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教学分析《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

4、核心能力(历史解释):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对太平天国的纲领和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理性和客观评判。

5、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

联系实际,关注“三农”、民生等当代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教学难点: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四、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古代农民运动的特点,也体现了时代特征。

学习本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危害,思考近代救亡图存的道路,认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学情分析优势:1.知识储备: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基础较好。

经过初中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一定程度了解。

2.能力储备: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归纳、自学和探究能力。

不足:史料解读能力欠缺,自学和合作探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课型新课教学七、教学时间分配一课时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35分钟(兴起原因5分钟,经过8分钟,纲领15分钟,反思7分钟)本课小结:3分钟八、教学准备硬件准备:教师机和学生机平板电脑教学准备:导学案及学习任务单编写与发放、微课制作、课件制作、固学案编写、当堂练习等。

九、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状况教师讲解: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一方面是政府为了偿还赔款和军费加紧搜刮民脂民膏,另一方面随着(设计意图: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分析鸦片战争的危害对中国社会造成的破坏,导入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第一目:农民之困——原因篇课件展示:问题探究:阅读课本第54页第一段,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学生回答:阶级矛盾激化了民族矛盾。

教师提问: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阶级矛盾体现在清政府加紧搜刮,吏治更加腐败;民族矛盾体现在鸦片战争以后鸦片的走私更加的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洋货大批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巨额的战争赔款分摊到各参战省份,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归纳兴起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课本展示中国社会的破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讲述:鸦片战争以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清政府不仅不思改善民生反而加紧盘剥百姓。

东南沿海地区最先受到了列强的入侵,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为何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发生在广东、福建 或者上海这些最先开放的地方反而是发生在偏内陆的广西呢?请看材料回答。

课件展示:材料一:广西人丁、耕地面积、地丁银变化表材料二:昔日两银换钱一千,则石米得银三两,今日两银换钱二千,则石米仅得银一两五钱,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曾国藩《陈民间疾苦疏》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通过材料一的人丁、耕地变化图可以看到清代后期广西人口急剧膨胀,但耕地面积增加不多,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但自1820年以后清政府的地丁银数额却不断增加,农民负担越来越重。

材料二反映了白银外流以后导致银贵钱贱,百姓不得不卖更多的米才能完成赋税,中国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在中国的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描绘了一种理想的大同世界。

课件展示: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教师讲解:但残酷的现实却让中国的额知识分子陷入了愁闷和彷徨之中,如何才能救国救民呢?有一个青年人在广州参加科举时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西方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说一说拜上帝教的理论有何特点?课件展示:拜上帝教不拜祖先、邪神,只拜独一真神“皇上帝”;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不应互相斗杀,要建立“天下有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提出平等、公有、互助等口号。

学生回答: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思想。

教师讲解:洪秀全结合西方的基督教中有关平等的理论,并将其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大同世界相联系,主张建立一个平等的人间天国。

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皆视之为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应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

紧接着他指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的斗争都是其罪过,号召群众起来歼灭之。

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干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将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

拜上帝教的特点是,将宗教迷信与革命理想相结合,为太平天国运动作了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发学生对摆脱困境的思考,过渡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及理论。

)过渡:综上所述,鸦片战争以后,广西地区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组织民众,振臂一挥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第二目:农民之力——兴衰篇微课教学:天国兴衰的历程,画出天国兴衰曲线图。

(设计意图:了解太平天国兴衰的基本史实,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通过学生展示培养学生历史表达能力。

)课件展示:问题探究:安徽曾经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地域,请你结合历史说一说安徽有关太平天国在的历史。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不仅在课本中,不仅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历史也在同学们的身边。

)第三目:农民之愿——纲领篇过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很快就占领了清朝的半壁河山,形成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运动前后14年席卷南方十几个省份,农民阶级显示出了其力量的伟大之处。

占领南京以后,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践行当初的革命理想。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赞成那个纲领?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略(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初步了解两个纲领的内容及意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说说《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课件展示: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上受田,多逾十五岁以下一半。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课件展示:材料五: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馀则归国库……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摘自《天朝田亩制度》课件展示:材料五: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馀则归国库……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摘自《天朝田亩制度》教师讲解: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的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

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的要求,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提着如此明确,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除明确规定土地的分配原则外,还规定了“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国库制度,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获得一份永久性的平均财产,建立一个人间天国,大同世界。

课件展示:材料五: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适如外邦火轮车……准自专其利。

兴银行。

……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资政新篇》教师讲解: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实证,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和材料理解能力)课件展示:甲:我家8口人饭都吃不饱,一直给地主家耕地,是不是说我家可以分得一块土地不用给地主家耕地了?乙:分了土地以后不但吃穿不愁,还可以把剩余的拿到街上去卖,添置一些家业?丙:《资政新篇》说兴办近代企业?邮局是干什么的?什么是火车,你见过吗?学生回答:略(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实证,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和材料理解能力)教师讲解:《天朝田亩制度》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不切合农民的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

而且平均分配土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的好处,反而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的贫困,而且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纲领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