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一一文言文翻译全解【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册h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那么为理清句意,二那么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留、册h换①“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假设强译,那么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研,如此罢了。

2023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文言文

2023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文言文

材料一:【原文】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逐句注解】襄子围于【表被动】晋阳中①,出围【突出敌方围困】,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第一位】,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危急】,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

后用来泛称国家】殆【危险】者,唯赫子不失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矣。

”【译文】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城解围后,赵襄子奖赏了五个有功绩的人,高赫排在受赏的首位。

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的功劳,现在成了受赏的第一位,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我的国家危急,宗庙快完了。

我的群臣没有一个不对我表现出骄傲轻慢的样子,只有高赫没有违背君臣的礼节,因此首先奖赏他。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能使天下做臣子的人没有一个敢违反礼节了。

”【原文】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逐句注解】或曰:仲尼不知【懂得】善赏【合理的奖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超越职权】,群臣不敢失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

上【君主】设其法,而下【臣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亲密】之泽【恩泽】,操【掌握】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惩罚不合理】也。

为人臣者,乘事【谋事】而有功则赏。

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试题汇总及答案解释

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试题汇总及答案解释

2022-2022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真题汇总及答案解释2022全国卷Ⅰ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答案:〔1〕又减价X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解释:减,减价;粜,X;与籴相对;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使……活;省略句:〔苏轼〕又减价X常平米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辉,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其体浑涵光辉,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答案: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明媚,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释: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

2022全国卷Ⅱ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解释: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蠹:蛀蚀,危害;悚然:畏惧的样子;之:代进言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

王安中无力操纵,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专行:独断独行;第,只管。

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之:他;故:所以2022全国卷Ⅲ永和末,多疾疫。

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文言文详解++

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文言文详解++

详解详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襄子围(被围困)于(在)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危险)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第一人称代词,我)意(意态,神情)者,唯(只有)赫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不失(失掉,丢掉)君臣之礼(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是以(因此)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把……排在第一)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主谓倒装句,襄子善赏哉!)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没有人)敢失礼矣。

”或(有人)曰:仲尼不知(懂)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侵犯职权。

侵,侵犯。

【教材链接】《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设立,建立,制定)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恩泽),操(掌握)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

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之法(法度),而(却)犹(还)有骄侮之臣,是(这)襄子失(失掉,丧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计量,计算)事而(表假设,如果)有功则赏。

今赫仅(仅仅,只是)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这)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懂)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译文]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成为受赏的第一人。

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高赫没有立大功,如今成为第一个受赏的人,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的国家危险了。

我的大臣们没有不显出骄傲轻慢的意思的人,只有高赫没有丧失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最先奖赏他。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赵襄子是善于奖赏的人啊!奖赏一个人而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丧失君臣之礼了。

”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善于奖赏。

善于赏罚的人,(让)百官不敢侵犯职权,群臣不敢丧失君臣礼节。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文言文翻译考题高考

文言文翻译考题高考

【原文】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何间也?”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坐在孔子的旁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有所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迫不及待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了军队的侵扰,接着又遇到饥荒。

如果我治理这样的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让人们变得勇敢,并且懂得礼仪。

”孔子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我能够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仪和音乐,则需要等待有德行的君子来推行。

”孔子又微微一笑。

“公西华,你呢?”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至于宗庙的祭祀和同别国的盟会,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小官。

”曾皙弹完瑟后,放下瑟站起来,说:“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不同。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放下瑟有什么不合适的呢?”曾皙回答说:“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人戴着冠,六七个少年,一起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吟唱着回家。

”孔子深深地叹息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上文言文原文,翻译出文中的关键句子,并解释其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

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

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

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收录于合集#文言文9个#高考12个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吴玉英【前言】本文讲宋辽“澶渊之盟”的故事。

本文是从宋真宗的角度讲这个故事的。

等你读完全文,我给你重新讲一下这个故事——从萧太后的角度。

等不及的,可以直接拖到文末,先看萧太后的故事。

【逐字逐句学习原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寇:动词,侵犯。

)时以虏寇深入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虏寇:“虏”是对敌人的蔑称,“寇”是名词,劫掠者。

)中外震骇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央草:记住这个词,“中外震骇”,说明敌人很强大。

)召群臣问方略(皇帝)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

王钦若临江人王钦若是临江人,(判断句)请幸金陵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

陈尧叟阆(làng)州人陈尧叟是阆中人,(判断句)请幸成都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央草:这是进一步写敌人的强大。

)帝以问寇准,皇帝拿这件事去询问寇准,(央草:这里的“帝”是宋真宗,宋太祖赵匡胤的侄子,宋太宗赵匡义的儿子。

太祖太宗是打天下的皇帝,真宗是守天下的皇帝。

契丹大举南下是报仇来了:当年太宗皇帝抢了契丹的地盘,契丹一直在试图夺回去一直没有成功,咽不下这口气,又报仇来了。

)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帝曰:“卿姑断其可否,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勿问其人也。

”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斩以衅鼓,斩杀他们来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耳!然后向北讨伐敌人罢了!陛下神武,将臣协和,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如果不能这样的话,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坚守以老其师,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老,使动用法,使…疲敝。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

②榷:专卖。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3其间缘水置仓 4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18.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19.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20.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21.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

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人 的特殊句式
角 度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
一致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02.学会抓得分点
强化得分意识 一个句子4分
①一词多义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 ④通假字 ⑤偏义复词 ⑥重点虚词 ⑦文言句式 ⑧固定结构(句式/词语) ⑨单音节词
突破二 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道主观题,在高考阅卷时,是按照每一句中的关键 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有效采 分点。有时,所翻译的句子中会包含一些生僻的词语,这些生僻的词语一 般不会是得分点,因此翻译时不必在这些词语上耽搁过多时间。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04.掌握翻译方法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保留法 在文言文翻译中,原文的一些词语可以直接保留到译文中,不用翻译。
古今意义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同的词 译文: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帝号、国号、官职、典章制度等。 专有名词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 文 :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 子。“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 充之”,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 。
文言文翻译的“尴尬”
1、该背的背了,该做的做了,提高不明显; 2、翻译总是拿不到高分,感觉白练了; 3、有的字明明认识,放到句子里却无法解释; 4、有的字压根就不认识; 5、有的字认识,意思也大概知道,但翻出来就是不得分 …… …… 空白——不够时间是最好的理由 对你有千言万语——但就是说不出口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翻译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翻译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专项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专项练习1、下类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译:凡是长安城里(种树)以观赏游览的有钱有势的人家以及种树卖果的人。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立即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还没有拿定,(赵王想要)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但是)没有找到。

D.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文:沛公第二天跟从一百多骑兵来拜见项王。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译文: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越国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译文: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

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

B.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服从劝导,该怎么办C.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是君子就得像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像个人。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如果国家有危险却不去扶持,即将被推翻却不去救助,那还要用宰相干什么呢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我父亲出任宰相,我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

我年少无知,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沛公奉上一杯酒,祝福项伯健康,并和他结为儿女亲家。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作一样是荒诞,把长寿和夭折看作相同是胡闹。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

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

法曰:“用众进止。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谓符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融亦以为然。

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

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

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

”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

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宗曰:“然。

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符坚之类G是也【参考答案】D E F【解析】“为……所”表被动,A、B处都不能断,“敌”是“胜”的宾语,C处也不断,故只能断在D处;“不亦……乎?”固定句式,E处断;“焉”句末语气词,此处该断;“是”为“类”的宾语,G处不宜断。

高考文言文导学案: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巩固提升+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导学案: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巩固提升+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导学案: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巩固提升+参考答案)【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2022新高考卷Ⅰ)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方法指导】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补、删、换、调、贯一、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点小练: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2021浙江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解析及文言文翻译

2021浙江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解析及文言文翻译

2021浙江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解析及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景山①书[宋]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

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

”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

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

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

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

”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

”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

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

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

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

”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

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

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

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

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

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

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

2023 年高考全国乙卷文言文解析

2023 年高考全国乙卷文言文解析

2023 年高考全国乙卷文言文解析【教育部评价】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选自《韩非子•十过》,文中曹君因“无礼”而“绝世”,釐负羁因“守礼”得以保全自身并惠及百姓。

试题引导考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

【文言文本】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成语:袒裼裸裎。

袒裼:露臂;祼裎:露体。

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而观之。

釐负羁(釐负羁,又名僖负羁,生卒年不明,中国春秋时代曹国大夫。

)与叔瞻(春秋时郑国人。

文公时大夫。

有贤名。

与堵叔、师叔共同执政。

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文公不礼。

叔詹尝谏文公,或以礼待之,或杀之免后患,文公不听。

后晋、秦围郑,欲得叔詹,遂自杀。

)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非常:非同寻常。

)人也。

君遇之无礼彼若(若:如果。

)有时反(反,通“返”,返回。

)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连,牵连。

)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

我与在前,吾是以(是以,因此)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万乘:①指一万辆兵车。

②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万乘之尊。

③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穷,陷入困境。

)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

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子,您。

)奚(奚,为什么。

)不先自贰(自贰,指自别于人。

)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遗,送给。

)公子。

公子见使者,再拜(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受其餐而辞其璧。

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

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谋,商量。

)曰:“昔者晋献公(晋献公,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9任君主,在位26年。

)与寡人交,诸侯莫(莫,无定代词,没有谁。

)弗闻。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①故:所以。

②终:最终。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易:容易B. 终:最终C. 犹:还D. 故:所以【答案】A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B.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C.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D.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答案】A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

B. 文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的观点。

C. 文章最后指出,如果圣人能够“终不为大”,那么就可以“成其大”。

D. 文章通过论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进一步阐述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的观点。

【答案】C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答案】(1)轻易地许下的诺言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2)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参考译文】所以天下所有困难的事情,一定是从容易的事情开始的;天下所有巨大的工程,一定是从细微的小事积累起来的。

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功,所以能够做成大事。

那些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人,一定很少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2016-2020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试题汇总及答案解释

2016-2020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试题汇总及答案解释

2016-2020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试题汇总及答案解释2020全国卷Ⅰ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答案:(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解释:减,减价;粜,出售;与籴相对;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使……活;省略句:(苏轼)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答案: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释: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

2020全国卷Ⅱ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解释: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蠹:蛀蚀,危害;悚然:害怕的样子;之:代进言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

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专行:独断独行;第,只管。

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之:他;故:所以2020全国卷Ⅲ永和末,多疾疫。

高考文言文必考题型解答技巧之翻译技巧(附练习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必考题型解答技巧之翻译技巧(附练习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必考题型解答技巧之翻译技巧(附练习答案解析与译文)考点解读“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

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

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技巧点拨1、翻译方法(1)留。

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

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

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

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

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

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

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

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

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

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2.永氓溺毙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 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 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选自唐•柳宗 元《柳河东集》)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
2019年5月
学习目标
1.把握古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掌握古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考纲要求
理解B
(l)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对照翻译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译文: ✎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 败。 ◢译文: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译文:
解题技巧
1.得分点意识 2.字字落实 3.句意完整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018年全国Ⅰ卷)
考纲要求
3.文意不畅。 原文: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误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后来,因为河水高涨船体上浮, 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4.不明修辞。 原文:卒相与欢,结为刎颈之交。 误译:最终相见言欢,结成了割脖子的好朋友。
练习提高
1.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 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选自《礼记•檀弓下》)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2018年全国Ⅰ卷)
解题误区
1.当译不译。 原文: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 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 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 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2.翻译过度。
2.意译为辅
例: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文:
操作方法
1.翻译六字诀:增、删、留、补、调、换 2.实词:增、留、换(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虚词:删、换(一词多义、通假字) 句式:①调、②补(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②、被动句②、倒装句
①、省略句②)
3.先在演草纸上翻译,确认无误后誊写至试卷。译文:谢谢欣赏来自翻译原则严复像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翻 译家严复提在《天演论》中的“译 例言”提出:“译事三难:信、达、 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 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 焉。” ———————————————
信:准确。达:通顺。雅:典雅。
基本要求
1.直译为主
例: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