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运用一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运用一得

王明炯1 指导老师:周慎2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01级七年制1班,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中医研究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众所周知,《伤寒论》为辨证论治之巨著,由于其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使得后学者在临床之中灵活运用《伤寒论》颇感困难。本文详细分析了一例运用经方成功治疗荨麻疹的病案,由此可见经方奥妙之冰山一角。

〔关键词〕伤寒论;荨麻疹;古方浅析

众所周知,《伤寒论》为辨证论治之巨著,中医之灵魂。其文以言简义深,寓意奥妙见称。严器之曰:“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由于其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使得后学者在临床之中灵活运用《伤寒论》颇感困难。为此我不揣肤浅,从以下一典型病例中提出我对《伤寒论》中两条原文的管窥之见,意在抛砖引玉,未免贻笑大方,并请各位同道指正。

患者,刘某某,男22岁,2006年3月26日就诊。患者自诉,一周前突发全身风疹,此起彼浮,瘙痒异常,夜不能寐。前医诊断为“荨麻疹”,服用外科消风散,局方消风散,当归饮子等消风止痒处方无点滴之效。昨日注射“滴塞米松”,“肿节风”后好转,一夜安眠。今日下午风疹又起,遂来就医。吾视之头额部大块红色丘疹,时起时没,患者答曰面部有烘热感。腰部裤带所依之处大片丘疹尤多,高出皮肤。舌根部微黄、其余黄白相兼稍腻,脉浮。问之有无吃过刺激性食物,如喝酒。患者答曰:“没有喝酒,食物也和发病前无异。”详问之作痒的时间和特点,答曰:“痒无停时,每天上午开始好转,入夜加重;入睡加重,清醒时即好转,所以整夜难以入睡。痒痛顽麻,痒入骨髓,痛苦异常,已经几夜未眠。”吾细思之,视其症状确属“荨麻疹”无疑,为何前诸多消风止痒之佳剂用之无效?再细细诊脉,左右两手脉象轻取为浮,稍重按之不甚流利,如轻刀刮竹,涩像明显;再问之患者是否有过外感,回答两周前运动出汗后感冒,微咳、恶风、但症状较轻,服用“感康”后好转……吾已得之!便处下方:麻黄7g 桂枝8g 杏仁20个炙甘草6g 生姜6g 大枣4个赤芍药6g 薏苡仁15g 生白术10g。嘱患者先服两剂。不料翌日来告大效。一剂痒止,可以入睡,二剂则病尽去已。

病人突然发病,无既往皮肤病史,可以初步排除其它皮肤疾患,而作为普通“荨麻疹”,前方从血热、风湿、湿热考虑无点滴之效,治疗思路仿佛“山穷水尽”。幸忆及刘力红博士在《思考中医》中提到他仅凭涩脉开出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一左腮红肿患者,同样也有痛痒顽麻之症状,才顿感“柳暗花明”。《伤寒论》原文第23条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色反有热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麻黄桂枝各半汤。”23条中言及的“面色反有热者”正是患者大片红色丘疹出现在颜面部的宏观写照。《伤寒论》原文第9条曰:“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上午10点左右至下午3点左右阳气最甚,郁于机表之阳气得旺,所以患者的顽痒好转。《灵枢·营卫生会》曰:“卫气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难经·三十难》曰:“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入睡则卫气行于体内,体表阳气更虚,故顽痒加重。醒则卫气出表,故好转。然而对于此病,可以说涩脉是对于麻黄桂枝各半汤一个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伤寒论》原文第48条曰:“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伤寒例·平脉法第二》云:“寸口脉微而涩,微则卫气衰。涩则荣气不足。”又有李时珍《平湖脉诀》云:“涩缘血少或伤精……寒湿入营为血痹……。”寒邪阻滞机表,荣卫淤滞,机表气血流通不畅故脉见涩。总之此类瘙痒的病为机寒邪束表,荣卫淤滞。治则宜麻黄桂枝各半汤微发其汗。

尤怡在《伤寒贯珠集》曰:“……邪微而游行皮肤则痒,夫即不得汗出,则非一桂枝所能解,而邪气又微,亦非麻黄可发,故合两方为一方,变大制为小制,桂枝所以为汗液之源,麻黄所以为发散之用,且不使药过病,以伤其正也。”由于考虑患者舌苔白腻为主,加上今年是丙戌年,上半年太阳寒水司天,寒湿较重,故加生白术、薏苡仁以去机表之湿。方药对证,切中病机,故一药而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